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 2.临床表现
• (1)发冷、寒战、发热。
• (2)轻者体温在38℃左右,重者初起寒战,继而高热达40℃。
• (3)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周身不适等症状。
• 3.预防
• (1)输液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 (2)输液前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
• (3)合理应用药物,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液体要现用现配。
搏细速、心律快、节律不齐。 • (2)咳泡沫样血性痰。 • (3)肺部遍布湿啰音。 • 3.预防 • (1)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对老人、儿童、心、肺功能不全者输液速度不宜过快
,液体量不宜过多。 • (2)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严格遵医嘱调节输液速度。 • 4.处理流程 • 迅速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停止输液,患者取端坐位→两腿下垂→湿化瓶中加
皮肤→记录
4
四、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四)发热
• 1.发生原因
• (1)输液操作过程未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原则。
• (2)输液器具灭菌不合格、原材料不合格或使用过期物品等原因,都会造成输 液反应的发生。
• (3)液体灭菌不合格或护士在配制药物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原则 ,致使液体被污染。
、走行直、清晰易固定的血管进行穿刺。 • (2)对于躁动不安患者、儿童穿刺成功后对穿刺肢体妥善固定。 • (3)选择合适型号的针头进行穿刺。 • 4.处理流程 • 立即将针头拔出→局部按压止血→向患者表示歉意→按操作流程再行穿刺
2
四、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 (二)药液外渗
• 1.发生原因 • (1)操作者技术不熟练,穿刺失败。 • (2)患者躁动或不慎将针头从血管内拔出。 • (3)患者病情较重,血管通透性发生改变。 • (4)反复穿刺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对血管造成物理性损伤。 • 2.临床表现 • (1)穿刺部位肿胀疼痛。 • (2)皮肤温度降低。 • (3)化疗药、高渗药以及强力缩血管药物外渗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 3.预防 • (1)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慎重选择穿刺部位,根据血管条件选择穿刺针头。 • (2)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针头,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尽早发现药液外渗情况,以免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及处理一、穿刺失败临床表现:针头未刺入静脉,或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管腔外,药液溢出至皮下,局部疼痛及肿胀。
预防及处理:(1)熟悉静脉解剖位置,提高穿刺技术。
(2)选择易暴露、较直、弹性好、清晰的浅表静脉,轮换穿刺静脉,有计划保护血管。
(3)避免盲目进针,使血管充盈后再采用直刺法,减少血管滑动,提高穿刺成功率。
(4)对四肢末梢循环不良造成的静脉穿刺困难:可通过局部热敷、饮热饮料等保暖措施促进血管扩张。
(5)出现血管破损后,立即拔针,局部按压止血。
二、药物外渗临床表现:注射部位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低。
预防及处理:(1)选择有弹性的血管进行穿刺,妥善固定针头,避免在关节活动处进针。
(2)加强巡视,尽早发现,及时处理,杜绝外渗性损伤。
(3)推注药液不宜过快,拔针后局部按压,另选血管穿刺。
(4)根据渗出药液的性质,分别进行处理。
三、血肿临床表现:血管破损,出现皮下肿胀、疼痛。
2~3天后皮肤变青紫。
1~2周后血肿开始吸收。
预防及处理:(1)提高穿刺技术,避免盲目进针,操作时动作要轻、稳。
(2)重视拔针后对穿刺点的按压。
一般按压时间为3~5min,新生儿、血液病、有出血倾向者按压时间延长,以不出现青紫为宜。
(3)早期予以冷敷,以减少出血。
24h后局部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30min,以加速血肿的吸收。
(4)若血肿过大难以吸收,可常规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吸不凝血液或切开取血块。
四、静脉炎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全身有畏寒、发热。
预防及治疗:(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静脉,延长其使用时间。
(2)一旦发生静脉炎,应立即停止在此处静脉注射、输液,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水胶体透明贴贴敷,可3~5天更换一次;或用超短波理疗,每日一次,每次15~20min;中药如意金黄散局部外敷,等。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ppt课件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 处理
临床表现
病人胸部感到异常不适,有突发性胸闷、 胸骨后疼痛,随即有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 病人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 持续的水泡声。
多。对心、肺疾患病人以及老年人、婴幼儿尤为慎重。 (2)经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或减慢滴速。 (3)如果发现有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
