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农化分析综合全重点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可编辑)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1.1 土壤的组成1.2 土壤的物理性质1.3 土壤的化学性质1.4 土壤的生物性质第二章: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2.1 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2.2 土壤样品的处理方法2.3 土壤样品的保存方法2.4 土壤样品的代表性第三章:土壤养分的测定3.1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3.2 土壤氮素的测定3.3 土壤磷素的测定3.4 土壤钾素的测定第四章:土壤肥力的评价与调控4.1 土壤肥力的评价方法4.2 土壤肥力的调控措施4.3 土壤改良剂的应用4.4 土壤有机肥料的使用第五章: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5.1 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5.2 土壤污染物的来源与迁移规律5.3 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方法5.4 土壤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第六章: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6.1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种类与作用6.2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6.3 微量元素缺乏与过量的诊断与调控6.4 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技术第七章:土壤粒径分布与渗透性测定7.1 土壤粒径分布的测定方法7.2 土壤渗透性的测定方法7.3 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7.4 土壤结构改良与水肥管理第八章:土壤微生物活性与多样性8.1 土壤微生物的种类与作用8.2 土壤微生物活性的测定方法8.3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测定方法8.4 土壤微生物生态功能的调控第九章:土壤酶活性与土壤代谢9.1 土壤酶的种类与作用9.2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方法9.3 土壤代谢产物的测定方法9.4 土壤生物化学过程的调控第十章:土壤质量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0.1 土壤质量的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10.2 土壤质量保护的措施与政策10.3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土壤资源管理10.4 土壤农化分析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土壤的组成与性质难点解析:土壤生物性质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难点解析:不同土壤类型和环境条件下,采样方法的适应性和准确性。
土壤农化分析 教案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第一章:土壤概述1.1 土壤的定义与重要性1.2 土壤的组成与结构1.3 土壤的分类与分布1.4 土壤的功能与特性第二章: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2.1 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2.2 土壤样品的处理与保存2.3 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及误差分析2.4 土壤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第三章:土壤物理性质分析3.1 土壤颗粒组成分析3.2 土壤密度与孔隙度分析3.3 土壤水分含量分析3.4 土壤温度与湿度分析第四章:土壤化学性质分析4.1 土壤pH值分析4.2 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4.3 土壤养分含量分析(氮、磷、钾等)4.4 土壤重金属与污染物分析第五章:土壤生物学性质分析5.1 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活性分析5.2 土壤酶活性分析5.3 土壤动物类群与丰富度分析5.4 土壤肥力评价与改良措施第六章:土壤肥力评价与改良6.1 土壤肥力的概念与评价指标6.2 土壤养分平衡与施肥建议6.3 土壤改良方法与技术6.4 土壤生物肥力评价与提升第七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7.1 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与方法7.2 土壤污染类型与来源7.3 土壤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估7.4 土壤环境保护与修复策略第八章:土壤水分与土壤侵蚀8.1 土壤水分的分布与循环8.2 土壤侵蚀的类型与过程8.3 土壤侵蚀的监测与评估8.4 土壤保持与水土保持措施第九章:土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9.1 土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9.2 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服务9.3 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9.4 土壤生态监测与保护策略第十章: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0.1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0.2 农业土壤利用与保护10.3 农业土壤管理技术与实践10.4 农业土壤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第十一章:土壤污染与修复技术11.1 土壤污染的类型与影响11.2 土壤污染物的检测与风险评估11.3 土壤修复的原理与方法11.4 土壤修复案例分析与技术应用第十二章:土壤地球化学分析12.1 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的基本特征12.2 土壤地球化学分析方法12.3 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评价12.4 土壤地球化学在农业中的应用第十三章:土壤与气候变化13.1 土壤与气候关系的概述13.2 土壤碳循环与温室气体排放13.3 气候变化对土壤的影响13.4 土壤碳减排与气候变化适应策略第十四章:土壤与植物营养14.1 土壤-植物营养关系的基本原理14.2 土壤养分的植物诊断与调控14.3 植物营养的土壤管理策略14.4 土壤-植物营养的可持续管理第十五章:土壤科学研究进展与未来趋势15.1 土壤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15.2 土壤科技的创新与发展15.3 土壤研究的前沿领域与挑战15.4 土壤科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土壤农化分析这一主题展开,涵盖了土壤的基本概念、采样与处理方法、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肥力评价与改良、环境质量评价、水分与侵蚀、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土壤污染与修复、地球化学分析、与气候变化、植物营养、科学研究进展与未来趋势等多个方面。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1.1 土壤的组成了解土壤的组成,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
探讨各组成部分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1.2 土壤的性质学习土壤的物理性质,如土壤质地、结构、孔隙度等。
研究土壤的化学性质,包括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
