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发酵异常情况分析处理与防治
第七章发酵染菌及防治
2、噬菌体检查——双层平板培养法:
底层同为肉汁琼脂培养基,上层减少琼脂用量 ,先将灭菌的底层培养基溶后倒平板,凝固后 ,将上层培养基溶解并保持40℃,加生长菌作 为指示菌和待测样品混合后迅速倒在底层平板 上,置培养箱保温经12~20h观察有无噬菌斑。
微生物的浓度过低,发酵液转稀: 指发酵尚未进入放罐阶段,发酵液就变稀。 (1)原因:感染噬菌体、培养条件不合适。 (2)措施:防噬菌体、控制合适培养条件。 未知的其它原因:可补充氮源促菌丝生长,或补充碳源也可
。 微生物的浓度过高,发酵液过浓: (1)原因:氮源过多,菌丝生长快、浓度大,从而降低发
酵液中溶解氧的浓度,影响发酵正常进行。 (2)措施:补入大量的水。
二、染菌检查(p185-186)
在发酵过种中,对杂菌污染的及早发现、 及时处理,是免除染菌造成严重损失的重 要手段。因此,要求有确切、迅速的方法 来检测出污染的杂菌。
目前常用的方法:
(一)显微镜检查 (二)肉汤培养检查法 (三)平板划线培养或斜面培养检查法 (四)发酵过程的异常现象观察法
发酵染菌批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总染菌率=——————100%
总投料批数
发酵染菌率是指在发酵罐中发生的染菌率,包括染 菌后被挽救不了导致倒罐的批数,但种子罐培养的 染菌不接入发酵罐,不导致发酵染菌的另行计算。
(二)染菌原因及分析
归纳发酵中染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无菌空气带菌、设备渗漏、种子带菌、灭菌
不彻底、操作失误和技术管理不善等。 但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从污染的杂菌
(四)发酵过程的异常现象观察法 (p186)
如可从溶解氧、pH值、排气中CO2含量、 菌体酶活力等变化来判断。
第七章发酵生产染菌及其防治
(1)、噬菌体的防治
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培养基制备灭菌、种子培 养、空气净化系统、环境卫生、设备、管道等诸多 方面,具体归纳如下: ① 严格活菌体排放,切断噬菌体的来源 ②做好环境卫生,消灭噬菌体与杂菌 ③ 严防噬菌体与杂菌进入种子罐或发酵罐内
④抑制罐内噬菌体的生长
(2)、污染噬菌Biblioteka 后的处理方法①并罐法三、发酵染菌原因分析 发酵的染菌率(指一年内发酵染菌批数与总 投料批数之比) 总染菌率 = 发酵染菌批数 总投料批数 ×100%
染菌率与发酵的菌种、培养基、产品性质、 发酵周期、生产环境条件设备和管理技术水 平等有关。
染菌原因分析 染菌原因分析就是总结染菌的教训,防范于未 然。 主要染菌原因:种子带菌,无菌空气带菌,设 备渗漏,灭菌不彻底,操作管理不当。
四、设备渗漏或“死角”造成的染菌及其防 止
设备渗漏:指发酵罐、补糖罐、冷却盘管、管道阀门 等,由于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磨蚀、加工制作 不良等形成微小漏孔后发生渗漏染菌。
“死角”:由于操作、设备结构、安装及其他人为因 素,使蒸汽不能有效到达预定的灭菌部位。如盘管、 空气分布管、发酵罐部件、管件等。
(1)显微镜检查法(最简单、最直接、最经常):观
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检查是否有与菌种形态特征不 一样的其他微生物在存在。 (2)平板划线培养或斜面培养检查法; 平板制好后,应先保温24小时,确定无菌;划线后分 别于37、27培养,一般24h后镜检是否有杂菌。
(3)肉汤培养基检查法(酚红变色pH6.8-8.4) 样品直接接入灭菌的肉汤培养基中,分别于37、 27培养,随时观察,并取样镜检。 噬菌体检测时,用双层平板法,底层为肉汤培养 基,上层琼脂减量,指示菌为生产菌。
第七章
第七章 发酵异常情况分析处理与防治
term
盘管穿孔
搅拌轴密封渗漏 发酵罐盖漏 阀门渗漏 培养基灭菌不透
泡沫冒顶
接种管穿孔 接种时罐压跌零
5 10 15 20 25 30
100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专业课程: 生物工艺学
染菌原因分析
10 9 8 7 6
原因不明
空气系统有菌
接种 外界带入杂菌 设备穿孔 管理问题 操作违反规程 停电罐压跌零
