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课件
合集下载
某市发展战略的分析与研究报告(PPT 35页)
![某市发展战略的分析与研究报告(PPT 35页)](https://img.taocdn.com/s3/m/87122c92336c1eb91b375d37.png)
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导的综合性区域中心,环渤海咽喉地带的海陆交通枢纽,也是中 韩经贸交通的前沿门户
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以石化和医药为主体的半岛制造业生产基地
潍坊 东营
以海洋化工、机械、食品加工为主导的综合性制造业城市,连接山东半岛与鲁中、 鲁西的交通枢纽
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专业化石油、机械工业城市,连接山东半岛与鲁中、鲁西的交
临港工业
3.主要产业发展脉络及现状
日照市临港主要支柱产业主要包括:
① 钢铁工业
② 石化工业
③ 造纸
④ 电力工业
⑤ 油脂工业
一.日照市概述
3.主要产业发展脉络及现状 制造加工业
日照市坚持走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道路: 1做大传统加工制造企业,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2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改造产业结构。
机遇
•山东半岛经济圈起飞 鲁南经济带的一体化 青岛-日照一体化
•城市发展初期,缺乏城 市认同感 •东西地区发展不平衡 •城市的各项基础薄弱
劣势
•青岛大都市的极化和阴影效 应 •新亚欧大陆桥头堡的竞争激 挑战
三.日照市发展战略
2.战略愿景
三.日照市发展战略
(1)战略主旨
2.战略愿景
市场 (海洋)
红海
随着工业门类 的扩大,高新 技术企业迁入, 高新技术产业 迅速发展
一.日照市概述
2.城市与区域发展外部环境模型分析
鲁南经济圈
过去
现在
自然 Nature 自然资源丰 富,气候条 件好,地理 位置优越
环境受到破 坏,自然资 源面临枯竭
政治
经济
社会
技术
Politics
Economic
Social
Technology
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以石化和医药为主体的半岛制造业生产基地
潍坊 东营
以海洋化工、机械、食品加工为主导的综合性制造业城市,连接山东半岛与鲁中、 鲁西的交通枢纽
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专业化石油、机械工业城市,连接山东半岛与鲁中、鲁西的交
临港工业
3.主要产业发展脉络及现状
日照市临港主要支柱产业主要包括:
① 钢铁工业
② 石化工业
③ 造纸
④ 电力工业
⑤ 油脂工业
一.日照市概述
3.主要产业发展脉络及现状 制造加工业
日照市坚持走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道路: 1做大传统加工制造企业,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2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改造产业结构。
机遇
•山东半岛经济圈起飞 鲁南经济带的一体化 青岛-日照一体化
•城市发展初期,缺乏城 市认同感 •东西地区发展不平衡 •城市的各项基础薄弱
劣势
•青岛大都市的极化和阴影效 应 •新亚欧大陆桥头堡的竞争激 挑战
三.日照市发展战略
2.战略愿景
三.日照市发展战略
(1)战略主旨
2.战略愿景
市场 (海洋)
红海
随着工业门类 的扩大,高新 技术企业迁入, 高新技术产业 迅速发展
一.日照市概述
2.城市与区域发展外部环境模型分析
鲁南经济圈
过去
现在
自然 Nature 自然资源丰 富,气候条 件好,地理 位置优越
环境受到破 坏,自然资 源面临枯竭
政治
经济
社会
技术
Politics
Economic
Social
Technology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案例(PPT38页)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案例(PPT38页)](https://img.taocdn.com/s3/m/c7daae84fad6195f312ba6c0.png)
城乡发展六大问题
✓ 城市区域职能不 清
✓ 城镇体系存在严 重缺陷
✓ 城市空间增长乏 力
✓ 中心城市作用不 显著
✓ 中心城区人居环 境恶劣
✓ 生态人文环境保 护滞后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案例(PPT38页)
核心地区居住 密度高达1600 人/公顷
11.63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居住密度分布
城市旧城地区平均容积率达 3.63
问题-策略-技术手段
转பைடு நூலகம்
• 促进城市重新融入区域发展的主流
性
型 期
•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
质 :
城
湘
市 • 理清城市长远发展的空间秩序
南
衰
地
退 • 改善城市环境品质,激发城市活力
区 中
心
城
抑制衰退 规划政策 复兴城市
市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案例(PPT38页)
14
促进城市重新融入区域发展的主流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案例(PPT38页) 问题-策略-技术手段
南岳-开云-新塘组团城市
湖南省“一点一线”发展战略
“极化一点” “构筑一带”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案例(PPT38页)
衡阳市区
沿京珠高速京广线 南北发展轴
耒阳市
15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案例(PPT38页)
加强农业基地 建设,加速农 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产业基地
经济发展战略
加大工业部门 结构和所有制 结构的调整
1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案例(PPT38页)
