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知识梳理
《物态变化》 知识清单
《物态变化》知识清单一、物态变化的概念在物理学中,物态变化指的是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而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就叫做物态变化。
比如,冰化成水,水变成水蒸气,这都是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理解物态变化对于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以及很多自然现象都非常重要。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例子:春天,冰雪消融;蜡烛受热熔化。
(3)特点:熔化过程中要吸热。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不同的晶体,熔点一般不同。
(5)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2、凝固(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例子:水结成冰;钢水浇铸成钢锭。
(3)特点:凝固过程中要放热。
(4)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5)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方式: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蒸发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速。
特点: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沸腾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叫做沸腾。
特点: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液化(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2)例子: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外壁上会“出汗”;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
(3)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4)特点:液化过程中要放热。
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例子: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樟脑丸变小。
(3)特点:升华过程中要吸热。
2、凝华(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物态变化详细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详细知识点总结一、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基本特征1. 固态:固态是指物质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结合非常紧密,无法自由流动,因此呈现出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此外,固态物质具有相对较大的密度和较小的分子间距,分子或原子在固态内部做微小的振动运动。
常见的固态物质包括金属、石英、盐类、冰等。
2. 液态:液态是指物质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松散,可以自由流动,但却不能忽略其相互吸引作用。
液态物质的形状和体积可以任意改变,但是体积和形状又受容器的限制。
此外,液态物质的密度比固态小,分子或原子的运动也比固态活跃。
常见的液态物质包括水、酒精、石油等。
3. 气态:气态是指物质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弱,可以自由流动,同时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气态物质分子或原子间距离很大,分子或原子的运动非常活跃,体积和形状受到容器限制。
常见的气态物质包括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二、物态变化的条件物态变化的条件主要包括温度和压强两个因素。
温度是指物质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平均运动速度,温度升高会使分子或原子的运动速度增加,从而使物质的相态发生改变;压强则是指物质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压强增大会使分子或原子之间的距离变短,从而使物质的相态发生改变。
1.气体的状态方程通常情况下,气体状态方程可以写作 PV=nRT,其中P代表气体的压强,V代表气体的体积,n代表气体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代表气体的温度。
在等温过程中,当气体的温度不变时,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当气体的压强增大,则体积减小;当气体的压强减小,则体积增大。
在等压过程中,当气体的压强不变时,体积和温度成正比,当气体的温度增加,则体积增大;当气体的温度减小,则体积减小。
在等容过程中,当气体的体积不变时,压强和温度成正比,当气体的温度增加,则压强增大;当气体的温度减小,则压强减小。
2. 熔化与凝固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其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当物质处于熔化点时,会出现熔化现象。
物态变化 知识梳理
物态变化知识梳理§一、温度的测量◇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如;0℃的水和0℃的冰一样冷)◇2、温度计的测量原理:“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3、温度计的使用六步骤:①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②选取合适量程的温度计③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注:“量程”:是指能测量的温度范围。
“分度值”:是指最小一小格所代表的温度值。
)④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⑤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⑥从被测物体中取出温度计◇4、温度计的读数步骤:(1)知道0刻度的位置.并且知道“分度值”(2)看液柱的位置.◇5、温度计使用几点注意:①温度计玻璃泡不能与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而应该与液体充分接触。