第二章: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2.1 土壤样品的采集学习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和技巧。
探讨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采样点对样品采集的影响。
2.2 土壤样品的处理了解土壤样品的处理步骤,包括干燥、研磨、过筛等。
掌握处理过程中注意事项,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章:土壤养分的测定3.1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学习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方法,如重铬酸钾滴定法、燃烧法等。
探讨不同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3.2 土壤养分的测定了解土壤养分(氮、磷、钾等)的测定方法,如凯氏蒸馏法、钼锑抗比色法等。
掌握不同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四章:土壤质量评价与监测4.1 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学习土壤质量评价的方法,如土壤质量指数、土壤污染指数等。
探讨不同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4.2 土壤监测与管理了解土壤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土壤样品的定期采集、分析等。
探讨土壤健康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如土壤改良、施肥等。
第五章:土壤污染与防治5.1 土壤污染类型与来源学习土壤污染的类型,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等。
探讨土壤污染的来源,包括农业、工业、生活等。
5.2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了解土壤污染防治的方法和措施,如土壤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
探讨不同修复技术的适用条件和效果评估。
第六章:土壤肥力与植物营养6.1 土壤肥力的概念与评价理解土壤肥力的内涵,学习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
探讨土壤肥力评价的方法和土壤肥力分级。
6.2 植物营养与土壤关系学习植物所需主要营养元素(N、P、K等)的生理功能和植物营养诊断方法。
探讨土壤供应营养元素的能力及土壤-植物营养系统的平衡。
土壤农化分析.3版
土壤农化分析.3版
土壤农化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农业领域业务,它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管理土壤,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土壤农化分析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分析土壤的化学特性,测定土壤的外部和内部条件,以便了解土壤的理化特性、生物性特性、水土环境特性和养分状况等。
具体而言,土壤农化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土壤性质分析:土壤是一种复杂的物质,它要反映土壤结构、机理和特性,还要反映土壤形成的环境条件等。
因此,土壤性质分析是土壤农化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土壤化学分析:土壤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质,其中含有大量的元素和其它有机和无机物质。
因此,土壤化学分析是了解土壤农业意义的重要手段。
三、土壤胶体分析:土壤胶体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中有机物质含量和结构,以及其对有机物的质量降解的可能性等。
五、土壤养分分析:土壤养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中的生物可利用营养物质,同时可以检测土壤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细微变化,从而了解土壤的综合状况。
土壤农化分析的意义不言而喻,它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掌握农田土壤性质、养分状况和生物生产潜力的过程,能够根据你的分析结果,采取有效的调节配方,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状况,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保护我们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结构1.1 土壤的组成1.2 土壤的质地1.3 土壤的剖面结构1.4 土壤的分类与分布第二章:土壤肥力与养分2.1 土壤肥力的概念与评价2.2 土壤养分的来源与转化2.3 土壤养分的测定与调控2.4 土壤改良与施肥技术第三章:土壤水分与土壤侵蚀3.1 土壤水分的来源与分布3.2 土壤水分的测定与调控3.3 土壤侵蚀的类型与过程3.4 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第四章:土壤污染与土壤环境质量4.1 土壤污染的类型与来源4.2 土壤污染的测定与评价4.3 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4.4 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与保护第五章:土壤农化分析方法与技术5.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5.2 土壤养分的测定方法5.3 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5.4 土壤污染物的测定方法第六章:土壤生物学与土壤生态学6.1 土壤生物学的概述6.2 土壤生物的分类与作用6.3 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6.4 土壤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第七章:土壤农化实验设备与操作7.1 土壤农化实验设备介绍7.2 土壤样品处理设备与操作7.3 土壤养分测定设备与操作7.4 土壤污染物测定设备与操作第八章:土壤农化数据处理与分析8.1 土壤农化数据的基本处理方法8.2 土壤养分数据的统计分析8.3 土壤污染数据的的风险评估8.4 土壤农化数据的信息化管理第九章:土壤农化研究方法与进展9.1 土壤农化研究的基本方法9.2 土壤肥力评价方法与进展9.3 土壤污染研究方法与进展9.4 土壤环境质量研究方法与进展第十章:土壤农化分析案例研究10.1 土壤养分状况调查与评价案例10.2 土壤污染调查与修复案例10.3 土壤肥力改良与提升案例10.4 土壤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案例第十一章:土壤与植物营养的关系11.1 土壤养分的植物吸收与利用11.2 植物营养诊断与土壤测试11.3 土壤-植物系统中营养物质的循环11.4 植物营养的平衡与调控第十二章:土壤改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2.1 土壤侵蚀的控制与土壤保持12.2 土壤盐碱化的改良技术与方法12.3 有机农业与土壤有机质管理12.4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土壤资源保护第十三章:土壤环境监测与污染防控13.1 土壤环境监测的方法与技术13.2 土壤污染的生物标志物与生物监测13.3 土壤污染的风险评估与管理13.4 土壤环境保护的政策与实践第十四章:土壤农化技术的应用与管理14.1 土壤肥力提升技术及其应用14.2 土壤污染物去除与修复技术14.3 土壤水资源管理技术及其应用14.4 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应用第十五章:土壤农化分析的未来趋势15.1 土壤组学与土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15.2 土壤与数字土壤地图15.3 土壤纳米技术在土壤农化分析中的应用15.4 土壤农化分析的挑战与创新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土壤的组成与结构,包括不同质地的土壤及其剖面结构。
土壤农化分析重点
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可以用于确定待测物质含量的溶液。
其浓度通过基准物来确定。