处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轻心脏 的负担。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在四肢适 当部位适当加压,以阻止静脉回流。每5~10 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 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4)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6~8 L/min),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 增加氧的弥散,减轻缺氧症状。在湿化瓶内加入20%-30%乙醇溶液 湿化吸入氧,以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 肺部的气体交换。 (5)按医嘱给予镇静剂及扩血管、强心、利尿、平喘等药物。 (6)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
处理
原因
(1)长期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 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过久,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 性反应。
(2)输入药液过酸或过碱,引起血浆pH值改变,干扰血管 内膜的正常代谢功能而发生化学炎性反应。
(3)在输液过程中不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而引起局部静 脉感染。
输注氨基酸类或其他高渗药液时,应与其他液体混合输入,并且输入速度要 慢。 (4)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输注刺激性药物时浓度要适宜,且输注 的速度要均匀而缓慢,因药物浓度过高或输注速度过快都易刺激血管引起静 脉炎。 (5)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 复能力和对局部的抗炎能力。 (6)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留置针,出现静脉炎后,应将患肢抬高并制动,局 部用50%硫酸镁或95%乙醇行湿热敷,也可用中药外敷。 (7)超短波物理疗法。 (8)合并全身感染症状,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静脉输液法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
静脉输液法的应用范围
静脉输液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补充体液等。在紧 急情况下,如严重脱水、休克或中毒等,静脉输液法能够迅速地提供必要的治疗 措施。
确保输液管路通畅
在输液过程中,要确保管路通 畅,无气泡滞留,避免空气进
入血管引起栓塞。
注意排尽管内空气
在更换输液瓶或拔针时,要注 意排尽管内的空气,防止空气 进入血管。
避免加压输液
加压输液时,要特别注意防止 空气进入血管,确保安全。
及时处理栓塞
如发现空气栓塞,应立即停止 输液,采取左侧卧位、头低足
高位等措施,缓解症状。
03
定期更换注射部位
在输液过程中,要定期更换注射部位 ,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输液导致的静 脉炎。
05
04
药物预防
对于一些容易引起静脉炎的药物,可 以采取稀释、减慢输液速度等措施, 减少对血管的刺激。
静脉渗漏的预防处理措施
01
02
03
04
提高穿刺技术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提高一次 性穿刺成功率,避免因反复穿
小儿静脉输液法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
01
静脉炎
由于小儿血管较细,输液过程中容易发生静脉炎。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
适的血管和输液工具,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若发生静脉炎,可采
用局部热敷或外敷药物进行治疗。
02
过敏反应
小儿对某些药物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急促等症状。预防措
施包括在用药前询问过敏史,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若发生过敏反应,
02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静脉输液是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的有效性,以下是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规范:预防感染类并发症- 消毒:在操作前,务必对输液部位进行充分的消毒,使用适当的消毒剂。
- 规范穿刺:选择适当的穿刺点和针头,确保插入位置正确,并避免多次穿刺。
- 手部卫生:操作前后及过程中,保持双手清洁,洗手、戴手套等常规操作应得到遵循。
预防血管穿破类并发症- 技术熟练:操作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和经验,能够准确找到血管并正确穿刺。
- 观察仔细:在插入针头之前,仔细观察皮肤表面的静脉是否清晰可见,是否有异常情况,以避免血管穿破。
预防静脉外渗类并发症- 定期观察:输液进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定期观察输液情况,确保管路连接牢固、无渗漏。
- 保持通畅:避免输液管路的扭曲或堵塞,及时更换输液器和管路。
处理并发症- 感染处理:如发现感染征兆,立即停止输液,进行适当的抗感染治疗,并咨询医师进行评估和指导。
- 血管穿理:如果出现血管穿破并出血,应立即停止输液,用干净的纱布进行局部外敷,并咨询医师处理。
- 静脉外渗处理:若发现管路发生渗漏,应立即更换管路,避免药液进入组织间隙,咨询医师进行评估。
以上是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操作人员需严格遵守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的效果。
在操作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或病情变化,应及时咨询医师并采取适当措施。
同时,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与学习,提高操作技术和专业知识水平,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静脉输液法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
.
