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土壤农化分析教学及实验大纲

合集下载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可编辑)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1.1 土壤的组成1.2 土壤的物理性质1.3 土壤的化学性质1.4 土壤的生物性质第二章: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2.1 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2.2 土壤样品的处理方法2.3 土壤样品的保存方法2.4 土壤样品的代表性第三章:土壤养分的测定3.1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3.2 土壤氮素的测定3.3 土壤磷素的测定3.4 土壤钾素的测定第四章:土壤肥力的评价与调控4.1 土壤肥力的评价方法4.2 土壤肥力的调控措施4.3 土壤改良剂的应用4.4 土壤有机肥料的使用第五章: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5.1 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5.2 土壤污染物的来源与迁移规律5.3 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方法5.4 土壤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第六章: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6.1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种类与作用6.2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6.3 微量元素缺乏与过量的诊断与调控6.4 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技术第七章:土壤粒径分布与渗透性测定7.1 土壤粒径分布的测定方法7.2 土壤渗透性的测定方法7.3 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7.4 土壤结构改良与水肥管理第八章:土壤微生物活性与多样性8.1 土壤微生物的种类与作用8.2 土壤微生物活性的测定方法8.3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测定方法8.4 土壤微生物生态功能的调控第九章:土壤酶活性与土壤代谢9.1 土壤酶的种类与作用9.2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方法9.3 土壤代谢产物的测定方法9.4 土壤生物化学过程的调控第十章:土壤质量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0.1 土壤质量的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10.2 土壤质量保护的措施与政策10.3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土壤资源管理10.4 土壤农化分析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土壤的组成与性质难点解析:土壤生物性质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难点解析:不同土壤类型和环境条件下,采样方法的适应性和准确性。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教案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教案

第一篇土壤分析1—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直接影响着分析结果和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

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本身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得多,因此必须重视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

另外,要根据分析目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采样和处理方法。

1—1.1 土壤样品的采集1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因季节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分析土壤养分供应的情况时,一般都在晚秋或早春采样。

采样时要特别注意时间因素,同一时间内采取的土样分析结果才能铁锨、管形土钻和螺旋土钻。

2(1)土壤剖面样品。

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

一般每层采样1kg,分别装入袋中并做好标记。

(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

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必须采集原状土壤样品。

在取样过程中,须保持土块不受挤压,样品不变形,并要剥去土块外面直接与土铲接触而变形部分。

(3)土壤盐分动态样品。

研究盐分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必按发生层次采样,可从地表起每10cm或20cm采集一个样品。

(4)耕作层土壤混合样品。

为了评定土壤耕层肥力或研究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层中养分供求情况,采用只取耕作层20cm深度的土样,对作物根系较深的或熟土层较厚的土壤,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采样点的选择一般可根据土壤、作物、地形、灌溉条件等划分采样单位。

在同一采样单位里地形、土壤、生产条件应基本相同。

土壤的混合样品是由多点混合而成。

一般采样区的面积小于10亩时,可取5个点的土壤混合;面积为10—40亩时,可取5—15个点的土壤混合;面积大于40亩时,可取15—20个点的土壤混合。

在丘陵山区,一般5—10亩可采一个混合样品。

在平原地区,一般30—50亩可采一个混合样品。

对角线取样法(图1):适用于面积不大,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的地块。

棋盘式取样法(图2):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完整,但地力不均匀的地块。

之字形取样法(图3):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平坦地形多变的地块。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1.1 土壤的组成了解土壤的组成,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

探讨各组成部分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1.2 土壤的性质学习土壤的物理性质,如土壤质地、结构、孔隙度等。

研究土壤的化学性质,包括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

第二章: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2.1 土壤样品的采集学习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和技巧。

探讨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采样点对样品采集的影响。

2.2 土壤样品的处理了解土壤样品的处理步骤,包括干燥、研磨、过筛等。

掌握处理过程中注意事项,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章:土壤养分的测定3.1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学习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方法,如重铬酸钾滴定法、燃烧法等。

探讨不同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3.2 土壤养分的测定了解土壤养分(氮、磷、钾等)的测定方法,如凯氏蒸馏法、钼锑抗比色法等。

掌握不同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四章:土壤质量评价与监测4.1 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学习土壤质量评价的方法,如土壤质量指数、土壤污染指数等。

探讨不同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4.2 土壤监测与管理了解土壤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土壤样品的定期采集、分析等。

探讨土壤健康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如土壤改良、施肥等。

第五章:土壤污染与防治5.1 土壤污染类型与来源学习土壤污染的类型,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等。

探讨土壤污染的来源,包括农业、工业、生活等。

5.2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了解土壤污染防治的方法和措施,如土壤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

探讨不同修复技术的适用条件和效果评估。

第六章:土壤肥力与植物营养6.1 土壤肥力的概念与评价理解土壤肥力的内涵,学习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

