第七章草田轮作
《水土保持学》课程大纲

《水土保持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水土保持学》:《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课程编号:19371166课程学分:2.0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性质:选修课二、课程内容简介《水土保持学》是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的一门应用技术科学,属于林学专业的专业选修。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
防止水土资源的损失与破坏,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的水土资源,对于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发展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和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水土保持学》课程主要围绕水土流失规律、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监测与水土保持方案等展开,系统介绍土壤侵蚀危害、形式和发生发展规律和分析影响土壤侵蚀的自然因子,并且突出与专业学习相关的治理水土流失的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的方法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水土保持方面的基本知识,认识在不同外营力作用下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过程、基本规律,并掌握主要水土保持措施的作用及方法,应用水土保持原理指导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能在本专业范围内灵活应用各种措施防治土壤侵蚀,改良、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条件。
教学要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基本掌握土壤侵蚀基本原理、水土保持原理及其主要措施和效益评价与监测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3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的三个基本概念的内涵和水土保持的意义;熟悉水土保持的研究内容、中国土壤侵蚀的研究特点和中国水土保持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了解我国、我省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危害、国内外水土保持的发展历史、水土保持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第一节水土保持学的几个重要概念(0.5学时)一、水土流失二、土壤侵蚀三、水土保持四、水土保持学第二节水土保持学研究方法与内容(0.5学时)一、研究方法二、研究内容及动态第三节水土流失现状(全国和安徽省)及危害(0.5学时)第四节水土保持的意义(0.5学时)第五节水土保持学的发展历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0.5学时)第六节中国水土保持应重视的几个问题(0.5学时)难点:水土保持学研究方法和内容第二章水土保持基本原理(5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流域水循环和水量平衡的基本原理及流域水文要素及其过程的物理基础,如降水的基本概念和面降水计算方法,下渗概念及公式,径流的涵义和径流的形成过程蒸发和土壤水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草地学重点——精选推荐

第一章胚位于颖果基部向外稃的一面,呈圆形或卵形凹陷。
紧包着颖果的苞片叫做稃片,与颖果紧贴的一片为内稃,对着的一片为外稃。
外稃顶端或背面可具一芒,系中脉延伸而成。
芒通常直或弯曲,有些种芒膝曲,形成芒柱和芒针两部分。
芒柱常螺旋状扭转,有的作两次膝曲,芒柱或芒针上有时被羽状毛,如针茅属(Stipa)的草种。
二、豆科草种的形态特征豆科草种属双子叶植物。
豆科草种有明显的种脐、种孔、种脊和种瘤。
三、生育期和生育时期生育期长短由遗传特性和各地气候环境条件及栽培管理等因素决定。
根据各牧草或饲料作物的栽培管理及发育特征,将整个生育期分为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
化的几个时期。
根据株丛形状和植株高度可分为上繁草、下繁草、半上繁草和莲座状丛草。
三、分蘖特性和繁殖方式:根据分蘖特性和营养繁殖方式分为根茎型、根蘖型、疏丛型、密丛型、根茎-疏丛型、匍匐型、鳞茎型、根颈型、莲座型等。
四、根茎型草类根茎生长的特点:①茎分布在距地表5~20cm深处;②根茎自母枝长出,形成节和节间;③根茎的节上生长的垂直的更新芽,并可形成枝条④直枝条长出地面后形成绿色的茎和叶。
根茎状草类每年从老的根茎上生长出新的根茎,而新的根茎上又长出新的枝条,这样就形成具有大量枝条的根茎网。
有些植物的根茎每年只延长几厘米,有的则每年能延长1~1.5米。
疏丛型草类根茎生长的特点:①疏丛状草类茎的基部有短的茎节,位于地表1~5cm深处。
②枝条从分蘖节上以锐角形式伸出,形成株丛。
③可形成草皮,但丛与丛之间缺乏联系,所以草皮不结实,易破碎,放牧过重时,丛间下凹形成很多小丘。
④疏丛状草类新枝条形成是从株丛边缘开始,所以年代较长的株丛中央部分积累了大量的植株残余物,影响了草丛生长,降低了牧草产量。
所以管理上常以耙耙去中央的残余物,同时施以有机肥料。
根颈型草类(轴根型):有垂直于地面的粗壮的主根,由主根上生长出许多粗细不一致的侧根,根入土由十几厘米到2~3米或更深。
根颈上生有更新芽,由芽可生长出分枝条,枝条上也有芽也可以生长枝条。
课后习题库_牧草栽培学