15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3、如何判断是否外渗: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 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 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 索状的红线。询问病人有无胀痛感。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 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
4、只要出现药物外渗,必须进行处理,应根据正在输入 的药物性质采取措施。
处理: 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并抬高患肢、制动,根据情况进行局
部处理 局部热敷 用50%硫酸镁湿热敷 中药疗法及超短波治疗 如合并全身感染,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
12
空气栓塞
原因:输液器空气未排尽、连接不紧密、加压输液时护士 未在旁守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拔针或更换药液时空气进入 静脉 临床表现: 突发胸闷,胸骨后疼痛,血压下降,随即出现呼吸困难, 严重紫绀,听诊心脏有杂音 到达毛细血管:损害较小 若空气量大,阻塞肺动脉入口,严重缺氧,立即死亡
医嘱用药,观察生命体征
.
5
发热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9、发热严重者,停止输液,对症处理,保留输液器具和 溶液进行检查
10、仍需继续输液,更换液体、输液器、注射部位
.
6
急性肺水肿
发生原因: 1、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 2、老年人、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外伤、恐惧、疼痛
者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临床表现: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ICU 梁玉贞
.
1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一、发热反应 二、急性肺水肿 三、静脉炎 四、空气栓塞 五、血栓栓塞 六、疼痛 七、败血症 八、神经损伤 九、静脉穿刺失败 十、药物外渗性损伤 十一、导管阻塞 十二、注射部位皮肤损伤
.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一)发热反应预防: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输液器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处理:1、立即减慢点滴速度,通知医生。
2、观察体温的变化,对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
3、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送检验室作微生物培养。
(二)循环负荷过重反应预防: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对老年人,儿童、心肺功能不良的患者,应控制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
处理:1、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2、使患者端坐位,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
但每5~10分钟轮流放松一次。
3、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6~8升/分),在湿化瓶内加20~30%的酒精溶液湿化加压给氧,使用镇静剂、强心利尿剂等。
4、安慰患者。
(三)静脉炎预防:1、加强对患者穿刺点皮肤的评估。
2、选择弹性好、且回流通畅的血管。
3、严格无菌操作,对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或留置深静脉导管。
4、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并调慢滴数。
防止药物漏出血管外。
处理:1、停止在此部位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
2、局部用95%的酒精或50%硫酸镁溶液湿敷,(早期冷敷,晚期热敷)。
也可用中草药金黄散局部外敷。
3、超短波理疗。
(四)空气栓塞预防:1、输液前要排净空气。
2、输液中加强巡视,发现故障及时处理,及时更换输液瓶。
3、输液完毕及时拔针。
处理:1、瞩患者头低脚高卧位,避免空气阻塞肺动脉口。
2、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五)液体外渗预防:1、提高穿刺技术,尽量避免使用静脉钢针。
2、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建议使用静脉留置导管或行深静脉插管,输注易致渗漏损伤的药物时,应选择弹性好且较粗的血管,避免选用下肢静脉。
3、输液过程中,若出现局部疼痛,不能根据回血排除渗漏。
4、牢固固定针头,避免移动,减少输液肢体的活动。
处理:1、发生渗漏时,停止在原部位静脉输液,更换肢体和针头重新穿刺。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静脉输液是一种将药物、营养液等溶液通过静脉注入体内的常见治疗方式。
