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文化》ppt(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巨峰旭照
巨峰是崂山的主峰,俗称“崂顶”, “云海奇观”、“旭照奇观”、彩 球奇观“是巨峰景物中的三大奇观。 特别是”旭照奇观“,绮丽壮美, 被列为崂山十二景之冠,称”巨峰 旭照“。 “振衣直上最高峰,如发扶桑一线 通。只有仙灵营窟宅,更无人迹惹 天风。群山岳岳凭临外,大海茫茫 隐现中。持较岱宗应特绝,碧天咫 尺彩云红。” ——清代乾隆年间即墨知县尤淑孝
崂山的最高峰名为巨峰, 又称崂顶,海拔1132.7 米,峰顶面积约1.5平方 公里,为崂山的主峰。
崂山东部和南部紧逼大海,形成山海相连的独特景观。海上看山,群峰攒簇,云雾缭绕; 登海观海,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每当风疾波涌之时,惊涛裂岸,浊浪排空,进珠溅玉, 咆哮轰鸣。古往今来,皆以”山海奇观“称颂崂山。
“牢山”说: (1)坚如磐石,牢固之意; (2)齐国养牛,圈地为牢; (3)天牢星相对此山。 “劳山”说: (1)山势雄险,行走劳苦; (2)绵延百里,劳劳广阔;“劳”通“辽”。 (3)始皇东巡,劳民伤财; “二劳山”说:最早见于唐代李贤著《后汉书注》。 “辅唐山”说:唐玄宗改牢山为辅唐山。 ”陕右名山华岳稀,江南尤 “鳌山”说:丘处机名之。 物九华奇,鳌山下枕东洋
崂山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战国时期,崂 山已成为享誉国内的“东海仙山”。“名 山大川,僧道多占。”崂山自秦汉以来就 是中华道教的发祥地,更成为道教全真派 自开创以来规模最大的丛林基地。西汉武 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张廉夫来崂山搭 茅庵供奉三官并授徒拜祭,奠定了崂山道 教的基础。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的入 侵使崂山道教遭到严重破坏,其中19391943年间侵华日军对崂山的“扫荡”危害 最重。道士被杀害,庙宇被炸毁,珍藏被 掠走,崂山道教自此每况愈下。
1910年的崂山道士
2、崂山道教宗派
崂山全真道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派系,主要有: 华山派 郝大通所创。道观有聚仙宫、神清宫、大崂观、 华楼宫、太平宫、蔚竹庵、沧海观。 龙门派 邱处机所创。道观有修真庵、塘子观、上清宫、 太和观、百福庵、现化庵。 金山派 孙玄清所创。道观有白云洞、凝真观、明霞洞。 随山派 刘处玄所创。道观有太清宫、天后宫(位于市南区) 常在庵、关帝庙、白云庵、真武庙。 鹤山派 徐复阳所创。道观有玉清宫。 清静派 孙不二所创。道观有竹子庵、明道观。 金辉派 齐本守所创。道观有先天庵。 遇仙派 马钰所创。 南无派 谭处端所创。道观有荒草庵。 嵛山派 王处一所创。道观有卧云庵。 1980年恢复宗教活动后,崂山全真道教尚有金山派和龙门派
“混沌何年凿,神功此地开。 势吞沧海尽,潮压万山回。 洞宇今何在,仙人去不来。 蓬莱应浪藉,身世重堪哀” ——憨山