基准物质:可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用于确定标准溶液准确浓度的物质采集混合样品的要求:①每点厚度、深浅、宽窄大体一致②一般按S形路线,随机确定5-9点③避免“边、特、堆”④采样量1kg左右,四分法取舍特殊土样采集:(1)剖面土样:主要剖面观察描述后,按层次自下而上分层采样。
(2)盐分动态样品:垂直变化大,自地表向下分层取样,注意时间和深度的不同,盐分的差异。
(3)养分动态土样:分层取样,每层次多点取;水平动态。
野外土样--风干、磨细、过筛、混匀、装瓶备测。
样品制备目的:①剔除土壤以外的侵入体、新生体;②适当磨细,充分混匀,使分析时所称取的少量样品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减少称样误差;③全亮分析项目,样品需磨细,使分解样品的反应完全彻底;④使样品可以长期保存,不致因微生物活动而霉变。
土壤有机质:是指以各种形态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
是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特别是氮、磷的重要来源。
它含有刺激植物生长的胡敏酸类等物质。
由于它具有胶体特性,能吸附较多的阳离子,因而使土壤具有报废力和缓冲性。
它还能使土壤疏松和形成结构,从而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
它也是土壤微生物必不可少的碳源和能源。
因此,除低洼地土壤外,一般来说,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测定有机质方法的比较:干烧法和湿烧法、容量法—重铬酸钾容量法、直接灼烧法、比色法、碳氮自动分析仪(高温电炉+气相色谱)长期沤水的水稻土,采用铬酸、磷酸湿烧法分析有机质含量。
测定有机质的注意事项:1.样品处理时用静电法除去植物根叶等有机残体; 2.根据样品有机质含量确定称样量;3.对含有氯化物的样品(使结果偏高),可加少量硫酸银除去其影响(0.1g—AgCrO7); 4.对于石灰性土样,须慢慢加入浓硫酸,以防由于碳酸钙的分解而引起剧烈发泡;5.最好用液体石蜡或磷酸浴代替植物油,以保证结果准确。
土壤农化分析综合全重点
▲回收率:测定值与已知值的百分比。
▲粗蛋白质:含有氨基酸、酰氨等非蛋白质物质。
▲空白试验:除了不加样品,完全按样品测定的操作步骤和条件完成的试验。
▲系统误差:是由分析过程中某些固定原因引起的。
▲对照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组试验。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
▲偶然误差:称随机误差,是某些偶然因素如气温、气压、温度改变、仪器的偶然缺陷或偏离操作的偶然丢失或沾污等处引起的误差。
●优级纯、分析纯、化学纯试剂的英文代码及标签颜色分别是绿色G.R;红色A.R;蓝色C.P。
●我国的试剂的规格基本上按纯度划分,共分为高纯,光谱纯,基准,分光纯,优级纯,分析纯和化学纯7种。
●分析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偶然误差两大类。
●硝酸银溶液—棕色玻璃瓶;喹钼柠酮—塑料瓶;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塑料瓶;过氧化氢—棕色玻璃瓶;铁氰化钾—棕色细口瓶;姜黄素-草酸溶液—玻璃瓶。
●氰化盐碘量法测定还原糖时加入碳酸钙的作用中和酸度;加入中性醋酸铅的作用澄清溶液;过量的醋酸铅用Na2SO4除去。
●磷钼酸喹啉重量法测定过磷酸钙中有效磷时,沉淀在180±2℃烘干45分钟,用过的坩埚用氨水浸泡后进行清洗。
●过磷酸钙中的有效磷包括水溶性磷和构溶性磷,分别用水和微碱性的柠檬酸胺溶液来浸提。
●植物样品中的糖包括单糖、葡萄糖、果糖和双糖蔗糖。
其中具有还原性的糖用80℃水浸提进行测定。
●有机肥量采样困难的原因为种类多、成分复杂、均匀性差。
●植物分析按目的可分为两类为(营养诊断分析)和品质鉴定分析♂●植物分析按测定方式和成分形态分为全量分析和可溶性养分的组织速测两类。
●分析质量控制包括采样误差及其控制、分析误差及其控制和实验室质量控制。
●分析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偶然(随机)误差和差错(粗差)。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主要由系统误差决定的。
精密度则是由偶然误差决定的。
●确定允许偏差的大小,要综合考虑:①生产和科研工作的要求;②分析方法可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③样品成分的复杂程度;④样品中待测成分的高低等因素。
土壤农化分析复习资料全
Course content:–土壤分析soil analysis•土壤特性的分析•土壤元素组成的分析–植物分析plant analysis•养分元素组成分析•农产品营养成分品质分析–肥料分析fertilizer analysis–环境分析Environmental analysis•水质分析•大气质量分析第二篇分析测试基本理 Basic theories for testing样品的采集 Sample collection–氮的分析 N analysis–磷的分析 P analysis–钾的分析 K analysis–中微量元素的分析Analyses of mediun and micronutrient–重金属元素的分析 Analysis of heavy metals–水和大气的分析 Analyses of water and air–农产品品质的分析 Analyses of agro-products第三篇应用设计Experimental desig–分析实验室的建立 Establishing a lab–有机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的确立 Standard for organic food–小型科研课题的设计 Design for a research project实验课体系 Experimentation➢规化训练阶段 Standarized training➢①常用器皿的洗涤、校正与使用;②常规仪器(如天平、烘箱、pH计、光度计、AAS仪等)的使用;③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准曲线制作。
实验课体系 Experimentaton⏹验证分析原理,正确树立“量”的概念,培养观察思维能力阶段。
–①样品的采集与制备;–②氮含量的测定;–③磷含量的测定;–④钾含量测定;–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⑥可溶性盐含量测定;–⑦污染元素的分析;–⑧可溶性还原糖的测定;实验课体系⏹综合设计实验(小型科研实验)阶段。
土壤农化分析完整
土壤农化分析完整土壤农化分析是农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土壤中有机质、养分、微生物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准确评估土壤质量和肥力水平,为农民提供科学的土壤管理措施,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土壤农化分析的步骤和意义。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在进行土壤农化分析之前,首先要采集代表性的土壤样品。
采样区域应该相对均匀,并且不同类型的土壤要分别采样。
采集土壤样品时要避开路旁、斜坡、河边等容易受到人为污染的地方。
采样工具要干净,避免带入外来污染。
采样深度一般为0-20厘米,将不同位置的样品混合均匀后取一部分作为分析样品。
二、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有机质是土壤中的重要组分,对土壤肥力和土壤结构有着重要影响。
有机质的含量可以通过测定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来判断。
一般可以采用干燥法、酸碱滴定法、元素分析仪等方法进行测定。
三、土壤养分的测定土壤养分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要素,包括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
测定土壤养分可以采用化学分析法,如盐酸消化法、硝酸铵提取法等。
四、土壤酸碱度的测定土壤的酸碱度对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方法有pH值测定法和酸碱滴定法。
pH值可以通过酚酞指示剂和pH计进行测定。
五、土壤微生物的测定土壤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养分转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的方法有好氧培养法、快速测定法等。
六、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对农业生产也具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的方法有土壤颗粒组成的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土壤容重的测定等。