探讨土壤肥力评价的方法和土壤肥力分级。

6.2 植物营养与土壤关系学习植物所需主要营养元素(N、P、K等)的生理功能和植物营养诊断方法。

探讨土壤供应营养元素的能力及土壤-植物营养系统的平衡。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结构1.1 土壤的组成1.2 土壤的质地1.3 土壤的剖面结构1.4 土壤的分类与分布第二章:土壤肥力与养分2.1 土壤肥力的概念与评价2.2 土壤养分的来源与转化2.3 土壤养分的测定与调控2.4 土壤改良与施肥技术第三章:土壤水分与土壤侵蚀3.1 土壤水分的来源与分布3.2 土壤水分的测定与调控3.3 土壤侵蚀的类型与过程3.4 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第四章:土壤污染与土壤环境质量4.1 土壤污染的类型与来源4.2 土壤污染的测定与评价4.3 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4.4 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与保护第五章:土壤农化分析方法与技术5.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5.2 土壤养分的测定方法5.3 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5.4 土壤污染物的测定方法第六章:土壤生物学与土壤生态学6.1 土壤生物学的概述6.2 土壤生物的分类与作用6.3 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6.4 土壤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第七章:土壤农化实验设备与操作7.1 土壤农化实验设备介绍7.2 土壤样品处理设备与操作7.3 土壤养分测定设备与操作7.4 土壤污染物测定设备与操作第八章:土壤农化数据处理与分析8.1 土壤农化数据的基本处理方法8.2 土壤养分数据的统计分析8.3 土壤污染数据的的风险评估8.4 土壤农化数据的信息化管理第九章:土壤农化研究方法与进展9.1 土壤农化研究的基本方法9.2 土壤肥力评价方法与进展9.3 土壤污染研究方法与进展9.4 土壤环境质量研究方法与进展第十章:土壤农化分析案例研究10.1 土壤养分状况调查与评价案例10.2 土壤污染调查与修复案例10.3 土壤肥力改良与提升案例10.4 土壤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案例第十一章:土壤与植物营养的关系11.1 土壤养分的植物吸收与利用11.2 植物营养诊断与土壤测试11.3 土壤-植物系统中营养物质的循环11.4 植物营养的平衡与调控第十二章:土壤改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2.1 土壤侵蚀的控制与土壤保持12.2 土壤盐碱化的改良技术与方法12.3 有机农业与土壤有机质管理12.4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土壤资源保护第十三章:土壤环境监测与污染防控13.1 土壤环境监测的方法与技术13.2 土壤污染的生物标志物与生物监测13.3 土壤污染的风险评估与管理13.4 土壤环境保护的政策与实践第十四章:土壤农化技术的应用与管理14.1 土壤肥力提升技术及其应用14.2 土壤污染物去除与修复技术14.3 土壤水资源管理技术及其应用14.4 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应用第十五章:土壤农化分析的未来趋势15.1 土壤组学与土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15.2 土壤与数字土壤地图15.3 土壤纳米技术在土壤农化分析中的应用15.4 土壤农化分析的挑战与创新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土壤的组成与结构,包括不同质地的土壤及其剖面结构。

土壤学实验教学大纲

土壤学实验教学大纲

土壤学实验教学大纲《土壤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3003117课程名称:土壤学(Soil Science)学时学分:总学时64,其中实验学时18,总学分4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地学基础、微生物学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四年制本科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土壤学》是农业科学、林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应用基础学科,它服务于环境生态建设、农业持续发展、区域治理、资源利用和保护等。

是园林、生态、生物、土地资源、植保、农学和环境工程等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专业核心课程。

主要介绍土壤的组成、性质、环境过程、管理和保护。

学习本课程不仅有利于学习资源与环境专业其它核心课程,而且所学知识可用于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以下几方面有所收获,1.了解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的特性及其在人类农业和自然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土壤学科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2.了解土壤母质的形成,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土壤生物和土壤水及空气的物质组成和性质,3.了解土壤的环境过程,包括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土壤胶体化学和表面化学过程、土壤养分循环与平衡、土壤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过程等,4.了解土壤耕作和管理,土壤污染与防治和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等土壤管理和保护的理论和技术。

5、掌握研究土壤肥力必要的实验手段。

三、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实序学验主要试材及项目名称实验目的与内容号时性仪器设备质基目的:掌握土壤采集、制备的土壤样品础方法土钻、小土铲、卷尺、布袋、1 的采集与2 必广口瓶、天平、木盘制备修内容:土壤样品采集、处理目的: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基可以了解土壤的耐肥性、保墒硬质试管、油浴锅、温度计、2 质含量的2 础性、缓冲性、耕性、通气状况分析天平、注射器、三角瓶测定必和土壤温度等; 修1内容: 重铬酸钾法目的:测定土壤容重,可以鉴基定土壤颗粒间排列的紧实度,土壤容重础也是计算土壤孔隙度可空气的测定和环刀、削土刀、小铁铲、干3 2 必含量的必要数据; 孔隙度的燥器、烘箱、天平修计算内容:环刀法。

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大纲、实验和实习大纲(修订)

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大纲、实验和实习大纲(修订)

《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大纲说明1.课程性质和任务《土壤肥料学通论》是高等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生命科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土壤肥料学通论》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土壤学、植物营养及肥料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以达到对学生解决今后在实际工作遇到的土壤及肥料方面的问题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2.教学目的和要求(1)基本掌握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土壤水气热状况、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土壤的发生、分布、分类及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概述和宁夏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特性及改良利用方向。

了解土壤的培肥、土壤的污染和治理、土壤生态及保护。

(2)了解植物营养发展的动态,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营养功能,植物营养元素缺乏和过剩的主要症状。

掌握植物根系和叶片对养分的吸收、运输、分配、同化和再利用,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氮磷钾肥、中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复混肥料及固体废弃物的性质和合理施用,施肥对环境及农产品品质的影响。

(3)通过实验和实习使学生掌握并熟练土壤、植物及肥料的基本分析技术和土壤类型的调查及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适用专业《土壤肥料学通论》适用于农业资源和环境、农学、植物保护、园林、园艺、蔬菜、森林保护、草业科学等植物生产类专业和生命科学专业类专业。

4.前期相关课程要求前期要求具有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植物学及生物化学等学科的一般知识,并和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课程相衔接,从而系统地构成植物生产类专业的课程体系。

5.教学方式、主要环节和学时分配教学方式本着课堂教学为主实验实习教学为辅的原则,主要包括课堂讲授、实验、实习和讨论等环节,计划教学总时数86-90学时,其中讲课68-70学时、实验18-20学时、实习半周。

6.测试考核办法以期中和期末测试为主,考核采取闭卷笔试,另外要求计算实验、实习及平时成绩。

二、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土壤肥料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沈其荣主编参考书目:《土壤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朱祖祥主编《土壤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黄昌勇主编《植物营养和肥料》农业出版社出版,浙江农业大学主编《植物营养学》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何文寿主编《宁夏土壤》,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宁夏农业勘察设计院主编。