②温度计不能离开所测量液体,且待示数稳定后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6、体温计:①测量原理:“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②量程:35℃~42℃;分度值:0.1℃③构造特征:在玻璃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个缩口(这就是“只升不降”的原因,即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的原因)④与普通温度计不同,可以离开人体读数;⑤使用:使用前甩一下,让水银退回玻璃泡内;⑤“只升不降”解释:体温计遇到比它高的温度会上升到这个高的温度,遇到比它低的温度不会降低而是保持原来的温度。
◇7、右图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温度随时间降低的先快后慢。
☆注意:温度最后水平线为室温。
◇8、温度计的“玻璃管的毛细管粗细和玻璃泡容积”决定了温度计的精度。
◇9、图A 该温度计是根据“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来工作。
图B是加利略发明的温度计,根据“测温气体热胀冷缩”规律来工作。
§二、汽化(吸热):液态→气态◇1、汽化两种方法:蒸发、沸腾◇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①注意:只要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就都可以蒸发②蒸发要吸热,具有致冷作用③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④★在室内,把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它的示数将“先降低后升高最后保持不变”(最后与室温相同)⑤★天热时,打开电风扇,人感到凉快些,这是因为电风扇的风加快了人身上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时吸收人体的热量,所以人感到凉快☆注意:风的本质是空气的流动,但不能改变温度。
总结物态变化的知识点
总结物态变化的知识点一、分子角度物态变化的基础是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这些作用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范德华力等。
在物态变化中,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物质状态的改变。
固体是由分子或原子紧密排列而得到,并且分子或原子之间存在着密集的相互作用力。
在固体中,分子或原子只能作微小振动,无法自由移动。
液体是由分子或原子紧密排列而得到,并且分子或原子之间存在着较弱的相互作用力。
在液体中,分子或原子可以自由移动,但仍然受到相互作用力的限制。
气体是由分子或原子疏松排列而得到,并且分子或原子之间存在着很弱的相互作用力。
在气体中,分子或原子可以自由移动,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的限制。
在不同条件下,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物质状态的改变。
例如,在温度升高的条件下,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减弱,从而使固体变成液体,液体变成气体。
在温度降低的条件下,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增强,从而使气体变成液体,液体变成固体。
二、相平衡在物态变化中,存在着不同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当两种状态的物质达到平衡时,称之为相平衡。
相平衡是物态变化的基本规律之一。
在相平衡状态下,两种状态的物质之间存在着动态平衡,即两种状态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速率相等。
相平衡是物质状态改变的动力学基础,对于理解物态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三、相变规律物态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发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物态变化的基本规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物质状态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温度和压力是影响物质状态的主要因素。
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会使固体变成液体,液体变成气体;温度降低或压力升高会使气体变成液体,液体变成固体。
2. 相变过程的热量条件。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
例如,固体变成液体和液体变成气体时,会伴随着吸热现象;气体变成液体和液体变成固体时,会伴随着放热现象。
3. 相变过程的速度条件。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存在着相变速率的限制。
物态变化-知识点精细总结
物态变化一、温度及其测量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温标:温度的计量标准。
摄氏温标:符号—t,单位一摄氏度(℃)(1)读法:①比0℃高的温度值直接读,如“37℃”读做“37摄氏度”②比0℃低的温度值在数字前加“-”号,读做“负”或“零下”,如“-20℃”读做“负20摄氏度或“零下20摄氏度”(2)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
在0~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摄氏度(℃)【注意】(1)冰水混合物是指将冰和水长时间混合后,温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不论冰多还是水多,只要是冰水混合物,其温度就是0℃;(2)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才是100℃;3、热力学温标(国际温标或开氏温标):符号—T,单位一开尔文(K)绝对零度,即0开尔文,等同于-273.15摄氏度。
开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T=273+t;4、实验室温度计(1)构造:玻璃泡、内部液体(酒精、煤油、水银等)、内径均匀的细玻璃管、均匀的刻度(2)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3)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2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4、体温计(1)结构:体温计的玻璃泡与直玻璃管的连接处有一个弯而细的缩口。
(2)量程:35—42℃;(3)分度值:0.1℃;(4)体温计的使用:测体温时,水银膨胀通过缩口(细管)上升。
【注意】在每次使用体温计前要用手拿着它的上部用力向下甩,使水银重新回到玻璃泡中。
【大招】只升不降二、融化和凝固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2.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3.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
