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细菌》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
2. 让学生掌握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细菌的基本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
2. 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
3. 细菌的繁殖方式:分裂繁殖。
4. 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分解有机物、参与氮循环等。
5. 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益菌和有害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细菌的分裂繁殖过程,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3. 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菌的观察和培养。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讲解细菌的繁殖方式。
3. 演示实验: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菌的观察和培养。
4. 讲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讲解细菌在分解有机物、参与氮循环等方面的作用,介绍有益菌和有害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6. 总结课堂内容:概括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以及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细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描述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初中生物《细菌》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细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描述细菌的发现过程。
②说出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特点。
③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①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想,学会科学探究。
②通过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
②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③重视搞好个人卫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细菌发现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探索精神,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日寇侵华时曾对中国平民百姓实施细菌战的历史事件,引入本节知识的学习。
学生观看录像,了解历史事件,激发学生对学习细菌知识的兴趣。
日本侵略华战争,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目标引领,学有方向出示目标,学生朗读,做到目标引领,学有方向。
学习任务(一)细菌的发现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学生自行解决 1、2 两个小题,谁发现了细菌?怎样发现的?关于肉汤腐败变质,科学家有哪几种不同的观点?同时对细菌的由来产生好奇。
接着观察 flash 动画比较自然法发生论和巴斯德关于细菌由来的观点,,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变量,并让学生讨论巴斯德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既让学生明白了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又让学生领悟了科学的发现技术进步密不可分;科学地发现离不开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以及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接着让学生说出巴斯德除了典型的鹅颈瓶实验,还有那些贡献,学生进一步认识巴斯德,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巴斯消毒法,走进生活,学生更加感兴趣。
学习任务(二)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的形态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细菌的个体大小。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三章 微生物第二节 细菌
细菌课时目标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2.能够描述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
3.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比较能力。
学习重点:1.细菌的主要特征。
2.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学习难点: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课时活动设计情境设置,导入新课。
肉汤放久了,就会变质,这是细菌的大量繁殖造成的,肉汤里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提出问题:表面干净的图钉上,真的什么东西也没有吗?出示电镜下不同放大倍数的图钉“面貌”的图片,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起初“干净”的图钉已“面目全非”。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肉眼下“干净”的图钉与电镜下“肮脏”的图钉,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让学生在惊讶中感知细菌的大小。
出示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菌的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①你能尝试描述细菌的形态吗?②不同形态的细菌在结构组成上是否一样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出示细菌细胞结构示意图,提出问题:①观察细菌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名称。
②细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对比分析。
教师讲述故事:国王和棋手对决,协议输方向赢方提供大米。
数量如下:第一个棋盘格放一粒大米,第二个棋盘格放两粒大米,以此类推,后一个棋盘格的大米数量是前一个棋盘格的两倍,让学生计算最后一个棋盘格的大米数量是多少。
细菌的分裂生殖方式就如上述故事。
出示细菌分裂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分裂生殖,若按每30分钟分裂一次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认识细菌的繁殖特点,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细菌对人类都是有害的呢?出示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七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生物-上册-[教学设计]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细菌
第二节细菌教学目标1.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殖方式。
2.尝试通过将细菌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关注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细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细菌的形态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展示喜马拉雅旱懒的图片,讲解:喜马拉雅旱獭憨态可掬、惹人喜爱,许多游客想方设法去接近它们。
然而,旱獭身上可能携带可引起鼠疫的细菌。
想一想:接近旱獭的行为有哪些风险?【学生活动】思考,尝试回答问题。
新知探究一、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教师活动】展示小米的图片,讲解: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引导学生想象细菌的大小。
【学生活动】根据生活经验想象细菌的大小。