《牧草栽培学》课后习题集第一章 绪 论一、名词解释1、牧草:2、饲料作物:二、填空题1、牧草栽培属于 范畴,为第一性生产,是种植业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不仅直接服务于 ,而且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环境保护方面,是 一门紧密联系 的综合性学科。
2、牧草栽培学的任务是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及农业科学技术成就,揭示牧草 饲料作物在各种丰产技术条件的综合作用下 的规律,从而为畜牧业 生产提供高产、优质的牧草饲料,同时使牧草以及饲料作物在 和 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论述题1.简述国内外饲草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2.如何理解饲草生产在农牧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 牧草的分布和区划一、名词解释并举例1、放牧型牧草:2、刈割型牧草:3、上繁草:4、下繁草:5、莲座状草:6.根茎型禾草:7.疏丛型禾草:8.根茎-疏丛型禾草:9.密丛型禾草:10.轴根型豆草:11.根蘖型豆草:12.匍匐型牧草:二、填空题1、人类最早栽培牧草是用于 ,后又从这些牧草中分出用于农田肥地,故在近代牧草栽培中, 牧草较 牧草有了更大的 发展。
2、美国学者J.R.Harlan(1981)对目前欧洲、非洲和美洲地区利用的栽培 牧草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收集和整理,并就其起源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他认 为栽培牧草在欧洲、非洲和美洲地区有如下四个起源中心:(1) 中心 ;(2) 中心;(3) 中心; (4) 中心。
3、根据牧草区划的原则、依据和命名方法,将全国分为我国共分为个栽培区和 个亚区。
4、地球陆地表面按接收太阳能热量的不同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气候 带,其中寒带因处于北极圈和南极圈之内而几乎没有植物能够生长,所以牧草仅 在 和 有分布。
5、依据区域气候特点,可将牧草划分为: 、 、和过渡 型牧草。
三、简述题1、简述牧草的类型划分。
2.简述牧草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3.举例说明牧草区划的命名方法。
第二章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生长:2.发育:3.生育期:4.生育时期:5.春化现象:6.光周期现象:二、填空题1、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有: 、 、 、 和土壤。
草田轮作的作用范文

草田轮作的作用范文草田轮作是一种农业耕作方式,它通过定期改变作物种植顺序和效果,为农田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益处。
以下是草田轮作的一些主要作用:1.保持土壤肥力:草田轮作将农田分为不同的作物区块,并在每个区块中种植不同的作物。
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土壤中特定种类作物对土壤中特定营养元素的过量利用,以及对土壤中特定病虫害的过度暴露。
相反,不同的作物具有不同的营养需求以及能够与特定害虫和病原体竞争的能力,因此可以帮助保持土壤肥力,减少土壤疾病和害虫的发生率。
2.控制害虫和病害:草田轮作可以打破害虫和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因为不同的作物对不同的害虫和病原体具有不同的抵抗力,通过不同种类的作物交替种植可以降低害虫和病害的传播和发生概率。
此外,一些植物还具有驱避害虫的效果,可以通过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减少病害的发生。
3.改善土壤结构:草田轮作中,可以通过种植具有强大根系系统的植物来改善土壤结构。
例如,豆类作物可以滋养土壤中的氮元素,并增加有机质的含量,从而改善土壤的肥力和排水性能。
此外,根系系统还可以促进土壤的结构形成,提高土壤的抗冲刷能力和抗风蚀能力。
4.保持水分平衡:草田轮作可帮助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平衡。
由于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以及根系系统的特点不同,种植不同的作物可以扩大农田中的水分获取范围,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
此外,特定的作物如雨水选择性多叶期,以抓住降雨并减少水分流失,进一步提高农田的水分利用效率。
5.促进有机物循环:草田轮作可以促进有机物在农田内的循环。
不同的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释放出不同种类和数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可以为土壤提供营养,并经由微生物的分解转化进一步提高土壤的层次结构。
通过草田轮作,有机物的输入和分解被平衡和促进,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
6.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草田轮作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合理的轮作安排,可以在农田内保持最佳的土壤肥力状态,提供充分的营养和水分供应,以及控制害虫和病害的发生,从而提高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我国草田轮作的历史、理论与实践概览