土壤农化分析 教案

土壤农化分析 教案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第一章:土壤概述1.1 土壤的定义与重要性1.2 土壤的组成与结构1.3 土壤的分类与分布1.4 土壤的功能与特性第二章: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2.1 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2.2 土壤样品的处理与保存2.3 土壤样品的前处理技术2.4 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分析第三章:土壤理化性质分析3.1 土壤颗粒组成分析3.2 土壤水分含量分析3.3 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3.4 土壤pH值分析第四章:土壤养分分析4.1 土壤氮素分析4.2 土壤磷素分析4.3 土壤钾素分析4.4 土壤中其他微量元素分析第五章:土壤污染与修复5.1 土壤污染的类型与来源5.2 土壤污染的影响与评估5.3 土壤修复技术与方法5.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与监测第六章:土壤肥力评价6.1 土壤肥力的概念与组成6.2 土壤肥力评价方法6.3 土壤肥力指标与评价体系6.4 土壤改良与施肥策略第七章:土壤微生物与土壤肥力7.1 土壤微生物的种类与功能7.2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肥力的关系7.3 土壤微生物群落分析方法7.4 土壤微生物活性评价与调控第八章:土壤水分与土壤侵蚀8.1 土壤水分的分布与循环8.2 土壤侵蚀的类型与过程8.3 土壤侵蚀的影响与评估8.4 土壤保持与侵蚀控制措施第九章:土壤呼吸与碳循环9.1 土壤呼吸的概念与过程9.2 土壤呼吸的影响因素9.3 土壤碳循环的意义与过程9.4 土壤碳库管理与全球气候变化第十章:土壤环境监测与保护10.1 土壤环境监测的方法与技术10.2 土壤环境保护的政策与法规10.3 土壤环境污染的防治策略10.4 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第十一章:土壤电化学分析11.1 土壤电化学特性的重要性11.2 土壤电导率分析11.3 土壤pH电位分析11.4 土壤Eh电位分析第十二章: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分析12.1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行为12.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测定方法12.3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价与风险管理12.4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第十三章:土壤有机污染物分析13.1 土壤有机污染物的类型与特性13.2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技术13.3 土壤有机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13.4 土壤有机污染物的环境风险评估第十四章:土壤酶学与土壤生态学14.1 土壤酶的种类与功能14.2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14.3 土壤生态学原理与应用14.4 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服务第十五章:土壤农化分析实验室管理15.1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15.2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与分析技术15.3 现代分析技术在土壤农化分析中的应用15.4 土壤农化分析结果的报告与解读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土壤概述重点:理解土壤的定义、重要性、组成、结构、分类和分布。

土壤农化分析完整

土壤农化分析完整

土壤农化分析完整土壤农化分析是农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土壤中有机质、养分、微生物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准确评估土壤质量和肥力水平,为农民提供科学的土壤管理措施,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土壤农化分析的步骤和意义。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在进行土壤农化分析之前,首先要采集代表性的土壤样品。

采样区域应该相对均匀,并且不同类型的土壤要分别采样。

采集土壤样品时要避开路旁、斜坡、河边等容易受到人为污染的地方。

采样工具要干净,避免带入外来污染。

采样深度一般为0-20厘米,将不同位置的样品混合均匀后取一部分作为分析样品。

二、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有机质是土壤中的重要组分,对土壤肥力和土壤结构有着重要影响。

有机质的含量可以通过测定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来判断。

一般可以采用干燥法、酸碱滴定法、元素分析仪等方法进行测定。

三、土壤养分的测定土壤养分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要素,包括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

测定土壤养分可以采用化学分析法,如盐酸消化法、硝酸铵提取法等。

四、土壤酸碱度的测定土壤的酸碱度对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方法有pH值测定法和酸碱滴定法。

pH值可以通过酚酞指示剂和pH计进行测定。

五、土壤微生物的测定土壤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养分转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的方法有好氧培养法、快速测定法等。

六、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对农业生产也具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的方法有土壤颗粒组成的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土壤容重的测定等。

1.评估土壤质量和肥力水平,为农民提供科学的土壤管理措施。

通过分析土壤中有机质、养分、微生物等的含量和分布情况,可以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和潜在的问题,指导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施肥和土壤改良工作。

2.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合理施肥和土壤管理,提高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结构,可以增加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率,提高产量和品质。

土壤农化分析(完整)

土壤农化分析(完整)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前言为了适应教学、科研和生产的需要,我们编写了这本包括土壤、肥料、植物及农产品分析的《土壤农化分析实验》,作为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有关专业师生的实验教材或工具书。

考虑到分析条件等原因,书中有时在同一分析项目中并列了几个方法,可根据分析项目和要求等选择应用。

本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土壤分析主要为土壤水分、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及土壤酸碱度的分析。