尽管静脉输液极大地方便了许多病患,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
一、感染静脉输液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感染。
感染可能发生在穿刺点附近的皮肤或静脉内。
感染的迹象包括局部红肿、疼痛、温度升高,以及全身发热等症状。
预防感染的关键在于注意穿刺点的消毒和手部卫生以及使用无菌器材。
定期更换输液装置,及时发现并处理有感染迹象的情况。
二、淤血和血栓输液时,若静脉通路不畅通,药液无法顺利流动,就会导致淤血。
淤血区域会出现疼痛、肿胀和静脉扩张等症状。
如果没有及时处理淤血,还可能引发血栓,严重时可能导致血管堵塞。
为了预防淤血和血栓,护士应该检查输液管路通畅情况,并定期更换输液点。
三、过敏反应有些人对输液所使用的药物或溶液中的某些成分过敏。
过敏反应的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以及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
为了预防过敏反应,医务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并进行相应的过敏试验。
如果患者已知对某种药物过敏,应避免使用含有该成分的输液。
四、电解质紊乱输液中的药物或溶液可能会改变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包括低钾血症、高钠血症等。
这些紊乱可能引发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
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的体格特征和病情合理选择输液剂量和速度,并定期监测血液电解质水平。
五、渗漏和浸润如果输液管或静脉穿刺点未正确固定,就会导致输液液体漏出至周围组织,称为渗漏。
渗漏的迹象包括局部红肿、疼痛,以及输液速度变慢等。
此外,如果过多的液体进入周围组织,就会造成组织浸润,引起浸润性疼痛和肿胀。
为了预防渗漏和浸润,操作人员应正确固定输液管,并定时观察和检查穿刺点周围的状况。
六、其他并发症除了上述常见的并发症外,静脉输液还可能引发其他问题。
例如,静脉穿刺时可能损伤到周围神经,导致局部麻木和感觉异常;过快输液会增加心脏负荷,引发心衰;孕妇输液时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和发育等。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通过将治疗性液体通过静脉注射进入病人体内来满足身体的需求。
然而,就像任何其他医疗行为一样,静脉输液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本文将重点讨论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并探讨如何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
一、静脉炎症静脉炎症是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它通常表现为输液部位疼痛、红肿和局部温度升高。
造成静脉炎症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输液时的操作不当、静脉通路感染、输液液体温度过高等。
为了预防静脉炎症的发生,医护人员应遵守严格的消毒操作并定期更换输液器具。
一旦发生静脉炎症,应及时更换输液部位,同时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二、过敏反应静脉输液还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这些过敏反应可能是由药物成分引起的,也可能是由输液器具中的添加剂引起的。
过敏反应的症状各异,可以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急促等。
预防过敏反应的关键是提前了解病人的过敏史,并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输液。
如果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静脉输液时的另一个常见并发症。
血栓形成通常发生在输液部位的静脉内,可能导致血管堵塞和组织坏死。
为了预防血栓形成的发生,医护人员在输液时应采用正确的注射技术,并定期更换输液部位。
同时,病人也应该尽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四、感染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感染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感染可能源于输液器具或手术操作的不洁净。
感染的症状包括局部红肿、温度升高以及全身性发热等。
为了预防感染的发生,医护人员应遵守严格的手卫生操作,并定期更换输液器具。
在感染发生时,应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并及时更换输液部位。
五、血肿静脉输液可能会导致输液部位的血肿。
血肿通常表现为局部鼓起,皮肤变色,甚至疼痛。
血肿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输液时针头损伤了血管壁,或者输液速度过快造成的。
为了预防血肿的发生,医护人员应选择适当的针头和输液速度。
一旦发生血肿,应尽早停止输液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局部冷敷。