噬菌体:感染细菌或放线菌的一种病毒;
危害:噬菌体的感染力非常强,传播蔓延迅速,且较难防治; 噬菌体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在土壤、腐烂的有机物和空气 中均有存在。 染菌方式:噬菌体直径约0.1mm,可以通过环境污染、设备的 渗漏或“死角”、空气系统、培养基灭菌不彻底、菌种带进 噬菌体或本身是病源性菌株、补料过程及操作失误等途径使 发酵染菌; 噬菌体感染的三要素:噬菌体、活菌体、噬菌体与活菌体接 触的机会和适宜的环境(噬菌体脱离寄主菌体不能自行生长 繁殖);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专业课程: 生物工艺学
防治培养基灭菌不彻底的措施
淀粉质培养基在升温前先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并加入一定量的 淀粉酶进行液化; 对于固形物含量较多的培养基,先在罐外配料,再转至发酵罐 内进行实罐灭菌; 灭菌升温时,要打开排气阀门,彻底排除空气;
适量添加消泡剂防止泡沫的大量产生;
菌株保藏器具的无菌保证; 对菌种培养基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 对每一级种子的培养物均应进行严格的无菌检查;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专业课程: 生物工艺学
染菌原因之二:空气带菌
影响:无菌空气带菌是发酵染菌的主要原因之一。
可能原因: 空气的净化流程和设备的设计和安装不当,存在泄露;
过滤介质的选用和装填不当;
发酵过程中异常情况及解决措施
发酵过程中异常情况及解决措施金星集团信阳啤酒有限公司黄华龙465100 发酵液的澄清是一种自然的凝聚、沉降悬浮颗粒(包括酵母、冷凝固物等)的过程,这是一种简单但由耗时比较长的形式,这种自然沉降遵循斯托克斯定律(球形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所受到的阻力,等于该球形物体的半径、速度、流体的黏度与6π的乘积)。
这个定律叫做斯托克斯定律:如果物体在流体中因自身的重量而下落,根据上面公式,则为最终速度。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发酵液的澄清即悬浮混浊颗粒的沉降,受混浊颗粒的大小和液体黏度的影响较大,因此,要加速发酵液的澄清,必须设法去减小液体的黏度,增加混浊颗粒相互凝聚成大颗粒的机会。
其次,对自然澄清的形式来说,液体中混浊颗粒的沉降还与沉降的距离、液体的运动程度有关,因为液体的不规则运动和较大的沉降距离都不利于颗粒的沉降,因此贮酒时的静止、罐的直径或高度都是发酵液澄清的重要条件。
1、贮酒期发酵液澄清不好的原因:经过规定时间的静止贮酒以后,发酵液仍然混浊不清,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a)原料质量差(麦芽溶解度差),糖化效果不良,带入后发酵许多胶黏性物质(如葡聚糖、糊精等),导致发酵液的黏度较高,影响颗粒物质的沉降;b)贮酒酒龄太短,凝固物颗粒与酵母沉降时间不足;c)升温糖度提前,导致大量的混浊物质和酵母悬浮,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冷凝固物细粒不断析出,但没有能凝聚成较大颗粒物质沉降;d)封罐糖度偏高,酵母细胞数偏多,导致后发酵持续时间较长,液体处于运动状态,混浊颗粒不易沉降;e)发酵温度偏高,发酵液PH偏高,都会影响冷混浊等颗粒物质的凝聚沉降,较高的PH还会使发酵液黏度有所上升,影响澄清;f)酵母凝聚性能太差,发酵度太低,制麦过程和糖化过程中蛋白质分解程度不足,或是去除冷、热凝固物效率太低,都会影响发酵液的澄清;g)麦汁或发酵液污染杂菌,发酵液酸化,会使部分凝固物颗粒带有相斥电荷,不能凝聚沉降;h)添加高泡酒的发酵液静置时间太短。
第七章 发酵染菌及防治
无菌试验要严格取样操作,力求减少误差。
应同时用肉汤和双碟作对照,以便迅速作出判断。
当发现染菌时,要通过分辨菌型来探索菌源,并对杂菌
做耐热试验考察。
如果怀疑种子罐染菌,则种子不能轻率进发酵罐。
《发酵工程》
第七章 发酵染菌及防治
3、 无菌检查与染菌的处理
为了防止在种子培养或发酵过程中污染杂菌,在接种前 后、种子培养及发酵过程中分别进行无菌检查,以便及时 (1)无菌检查 发现染菌,并在染菌后及时进行必要处理是很重要的。 染菌通常通过3个途径发现:无菌试验、发酵液直接镜 检、发酵液的生化分析。其中无菌试验是判断染菌的主要 依据。