肥料分析主要为有机肥料、单质化学肥料及复合肥有效成分的分析。

植物分析主要为植物营养诊断、植物体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分析。

农产品分析主要为农产品中碳水化合物、糖分、淀粉、粗纤维、粗脂肪、Vc及氨基酸等的分析。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疏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目录第一篇土壤分析 (8)1—1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8)1—1.1土壤样品的采集 (8)1—1.2土壤样品的处理 (9)1—2土壤水分的测定................................................ (10)1—2.1土壤吸湿水的测定.................................... . (10)1—2.2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测定.................................... . (10)1—3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11)1—4土壤中氮的测定......................................................... (13)1—4.1 土壤全氮量的测定............................................... . (13)1—4.2 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 (14)1—5 土壤中磷的测定.................................................................................. .15 1—5.1 土壤全磷的测定 (15)1—5.2 土壤速效磷的测定 (17)1—6 土壤钾素的测定 (18)1—6.1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18)1—6.2 土壤全钾量的测定 (18)1—7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19)1—8 土壤可溶性盐分的测定 (21)1—8.1 待测液的制备 (21)1—8.2 水溶性盐分总量的测定 (21)1—8.3 碳酸根和重碳酸根的测定 (21)1—8.4 氯离子的测定 (22)1—8.5 硫酸根离子的测定 (22)1—8.6 钙和镁离子的测定 (23)1—8.7 钠和钾离子的测定 (24)1—9 土壤微量元素的测定 (25)1—9.1 土壤有效硼的测定 (25)1—9.2 土壤有效钼的测定 (25)1—9.3 土壤中铜、锌、锰、铁的测定 (27)1—10 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27)1—10.1 混合指示剂比色法 (27)1—10.2 电位测定法 (28)1—11 土壤容重和孔度的测定(环刀法) (28)1—11.1 土壤容重的测定(环刀法) (28)1—11.2 土壤孔度的测定 (29)第二篇肥料分析 (31)2—1 肥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31)2—1.1 化学肥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31)2—1.2 有机肥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31)2—2 肥料含水量的测定 (31)2—2.1 常见化肥中含水量的测定 (31)2—2.2 有机肥料中含水量的测定 (29)2—3 氮素化肥分析 (32)2—3.1 氮素化肥总氮量的测定 (32)2—3.2 氮素化肥中铵态氮的测定 (33)2—3.3 氮素化肥中硝态氮的测定 (33)2—3.4 尿素中氮的测定 (34)2—4 磷素化肥分析 (34)2—4.1 磷素化肥全磷量的测定 (34)2—4.2 过磷酸钙中游离酸的测定 (35)2—4.3 过磷酸钙中有效磷的测定 (36)2—4.4 碱性热制磷肥有效磷的测定 (36)2—4.5 磷矿粉中全磷量的测定 (37)2—4.6 磷矿粉中有效磷的测定 (37)2—5 钾素化学肥料全钾量分析 (37)2—6 复合肥料的分析 (38)2—7有机肥料的分析 (38)2-7.1 有机肥料全氮量的测定(铁锌粉还原法) (38)第三篇植物分析 (40)3—1 植物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40)3—1.1 植物样品的采集 (40)3—1.2 植物组织样品的制备与保存 (41)3—1.3 植物微量元素分析样品的制备与保存 (41)3—2 植物营养诊断 (41)3—2.1 植株汁液和浸提液的制备 (41)3—2.2 试剂配制 (42)3—2.3 植物组织中硝态氮的测定 (42)3—2.4 植物组织中磷的测定 (43)3—2.5 植物组织中钾的测定 (44)3—3 植物水分的测定 (45)3—3.1 风干植物样品水分的测定 (45)3—3.2 新鲜植物样品水分的测定 (45)3—4 植物粗灰分的测定 (46)3—5 植物常量元素的分析 (47)3—5.1 植物全氮、磷、钾的测定 (47)3—5.1.1 植物样品的消煮 (47)3—5.1.2 植物全氮的测定 (48)3—5.1.3 植物全磷的测定 (48)3—5.1.4 植物全钾的测定 (49)3—5.2 植物全钙、镁的测定 (50)3—6 植物微量元素分析 (51)3—6.1 植物硼的测定 (52)3—6.2 植物钼的测定 (53)3—6.3 植物铁、锰、铜、锌的测定 (53)3—7 植物全碳的测定 (54)第四篇农产品分析 (55)4—1 农产品样品的采取制备与保存 (55)4—1.1 籽粒样品的采集、制备与贮存 (55)4—1.2 水果蔬菜样品的采集、制备与贮存 (55)4—2 水分的测定(植物产品) (56)4—3 蛋白质的分析 (58)4—3.1 开氏法测定粗蛋白质 (58)4—3.2 铜盐沉淀法测纯蛋白质 (59)4—4 农产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析 (60)4—4.1 糖分的分析 (60)4—4.1.1 果蔬含糖量的测定 (61)4—4.1.2 作物可溶性糖的测定(蒽酮比色法) (62)4—4.2 淀粉的测定 (64)4—4.2.1 谷物中淀粉的测定(酸水解法) (64)4—4.2.2 酶水解法 (65)4—4.3 植物中粗纤维的测定(酸碱洗涤重量法) (66)4—5 植物中粗脂肪的测定 (67)4—5.1 油重法 (67)4—5.2 残余法 (68)4—6 植物中维生素C的测定(2%草酸浸提—2,6—二氯靛酚滴定法) (70)4—7 农产品酸度测定(滴定法) (72)4—7.1 总酸度测定(滴定法) (73)4—8 农产品氨基酸的测定 (74)4—8.1 单指示剂甲醛滴定法 (75)4—8.2 双指示剂甲醛滴定法 (75)4—8.3 茚三酮比色法 (76)4—9 果品硬度的测定 (77)4—10 果品中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折射仪法) (77)附录A (79)第一篇土壤分析1—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直接影响着分析结果和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

