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教育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庄子的教育思想
在庄子看来,“道”是宇宙的根本,是认识的最高境界。在他那里,“道”是一个自然本真的世界,理想的世界,也是他看世界的一种方式,即对宇宙万物“以道观之”。“道”,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是万物存在、变化的根本和依据。
一、庄子的“本真”思想
“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夫水之于沟也,无为而才自然矣。”;“吾又奏之以无怠之声,调之以自然之命。”;“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由此不难看出,庄子所指的自然就是一种不受干扰强制、自然而然的性状。他是在本性而非自然界的意义上言说自然的。这种本性也不是一种动物本能,而是被预设的一种人之为人的本性。庄子强调自然天性,崇尚自然真情,反对人为。
庄子认为,自然也就是自然本真,即保持事物的真实状态。“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笑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贵真也。”“本真”就是一切顺乎天性,对于外物来说,由于人的无为而保持了它的自然本性,所以为归真;对于人而言,由于自己的自然无为,既没有损害外物的自然本性,也没有离开自己的自然本性,同样也为归真。
二、庄子的“自由”思想
陈鼓应指出:“庄子将‘无’变成相对概念而加以超升,而拉开一个无穷的时空系统,在这一点上,和老子是有所不同的。”庄子在对道的剖析与追问中,指向不可穷尽的无限,或者指向宇宙万物形成之初始,指向泯灭小大、死生、是非、言与不言的齐一,指向混沌虚无的根本。
庄子,主张实现个体真正的自由,达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理想人格。庄子认为自然境界是人生之最高境界,而道法自然又是达此境界的根本保证。在庄子看来,自然境界、婴儿境界也即物我同一,天人二体。在这种境界和状态中,时空的界限、主客的界限、天人的界限消失了,物的生命即是人的生人的生命即是物的生命,人与自然浑然一体。但是庄子提出了物无待、逍遥等许多表征自由的概念,更加注重将人生的理想境界与人的精神自由联系在一起。
逍遥则是庄子所要达到的人生的最高理想境界,是一种无待的绝对自由之境。“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辫,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即是说,要达到真正逍遥的境界,就必须无待,像至人、神人、圣人那样,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冲破物我对待的有限观念和自我中心的有限境域,摆脱外力的限制,顺应天地、自然地法则,以游于无穷博大之境域。人的精神在此无待、逍遥的境界就能获得完全的解放、自由,进入忘我的境界,就能做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游心于物之初”;“游乎四海之外”;“浮游乎万物之祖”
三、庄子的“无为”思想
庄子从对道的认识出发,提出顺应自然、积极“无为”的教育主张。庄子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以顺应、保护人的自然本性为目的,而不是试图去改变、甚至扼杀它。教育就是去掉外在人为的因素,回归人的自然本真。在教育过程中更应关注个人,关注个体自身,在协调个体的自我关系方面发挥作用,使个体在精神上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庄子无为思想的价值在于他的批判和否定精神,他崇尚自然、提倡无为、主张绝圣弃智、绝学守愚,行不言之教,重无书之惠,不仅具有极大的批判力,而且具有较强的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
“无为”并不否定所有一切的“为”,它所表达的是一种辩证的行为观。庄子的“无为”思想主张顺物自然,人不可在“自然之道”面前强作妄为,就是要让自然或事物按自己的规律去运动,而不要人为地去妄加干涉。“无为”既不是无所作为,也不是毫无原则地放任自流,而是在教育教学中去掉那些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妄为”,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而不是拔苗助长,强制灌输,其目的是在自然合理的“道”的原则指导下,唤起受教育者灵魂的整体性与完整性的生存,在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个体的独立人格,促进个体自性的生成,实现个体精神的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