1.评估土壤质量和肥力水平,为农民提供科学的土壤管理措施。
通过分析土壤中有机质、养分、微生物等的含量和分布情况,可以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和潜在的问题,指导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施肥和土壤改良工作。
2.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合理施肥和土壤管理,提高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结构,可以增加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率,提高产量和品质。
813土壤农化分析高分复习笔记
813土壤农化分析复习笔记注:本笔记适用于高分考研和期末拿奖学金!一、土壤1.土壤有机质的测定●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氧化90%的有机碳●重铬酸钾容量法——稀释热法●氧化77%的有机碳●1.724——土壤有机碳转换成土壤有机质的平均换算系数●完全湿烧法(铬酸、磷酸)——测定CO2法2.土壤氮的测定 N●干烧法(杜氏法)●样品放在燃烧莞中,在600℃以上的高温与氧化铜一起燃烧,燃烧时通以干净的二氧化碳燃烧过程产生的氧化亚氮,通过灼热的铜还原为氮气并产生一氧化碳,通过氧化铜转化为二氧化碳,使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通过浓氢氧化钾除去二氧化碳,然后再氮素计中测定氮气体积●土壤全氮测定——半微量开氏法●接收器中颜色变化,蓝绿变紫红●土壤中无机氮的测定●土壤硝态氮的测定●酚二磺酸比色法●还原蒸馏法●土壤氨态氮的测定●2mol/L KCl浸提——蒸馏法●2mol/L KCl 浸提——靛酚蓝比色法●碱解氮的测定(碱解扩散法)3.土壤硫的测定 S●土壤全硫的测定——燃烧碘量法(国标)●高温灼烧样品时,有机硫或硫酸盐中的硫形成二氧化硫逸出,以盐酸溶液吸收成亚硫酸,用标准碘酸钾溶液滴定终点是生成的碘分子与纸,实际淀粉形成蓝色西服物,从而计算出土壤全硫含量●土壤有效硫的测定●磷酸盐浸提——硫酸钡比浊法4.土壤磷的测定 P●土壤全磷的测定●HClO4—H2SO4法(钼锑抗比色)●NaOH熔融——钼锑抗比色法●土壤速效磷的测定●中性和石灰性土壤速效磷的测定●0.5 mol/L NaHCO3法(钼锑抗比色法)●酸性土壤速效磷的测定●0.03 mol/L NH4F-0.025 mol/L HCl法●0.05 mol/L HCl-0.025 mol/L (1/2H2SO4)法5.土壤钾的测定 K●土壤中全钾的测定●NaOH熔融——火焰光度法●土壤中速效钾的测定●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土壤有效钾的测定●冷 2 mol/L HNO3浸提——火焰光度法●土壤缓效钾的测定●热 1mol/L 硝酸浸提——火焰光度法6.土壤微量元素的测定●土壤中硼的测定●Na2CO3熔融——亚甲氨比色法●Na2CO3熔融——姜黄素比色法(需加热)●土壤中全铜、全锌的测定●样品分解●酸熔法——HNO3●样品分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土壤有效铜、有效锌的测定●中性和石灰性土壤有效锌、有效铜的测定●DTPA-TEA浸提——AAS法●0.005 mol/L 二乙基三氨五乙酸(DTPA),0.1 mol/L CaCl2,0.1mol/L 三乙醇胺(TEA)●中性和酸性土壤有效锌、有效铜的测定●0.1 mol/L HCl浸提——AAS法●土壤有效锰的测定●土壤交换性锰的测定●1 mol/L NH4OAc浸提——KMnO4比色法●1 mol/L NH4OAc 浸提——AAS法●土壤易还原锰的测定●对苯二酚—— 1 mol/L NH4OAc浸提,KMnO4比色法●土壤中钼的测定●土壤全钼的测定●HClO4-HNO3消煮——催化极谱法●HClO4-HNO3消煮——(NH4SCN比色法)●土壤有效钼的测定●草酸-草酸铵浸提,催化极谱法●Tamm溶液是pH 3.3的草酸-草酸铵溶液7.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的分析 CEC●酸性土壤交换量的测定●BaCl2-MgSO4(强迫交换)法●1 mol/L 乙酸铵交换法(国标)●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的测定●1 mol/L 乙酸氨交换——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国标)●土壤交换性钾和钠的测定●1 mol/L 乙酸氨溶液交换——火焰光度法(国标)●土壤活性酸、交换性酸的测定●土壤活性酸(pH)的测定——电位法●土壤交换性酸的测定●1 mol/L KCl交换——中和滴定法●石灰需要量的测定与计算●0.2 mol/L CaCl2交换——中和滴定●石灰性土壤交换量的测定●石灰性土和盐碱土●乙酸钠——火焰光度法●盐碱土交换量及交换性钠的测定●盐碱土交换量的测定●乙酸钠法●交换性钠的测定●CaCO3-CO2交换——中和滴定法●NH4OAc-NH4OH——火焰光度法8.土壤水溶性盐的测定●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电导法●残渣烘干——质量法●阳离子的测定●钙和镁的测定●EDTA滴定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阴离子的测定●碳酸根和重碳酸根的测定●双指示剂——中和滴定法●氯离子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硫酸根的测定●EDTA间接络合滴定法●硫酸钡比浊法(国标)9.土壤中碳酸钙和硫酸钙的测定●不溶性碳酸盐(CaCO3、MgCO3)总量的测定●气量法●中和滴定法●土壤石膏的测定●硫酸钡质量法●盐酸浸提——EDTA滴定法10.土壤中硅的分析 Si●全量硅的测定●质量法●土壤有效硅的测定●乙酸缓冲溶液浸提——硅钼蓝比色法●柠檬酸浸提——硅钼蓝比色法11.铁、铝氧化物总量测定——质量法●氢氧化铵法12.土壤中铁的分析 Fe●全量铁的测定●邻菲罗琳比色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土壤有效铁的测定●DTPA溶液浸提——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13.全量钛的测定 Ti●二安替比邻甲烷比色法14.土壤中铝的分析 Al●全量铝的测定●氟化钾取代——EDTA容量法●土壤活性铝含量测定●酸性土壤中活性铝的测定●服化钾取代——EDTA容量法二、植物1.植物水分测定●风干植物等含水量较少试样的水分测定●常压直接烘干法●减压加热干燥法●幼嫩或新鲜植株等含水较多式样的水分测定●共沸蒸馏法●长雅二步烘干法●脱水果蔬,、油料种子等富含可溶性糖或油脂试样的水分测定●共沸蒸馏法●卡尔-费休法2.植物灰分的测定●粗灰分的测定●直接灰化法●添加醋酸镁灰化法●水溶性和水不溶性灰分的测定●酸溶性和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3.植株中磷的测定●H2SO4-H2O2消煮,钒钼黄比色法●H2SO4-H2O2消煮,钼锑抗比色法4.植物全钾的测定●H2SO4-H2O2消煮,火焰光度计法5.植物全钙、镁的测定●湿灰化法●HNO3-HClO4-H2SO4消煮——EDTA配合滴定法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干灰化法6.植物微量元素分析●植物硼的测定●姜黄素法●亚甲胺法●植物锰的特定●高锰酸钾比色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植物中铜、锌的测定●AAS法●植物中钼的测定●催化极谱仪法●硫氰酸铵比色法7.植物全氮的测定●不包括硝态氮,H2SO4-H2O2消煮,奈氏比色法●包括硝态氮的样品的全氮测定,水杨酸-锌粉还原法三、农产品1.蛋白质的测定●籽粒中粗蛋白质的测定●H2SO4-K2SO4-CuSO4-Se消煮法●同类种子中蛋白质的测定●染料结合-DBC法●双缩脲法2.氨基酸的测定●全氨基酸和动植物游离氨基酸的分析●氨基酸分析仪法●谷物和饲料中赖氨酸的测定●染料结合赖氨酸法-DBL法●色氨酸的测定●乙醛酸法3.碳水化合物的分析●单糖(还原糖)的测定●铜还-原直接滴定法●菲林试剂●高猛酸钾容量法●常量法—氰化盐碘量法●半微量法●水溶性糖总量的测定●酸水解铜还原直接滴定法(HCl转化)●蔗糖的测定●蔗糖=(水溶性糖总量-还原糖)*0.95●旋光法●淀粉的测定●CaCl2-HOAc浸提—旋光法●淀粉糖化酶—酸水解法●粗纤维的测定●酸性洗涤剂法(ADF)●果胶物质的测定●质量法●比色法4.籽粒中油脂和脂肪酸的测定●油脂的测定●油重法,索氏提取法●残余法●折光法●脂肪酸的测定●气象色谱法5.有机酸和维生素的分析●有机酸分析●总酸度的测定●中和法●挥发性酸的测定●有效酸度的测定●水果、蔬菜等有机酸组分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有机酸组分的测定●气象色谱法●维生素的测定●还原型维生素C的测定●2,6-二氯靛酚法●维生素C总量的测定●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的测定●液相色谱法●阝-胡萝卜素的测定●比色法四、无机污染物的分析1.