土壤农化分析报告材料实验的

土壤农化分析报告材料实验的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目录实验一土壤有机质测定(外加热法)实验二土壤全氮量测定实验三水解氮的测定(碱解扩散法)实验四土壤铵态氮的测定(一)蒸馏滴定法(二)奈氏比色法实验五土壤硝态氮的测定(一)硝酸银电极法(二)酚二磺酸比色法实验六土壤有效硫的测定实验七土壤全磷的测定(一)NaOH碱熔—钼锑抗比色法(二)HCl十H2S04酸溶—钼锑抗比色法实验八土壤速效磷的测定(一)中性和石灰性土壤速效磷测定(二)酸性土壤速效磷的测定实验九土壤全钾测定实验十土壤速效钾的测定(一)火焰光度法(二)1molNaN03提取——四苯硼钠比浊法实验十一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测定(一)1mol中性NH40Ac法(二)BaCl2—H2S04快速法实验十二土壤交换性盐基测定(一)交换性盐基总量测定(二)交换性钙、镁的测定(EDTA容量法)(三)交换性钾钠的测定(火焰光度法)实验十三活性酸和交换性酸的测定(一)活性酸(pH)测定(二)交换性酸的测定(总量测定)实验十四土壤水溶性盐总量测定(电导率测定) 实验十五植物样品消化(一)H2S04—H202法(二)混合加速剂消煮法实验十六植物样品中氮的测定(一)奈氏比色法(二)半微量蒸馏法实验十七植物样品中全磷测定(钡钼黄比色法) 实验十八植物样品中全钾测定(火焰光度法)实验十九植物钙镁的测定(EDTA络合滴定法)实验二十土壤和植物中硼的测定(一)姜黄素比色法(二)甲亚胺—H比色法(三)植物样品干灰化及硼测定实验二十一土壤和植物锰的测定(KMn04比色法)(一)土壤有效锰测定(二)植物中锰的测定实验二十二土壤和植物中铜、锌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一)土壤中有效铜、锌测定(二)植物中铜、锌测定实验二十三土壤和植物中钼的测定硫氰酸盐比色法实验二十四土壤和植物中铁的测定(邻菲罗啉比色法)(一)土壤有效铁测定(二)植物中铁的测定实验二十五纯蛋白质的测定(一)沉淀分离后消化测定(二)染料结合法实验二十六氨基酸总量的测定(茚三酮比色法)实验二十七水溶性糖的测定(葸酮法)实验二十八淀粉的测定(HCl水解一菲啉碘量法)实验二十九粗脂肪的测定(残余法)实验三十果蔬总酸度的测定实验三十一维生素C的测定(一)2,6—二氯靛酚滴定法(三)荧光测定法实验三十二氮肥的测定(一)甲醛法(铵态氮肥中氮的测定)(二)蒸馏法(尿素含氮量测定)实验三十三磷肥的测定(一)喹啉钼酸重量法(过磷酸钙有效磷测定)(二)喹啉钼酸容量法(三)过磷酸钙中游离—酸测定(四)钒钼黄法(磷矿粉中有效磷测定)实验三十四钾肥测定(一)火焰光度法(二)四苯硼钠重量法实验一土壤有机质测定(外加热法)一、方法原理:在恒加热条件下(175—180℃,5分钟),用定量K2Cr2O7—H2S04溶液氧化有机质,剩余的K2Cr207用标准FeS04滴定,由氧化有机质消耗的K2Cr2O7的量计算有机质含量。

《土壤理化分析》实验教学

《土壤理化分析》实验教学

《土壤理化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土壤理化分析》是林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

本课程主要介绍土壤、植物和肥料分析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通过对土壤、植物及肥料的理化分析,掌握土壤、植物及肥料中不同养分含量的分析方法、分析原理及操作步骤,学会使用常规分析仪器,使学生获得分析土壤、植物及肥料的实践技能,为将来从事林学领域的研究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土壤、植物及肥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2.熟练掌握土壤、植物及肥料分析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
3.熟练掌握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分析原理及操作技能;
4.掌握植物养分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技能;
5. 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维修和保养方法。

四、实习内容:(无)
五、教学方式及课程考核办法:
本课程在学时分配上加大了实验学时,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在实验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考核办法:对于基础必修实验的考核以学生现场实验操作和实验报
告,根据不同的内容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实验教材:
《土壤农化分析》,鲍士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参考教材:
[1] 《土壤农化分析手册》,劳家柽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88
[2]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中国土壤学会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目录实验一土壤有机质测定(外加热法)实验二土壤全氮量测定实验三水解氮的测定(碱解扩散法)实验四土壤铵态氮的测定(一)蒸馏滴定法(二)奈氏比色法实验五土壤硝态氮的测定(一)硝酸银电极法(二)酚二磺酸比色法实验六土壤有效硫的测定实验七土壤全磷的测定(一)NaOH碱熔—钼锑抗比色法(二)HCl十H2S04酸溶—钼锑抗比色法实验八土壤速效磷的测定(一)中性和石灰性土壤速效磷测定(二)酸性土壤速效磷的测定实验九土壤全钾测定实验十土壤速效钾的测定(一)火焰光度法(二)1molNaN03提取——四苯硼钠比浊法实验十一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测定(一)1mol中性NH40Ac法(二)BaCl2—H2S04快速法实验十二土壤交换性盐基测定(一)交换性盐基总量测定(二)交换性钙、镁的测定(EDTA容量法)(三)交换性钾钠的测定(火焰光度法)实验十三活性酸和交换性酸的测定(一)活性酸(pH)测定(二)交换性酸的测定(总量测定)实验十四土壤水溶性盐总量测定(电导率测定)实验十五植物样品消化(一)H2S04—H202法(二)混合加速剂消煮法实验十六植物样品中氮的测定(一)奈氏比色法(二)半微量蒸馏法实验十七植物样品中全磷测定(钡钼黄比色法)实验十八植物样品中全钾测定(火焰光度法)实验十九植物钙镁的测定(EDTA络合滴定法)实验二十土壤和植物中硼的测定(一)姜黄素比色法(二)甲亚胺—H比色法(三)植物样品干灰化及硼测定实验二十一土壤和植物锰的测定(KMn04比色法)(一)土壤有效锰测定(二)植物中锰的测定实验二十二土壤和植物中铜、锌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一)土壤中有效铜、锌测定(二)植物中铜、锌测定实验二十三土壤和植物中钼的测定硫氰酸盐比色法实验二十四土壤和植物中铁的测定(邻菲罗啉比色法)(一)土壤有效铁测定(二)植物中铁的测定实验二十五纯蛋白质的测定(一)沉淀分离后消化测定(二)染料结合法实验二十六氨基酸总量的测定(茚三酮比色法)实验二十七水溶性糖的测定(葸酮法)实验二十八淀粉的测定(HCl水解一菲啉碘量法)实验二十九粗脂肪的测定(残余法)实验三十果蔬总酸度的测定实验三十一维生素C的测定(一)2,6—二氯靛酚滴定法(三)荧光测定法实验三十二氮肥的测定(一)甲醛法(铵态氮肥中氮的测定)(二)蒸馏法(尿素含氮量测定)实验三十三磷肥的测定(一)喹啉钼酸重量法(过磷酸钙有效磷测定)(二)喹啉钼酸容量法(三)过磷酸钙中游离—酸测定(四)钒钼黄法(磷矿粉中有效磷测定)实验三十四钾肥测定(一)火焰光度法(二)四苯硼钠重量法实验一土壤有机质测定(外加热法)一、方法原理:在恒加热条件下(175—180℃,5分钟),用定量K2Cr2O7—H2S04溶液氧化有机质,剩余的K2Cr207用标准FeS04滴定,由氧化有机质消耗的K2Cr2O7的量计算有机质含量。