废弃的发酵液处理不当可以成为难以对付的污
染源。
《发酵工程》 2、 噬菌体污染与发酵异常
第七章 发酵染菌及防治
噬菌体污染后的情况因发酵工业的种类、 污染的噬菌体特性、污染时间、感染复度(即培
养物内的噬菌体与细菌的比率)、培养基成分、
发酵罐内的物理和化学条件不同而异。即使同样 的噬菌体并不一定引起同样的异常发酵情况。
《发酵工程》
项目 百分率%
进罐前未做设备严密度检查
接种违反操作规程
25.8
25.8
检修质量缺乏验收制度
操作不熟练
19.35
19.35
配料违反工艺规程
调度不当
6.45
3.25
《发酵工程》
(4)染菌的处理
第七章 发酵染菌及防治
发现染菌后,应立即根据染菌的种类及产生菌的菌龄等 具体情况分别进行处理。除据染菌时间及危害程度对污染 种子罐染菌后,种子不能再接入发酵罐中,这时可用备用 罐进行挽救或处理外,对有关设备也应进行处理。 种子接种。如无备用种子,则可选一适当培养龄的发酵罐培 养物作种子,即生产上所说的“倒种”。 发酵罐前期染菌后,如培养基中C、N含量尚高,则可重新 灭菌,接种后再运转;若染的杂菌危害性较大,则放掉部分 料液,补入新料液,重新灭菌、接种。 发酵中后期染菌或前期染菌轻微而发现较晚时,可加入适 当的杀菌剂或抗生素;或把高单位的后期发酵液压一部分到染 菌罐中,抑制杂菌生长速度;或者降低罐温,减缓杂菌繁殖速 度。
(整理)发酵过程中异常情况及解决措施
发酵过程中异常情况及解决措施金星集团信阳啤酒有限公司黄华龙465100 发酵液的澄清是一种自然的凝聚、沉降悬浮颗粒(包括酵母、冷凝固物等)的过程,这是一种简单但由耗时比较长的形式,这种自然沉降遵循斯托克斯定律(球形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所受到的阻力,等于该球形物体的半径、速度、流体的黏度与6π的乘积)。
这个定律叫做斯托克斯定律:如果物体在流体中因自身的重量而下落,根据上面公式,则为最终速度。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发酵液的澄清即悬浮混浊颗粒的沉降,受混浊颗粒的大小和液体黏度的影响较大,因此,要加速发酵液的澄清,必须设法去减小液体的黏度,增加混浊颗粒相互凝聚成大颗粒的机会。
其次,对自然澄清的形式来说,液体中混浊颗粒的沉降还与沉降的距离、液体的运动程度有关,因为液体的不规则运动和较大的沉降距离都不利于颗粒的沉降,因此贮酒时的静止、罐的直径或高度都是发酵液澄清的重要条件。
1、贮酒期发酵液澄清不好的原因:经过规定时间的静止贮酒以后,发酵液仍然混浊不清,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a)原料质量差(麦芽溶解度差),糖化效果不良,带入后发酵许多胶黏性物质(如葡聚糖、糊精等),导致发酵液的黏度较高,影响颗粒物质的沉降;b)贮酒酒龄太短,凝固物颗粒与酵母沉降时间不足;c)升温糖度提前,导致大量的混浊物质和酵母悬浮,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冷凝固物细粒不断析出,但没有能凝聚成较大颗粒物质沉降;d)封罐糖度偏高,酵母细胞数偏多,导致后发酵持续时间较长,液体处于运动状态,混浊颗粒不易沉降;e)发酵温度偏高,发酵液PH偏高,都会影响冷混浊等颗粒物质的凝聚沉降,较高的PH还会使发酵液黏度有所上升,影响澄清;f)酵母凝聚性能太差,发酵度太低,制麦过程和糖化过程中蛋白质分解程度不足,或是去除冷、热凝固物效率太低,都会影响发酵液的澄清;g)麦汁或发酵液污染杂菌,发酵液酸化,会使部分凝固物颗粒带有相斥电荷,不能凝聚沉降;h)添加高泡酒的发酵液静置时间太短。
影响啤酒酵母发酵的异常因素及其防治
影响啤酒酵母发酵的异常因素及其防治酵母是啤酒发酵的灵魂,酵母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啤酒质量的好坏。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石。
在啤酒的生产过程中,酵母的性能和管理在啤酒生产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做好酵母管理,提高酵母质量,酿造高质量的啤酒并保持产品稳定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酵母性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啤酒酿造工艺的控制,对啤酒品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保持接种酵母有旺盛的发酵力是保证啤酒质量稳定的前提,生产酵母一旦发生退化或发酵表现异常,就会影响啤酒酿造工艺的控制和啤酒质量的稳定。