土壤铅、镍、镉的测定●王水-高氯酸消煮-原子吸收光谱法2.土壤铅、镉的测定●王水-过氧化氢消煮-无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农产品中铅的测定●双硫腙比色法4.农产品中铅、镉的测定●碘化钾-MIBK萃取-原子吸收光谱法5.土壤汞的测定●硫酸-五氧化二钒消煮-冷原子吸收法6.农产品中汞的测定●硫酸-硝酸消化-冷原子吸收法7.土壤砷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8.农产品中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9.土壤铬的测定●氢氟酸-高氯酸-硝酸消煮-原子吸收光谱法10.农产品中铬的测定●二苯基碳酰二肼比色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1.土壤水溶性氟测定●氟离子选择电极法12.农产品中氟的测定五、无机肥料分析1.氮素化肥的测定●尿素和氨态氮肥总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国标)●氨态氮肥总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国标)●尿素中缩二脲的测定●硫酸铜、酒石酸钾钠的碱性溶液中生成紫红色络合物,在波长550nm处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硝态氮含量的测定●氮试剂重量法2.磷素肥料的测定●过磷酸钙有效磷含量的测定●磷钼喹啉重量法●过磷酸钙中游离酸含量的测定●酸度计法3.钾素肥料的测定●硫酸钾、氯化钾、硝酸钾、中钾含量的测定●四苯硼钾重量法4.复合肥料中氮、磷、钾含量的测定●复混肥料中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复混肥料中有效磷含量的测定●磷钼酸喹啉重量法●复混肥料中钾含量的测定●四苯硼钾质量法六、有机肥料的分析1.有机肥料全氮的测定●硫酸-水杨酸-催化剂消化法2.有机肥料中速效氮的测定●1 mol/L NaCl浸提-Zn-FeSO4还原蒸馏法3.有机肥料中全磷、钾的测定●有机肥料全磷的测定●H2SO4-HNO3消煮-钒钼黄比色法●有机肥料全钾的测定●H2SO4-HNO3消煮,火焰光度计法。
土壤农化分析考试重点
土壤部分 (2)Chapter 1 土壤农化分析基础 (2)Chapter 2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7)Chapter 3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11)Chapter 4 土壤氮的测定 (15)Chapter 5 土壤磷的测定 (23)Chapter 6 土壤钾的测定 (27)Chapter 7 土壤微量元素的测定......................................................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Chapter 8 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的分析.. (30)Chapter 9 土壤水溶性盐的分析...................................................... 错误 !未定义书签。
Chapter 10 土壤中碳酸钙和硫酸钙的测定.............................................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Chapter 11 土壤中硅铁铝的测定.....................................................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植物部分 (32)Chapter 12 植物样品的采集、制备与水分测定 (32)Chapter 13 植物灰分和各种营养元素的测定 (33)Chapter 14 农产品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析...........................................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Chapter 15 农产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析...............................................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Chapter 16 籽粒中油脂和脂肪酸的测定...............................................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土壤农化分析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土壤农化分析基本知识1、名词解释:空白试验回收率有效数字精密度准确度绝对误差对照试验相对偏差平行性重复性2、应掌握内容:1、误差来源问题土壤农化分析的误差来源于三个方面;即采样误差、称量误差和分析误差;误差主要来源于采样误差;其次是分析误差;其中分析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由系统误差决定;分析结果的精密度由偶然误差决定..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产生的原因..2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的检验和校正方法3有效数字的保留问题4我国试剂的规格:第二章土壤样品采集与制备1、名词解释:风干土烘干土土壤质量含水量2、土壤样品采集中应注意的问题每一点采取的土样厚度、深浅、宽狭应大体一致..各点都是随机决定的;在田间观察了解情况后;随机定点可以避免主观误差;提高样品的代表性;一般按S 形线路采样..采样地点应避免田边、路边、沟边和特殊地形的部位以及堆过肥料的地方..一个混合样品是由均匀一致的许多点组成的;各点的差异不能太大;不然就要根据土壤差异情况分别采集几个混合土样;使分析结果更能说明问题..一个混合样品重在1kg左右..3、土壤样品的保存时样品瓶上的标签应包含的内容4、耕层混合样品采集的原则5、样品采集与制备的方法6、掌握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方法与条件7、风干样品处理时;测定项目与土壤过筛粒径之间的关系..第三章土壤有机质测定1、土壤有机质的概念2、土壤有机质测定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干烧法、湿烧法、容量法、比色法、直接灼烧法3、干烧法和湿烧法的优缺点4、重铬酸钾容量法可分为几种重铬酸钾外加热法与的稀释热法比较优缺点..5、两种容量法原理;测定条件反应温度、时间、指示剂的选择及颜色变化、校正系数、注意事项等第四章土壤氮素分析1、名词:土壤有效氮土壤无机氮、土壤碱解氮开氏法2、开氏法原理及优点3、开氏法测定土壤全氮消煮时的条件1加速剂的主要成分及各成分所起作用;成分选择;用量等..2温度、时间;溶液清亮后为什么要后煮30分钟等5、蒸馏法测定消煮液中铵的原理、吸收液的选择硼酸、硫酸、指示剂6、土壤有效氮测定方法有哪些生物方法好奇培养、厌气培养、化学方法酸水解、碱水解7、碱解蒸馏法测定土壤有效氮的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8、土壤中无机氮的测定方法有哪些1铵态氮的测定方法2硝态氮的测定方法8、蒸馏法测定无机氮时;包括硝态氮时可用那些还原剂9、开氏法测定的全氮中是否包含硝态氮如要包括该如何处理第五章土壤磷素分析1、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土壤中磷的有效性2、土壤全磷的测定分为两步:样品的分解;待测液中P的定量3、样品分解的方法1样品分解可分为碱熔法和酸溶法 ;碱熔法有哪些;优缺点;酸溶法有哪些;优缺点;常用的酸溶法是什么2硫酸-高氯酸法测定土壤全磷的原理4、待测液中磷的测定1磷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各方法的使用范围如何土壤待测液中磷的测定选用哪种方法2钼锑抗比色法测定P的原理、工作范围;优点表5-15、如何选择合适的土壤有效磷提取剂讨论影响有效磷浸提的因素6、0.5 mol L-1 NaHCO3溶液法又称Olsen 法测定石灰性土壤有效磷的原理及测定条件..0.5 mol L-1 NaHCO3的作用第六章土壤中钾的测定1、名词解释土壤速效钾土壤有效钾、土壤缓效钾2、土壤中钾素有哪几种形态;其相关关系如何3、土壤全钾测定待测液制备用碱熔法与酸溶法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4、为什么说1molNH4OAc是土壤速效钾提取的最好提取剂5、钾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各方法的使用范围如何土壤待测液中钾的测定选用哪种方法;优点..6、土壤速效钾、有效钾、缓效钾待测液制备时提取剂、水土比提取条件等有什么区别第七章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分析1、概念:交换性阳离子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2、土壤阳离子交换时怎样选择交换剂土壤阳离子交换的方法3、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测定时适合的交换剂有哪些 ph8.2; 1 mol/L NaOAc法测定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原理是什么第八章土壤水溶性盐测定1、土壤水溶性盐的测定主要分为哪两步2、水溶性盐的提取过程中水土比对提取有什么影响常见的水土比有几种;分别适合何种情况在制作水溶性盐提取液时应注意什么电导法测定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原理4、EDTA测钙、镁总量及单独测钙的原理及指示剂有哪些 EDTA测单独测钙时为什么要加NaOH5、EDTA法间接测定SO42-时为什么一定要给土壤溶液中加入Mg盐6、硝酸银滴定法测定盐溶液中Cl-时;用K2CrO4指示剂依据的原理是什么7、双指标剂滴定法测定CO32-、HCO3- 原理..