土壤农化分析

土壤农化分析

土壤农化分析第1章土壤农化分析的基本知识1、实验室用纯水如何得到?应该符合哪些要求,如何检验?2、试剂有哪些规格?如何选用和保存?3、常用器皿特点如何?如何采用?如何冲洗?玻璃器皿冲洗应当遵从什么原则?4、常用滤纸的类别?各有何特点?如何采用?5、稀酸、稀碱如何酿制?如何标定?第2章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1、如何并使收集样品最具备代表性?2、土壤样品制备过程应该注意哪些事项?3、采集混合土壤样品的原则是什么?第3章土壤样品的收集与制取1、重铬酸钾外加热容量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原理是什么?2、铬酸、磷酸湿烧法测定有机质与重铬酸钾另加热容量法在原理上有何相同?3、列出常用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并比较其方法的优缺点。

4、长期迳水的水稻土使用哪种方法分析其有机质含量?为什么?5、重铬酸钾外加热容量法测定有机质含量的误差来源有哪些?如何消除?第4章土壤n和s分析1、土壤氮素形态有哪些?相互关系如何?测定时应注意什么问题?2、土壤有效n有哪些形态,为什么测定土壤有效n特别困难?3、酚二磺酸比色法测定硝态氮时应注意什么问题?4、化学方法抽取土壤硝态氮、氨态氮常用的金属粉末剂存有哪些?5、简述半微量凯氏法测定土壤全氮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常用的催化剂有哪些?6、详述碱求解蔓延法测定土壤有效率n的原理及步骤?第5章土壤p分析1、如何挑选最合适的土壤有效率磷金属粉末剂?为什么0.5mnahco3就是石灰性土壤有效率磷较好的金属粉末剂?2、钼锑抗比色法测定p的原理及显色条件如何?干扰因素有哪些?如何消除?3、影响有效p浸提的因素有哪些?4、钼蓝比色法测量p时用的还原剂存有抗坏血酸和sncl2,采用二者对比色过程的影响如何?5、详述酸性土壤有效率p测量的0.03mnh4f-0.025molhcl抽取-钼蓝法测定的磷素形态,测量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

6、土壤无机p形态有哪些?如何采用化学方法分级测定?第6章土壤k分析1、土壤钾素的存在形态及相互关系。

土壤农化分析教学大纲内容

土壤农化分析教学大纲内容

《土壤农化分析》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教学时数:理论课: 20 学时实验课: 40 学时一、编写说明1、课程简介:土壤农化分析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包括土壤分析、植物分析和肥料分析三个方面。

土壤农化分析既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又是一门应用学科。

本课程要求学生即要学好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还要学会使用现代分析仪器,以专业课知识为基础,将正确地分析结果应用到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中去。

本课程以土壤学、农业化学为主要理论,与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课程密切相关,使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2、地位和任务:土壤农化分析既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又是一门应用科学。

既要学好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还有学会使用现代分析仪器;同时又要学好专业课和农学类课程,才能正确地把分析结果应用到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中去。

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事,由于现代分析仪器和自动化装置的应用,大大加快了分析工作的进度,现代化分析仪器在分析工作中成了不可缺少的工具。

但是现代化仪器的使用,同样离不开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

复杂的精密仪器,对样品的预处理又是要求更高。

因此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训练就显得更加重要。

2、总体要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包括土壤分析、植物分析和肥料分析三方面的农化分析方法,摒弃掌握县官元素的分析方法、原理,熟练的进行农化分析。

二、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土壤农化分析的基本知识(2 学时)1、教学目的:掌握土壤农化分析的基本知识2、教学内容:第一节前言第二节土壤农化分析用纯水纯水的制备实验室用水的检验第三节试剂的标准、规格试剂的标准试剂的规格第四节常用器皿的性能、选用和洗涤3、本章重点:纯水的制备4、本章难点:实验室用水的检验第二章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1 学时)1、教学目的:掌握土壤样品采集和制备的方法2、教学内容:第一节土壤样品的采集概述采样误差和采样时间土样的采集采集土壤样品的工具第二节土壤样品的制备和保存新鲜样品和风干样品样品的风干、制备和保存第三节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原理仪器设备测定步骤结果分析3、本章重点:混合土样采集要求4、本章难点:土壤水分测定原理与测定步骤第三章土壤有机质的测定(1学时)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重铬酸钾法测定有机质的原理和方法。

2015《土壤农化分析实验》课程新教学大纲(定稿).

2015《土壤农化分析实验》课程新教学大纲(定稿).

课程代码:8141035《土壤农化分析实验》课程教学大纲(Experiment for Analysis of Soil and Agrochemistry)一、实验总学时:48学时二、课程总学分:1.5学分三、适用专业:资源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四、考核方式及方法:实际操作、实验报告综合评定五、配套实验指导书:《土壤农化分析》(第三版)鲍士旦主编,农业出版社,2000六、实验项目实验一土壤样品制备及碱解氮测定(一)实验类型:验证型(二)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实验(三)实验目的:掌握土壤样品的制备方法及测定土壤碱解氮的扩散法。

(四)实验内容学生在课前采集土样,每个组4个人,每组至少采三种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带回室内晾干,四分法取大约半斤土锤碎,过1mm筛和100目筛备用。

在扩散皿中,用1.0mol/L氢氧化钠水解土壤,使易水解态氮(潜在有效氮)碱解转化为NH3,NH3扩散后为硼酸所吸收,硼酸吸收液中的NH3再用标准酸滴定,由此计算土壤中碱解氮的含量。

(五)实验设备扩散皿、微量滴定管。

(六)所在实验室:土壤农化分析实验室(新资环实验大楼901)(七)实验学时:3学时(八)实验要求:1、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自己动手独立完成,2人为1组;2、完成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并分析和讨论。

实验二土壤全氮量的测定(一)实验类型:验证型(二)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实验(三)实验目的:掌握半微量开氏法测定土壤中全氮含量。

(四)实验内容土壤样品在加速剂的参与下,用浓硫酸消煮时,各种含氮有机化合物,经过复杂的高温分解反应,转化为氨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