城市概况
南岳衡山
衡阳市区
7县5区,市域 15310平方公里, 湖南省第二大城市
南岳衡山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案例(PPT38页)
✓ 城市区域职能不 清
✓ 城镇体系存在严 重缺陷
✓ 城市空间增长乏 力
✓ 中心城市作用不 显著
✓ 中心城区人居环 境恶劣
✓ 生态人文环境保 护滞后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案例(PPT38页)
核心地区居住 密度高达1600 人/公顷
11.63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居住密度分布
城市旧城地区平均容积率达 3.63
问题-策略-技术手段
转பைடு நூலகம்
• 促进城市重新融入区域发展的主流
性
型 期
•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
质 :
城
湘
市 • 理清城市长远发展的空间秩序
南
衰
地
退 • 改善城市环境品质,激发城市活力
区 中
心
城
抑制衰退 规划政策 复兴城市
市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案例(PPT38页)
14
促进城市重新融入区域发展的主流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案例(PPT38页) 问题-策略-技术手段
南岳-开云-新塘组团城市
湖南省“一点一线”发展战略
“极化一点” “构筑一带”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案例(PPT38页)
衡阳市区
沿京珠高速京广线 南北发展轴
耒阳市
15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案例(PPT38页)
加强农业基地 建设,加速农 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产业基地
经济发展战略
加大工业部门 结构和所有制 结构的调整
1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案例(PPT38页)
城市概况
南岳衡山
衡阳市区
7县5区,市域 15310平方公里, 湖南省第二大城市
南岳衡山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案例(PPT38页)
南京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PPT课件
![南京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8a022f0242a8956aece47b.png)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战略规划研究背景
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江苏省城市工作会议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调整
战略规划方法的探索
问题的把握
城市与区域关系 城市内部的产业 城市空间的结构
区域中心城市:政治与经济
现象
* 省内经济总量第三 * 市场相对缩小 * 中心感淡化
原因
* 政治与经济的分离 * 上海——区域的龙头 * 机遇的错失
城市空间结构调整: 助于做强 适于做大 便于做优 善于做美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63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南京区域环境分析
南京的影响范围
* 长三角城镇分布 * 与上海的分隔
未来区域格局
* 苏皖的构想 * 上海的构想 * 区域发展势态
江 苏 城 镇 发 展 空 间 结 构 示 意
宁 镇 扬 都 市 圈 的 空 间 构 架
我
国
国
道
主
干
线
示
意 “五纵”路线:1、同江—三亚
图
2、北京—福州 3、北京—珠海
城 市 人
口 增 长
分 布 示
意 图
南 京 市 城
市 空 间 布
局 概 念 (
草 案 )
发 展 时 序 的 基 本 设 想
近期关键问题之一: 仙西发展
对于经济跨越的意义 大学的高度集中与科学城开发 农场土地的意义 一号地铁:为南京的未来而修 高速铁路设站:接近上海 接近国际 2005年全运会:设施共享
战略规划研究背景
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江苏省城市工作会议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调整
战略规划方法的探索
问题的把握
城市与区域关系 城市内部的产业 城市空间的结构
区域中心城市:政治与经济
现象
* 省内经济总量第三 * 市场相对缩小 * 中心感淡化
原因
* 政治与经济的分离 * 上海——区域的龙头 * 机遇的错失
城市空间结构调整: 助于做强 适于做大 便于做优 善于做美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63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南京区域环境分析
南京的影响范围
* 长三角城镇分布 * 与上海的分隔
未来区域格局
* 苏皖的构想 * 上海的构想 * 区域发展势态
江 苏 城 镇 发 展 空 间 结 构 示 意
宁 镇 扬 都 市 圈 的 空 间 构 架
我
国
国
道
主
干
线
示
意 “五纵”路线:1、同江—三亚
图
2、北京—福州 3、北京—珠海
城 市 人
口 增 长
分 布 示
意 图
南 京 市 城
市 空 间 布
局 概 念 (
草 案 )
发 展 时 序 的 基 本 设 想
近期关键问题之一: 仙西发展
对于经济跨越的意义 大学的高度集中与科学城开发 农场土地的意义 一号地铁:为南京的未来而修 高速铁路设站:接近上海 接近国际 2005年全运会:设施共享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述精品课件(共39页)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述精品课件(共39页)](https://img.taocdn.com/s3/m/8e6ec3b210a6f524cdbf852a.png)
“两带”:为大运河两侧公共开敞空间和绿化带,吴淞江郊野公园带;
