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西域》四字六步法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张骞出塞的故事教案

幼儿园张骞出塞的故事教案

幼儿园张骞出塞的故事教案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张骞,并了解他的壮举——出使西域。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培养幼儿对历史故事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黑板、彩色粉笔•幼儿园张骞出塞故事绘本•游戏道具:马、沙漠、古代服饰等道具•故事背景音乐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引导幼儿回忆近期学习的历史故事,例如《白蛇传》、《愚公移山》等,激发幼儿对历史故事的兴趣和记忆。

2. 介绍张骞(约10分钟)老师拿出《幼儿园张骞出塞故事绘本》,向幼儿展示绘本封面,并介绍绘本中的主人公——张骞。

告诉幼儿他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英雄人物,为了国家的利益,他勇敢地出使西域。

3. 聆听故事(约15分钟)老师以生动的口吻,讲述《幼儿园张骞出塞故事》。

在讲述中,老师突出了张骞的勇敢、机智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适当运用一些肢体语言和声音效果,增加故事的趣味性。

4. 回答问题(约10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张骞为什么要出使西域?•出使西域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什么困难?•张骞怎样解决了困难?5. 分组活动(约15分钟)将幼儿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自由发挥,利用游戏道具和想象力,表演张骞出使西域的情景。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发挥想象,体验历史人物的精神。

6. 制作绘本(约20分钟)给每个小组分发绘本制作材料,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自由绘制绘本。

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绘本中的情节,并分享自己的创作。

7. 总结(约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学习的过程,总结张骞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鼓励幼儿展现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拓展活动•老师可引导幼儿进行更多的讨论,了解张骞对开拓丝绸之路的贡献。

•通过模仿游戏,让幼儿体验骑马出游的感觉。

评估方法•观察幼儿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表达和创造力的发挥。

•记录幼儿绘制的绘本内容,评估幼儿对故事理解的深度。

参考资料•《幼儿园张骞出塞故事绘本》,出版社:XXX注:本教案参考了历史故事教学的一般原则,以及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进行了适当调整。

4.1.6《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教案(沪教版八年级上)

4.1.6《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教案(沪教版八年级上)

第十五课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西域,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时间,丝绸之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内容。

2、能力培养:(1)能够正确识读“丝绸之路图”,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2)能够正确认识张骞及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初步培养正确认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的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意志。

(2)通过对西汉时期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学习,认识吸取他国先进科技文化,对促进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和难点】丝绸之路在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张骞出使西域【教具准备】挂图、投影片【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地图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板书设计】一、西域二、张骞出使西域1、第一次:目的:联络大月氏138BC 作用:内地人开始了解西域地区2、第二次:目的:积极发展和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119BC 作用:打通了西域和汉交往的通道开辟了丝绸之路三、丝绸之路1、开辟2、经济交流3、文化交流4、历史地位【教学过程】(复习导入)略。

(新课教授)(看一看)看题目,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WHO?一个人物——张骞WHAT?完成了什么大事?——出使西域还有什么?——丝绸之路(问)西域指哪些地区?是否是人间天堂呢?(看地图)知道西域的范围抓住重点:玉门关以西包括今天的新疆、中亚地区阳关以诗为凭: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看图)“找一找”,在西域有哪些小国?(生答)略。

(问)哪一个比较强大?——匈奴(问)何以见的?有什么例子可以说明匈奴的强大?(生答)略。

(情境设计)如果你是某一个小国的国王,你将如何维持自己的国家?你会选择依附哪一个国家或民族?(生答)略。

(问)西汉要对付匈奴,并在等待时机,时机终于来了,但这时已经到了哪个皇帝时期呢?——汉武帝汉武帝决定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但大月氏已经搬迁到了西部(看图,指方位),谁去做联络员呢?——张骞(阅读材料,讲述过程)略。

(七年级历史教案)张骞通西域的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张骞通西域的教案

张骞通西域的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识记西域的地理范围及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理解张
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及西域都护府设置的意义;培养学生根据史料想象历史情景及根据历史人物的贡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播放西域的风情片,感受神秘和旷远;列表比较张骞第一次出使
西域与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出使西域对巩固西汉统治加强联系的作用,正确评价张骞。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张骞勇于冒险、勇于开拓、忠于国家、坚忍不
拔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了解x疆历史、维护国家的统一。

【教学重难点】
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难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完成情况。

【教学准备】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的动态课件、西域风情的电视片、张骞像的投影;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学生读课文引言。