碱化后蒸馏出来的氨用硼酸吸收,以标准酸溶液滴定,求出土壤全氮含量。

(五)实验设备自动控温消化装置、半自动定氮仪、蒸馏装置和滴定管。

(六)所在实验室:资源化学分析实验室(新资环实验大楼901)(七)实验学时:4学时(八)实验要求:1、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自己动手独立完成,2人为1组;2、完成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并分析和讨论。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
试剂的选用
不同级别的试剂价格有时相差很大。 因此,不需要用高一级的试剂时就不用。 相反,有时经过检验,则可用较低级别 的试剂,例如经检查(空白试验)不含氮 的化学试剂(L.R,四级、蓝色标志)甚 至 工 业 用 ( 不 属 试 剂 级 别 ) 的 浓 H2SO4 和 NaOH,也可用于全氮的测定。但必须指 出的是,一些仲裁分析,必须按其要求 选用相应规格的试剂。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
试剂的选用
土壤农化分析中一般都用化学纯试剂配制溶 液。标准溶液和标定剂通常都用分析纯或优级纯 试剂。
微量元素分析一般用分析纯试剂配制溶液, 用优级纯试剂或纯度更高的试剂配制标准溶液。
精密分析用的标定剂等有时需选用更纯的基 准试剂(绿色标志)。光谱分析用的标准物质有时 须用光谱纯试剂(S.P),其中近于不含能干扰待 测元素光谱的杂质。
玻璃器皿
软质玻璃:又称普通 玻璃是含有二氧化硅 ( SiO2 ) 、 氧 化 钙 (CaO) 、 氧 化 钾 (K2O) 、 等 成 分 制 成的。透明性较好,但热 膨胀系数大,易炸裂、破 碎。多制成不需要加热的 仪器。如试剂瓶、漏斗、 量筒、玻璃管等。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
玻璃器皿
硬质玻璃:又称硬料, 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碳 酸钾、硼砂等,也称为硼 硅玻璃。硬质玻璃的耐温、 耐腐蚀及抗击性能好,热 膨胀系数小,可耐较大的 温差(一般在300度左右), 可制成加热的玻璃器皿, 如各种烧瓶、试管蒸馏器 等。但不能用于B、Zn元素 的测定。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
分析纯
属于二级试剂, 标签颜色为红色,这 类试剂的杂质含量低。 主要用于一般的科学 研究和分析工作。相 当于进口试剂的 “A.R”(分析试剂)。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农化分析》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大纲说明1.课程性质与任务《土壤农化分析》是研究土壤植物及肥料分析的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应用科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土壤植物及肥料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并且学会现代分析仪器的使用技术,达到能够熟练掌握土壤农化分析的基本技能及分析方法,准确规范的进行土壤植物及肥料样品的分析得出正确的分析结果,并能应用到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中去。

2.教学目的与要求1、学会并掌握土壤农化分析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

2、理解并掌握分析结果的质量控制和数据处理的方法并能够熟练准确的应用。

3、了解常用现代分析仪器的分析原理简单构造及操作方法做到熟练使用正确分析。

4、理解并正确掌握土壤植物及肥料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试验仪器设备的准备及试剂的配制,熟练正确的掌握试验操作技术及土壤植物和肥料常规分析项目的意义目的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操作步骤结果分析及注意事项。

并能把分析结果正确的应用到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中去。

3.适用专业《土壤农化分析》适用于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营养,土壤等专业。

4.前期相关课程要求前期要求具有普通化学、分析化学、高等数学、植物学、土壤学及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等学科的一般知识,并与植物营养学和土壤学课程相衔接,从而系统地构成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的课程体系。

5.教学方式、主要环节与学时分配教学方式本着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并重的原则,主要包括讲课、实验和讨论等环节,计划教学总时数76-80学时,其中讲课48-50学时、实验28-30学时。

6.考试考核办法以期中和期末考试为主,考核采取闭卷笔试,并要求实验成绩占30-40%、平时成绩占10-20%。

二、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土壤农化分析》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鲍士旦主编参考书目:《土壤农化分析》农业出版社出版,南京农业大学主编《土壤农化常规分析法》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主编《土壤分析技术规范》,农业出版社出版。

全国土壤肥料总站主编《土壤农化分析手册》,农业出版社出版。

劳家柽主编《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法》,科学出版社出版,李酉开主编。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1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明确土壤农化分析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和方法,要求学生了解土壤农化分析学的发展概况和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土壤农化分析的内容和任务二、土壤农化分析的发展概况三、土壤农化分析的教学目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土壤农化分析的基本知识(3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土壤农化分析用纯水的制备及检验的一般知识,掌握试剂的标准、规格及选用和保藏,并熟悉试剂配制的要求及操作,实验室常用器皿的性能、选用和洗涤, 滤纸的性能与选用,以及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土壤农化分析的基本操作技术。

1.1土壤农化分析用纯水的制备及检验1.2试剂的标准、规格、选用、保藏和配制1.3常用器皿的性能、选用和洗涤1.4滤纸的性能与选用1.5土壤农化分析的基本操作技术第二章分析质量的控制和数据处理(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并掌握分析结果的质量控制,各种误差及控制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2.1概述2.2采样误差及其控制2.3分析误差及其控制2.4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2.5实验室间质量控制第三章土壤农化分析中几种仪器分析法 (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土壤农化分析中几种常用仪器的分析原理,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要求学生熟练操作现有仪器设备。

3.1火焰光度法3.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3.3离子选择电极3.4极谱分析第四章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各种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及要求,熟练土壤样品的制备及保存的一般方法和土壤水分的测定4.1土壤样品的采集。

4.2土壤样品的制备及保存4.3 土壤水分的测定第五章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1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实验熟练掌握土壤有机质测定的意义方法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结果计算及注意事项等。

5.1概述5.2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第六章土壤氮、磷、钾的分析测定(3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实验熟练掌握土壤氮、磷、钾全量及各种形态测定的一般方法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结果计算及注意事项等,了解土壤硫素的分析。

