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税法”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创新思路

高职“税法”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创新思路
高职“税法”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创新思路

高职“税法”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创新思路-大学生创业论文高职“税法”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创新思路

张国英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

[摘要]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案改革,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案质量,核心就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税法”作为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教案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一般的高职院校都很重视这门课程的建设。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在“税法”课程建设与改革中,课程组的任课教师结合自身的教案实践经验,通过调研、培训、座谈等方式对本课程在师资建设、教材建设、教案实施、评价考核等多方面进行了具有创新性的尝试。 [ 关键词]高职教育;“税法”课程建设;教案方法;工学交替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5)06-0118-03 [收稿日期]2015-09-09;[修回日期]2015-10-26

[作者简介]张国英(1969-),男,山西忻州人,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理论,税收理论与实务.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案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案质量的核心,也是教案改革的重点和难点[1]。因此,所有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课程建设与改革。“税法”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应用性很强,一般的高职院校都很重视“税法”课程建设。本人在乌兰察布职业学院近几年的“税法”课程教案中,发现多年延续下来的一些教案思路很难适应现在的教案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在“税法”课程的教案中启动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以下几

个方面就是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一些创新思路。

一、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案队伍

“税法”是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性强,教案任务重。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熟悉实际工作中税收的有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的影响。由于高职院校的大多数教师都是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案工作,教案中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2]。因此,采取培训、引进和聘请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案队伍就显得尤为迫切。

学院定期选派教师参加国家和自治区的师资培训工程,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到相关单位顶岗实践、专题调研,搜集各种原始的会计、税务资料,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并有计划地把青年教师培养成骨干教师;建立集体听课制度,相互交流心得和经验,规范青年教师的教案行为;学院实行教师“导师制”,要求年轻教师至少挑选一名以上有经验的教师作为导师,经常跟着老教师听课,定期向老教师请教,通过以老带新,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同时从社会上聘请有丰富税务经验的兼职教师来指导学生的实践教案,提高学生的办税职业技能。

二、教材的编写和选取应符合当前高职的特色

教材是课程教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学生对一门课程的认识首先从教材开始的。以前的教材往往偏重于理论阐述,只注重税收知识的列举,而有关纳税申报表填写等实训练习的内容并不多见,导致学生的实践技能很差。一个学校的办学层次、办学定位、生源质量等,任课教师自己是最清楚的[3]。所以,我们组织课程组的教师编写了一本比较适合于高职院校学生使用的教材。在教材中,既保留了原有的税法知识结构,也将营改增等税收政策的调整体现在教材里,

更多的则是加大了实训练习的内容,包括认知能力测试、应用能力测试、基本应用能力测试、综合应用能力测试和实践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常用的税种(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都编写了纳税申报的内容,通过真实的报表和仿真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通过教材就能达到实践的效果。这本教材目前已经用于本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案中,是一本理论与实践合为一体的教材。为了适应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步伐,力争每一年修订一次,及时更新教案内容。

三、教案实施中的创新措施

(一)教案模式的创新

1. 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主导教案过程,融课堂与实训室为一体

学生需要面对的是每一个工作工程,是完成工作工程的工作任务,课堂推进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对完成工作任务方法的寻求,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学生的引导者,身兼“导演”和“教练”的职责,而让学生充当“演员”和“运动员”的身份[4]。

2. 通过校内、校外实训,完成社会实践和税法课程教案之间的工学交替,实现教案向工作岗位的迁移

本课程安排在三、四学期完成教案任务,工学交替主要通过如下方式实现:一是通过校内的模拟实训室,在进行会计实训或单独的纳税实训中,来完成模拟办税员业务工程操作、税务代理以及纳税申报操作等,实现课程教案与真实工作工程的工学交替。二是通过第五学期的会计综合实训,把涉税业务融合在仿真或虚拟的会计工作工程中,达到工学交替。三是通过学生毕业前半年的顶岗实习来实现。当课程学习基本结束,校内实训也同时完成的情况下,学院会安

排学生走上社会实践岗位,体验和实践现实工作中的涉税业务。

(二)教案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税法课程具有知识点较多,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只有通过多种教案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教案中,可选择的主要教案方法有课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工程小组工作法、模拟教案法、网络自主学习法等。其中:在工程小组工作法中,“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都是教案工作工程;在模拟教案法中,学生要学会认识和操作“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等模拟教案工具;在网络自主学习法中,学生通过本学院的世界大学城这一教育教案网络平台,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互动,突破了传统教案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性限。

另外,我们也采取了一些现代化的教案手段,学院2012年引入了“世界大学城”这一网络教育教案平台,通过信息技术把教案实践融合到每个教师与学生的日常教案活动与学习活动中。同时,利用税务局网站的场景式办税服务系统,为学生营造一个接近真实的网上办税业务环境,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和学习实际工作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业务”等操作流程。