(6)那罗佛窟
自华严寺沿山涧上即达那罗延窟,这座天然的石洞宽7米,高 、深各10米,四壁如削, 洞顶有一圆洞,颇似火山喷口,天光由此圆孔透入,据僧人说那罗延佛就是在窟中修 炼成正果。如此巨大的花岗岩洞国内十分罕见。 清代即墨文人黄玉瑚有诗赞曰:“荒山 留佛骨,卓锡何年至?那罗延窟存,东来识大意。
(11)岩瀑潮音
潮音瀑原名鱼鳞瀑或 玉林瀑,因其声似潮 涌,自1931年始更名。 潮音瀑是北九水的尽 头,四面峭壁环绕, 东南高壁裂开如门, 瀑布从此泻下,山谷 轰鸣,声如澎湃怒潮。 清代山东抚军崔应阶 有诗赞曰:“何处千崖 万壑雷,高峰云静石 门开。盘空舞雪飞泉 落,扑面银花细雨来。 碧水澄潭湛洗涤,青 松白石任徘徊。支筇 未尽游观兴,樵唱遥 从天际回。”
(2)龙潭喷雨
龙潭瀑又名玉龙瀑,位于崂山南麓八水河中游。八水河流至此处跌落于深潭,水 如玉龙,吐雾喷雨,景色壮观。“凌空乱溅沫,疑是玉龙飞。白挂虹千仞,青山 环一围。抛来珠落落,舞处雪霏霏。游客贪清赏,斜阳不忍归。” ——周至元
(3)明霞散绮
从太清宫北上,行约3公 里左右,在竹树丛龙、绿 荫掩映中便是明霞洞。这 里背后石峰耸立,山高林 密,前望群峦下伏,峭壑 深邃,每当朝晖夕阳,霞 光变换无穷,故成为“明 霞散绮”
3、崂山著名道观
崂山道教鼎盛于元、明两 代,有“九宫、八观、七 十二庵”之称。这些宫观 洞庵散落在崂山的峰谷崖 壑间,香火鼎盛,从者云 集,使崂山成为盛极一时 的道教名山。现在崂山山 区内尚存道观有太清宫、 上清宫、明霞洞、太平宫、 通真宫、华楼宫、蔚竹庵、 白云洞、明道观、关帝庙、 百福庵、大崂观和太和观。 其中,太清宫、上清宫、 明霞洞、太平宫皆修葺一 新,成为道教宗教活动的 重要场所。
狮岭横云
狮子峰
(9)华楼叠石
华楼山位于崂山水库南岸,海 拔408米,华楼峰是矗立山顶 东部的一座方形石峰,高30余 米,有一层层岩石组成,宛如 一座叠石高楼耸立晴空,故称 华楼,又因异石突起,犹如华 表,又名“华表峰”。平度文 人白永修有诗曰:“摩霄卓立 碧芙蓉,天开名山第一峰。岚 气蒸成金液水,海霞飞满石门 秋”
上清宫
位于崂山区王哥庄镇八水 河以上,昆仑山东南部, 太清宫西北。因与太清宫 (俗称下宫)对称,又简 称上宫,是崂山的主要道 观。汉代大经学家郑玄曾 设帐授徒于此。 “文化大 革命”初期,宫内之神像、 经卷、文物、庙碑均遭到 破坏,自1966年起房屋为 崂山林场使用。1991年12 月,修葺一新的上清宫作 为宗教活动场所重新开放。
海,秀出山东人不知。”
崂山的名称最早见于 《南史· 明僧绍传》, 文中有“隐长广郡崂 山,聚徒立学”句; 《本草》中亦有“天 麻生泰山、崂山”句。 鉴于崂山和黄海组成 的山海相依的自然景 观及历史悠久的道教 文化,为社会提供了 丰富的旅游资源, 1982年国务院正式批 准崂山为首批国家重 点风景名胜区。崂山 钟灵毓秀,山海奇观, 佳境天成,美不胜收, 历代游山文人墨客多 有称颂。
“相约访仙界,今宵宿太清。 烟澄山月小,夜静海潮平。微 雨五更冷,新秋一叶惊。悄然 成独坐,细数晓钟声”Leabharlann —— 林绍言(5)海峤仙墩
海峤仙墩是指崂山头南部的 八仙墩,崂山头距太清宫7 公里,是由海蚀岩洞组成的 奇特自然风貌。崂山头南部, 由于海浪多年冲击,崖岸断 落如厦,崖下海中有十多块 两米高的石墩,神话传说八 仙过海时曾在此小憩,因名 八仙墩。此处风劲浪高,波 涛汹涌,极为惊险,被誉为 “崂山第一奇观”。