鉴于啤酒酵母对啤酒质量有如此的重要性,如何防止酵母退化,如何预防和控制发酵异常,是我们啤酒厂应时刻关注的问题,应把酵母扩培、酵母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酵母发酵异常的原因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往往造成酵母细胞机能的衰退。
如麦汁营养不良等因素,造成酵母退化突变,造成发酵异常,也会造成酵母细胞的死亡,导致酵母自容量的增加。
酵母的变异会造成各种性能的转变。
以下从酵母菌种、麦汁营养成分、发酵过程控制三方面谈谈原因。
㈠酵母菌种1.凝聚性受遗传基因和细胞膜的结构影响,跟酵母的类型有关。
是一种酵母细胞本身生理机能的衰退。
2.菌种保存条件不好,如培养基干燥,将引起酵母菌种的退化。
3.保种温度升高,也将引起酵母菌种退化。
温度越高,高温时间越长,菌种退化越严重。
4.保菌不当,营养丰富致使酵母长得过分肥大,易衰退。
5.有些酵母代数升高,凝聚性较强。
6.留种酵母急着用于扩培,造成代谢慢,易衰老。
7.汉生罐留种量多,新酵母少,酵母易衰老。
㈡麦汁营养成分1.麦汁过滤布合理,蛋白质,多酚(或树脂)复合物、酒花中的多酚(单宁)等高分子会大量进入发酵罐,造成酵母吸附成团。
2.麦汁营养组成不合理,导致代谢慢,酵母易衰老,突变机会多。
3.麦汁中的凝固物去除不好。
麦汁中带正电荷的蛋白质、类脂、葡聚糖小颗粒的物质与带负电荷的酵母互相作用形成紧密的凝聚物,酵母易早衰。
7第七章.发酵过程的中间控制
四环素生 物合成过 程中系列 参数的动 态变化过 程
1:效价; 2:呼吸强 度;3:生 物热;4: 糖浓度
2. 搅拌热( Q搅拌)
• 通风发酵都有大功率搅拌,搅拌的机械运动造成 液体之间,液体与设备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热 。 Q搅拌=3600×(P/V) 3600:热功当量(kJ/(kW.h)) (P/V):通气条件下单位体积发酵液所消耗的 功率( kW/m3)
3. 蒸发热( Q蒸发)
• 通入发酵罐的空气,其温度和湿度随季节及控 制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空气进入发酵罐后, 就和发酵液广泛接触进行热交换。同时必然会 引起水分的蒸发;蒸发所需的热量即为蒸发热。 • 蒸发热的计算: Q蒸发=G(I2-I1) G:空气流量,按干重计算,kg/h I1 、 I2 :进出发酵罐的空气的热焓量,J/kg (干空气)
五、温度的控制
发酵罐:夹套(10M3以下) 盘管(蛇管) (10M3以上)
冷却介质:深井水或冷冻水 控制方式:手动控制或自动控制
温度 计
调节阀 温度控制器
第二节、 pH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 尽管多数微生物能在3~4个pH单位的pH范 围内生长,但是在发酵工艺中,为了达到 高生长速率和最佳产物形成,必须使pH在 很窄的范围内保持恒定。
四,最适温度的选择 最适温度是一种相对概念,是指在该温度下最 适于菌的生长或发酵产物的生成。 最适发酵温度与菌种,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 和菌体生长阶段有关。 最适发酵温度的选择
–根据发酵阶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培养温度。 –参考其它发酵条件来选择温度。 –温度的选择还应考虑培养基成分和浓度
三、最适PH值的选择和调节
1. 最适PH值的选择
原则:有利于菌体生长和产物的合 成。一般根据实验结果确定。
发酵生产染菌及其防治
B.隔膜阀 阀体内装有橡皮隔膜,用螺 钉与阀芯连接,当阀杆作上下运 动时就带动隔膜上升或下降。 隔膜阀的制造要求不高,关 键在于膜的性能,如采用橡皮隔 膜阀,在一般情况下,对橡胶隔 膜的要求是耐压4公斤/厘米2以 上,耐温160C以上,在压紧和 放松时不变形。
隔膜阀有以下优点: 1)、严密不漏。 2)、无填料。 3)、阀结构为流线型,流量大,阻力小,无死角, 无堆积物,在关闭时不会使紧密面轧坏。 4)、检修方便。但须定期检查隔膜有否老化及脱
落。
(2)管路的连接
管子的连接有螺纹连接、法兰连接和焊接三种。
A. 螺纹连接。