在“ 六五 ” 和“ 项目 , 针对不同地区提出了不同的粮草
2 5] 轮作模式 [ 。2 国家发出了在 黄 土 高 原 “ 种草 种 树” 的 号 召, 一时间西北地区各地掀起了种草的 0 世纪 8 0 年代 ,
至今 、 经久不衰 。
] 1 8 据《 吕氏春秋 》 记载 , 公元前 1 汉使张骞出使西域将苜蓿 ( 引种至我 国 [ 。 汉 代以 来 , 2 9年, 犕 犲 犱 犻 犮 犪 狅 狊 犪 狋 犻 狏 犪) 犵
苜蓿就因为养马而大量种植并逐渐成 为 轮 作 牧 草 。 据 陕 西 三 原 杨 秀 元 《 农 言 著 实》 对关中地区的轮作复种制记
( 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科学研究所 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吉林 长春 1 1. 3 0 0 2 4;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内蒙古 音德尔 1 ) 2. 3 7 6 0 0
摘要 : 大力推行草田轮作对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本 研 究 概 括 了 我 国 从 作 物 连 作 制 归纳了草田轮作的增 产 、 减 少 病 虫 害 及 杂 草 危 害、 改 土 肥 田、 保持水土等生态效益和 出现到草田轮作的发展历史 ; 经济效益 ; 总结了我国南亚热带地区 “ 黑麦草 → 水稻 ” 轮作等 7 个主要草田轮 作 模 式 ; 以草地农业理论为指导, 结合 农业结构调整 、 水土保持和农牧民致 富 需 求 阐 述 了 大 力 推 行 草 田 轮 作 的 现 实 必 要 性 ; 从 政 策 保 障、 我国粮食安全 、 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3 个方面论述了实行草田轮作 的 可 行 性 ; 分析了我国2次“ 种 草 高 潮” 的 经 验 得 失, 提出了今 草田轮作模式构建与示范以及满足草田轮作需要的作物及牧草品种选育等 后应重点加强农业结构 优 化 研 究 、 建议 。 关键词 : 草田轮作 ; 轮作模式 ; 草地农业 ; 农业结构 ; 农耕制度 ; 粮食安全 中图分类号 : ( ) S 3 4 4. 1+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5 7 5 9 2 0 1 1 0 3 0 2 4 5 1 1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陈宝书主编课程教学内容(各章、节基本内容,用※标注为选学内容)栽培较多的牧草:苜蓿、沙打旺、草木樨、红豆草、野豌豆、羊柴、柠条及羊草、无芒雀麦、披碱草、老芒麦、冰草、苏丹草等;栽培较多的饲料作物:玉米、饲料大豆、苦荬菜、千穗谷、饲用甜菜等;国内外著名的牧草饲料作物:紫云英、小冠花、三叶草、百脉根、扁蓿豆、胡枝子、黑麦草、猫尾草、野茅、碱茅、紫羊茅、苇状羊茅、草地早熟禾等。
绪论主要讲栽培牧草和饲料作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简述国内外牧草栽培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科的历史变迁、研究进展、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同时简要说明本课程的性质、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等。
该部分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本学科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一章牧草的区划和分布第一节牧草的分布了解我国牧草的起源概况。
第二节牧草的类型牧草的类型划分第三节牧草的区划了解我国牧草的区划原则和依据及九大分区概况第二章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第一节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生长发育、生育期、生育时期、光周期现象、春化现象等基本概念;第二节牧草各个器官的生长发育牧草种子特点及萌发特性;阶段发育理论;※第三章牧草地小气候(自学)第四章土壤耕作及其耕作制第一节土壤耕作的任务、作用和措施了解土壤耕作的概念、任务、作用、种类和措施;第二节间混套种和复种掌握间作套种的概念及增产理论。
第五章牧草地建植和管理技术第一节人工草地类型了解人工草地的类型第二节播种技术及建植、管护掌握人工草地的建植及管理技术(包括混播技术和种子生产)※第七章草田轮作第一节轮作理论轮作的概念、原理及作用第二节草田轮作技术茬口、轮作类型、草田轮作计划的编制第九章豆科牧草第一节豆科牧草概述了解豆科牧草的特点及常见种类。
第二节各论重点掌握苜蓿、三叶草、红豆草、小冠花等牧草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栽培和饲养利用技术。
第十章禾本科牧草第一节禾本科牧草概述了解禾本科牧草的特点及常见种类。
中国大学MOOC慕课答案(3)--期中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 牧草栽培学》期中考试试题答案专业年级: 命题教师: 审题教师: 考生姓名: 学 号: 考试成绩: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 春化现象:指一、二年生作物在苗期需要经受一段低温时期,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
2. 生育时期:指牧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的几个时期。
3. 草田轮作:一年生牧草与大田作物轮换种植的方式。
4. 植物生长大周期:牧草及作物在生长速度上表现出初期生长缓慢,中期逐渐加快达到高峰,随后又逐渐减慢,以至停止生长,这种“慢——快——慢”的生长规律称生长大周期,也叫“S型曲线”。
5. 保护播种:指多年生牧草在一年生牧草或作物的保护下进行播种的方式。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 放牧型、刈割型、牧刈型2. 遗传特性,气候环境,栽培管理,营养生长,生殖生长3. 出苗期(返青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收获期。
4. 充足的水分、充足的氧气、适当的温度5. 增温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B2.ABDE3. ACDE4.D5.ABDE四、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禾本科宜高些”或“豆科比例宜低些”2. 播种当年不宜采种3. 正确 3. 较低4. 越弱5.“一倍”应改为“一半”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 简述牧草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答:区划原则:1)自然规律为主,与农业经济规律结合2)同一栽培区内,其自然条件、农牧业发展方向、布局、措施基本一致3)基本不考虑行政界线(尽可能一致)4)同一区划范围保证地域连片区划依据:1)以自然地理位置和地貌、气候带为主2)生态条件和生产发展方向基本一致3)“当家”草种的生态生物学特性、生产条件和利用方式为亚区分区条件2. 简述牧草混播的原理及优越性。
答:混播原理:(1)形态学互补原理;(2) 生长发育特性;(3)营养互补原理;(4)生态学原理混播的优越性:(1)提高单产;(2)改善品质,营养完全;(3)易于收获和调制;(4)减轻杂草病虫害;(5)恢复土壤结构,提高肥力。
草田轮作在发展西藏生态农业中的作用及建议