“三环”:内环为“古城护城河绿化景观带”,中环为“大运河绿 带—独墅湖—金鸡湖—阳澄湖—沪宁高速公路绿化隔离带—三角咀湿 地公园”,外环为“太阳路绿化隔离带—阳山—灵岩山—木渎南部绿 化隔离带—七子山—绕城高速公路南段绿化隔离带—星华街绿带—阳 澄湖”。
“五楔”:即为西南角“七子山—石湖—东太湖”绿楔;东南角“澄 湖—吴淞江—独墅湖”绿楔;东北角阳澄湖绿楔;西北角三角咀绿楔; 西部“阳山—天平山—灵岩山”绿楔。
苏州城市建设规划
苏州新城建设规 划 城市南部松吴地区发展规划 西部控制地带发展规划 城市北部平相组团发展规划 主城合核发展规划
一、苏州主城区东部发展规划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交通工程二班1组
罗刚 葛稳磊 于占东 舒凯 刘光涛
苏州城市简介
在人类的城市建设史上,意大利威尼斯城以其奇特的 水街泽巷,宏伟建筑以及丰富的水景著称于世,直到 今日她仍以奇异的水城魅力吸引着全球的游人。在威 尼斯遥远的东方,也有一座举世闻名的水城—苏州。 她始建于公元前年,是春秋时代吴国阖阁命伍子胃建 城。至今已2500多年。从那时起苏州虽历经沧桑,然 城址和总体格局始渡未变,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极为罕 见。目前是中国唯一要全面保护的历史文化名城。
东进沪西--苏、园、昆东西合轴,
极化长三角中轴,打造联系上
海的长三角次级商务办公和总
部中心,建设苏州未来新城;
北拓平相--苏虞跨线合纵,构造
市域“T”型北轴,以辐射苏
北
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居住
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组团;
南优松吴--苏松合体,优化市域
“T”型南轴,以地域性生态
旅
游服务、文化教育、居住为主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模板ppt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模板ppt](https://img.taocdn.com/s3/m/1a9bfffa453610661fd9f48b.png)
沿江城镇带
沿江地区
沿江地区
1、城镇发展呈现一体化发展的态势 2、产业分工态势初步显现 3、东西交通联系尚显薄弱 4、空间管制与协调力度不够,岸线利用粗放
市区
1-总面积: 2358平方公里
(1028+1330)
2-现状人口 273.66万(157.9+115.76)
户籍人口:230 暂住:44
3-城镇人口 181.1
人口容量约240万
都市工业园10处
汽车工业区 化学工业区
高新技术产业区
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板块整合,产城互动:中心城区3+2
综合发展板块
都市工业园
综合发展板块
综合发展板块
产业发展板块
产业发展板块
中心城区:东西聚合、南北联动
道路系统
连淮扬镇铁路
高速公路: 一环七S611
扬州市区面积:约1028平方公里 广陵区:78平方公里 邗江区:823.5平方公里 维扬区:126.5平方公里 江都市区面积:1330平方公里
扬州市区面积:约2358平方公里 广陵区:363方公里 邗江区:665平方公里 江都区:1330平方公里
原行政区划范围
调整后行政区划范围
扬州-江都现状
扬州-江都总规拼合
2、功能布局:工业用地布局分散,园区产业分工不明确; 旧城区内仍有一定数量老工业需“退二进三”;新区开发 规模小、布局散,公共配套不足;新城新区就业岗位不足。
3、交通组织:东西联系通道不足;老城区交通压力大;
4、城市特色:老城、瘦西湖地区传统特色鲜明,新区缺乏 个性特征
5、城市环境:旧城区与城郊结合部环境质量较差;城区外 围村庄量大面广,占地约44平方公里。
《武汉市城市规划》课件
![《武汉市城市规划》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cda28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3a.png)
和发展。
03
武汉市城市规划理念
人文关怀
总结词
强调城市规划中的人文关怀,关注居民的生活需求和城市的 文化传承。
详细描述
在城市规划中,注重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文化传承,通 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公共设施配置,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 求和文化需求。同时,注重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让城市的 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近代城市规划
总结词
受西方影响、功能分区明确
详细描述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武汉市近代城市规划受到西方规划理念的影响。城市规划注重功能分区,将商业、住宅、 工业等功能区明确划分,道路系统也得到了完善。同时,武汉市近代城市规划还注重绿化和公共空间的建设,为 市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现代城市规划
总结词
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
区域协同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与交流 ,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提升城
市整体竞争力。
面临挑战与机遇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人口老龄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武汉市需要采取措施 应对养老问题,提高养 老服务水平。
城市拥堵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 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需要加强城市交通规
划和建设。
环境污染
武汉市是一个多民族的城市,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此外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人口。