第九章土壤不溶性碳酸盐测定气量法测定土壤碳酸钙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第十章植物样品采集及水分测定概念恒沸混合物1、采集植物组织样品应该考虑哪些问题新鲜样品为什么要立即进行干燥如何干燥2、植物组织样品采来之后进行洗涤时应注意什么3、测定新鲜植物含水量的方法有几种;每种方法各适用于哪类样品;并说明其测定原理..4、常压恒温干燥法适用范围有哪些5、共沸蒸馏法测定植物水分的适用范围有哪些6、共沸蒸馏法测定植物水分的原理十一章植物灰分和常量元素分析概念粗灰分植物粗灰分测定干灰化法分为、两步..1、灰分的测定方法有哪些灰分测定时应注意那些问题2、常量元素测定中待测液的制备方法有哪些各方法适合测定那些元素3、植物全氮、全磷、全钾的联合测定--H2SO4-H2O2法的方法原理..4、分别测定植物中氮、磷、钾和联合测定氮、磷、钾时;样品待测液的制备方法有何不同5、植物样品待测液中N、P、K 的测定可选用哪些方法6、钒钼黄比色法和钼锑抗比色法的异同点从原理、比色波长、反应条件、适用范围、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比较..7、土壤和植物N、P、K测定比较8、测定微量元素有哪几点特殊要求9、比色法测定土壤中交换性锰的方法原理第十二—十五章农产品品质分析概念:粗蛋白、滴定度1、开氏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2、常用蛋白质澄清剂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3、染料结合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是什么4、农产品品质分析的常见项目有哪些5、农产品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有哪些6、农产品中主要糖分包括单糖和双糖;都溶于水和酒精;统称水溶性糖.7、农产品中水溶性糖的测定容量法测定分两步: 一是待测液的制备; 二是待测液中被测成分元素的定量..8、农产品中水溶性糖提取方法有哪些;各适合什么条件9、植物中水溶性糖的测定方法有哪些物理方法:旋光法简便快速;要求待测物成分纯度比较高..化学方法:重量法:经典方法方法繁琐;费时;适合于糖分含量高的样品..容量法:铜还原法直接滴定法高锰酸钾容量法夏费-索姆吉法铁还原法铁氰化钾还原比色法:适合于含糖量低的样品测定10、铜还原直接滴定法、高锰酸钾容量法测定还原糖的原理及操作要点11、糖料作物中蔗糖的测定方法是什么12、论述酸水解法和酶水解法测定植物中淀粉有何异同;优缺点..13、旋光法测定淀粉的原理14、脂肪存在形态可分为两类:游离态;结合态15、常用来测定脂肪的溶剂:无水乙醚及石油醚16、何为粗脂肪17、脂肪提取测定的方法主要有哪两种;测定原理是什么18、2;6-二氯靛酚法测定还原态VC的原理;2;6-二氯靛酚在测定中的作用及颜色变化第十六章肥料分析概念:枸溶率1、常见氮肥测定的方法及适宜测定肥料品种蒸馏法:适合所有样品甲醛法:强酸结合的铵盐中和法:碳酸氢铵、氨水、液氨2、甲醛法能否直接测定尿素中的含氮量如果要用甲醛法;该如何测定3、甲醛法测定铵盐中含氮量的方法原理、测定条件、指示剂选择及注意事项..4、矿质磷肥中按其在不同溶剂的溶解情况可分几种5、磷肥中有效磷的测定可分为几步6、不同磷肥品种有效磷的提取剂的选择有何不同选择提取剂的依据是什么7、磷肥待测液中磷的测定方法有哪些8、简述过磷酸钙中有效磷的提取过程9、水溶性化学钾肥中钾的测定的原理10、四苯硼钠重量法测定水溶性化学钾肥中钾的过程中;沉淀洗涤时为什么不直接用水洗涤沉淀在多少度烘干。
《土壤农化分析》考研大纲
《土壤农化分析》考研大纲考试大纲内容提要:《土壤农化分析》(鲍士旦主编,第三版)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植物营养学、土壤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考试科目之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土壤农化的基本知识、分析质量控制与数据处理、土壤养分分析、植物养分和农产品品质分析、肥料养分分析等5大部分。
《土壤农化分析》考试大纲目录:第一部分土壤农化分析的基本常识基本要求:掌握土壤农化分析用水、试剂、器皿等的选用、试剂配置,土壤、植株、肥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重点及难点:土壤、植物、肥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方法。
第一节土壤农化分析用水的要求及检验一、纯水的制备原理二、实验室用水的要求和检验第二节试剂的标准、规格、选用和保存一、试剂的标准和规格二、试剂的选择三、试剂的配制和保存第三节分析常用器皿、滤纸等性能选用和器皿的洗涤第四节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一、混合土样和特殊土壤的采集二、土壤样品的制备和保存三、土壤水分的测定第五节植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一、植物样品的采集二、植物样品的制备和保存三、植物水分和干物质的测定第六节肥料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一、无机肥料样品的采集和制备二、有机肥料样品的采集和制备第二部分土壤分析基本要求:掌握土壤养分、土壤质量的相关指标的分析。
重点及难点:土壤养分测定的方法、原理和关键步骤,土壤总盐分和阳离子代换量的测定原理和关键步骤。
第一节土壤有机质的测定第二节土壤氮和硫的分析一、土壤全氮的测定二、土壤无机氮、碱解氮的测定三、土壤中硫的测定第三节土壤磷的测定一、土壤全磷的测定二、土壤速效磷的测定第四节土壤钾的测定一、土壤全钾的测定二、土壤速效钾、缓效钾的测定第五节土壤微量元素的测定一、土壤中有效硼的测定二、土壤中有效铁锰铜锌的测定第六节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的分析一、石灰性土壤交换量的测定二、盐碱土交换量及交换性钠的测定第七节土壤水溶性盐的测定一、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三、土壤阳离子的测定第三部分植物养分和农产品品质分析基本要求:掌握植物样品中全氮、磷、钾和微量营养元素的测定方法、原理,植物样品中粗蛋白、还原糖、粗脂肪等测定方法和原理。
土壤农化分析(完整)(两篇)
引言概述:土壤农化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技术,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了解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营养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本文将从土壤采样方法、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土壤养分分析、土壤酸碱度分析和土壤肥力评价等五个大点阐述土壤农化分析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一、土壤采样方法1.确定采样地点:在农业生产中,应根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作物需求,选择具有代表性且有代表性的采样地点。
2.采样工具选择:采样工具包括土壤钻孔器、铁锹、塑料袋等,应根据采样目的和土壤类型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
3.采样深度:根据不同作物根系分布深度及养分分布情况,制定合理的采样深度。
4.采样数量:根据采样地块总面积和不同土壤类型的覆盖情况,确定合适的采样点数量。
5.采样方法:采用“Z”字形或螺旋形采样法,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