草田轮作在发展西藏生态农业中的作用及建
议
草田轮作是一种通过轮换种植草地和农作物来改善土壤质量和增加农作物产量的农业技术。
在西藏的严酷生态条件下,草田轮作可以减少耕地的压力,保护生态环境,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以下是草田轮作在发展西藏生态农业中的作用和建议。
作用:
1.改善土壤质量:草田轮作可以增加耕地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通风性和水分保持能力。
2.维护水源:在西藏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草田轮作可以减少农耕对水资源的消耗,保护水源。
3.增加农作物种植面积:通过轮换种植草地和农作物,可以增加农作物的品种和种植面积,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建议:
1.加强科技支撑:在西藏的高寒环境下,需要有适应当地气候的作物品种和技术支撑,加强科技支撑和人才培养,提高草田轮作的技术含量和效益。
2.提高农民素质:草田轮作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知识,包括科学肥料的使用、合理灌溉、作物保护等方面,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提高草田轮作的效益。
3.政策支持:政府需要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草田轮作的发展,包括财政支持、税收减免、土地使用权等方面,提高草田轮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草田轮作在西藏生态农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加强科技支撑、提高农民素质和政策支持,进一步推动其发展。
第七章 草田轮作

第七章草田轮作连作:在同一地块上,不轮换种植其他作物,而是连续重复种植相同作物,称为连作。
轮作:根据各种作物的茬口特性,将计划种植的不同作物排成一定顺序,在同一地块上轮换种植,称为轮作。
轮作方式:在轮作地块上,轮换种植的各种作物依据茬口特性排成的先后顺序,称为轮作方式。
轮作周期:一个轮作体系中的各种作物在一个轮作地段上全部种植一遍所需经历的年数,称为轮作周期轮作的意义1.轮作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禾谷类作物吸收氮、磷和硅较多,对钙的吸收较少;豆类作物对钙、磷和氮的吸收较多,但自身能固氮,对硅的吸收少;烟草、甘薯消耗钾较多。
禾谷类作物的根系分布较浅,只能利用耕层的养分和水分;而棉花、大豆和紫花苜蓿等的根系分布较深,可以利用深层的养分和水分,可以促进深层土壤熟化。
2 、轮作有利于改善农田生态,清除有毒物质,减轻病虫草害3、轮作是“绿色”,低成本农业措施轮作是调节地力、改善农田生态、减轻病虫草害的“绿色”措施;(同化肥、农药相比);轮作是调节地力、改善农田生态、减轻病虫草害的低成本措施;部分功能无法替代。
草田轮作:是一类在轮作体系中含有草类的轮作,是根据各类草种和作物的茬口特性,将计划种植的不同草种和作物排成一定顺序,在同一地块上轮换种植的种植制度。
草田轮作的意义:草田轮作有利于农牧结合,提高农业系统的生产效率;草田轮作有利于减轻水土流失;草田轮作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热、水和土地资源,提高农田系统的生产力;草田轮作有利于退化土壤的改良;我国西北灌区次生盐碱化土地面积很大,将紫花苜蓿等优良品种纳入种植体系中是改良这些次生盐碱化土地的最有效途径;草田轮作有利于提高种植系统的经济效益草田轮作设计的基本原则:市场需求原则;生态适应性原则;经济效益原则;主栽作物原则;简单化原则;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茬口适宜性原则草田轮作的设计步骤与方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相关基本资讯;筛选主栽作物和附栽作物种类,确定轮作组合及轮作方式;划分轮作分区;制作轮作周期表;编写轮作计划书(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相关基本资讯,调查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各种农产品市场供需情况;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则;当地区域经济特点;当地相关产业政策;当地农牧业生产及农牧业生产相关工业历史及现状;当地农牧业生产条件;当地自然条件(二)筛选主栽作物和附栽作物种类,确定轮作组合及轮作方式,选择确定主栽和附栽作物种类,确定轮作组合及轮作方式,是草田轮作的关键环节。
宣威市草田轮作的作用和措施