【教师活动】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细菌都有哪些形态呢?【学生活动】思考,并尝试回答:球状、杆状、螺旋状。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进行补充:根据外部形态的不同,细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接着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细菌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的呢?【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交流。
【教师活动】展示细菌形态的图片,并进行讲解:有些细菌虽然相互聚集成团或连接成长链,但是每个细菌都能独立生活,因此细菌是单细胞的。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不同形态的这些细菌在组成结构上是否一样呢?【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交流。
【教师活动】展示细菌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尝试说出图中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尝试回答细菌各部分结构的名称:1是DNA;2是鞭毛;3菌毛;4是细胞膜;5是细胞壁;6是荚膜;7是细胞质。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师生共同总结细菌的结构及功能。
【教师活动】展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细菌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在结构上有什么异同?【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交流。
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
2. 使学生掌握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细菌的基本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
2. 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
3. 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4. 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分解有机物、氮循环等。
5. 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益和有害细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的微观观察,细菌生殖方式的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2.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细菌显微镜观察标本。
2. 准备细菌生殖实验材料。
3. 准备相关案例资料。
4. 准备教学课件。
您可以根据这五个章节的内容,继续编写剩余的五个章节。
希望这个教案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如有需要,请随时提问。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细菌显微镜观察标本,引导学生关注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2. 讲解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介绍球形、杆形、螺旋形细菌,讲解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的特点。
3. 演示细菌生殖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细菌的分裂生殖过程。
4. 讲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介绍细菌在分解有机物、氮循环等方面的作用。
5. 分析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探讨有益和有害细菌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6.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探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7.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七、课堂练习:1. 根据细菌的基本形态,判断下列细菌属于哪种形态:(1)球形细菌(2)杆形细菌(3)螺旋形细菌2. 判断下列关于细菌结构的描述是否正确:(1)细菌细胞壁具有保护作用(2)细菌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3)细菌细胞质不断流动,有利于物质交换(4)细菌细胞核成形3. 细菌的生殖方式是什么?请简要描述其过程。
教案初中生物细菌教学设计
教案初中生物细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细菌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掌握细菌的生存繁殖方式;
3. 了解细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对细菌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菌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存繁殖方式;
难点:细菌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及相关防范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实验器材和细菌培养物等实验材料。
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细菌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细菌的外形特征,引发学生对细菌的兴趣。
2.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包括形状、结构、营养方式等;讲解细菌的生存繁殖方式,包括分裂、孢子等。
3.实验操作(20分钟)
进行细菌培养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培养细菌,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形状和数量,加深对细菌的了解。
4.讨论互动(15分钟)
带领学生讨论细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细菌感染和传播。
5.总结复习(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细菌相关知识的掌握。
6.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练习题目或实验报告等任务,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细菌的生存和影响,培养了学生对细菌的感知和预防意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和调查,深化对细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细菌教学设计(共8篇)
细菌教学设计(共8篇)第1篇:细菌教学设计《细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通过对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结合生活实际,说出细菌的生殖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利用网络搜索资料,进行表达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开展思考、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细菌的内容,这课内容包括细菌的发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生殖三部分。
由于细菌个体十分微小,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八年级学生来说,平铺直叙的讲解恐怕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于是我根据他们喜欢上网、动手实践强的特点,对教材作认真的解读和适当的重组后,教学内容重新分为细菌的发现、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细菌的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细菌的休眠体——芽孢六个小内容,层层推进,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力求通过互联网中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知识直观具体化,降低学生认知难度。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热情,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特点。