(三)现代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

学院先后投入大量资金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了两个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一个ERP模拟实训室和一个跨专业综合模拟实训室(包括税务综合业务模拟实训等会计专业的相关实训)。2013年,随着学院被首批确立为内蒙古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后,“税法”作为重点建设的课程之一,迎来了又一次发展的良机。经过持之以恒的创新性建设,使“税法”课程教案的网络资源及其运行的软硬件环境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提升。

目前,学院的“世界大学城”教育教案平台已开始发挥巨大作用。本课程组的教师通过自己的主页发布课程标准、教案、作业、习题等课程资料,进行网上教案资源共享。学生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在大学城自主学习,使网络和课堂教案有机融合,取长补短[5]。

2014年,本课程组又建设了自己的“税法”精品课程网站,本课程的教案课件、电子教案、习题、课程标准、教案录像、税收相关法律法规、实训指导书以及与本课程学习有关的税务资料等都已经全部上传到网上,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和专业能力拓展的需要。

为了保证网络教案的正常运行,学院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网络教案软硬件的建设,创建了数字图书馆,给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网络设备,100M校园局域网络已覆盖全部校区,本课程的教案和实训随时可接入互联网,在丰富教育教案方法与手段的同时,也为课程建设与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课程的评价与考核

(一)课程评价

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果是全体课程组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晶。校外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都对课程建设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校外专家充分肯定了课程建设中所采用的创新教案方法及现代教育手段,所培养的学生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校内督导通过听课、座谈、检查等方式,对课程组教师在教案理念、教案组织、教案手段等方面的教案改革也给予了积极评价;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通过网上评教和座谈也对本课程和教师给予了广泛的好评。

(二)课程考核

“税法”课程为考试课,考试的方式主要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个部分。总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50分)和期末考试成绩(50分)两个部分组成,具体比例为平时考核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平时考核主要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出勤、期中测试和模拟实训练习五个方面;期末考核采用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不定项选择题、计算题、案例分析题等题型,通过闭卷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五、税法课程的特色与创新

(一)课程特色

1. 以就业为导向,课程内容突出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税法”课程作为财经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掌握够用的税收理论基础上,着重培养处理日常税收征纳和征管事项的能力。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上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与行业及企业专家共同细分企业涉税人员的职业岗位,根据涉税人员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确定了岗位能力的要求,制定课程能力标准,对教案内容进行了整合。

2. 为适应不同的教案内容和过程,实现教室与实训室有机结合

理论教案可以在传统的普通教室或多媒体教室来完成,但是相关实训工程的完成要求配备工作所必需的环境、耗材、工具、设备、软件和虚拟业务的原始资料,这些要求不再是传统的教室可以提供的。这就要求本课程的教案要通过传统的普通教室或多媒体教室与专业实训室交替完成。

3. 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实现课内外、校内外教案有机结合

在日常教案中,将理论教案内容融入到工程工作任务中,使企业的办税业务穿插到与该理论有关的实训过程中。按照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税法”课程

构建由每个税种的单项实训(纳税申报表填写等)、会计综合实训和到企业顶岗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案模式。实现了由分散内容的、具有不同税种特征的单项实训,到专业整体的综合实训,由课堂到最后的企业顶岗实训的转化,使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强化,完成理论知识到实践技能的工学交替,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

(二)课程创新点

传统的税法教案都是对法律条文的讲解和一些假设数据资料的推演,结果是学生税法课程学得好、考得好,也不一定能在实际涉税业务工作中做得好。我们知道,税法一直就是和缜密的会计核算结合在一起的,税法中的法律规定也主要是对会计核算中应纳税额的规范。但在日常的税法教案中,却将实际工作中的税法规定与会计核算割裂开,依照会计的和税法的逻辑各自组织教案。因此,在税法课程设计时,应将应纳税额的确定建立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通过对会计信息的处理计算出应交税费,还原税法在实际工作中的真实面目,真正做到税法教案与会计的结合[6]。

(三)课程改进的方向

“税法”课程是本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之一。在国内,相关院校的财经类专业都将本课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甚至定位为专业核心课程,可见“税法”课程在财经类专业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从师资队伍、教材建设、教案方法和手段创新、网络教案资源建设等方面看,本课程在区内同类高职院校中处于比较先进的地位。区外的淄博职业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等示范性建设院校的会计专业都在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是就目前现状而言,在国内尚未见到“税法”课程改革已经成功的范例。我们目前

与区外优秀的院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也为我们对课程的改进指明了学习和借鉴的方向。一是针对高职这一特殊教案对象精选教案内容、精心设计教案方案、运用现代教案手段进行教案;二是编写有针对性的“税法”课程实训教材、提高师资水平、引进”双师”型税收专业教师,经常性地开展教案交流,包括校内、校际和校企交流;三是加大实训中仿真教案的力度,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训中得到“全真”的训练,实现课程与岗位真正的零距离。

六、学院在课程建设方面的政策措施

(1)学院将“税法”课程确定为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重点建设课程,被列入了自治区教育厅下达的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任务书,自治区教育厅和学院安排有专项经费支持本课程的建设。

(2)为了推动学院的课程建设,发挥精品课程的领头作用,学院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管理的相关办法,以规范课程建设标准并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课程建设。由分管院长亲自参与,教务处具体负责精品课程建设的规划和管理。还成立了精品课程建设检查评审机构,对精品课程的建设进行指导、检查、评审和验收。

(3)学院设立精品课程建设专项经费。院级精品课程和自治区级精品课程都分别给予不同的专项建设经费。精品课程建设经费主要用于一般教案设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教案文件、教案资料建设,以及课程的建设、后期维护及更新。

(4)学院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深化教育教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院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案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11-16.