静脉输液中血管穿刺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静脉输液中血管穿刺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通过将药物或液体输送到患者的血管系统中,为病人提供必要的治疗。
然而,在进行静脉穿刺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例如血管穿刺。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中血管穿刺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一、静脉穿刺的常见并发症1. 血肿:在静脉穿刺时,如果不小心损伤到周围组织或其他血管,可能会出现血液在穿刺点周围聚集形成的血肿。
血肿一般会导致局部肿胀、疼痛和皮肤变色。
2. 渗漏:有时,输液管插入血管后,输液液体可能从静脉外渗漏到周围组织。
渗漏会导致局部浮肿、疼痛和皮肤变色,且可能减少目标药物的有效输送。
3. 血栓形成:血管穿刺可能刺激血管内膜,导致血栓形成。
血栓可以阻塞正常血液流动,增加静脉内径,甚至导致血管堵塞。
4. 炎症或感染:在穿刺静脉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就容易导致炎症或感染。
这些并发症在血管周围引起红肿、疼痛和可能的化脓。
二、处理方法1. 血肿处理:如果出现血肿,可以先轻轻按压血肿,帮助散发血液。
之后,可以使用冷敷或热敷来减轻疼痛和肿胀。
如果血肿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输液的进行,应及时就医。
2. 渗漏处理:对于发生渗漏的情况,首先应立即停止输液。
然后,可以将渗漏的地方清洗干净,并应用局部药膏或覆盖性敷料。
如果情况严重,应通知医护人员或求助专业医生。
3. 预防血栓形成:为了预防血栓形成,静脉穿刺后应及时停止刺激药物的使用。
此外,要确保患者在穿刺部位活动,并进行适当的抗凝治疗。
如果出现血栓形成的迹象,应尽快就医。
4. 炎症或感染处理:预防感染是最重要的。
在穿刺静脉之前,应充分洗手,并对穿刺区域进行必要的消毒。
如果发现炎症或感染,应询问医生的建议,并进行相应的治疗,例如使用抗生素。
总结:静脉输液中血管穿刺的常见并发症包括血肿、渗漏、血栓形成和炎症或感染。
在处理这些并发症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如按压、冷敷或热敷、清洗和使用药膏或敷料。
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护理技术操作是医护人员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包括静脉输液、皮肤护理、导尿、吸痰、血糖监测等。
在进行这些护理技术操作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下面将对几种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进行介绍。
1.静脉输液:并发症:局部刺痛、淤血和皮下浸润。
处理方法:-局部刺痛:如果患者出现局部刺痛,应立即停止输液,检查输液部位是否漏液,如果有漏液应更换输液管。
如果没有漏液,可以调整输液速度或更换输液部位。
-淤血:当静脉淤血时,应检查输液针是否插入血管导致给药超过了饱和点,可尝试重新插针或向淤血区域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扩散。
-皮下浸润:出现皮下浸润时,应停止输液,将输液管插入新的静脉通道并进行冷敷,以缓解组织水肿和疼痛。
2.皮肤护理:并发症:皮肤损伤、感染和过敏反应。
处理方法:-皮肤损伤:创面渗血严重时,应及时用干净的纱布进行压迫,血止住后再进行处理,可使用适量的无菌纱布覆盖,避免摩擦和刺激。
-感染:在进行皮肤护理操作前,应洗手并戴上手套,保持操作环境清洁。
对于已有感染的皮肤,应选择适当的护肤品,避免刺激和感染加重。
-过敏反应:如果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护肤品,洗净皮肤并观察是否有进一步的过敏症状。
如有需要,可给予抗过敏药物。
3.导尿:并发症:尿路感染、尿液逆流和尿道损伤。
处理方法:-尿路感染:在导尿前应进行消毒处理,并注意戴好手套。
导尿过程中避免在导尿管与封闭袋之间的连接处污染,定期更换导尿袋,并保持尽量少摇晃,以减少细菌传播。
-尿液逆流:定期检查导尿管的通畅性,如有尿液逆流现象,应及时更换导尿管。
-尿道损伤:导尿过程中注意轻柔操作,并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型号和尺寸的导尿管,以减少尿道损伤的发生。
4.吸痰:并发症:氧饱和度下降、气管异物堵塞和呕吐。
处理方法:-氧饱和度下降:在吸痰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一旦出现下降,应立即停止吸痰,给予患者氧气吸入,并观察氧饱和度的回升情况。
静脉输液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静脉炎处理原则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药物渗漏
渗出:是指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输入的药 液 或液体渗出到正常血管通路以外的周围组织。外渗:是指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输入的发疱 剂及刺激性药液后液体进入了周围组织。区别:外渗易导致局部组织坏死。
应遵照说明书清除导管阻塞,必要时遵医嘱应用药物及负压方式清除导管阻塞。
如清洗导管失败,需拔除导管。 患者教育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二)静脉炎症状及体征:
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色条纹
沿静脉走向疼痛、压痛