难点: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细菌的生殖。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了与本节课有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接着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到舒肤佳的广告视频、“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动画、细菌形态图片、“细菌的营养方式”视频、芽孢形成和萌发视频、细菌生殖图片、细菌生殖过程视频。
细菌一课的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细菌》一课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细菌》一课是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细菌》的细胞结构是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是微生物中的一员,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
《细菌》和一些腐生菌分解动植物的尸体,在自然界中起到物质循环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二、学习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对细菌在生物圈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和归纳与总结的过程,获得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各种能力得到了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细菌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学生懂得了讲究卫生的道理;细菌对人类的两面性,学生树立了能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细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从植物界里划分出来属于微生物的范畴,总结出了生物具有多样性;有些细菌有夹膜、产生芽孢抵抗不良的环境,说明生物是适应环境的。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本班大多数学生积极活跃,思维敏捷,师生互动顺畅。
2、细菌非常小看不见,教学内容抽象,现有条件下无法完成实验,必须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四、教学设计思路从生活(外科大夫给病人做手术时为什么要对病人进行消毒?)入手导入新课(板书:细菌)——细菌的分布与大小(我发放的资料介绍细菌分布的实验和细菌的大小,由学生阅读回答)——细菌的形态(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细菌的结构(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多媒体课件,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总结)——细菌的生命活动特点(复习提问、播放多媒体课件,总结归纳生殖特点和营养方式)——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总结)——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学生阅读资料和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组成甲乙两队进行辩论,教师补充)——反馈、总结与评价(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由其他同学解答或老师解答;老师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第一章:细菌的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细菌的基本概念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理解细菌的繁殖方式1.2 教学内容细菌的定义与分类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细菌的繁殖方式:二分裂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图片展示、实物模型等方式直观展示细菌的形态结构通过实验演示细菌的繁殖过程1.4 教学活动引入细菌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图片,分析细菌的形态特点讲解细菌的繁殖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细菌的繁殖过程第二章:细菌的生存环境2.1 教学目标了解细菌的生存条件掌握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特点理解细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2.2 教学内容细菌的生存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无毒环境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土壤、水体、空气、动植物体表细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形成芽孢、抗逆性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图片展示、实验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生存环境通过讨论、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2.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细菌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观察细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图片,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特点讲解细菌的抗逆能力,引导学生理解细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第三章:细菌的生理功能3.1 教学目标掌握细菌的营养方式了解细菌的代谢途径理解细菌的生理功能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2 教学内容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自养细菌的代谢途径:发酵、呼吸作用细菌的生理功能:产生抗生素、固氮、分解有机物等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案例分析、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生理功能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思考能力3.4 教学活动讲解细菌的营养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细菌的生存方式观察细菌的代谢实验,了解细菌的代谢途径分析细菌的生理功能,探讨细菌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第四章:细菌的分类与鉴定4.1 教学目标了解细菌的分类依据掌握细菌的鉴定方法理解细菌分类与鉴定的意义4.2 教学内容细菌的分类依据: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长条件等细菌的鉴定方法:显微镜观察、生化实验、血清学鉴定等细菌分类与鉴定的意义:研究细菌多样性、病原菌检测与控制4.3 教学方法采用实物模型、实验演示、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分类与鉴定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动手能力4.4 教学活动讲解细菌的分类依据,引导学生理解细菌分类的原则观察细菌的显微镜实验,学习细菌的鉴定方法探讨细菌分类与鉴定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第五章: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5.1 教学目标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与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掌握有益细菌与有害细菌的区别理解细菌与人类生活的相互关系5.2 教学内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分解有机物、循环物质、维持生态平衡细菌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食品制作、药物治疗、生物技术等有益细菌与有害细菌的区别:致病菌、益生菌等5.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图片展示、实验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5.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在自然界与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分析有益细菌与有害细菌的区别,探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相互关系举例说明细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第六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6.1 教学目标理解细菌的遗传物质掌握细菌的遗传变异方式了解细菌遗传与变异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6.2 教学内容细菌的遗传物质:DNA细菌的遗传变异方式: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水平转移等细菌遗传与变异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基因工程、基因编辑等6.