需在管端铰出螺纹,安装时在螺纹上涂以白漆并加麻 丝(或聚四氟乙烯薄膜)作填料,密封要求高的可用石墨粉 加少许机油作填料,用氧化铅甘油胶合剂更好。 螺纹连接简单,但装拆麻烦,为便于装拆,要在管路 上安装活接头(“由宁”),接头平面用石棉橡胶板或橡皮 等作垫圈。由于受冷热和震动影响,活接头的接口易松动, 使密封面不能严密而造成渗漏。在接种时,因液体快速流 动造成局部真空,在渗漏处将外界空气吸入,菌就被带入 发酵罐。 所以,重要的管路连接大多采用法兰连接。
培养基和设备没消透的原因有多方面,如蒸汽压 力或灭菌时间不够,培养基配料未混合均匀,存在结 块现象,设备未清洗干净,特别是罐冲洗不到的犄角 处,有结痂而未铲除干净。
(四)、设备原因
设备方面特别是老设备也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夹 层或盘管、轴封和管道的渗漏,空气除菌效果差,管道
安装不合理,存在死角等是造成染菌的重要原因。
2从染菌的时间来分析发酵早期染菌一般认为除了种子带菌外还有培养液灭菌或设备灭菌不彻底而染菌一般认为除了种子带菌外还有培养液灭菌或设备灭菌不彻底而中后期染菌则与这些原因的关系较少而与中间补料设备渗漏以及操作不合理等有关
于海洋-第七章第五节-发酵果酒酿造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途径
另外葡萄酒的病害问题也可分为微生物病害、 物理化学病害及不良风味等三大类。
第六节 果醋酿造
一、果醋发酵理论
果醋发酵,如以含糖果品为原料,需经
过两个阶段进行,先为酒精发酵阶段,如果酒的
发酵,其次为醋酸发酵阶段,利用醋酸菌将酒精 氧化为醋酸,即醋化作用。如以果酒为原料则只 进行醋酸发酵。
(一)醋酸发酵微生物
为醋酸菌繁殖最适宜温度,30~35℃其醋化作用最快, 达40℃即停止活动。
(5)果酒的酸度过大对醋酸菌的发育亦有妨碍。醋化时, 醋酸量陆续增加,醋酸菌的活动也逐渐减弱,至酸度达某 限度时,其活动完全停止。一般能忍受8%一10%的醋酸
浓度。
(6)太阳光线对醋酸菌发育有害。而各种光带的有害作用, 以白色为最烈,其次顺序是紫色、青色、蓝色、绿色、黄 色及棕黄色,红色危害最弱,与黑暗处醋化时所得的产率
同时加入适量的鼓皮,固态发酵配制。 (1)酒精发酵。取果品洗净、破碎、加入酵母液3%~5%, 进行酒精发酵,在发酵过程中每日搅拌3~4次,约经5~7d 发酵完成。 (2)制醋坯。 (3)淋醋。
2.液体酿制法
液体酿制法是以果酒为原料酿制。
酿制果醋的原料酒,必须是酒精发酵完全、澄清。 优良的果醋仍由优良的果酒而得,但质量较差或已 酸败的果酒亦适宜酿醋。
(4)硫化氢味和乙硫醇味
硫化氢味(臭皮
蛋味)和乙硫醇味(大蒜味)是酒中的固体硫被酵
母菌所还原而产生硫化氢和乙硫醇而引起的。因此,
硫处理时切勿将固体硫混入果汁中。利用加入过氧
化氢的方法可以去除之。
(5)其他异味 酒中的木臭味、水泥味和果
梗味等可经加入精制的棉子油、橄榄油和液体石蜡 等与酒混合使之被吸附。这些油与酒互不溶合而上 浮,分离之后即去除异味。
发酵7项目七工业发酵染菌的防治
三、 染菌的实际情况分析 从染菌的规模来分析染菌原因 1、大批发酵罐染菌。整个工厂中各个产品的发酵罐都出现染 菌现象而且染的是同一种菌,一般来说,这种情况是由使用的 统一空气系统中空气过滤器失效或效率下降使带菌的空气进入 发酵罐而造成的。大批发酵罐染菌的现象较少但危害极大。所 以对于空气系统必须定期经常检查。
项目七 工业发酵染菌原因及防治
单元知识一
发酵染菌的危害及原因
所谓“杂菌”,指在发酵培养中侵入了有碍生产的其他微 生物 几乎所有的发酵工业,都有可能遭受杂菌的污染。染菌的 结果,轻者影响产量或产品质量,重者可能导致倒罐,甚 至停产。
一、染菌对发酵的影响及危害 不同种类的杂菌对发酵的影响 青霉素发酵,污染细短产气杆菌比粗大杆菌的危害大;四 环素发酵,污染双球菌、芽孢杆菌和夹膜杆菌的危害较大。柠 檬酸发酵,最怕污染青霉菌;谷氨酸发酵:最怕污染噬菌体; 高温淀粉酶发酵:污染芽孢杆菌和噬菌体的危害较大。
四、种子带菌 种子带菌又分为种子本身带菌和种子培养过程中染菌。 种子带杂菌是发酵前期染菌的原因之一。 其原因大多是由于无菌室的无菌条件不符合要求、培养基 及器皿灭菌不彻底及操作不当等原因引起。种子培养的设 备和装置有无菌室、灭菌锅和摇瓶机等。
冷却管的渗漏
由于发酵液具有一定的酸度和含有某些腐蚀性强的物质(如亚硫酸 盐、硫酸铵等),冷却钢管很易受到腐蚀 冷却管是发酵罐中最容易渗漏的部件之一。而最易穿孔的部分是 冷却列管的弯曲处,原因是弯曲处外壁减薄和加热煨弯时使材料 的性质有所改变所致。冷却水的压力通常大于罐压,如果有微孔, 冷却水就会进入发酵液而引起染菌。