2.教师引入:同学们,西域是我国西北葱岭以西广大地区的总称。

它辽阔、神秘、美丽。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西域去走一走、看一看。

3.播放西域的风情电视短片,让学生感受西域
●二、新课讲授
( 一)西域
1、引导:此时此景,同学们都在想些什么呢?(美丽的西域在什么地方)
2、出示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的动态课件,讲解西域的地理位置,并让学生认真观察识记。

《张骞出塞》教案大班

《张骞出塞》教案大班

《张骞出塞》教案大班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

学习重点和难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是本课的重点。

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本课的难点。

课堂导入:80年代,诗人纪宇在《风流歌》里写道:“张骞通西域,我在鞍前。

鉴真东渡,我在船后。

”我国古代历史上涌现了很多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西汉时的张骞便是我国第一位外交家,世界上第一位探险家。

他是怎样历尽艰险不辱使命两次出使西域的?他这一活动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合作探究: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

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精讲点拨:1.教师展示地图《西域形势和张骞通西域路线》,结合地图说明西域的地理概念。

提出问题:“有谁知道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挫折?”并引出对张骞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行评价,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最后进行归纳:成功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即:有胆、有识、有行、有恒。

2.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出“这个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原的新物种有哪些,汉族的哪些技术和物品传入西域”?可以结合本课“活动与探究”第2题的插图,通过提问加深印象。

3.可以通过讲述的方式,突出强调西域都护的设置,解释“都护”的含义。

4.让学生在教材《丝绸之路》的地图中指出路线。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先讲清陆上丝绸之路的基本路线,再通过地图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大致路线,并指出海上这条线随着远洋技术的提高,不断地被拓展。

这两条商路是中国和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

可以在此用幻灯或计算机打出丝绸之路的地貌:荒无人烟的戈壁和沙漠地带,茫茫无际的大海和滚滚波涛,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认识丝绸之路的艰辛。

5.中国古代‘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讲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对班超在西域的活动,尤其是他在关键时刻表现出的胆识、机智及结果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引导学生对班超进行评价。

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案_

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案_

第12课张骞通西域重庆第三十中学涂菁【课标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的时间。

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西域的地理范围提高其识图能力,通过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培养学生通过史料想象历史情境的能力,通过对张骞的评价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尤其是在某一方面有特殊贡献的任务)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比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其比较分析能力,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其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不畏艰难两次出使西域的了解,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开拓、忠于祖国的精神;通过对设置西域都护的历史作用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新疆地区早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成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一、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二、难点: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比较、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作用的分析理解。

【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Hi,boys and girls.My name is Tujing.Nice to meet you. 同学们好,我是来自重庆三十中的历史老师,我姓涂,大家可以叫我涂老师。

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初次见面,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这是?(逐一展示黄瓜、胡萝卜、石榴)生:黄瓜、胡萝卜、石榴。

师:这些东西你们都吃过吗?生:吃过。

师:那么,你们知道这些东西的原产地是哪里吗?生:(略)讲授新课:师:这些都是古时从一个叫西域的地方传过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域,开启一段神秘的西域之旅。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67页第十二课《张骞通西域》。

本课共分为三个板块,“通”往何处——走进神秘西域,“通”之过程——张骞出使西域,“通”向未来——“凿空”西域影响,我们将其概括为“三通”。

初中历史教案张骞通西域

初中历史教案张骞通西域

初中历史教案张骞通西域教师:XXX时间:XX年XX月XX日课题:张骞通西域教学目标:1. 了解张骞的生平和主要活动;2. 了解张骞通西域的背景和意义;3. 掌握张骞通西域所经历的艰辛和对汉朝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张骞通西域的经过和意义;2. 张骞通西域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张骞通西域的详细过程;2. 张骞通西域对汉朝政治经济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案、PPT、图片资料;2. 物品展示:丝绸、宝石、瓷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提出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关于张骞通西域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15分钟)1. 张骞的生平和主要活动;2. 张骞通西域的背景和意义;3. 张骞通西域的经历和影响。

三、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张骞通西域对中西文化交流的意义,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四、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整理,提出合理的结论。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评价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历史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张骞通西域的小短文,展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思考。

七、课外拓展(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深入了解关于张骞通西域的更多信息。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张骞通西域的重要历史事件,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在未来的学习中,要加强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