[2]王晓芳.高职“税法”课程工学结合教案模式构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8):96-97.

[3]朱利荣.会计学专业税法课程教案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1(31):155.

[4]杨则文.高职会计专业税收课程设计的思考与实践[J].会计之友(上),2009(3):84-85.

[5]高巧依.税法课程教案模式优化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4(1):232-233.

[6]罗威.以就业为导向的税法课程教案改革探索[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6(3):29-32.

[编辑:汪晓]

教学改革- 项目化教学

实施项目化教学走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之路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求日益增大,因此专业课实践教学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按照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珠三角地区行业发展特点,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就业、发展”为内涵的学做结合人才培养改革思想,确立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其核心意义在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结合当前高职学生的教学特点,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确保学生踏出校门之前就能掌握本专业实际操作技能。 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 根据能力和岗位的需求,-我们将专业课程体系拆分成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拓展模块三部分。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专业拓展模块由若干项目组成,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共同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指导学生以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成就动机,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每个项目的下发实训任务都是为专业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而设计,或从各企业、公司中特别选取出来的,让学生的实践与市场紧密相连在职业教育中。 为了能更好地落实该项教学改革,我系组织了一批校内外专家和校内骨干教师对2016级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汽车检查与维修技术和建设工程管理四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反复的修改和优化,最终确定了2016级以项目化教学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相应配套的教学大纲。并在下学期对2015级的部分专业进行初步试行,系部将在试行的各个阶段对教学效果进行监控和定期反馈,为2016级项目化教学的正式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项目化教学,突显教、学、做一体化模式 所谓项目化教学,就是以项目为主线、以实践教学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体、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主要由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大要素构成,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老师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初探 [摘要]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高职院校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前提下,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正确把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创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将有利于创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幅度提高。 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背景 目前,高职院校已经普遍认识到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两方面 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1.从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出发,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同时,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使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从而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近5年来,高职院校普遍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机制,探索工学交替、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与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 实践能力。 二、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现存的问题 1.高职院校虽然理论上采用横向为主的模块式教学体系,强调技能进课堂,明确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但受制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学科知识本位的影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没有从教学方式和课程导向上真正转变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模式。 2.由于教育部大力倡导推行工学结合,一些高职院校给所有的课程都贴上了“工学结合”的标签,要求所有的课程都要进行工学交替,套进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模板进行教学。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取得较好效果,而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由于 不适合或不完全适合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而事与愿违。 三、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可行措施 (一)课程改革必须审慎选择重点专业 选择课程改革专业时必须审慎、科学、可持续,关键是考查其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所开设的课程是否具有改革的可操作性,其改革成果是否具有可对比分析和参考性。例如,有些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考证对接,主干课程全部为社会考证课程,如果强行进行课程改革,会致使学生失去考取证书的优势。而有些专业虽然近年很热门,各大院校争相开设招生,但办学历史短,招生人数少,甚至有

慕课下高职院校税法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慕课下高职院校税法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传统“税法”课程遵循“教师中心”学习模式,该模式下教学内容多以教师课上讲授、学生课中“吞化”为主导,教师一节课40-45分钟“满堂灌”,学生就像看电影一样被动播放教师的“形、声”,下课铃响即电影结束。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模式与现代学生求知需求及社会求才需求相脱节,“慕课”作为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产物,即大型的网络在线开放课程,该背景下研究如何改革“税法”课程教学,是会计专业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2016年申报“税法在线开放课程”获省级立项,笔者参与课程建设,为该课题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 1 高职院校“税法”课程教学改革必要性 终身学习理论要求教师在终身学习的理念下,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不能一味相信书本,要学会探究,学中求知。研究高职“税法”课程改革必要性,我们需要重点关注高职生源本身、课程特点及时代背景三个方面。 1.1现阶段高职院校生源情况 近三年来,高职招生困难,势必使其放低招生要求,普高生分数线下滑、提前单招、注册招生人数提高,生源综合素质下降、学习激情和能力不高,面对这样的生源状况,为拉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拓宽学生学习渠道,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另外,高职学生录取分数高低不等,差距大,教师因材施教难度大,学生求知欲差距悬殊,引入“慕课”改革教学方式能够满足因材施教的需求。 1.2“税法”课程特點 “税法”课程是会计类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内容多而杂,知识点碎而细,变化频繁。课程现状对教师授课逻辑性要求较高,对学生学习自主思维能力要求较强,因此,税法课程知识树的构建、知识点的梳理至关重要,慕课下“税法”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3信息化时代的驱使 互联网、电脑、手机、APP等信息化工具的普及,拓宽了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如若我们高职院校还像传统模式那样教学,将被学生唾弃,有效运用信息化工具于课程教学,实现资源高效共享,是信息化时代驱动教学进步的表现。 2 慕课下“税法”课程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2.1慕课下“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理念