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1.土壤质地分析:通过测定土壤颗粒组成比例,确定土壤质地类型,包括砂壤土、壤土和粘土等。
2.土壤含水量分析:通过测定土壤湿度和水分的含量,了解土壤水分的分布和利用情况,为合理施肥和灌溉提供依据。
3.土壤含气量分析:通过测定土壤孔隙度和空气含量,了解土壤通气情况,为根系呼吸和微生物活动提供充足的氧气。
4.土壤有机质分析:通过测定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了解土壤的肥力水平和有机质的分解速度,为有机肥的施用提供依据。
5.土壤酸碱度分析:通过测定土壤的pH值,了解土壤的酸碱性,为土壤调理和肥料选择提供指导。
三、土壤养分分析1.全量养分分析:通过测定土壤中总氮、有效磷、速效钾等主要养分的含量,了解土壤的整体养分状况,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2.速效养分分析:通过测定土壤中速效态氮、磷、钾等养分的含量,了解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和及时调控的需要。
3.微量元素分析:通过测定土壤中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等的含量,了解土壤的微量元素状况,为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提供依据。
4.养分比例分析:通过计算土壤中主要养分的比例,了解土壤养分平衡性,为优化施肥方案和调整土壤肥力提供依据。
土壤农化分析各章复习要点
土壤农化分析各章复习要点土壤农化是研究土壤中的化学性质、生物活性和物理性质的科学,它对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土壤农化分析各章复习要点:第一章:土壤农化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1.土壤农化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土壤农化的学科内容,主要包括土壤中的肥料、水分、有机质、微生物、微量元素等;3.土壤农化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室内实验、分析测试等;4.学习土壤农化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章:土壤肥料1.土壤肥料的种类和分类;2.土壤肥料的作用和使用方法;3.常见的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特点和应用;4.土壤肥料的施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第三章:土壤水分2.土壤水分的储存和运移特性;3.影响土壤水分的因素,包括降水、温度、风速等;4.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和管理技术。
第四章:土壤有机质1.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和作用;2.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和分解过程;3.添加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4.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方法和管理原则。
第五章:土壤微生物1.土壤微生物的类型和功能;2.土壤微生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3.土壤微生物的生态位和生长条件;4.土壤微生物的测定方法和管理技术。
第六章:土壤养分1.土壤养分的类型和循环过程;2.土壤养分的供应和缺乏的症状;3.土壤养分的施肥原则和管理方法;4.土壤养分的测定方法和监测技术。
第七章:土壤微量元素1.土壤微量元素的种类和特点;2.土壤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方式;3.土壤微量元素的供应和缺乏的症状;4.土壤微量元素的施用原则和管理技术。
第八章:土壤评价与肥料利用1.土壤评价的目的和方法;2.土壤肥料利用效率的评价与提高措施;3.土壤肥力因子的积累与消耗;4.土壤改良和肥料利用的综合管理策略。
以上是土壤农化分析各章的复习要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复习,可以加深对土壤农化的理解,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性发展。
《土壤农化分析》知识点归纳
《土壤农化分析》知识点归纳一、土壤农化分析基础土壤农化分析是农业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土壤、植物和肥料等多个方面的分析工作。
以下将详细介绍土壤农化分析的基础内容。
1. 实验室纯水制备方法及分类实验室纯水的制备方法主要有蒸馏法和离子交换法。
•蒸馏法是利用水与杂质的沸点不同,经过外加热使所产生的水蒸气经冷凝后制得蒸馏水。
这种方法制得的蒸馏水不易长霉,但蒸馏器多为铜制或锡制,蒸馏水中难免有少量的金属离子存在,而且耗电较多,出水速度小。
•离子交换法是让水流通过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杂质后制得去离子水。
离子交换法制得的去离子水质量较高,但未经高温灭菌,往往容易长霉。
2. 农化分析用纯水的pH 要求及电导率要求农化分析用纯水的pH 要求为 6.5 - 7.5,电导率要求不高于 2 - 1μS・cm⁻¹。
常量分析可用电导率5μS・cm⁻¹左右的纯水,某些微量元素分析和精密分析需要用1μS・cm⁻¹以下的优质纯水。
3. 我国化学试剂按纯度分级及在农化分析中的应用我国化学试剂按纯度分为优级纯、分析纯、化学纯三级。
•农化分析常规项目一般用化学纯试剂配制溶液,因为化学纯试剂的纯度能够满足常规分析的要求,且价格相对较为经济。
•标准溶液和标定剂常用分析纯或优级纯试剂,这是因为标准溶液和标定剂需要更高的纯度,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微量元素分析需用优级纯或更高纯度试剂配制标准溶液,因为微量元素的含量通常很低,对试剂的纯度要求极高,以避免杂质对分析结果的干扰。
4. 使用硼砂作为基准试剂时的处理方法使用硼砂作为基准试剂时,需在称重前置于盛有蔗糖和食盐饱和水溶液的干燥器内平衡一周。
硼砂作为基准物质使用前的这种处理方法,可以确保其性质稳定,从而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在标定盐酸溶液的浓度时,若硼砂事先置于干燥器中保存,会对所标定盐酸溶液浓度的结果产生影响,一般会使结果偏低。
5. 玻璃器皿的洗涤要则玻璃器皿的洗涤要则是用毕立即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粗蛋白质:含有氨基酸、酰氨等非蛋白质物质。
▲空白试验:除了不加样品,完全按样品测定的操作步骤和条件完成的试验。
▲系统误差:是由分析过程中某些固定原因引起的。
▲对照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组试验。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
▲偶然误差:称随机误差,是某些偶然因素如气温、气压、温度改变、仪器的偶然缺陷或偏离操作的偶然丢失或沾污等处引起的误差。
•优级纯、分析纯、化学纯试剂的英文代码及标签颜色分别是绿色___________ G.R红色A.R;蓝色CR•我国的试剂的规格基本上按纯度划分,共分为高纯,光谱纯,基准,分光纯,优级纯,分析纯和化学纯7种。
•分析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偶然误差两大类。
•硝酸银溶液一棕色玻璃瓶;喹钼柠酮一塑料瓶;浓的氢氧化钠溶液一塑料瓶;过氧化氢一棕色玻璃瓶;铁氰化钾一棕色细口瓶;姜黄素-草酸溶液一玻璃瓶。
•氰化盐碘量法测定还原糖时加入碳酸钙的作用中和酸度;加入中性醋酸铅的作用澄清溶液;过量的醋酸铅用Na2SO4除去。
•磷钼酸喹啉重量法测定过磷酸钙中有效磷时,沉淀在180 土2 C烘干45分钟,用过的坩埚用氨水浸泡后进行清洗。
•过磷酸钙中的有效磷包括水溶性磷和构溶性磷,分别用水和微碱性的柠檬酸胺溶液来浸提。
•植物样品中的糖包括单糖、葡萄糖、果糖和双糖蔗糖。
其中具有还原性的糖用80C 水浸提进行测定。
•有机肥量采样困难的原因为种类多、成分复杂、均匀性差。
•植物分析按目的可分为两类为(营养诊断分析)和品质鉴定分析S•植物分析按测定方式和成分形态分为全量分析和可溶性养分的组织速测两类。
•分析质量控制包括采样误差及其控制、分析误差及其控制和实验室质量控制。
•分析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偶然(随机)误差和差错(粗差)。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主要由系统误差决定的。
精密度则是由偶然误差决定的。