02
武汉市城市规划历程
古代城市规划
总结词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详细描述
武汉市古代城市规划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古代城市规划注重风水、八卦等传统理念,城市布局多采用中轴线对称,以皇 宫、官署等建筑为中心,街道走向和空间布局富有特色。
03
武汉市城市规划理念
人文关怀
总结词
强调城市规划中的人文关怀,关注居民的生活需求和城市的 文化传承。
详细描述
在城市规划中,注重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文化传承,通 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公共设施配置,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 求和文化需求。同时,注重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让城市的 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近代城市规划
总结词
受西方影响、功能分区明确
详细描述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武汉市近代城市规划受到西方规划理念的影响。城市规划注重功能分区,将商业、住宅、 工业等功能区明确划分,道路系统也得到了完善。同时,武汉市近代城市规划还注重绿化和公共空间的建设,为 市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现代城市规划
总结词
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
区域协同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与交流 ,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提升城
市整体竞争力。
面临挑战与机遇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人口老龄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武汉市需要采取措施 应对养老问题,提高养 老服务水平。
城市拥堵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 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需要加强城市交通规
划和建设。
环境污染
武汉市是一个多民族的城市,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此外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人口。
02
武汉市城市规划历程
古代城市规划
总结词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详细描述
武汉市古代城市规划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古代城市规划注重风水、八卦等传统理念,城市布局多采用中轴线对称,以皇 宫、官署等建筑为中心,街道走向和空间布局富有特色。
某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教材(PPT 42页)
![某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教材(PPT 42页)](https://img.taocdn.com/s3/m/8a6a16a950e2524de5187eed.png)
(2)萍乡城市规划建设现状问题 ——城市空间功能分区不明确 ——产业布局分散、不集约,特色性不明显 ——行政管理区域各自为政,城市建设无序
三、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1、城市功能定位 定位一:新型工业城市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新型产业的发展,打造江西省重要工业城市。 定位二:区域特色中心城市 依托交通区位优势,面向赣湘两省和华东与中南、西南地区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 技术、人员交流的需求,构架“内陆桥”,使萍乡成为区域特色物流集散中心、赣湘边界 地区区域中心城市。 定位三:区域性消费型城市 依托人文和自然资源优势,面向赣湘乃至更大区域内的市场,强化文化、旅游、商贸 核心城市功能,把萍乡打造成重要的区域性消费型城市。 定位四:生态低碳宜居城市 加强生态建设,致力于环境保护,倡导低碳经济,建设宜居和谐萍乡城。 2、发展目标 城市人口规模:2020年为80万人,其中主城区63万人,湘东城区17万人。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为79.86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8平方米。 城镇化水平:2020年市域人口城镇化水平60%以上。 主要经济指标:到2020年。市域生产总值75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2000元。
三、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战略二: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 构建“一带两翼两廊”主体空间结构及战略功能区 “一带”:以主城区为中心,沿320国道和沪昆铁 路两侧,东起芦溪县宣风镇、西至湘东区老关镇,东西 直线距离60公里,南北平均宽幅25平方公里,总面积约 1500平方公里的市域中部城镇带。这是我市重要的工业 经济带,城镇重点发展区。在此基础上,组建萍乡都市 区。 “两翼”:沿319国道向北展开的北部城镇群、向 南展开的南部城镇群。 北部城镇群以上栗县城(含金山镇)为中心,组织 桐木镇、鸡冠山乡、东源乡,形成城镇群。主要以花炮 等传统产业主动对湖南浏阳,打造世界花炮之都。 南部城镇群以莲花县城为中心,组织坊楼镇、路口 镇、良坊镇、升坊镇、三板桥乡等形成城镇群。主要打 造成莲花、永新、安福、茶陵四县区域中心城市。 “两廊”:由武功山及其延脉白竺、广寒寨山地连 续的山地组成的中南部生态绿色廊道,由杨岐山至大屏 山连绵的山地组成的中北部生态旅游绿色廊道。这是全 市两条至关重要的生态旅游安全屏障,又是两个主要的 风景名胜区,必须列入禁止开发区域。