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图片展示、实验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遗传与变异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思考能力6.4 教学活动讲解细菌的遗传物质,引导学生理解细菌的遗传特性观察细菌的遗传变异实验,了解细菌的遗传变异方式探讨细菌遗传与变异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第七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7.1 教学目标了解细菌感染的基本概念掌握细菌感染的原因与途径理解人体免疫系统对细菌感染的防御机制7.2 教学内容细菌感染:感染过程、感染菌群、感染症状等细菌感染的原因与途径: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食物传播等人体免疫系统对细菌感染的防御机制: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等7.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图片展示、实验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细菌感染与免疫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思考能力7.4 教学活动讲解细菌感染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细菌感染的过程分析细菌感染的原因与途径,探讨细菌感染的预防措施讲解人体免疫系统对细菌感染的防御机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第八章:细菌性疾病与防治8.1 教学目标了解细菌性疾病的类型与危害掌握细菌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理解细菌性疾病防治的重要性8.2 教学内容细菌性疾病的类型: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皮肤感染等细菌性疾病的危害:健康影响、经济损失、社会公共卫生等细菌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实验室检测、药物治疗、疫苗接种等8.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图片展示、实验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细菌性疾病与防治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思考能力8.4 教学活动讲解细菌性疾病的类型与危害,引导学生理解细菌性疾病的影响分析细菌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探讨细菌性疾病防治的措施强调细菌性疾病防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第九章:细菌在生物技术与环境中的应用9.1 教学目标掌握细菌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了解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理解细菌在生物技术与环境中的应用价值9.2 教学内容细菌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发酵、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等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生物降解、生物修复、生物净化等细菌在生物技术与环境中的应用价值: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9.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图片展示、实验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细菌在生物技术与环境中的应用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思考能力9.4 教学活动讲解细菌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细菌在生物技术中的重要性分析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探讨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强调细菌在生物技术与环境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总结细菌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细菌研究的最新进展与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意识10.2 教学内容细菌的主要特征: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与鉴定等细菌研究的新进展: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细菌群落研究等细菌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生物技术、环境保护、疾病控制等10.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图片展示、实验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总结与展望细菌研究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思考能力10.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总结细菌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分析细菌研究的新进展与未来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展望细菌研究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菌》的相关内容,共分为十个章节。
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教学设计
4.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如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等。
(三)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细菌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介绍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细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菌的奥秘。
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细菌的基本概念、分类、结构和生理功能,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了解细菌的定义、特点及其与真菌的区别。
(2)掌握细菌的分类,如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3)学习细菌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等。
2.撰写一篇关于细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的短文,字数在300-500字之间。短文应包括细菌在分解有机物、氮循环等方面的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对生态环境的意义。
3.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细菌知识点的理解:
a.列举三种细菌的营养方式,并简要说明其特点。
b.简述细菌的繁殖方式,并与真核生物的繁殖方式进行比较。
c.解释细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发酵、制药等。
此外,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生活中的细菌实例,观察细菌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真正掌握细菌知识,提高生物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学习,绘制一张关于细菌结构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细菌的基本结构、特点以及各部分的功能。
(4)掌握细菌的营养方式、繁殖方式、生长条件等。
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认识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