宣威市草田轮作的作用和措施沈惠芬[1],邱光伟,赵泽华(宣威市畜牧局,宣威 655400)摘要:草田轮作是一项重要的、科学的种植制度,它是农作物获得高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是农牧结合的纽带。
缓解草畜矛盾,节约生产成本;改良土壤,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草田轮作可以实现用地养地;可以防止杂草和病虫的危害;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是生态环境的需要。
关建词:草田轮作;畜牧业;发展措施草田轮作是一项重要的、科学的种植制度,是指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人们有意识地在同一块土地上将计划种植的不同作物和牧草,按照它们的特性,在种植一定时期的作物后,改种一定时期的牧草,这样依次周而复始的轮换种植模式。
它是农作物获得高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是农牧结合的纽带。
现就宣威市草田轮作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谈一点粗浅认识,希望能够促进草田轮作技术在宣威的应用普及和发展。
1 宣威市基本情况1.1 自然条件宣威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北纬25°56′~26°44′,东经103°3 5′~104°40′。
辖区海拔920~2868m,年平均日照2068h,极端最高气温3 3.5℃,最低气温-14.9℃;年平均气温13.3℃;年平均降雨量986mm,无霜期216d。
宣威是云南省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市,辖区总面积6075km2,94%为山区。
1.2 社会经济概况宣威市设26个乡(镇、街道)355个村民委员会,2860个村民小组,2007年总人口142.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8.48万人。
2007年全市粮食总产54.6 2万t,全市国民生产总值94.93亿元,农业总产值37.71亿元。
1.3 畜牧业生产现状1.3.1 畜牧业生产现状畜牧业是宣威市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广大农民重要的生产、生活的收入来源。
全市2007年年末生猪存栏143.79万头,大牲畜存栏17.73万头(匹),山绵羊存栏25.98万只,家禽173.48万只;年内出栏肉猪200.61万头,肉牛2 9246头,肉羊8.15万只,肉禽201.64万只;肉类总产24.35万t;畜牧业产值17.92亿元。
第七章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PPT

(三)少、免耕存在得问题
(1)多年少免耕后多数土壤有变紧实得趋势; (2)耕作表层有机质与养分富化而下层贫化; (3)土肥难于融合; (4)杂草虫害增多; (5)残茬覆盖导致地温下降。
少免耕运用得前景
➢水土保持效果显著,应用面积可扩大; ➢真正免耕有问题,少耕发展前景较好; ➢少免耕与常规耕作轮流实施,互补互惠;
➢低毒安全化学药物应用起决定作用;
主要内容
1 概述 2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3 水土保持栽培措施 4 土壤培肥技术 5 旱作农业节水技术
2024/10/7
54
水土保持栽培技术措施
1 轮作技术措施 2 间作、套种与混播 3 等高带状间作
2010/10/21
55
1 轮作技术措施
概念
轮作就是在同一块田地上,于一定得年限内,有顺序 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得种植方式。
31
残株覆盖
32
残株覆盖
❖ 玉米秸秆覆盖量对径流与土壤流失得影响
33
(2)青草覆盖
❖ 覆盖后雨滴打在青草上,避免雨滴直接打 在土壤上;
❖ 因青草覆盖,保持了土壤墒情,地面也没有 野草滋生,减少中耕环节,起到了保持水土 作用。
34
(3)地膜覆盖
根据覆膜栽培能保土、保水得特点,把它应用到坡耕地耕 作当中。
概念
指不耕不耙,也不中耕,它就是依靠生物得作用进行土壤 耕作,用化学除草代替机械除草得一种保土耕作法。
原理
➢生物得措施——用残株覆盖代替土壤耕作。 ➢化学得措施——以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代替土壤耕作
得除草作作业用与翻埋害虫及病菌。
42
(2)免耕法
免耕播种玉米(山东·莒南 ,2010)
43
(2)免耕法
草田轮作的作用范文