三、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1、城市功能定位 定位一:新型工业城市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新型产业的发展,打造江西省重要工业城市。 定位二:区域特色中心城市 依托交通区位优势,面向赣湘两省和华东与中南、西南地区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 技术、人员交流的需求,构架“内陆桥”,使萍乡成为区域特色物流集散中心、赣湘边界 地区区域中心城市。 定位三:区域性消费型城市 依托人文和自然资源优势,面向赣湘乃至更大区域内的市场,强化文化、旅游、商贸 核心城市功能,把萍乡打造成重要的区域性消费型城市。 定位四:生态低碳宜居城市 加强生态建设,致力于环境保护,倡导低碳经济,建设宜居和谐萍乡城。 2、发展目标 城市人口规模:2020年为80万人,其中主城区63万人,湘东城区17万人。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为79.86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8平方米。 城镇化水平:2020年市域人口城镇化水平60%以上。 主要经济指标:到2020年。市域生产总值75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2000元。
三、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战略二: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 构建“一带两翼两廊”主体空间结构及战略功能区 “一带”:以主城区为中心,沿320国道和沪昆铁 路两侧,东起芦溪县宣风镇、西至湘东区老关镇,东西 直线距离60公里,南北平均宽幅25平方公里,总面积约 1500平方公里的市域中部城镇带。这是我市重要的工业 经济带,城镇重点发展区。在此基础上,组建萍乡都市 区。 “两翼”:沿319国道向北展开的北部城镇群、向 南展开的南部城镇群。 北部城镇群以上栗县城(含金山镇)为中心,组织 桐木镇、鸡冠山乡、东源乡,形成城镇群。主要以花炮 等传统产业主动对湖南浏阳,打造世界花炮之都。 南部城镇群以莲花县城为中心,组织坊楼镇、路口 镇、良坊镇、升坊镇、三板桥乡等形成城镇群。主要打 造成莲花、永新、安福、茶陵四县区域中心城市。 “两廊”:由武功山及其延脉白竺、广寒寨山地连 续的山地组成的中南部生态绿色廊道,由杨岐山至大屏 山连绵的山地组成的中北部生态旅游绿色廊道。这是全 市两条至关重要的生态旅游安全屏障,又是两个主要的 风景名胜区,必须列入禁止开发区域。
合肥市发展战略规划PPT
![合肥市发展战略规划PPT](https://img.taocdn.com/s3/m/1cd763a102768e9950e738a9.png)
• 2 、旧城中心的改造:合肥旧城凭借环城公园的绿荫,在我国绝无仅有。 保持密度不再提高,进一步改善环城公园水色和植被,增加绿地,沟通 更多的水面,重点突出和强调以教弩台、逍遥津等为首的一大批三国文 化景点,复一批其他各时代历史景点,充实整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 通过保护和改善,使旧城由目前密度日益增加的综合城市中心,逐步转 变为主要有旅游中心、商业零售中心、宜人的居住社区和文化服务中心 功能的密度合适的传统城区。
10
六、空间发展战略
• 1、行政区划的调整为了适应“大合肥”发展的需,规划进一步扩大合肥 市区,范围同原城市总体规划划定的规划区,由596平方公里扩大为 1672.5平方公里。市区扩大随即带来与现有行政区划的矛盾,建议进一 步调整行政区划:肥东、肥西两县改县设区,长丰县南北过长,分而治 之,将双墩镇设区由合肥直管。
(3)教育产业化――经济腾飞的翅膀合肥作为安徽省会,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 一,要采取得力措施把已有的教育资源优势转变为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占领 安徽教育市场,辐射全国和周边省份教育市场,把教育产业发展成推动合肥 经济发展的新兴增长点,通过教育产业的大发展为合肥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4)新型服务业――现代化城市的灵魂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等新型服务业已经 成为合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合肥应该把房地 产业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
• 的重点和努力方向,后者需要利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提升竞争水平。
(2)高新技术产业――新的增长点合肥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许多有利条件, 要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力 求高新技术产业形成重点突破的格局,产业规模上一个新台阶,期望到2005 年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左右,增加值占工业增加 值的比重超过20%。
10
六、空间发展战略
• 1、行政区划的调整为了适应“大合肥”发展的需,规划进一步扩大合肥 市区,范围同原城市总体规划划定的规划区,由596平方公里扩大为 1672.5平方公里。市区扩大随即带来与现有行政区划的矛盾,建议进一 步调整行政区划:肥东、肥西两县改县设区,长丰县南北过长,分而治 之,将双墩镇设区由合肥直管。