课程项目化_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

课程项目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 路海萍 摘要:课程项目化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课程项目化的设计要符合三个原则:实践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思考性原则。同时,要注意选取项目的内容、组织项目的顺序,以及解决好课程教材、教学基地和相关保障机制的建设问题。 关键词:课程项目化;工作体系;知识表征方式 作者介绍:路海萍,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和教育心理研究(江西南 昌 330013)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课程问题,从更深层次看,是由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具有明显学科化倾向的课程模式 不协调造成的。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类型,其人才培养规律不同于学术人才培养规律。当前高职教育所面临的核心任务是课程的改革,其中,课程项目化是突出高职办学特色、促使课程改革走向优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课程项目化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课程项目化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训练具体技能的项目,并根据项目组织原则实施教学与考核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课程设计。课程项目化立足职业岗位要求,把现实职业领域的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把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主体内容,并与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相衔接,若干个项目课程组成课程模块,进而有机地构成与职业岗位实际业务密切对接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项目化的体系结构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 长期主导高职教育的学科课程模式,其基础体系是学科体系,学科体系的结构是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所建立的学科门类 和学科内部知识的组合关系。显然,学科结构与学术教育的功能相联系,因此,学科课程的功能定位必然是培养学术型专门人才,学科课程模式主导的局面必须改变。课程项目化模式的基础体系是工作体系,所谓工作体系是指围绕职业工作目标的达成,不同的工作任务按照其特点和属性,尤其是工作任务的内容和顺序的相关性所组成的工作任务体系。该体系的基本逻辑关系是基于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 务的相关性。在工作体系中,工作知识依附于工作体系而存在,工作知识是在以建设、改造世界为主要目的的工作实践中“生产”出来的,它们的产生完全出于工作任务达成的需要,依附于工作实践过程而存在;而学科知识是在以认识世界为主要目的的学术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尽管随着理论技术的发展,学科知识在工作体系中获得了越来越

教学改革项目化教学

教学改革项目化教学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实施项目化教学走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之路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求日益增大,因此专业课实践教学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按照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珠三角地区行业发展特点,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就业、发展”为内涵的学做结合人才培养改革思想,确立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其核心意义在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结合当前高职学生的教学特点,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确保学生踏出校门之前就能掌握 本专业实际操作技能。 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 根据能力和岗位的需求,-我们将专业课程体系拆分成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拓展模块三部分。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专业拓展模块由若干项目组成,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共同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指导学生以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成就动机,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每个项目的下发实训任务都是为专业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而设计,或从各企业、公司中特别选取出来的,让学生的实践与市场紧密相连在职业教育中。 为了能更好地落实该项教学改革,我系组织了一批校内外专家和校内骨干教师对2016级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汽车检查与维修技术和建设工程管理四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反复的修改和优化,最终确定了2016级以项目化教学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相应配套的教学大纲。并在下学期对2015级的部分专业进行初步试行,系部将在试行的各个阶段对教学效果进行监控和定期反馈,为2016级项目化教学的正式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项目化教学,突显教、学、做一体化模式 所谓项目化教学,就是以项目为主线、以实践教学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

高职“税法”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创新思路

高职“税法”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创新思路-大学生创业论文高职“税法”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创新思路 张国英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 [摘要]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案改革,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案质量,核心就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税法”作为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教案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一般的高职院校都很重视这门课程的建设。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在“税法”课程建设与改革中,课程组的任课教师结合自身的教案实践经验,通过调研、培训、座谈等方式对本课程在师资建设、教材建设、教案实施、评价考核等多方面进行了具有创新性的尝试。 [ 关键词]高职教育;“税法”课程建设;教案方法;工学交替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5)06-0118-03 [收稿日期]2015-09-09;[修回日期]2015-10-26 [作者简介]张国英(1969-),男,山西忻州人,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理论,税收理论与实务.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案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案质量的核心,也是教案改革的重点和难点[1]。因此,所有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课程建设与改革。“税法”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应用性很强,一般的高职院校都很重视“税法”课程建设。本人在乌兰察布职业学院近几年的“税法”课程教案中,发现多年延续下来的一些教案思路很难适应现在的教案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在“税法”课程的教案中启动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以下几