草田轮作的作用范文草田轮作是一种农田管理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同时还能丰富生态系统。
草田轮作可以将多种农作物循环种植在同一块田地上,以达到改善土壤和增加产量的目的。
本文将从土壤改良、害虫防治、多样性维持等方面解释草田轮作的作用。
首先,草田轮作可以改良土壤的肥力。
由于不同作物对土壤的需求不同,草田轮作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养分。
例如,一些作物对氮的需求较高,而另一些作物则对磷的需求较高。
通过轮作,可以使不同作物的根系在不同土层中生长,有效地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此外,不同作物的根系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分泌物质,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
例如,豆科植物可以释放出根瘤菌,富集土壤中的氮元素,并提高土壤的肥力。
其次,草田轮作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和病害的发生。
由于草田轮作中不同作物的种植周期不一样,可以打断害虫和病害的传播链,减少害虫和病害的积累。
同时,一些植物具有驱避害虫的能力,如蔬菜中的辣椒可以驱除一些害虫,大麦可以驱避麦蚜等。
通过合理安排不同作物的种植顺序,可以有效地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草田轮作可以维持农田生态的多样性。
传统的单一作物连作往往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增加病虫害的风险,降低农田的生产力。
而草田轮作可以在同一块田地中循环种植多种作物,使农田的生态系统更加丰富。
不同作物的种植可以吸引不同的昆虫和鸟类等天敌,构建一个复杂的食物链,有助于维持农田生态的平衡。
此外,草田轮作也可以种植一些绿肥植物,如红三叶、苜蓿等,使土壤中的有机物增加,有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持土壤的持水能力。
总之,草田轮作是一种有效的农田管理方法,具有改良土壤、控制害虫和病害以及维持生态多样性等多种作用。
通过合理安排不同作物的种植顺序,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减少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因此,草田轮作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为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国草田轮作的历史,理论与实践概览

我国草田轮作的历史,理论与实践概览
一、草田轮作的历史
草田轮作是一种古老的农业耕作方式,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中国农业社会经历了从种植谷物、蔬菜到种植棉花、苎麻等更多农作物的发展历程。
草田轮作是当时农民们普遍采用的耕作方式,也是当时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此外,草田轮作在汉代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汉代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农业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草田轮作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
汉代的草田轮作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农民们采用了不同的轮作技术,比如地下水灌溉、把土地分割成多个小块等,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二、草田轮作的理论
草田轮作是一种综合耕作技术,它结合了肥料施用、播种、收割、灌溉、除草等技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草田轮作的理论是基于植物的生长规律,以及土壤的肥力、水分、温度等因素,每一种作物都有自己的特定的耕作要求,以及植物生长期间的各种技术措施,以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
三、草田轮作的实践
草田轮作实践主要是指在草地上采用轮作耕作技术,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草田轮作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肥料施用:在草地上施用有机肥料,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质量,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
《牧草栽培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牧草栽培学》理论课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牧草栽培学》是专为草业科学本科专业设立的一门核心专业课,也是草业科学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本学科性质属于植物性生产范畴,为第一性生产,是种植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直接服务于畜牧业,而且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环境保护方面,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践的综合性学科。
其任务是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及农业科学技术成就,揭示牧草饲料作物在各种丰产技术条件综合作用下的生长发育规律,从而为畜牧业生产提供高产、优质的牧草饲料。
同时通过草田轮作可为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通过退耕还草及种草植树治理水上流失达到美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饲草生产工作日益重要。
通过讲课与实验实习,理论联系实际,使学习者扎实地掌握饲料作物栽培管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获得分析和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了解饲料作物的生物学特性‘熟练地掌握饲料作物的丰产、稳产、优质、低投高效的管理技术措施(品种选择、杂草防治、土肥水管理等),达到具有组织、管理、指导饲草生产的能力,针对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饲料的途径和方法,为畜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3.适应专业:草业科学专业4.学时与学分:56学时、3学分5.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植物生理学6.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陈宝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 Forages, Volume 1: An Introduction to Grassland Agriculture (6th edition Hardcover)主要参考书目:[1] 饲料生产学,王成章,陈桂荣主编,河南科技出版社,1998[2] 饲草生产学,董宽虎、沈益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3] 饲用植物栽培与利用,肖文一、陈德新、吴渠来主编,农业出版社,1991[4] 南京农业大学.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农业出版社,1998[5] 作物栽培学. 山东农学院.农业出版社,1992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传统板式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大量的彩色图片和视频教学资料使得讲授内容更直观,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草田轮作的作用