(3)教育产业化――经济腾飞的翅膀合肥作为安徽省会,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 一,要采取得力措施把已有的教育资源优势转变为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占领 安徽教育市场,辐射全国和周边省份教育市场,把教育产业发展成推动合肥 经济发展的新兴增长点,通过教育产业的大发展为合肥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4)新型服务业――现代化城市的灵魂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等新型服务业已经 成为合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合肥应该把房地 产业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
• 的重点和努力方向,后者需要利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提升竞争水平。
(2)高新技术产业――新的增长点合肥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许多有利条件, 要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力 求高新技术产业形成重点突破的格局,产业规模上一个新台阶,期望到2005 年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左右,增加值占工业增加 值的比重超过20%。
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PPT课件
![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36f77f0508763230121237.png)
14
不可忽视的挑战:
产业与空间重塑
在全国和地区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 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空间扩张的压力 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问题 如何塑造具有特色的城市空间
15
目标与策略
创造新的繁荣—— 更有活力和持续竞争力的未来
16
本报告确立六个分目标及相应的策略组:
着重区域发展战略的“合作的城市”(cooperative city); 着重产业发展战略的“创新的城市”(creative city); 着重生态发展战略的“生态的城市”(ecological city); 着重空间发展战略的“可生长的城市”(organizable
28
积极有效的生态保护
29
与自然融合的城市形态
30
从绿色项链走 向绿色和兰色的网 络
从园林城市走 向生态城市
31
4 可生长的城市
(growing/organizable/evolutive city)
有机生长的城市空间 重规模阶段而非时间阶段的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
32
未来应是多中心、轴向发展的形态。 需要建立多核和多级的中心体系以及提 高沿城市发展轴的运输效率。
42
43
44
45
6 效率的城市 (efficient city)
集约化的土地利用 高效的城市交通体系 高效的管理 高效的城市运作
46
47
48
推进与实施:战略规划实施重点
49
1.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城市化的推进 2.区域协调与城市间的协调 3.城市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4.城市建设方式的转变 5.城市空间拓展与新区开发的推进 6.开发区的整理 7.城区间生态绿地的建设与保护 8.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9.完善政府机构协同机制 10.建立完善的城市规划实施机制
不可忽视的挑战:
产业与空间重塑
在全国和地区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 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空间扩张的压力 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问题 如何塑造具有特色的城市空间
15
目标与策略
创造新的繁荣—— 更有活力和持续竞争力的未来
16
本报告确立六个分目标及相应的策略组:
着重区域发展战略的“合作的城市”(cooperative city); 着重产业发展战略的“创新的城市”(creative city); 着重生态发展战略的“生态的城市”(ecological city); 着重空间发展战略的“可生长的城市”(organizable
28
积极有效的生态保护
29
与自然融合的城市形态
30
从绿色项链走 向绿色和兰色的网 络
从园林城市走 向生态城市
31
4 可生长的城市
(growing/organizable/evolutive city)
有机生长的城市空间 重规模阶段而非时间阶段的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
32
未来应是多中心、轴向发展的形态。 需要建立多核和多级的中心体系以及提 高沿城市发展轴的运输效率。
42
43
44
45
6 效率的城市 (efficient city)
集约化的土地利用 高效的城市交通体系 高效的管理 高效的城市运作
46
47
48
推进与实施:战略规划实施重点
49
1.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城市化的推进 2.区域协调与城市间的协调 3.城市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4.城市建设方式的转变 5.城市空间拓展与新区开发的推进 6.开发区的整理 7.城区间生态绿地的建设与保护 8.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9.完善政府机构协同机制 10.建立完善的城市规划实施机制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案例(PPT38页)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案例(PPT38页)](https://img.taocdn.com/s3/m/c5d395cb1ed9ad51f11df296.png)
衡阳市在湖南省GDP比重的变化情况
3
规划背景
党的十六大
——稳妥推进城镇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湖南省