物态变化单元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固态的性质:1. 固态是物质的一种物态状态,在固态下,分子间相互靠近,排列整齐,能量较低。
2. 固态的特征:固态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强度。
3. 固态的性质:固态有一定的熔点和沸点,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脆性。
4. 固态的结构:固态的结构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而形成的。
二、液态的性质:1. 液态是物质的一种物态状态,在液态下,分子间相互较近,随机排列,能量较高。
2. 液态的特征:液态具有一定的形状和没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硬度和强度。
3. 液态的性质:液态具有一定的表面张力和粘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不可压缩性。
4. 液态的结构:液态的结构是由分子通过弱的范德华力和氢键相互连接而形成的。
三、气态的性质:1. 气态是物质的一种物态状态,在气态下,分子间相互较远,随机分散,能量最高。
2. 气态的特征:气态具有没有一定的形状和没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硬度和强度。
3. 气态的性质:气态具有一定的压力和体积,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和扩散性。
4. 气态的结构:气态的结构是由分子通过弱的范德华力相互连接而形成的。
四、物态变化的过程:1. 熔化:固态物质受热时,温度达到熔点时,固态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2. 凝固:液态物质降温时,温度低于固体物质的凝固点时,液态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3. 蒸发:液态物质受热时,温度达到沸点时,液态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4. 凝结:气态物质降温时,温度低于气态物质的凝结点时,气态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五、物态变化的条件:1. 温度: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固态和液态来说,是通过增加或降低温度来改变其物态状态的,而对于气态来说,是通过升高或降低温度来改变其物态状态的。
2. 压力: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物质的物态状态随着压力的改变发生变化,例如,提高气态物质的压力可以使其转变为液态。
3. 物质的性质:不同的物质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具有不同的物态状态,这是由于物质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而造成的。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1. 物态的概念:物质存在的形态可以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
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物质可以呈现不同的物态状态。
2. 物态变化的概念:当物质的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物质的物态状态也会发生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3. 物态变化的分类: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的状态变化,可以分为升华、凝固、熔化、气化和凝结等不同类型的物态变化。
二、物态变化的规律1. 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温度是物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温度下物质的相变形式和性质都会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物质的熔点、沸点和融化热、汽化热与温度有一定的关系。
2. 压强对物态变化的影响:压强也是物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气体和液体的相变过程影响较大。
压强的增加会使气体变为液体,降低压强会使液体变为气体。
三、物态变化的重要性1. 应用价值:物态变化的过程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如利用物态变化制冷、制热、净化和分离物质等。
2. 理论意义:通过研究物态变化的规律和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物质的本质和性质,揭示出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特性和行为。
四、常见物态变化过程1. 升华:固体直接转变为气体的过程,不经过液体状态。
常见升华的物质有干冰(二氧化碳)、氯化铵等。
2. 凝固:液体转变为固体的过程,是一种凝结过程的特例。
凝固时,液体变为固体,释放出一定的凝固热。
常见凝固的物质有水、冰等。
3. 熔化:固体转变为液体的过程,是一种熔解过程的特例。
在熔化过程中,固体吸收一定的熔化热,转变为液体。
常见熔化的物质有冰、蜡等。
4. 气化:液体直接转变为气体的过程,不经过固体状态。
气化时,液体变为气体,吸收一定的气化热。
常见气化的物质有水、酒精等。
5. 凝结:气体转变为液体或固体的过程。
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水或固态水(雾凇、冰雹)等现象都是凝结过程的体现。
五、常见物质物态变化的实验及示意1. 水的物态变化实验(1)冰的熔化实验:将一块冰放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观察冰的表面逐渐出现水滴,最终冰完全融化为水的过程。
物态变化现象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现象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物态转换成另一种物态的过程,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物态变化现象,因此了解物态变化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影响因素和应用等方面对物态变化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基本概念物态是指物质所处的状态,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是物质分子间距离较小,分子运动范围有限,分子只能作微小的振动运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态是物质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仍有一定的吸引力,分子运动范围较大,具有一定的形状但无一定的体积。