静脉呈条索状
穿刺点周围皮肤颜色改变
皮温高或肿胀
穿刺点有脓性分泌物渗出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静脉输液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二、外周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一、我国的输液现状
内容: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我国输液现状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护士,药不滴,快来
护士,我手痛,快
护士,肿了,快
0级:无临床症状1级:红斑伴有或不伴疼痛;肿胀可有可无,皮肤上未形红线,皮下未能触及条索状物。2级:红斑伴有或不伴疼痛;肿胀可有可无,皮肤上形成红线,皮下未能触及条索状物。3级:红斑伴有或不伴疼痛;肿胀可有可无,皮肤上形成红线,皮下可触及条索状的静脉。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及摸到条索状的静脉>2.5cm,有脓液渗出。
护士在忙啥?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护士在忙啥?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外周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静脉输液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将药物或营养液直接输入静脉以达到治疗或滋养的目的。
然而,静脉输液并非完全没有风险,存在着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就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进行论述,以提高临床操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意识。
一、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1. 静脉炎症:静脉炎症是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特征为输液部位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
静脉炎症的发生主要与穿刺操作不当、输液速度过快、输液液体与血管壁摩擦等因素有关。
2. 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另一种常见的静脉输液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输液部位静脉曲张、肿胀、发绀等症状。
血栓形成的发生与输液速度过快、输液液体温度过高、输液部位静脉损伤等因素有关。
3. 漏液:漏液可能是由于输液管路接头松动、穿刺点未完全封闭、输液容器破裂等原因导致液体外漏。
漏液不仅造成药物或液体的浪费,还可能引起局部皮肤损伤。
4. 输液反应:输液反应是一种与输液治疗相关的过敏反应,常表现为眩晕、呼吸困难、荨麻疹等症状。
输液反应的发生与患者个体差异、输液液体成分、输液速度等因素有关。
二、静脉输液的预防措施1. 穿刺操作注意事项:在进行静脉穿刺操作时,首先要选择正确的穿刺部位,避免静脉血栓形成。
同时,穿刺点要注意消毒,避免细菌感染引发静脉炎症。
操作人员在穿刺时应准确把握角度和深度,避免穿透血管后引起漏液。
2. 输液速度控制:输液速度过快容易引起静脉炎症和血栓形成。
因此,在进行静脉输液时,需要准确计算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输液液体的性质来调节速度。
对于易产生输液反应的药物,应采用慢速输液或分次输液的方式。
3. 注射液体温度控制:输液液体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引起血栓形成。
因此,在输液前应检查液体温度,确保与患者体温相适应。
4. 管路固定和保持通畅:输液管路应牢固地固定在患者体表上,避免外力干扰导致漏液。
同时,应定期检查输液管路是否通畅,避免阻塞引发输液反应或局部组织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静脉输液是直接地、大量地将药液输入血管内,所以对输入药液的质量,所用器具以及输液时的操作,都必须严格要求。
如果输入被细菌、致热源、微粒污染的液体,其危害可立即显现。
常见的静脉输液治疗相关并发症有以下几类。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1. 静脉炎的发生原因(1)化学因素药液过酸或过碱过高渗或过低渗刺激性较大人体对血管通路材料产生反应常用药物的pH值:氨苄青霉素10.0 磺胺合剂 10.0 环丙沙星 3.3~4.6 地伦丁10~12多巴酚丁脸2.5 多巴胶2.5~4.5 强力霉素1.8 吗啡 2.0~6.0非那根即异丙嗪4.0 钾4.0 托普霉素3.0 万古霉素 2.5~4.5(2)机械因素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留置针或静脉导管过粗过硬留置静脉导管时操作粗鲁输入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3)细菌因素无菌操作不严格微生物由穿刺点沿穿刺针或导管进入导管内血液残留药液污染、给药装置污染病人的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种疾病、气管插管等穿刺部位的微生物定植2. 静脉炎的分级(INS)0级:没有症状 1级: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疼痛 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祥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1英寸,有浓液渗出对静脉炎进行分级,利于进行区分、记录、管理及追踪。