从染菌的时间和类型来分析 发酵早期染菌,一般认为除了种子带菌外,还有培养液灭 菌或设备灭菌不彻底所致,而中、后期染菌则与这些原因的关 系较少,而与中间补料、设备渗漏以及操作不合理等有关。
7发酵过程控制6发酵染菌及其防治-PPT精品文档
不 同 产 品
青霉素发酵染菌,绝大多数杂菌都能直接产生青霉素酶, 而另一些杂菌则可被青霉素诱导而产生青霉素酶。不论 在发酵前期、中期或后期,染有能产生青霉素酶的杂菌, 都能使青霉素迅速破坏。 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卡那霉素等虽不象青霉素发 酵染菌那样一无所得,但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如 杂菌大量消耗营养干扰生产菌的正常代谢;改变pH, 降低产量。 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克念菌素等抗生素抑制霉菌,对 细菌几乎没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发酵染菌及其防治
(一)染菌对发酵的影响
生产不同的品种,可污染不同种类和性质的微生物。
不同污染时间,不同污染途径,污染不同菌量,不同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又可产生不同后果
发酵染菌及其防治
1、发酵染菌对不同品种的影响
不 同 放线菌由于生长的最适pH为7左右,因此染细菌为多, 菌 而霉菌生长pH为5左右,因此染酵母菌为多。
发酵染菌及其防治
(1)种子培养期染菌
由于接种量较小,生产菌生长一开始不占优势, 而且培养液营养丰富,培养液中几乎没有抗生 素(产物)或只有很少抗生素(产物)。因而 它防御杂菌能力低,容易污染杂菌。如在此阶 段染菌,应将培养液全部废弃。
发酵染菌及其防治
(2)发酵前期染菌
发酵前期最易染菌,且危害最大。
发酵染菌及其防治 (二)染菌原因
造成染菌的因素很多,但总结几十年的经验, 对绝大部分罐批染菌的原因是比较清楚的,但在实 际生产中发酵染菌率仍比较高,可以说产生这种现 象大多数是由于工作中“明知故犯”“不负责任” 和“侥幸心理”所造成的。例如,灭菌的蒸汽压不 足不能灭菌;设备有渗漏不能进罐等等都是众所周 知的,但因为有侥幸心理还是照样灭菌,进罐,结 果以污染杂菌而告终。现将我们收集到的国内外几 家抗生素工厂发酵染菌原因列于下:
第七章发酵染菌及防治
(3)发酵后期染菌 空气,补料,设备渗漏,泡沫
五、染菌隐患的处理
染菌可造成严重后果,在正式发酵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要求的各项指标、参数、条件进行操作; ②投产前济宁整个发酵系统的无菌测试; ③严格工人的管理,实行操作记录制度;
④加强在线监测技术手段,各种生物传感器、探头要定期校正; ⑤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
噬菌体 ;杂菌 。
理化指标异常 如:氨基酸发酵或某些抗生素发酵中感染杂菌,
培养液pH下降很快,生物热产生多。
代谢 异常
糖、氨基氮等变化不正常,如感染噬菌体。
2.发酵异常
(1)菌体浓度异常 偏离固有规律,种子质量的影响;导致代谢
缓慢;感染噬菌体或杂菌。
(2)pH异常
培养基质量、灭菌效果、补糖等影响;是所有代 谢反应的综合反映。
常见的设备、管道“死角”
渣滓在罐底与用环式空气分布管所形成的死角
定期除垢
管道安装不当形成的死角
发酵工厂的管路要保持光滑、通畅、密封性好。以减少和 避免管道染菌的机会。
不锈钢衬里的死角
大型发酵罐,一般都采用 不锈钢衬里的方法,即在碳钢 制造的壳体内加衬一层薄的不 锈钢板(厚约1~3毫米)。 不锈钢衬里设备加工时应该 尽可能增加衬里的刚度,减少鼓 起的可能性。操作时要注意避免 罐内发生真空现象。
发酵工艺流程各环节漏洞
发 酵 染 菌 原 因
发酵染菌率
总染菌率:指一年内发酵染菌的批次与总投料批次数之
比乘以100得到的百分率。
设备染菌率:统计发酵罐或其他设备的染菌率,有利于 查找因设备缺陷而造成的染菌原因。 不同品种发酵的染菌率:统计不同品种发酵的染菌率, 有助于查找不同品种发酵染菌的原因。
第七章发酵染菌与防治案例