校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教案 川教版-川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校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教案 川教版-川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2课X骞通西域1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记住西域的地理X围,记住X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理解X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理解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

2、能力与方法:培养识读、运用、制作历史地图的能力,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想象历史情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西域面貌的粗浅认识,理解X骞勇于应征、被扣十余年仍不忘出使使命的勇敢、忠诚和坚韧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某某的历史,树立某某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

2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历史故事有较大的兴趣,平时通过阅历史读物和影视作品对汉武帝和X骞有所了解,这是一个良好的基础。

但对X骞通西域的来龙去脉及其历史意义还缺乏较系统和深入的认识。

3重点难点重点:西域的地理X围,X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难点:狭义西域与广义西域的联系与区别,X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其完成情况。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导入:我们先来逛逛菜市场,看几样很平常的瓜果蔬菜(出示几幅瓜果蔬菜的图片)大家认得出他们都叫什么吗?(学生踊跃作答:石榴、葡萄、黄瓜、胡萝卜、核桃、小葱),这些好吃的东西两千年前的西汉人能吃得上吗?(生猜测作答)其实这些蔬果不是我们内地土生土长的,他们是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从遥远的西域传入中原。

这些看似平常的蔬果能够传入内地,其背后隐藏着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X骞通西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X骞通西域。

活动2【讲授】讲授神秘的西域师:西域到底指的是哪一片地区呢?西域的地理X围出示地图,引导学生找出图上的重要地点。

师:这幅图上,大家先找到西汉的首都长安,从长安往西行,有两个著名的关隘——玉门关和阳关(位于今天的敦煌西北和西南),再往西走,一直到今天中亚的帕米尔高原,当时称为葱岭,所谓西域就是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这是狭义的西域,广义的西域还包括葱岭以西更广阔的地区。

西域有大片的草原,也有面积广阔的戈壁沙漠,对中原人来说,是一片蛮荒之地,有诗为证: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张骞西域教案

张骞西域教案

张骞西域教案教案标题:张骞西域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张骞西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 掌握张骞西域的探险路线和主要成就。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或地图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介绍张骞西域的背景和重要性。

可以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张骞,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讲解:2. 通过讲解张骞西域的探险路线和主要成就,向学生介绍张骞的冒险精神和勇气,以及他对汉朝和西域文化交流的重要贡献。

活动实践: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可以是张骞、他的同伴或当地居民),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张骞西域的探险过程。

学生可以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编写对话和情景,展示他们对张骞西域历险的理解和想象。

4.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角色和模拟活动的结果,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体会。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张骞的探险对汉朝和西域文化交流的意义,以及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评估反馈:5. 学生个人或小组展示:要求学生个人或小组展示他们的模拟活动成果,包括对话、情景再现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展示内容,评估学生对张骞西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6. 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表现,以及观察其他小组的表现,进行自评和互评。

教师可以提供评价标准,帮助学生进行评估和改进。

延伸拓展:7.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历史探险家和他们的贡献,比较他们之间的异同,并展开讨论。

8.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张骞西域的探险精神和勇气应用到现实生活中,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

教案扩展:9.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材料、视频观看、实地考察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张骞西域的了解和认识。

10. 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综合性评估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开独立研究和呈现成果。

注意事项: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适当调整教案内容和活动形式。

2. 教师应提前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张骞通西域》教案(1)

《张骞通西域》教案(1)

《张骞通西域》教案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记住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及目的地。

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记住汉设西域都护的时间,并理解其设置的意义。

二、能力和方法运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图》,培养学生读史,识图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史料、图片、图表想象历史情景及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学习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教育;强化学生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培养与人交流的主动性态度。

了解新疆的历史,维护国家的统一。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二、难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意义。

课型:新课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并查阅收集、整理在预习课文中最感兴趣的知识点。

教师准备:1、全面收集与本课有关的网络文字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实物准备:葡萄、石榴、核桃……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讲读法、对比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教学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来的时候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展示葡萄、石榴、核桃等实物),这些礼物老师将要把奖励给今天在课堂上最积极和认真的同学。

可是大家知道吗?这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和蔬菜,但在西汉以前,上到皇帝下至百姓都无法享受到这些美食,它们来自何方?又是在何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寻常文物的呢?学习新课一、神秘的西域(板书)1、西域的地理范围(板书)这些果蔬,它们来自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古时称西域。