——城镇化、工业化 和农业产业化的 发展战略
京广线 经济发展轴
经济发展重点地区 长株潭地区
——“一点一
线”非均
衡发展
湖南省“一点一线”经济发展战略
衡阳
4
现场座谈
三轮共计60天的现 场调研
5
从总规实施评价中判读城市演化的轨迹 对1952-1994七版总体规划进行实施评价 归纳了衡阳城乡建设中存在的6个主要问题
✓ 中心城区人居环 境恶劣
✓ 生态人文环境保 护滞后
94年现状
02年现状
90年代,中心城区年均增加用地只有 94公顷;几版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方 向也是犹豫不定。
9
城乡发展六大问题
✓ 城市区域职能不 清
✓ 城镇体系存在严 重缺陷
✓ 城市空间增长乏 力
✓ 中心城市作用不 显著
✓ 中心城区人居环 境恶劣
20
理清城市长远发展的空间秩序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案例(PPT38页)培训课件培训讲义培训ppt教程管理课件教程pp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居住生活空间 沿湘江两岸向 南、向北展开
• 保留原行政中 心,综合服务 功能空间自西 向东推进,贴近 区域交通走廊
1
城市概况
南岳衡山
衡阳市区
7县5区,市域 15310平方公里, 湖南省第二大城市
南岳衡山
2
城市概况
1980年湖南省 第二大城市, 经济总量占全 省15%
城市转型
2001年,经济 总量下降至全 省9%,人均GDP 跌至全省第七 位
“城市规划课件-以某市为例的城市规划分析”
![“城市规划课件-以某市为例的城市规划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9a9a9a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4.png)
城市规划课件-以某市为 例的城市规划分析
本课件介绍城市规划的概念和意义,通过某市的城市规划历史和现状,探讨 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某市的城市规划历史和现状
1 历史演变
2 现状分析
分析某市的城市规划历史, 从初期发展到现代化的变迁。
研究某市现有的城市规划情 况,探讨发展中的挑战和机 遇。
3 未来展望
分析某市的建筑风格特点,其对城市形象和文化的影响。
2 城市形象
探讨城市形象对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如何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城市规划优劣和未来发展方向
• 总结某市城市规划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 提出改进建议,为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创新。
2 可持续发展
讨论采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规划策略和实践方法。
区域分布和土地利用状况
区域分布
分析某市的不同区域特点和功能布局,对城市规划 的影响。
土地利用
研究某市土地利用的现状和规划,探讨可持续土地 利用的策略。
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原则
保护原则
阐述城市规划中保护重要土地资源的意义和方 法。
合理利用
展望某市的城市规划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改进建议。
城市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自然环境
分析某市的自然景观、水系和生态环境,以及对城 市规划的影响。Fra bibliotek人工环境
探讨某市的建筑风格、城市布局和公共设施,对城 市形象的塑造。
生态优先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理 念
1 生态优先
阐述城市规划中的生态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探讨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 现可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状况和问题
1
现有状态
分析某市的交通网络和运输状况,洞察现存的问题和局限性。
本课件介绍城市规划的概念和意义,通过某市的城市规划历史和现状,探讨 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某市的城市规划历史和现状
1 历史演变
2 现状分析
分析某市的城市规划历史, 从初期发展到现代化的变迁。
研究某市现有的城市规划情 况,探讨发展中的挑战和机 遇。
3 未来展望
分析某市的建筑风格特点,其对城市形象和文化的影响。
2 城市形象
探讨城市形象对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如何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城市规划优劣和未来发展方向
• 总结某市城市规划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 提出改进建议,为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创新。
2 可持续发展
讨论采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规划策略和实践方法。
区域分布和土地利用状况
区域分布
分析某市的不同区域特点和功能布局,对城市规划 的影响。
土地利用
研究某市土地利用的现状和规划,探讨可持续土地 利用的策略。
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原则
保护原则
阐述城市规划中保护重要土地资源的意义和方 法。
合理利用
展望某市的城市规划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改进建议。
城市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自然环境
分析某市的自然景观、水系和生态环境,以及对城 市规划的影响。Fra bibliotek人工环境