•确定允许偏差的大小,要综合考虑:①生产和科研工作的要求;②分析方法可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③样品成分的复杂程度;④样品中待测成分的高低等因素。
•校正曲线通常包括工作曲线和标准曲线。
•常量分析一般选用三级纯水,其导电率为(<5.0)卩s/cm,微量元素分析(离子电极法、原子吸收光谱法)一般应选用优级纯水,电导率为(<1.0)卩s/cm ,特制纯的水电导率为(<0.06)卩s/cm。
•磷钼算喹啉重量法测定肥料中的有效磷,盛有沉淀的坩埚用过后应用氨水浸泡。
•还原糖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质量法、容量法、比色法、及旋光法•样本采集的一般原则: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防止污染培根•①单糖:葡萄糖、果糖②双糖:蔗糖•水溶性糖的测定必须用80C水浸提,也可以用酒精浸提。
★四苯硼钾重量法测定复混肥(硫酸钾、氯化钾、硝酸钾)中钾含量的原理,及在操作步骤中加入NaOH甲醛、EDTA各具有什么作用?原理:肥料中K和四苯硼离子反应生成四苯硼钾白色沉淀,用真空抽滤、洗净、烘干、称量。
根据关系式可以计算出K的质量及进而计算出K的含量K+ + [B(C 6H5) 4]--TK[B(C6H5)4] J①NaOH防止四苯硼钾的分解②甲醛:消除NH+的干扰③EDTA:与一价、二价的阳离子络合,消除其干扰,本实验主要消除Ag+、Hg+的干扰④坩埚沉淀用丙酮洗⑤ 加入四苯硼钾应缓慢加入,并用玻璃棒边加边搅拌,静置30min ,让沉淀形成较大的颗粒。
⑥P、K的沉淀用氨水洗涤★四苯硼钾重量法测复混肥料中K含量的步骤?(一)待测液的制备①吸取滤液20ml与100ml的烧杯中加水稀释。
②加入EDTA溶液10ml去除金属离子的干扰,加入酚酞指示剂2滴,摇匀。
③逐滴加入200g/l的NaOH溶液知道溶液颜色变红为止,再加过量1ml,防止以后四苯硼钾分解。
④在剧烈搅拌下,逐滴加入50ml四苯硼钾溶液,静置30min,使产生充分沉淀。
⑤用预先在120C烘干至恒重的4号玻璃坩埚滤器抽滤沉淀,将沉淀用四苯硼钠洗涤,洗涤液全部转移入滤器中,再用该洗液洗沉淀5次,每次用5ml,最后用水洗涤沉淀2次,每次用水2ml。
⑥抽干后,吧滤器和沉淀放在120 C烘箱中,烘干1h,取出放入干燥器只能够冷却至室温,称重。
★测定植物单糖原理及注意事项?氰化盐碘量法、原理:还原糖与过量铁氰化钾碱性溶液作用,形成亚铁氰化钾和糖酸,过量铁氰化钾可以在HAC的存在下与KI作用形成游离的I 2,为了使反应完全,加入ZnSO溶液将亚铁氰化钾沉淀除去,再用标准的Na^SQ溶液滴定形成的I 2,用淀粉作指示剂根据空白滴定和样品滴定所消耗的铁氰化钾差值,换算成样品消耗的0.05mol/l的KFe (CN)6的毫升数,从表中查出相应葡萄糖毫克数,带入公式计算。
注:①由于毫克数从表中查得,故测定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②滴定时,要到淡黄色时加入淀粉指示剂,否则会吸附I2 ,使测定有误差③加入ZnSQ是为了以沉淀除去[Fe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回收率:测定值与已知值的百分比。
(CN)6]④加入粉状CaCO是为了中和酸度⑤加入100g/L的中性醋酸铅溶液用来沉淀样品中的蛋白质,使之变性沉淀加入饱和Naa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SO4 是除去过量的中性醋酸铅★胺态氮肥总氮含量的测定: 甲醛法(由橙色——浅红色)原理:硫酸铵(NH4CL NH4NG)这些强酸性铵盐溶解于水溶液中,在中性的水溶液中,NH+与甲醛反应生成六亚基四胺和等摩尔的酸,反应式:4 N HT+6HCH0—( CH2)6 NH4+4H+ +6H2O反应生成的酸用标准的NaOH溶液滴定,间接计算出样品中总氮的含量。
注意事项:①甲醛中常含有少量的因被空气氧化而生成的甲酸,因此使用前,必须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中和,否则产生误差②在用NaOH调PH时,如果颜色为橙色,浅黄色,不用在加入Na0H。
★甲醛法测定硫酸铵(NHCL、NHNO)中N的含量时选择的双指示剂是什么?,如此选择的原因是什么?①酚酞②甲基红原因:酚酞:Nf 与HCHO生成(CH)6 NH4是弱碱,故用酚酞做指示剂甲基红:在待测液制备过程中,应保持中性或碱性环境,故应用甲基红指示剂,若变红则用NaOH中和其酸性至金黄色。
★过磷酸钙中有效P的测定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①方法:用的是磷钼喹啉重量法②原理:用水和碱性柠檬酸铵溶液提取有效P,提取液中正磷酸根离子,在酸性介质和丙酮的存在下,与喹钼柠桐试剂生成黄色的磷钼酸喹啉沉淀,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后进行称量③注意事项:洗净沉淀,过滤要充分,干燥一定要到位,应控制好干燥时间与干燥温度,一定要规范操作,减少误差。
注意事项:①用过的玻璃过滤坩埚内残存的沉淀,可用1:1的氨水和稀碱浸泡到黄色消失,用水洗净烘干备用②当烘箱的温度达到180度时才可计时③当加入40ml 的喹钼柠桐试剂时,用玻璃棒边搅拌边加,以使形成较均匀的沉淀颗粒。
★植物样品的消煮原理?植物样品在热的浓HSQ中经脱水碳化等一系列作用,而氧化剂在热的浓HSQ中分解出的活性氧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分解浓H2SO4,没有破坏的有机物和碳将有机物中的N转化为无机态的铵盐和磷酸盐。
顾全N P、K的测定可以用同一消煮液进行测定。
⑴N的测定:H2SQ —H2Q消煮,奈氏比色法(开氏定N仪)测定,其原理是:消煮液中的NH4+--N可以在加入NaOH以后形成NHHO,被硼酸吸收,然后再用标准酸来滴写作使人精确。
——培根注意事项:①HQ滴加的时候应直接滴入瓶底溶液中,若滴在瓶壁上H2Q回很快分解,失去氧化效果②溶液中残余的HbOb需要加热分解除去,否则影响NP的比色滴定③ 如果待测液中N含量太高,可将消煮液先稀释后,再吸取稀释液进行测定④样品在充分摇匀后30min后在进行比色⑤定容时,要等溶液变凉后,以免热胀影响精确度⑥定氮仪所用的三角瓶为专用的,质量一定,在操作中通过重量变化来判断是否消煮完全⑦在滴定中边滴边摇,注意最后一滴的加入⑧颜色的变化:蓝色一红色⑵P的测定:可用钒钼磺比色计来测定:消煮液中磷酸盐和偏磷酸盐与钒钼酸铵可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黄色的钼酸磷杂多酸,这种杂多酸可在400—490nm的波长下进行比色,其酸度要求不是很严格,但干扰离子少,尤其是Fe3+的干扰,测定简便而且结果较准确,误差范围1%--3%,但没有钼蓝计灵敏注意事项:①钒钼黄比色法适用与P含量较高的样品,1 —20mg/l PH=0.45 —0.65范围,而钼蓝比色法适用于P含量低时0 —0.6mg/l②波长=460nm③过程中加NaOH 变黄色一一0.5ml/L 稀HbSQ变无色一一0.5ml/L NaOH 变淡黄色⑶K的测定可直接用K的火焰光度法来测定,植物样品中X可直接在火焰光度计上进行读数★样本采集的一般原则是什么?①代表性:数量很小的分析样本必须能代表所研究的实物总体,避免有边际效应或其他原因影响范围内的特殊个体作为样品,如果某一总体中存在几种类型时,一般先划定和雷个体比例,再按比例混合。
②典型性:针对所要达到的目的,即能充分说明这一目的的典型样品,用均匀样品往往不能明确反映结果。
③适时性:对新鲜植物样本的植物营养诊断或品质分析的采样及分析必须有一个时间概念。
④防止污染:要防止样品之间及包装容器对样品的污染,特别要注意影响分析成分的污染物质。
★怎样保证植物有一定的代表性?植物样品的采集首先是选定代表性的样株。
利用多点采取组成平均样品,样株数目应视作物种类、株间变异程度、种植密度、株体大小或生育期、以及所需求的准确度而定。
一般为10—50 株,以大田试验区选择样株要注意群体密度、植株长相、长势、生育期一致。
过大或过小和遭受病虫害或机械损伤以及田边、路旁的植株不应采集。
用于营养诊断测定的样品,采集还要特别注意:植株采集部位和组织器官及采样时间,采集不同植株器官要立即将其剪碎、混匀、四分法,对所采植物样品是否需洗涤,应视样品的情节程度和分析要求而定,一般可以用湿面部擦净表面污染物,然后哟个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淋洗1—2次。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定,通过消耗的标准酸的量来求植物样品中的全N含量★油料作物和谷料作物籽粒中油脂的测定油重法(索氏提取法)——油脂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乙醚(沸点35 度)、石油醚(沸程30~60 度)、二硫化碳(沸点46.3 度)、苯(沸点80 度)等有机溶剂。
因次,可以用这些溶剂将植物样品中油脂浸提出来,然后加热赶去溶剂即可求得油脂百分含量。
常用来测定油脂的溶剂为无水乙醚及石油醚,因其有低沸点的有点,便于提取;但又有易着火及爆炸的缺点,测定是务须严防着火爆炸。
这些溶剂除提取出游离态脂肪外,也能提取出“类脂肪” ,如磷脂、高级醇、色素等,故称为“粗脂肪” 。
注意:1、乙醚能与乙醇混合,也能溶解相当量的水,含水和乙醇的乙醚必须提纯,回收的乙醚也须脱水后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