高校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现如今,企业和个人的经济生活因为税法的影响,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我国不断完善健全税法税制和税收的国际协调。在新的国际局面下,提高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的人才等方面对授课教师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标签:税法;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现如今,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涉及到一门重要课程——税法。税法课程不仅是高校学生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所要学习的重要课程一,也是注册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的重量级课程。税法课程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是,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提高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教学工作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要严格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的。就此,我们结合税法课程的实际特点,对教学改革工作提出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學方法的改革 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方法中融合税法课程的特点,税法课程中可以综合运用两个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一)启发式教学法 税法课程的特点和在税法课程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这两者是相互连接的。时刻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实就是税收。学生不擅长发现税收是因为生活经验和阅历有限。为了让学生熟悉税收,教师应该通过日常生活中最平凡常见的事例循循善诱,最终引导学生逐步熟悉税收、熟悉税法。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设计不同的启发点。因为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教师的启发相当于当是一种诱因。为了激发学生更加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列举一些深刻细致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越是把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紧密地联系起来,越是可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引入我国近年来发生的几起重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刑事犯罪案件,在讲授与显性的日常生活关联不大的增值税法的时候,用这些触目惊心的实例来震憾学生,进而达到引发学生对我国增值税制度的探究欲望的目的;教师可以引用所得税申报制度,在讲授所得税法时。为了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所得税实实在在的存在,还可以在课上叫学生回答问题讲述自己周围亲戚朋友中高收入者的纳税情况,让学生产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二)结构式教学法 “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阐述的观点。在税法课程教学当中也应当广泛使用结构式教学法。

“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江西财经大学以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为抓手,不断深化“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着重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学生主体地位欠缺、学习自主性欠缺和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结果轻过程、重个体轻合作等问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潜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逐步形成“两基四段案例牵引”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国税制;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中国税制”是高等院校财政、税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会计学、财务管理等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税收制度的发展完善,“中国税制”课程必须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任务和理念 1. 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任务 “中国税制”是江西财经大学历史最悠久的课程之一。但是,与其他一些课程一样,“中国税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两个欠缺”和“四重、四轻”问题日益突出。所谓“两

个欠缺”,即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地位欠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欠缺;“四重、四轻”,即教学活动存在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结果轻过程、重个体轻合作等问题。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为抓手,以打造品牌教材为基础,以培养教学名师为引领,以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为核心,围绕“两建一创”(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品牌教材,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课程教学改革目标,扎实推进课程教学改革,重点解决上述“两个欠缺”和“四重、四轻”问题。 2. 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是主体,教师的职责是通过教学去促进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实现意义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倾听者、交谈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因而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是主导的,学生是主动的。为此我们在“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强调: 第一,要通过创设教学方式、创设课堂环境、创设教学进度和步骤来营造有意义的税制理论教学情境。 第二,要以问题引导作为教学设计的重心,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去探索和解决涉税实际问题,并形成相应观念。 第三,要重视学生学习的先备知识,要求教师教学活动

项目化课程改革及考核实施方案

项目化课程改革及考核实施方案 (讨论稿)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深入推进内涵建设,全面推动学院山东省高等教育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工程,在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特制订学院项目化课程改革及考核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精神和《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实现山东省高等教育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为抓手,以教学方法改革为先导,以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为落脚点,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课程为单位,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来驱动,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深入探索能力本位的”6·2·1”课程教学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目标和任务 (一)项目化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建设一批优质精品的项目化课程; 2.创新能力本位的课程教学模式; 3.提升学院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4.提高学院整体教学质量。 (二)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工作任务 1.树立正确的高职课程建设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课”,不要教“书”;把能力本位的课程从理论思维教学,变成以职业能力训练为主;把课程内容从以教师讲授和课本知识为载体,变成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把课程从以教师讲授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环境条件为主;把课程评价从以“教师讲的好”、“老师完成教学进度”为准,变成以学生富有兴趣、职业技能明显提高为准。 2.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养。 项目化课程建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能力本位的课程,教师的职业能力是关键。学院将通过加强教师能力本位的项目化课改培训、鼓励教师企业锻炼、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等措施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3.完成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要提炼本课程的具体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课程能力训练项目,课程能力训练的操作办法,课程对学生的能力评价,课程教学的成果(证书、竞赛、作品、事件)等内容,构建全新的课程教学内容。 4.完成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要有明确的能力目标,以一个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结合职业岗位的、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为引导,结合工作任务,在项目化教学中导入知识和核心能力,逐步深入,能力训练方法要求具体,能力、知识、素质要有考核。 5.完成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测评。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改革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改革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类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职业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设置显得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必须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加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树立能力本位、岗位目标的课程观,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科学合理地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努力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当前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两大弊端 1.实践环节薄弱。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教育,其课程设置应该为培养具有应用技能、职业素养、实践智慧的高技能人才服务,遵循“能力本位”课程观,突出实践在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而当下的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理论知识依然是教育内容的主宰。这就必然造成课程建构与课程目标的冲突、培养手段与培养目标的背反,其结果只能离人才培养的目标越来越远。 2.课程结构不当。专业课比例过大,而对基础课重视不够;必修课过多,选修课较少;重课堂教学,而轻活动课程;重视显性课程,而忽视隐性课程等。其结果是课程门类多,课时多,学生负担重,自学时间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才能。 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 1.基础性。重视基础教育已经成为各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虽然是要培养技术应用 型人才,但是并不是说只学专业课就可以了,基础课就不重要了。相反,强调基础课的学习和达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通过基础课的学习,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基础课的学习,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 2.针对性。课程设置要根据专业培养目