2. 细菌的繁殖方式:分裂生殖。
3. 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分解有机物、引起疾病、与动植物共生。
4. 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益处与害处。
5. 实验操作:观察细菌临时装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细菌的基本结构、繁殖方式、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难点:细菌的观察与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细菌的形态和生活方式。
3. 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4.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细菌在生活中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细菌的基本结构:介绍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
3. 讲解细菌的繁殖方式:讲解细菌的分裂生殖过程。
4. 讲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分析细菌在分解有机物、引起疾病、与动植物共生等方面的作用。
5. 讲解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介绍细菌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细菌引起的疾病。
6.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制作细菌临时装片,观察细菌的形态。
7.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讨论细菌的特点和作用。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9.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细菌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细菌基本结构、繁殖方式、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包括制作细菌临时装片、观察细菌等。
3. 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包括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
2. 让学生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细菌的基本特征。
2. 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2. 细菌的生殖方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
3. 采用讲授法,讲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细菌的图片和模型,用于观察和讲解。
2. 准备细菌培养基和显微镜,用于实验。
3. 准备相关资料,用于讲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细菌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简要介绍细菌的基本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包括球菌、杆状菌和螺旋菌等。
3. 课堂互动:学生通过观察细菌模型,加深对细菌结构的理解。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细菌的生殖方式。
5.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细菌的生殖方式。
6. 知识拓展:讲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分解有机物、氮循环等。
7. 生活联系:讲解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食品腐败、疾病传播等。
9.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示意图,加深对细菌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也应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实验操作等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绘制的细菌示意图,评估其对细菌的理解程度。
3. 知识测试:通过笔试或口头测试,评估学生对细菌知识的掌握程度。
九、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细菌观察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十、教学资源:1. 细菌的图片和模型。
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细菌的基本结构特点,掌握细菌的形态和繁殖方式。
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细菌的显微图像,识别细菌的形态。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细菌的基本结构特点: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
2. 细菌的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
3. 细菌的繁殖方式:分裂生殖。
4. 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菌的基本结构特点、形态、繁殖方式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细菌的形态和繁殖方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细菌的基本特点。
2. 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细菌的繁殖方式。
4. 案例分析法,探讨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微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细菌。
2. 讲授细菌的基本结构特点,学生跟随讲解,理解细菌的结构。
3. 演示细菌的形态,学生观察显微图像,识别不同形态的细菌。
4. 讲解细菌的繁殖方式,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细菌的繁殖过程。
5. 分析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细菌的形态示意图,加深对细菌形态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细菌基本结构和形态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绘制细菌形态示意图的质量,了解其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微生物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的了解。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3.2《细菌》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3.2《细菌》教学设计课题:《细菌》科目:初中生物学年级:七年级上册版本:人教版(2024)《细菌》教学设计一、学生情况七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生物学,对生物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细菌有一定的耳闻,但对细菌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知识了解较少,且可能存在一些误解。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喜欢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
同时,他们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自主学习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生物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新教材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三章《微生物》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细菌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营养方式、呼吸方式、繁殖方式)以及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对细菌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为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生物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呼吸方式和繁殖方式。