(多媒体显示地图,教师指图讲解)。

西域指阳关和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包括今新天山南北地区,这是侠义的范围。

说得广一点,西域也包括葱岭以西更广阔的地区,大致相当于今新疆、中亚及更远的地区。

我们今天所讲的西域主要是侠义的范围。

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案设计_

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案设计_

第12课骞通西域第三十中学涂菁【课标要求】讲述骞通西域等史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西域的地理围、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的时间。

理解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西域的地理围提高其识图能力,通过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培养学生通过史料想象历史情境的能力,通过对骞的评价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尤其是在某一方面有特殊贡献的任务)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比较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其比较分析能力,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其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骞不畏艰难两次出使西域的了解,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开拓、忠于祖国的精神;通过对设置西域都护的历史作用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地区早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成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一、重点:西域的地理围、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二、难点:对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比较、对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作用的分析理解。

【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Hi,boys and girls.My name is Tujing.Nice to meet you. 同学们好,我是来自三十中的历史老师,我姓涂,大家可以叫我涂老师。

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初次见面,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这是?(逐一展示黄瓜、胡萝卜、石榴)生:黄瓜、胡萝卜、石榴。

师:这些东西你们都吃过吗?生:吃过。

师:那么,你们知道这些东西的原产地是哪里吗?生:(略)讲授新课:师:这些都是古时从一个叫西域的地方传过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域,开启一段神秘的西域之旅。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67页第十二课《骞通西域》。

本课共分为三个板块,“通”往何处——走进神秘西域,“通”之过程——骞出使西域,“通”向未来——“凿空”西域影响,我们将其概括为“三通”。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12课 张骞通西域》word教案 (3)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12课 张骞通西域》word教案 (3)

第4课张骞通西域教案【课标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的设置的时间,了解西域的自然环境、西域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过,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设置的历史作用。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西域的地理范围提高其识图能力,通过让学生设想张骞出使西域途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锻炼其想象能力,通过让学生比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其比较分析能力,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其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张骞不畏艰难两次出使西域的了解,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开拓、忠于祖国的精神;通过对张骞出使西域促进西域地区迅速发展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目前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通过对设置西域都护的历史作用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新疆地区早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成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一、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出使西域。

二、难点: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比较、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作用的分析理解。

【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看看屏幕(或实物)。

(逐一展示葡萄、核桃、胡萝卜、石榴图片或实物)这是什么?这个呢?……这些东西你吃过吗?生:都吃过!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他有没有吃过这些东西呢?生:吃过!皇帝可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啊!师:秦始皇啊可没有这个口福,这些东西,他可都没吃过!为什么呢?因为在他那个时候,我们内地还没有这些蔬菜瓜果。

那么,它们是什么时候在内地出现的呢?它们是从什么地方传到内地来的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知道答案了。

(展示课题:第12课张骞通西域)新课学习:师: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

在听的同时,请你想一想,这首歌曲带有哪个地区、哪个民族的特色?(播放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生:新疆!维吾尔族!师:对!今天的新疆在汉代属于西域地区的一部分。

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

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

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张骞通西域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张骞通西域的背景和意义;2)了解张骞通西域的过程和成果;3)理解张骞通西域对于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2)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张骞通西域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尊重文化交流的素养。

二、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张地图,让学生发现古代中国与西域相隔遥远的距离。

步骤二:分组研究(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以一个角色扮演的方式,分别是张骞、随从等。

2.让学生自行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张骞通西域的背景和意义。

步骤三:讲授与合作(30分钟)1.学生小组讲解各自收集到的信息,分享归纳成果。

2.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张骞通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果?b)张骞通西域对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有何重要意义?步骤四:活动设计(30分钟)1.将学生分成数个小组,每个小组以张骞通西域的任务为背景,设计一个小绘画、手工或写作任务。

a)绘画任务:请学生用图画展示张骞通西域的过程和成果;b)手工任务:请学生制作一幅描绘张骞通西域历程的立体模型;c)写作任务:请学生分别扮演张骞、随从等角色,写一篇日记。

步骤五:展示与回顾(10分钟)1.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向全班做简要介绍。

2.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学习的内容,总结张骞通西域对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三、教学评估:1.对小组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估,看是否达到了设计任务的要求。

2.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总结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其探索和归纳总结能力。