探讨某市的建筑风格、城市布局和公共设施,对城 市形象的塑造。
生态优先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理 念
1 生态优先
阐述城市规划中的生态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探讨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 现可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状况和问题
1
现有状态
分析某市的交通网络和运输状况,洞察现存的问题和局限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结构
基础研究 研究
城市竞争力的测度 未来发展环境评估
专题一
专题研究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N
目标与策略
实施
系统问题诊断 系统目标辨识
目标与策略一
总目标
目标与策略二
目标与策略三
目标与策略N
战略规划的推进
基础与环境 :发展的主要问题
1 不可回避的现实:偏弱的城市竞争力 2 不能失去的机会:未来的发展环境 3 不能忽视的挑战:产业与空间重塑
不可回避的现实:
偏弱的城市综合竞争力
• 对合肥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测度: • 城市集聚能力 • 城市扩散能力 • 城市发展能力 • 城市创新能力
• 合肥市在全 国35省会城市和 计划单列市中, 人均GDP排位 倒数第3位。发 展速度落后于周 边省会城市。
• 2000年,合 肥市的市区人口 只占全省人口的 2.16%,全市国 内生产总值 占 全省的10%左右 。
• 未来应是多中心、轴向发展的形态 。需要建立多核和多级的中心体系以及 提高沿城市发展轴的运输效率。
合肥市目前的城市 发展仍然是 一种单中心 的扩散模式 ,这是造成 对原有空间 形态压力的 原因。
• 摆脱城市边缘的圈层 式蔓延,以多中心和组团 化的生长为元素、以开放 型和轴向的生长为结构, 促进城市空间的整合式有 机生长。
• 合肥市的经济 增长方式开始
进入投资驱动
阶段,但投资
力度不足
定资产 投资在 35个省 会城市 及计划 单列市 中排名 第32位 ;
在安徽省内, 也低于铜陵和 芜湖,显现了 发展能力的不 足。
• 合肥市的城市化水平较低, 城乡差别明显且有不断加剧 的趋势。
• 三县占全市GDP总量不到10% 。城乡差距大于安徽省平均 水平。
• 外国直接投资少、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劳动者素质低、创业水平较差等,技术创新
能力较低。
不能失去的机会:
未来的发展环境
• 区域关系重构 • • 产业关系重构
•
• 城市空间的转型
不可忽视的挑战:
产业与空间重塑
• 在全国和地区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பைடு நூலகம் • 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 空间扩张的压力 • 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问题 • 如何塑造具有特色的城市空间
• 城市的生态空间分析
•
• 积极有效的生态保护
• 与自然融合的城市形态
• 从绿色项链走 向绿色和兰色的网 络
• 从园林城市走 向生态城市
4 可生长的城市
(growing/organizable/evolutive city)
• 有机生长的城市空间 • 重规模阶段而非时间阶段的城市空间 • 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
• 城市布局 • 250万人
• 城市布局 • 300万人
• 城市布局 • 350万人
• 城市组团
化的空间 结构分析
5 适居的城市 (livable city)
• 具有吸引力的城市 • 具有亲和力的城市 • 具有想象力的城市
• 从一定意义 上来讲,未来
的城市竞争就
是居住环境的 竞争。
• 传统居住区需要环境整治和空间整合
• 城市中心的活力
• 南淝河地区的改造具 有塑造良好城市景观 和增加城市活力的作 用
•
•
•
6 效率的城市 (efficient city)
• 集约化的土地利用 • 高效的城市交通体系 • 高效的管理 • 高效的城市运作
推进与实施:战略规划实施重点
,提高自身的集聚能力 。
• 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 中确定的经济区划和
城市协作区,但对于
相互之间的关系缺少 更深入定位
骤
• 城乡合作
• 城市化战略 • 重点地区建设 • 城乡空间重组 •
• 合肥市的城镇 空间结构
2 创新的城市(creative city)
优化城市功能 培育创新能力 调整产业布局
”(organizable city);
着重城市生活质量的“适居的城市”(livable
city);
着重城市运行管理的“效率的城市”(effective
city)。
1 合作的城市(cooperative city)
区域的合作 城市的合作 城乡的合作
• 依托长江三角洲地区, 加强与沿江地区的合作
• 合肥产业布局 的三个层次
• 城市产业 空间的布 局:
• 1.政务区 • 2.商业区 • 3.科教区 • 4.会展区 • 5.高新区 • 6.制造业 • 园区 • 7.旅游服 • 务区 • 8.城市及
远
• 郊生活
3 生态的城市 (ecological city)
• 生态空间的保护 • 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 有机整体的城市化空间系统
•
目标与策略
创造新的繁荣—— 更有活力和持续竞争力的未来
本报告确立六个分目标及相应的策略组:
着重区域发展战略的“合作的城市”(cooperative
city);
着重产业发展战略的“创新的城市”(creative
city);
着重生态发展战略的“生态的城市”(ecological
city);
着重空间发展战略的“可生长的城市
某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课件
2020年4月21日星期二
• 1950年代由同济 • 大学提出的城市 • 形态的建议方案
•
• 第一部分 基本观点与研究结构 第二部分 基础与环境 第三部分 目标与策略 第四部分 实施与推进
基本观点
• 系统性与针对性 • 城市的竞争力(产业与空间) • “问题—目标—策略—政策”的研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