三、染菌污染后的挽救和处理 (一)种子培养期染菌的处理:若发现种子罐被 杂菌污染,应立即停止向发酵罐内在输送种子, 进行灭菌后排放,然后对种子罐连接的物料管道 、供气管道进行彻底的灭菌,与此同时,采用未 受污染的正常种子接入发酵罐中,以保证生产的 连续性,如无备用的种子,则可以选择一个适当 菌领的发酵罐中的发酵液作为种子,接入新鲜的 培养基中进行发酵,从而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四、污染的防治策略 (一)强化空气处理过程:1、空气净化 流程2、过滤介质选择3、过滤介质的填 装4、空气净化系统的管理
(二)严格培养原料及设备的灭菌 1、原料预处理 原料除杂目的:为了清除谷物或水果原料中的土块 、石块、掉落的铁质零件,以免使机械收到磨损, 发生故障。影响后面的发酵工序 粉碎的目的:为了增大原料的比表面积,减少固体 的团块 浸泡的目的:为了使原料与水充分接触,进而使营 养物质便于菌体的利用
个别发酵染菌:大都是由于设备渗漏造成, 应仔细检查阀门、罐体、管路是否清洁。 3、不同污染阶段分析:1、染菌发生在种子 培养阶段,或称种子培养期染菌2、在发酵 过程中的初始阶段发生染菌,或称发酵前期 染菌3、发酵后期染菌大部分由空气过滤不 彻底,中间补料染菌,设备渗漏、泡沫顶盖 以及操作问题引起。
1、症状:发酵液光密度不上升或回降;PH逐 渐上升,氨利用停止、糖耗、温升缓慢或停止 ,产生大量的泡沫,使发酵液呈黏胶状 2、原因是环境污染为主。环境污染噬菌体是 造成噬菌体感染的只要根源 3、防治:1、定期检查噬菌体并采取有效措施 消灭噬菌体2、检查生产系统,消除各种不安 全因素3、选育抗噬菌体菌株和轮换使用生产 菌株
1. 染菌的检查与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子培养异常
表现:菌体生长缓慢、菌丝结团、菌体老化和代谢异常;
危害:培养的种子不合格,影响后续发酵的正常进行;
可能原因: ①培养基组成:培养基原料、灭菌条件; ②培养条件:供氧(通气、搅拌)、pH值、温度; ③种子:种子质量(菌种老化、退化)、接种量; ④染菌: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专业课程: 生物工艺学
无菌试验期间应每六小时观察一次无菌试验样品,以便能及早 发现染菌。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专业课程: 生物工艺学
染菌的原因与防治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专业课程: 生物工艺学
染菌原因分析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原因不明 总空气系统有菌
操作问题
夹套穿孔 其他设备渗漏 种子带菌或怀疑种子带菌
四环素发酵:双球菌、芽孢杆菌、荚膜杆菌;
柠檬酸发酵:青霉菌; 谷氨酸发酵:噬菌体; 染菌时间和染菌程度的影响; 种子培养期; 发酵前期; 发酵中期;
发酵后期;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专业课程: 生物工艺学
染菌的处置策略:种子染菌
染菌种子不能再接入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应经灭菌后弃之,并 对种子罐、管道等进行仔细检查和彻底灭菌;
term
盘管穿孔
搅拌轴密封渗漏 发酵罐盖漏 阀门渗漏 培养基灭菌不透
泡沫冒顶
接种管穿孔 接种时罐压跌零
5 10 15 20 25 30
100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专业课程: 生物工艺学
染菌原因分析
10 9 8 7 6
原因不明
空气系统有菌
2
1
3
谷氨酸的溶解氧变化曲线 1.正常发酵溶解氧曲线; 2. 异常发酵溶解氧曲线 3.异常发酵光密度值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专业课程: 生物工艺学
染菌判断:溶解氧异常
感染好气性杂菌:溶解氧的变化是在较短时间内下降,直至
接近于零,且在长时间内不能回升;
感染非好气性杂菌:生产菌由于受污染而抑制生长,使耗氧 量减少,溶解氧升高;
染菌的检查和判断
以无菌试验和平板培养为主,其它方法为辅;
如果肉汤连续三次发生变色反应(由红色变为黄色)或产生混 浊,或平板培养连续三次发现有杂菌菌落的出现,即可判断为 染菌。 有时肉汤培养的阳性反应不够明显,而发酵样品的各项参数确 有可疑的染菌反应,并经镜检等其他方法确认连续三次样品有 相同类型的杂菌存在,也应该判断为染菌;
废弃前应加热至120℃以上、灭菌30min后才能排放;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专业课程: 生物工艺学