3.观察学生对于张骞通西域重要性的理解,评估其历史思维和文化意识的培养程度。

四、教学拓展:1.邀请专家或相关人士进行讲座,进一步深入讨论张骞通西域的历史背景和学术价值。

2.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史料,扩展对张骞通西域的了解。

《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

《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

《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一、导入:展示图片并提出“你认识下列食物吗?它们是从哪里传入中国的?”二、教学目标1.通过展示地图和材料使学生了解“西域”的大致范围,引导他们归纳出“张骞通西域的背景”,知道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

2.通过课堂活动“我来说你来描路线”对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有较深的印象,理解张骞一路上的不容易,体会张骞的个人品质,明确第一次通西域的意义。

3.组织学生齐读最后一段,了解张骞第二次通西域的过程,通过分析此段并适当扩展引导学生概括张骞次通西域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学生可能对“西域”的地理范围不太明确,对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还不擅长归纳要点,对人物品质理解不深刻,所以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地图讲述“西域”的范围,对出使西域的过程做好要点归纳并分析人物品质。

另外,课本对张骞通西域的意义讲述比较简单,教学中结合课本做适当扩展后注意从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等方面明确其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张骞通西域的经过及其品质难点:张骞通西域的意义五、教学过程西域的概念:结合地图解释西域的地理范围和大概的社会特点。

(一)张骞通西域的背景(通过两则材料引导学生归纳背景)材料一: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选自《史记》卷一百二十三材料二: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

——选自课本背景归纳:(1)大月氏:怨仇匈奴,苦于没有同盟共同打击匈奴。

(2)汉王朝:屡受匈奴攻打,十分被动。

(二)张骞通西域的过程(对照课本第68页《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进行课堂活动,讲述出使过程,描出路线并归纳要点,进而探索张骞的个人品质)要点梳理:第一次通西域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时间:公元前138年路线:如图(活动)挫折:两次被匈奴扣留,但“持汉节不失”,历经13年回到长安影响:使汉朝了解西域问题思考: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十余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

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答:张骞具有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和开拓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进取,报效祖国。

张骞出使西域初中历史教案

张骞出使西域初中历史教案

张骞出使西域初中历史教案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和经过的国家;
3. 能够分析张骞出使西域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和意义;
2. 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和经过的国家;
3. 张骞出使西域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张骞出使西域的相关事件和历史背景;
2. 分析张骞出使西域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张骞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张骞,引出主题。

二、讲解(15分钟)
1. 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和目的;
2. 张骞的路线和经过的国家;
3. 张骞出使西域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三、讨论(15分钟)
1. 学生分组讨论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2. 汇总讨论结果,总结张骞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四、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引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加深对张骞出使西域的理解,准备下节课的讨论。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张骞出使西域的重要性,并能够分析其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要做好课前准备,准备充分的资料和教具,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张骞出使西域教案

张骞出使西域教案

张骞出使西域教案教案标题:张骞出使西域教案目标:1. 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和目的。

2. 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和重要事件。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研究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和目的。

2. 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和重要事件。

教学难点:1. 张骞出使西域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2. 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和启示。

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教科书、相关历史资料。

2. 多媒体设备。

3. 地图和图片展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张骞出使西域有了解吗?你们知道他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和目的,包括汉朝对西域的探索和开辟贸易通道的需要。

2. 讲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和重要事件,包括他的旅程、遇到的困难以及取得的成就。

三、小组合作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段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和事件。

2.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整理相关信息,包括地理位置、重要事件、困难和成就等。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

四、知识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张骞出使西域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包括拓展了中国的疆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和启示,包括对今天的丝绸之路倡议的启示等。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张骞出使西域的重要性和影响。

2. 提问:你们对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体会?六、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张骞出使西域的短文,包括背景、目的、路线、重要事件和意义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知识讲解、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目的、路线和重要事件,并引导学生思考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课堂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研究能力。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
【课堂小结】知识梳理(略)
【学习测评】练习册
板书设计
一、神秘的西域
二、张骞通西域
时间目的结果影响
第一次:
第二次:
三、西域都护设置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执教者:
【课堂进行时】
(一)神秘的西域
1.阅读教材67页内容,结合下面“西域形式和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看图,找出两关一岭,长安的位置,了解西域的大致范围。
(2)狭义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以西,_________以东。
广义定义:包括_________以西的广大地区。
3.了解新疆的历史,维护国家的统一。
教学重点
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教学难点
西域的地理范围,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意义。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集体备课内容
修订内容
【情境再现】
展示石榴、葡萄、胡桃(核桃)、胡豆、胡萝卜等图片,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果蔬,但在西汉前,它们是不会在中国出现的,那它们来自何方?是怎样来到中国的呢?通过今天的)读一读教材67、68页的小字,了解西域的概况。
(二)张骞通西域
1.读教材68页内容,说说汉武帝派人出使西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
2.阅读教材69页小字部分想一想:要到达大月氏,必须要经过哪里?在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找到大月氏了吗?
这表明:______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域都护是在什么情况下设置的?它的设置有什么意义?