列举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包括有益和有害方面。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图片和显微镜下的细菌标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尝试通过分析资料、讨论等活动,总结细菌的生命活动特点和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参与探究细菌分布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细菌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
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细菌,增强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健康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细菌的营养方式、呼吸方式和繁殖方式。
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菌的概念、结构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细菌的繁殖方式和生命周期。
3. 培养学生对细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的认识。
4. 提高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基本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菌的结构、繁殖方式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细菌的繁殖方式和生命周期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细菌的特点。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讲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利用互动讨论法加深学生对细菌繁殖方式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准备PPT课件,包括细菌的结构、繁殖方式等图片和动画。
2. 准备相关案例,展示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准备纸模型或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细菌的结构。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细胞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细菌的结构:使用PPT课件展示细菌的结构图片,讲解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等组成部分。
3. 讲解细菌的繁殖方式:使用PPT课件展示细菌的繁殖动画,讲解细菌通过二分裂进行繁殖的过程。
4. 讲解细菌的生命周期:介绍细菌的生命周期,包括生长、繁殖和死亡等阶段。
5. 案例分析:通过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细菌在土壤改良、废水处理等方面的应用。
6.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细菌的繁殖方式和生命周期的特点,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7.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细菌的结构、繁殖方式和生命周期的关键点。
8.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细菌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拓展1. 介绍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讲解细菌在食品制作、医药研发等方面的应用。
2. 探讨细菌的分布范围: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细菌的结构、繁殖方式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强调细菌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初一生物《细菌》教案
初一生物《细菌》教案初一生物《细菌》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会实验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
(2)学会比较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结构图,知道细菌的结构特点。
(重点、难点)(3)知道细菌的生活方式、营养方式及细菌生命活动的特点。
(重点)2.能力目标(1)增强把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相联系的能力。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分析推理、概括总结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细菌的学习,使其认识到讲究卫生、维护人体健康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及结论,了解了微生物生命活动的探究方法,能阐述植物和动物的细胞结构,为学习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奠定了基础。
并且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为讨论交流活动获取知识做好了准备。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资料、图片、视频、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查阅有关细菌的发现、发布、形态结构方面的资料。
导入新课在生活中,同学们一定见过这些现象:你生病拉肚子,医生告诉你要注意饮食卫生,吃饭前妈妈总是让你先洗洗手,吃剩的饭菜存放久了就会变质这些都与什么生物有关系呢?那么细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与我们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细菌的世界,了解未知的奥秘。
出示课题:细菌生1:巴斯德的实验告诉我们,肉汤变质是细菌引起的。
生1:这些都与细菌有关系学生观看图片,通过教师的讲述对图片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快速直接的引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15分钟知识点一:细菌的形态结构1.阅读下面小资料来认识一下细菌:从小资料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小资料】细菌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据估计,其总数约有51030个。
细菌的个体非常小,大约1000个细菌排成一行才有1毫米长;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人体身上也带有相当多的细菌。
科学数据显示,一双未洗过的手上最多有80万个细菌,一克指甲污垢里可藏有38亿个细菌,平均每只手上有150种细菌。
《细菌》教学设计(精选4篇)
《细菌》教学设计(精选4篇)《细菌》教学设计篇1第五单元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其次节细菌(1课时)老师寄语:科学上宏大的发觉,都需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学习目标:1、学问目标:知道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想出细菌的养分方式。
2、力量目标:通过推想细菌的养分方式,提高规律推理力量。
3、情感目标:了解细菌发觉过程和巴斯德的试验,认同科学进展与技术的进步亲密相关。
重难点:重点是“细菌的形态和结构”,难点是细菌的生殖。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夏天吃剩的肉汤过一段时间会变质,我们知道是由于里面有了细菌,那么,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最初,微小的细菌又是如何被发觉的呢?(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阅读列文虎克发觉细菌的故事。
)二、合作探究仔细阅读课本整节内容,不要放过任何细节噢,10分钟后,完成下列问题:1、细菌的发觉:(1)第一个发现细菌的人是谁?被称作“微生物学之父”的又是谁?(2)巴斯德通过闻名的“曲颈瓶试验”向世人证明白什么?2、细菌的形态、结构:(1)细菌有哪几种形态?它们是群居生活的吗?(2)细菌有哪些基本结构?有哪些特别结构?(3)细菌结构与植物细胞相比有哪些区分?(4)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及作用是什么?3、细菌的生殖:(1)细菌的生殖方式是什么方式?(2)细菌无处不在的缘由是什么?三、拓展创新1、植物的养分方式是什么?试推想细菌的养分方式与植物有什么区分?2、细菌的芽孢是生殖细胞吗?为什么?四、归航拾贝(清点今日的收获!)五、达标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a 细菌能够引发人的疾病,细菌是对人类有害的一种生物b 细菌的遗传物质存在于它的细胞核中c 在相宜的条件下,细菌会快速分裂大量繁殖d 细菌含有叶绿体,营自养生活2、没有真正细胞核而又有其他细胞结构的生物是()a 噬菌体b 乳酸菌c 酵母菌 d草履虫3、外科手术器械和罐头食品的消毒,都要以能够杀死什么为标准?()a 球菌b 杆菌c 螺旋菌d 芽孢4、对细菌芽孢的描述,正确的是()a 芽孢是细菌细胞内形成的休眠体b 细菌以形成芽孢的形式进行繁殖c 芽孢的含水量高,抗热性弱d 芽孢是由细菌细胞壁裹上厚壁而成5、细菌的发觉得益于()a 科学家的勤奋观看b 观看者的细心c 显微镜的消失d 细菌分布非常广泛6、细菌的发觉者是()a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b 荷兰人列文虎克c 中国人李时珍d 英国人珍妮左多(二)非选择题1、下图为细菌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细菌与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生物细菌优秀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细菌优秀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繁殖的方式。