3. 临床表现按临床表现进行临床分型,包括: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
硬结型:沿给药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
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胀形成瘀斑至皮肌层。
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
(血栓性静脉炎)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4. 静脉炎发生率的计算静脉炎的例数静脉炎发生率= × 100%静脉输液的总数静脉炎发生率应低于5%或更低(INS标准),如果静脉炎的发生率高于5%,应寻找原因并予以排除。
5. 静脉炎的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选择适合的静脉导管及穿刺针;穿刺后针头要固定牢固,避免在关节或活动度大的部位置针或置管;对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或留置深静脉导管(全麻术后24小时更换输液部位);避免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穿刺输液;适当加人缓冲剂,使输入液体的pH值尽量接近正常人体的pH值(7.4);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使用高质量的无菌透明敷料;加强外周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输人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选用粗大的血管或留置深静脉导管。
6. 静脉炎的处理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进行热敷或热湿敷(50%硫酸镁或95%酒精);搽喜疗妥软膏;中草药外敷;必要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抗炎能力。
药物渗漏包括渗出和外渗。
渗出: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外渗: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1. 渗漏发生原因(1)静脉针头部分或全部脱出血管。
(2)针头斜面穿透血管的后壁。
(3)局部静脉内压增高。
静脉痉挛;血管硬化:如老年人、糖尿病、动脉硬化、雷诺综合症、肝硬化等;长期输注高渗、过酸或过碱或刺激性强的溶液,引起静脉炎或静脉血栓造成渗漏;输液速度过快,如:静脉推注、加压输液。
(4)可致血管通透性增强加的药物:高渗性溶液:如50%葡萄糖液、甘露醇、肠外营养液等。
阳离子溶液:如氯化钙、葡萄酸钙、氯化钾等。
碱性溶液:如碳酸氢钠、20%磺胺嘧啶钠、硫贲妥钠等。
缩血管药物: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垂体后叶素等。
化疗药物:发疱性药物和刺激性药物。
(5)发疱性药物:发疱性药物外渗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氮芥丝裂霉素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酰胺长春花碱去甲长春花碱等(6)刺激性药物:外渗后可以引起灼伤或轻度炎症而无坏死的药物。
卡氮芥氮烯咪胺足叶乙苷鬼臼噻酚苷链脲霉素等2. 渗漏的一般临床表现(1)输液部位疼痛,为烧灼痛或刺疼,并且逐渐加剧(2)患部肿胀,通常是沿着注射部位或针头的周围。
(3)静脉推注时感觉有阻力。
(4)滴注过程中溶液的流速突然变慢。
(5)浸润部位周围皮肤的温度较低。
3. 外渗的严重合并症发疱性药物外渗后,可出现疱疹及大水疱,随后出现溃疡,溃疡下方可见广泛组织坏死。
神经损伤:如高渗液外渗造成尺、桡、正中神经损伤。
骨筋膜室综合症:如手部间隔综合症,前臂筋膜室综合症。
晚期并发症:如关节挛缩、肌腱粘连等。
4. 渗漏的预防(1)提高穿刺技术。
(2)尽量避免使用静脉钢针。
(3)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的病人,建议使用静脉中长导管或行深静脉插管。
(4)输注易致渗漏损伤的药物时,应选弹性好且较粗的血管,避免选用下肢静脉。
(5)最大程度地稀释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
(6)穿刺前局部热敷、输注时以缓释型硝酸甘油敷贴局部。
(7)输液过程中,若出现局部疼痛,不能根据回血排除渗漏。
(8)告知病人输液渗漏的症状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9)过度活动的病人适当固定,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剂。
(10)为不合作、意识混乱、定向力障碍的病人进行静脉输液时要有人在旁协助。
(11)避免在肢体屈曲的部位进行注射。
(12)进行静脉输液时,协助病人下床及回到病床上。
5. 渗漏的处理发生渗漏时停止在原部位静脉滴注,抬高患肢。
如果渗出溶液刺激性不强时则予以热敷患部。
6. 细胞毒药物外渗的处理(1)立即停止输液。
(2)以空针回抽渗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针。
(3)局部封闭治疗,生理盐水5ml+地塞米松2.5mg ,需作多处皮下注射,范围大于发生渗漏的区域。
(4)使用拮抗剂。
氮芥,丝裂霉素——5%-10%硫代硫酸钠溶液在渗漏的区域作皮下注射。