《张骞通西域》教案(2)

《张骞通西域》教案(2)

《张骞通西域》教案文登市实验中学郐红荣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

2.了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经过,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及汉设西域都护的意义。

3.学习张骞敢于冒险、忠于国家、坚忍不拔的精神。

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及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张骞出使西域三、学习难点:对张骞出使西域意义的理解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材料引路问题导入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一组材料:2006年5月,张骞墓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0年7月12日,新疆疏勒县张骞纪念馆开馆迎客30集大型历史剧《张骞》已全面启动。

计划2010年12月正式开机。

这些材料都与谁有关?(板书,强调“骞”的写法)那你知道张骞为什么备受尊崇吗?(补充板书)这节课,咱们就穿越时光隧道去探寻张骞通西域那段传奇般的历史。

(二)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重点、难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导学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及学法指导。

(三)自主探究1.学生结合导学提纲自学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67页,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完成导学案中自主探究部分,注意有三个问题。

咱们比比谁读书最用心,归纳的答案最简练,别忘了在课本上做好标记!2.小组内交流(及时肯定自主学习时的优点)先在小组里交流交流你的收获,要是有不明白的问题一定要向同学请教!3.集体交流谁来说说汉朝时,西域是指什么地方?(生答)(屏显图)汉朝时,狭义的西域指的是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

就是今天新疆天山南北一带,“两关一岭”是很重要的分界地点。

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由于内地和西域之间相距遥远,上自皇帝,下至百姓对它都缺乏了解,因此,这就使得遥远的西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谁是揭开这神秘面纱的第一人呢?谁来根据这个表格说说张骞出使西域的情况?(屏幕显示表格)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这两个时间?联系生活进行记忆,谐音记忆都是很好的方法。

张骞出使西域教学过程设计文档

张骞出使西域教学过程设计文档
第二组:说出张骞二次出使西域路线(到达的国家或地区)和其遇到的困难(小组完成)
第三组:假如你是张謇,你会怎么做?(提问学生代表,加以点评)
第四组:张謇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提问学生代表,加以归纳)
(4)张謇的精神和品质:
[教师归纳板书]
3、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1)开启了西域各国和汉朝频繁交往的时代,沟通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
中学生从经济、政治、精神影响方面理解了“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及“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职责和意义”,促进其对历史事迹的了解,突破了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升华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民族情感。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国家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他灭六国统一天下,他在位号召人民修筑了世界著名的万里长城,他留下了雄伟的秦始皇兵马俑,他……请问,这位伟大的皇帝,他的宫殿里有没有我们今天随处可见的葡萄,他能吃到甜美的石榴吗?
温习旧知识,吸引学生思考,秦始皇有没有吃到葡萄和石榴,我国什么时候开始种植石榴葡萄等?(西汉)
(1)[学生活动]张蹇人物简介(时间,生活的状况、社会背景等):教师鼓励并教给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上网、书刊、影视。
(2)[教师讲解、板书]张建出使西域的经过(表格形式)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
目的
结果
(3)[学生活动]确定主题、根据兴趣学生分成4组
第一组:找出张骞首次出使西域路线(分为4段:长安——玉门关、玉门关——大月氏、大月氏——阳关、阳关——长安),并设想其遇到的困难(小组完成)
(2)促进了汉朝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中国同西亚、欧洲的贸易关系发展起来;“丝绸之路”成为亚欧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互相传递着文明的信息。

3.4.2 张骞通西域 教案 川教版 七年级上册

3.4.2 张骞通西域 教案 川教版 七年级上册

《张骞通西域》说课稿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12课《张骞通西域》课本内容包括三部分:神秘的西域、张骞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臵。

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学情分析、教学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七方面进行介绍。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共5个学习主题,讲述远古至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本课所在的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讲述秦朝和汉朝的历史。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从此,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所以本学习主题在教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2、《张骞通西域》作为本学习主题的第4课,上承“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下启“丝绸之路的开辟”。

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成为民族交流的佳话,它充分体现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与渗透。