2.认识细菌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3.了解细菌的分类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
1.细菌的结构与功能。
2.细菌的分类及相关应用。
三、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细菌的生长繁殖方式。
2.细菌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细菌的图片和简单介绍,引出细菌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细菌的好奇心。
2.新课讲解(15分钟)
a. 讲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和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
b. 探讨细菌的生长繁殖方式,包括分裂和芽生等方式。
3.练习与讨论(20分钟)
a. 分组讨论,让学生讨论细菌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b. 设计小组练习,让学生分析某种细菌的特性和应用场景。
4.知识延伸(10分钟)
a. 介绍细菌的分类方法和主要种类。
b. 探讨细菌在食品加工、药物生产等方面的应用。
5.课堂总结(5分钟)
通过简短的总结,帮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化知识点。
六、作业布置:
设计一份研究某种细菌特性及应用的小研究报告。
七、教学手段:
1.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辅助教学
2.小组讨论、互动问答
3.实验演示
八、教学反思:
需要注意生物安全,不要直接接触细菌。
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引导他们正确理解细菌的作用和应用。
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细菌》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细菌》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细菌》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是学生在学习了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细胞结构之后,进一步了解微生物世界的重要一课。
本课内容包括细菌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生存环境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细菌这一微生物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本课内容不仅是微生物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说出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来学习细菌特性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了解细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
2.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1.细菌的微观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2.细菌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策略。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结构的基础知识,但对微生物特别是细菌的认识可能还比较模糊。
学生对微观世界充满好奇,但可能缺乏观察和分析微观生物的经验。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细菌的微观结构和功能产生困惑,需要通过直观的图像和模型来辅助理解。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等内容。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图片和实物标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策略】: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过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细菌》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细菌》是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从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营养方式、对自然界的意义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讲述了有关细菌的基础知识。
细菌是生物圈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微生物,由于其个体微小,人们对其观察困难,了解甚少,但细菌存在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使人又切实感觉到它的存在。
在借助显微镜和图片认识细菌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与植物细胞结构的对比,知道细菌是与植物不同的一个生物类群。
目标定位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一年级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圈中的植物和动物,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已学会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等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具备了独立学习本节课部分内容的知识和能力。
虽然学生对某些细菌引起的疾病等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细菌的繁殖、结构特点、营养方式的知识,缺乏认识,难以理解,因此,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1.记住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2.说出细菌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
3.关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
2.通过计算手上的细菌数目,培养学生的推理计算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客观事物。
2.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表现在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从而纠正许多人误以为细菌都是有害的错误观念。
方法阐释
1、多媒体教学法:
通过图片、动画、显微镜等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生物微观世界,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利用数学计数法,让学生认识细菌的繁殖速度惊人之处,这种学科联盟方式,能促进学生对知识全面、深刻地掌握和理解。
2、思维辨析法:
培养学生学会辨证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和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细菌的营养方式,使学生学习透过事物表象,思考、分析、研究事物内涵的方法。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显微镜;细菌永久涂片;细菌三型挂图(或投影片)。
环节一回放生活,确定切入口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病从口入,所以吃饭前要洗手,其目的是讲究卫生。
清除手上的病菌。
我们前面了解了病毒,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细菌的有关内容,通过刚才的例子,这也说明我们手上有很多细菌。
你还知道我们周围哪里还有细菌吗?