6.1土壤中氮的测定6.2土壤中硫的分析6.3土壤中磷的测定6.4土壤中钾的测定第七章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土壤中微量元素测定的一般方法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结果计算及注7.1土壤中硼的测定7.2土壤中铜锌锰的测定7.3土壤中钼的分析第八章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的分析 (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实验重点掌握石灰性土壤交换量测定的一般方法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结果计算及注意事项等,了解酸性土壤及盐碱土交换量的测定。

8.1概述8.2石灰性土壤交换量的测定8.3酸性及盐碱土交换量的分析测定第九章土壤水溶性盐的分析 (1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实验重点掌握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及分量测定的一般方法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结果计算及注意事项。

9.1概述9.2土壤水溶性盐的浸提9.3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9.4土壤水溶性盐分量的测定第十章土壤中碳酸钙硫酸钙的测定及硅、铁、铝等元素的分析(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土土壤中碳酸钙硫酸钙的测定土壤矿物胶体样本的制备,样品的熔融与提取的方法,土壤硅、铁、铝等元素分析的原理方法。

10.1土壤中碳酸钙硫酸钙的测定10.2土壤矿物胶体样本的制备10.3样品的熔融与提取10.4土壤硅、铁、铝等元素的分析第十一章植物样品的采集制备与水分测定(1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植物样品采集的方法及要求,熟练植物样品的制备及保存的一般方法和植物水分和干物质的测定11.1概述11.2各种植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11.3植物水分和干物质的测定第十二章植物灰分和各种营养元素的测定 (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实验熟练掌握植物灰分和氮、磷、钾全量的测定和微量元素分析,要求熟练植物氮、磷、钾全量测定的方法原理和操作步骤等。

12.1植物灰分的测定12.2植物常量元素的测定12.3植物微量元素的测定第十三章农产品重要组成成分的分析 (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农产品中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的分析测定,籽粒中油脂和脂肪酸的测定,植株有机酸和维生素的分析13.1农产品中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的分析测定13.2籽粒中油脂和脂肪酸的测定13.3植株有机酸和维生素的分析第十四章无机污染物质的分析 (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掌握土壤及农产品中常见有害无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及测定原理和14.1土壤常见有害无机污染物的分析14.2农产品中常见有害无机污染物的分析第十五章无机及有机肥料的分析 (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熟悉并了解常见无机及有机肥料样品的采集及所含成分的常规分析方法15.1无机肥料分析15.2有机肥料分析《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教学大纲一、本课程实验的基本要求: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土壤、植株、农产品、肥料及污染物的基本分析技术,包括分析的基本理论、测定原理、仪器设备、试剂、测定方法和操作步骤,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本课程规定的实验项目的测定技术,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分析问题打下基础。

要求:1、学会并掌握土壤农化分析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

2、理解并掌握分析结果的质量控制和数据处理的方法并能够熟练准确的应用。

3、了解常用现代分析仪器的分析原理简单构造及操作方法做到熟练使用正确分析。

4、理解并正确掌握土壤植物及肥料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试验仪器设备的准备及试剂的配制,熟练正确的掌握试验操作技术及土壤植物和肥料常规分析项目的意义目的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操作步骤结果分析及注意事项。

并能把分析结果正确的应用到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中去。

二、适用专业:适用于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壤、植物营养等专业。

三、实验指导书:《土壤农化分析》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鲍士旦主编四、实验内容:1.实验室常用器皿的性能、选用和洗涤及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2学时)实验性质:分析实验实验目的与任务:了解并掌握实验室常用器皿的性能、选用和洗涤并进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熟练基本操作技术。

主要仪器设备:常用玻璃仪器2.试剂的配制及标准曲线的制作(2学时)实验性质:分析实验实验目的与任务:通过试剂的配制及标准曲线的制作,训练化学分析的基本技能,熟练分析技术。

主要仪器设备:721分光光度计、常用玻璃仪器3.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及土壤水分的测定(2学时)实验性质:分析实验实验目的与任务:了解并掌握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及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训练土壤样品采集制备的基本技能,熟练分析技术。

主要仪器设备:烘箱、铝盒、天平4.土壤有机质的测定(2学时)实验性质:分析实验实验目的与任务:了解并掌握土壤有机质测定的一般方法,训练化学分析的基本技能,熟练土壤有机质的分析技术。

主要仪器设备:电子天平、常用玻璃仪器5.土壤全氮的测定(2学时)实验性质:分析实验实验目的与任务:了解并掌握土壤全氮测定的一般方法,训练化学分析的基本技能,熟练土壤全氮的分析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电子天平、电炉、半微量定氮仪、常用玻璃仪器6.土壤全磷的测定(2学时)实验性质:分析实验实验目的与任务:了解并掌握土壤全磷的测定方法,训练化学分析的基本技能,熟练土壤全磷分析的一般技术。

主要仪器设备:电子天平、电炉、721分光光度计、常用玻璃仪器7.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分级测定实验性质:分析实验实验目的与任务:了解并掌握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分级测定的一般方法,训练化学分析的基本技能,熟练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分级测定。

主要仪器设备:电子天平、721分光光度计、震荡机、常用玻璃仪器8.土壤全钾的测定实验性质:分析实验实验目的与任务:了解并掌握土壤全钾测定的一般方法,训练化学分析的基本技能,熟练土壤全钾的测定。

主要仪器设备:电子天平、火焰光度计、坩埚、电炉、常用玻璃仪器9.土壤缓效钾的测定实验性质:分析实验实验目的与任务:了解并掌握土壤缓效钾测定的一般方法,训练化学分析的基本技能,熟练土壤缓效钾的测定。

主要仪器设备:电子天平、火焰光度计、震荡机、电炉、常用玻璃仪器10.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实验性质:分析实验实验目的与任务:了解并掌握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测定的一般方法,训练化学分析的基本技能,熟练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主要仪器设备:电子天平、火焰光度计、震荡机、离心机、常用玻璃仪器11.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及分量的测定实验性质:分析实验实验目的与任务:了解并掌握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及分量测定的一般方法,训练化学分析的基本技能,熟练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及分量的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