通过西域,东西方经济、文化等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古老中国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区域,我们吸收着外来文明的精华,同时向世界展示了华夏文明的灿烂辉煌。

而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通道,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西域位于祖国西北,有着独特的风土人情和资源,又加深了历史和和地理学科的联系。

【学情分析】1、初一学生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他们思维活跃、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展示自我的需要,对感性的事物比较容易理解,也初步具备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及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从而为学生乐于仔细“研究”本课知识、分组搜集与本课人物、事件有关的历史资料、结合书上《张骞出使西域壁画》设计一段汉武帝与张骞的对话、编排表演历史短剧等活动奠定了基础,为开展活动性的课堂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本课以学生的参与、动手、动脑为主。

2、但学生个体具有差异性,知识的积累还少,同时对历史地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所以在本课的活动中及课后作业设计上都注意了层次性和学生自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善堂镇第一初级中学赵利敏
2014年11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是学生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事实。

(2)了解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的历史过程。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3.学习要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
一.督预示标:
1. 检查预习情况
(1)小组长检查本组成员的预习情况。

(2)检查《基础训练》课前预习题完成情况。

2. 出示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a. 掌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

b. 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的历史过程。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a.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b. 通过张骞,班超这两个人物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学生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二.自学梳理
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对照提纲自学课本82——85页
1. 西域的地理概念
2. 张骞第一次,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结果,你能想象一下这一路会有多少艰难险阻吗?
3. 东汉和西域的联系
4. 请你说出丝绸之路的陆上和海上路线
5. 班超经营西域
三.小组答疑
待自主学习完成以后,各小组有组长主持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完成以下任务。

1. 让每个成员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讲给其他同学听。

2. 把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3. 对照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纲,推选好准备在全班展示的问题和小组代表。

四.展示评价
预设(一)西域的地理概念
活动一:让学生在地图中找出西域的地理位置,了解西域当时的历史情况。

问题1.西域指今天的什么地方?
2.当时西域是怎样的社会情况呢?
教师做点评,并找学生举文字牌形象展示西域的地理位置。

启发学生回忆有关西域的诗句,感受西域风貌。

预设(二)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历史背景、目的、结果。

活动二:认真阅读82、83页,组内进行交流,针对自学提纲解决问题: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1)汉武帝为什么要派张骞出使西域?
(2)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张骞,你设想一下出使西域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呢?如果能够穿越你会应招吗?
(3)让学生表演历史小话剧《张骞不是汉节》,并思考张骞的身上你可以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教师总结点评:有胆、有行、有恒。

并播放《汉武大帝》之张骞回来影视片段。

2,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1)这次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2)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哪些东西传到了中原,中原又有哪些技术传到了西域呢?
3,完成下表:
时间背景目的结果
公元前138年匈奴强势控制西域威胁西汉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目的没有达到,但熟悉了地理环境,了解西域想同汉朝往来的愿望
公元前119年匈奴被汉打败西迁友好访问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频繁
预设(三)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教师导语:随着汉朝和西域关系的日益密切,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展示西域都护府图片。

1,西域都护府在那年设置?主要职责是什么?它的设置有何意义?
2,看课本完成下表:
拓展:简要介绍“东突厥”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爱国
主义教育。

预设(四)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活动四:阅读课本83、84页,在地图中找出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根据自学提纲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并展示讨论结果。

(1)为什么把这条商道称为“丝绸之路”。

(2)让学生扮演导游介绍丝绸之路;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的大秦。

2,海上丝绸之路(略讲)
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广东沿海——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活动五:讨论,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中国历史和今天的现实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学生代表回答后,教师点评。

预设(五)班超经营西域(略讲)
阅读课本84、85页,了解班超在西域的主要活动,学生代表回答。

教师点评:甘英出使大秦,即是班超经营西域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直接往来的重要一笔。

五,联系拓展
我国现在正在进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丝绸之路也是
一个重要内容。

假如由你负责开发丝绸之路,你认为我们应当开发丝绸之路的哪些资源呢?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六,总结导预
1,让学生代表概括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学习过的感受,教师点评。

2,预习十六课,出示预习提纲
《昌盛的秦汉文化》
(1)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2)《九章算术》和地球仪
(3)华佗和张仲景
板书设计:
经过:公元前138年和公元119年先后两次出使西

(1)汉朝与西域,交往日益频繁
西汉:张骞通西域影响(2)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陆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东汉:班超经营西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