草田轮作的作用
草田轮作是一种农田管理方法,通过轮流种植不同的草本植物来
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农作物产量。
其主要作用如下:
1. 保护土壤:草田轮作可以避免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造成的土
壤病虫害和养分枯竭问题。
不同草本植物的根系结构和营养需求不同,有助于土壤中养分的平衡,减少土壤侵蚀和腐蚀。
2. 改良土壤结构:草田轮作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
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草本植物具有深根系,能够通过
深层根系将养分吸收到较深的土层中,有利于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
3. 控制病虫害:草田轮作可以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不同
草本植物具有不同的化感特性,可以抑制特定的病虫害的发展,从而
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4. 提高农作物产量:草田轮作可以增加土壤肥沃度,改善植物
对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轮作过程中,草本植物还可以为农作物提供生物氮素固定和病虫害调节等服务。
5. 实现可持续发展:草田轮作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药
和化肥的使用,减缓土壤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
通过合理安
排不同作物的轮种,可以实现农田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草田轮作在发展西藏生态农业中的作用及建议

草田轮作在发展西藏生态农业中的作用及建议草田轮作是一种在农业中广泛使用的复合种植系统,其可以促进土壤的健康和保持农作物的多样性,从而使农业生产更加可持续和有利于环境保护。
在发展西藏生态农业的过程中,草田轮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草田轮作可以改善土壤质量。
在农业生产中,长期的单一种植会导致土壤中重要的营养元素被耗尽,因此草田轮作的引入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并使土壤区域具有长期的健康性和造林功效。
其次,草田轮作有助于生产更多种类的农作物。
这种系统可以使土地更加多样化,从而可以在同一个地区生产不同的农作物,如蔬菜、水果、饲草等。
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避免在同一地区出现同一种作物的过度种植,从而增加农作物的品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第三,草田轮作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
该种生产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而且可以在同一片土地上种植多个品种的作物,进而使农民获得更多的收益。
在西藏的特殊地理环境和土地资源中使用草田轮作丰富了农业的多样性,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收入机会。
但是,西藏的特殊地理环境对草田轮作采用也提出了一些挑战。
例如,土地荒漠化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草田轮作的开展。
为了克服这一挑战,我们建议:1. 提高农民的素质。
许多农民缺乏现代化农业知识和技能,阻碍了草田轮作的有效开展。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政府应该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士到农村地区,向农民普及现代化的农业知识,强化农民的意识和能力。
2. 树立健康森林,推进草田轮作的开展。
草田轮作需要森林的支持,因为充分的光照和土壤保持是草田轮作成功的关键。
西藏政府应该推进健康森林的建设,促进生态平衡。
3. 加强监管。
政府应加强对农民的指导和监管工作,确保在草田轮作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并规定必要的环保措施,防止污染和其它不良影响。
总之,草田轮作在西藏农业发展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但需要政府和农民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其最大化的开发潜力。
通过加强技术和环境制度的建设,我们可以为西藏的生态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水土保持学》教学大纲

《水土保持学》教学大纲(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学时34)一、前言《水土保持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选修课),共安排34学时,2.0学分。
二、课程教学目的《水土保持学》是农业资源与利用学科中一门应用型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基本任务是应用水土保持原理指导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1、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土壤侵蚀基本原理、水土保持原理及其主要措施和效益评价与监测的基本方法。
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四、课程考核方式闭卷考试、课程论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五、授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黄炎和主编. 《水土保持学》南方本. 中国农业出版社,待出版2、主要参考书吴发启主编.水土保持概论.农业出版社,2003年唐克丽主编.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出版社,2004年余新晓、毕华兴主编. 水土保持学.林业出版社,2013年张洪江主编. 土壤侵蚀原理. 林业出版社,2003年黄炎和等著. 闽南地区的土壤侵蚀与治理.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孙波等著. 红壤退化阻控与生态修复科学出版社,2011年Frederick R.T., J. Arthur Hobbs, Roy L.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hird edition), Prentice hall, 19993、期刊《CATENA》、《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n Journal》、《水土保持学报》、《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水土保持通报》、《水土保持研究》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三个基本概念的内涵和水土保持的意义;熟悉水土保持的研究内容、中国土壤侵蚀的研究特点和中国水土保持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了解我国、我省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其危害、国内外水土保持的发展历史、水土保持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0.12.25•【文号】主席令第39号•【施行日期】2011.03.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土保持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九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0年12月25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公布,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10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正2010年1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第三章预防第四章治理第五章监测和监督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水土保持活动,应当遵守本法。
本法所称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第三条水土保持工作实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统一领导,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任务,安排专项资金,并组织实施。
国家在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
第五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水土保持工作。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范围内依法承担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职责。
第七章土地利用规划与设计