税法课程教学大纲.doc

《税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税法》课程为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中高级经济管理人才所必需的税法基本理论知识和税收实务操作基本技能,熟练进行企业主要税种的计算与纳税申报,熟悉主要税种的征收管理,强化学生依法纳税意识和税法知识应用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相关财经类课程和胜任相关职业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知识教学目标要求:使学生全面掌握我国现行税法的立法原则以及各个单行税种的税制要素、税额计算和申报缴纳。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避免税收法律法规的简单罗列。要求学生对理论问题要理解透彻,对业务方法要熟练掌握。 能力培养目标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税收理论分析税收法律制度,能够观察并且分析现行税收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能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加大案例教学的力度,把税收理论和税收实务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主要税种的政策规定和税款计算,能进行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的纳税申报,为以后对学生进行税务管理、企业会计和经济管理等应用技能的训练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税法概论授课学时:6学时 【理论讲授内容】理论学时:6学时 掌握:税法的概念、税收法律关系、税法的构成要素; 熟悉:税法的分类、税收立法机关及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了解: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税务机构设置。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案例教学;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讨论与作业】 税法的构成要素,我国现行税法体系,探讨我国税收立法权。 第二章增值税法授课学时:18学时 【理论讲授内容】理论学时:16学时 掌握: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增值税的征税范围、税率、征收率的确定,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几种特殊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出口货物退税的计算法。 熟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办法,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及管理,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纳税期限,纳税地点与纳税申报 1

税法课程形考作业1

税法课程形考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 1. 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是()(1.00分) A. 税收法律关系的客观方面 B. 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客体 C. 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 D. 税收法律关系的本质 2.在税法制度史上,1983年至1992年是我国()的阶段。(1.00分) A. 税法制度的建立 B. 农业税法改革 C. 利改税及工商税法的全面改革 D. 税法制度的恢复 3. 下列属于行为税法的是() (1.00分) A. 营业税法 B. 契税法 C. 消费税法 D. 印花税法

4.我国现行《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最近一次修订是在()(1.00分) A. 1992年 B. 2001年 C. 2013年 D. 1995年 5.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必须基于一定的()(1.00分) A. 税收法律行为 B. 税收活动 C. 税收法律事件 D. 税收法律事实 6. 按照()的标准划分,税法可以分为实体税法和程序税法。(1.00分) A. 征税对象 B. 税收是否转嫁 C. 税法适用的主体 D. 税法的功能 7. 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现行税法制度改革内容的是() (1.00分)

A. 对消费税进行了比较大规模的调整 B. 对内适用《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对外适用《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C. 修订和修正《税收征收管理法》 D. 正式废止《农业税条例》 8. 个人所得税法属于()法律制度的范畴。 (1.00分) A. 财产税 B. 行为及目的税 C. 所得税 D. 商品及劳务税 9. 我国税法认定自然人居民的标准是()(1.00分) A. 居住时间标准 B. 住所标准和居住时间标准 C. 住所标准和居所标准 D. 居所标准和居住时间标准 10. 下列税法的渊源中,属于税收行政法规的是()(1.00分)

高职院校能力本位项目化课程教学的探讨

驦驦New Curriculum Research 能,所有的考核应尽量使学员参加院校组织的卫勤演练或部队演习,使其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锤炼,通过考试。 参考文献: [1]彭祝.谈对教研室主任的要求[J].高教发展与评估,1996,(1). [2]尹万建.怎样做好教研室主任工作[J].机械中专,1995,(8).[3]司丽萍等.浅析加强教研室主任队伍建设以夯实教育教 学质量基础[J].企业导报,2012,(5). [4]居长志.关于高职院校教研室主任工作的思考[J].江苏经 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项目化教学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项目化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有很大不同。本文重点介绍了项目化教学的发展与现状,结合实践,阐述了如何有效开展项目化教学,建立符合高职教育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关键词:能力本位;项目化教学;单元课程设计;整体课程设计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5-0136-02 高职院校能力本位项目化课程教学的探讨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赵 斌 高职教育除了“职业性”,还具有“高等性”,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育。而创业教育的特点之一便是创造性,是以主动、创新为特征的“拓业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独立、自立的发展精神,同时加强对综合专业技术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把握机会和创造机会的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体系的影响,使得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实际岗位需求。加上学生整体素质普遍不佳,越来越多的情况表明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当前高职院校的核心任务就是课程教学改革,因此项目化教学的理念提出,可以说是促进高职课程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即根据当前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发展现状,提出有利于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高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提出 教育部教职成(2011)12号文件中指出,要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观念———项目化教学。所谓项目式教学,就是学生在学习中围绕某一个具体的项目学习,通过利用最优化的资源来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实践体验,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来进行探索创新与实际技能的提升,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高职院校的项目化教学中,既是一种日常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它的理论基础融合了多种教育理念。在实际的项目化教学中,采取类似实践的方式来对整个项目进行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有意义的任务来实现技能的提升。 二、高职课程的“项目化”教学 项目是指能训练学生职业能力的大型的、典型的、 、、、、、、、、、、、、、、、、、、、、、、、、、、、、、、、、、、、、、、、、、、、、、、、、、、、、、 教学新思维 136