白云洞庭
(8)狮岭横云
狮子峰在太平宫东北,几 块巨石相叠,侧看成岭, 竖看成峰,状若雄狮,横 卧在苍茫云雾中,海风吹 来,白云宛若游龙,翩若 惊鸿,在阳光的照射下, 景色十分绚丽。但狮子峰 最壮美的景色是“狮峰观 日”,人们在狮峰观罢日 出,趁晓雾未开,方可尽 情地领略“狮岭横云”的 妙趣。明代即墨文人黄宗 臣有《宿狮子峰》诗:“石 上开樽有浊醪,海天东望 月轮高。夜声时到秋山寺, 半是风声半是涛。”
(10)九水明漪
北九水分为内九水和外九水两部分, 全长9.5公里,是白沙河的中游峡谷地 带。内外九水共有18道湾,涧水遇峰 必折,折处旋成深潭,形成一处景观, 各具特色,纷呈异景,在崂山十二景 中,最为秀丽多姿的当数“九水明 漪”。清代即墨文人黄襀有诗赞 曰:“怪石嶙峋路可封,一川九曲出盘 龙。溪边疑有胡麻饭,身在桃源第几 重。”
“拾级不辞劳,松篁涨晚 涛。岚光拔地峻,海色逼 天高。绝顶霞粘屐,精庭 雪晕袍。三壶皆似削,俯 势瞰灵鳌” —— 孙风云
(4)太清水月
在太清宫看海上月出,别 有一番情趣。当万籁俱寂 之时,光洁的月亮被一团 金辉脱出海面,溶溶月色 倾洒海面,浮光潋滟,玉 壶冰镜。岸边清风掠竹,
细浪轻拍,景色幽奇绝伦。
(7)云洞蟠松
白云洞在崂山东部,华 严寺西北,太平宫南 3.5公里处,坐落在海 拔400多米的高山上, 其景物之清奇,风光之 绮丽,别具一格。白云 洞由巨石架成,左为青 龙石,右为白虎石,前 为朱雀石,后为玄武石。 洞石岩顶上有一名为 “华盖”的古松,势如 腾龙,绿荫冉冉,覆盖 全洞。
蓝水有诗赞曰: “白云深处白云洞,日日 洞口白云封。惊看云中 龙出没,一株洞后百年 松。”
(12)蔚竹鸣泉
蔚竹庵在北九水村东 北的凤凰山下,海拔 550米高处,蔚竹成 林,苍松竞茂,怪石 奇秀,涧溪成韵,泉 水叮咚,清新幽静。 清代胶州文人王大来 有诗赞曰:“玄都近 在最高峰,石磴追寻 樵客踪。履下泉声三 十里,杖边山色一千 重。深藏胜境疑无路, 绿到仙宫遍是松。更 喜道人闲似我,邀看 万朵碧芙蓉。”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
食枣大如瓜。 ——唐 李白 山海相依水连天,万里银波云如烟。挥毫绘 成天然画,笔到穷处难寻源。——元赵孟頫 崂山拔地九千丈,崔巍势压齐之东。下视大 海出日月,上接元气色鸿蒙。 ——清顾炎武 为访华严海上行,仙山楼阁眼初明。盘空磴 折松为槛,挂月峰寒玉削屏。仙塔遥连潮色 动,危石倒落涧云生。不知下界通何处,一 路烟霞接上清。 ——清 高凤翰
1、崂山概况
崂山东高而悬崖傍海,西缓 而丘陵起伏,山区面积 446平方公里。山脉以崂 顶为中心,向四方延伸, 尤以西北、西南两个方向 延伸较长,形成了巨峰、 三标山、石门山和午山四 条支脉。西南方向的余脉 则延伸到青岛市区,形成 了市区的十余个山头和跌 宕起伏的丘陵地形。崂山 东、南两面濒临大海,西 部自南而北与青岛市区的 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 李沧区、城阳区接壤,北 部与即墨市相邻。绕山区 东南的海岸线长87.3公里, 形成了13个有名称的海湾, 有大小岛屿16个。
4、崂山的书院