土地利用规划与设计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滥垦、滥伐、滥牧、广种 薄收等)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合 理利用土地是首要问题。本章分别介绍土地类型 和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和土 地利用的生态设计等问题。
第一节 土地类型及土地利用类型
一、土地类型及其划分 (一)土地的基本概念
(3)主导因素原则
各自然要素在土地这一自然综合体中的作用是 不均衡的。因此在综合分析中常能找到一个起决 定作用,并因其变化而引起综合体其他因素变化 的主导因素。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办法是选取反 映这一因素的标志作为分类指标。由于不同区域 的土地分异特点是不同的,因此起决定作用的主 导因素也往往随地而异。
相似性指标的确定,以建立科学的土地类型分类系统。
如图7-1所示,土地类型分类系统是一种树枝 状的多级分类结构,一般是自上而下、由大到小 划分,即将较高级别个体划分为若干不同的较低 单位。在较高的分类水平上,有较少数目的土地 类型,相似程度低而差异性大,在较低分类水平 上,有数目众多的土地类型,相似程度高,而差 异性小。多级分类制也是在不同的概括水平上认 识土地类型的需要,达到纲举目张的目的。
图7-1 土地类型分类体系
(Ⅰ、Ⅱ、Ⅲ、Ⅳ—土地类型划分层次(等级);A、A1、 A11……,
B、B1、B11……土地类型;1、2、3……N土地单元)
土地类型的多级分类制是一个逐级划分的过程,
每一等级中土地类型的分类依据和标准是不一样 的,首先是将一些宏观的土地属性(气候、大的 地貌类型等)作为高层次等级中的分类标准,在 此基础上,继续将一些区域性因素(如土壤性质、 水文地质、岩性等)作为中低级层次的分类标准。
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生长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固
新疆草田轮作模式及效益分析

1 。
燕麦-绿肥-青贮玉米-甜菜-一年生牧草(1)品种选择铁杆大粒”、“冀杂2号”、为了保证燕麦出苗的全、齐、匀、壮提倡宽幅)疏株密植,犁播时,播种沟要平整,保证落籽疏散均匀出苗一致,一般行距22—24cm,播幅10—12cm。
土质粘重的燕麦地,可以采用密窝疏株点播法,行穴间距为15—20cm,每穴播种5—6粒,播种后盖土,深度约3—4cm,利于即早发芽出苗。
五、加强田间管理根据燕麦不同生育阶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
(一)苗期1、及早中耕除草防旱保墒。
按苗期生物学特性,由浅入深,从幼苗期到拔节期视苗情进行2—3次薅除,冬前要培土保蓄水分,促根养蘖。
2、巧施苗肥,分蘖肥,促进苗齐苗壮。
从四叶期至冬前这一段时期要酌情早施苗肥,分蘖肥1—2次,促分蘖早生壮发。
苗期追肥以氮肥为主,结合中耕除草每亩追施尿素5—7.5千克,或追施氮磷复合肥料10—12千克/亩。
(二)拔节孕穗期1、中耕培土壮秆防倒伏。
根据我乡山区燕麦地春旱较重,在燕麦拔节后至封垄前,中耕一次,深度3—6cm,并辅之以适当培土,达到减轻地表水分蒸发,控制基部茎节徒长。
2、酌施拔节孕穗肥。
由于我乡山地气候冷凉,幼穗分化期长达110—130天左右,在燕麦基部第一节间定长后,及时增施拔节孕穗肥。
追肥应视苗情而定,壮苗可在基部第二节基本定长时追施一次,弱苗可分别在拔节期至孕穗各追肥一次,每亩用尿素5—8千克,磷肥5千克。
对于坝区生长良好的燕麦,拔节孕穗的追肥要以控为主,促控结合,切忌过量施用氮素化肥带来的后期倒伏。
(三)抽穗成熟期1、抗旱、防涝、预防燕麦植株早衰或倒伏。
可视干旱出现时期及程度浇灌1—2次抽穗扬花水,做到以水养根,保护叶片防早衰,达到以叶保粒的目的。
同时注意在灌浆后期若遇雨水偏多,应做好排水防涝,预防贪青晚熟或倒伏。
2、适时追施叶面肥。
视情况酌情进行叶面追肥,各种叶面喷肥浓度为:氮肥1—2%,过磷酸钙浸溶液2—4%,磷酸二氢钾为0.1—0.3%,尿素与过磷酸钙溶液混合施用浓度为3%,每亩叶面喷肥施用量在50—75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