染菌的处置策略:设备处理
放罐后进行彻底清洗,空罐加热至120℃以上、灭菌30min;
或甲醛熏蒸或甲醛溶液浸泡12小时以上;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专业课程: 生物工艺学
染菌的检查与判断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专业课程: 生物工艺学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专业课程: 生物工艺学
染菌判断:尾气CO2含量异常
好气性发酵产生的CO2量与糖代谢有关,因此尾气中CO2含量
的变化看反映菌体的生长代谢情况;
杂菌污染如果使糖耗加快,则CO2含量增加;反之则降低; 噬菌体污染后,菌体生长受到抑制,糖耗减慢,CO2含量降低;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专业课程: 生物工艺学
第七章 发酵异常情况的分析与防治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专业课程: 生物工艺学
发酵的异常现象
什么是发酵异常情况:发酵液的物理参数、化学参数或 生物参数发生与正常情况不同的改变,并影响发酵水平, 使生产蒙受损失的情况;
发酵异常情况的类型:种子异常、发酵异常;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专业课程: 生物工艺学
有备用种子:采用备用种子,选择生长正常无染菌的种子接入 发酵罐,继续进行发酵生产; 无备用种子:则可选择一个适当菌龄的发酵罐内的发酵液作为 种子,进行“倒种”处理,接入新鲜的培养基中进行发酵,从 而保证发酵生产的正常进行;
பைடு நூலகம்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专业课程: 生物工艺学
染菌的处置策略:发酵前期染菌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专业课程: 生物工艺学
染菌对发酵的影响及处置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专业课程: 生物工艺学
染菌对发酵的影响
染菌对不同发酵过程的普遍性影响: 营养物质被杂菌消耗,菌体生长受到抑制,生物量和产物产量偏低; 产物被杂菌分解、严重时得不到产物:青霉素发酵; 不同染菌情况对不同发酵过程还有特殊的影响: 青霉素发酵:细短产气杆菌;
染菌的检查和判断
判断方法:无菌试验
① 显微镜镜检法; ② 肉汤培养法;
③ 平板划线培养或斜面培养检查法;
④ 发酵过程的异常现象观察法:溶氧、尾气组成、pH值、耗糖、 (闻)气味、(看)颜色、;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专业课程: 生物工艺学
染菌判断:溶解氧异常
感染噬菌体后,生产 菌的呼吸作用受到抑 制,溶解氧浓度很快 上升; 感染噬菌体后,溶解 氧的变化比菌体浓度 更灵敏,能更好地预 见染菌的发生。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专业课程: 生物工艺学
染菌的处置策略:发酵中、后期染菌
发酵中、后期染菌或发酵前期轻微染菌而发现较晚时,可以加 入适当的杀菌剂或抗生素以及正常的发酵液,以抑制杂菌的生 长速度; 也可采取降低培养温度、降低通风量、停止搅拌、少量补糖等 其他措施,进行处理;
如果发酵过程的产物代谢已达一定水平,此时产品的含量若达 一定值,只要明确是染菌也可放罐;
发酵异常
表现:菌体生长差、菌体生物量异常、菌体形态、pH值异常、 发酵液流动性黏度异常、泡沫过多、营养物质消耗异常等; 危害:无法达到期望的发酵目标; 可能原因: ①培养基组成:培养基原料、灭菌条件; ②培养条件:供氧(通气、搅拌)、pH值、温度; ③种子:种子质量(菌种老化、退化)、接种量; ④染菌:发酵过程中生产菌以外的菌株侵入发酵液并进行繁殖;
若培养基中的碳、氮源含量还比较高时,终止发酵,将培养基 加热至规定温度,重新进行灭菌处理后,再接入种子进行发酵; 若培养基中的碳、氮源的消耗量已比较多,则可放掉部分料液, 补充新鲜的培养基,重新进行灭菌处理后,在接种进行发酵; 也可采取降温培养、调节pH值、调整补料量、补加培养基等措 施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