康成书院 青峪书院 劳山书院 华阳书院 石屋书院 下书院
康成书院遗址
下书院遗址
康成书院
二、 崂山道教文化
道教是在中国土生土长起来的传统宗 教,它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 上,沿袭方仙道、黄老道某些宗教观 念合修持方法而于东汉后期形成。它 以道和德为教义的核心,以神仙思想 为其中心思想,精、气、神的理论是 其思想的最高理论。道教是一种多神 教,沿袭了中国古代对于日月、星辰、 河海山岳以及祖先亡灵都奉祖的信仰 习惯,形成了一个包括天神、地祗和 人鬼的复杂神灵系统。
• 1195年,邱处机、刘长生 等7人来到崂山“讲道传玄, 宏闻教义”,崂山各道教 庙殿的道士很快全部归依 道教全真派 。 • 明代,崂山道教的“龙门 派”中衍生三派,使教派 总数达到10个,崂山及周 边地区道教长盛不衰。 • 清代前期和中期,崂山道 教仍然处在兴盛时期,到 了康熙年间,崂山道教日 益兴盛,对外始称“九宫 八观七十二庵”。
蒲松龄在崂山太清宫
还创作了脍炙人口的 《香玉》、《崂山道士》 等著名的短篇小说。
3、崂山十二景
自上世纪30年代起,有崂山十二景之说,后定为: “巨峰旭照”、“龙潭喷雨”、“明霞散绮”、“太清 水月”、“海峤仙墩”、“那罗佛窟”、“云洞蟠松”、 “狮岭横云”、“华楼叠石”、“九水明漪”、“岩瀑 潮音”、“蔚竹鸣泉”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 ——李白
春凉回暖晚
夏温热雨多
春 夏 崂山地处暖温带,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秋 冬
秋爽降温迟
冬暖少雨雪
2、崂山的来历
崂山,古代 又曾称牢山、 劳山、二劳 山、辅唐山、 鳌山。对于 这些名称, 历史资料中 各有解释, 说法不一。
• • • • • • • • • • •
第三讲
源远流长的崂山文化
这一讲的学习重点:
全面理解崂山作为海上第一名山的概况、崂 山的来历、崂山十二景和崂山书院。 学习崂山道教文化,进一步了解崂山道教的 历史沿革、崂山道教宗派、崂山著名道观、 崂山著名道士及其道功道术。
一、崂山——海上第一名山 崂山形成于一亿四千万年前的白垩纪
早期 。崂山位于山东半岛南部的黄海 之滨,距青岛市中心40余公里。地处 北纬36°05’——36°19’,东经 120°24’——120°42’。山势东峻西 缓,山体主要为灰黑色花岗岩。经千 万年的风化和雨水的冲刷,形成“群 峰削蜡几千仞,乱石穿空一万株”的 奇景。
1、崂山道教的历史沿革
• 崂山《太清宫志· 开山始基篇》载:“武帝 建元元年 • (前140年),江西瑞州府高乐县人张廉 夫来崂山, • 修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又于建元三 年(前139年)再建庙宇,供奉三清,名 曰‘太清宫’,为开山始祖。” • 904年,唐代河南道士李哲玄来到崂山太 清宫,新建一处殿堂以供奉“三皇”,并 从整体上完善了太清宫布局。 • 924年,后唐道士刘若拙,从四川来到崂 山 ,在太清宫南侧山坡上自建一茅庵, 供奉老子神像以自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