(一稿)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化课程改革实践

(一稿)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化课程改革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化课程改革实践 摘要:职业教育课程正处于深刻变革阶段,改革势在必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改革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建设的核心部分。项目化课程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基本方向,是高职课程改革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实质就是课程与项目的双向整合,即课程项目化与项目课程化。以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的电磁应用技术课程作为案例,介绍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具体做法,以期提出可供借鉴的课改结论。 在职业教育不断变革的大趋势下,对高职课程的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项目化课程改革是目前大家正在探索的一种很有价值的方法,能有效推动专业建设,推动师资建设,推动教学环境建设,推进内涵上的工学结合,推进“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研究”。它是一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进行的课程改革模式。首先,分析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确定主要工作任务和典型工作任务,然后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能力训练项目以及考核方案。项目化课程改革要求课程和教学必须基于工作过程,与具体的职业活动相联系,这样可以从根本上保证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促使职校学生能学以致用,满足职业岗位工作要求,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从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由量到质的提升,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化课程改革提出的背景 课程建设是高职内涵建设的核心。近年来,对高职课程的改革如火如荼。其目标是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以形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质上,高职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或多或少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此同时,一些深层的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 (一)高职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1、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没有面向工作岗位 长期以来,由于受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定势的影响,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往往重“高”而轻“职”,但这个“高”又看不到“高”在哪里,因为目前“高职”有许多专业与“中职”相似, 没有体现出与“中职”的具体区别。高职的定位问题,直接影响到培养目标的制定;而培养目标又是课程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一)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一) 摘要: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是高职院校当前所面临的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在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要以课程建设和改革为重点,课程改革应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做到“三个接轨”、“三个融合”。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当前所面临的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在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要以课程建设和改革为重点,创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把课程设在职业岗位的“缺口”和岗位能力要求上,正确把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按照淡化专业、强化课程、弃旧图新、紧跟时代的思路,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改革中及时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成果。 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应实现“四个转变” 1.在理念上,由教程向学程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是单向传授的教学观,它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应当重新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重塑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教”师,而是“导”师,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尽可能地尝试进行确立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相应岗位任务,内化和固化职业技能,完善职业素养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总结评价和反思活动的过程

与结果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体验性学习、参与性学习、观察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设计性学习、操作性学习等,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不断巩固、强化所学职业技能,显示出学习主体性,从而实现由教程向学程转变。 2.在价值取向上,由学科知识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学是一种纵向为主的框架式教学体系,其核心要素是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较强的科学创造潜力为目标。而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是一种横向为主的模块式教学体系,其核心要素是以职业岗位技能的专项性和操作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专深的岗位业务知识、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为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必须转变教育思想与观念,树立正确的质量观,立足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突出职业教育特点,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面向市场、面向就业,重视和强调职业能力培养,实现由学科知识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 3.在教学方式上,由老三中心(课堂、教师、书本)向新三中心(学生、在做中学、经验)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为阵地、以教师为主体、以书本为本位,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岗位能力需求,难以适应社会需要。高职院校教学过程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在教学过

应用型本科《税法》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改革探讨

应用型本科《税法》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改革探讨 应用型人才致力于将科学原理或新发现的知识直接用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潜力的技术和技术开发的能力应用型人才为主。《税法》课程作为财务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对财务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这一理念,对《税法》课程探索出了“教一学一赛一考”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以有效解决专业核心课程无法有效落地问题。 标签:税法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改革 《税法》作为应用型本科财务专业的必修课,具有规范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近几年财税制度改革的深化,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面对税收新形势和职业岗位需求的新趋势,如何提高《税法》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税法理论知识基础上,能够参加税务技能大赛,具备进行财务工作中涉税业务核算,是目前税法课程教学中应该思考和解决的迫切问题。基于这些需求,本文对《税法》教学提出“教一学一赛一考”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以供参考。 一、教 在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方面,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新时代下提倡教学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税法》课程改革在教学目标方面应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分析能力,是他们能够合理运用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培养具有操作能力的高素质财会人才。 在教学方式与手段的改变方面,教师能够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对于高效课堂的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税法》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堂的教学就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的联系起来。在税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结合相应的案例對理论知识进行解析,这样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起来,让同学们能够容易理解深刻掌握税法知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内容的更新方面,税法课程具有变更性较强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税务制度的变革,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也要进行一定的革新。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培养的学生的税法实践分析能力。 二、学 本文提倡学生在《税法》过程中,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进行税法课程学习。税务岗位工作主要有申报纳税,缴纳各项税款等,学习内