生:桌子上
生:衣服上
生:……
师:看来细菌无处不在,分布是十分广泛的。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实例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进而又提出问题:那么你了解细菌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存放在曲颈瓶中煮沸的肉汤会保存很长时间呢?今天,我们就揭开这一秘密看一下细菌它的真面目。
下面请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永久装片,根据装片能否说出细菌的形态特点。
屏幕显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A:将细菌的永久装片安装在显微镜上,用低倍镜观察。
B:移动装片,将欲观察的对象移到视野中央。
C: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
D:慢慢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学生边观察边交流,教师指导
学生总结:细菌的形态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细菌是有细胞结构的,并且每一个细菌都是单细胞个体。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操作,锻炼了学生使用显微镜的能力,并让学生对细菌的形态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且了解显微镜的发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进程,进而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
环节二温故知新探索规律
师:虽然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你能根据挂图说出细菌的结构吗?(展示挂图)能否与前面所学的植物细胞做一下比较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习了动植物的细胞结构,通过比较分析细菌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异同和内在联系,使学生对细菌生命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比单纯的观察更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
学生总结:细菌与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的还有荚膜、鞭毛、另外,细菌没有叶绿体,所以只能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环节三按图索骥,学科联姻
师:那么细菌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呢?(展示细菌繁殖的录像)。
生:(观看录像,发表自己的看法)略。
师:计算一下:你手上现在有1个细菌,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假设每二十分钟繁殖一代。
四个小时后,你手上细菌的数目有多少?
生:(动手计算并议论纷纷)212=4096个!
师:如果继续计算下去, 48小时后呢?
生:(抢着按计算器)2.23007451×1043个!
师:我虽然不能告诉你一个细菌有多重,但是我可以保证:
2.23007451×1043个的细菌的重量大约和4000个地球差不多,也就是说从理论上来看,如果你手上有1个细菌,两天后它能变成4000个地球那么多。
生:(笑)不可能!
师:为什么不可能?
生:我们会洗手。
生:它们还发生着竞争关系。
师:对。
洗手用的肥皂和洗涤剂都可以杀死细菌,甚至只是用流水冲洗也可以减少很多细菌。
其次,细菌之间还发生着竞争现象,所
以实际细菌并没有我们计算的那么多。
但是洗完手以后,手上的细菌是不是都杀死了呢?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使学生对细菌的分裂生殖的特点——简单、快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师:我们来看看细菌对付恶劣环境的方法(展示录像)。
师:细菌为了生存,自己在自己的细胞壁外,再包上一层厚厚的壁,细菌就在里面安稳的睡觉,我们把这样一个结构叫做芽孢。
师:(出示芽孢形成及萌发示意图)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录像内容回答几个问题?
(1)芽孢和孢子一样吗?
(2)细菌能不能依靠芽孢繁殖?
(3)芽孢是细菌细胞里的结构吗?
生:不一样,孢子数目很多,是繁殖结构;一个细菌只产生一个芽孢,数目没有增长,不是繁殖;芽孢只在条件恶劣时才出现,芽孢出现时细胞就解体了,所以芽孢不是细菌的细胞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创设生物微观世界,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
环节四现象探秘,双刃理解
师:生物体都有一个产生、发展、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走过千万年的地球上尸体堆积如山了吗?为什么?请看大屏幕,播放多媒体课件(腐生细菌分解动植物尸体的过程图解)。
请回答腐生细菌在自然界中作用?
(1)细菌对人类是否都有害?(2)有益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害表现在何处?
老师:可见细菌对人既有有益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
下面我们组成甲、乙两对进行辩论。
生:有些细菌使人类得病,有些细菌使食物腐败。
生:制酸牛奶要用乳酸菌,放线菌能产生抗生素。
学生正反两方进行激烈的辩论,内容略。
知识链接—美国“9.11”事件以后炭疽热病菌曾一度引起人们的恐慌,夹在邮件中哄干的炭疽热芽孢,在自然界中能长期存活,危害极大。
有一种苏云金杆菌产生芽孢和副芽孢子体能分泌的毒素,能杀死菜青虫等昆虫;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有益细菌,大肠中除大肠杆菌以外还有400多种其它种群,能抵抗有害的细菌,还能产生维生素。
师:看来细菌也有对人类有益的地方,根据同学们的分析,细菌的益处明显要大于它对生物的害处。
当然,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分为二看待问题,充分利用细菌的优点,克服细菌对生物的不足,让细菌多为我们人类造福。
【设计意图】通过辨论,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细菌与人类关系,培养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