蒽环类药物如阿霉素、柔红霉素外渗——二甲亚砜涂于患处,每6小时一次共两周。
柔红霉素外渗——局部注射50~100mg氢化可的松或局部静注8.4%碳酸氢钠5ml,减少药物与DNA结合。
长春碱类药物——局部封闭+磁疗以缓解症状。
(5)局部冰敷。
渗出后局部冰敷6~12小时,但草酸铂及长春碱类药则不宜采用冰敷,以免加重末梢神经毒副作用的发生。
(6)水疱的处理:多发性小水疱注意保持水疱的完整性,避免摩擦和热敷,保持局部清洁并提高局部肢体,待自然吸收;直径大于2cm的大水疱,应在严格消毒后用5号细针头在水疱的边缘穿刺抽液使皮肤贴附,避免去表皮。
(7)磁疗:减轻疼痛和肿胀。
(8)外科治疗:保守治疗后仍持续疼痛或发生溃疡,早期手术切除可以加快愈合,避免长期疼痛。
(9)恢复期:鼓励患者多做肢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肢体功能。
1. 发生原因短时间内在同一穿刺点反复穿刺。
针头对穿血管壁。
过度消瘦或年老患者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和血管壁薄弱。
拔针后按压时间过短、按压部位不准确。
误穿动脉而未确切止血。
静脉穿刺失败后又立即在穿刺肢体的上方绑止血带。
2. 临床表现局部肿胀、疼痛,局部皮肤呈青紫色3. 预防及处理1加强培训,提高穿刺技术。
2熟悉常用静脉和动脉间的解剖关系。
3如一侧肢体穿刺不成功,应改为对侧穿刺。
4局部隆起疑有血肿立即停止穿刺并拔针进行局部加压止血。
5拔针后正确按压(按压针进血管处而不是针进皮肤处)。
6拔针后勿立即在穿刺肢体的上方绑上止血带。
已形成血肿者:小血肿无需特殊处理。
大血肿早期冷敷,48小时后再用热敷促进淤血吸收。
1. 发生原因使用夹板使外周浅表神经受压(尺神经经尺沟处、腓总神经经腓骨小头处)、静脉针刺伤神经或发疱性药物渗漏损伤神经。
2. 症状受损神经支配部位的肢体出现麻木、无力、刺痛感,甚至功能障碍。
3. 预防及处理避免局部神经受压。
熟悉神经与血管的解剖结构与走向,穿刺中病人出现剧痛或触电感时,立刻拔针更换穿刺部位,并观察患者的肢体有无疼痛、麻木和活动功能。
发生神经损伤后,患肢不宜过多活动,可进行理疗或据医嘱使用神经营养药物。
1. 发生原因病人对输入的溶液或药液产生过敏。
2. 临床表现轻者出现发热、皮疹、寻麻疹;严重者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冷汗、紫绀、头晕、眼花、烦躁不安、抽搐、血压下降、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重者喉头水肿,病人呈濒死状态。
3. 预防和处理1询问过敏史。
按规定进行过敏试验。
2正确判断阳性指征。
3密切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
4按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
出现过敏性休克立即进行抢救。
1.热原样反应的原因(1)非代谢微粒:如橡胶屑、纤维、玻璃屑、药物结晶等。
(2)某些药物:如右旋糖酐中带有大分子物质、生物制品含有微量蛋白质、还有类胆固醇类药物等。
(3)某些机械刺激:如输入静脉的液体温度与人体体温差异过大,输液速度太快,药物浓度太高、刺激性过大,都会造成机体反射性的发冷发热。
(4)溶液的质量问题:瓶盖松动、瓶身破裂,使瓶内液体被污染。
(5)某些药液本身就易致输液反应,如白蛋白、B-内酰胺类药物、细胞色素C、蝮蛇抗栓酶等。
(6)输液器具被污染:输液器具包括输液瓶、袋、管道及针头等。
(7)联合用药:①加药时被污染或药品变质。
②有些液体在加入某种药物后,可导致pH改变,或药物相互作用发生分解、聚合、沉淀、产生微粒而导致热原反应。
(8)护理操作过程不正规或环境的空气造成溶液污染。
(9)病人机体自身因素:①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②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2. 处理1)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
2)对症处理。
3)药物治疗。
3. 预防1)输液前应注意检查药物。
2)加强供应室的管理和质量的控制。
3)输液环境应清洁卫生。
4)减少联合输注、注意配伍。
5)控制输液速度、药液温度。
6)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七、静脉输液危象——气栓型危象1. 原因较大量气体随液体进入人体静脉系统,大量双氧水治疗过程中也可发生。
2. 机制大量气体随静脉进入血循环至右心、阻塞右心室肺动脉口,妨碍血流进入肺内,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衰,严重缺氧可危及生命。
3. 临床表现眩晕、皮肤苍白、紫绀、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后背痛、伴有窒息感,呈濒死状。
4. 预防处理静脉输液时避免气体随液体进入人体静脉系统。
给氧,嘱病人左侧头低脚高位卧位,避免气体阻塞肺动脉口。
八、静脉输液危象——负荷过重型危象1. 原因输液过多、过快,使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引起。
2. 临床表现病人突然感到胸闷、呼吸困难、紫绀、大汗、咳嗽、咳泡沫血痰、烦躁不安、被迫坐位。
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
3. 预防处理控制输液速度。
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使病人端坐,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血量;35%酒精湿化加压给氧使用镇静剂、脱水剂、强心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