高职教育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实践

一、对高职教育课程的认识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办高职教育时间很短,不少院校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还停留在对普通本科院校以学科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进行简单压缩的层次,高职教育仍然是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严重影响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把提高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确定为高校办学主线。在2010年9月13日,教育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说:“今后十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高职教育如何加大改革力度,走出一条具有高职特色的改革与发展之路,不辜负党和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殷切期望,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改革现行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是一个关键问题。 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分属于两个体系、两种类型教育,本科教育是普通教育类型,属于学科体系,而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类型,属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体系。两者办学理念、课程体系是有很大差异的。不能按照普通本科教育以学科知识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来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岗位专业能力。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就成为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工作过程是“综合”的系统,综合了“三个维度”——技能、知识、态度,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工作过程是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的系统,是说工作过程的“六要素”,即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工作过程是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是说工作过程的“六步骤”,即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其结构是相对固定的。由此,便形成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六步教学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是指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的名称和内容不是指向科学学科的子领域,而是来自职 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 二、高职教育“项目化”课程的主要特征 所谓项目化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 职业教育的项目化课程的主要特征:学习内容是企业或职业活动中典型的工作任务;课程的编制与教学实施必须打破学科型专业知识的纵向体系结构,实现相关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横向构建;专业学习再也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两张皮;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学生实现从学习到实际工作,从学院到企业现场的过渡,真正达到就业准备教育的目标;学习的教室或实训中心是尽可能真实的工作环境或者仿真的工作环境;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安全生产等非常重要的职业意识和素质得到有效培养。 三、高职教育“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实践 1.转变观念。通过培训学习,使广大教师转变了许多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了高职教育新理念。如要切实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中国传统陈旧思想,彻底抛弃学科本位课程观和“精英教育”的教学观,树立正确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人才观,能力本位和素质教育的课程观,毕业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乐于到基层去就业和创业,既具有专业的一技之长,又具有可迁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质量观和为每个学生搭起“精神成人,技能成才”的平台,“交给每个学生成功开启就业之门的一把钥匙”,使毕业生能顺利就业的教学观。高职课程教学目标有三: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要凸显能力目标。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需转变的高职教育理念很多。如把课程从理论思维为主,变为以能力训练为主;要教“课”,不要教“书”;把课程从知识讲授型为主,变成知识应用型为主;把课程内容从以教师讲授和课本知识为载体,变为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课堂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是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可以少讲或者不讲知识,但要带领学生做事, [摘要]评价一堂课是不是好课,其新标准的三个基本原则,一是突出能力目标,二是用项目任务训练学生能力,三是要以学生为主体,重塑了职业教育新理念。适合“一堂好课”新标准的三个基本原则的高职课程应是“项目化”课程。为此,必须在新的高职教育理念指导下,对现有课程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要按照“总结经验、巩固成果,深化改革、稳步推进,全员参与、鼓励创新,重点实施、重在效果”的总原则进一步推进“项目化”课程改革工作。 [关键词]“项目化”课程改革 能力本位 学生主体 [作者简介]贾丽飞(1980-),女,吉林双辽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学管理;李鹰(1963-),男,吉林白山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改革及教学管理。(吉林吉林 13202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124-02 高职教育“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 贾丽飞李鹰

“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总结报告

“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总结报告2012年3月中旬以来,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电工电子技术专业教研组积极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模式改革工作。“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已成为我校课程改革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课程目标、以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为课程的实施原则的中等职业教学模式,实现“工学结合”,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改两年以来,我校电工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成绩。现将我组该项工作开展情况小结如下: 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 通过市场调研,机电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一下三条:学生素质要高;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1-2种专业技能。因此,我们确定我校电工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具有较高综合职业素养、具有一定提高能力、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技能型人才。要求电工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文化基础,要掌握机电技术必需的应用机电、电气、信息和控制等理论知识,对掌握典型机电产品设备及元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较为了解,具有机电产品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1-2种技能 二、“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理论与实践无法有机结合,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也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导向。项目教学则可以通过工作任务、项目活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学设计者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之中,即教学进程由任务来驱动,而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线性讲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相对开放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学任务的设计和严密的组织实施,以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 1. 确定教学项目,明确工作任务 项目教学旨在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得以应用。教师要根据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的工作岗位,根据教学进度设计一个或几个具体的项目活动,以任务的形式提前交给每一位学生,并简明地向学生介绍所选项目的种类、性质、内容以及本项目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即为学生在本项目的学习成果。 学生在仔细阅读了这些项目和评价的要求后,就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准备一些基本工具,正确分析教学项目、明确任务,并写出本项目的工作计划。 2. 学生实施项目,尝试完成任务,教师辅导 教师在提出某个项目设想前要对项目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准备好项目讨论可能涉及到的有关理论知识,通过对项目内容的介绍和对工作任务的提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接下来,按照学生讨论制定的项目计划进行分组实施。一般以2~3人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