气态是物质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几乎无相互作用力,分子运动范围很大,无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能扩散填充整个容器。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物态转换成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固液相变是指固态物质转变成液态物质的过程,液气相变是指液态物质转变成气态物质的过程,固气相变是指固态物质转变成气态物质的过程。
物态变化是由于物质内部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变化而发生的,是一种内部结构的改变。
而物态变化过程中,虽然物质的物态发生了改变,但物质的化学成分和质量是不发生变化的。
二、分类1. 固液相变固液相变是指固态物质转变成液态物质的过程,主要包括熔化和凝固两种过程。
熔化是指固态物质受热增加分子内能,使分子的振动增强,分子间距离增大,固体结构逐渐瓦解,最终转变成液态;凝固是指液态物质受冷使分子内能减小,分子的振动减弱,分子间距离减小,液体结构逐渐变得有序,最终转变成固态。
2. 液气相变液气相变是指液态物质转变成气态物质的过程,主要包括汽化和液化两种过程。
汽化是指液态物质受热增加分子内能,从液体中脱离出来,蒸发成气体;液化是指气态物质受冷使分子内能减小,从气体中凝聚下来,凝结成液体。
3. 固气相变固气相变是指固态物质转变成气态物质的过程,主要包括升华和凝华两种过程。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受热增加分子内能,从固体中直接脱离出来,转变成气态;凝华是指气态物质受冷使分子内能减小,直接从气体中凝聚下来,转变成固态。
《物态变化》 知识清单
《物态变化》知识清单一、物态变化的概念物态变化指的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质通常有三种主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物质可以在这三种状态之间相互转化。
二、六种物态变化1、熔化熔化是指固态物质变为液态的过程。
例如,冰在温度升高时会熔化成水。
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2、凝固凝固则是液态物质变成固态的过程,与熔化相反。
水在温度降低到0℃时会凝固成冰,这个过程会放出热量。
3、汽化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比如湿衣服在通风处会逐渐变干。
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水加热到 100℃时会沸腾。
汽化过程都需要吸热。
4、液化液化是气态物质变为液态的过程。
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就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液化过程会放出热量。
5、升华升华是固态物质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逐渐变小直至消失,就是升华现象。
升华需要吸热。
6、凝华凝华则是气态物质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霜的形成就是水蒸气凝华的结果。
凝华过程会放出热量。
三、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关系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也是决定物态变化的关键因素。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被定义为 0℃,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100℃。
不同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各不相同。
例如,铅的熔点相对较低,而钨的熔点非常高。
当物体温度低于熔点时,处于固态;温度在熔点和沸点之间时,为液态;温度高于沸点时,呈气态。
四、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1、冷藏和冷冻利用物质的凝固和汽化吸热的原理,我们可以通过降低温度使食物凝固来保存,或者利用冰箱的制冷系统使制冷剂汽化吸热来降低冰箱内部的温度,达到冷藏和冷冻的效果。
2、人工降雨通过向云层中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水蒸气迅速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当这些小水滴或小冰晶的重量超过空气的浮力时,就会下落形成雨。
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转变,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下面将从分子运动、能量变化和物质性质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描述。
一、分子运动
在固态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分子的运动受限,呈现出固定的排列和振动。
在液态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分子的运动比较自由,具有较大的扩散能力。
在气态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非常弱,分子的运动非常剧烈,具有很高的扩散能力。
二、能量变化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能量的转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时,需要吸收热量,这是因为固态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强,需要克服这种相互作用力才能使分子自由运动。
当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时,同样需要吸收热量,这是因为液态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强,需要克服这种相互作用力才能使分子自由运动。
而当物质从气态转变为液态或固态时,会释放热量,这是因为气态的分子运动较自由,当分子重新排列时会产生相互作用力,释放出热量。
三、物质性质
物质的状态变化对其性质影响很大。
在固态下,物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离较近,相互作用力较大,固态物质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固定的形态。
在液态下,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
定的体积,分子间距离比较大,相互作用力较小,液态物质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适应性。
在气态下,物质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分子间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气态物质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可压缩性。
物态变化涉及物质分子的运动、能量的转化以及物质性质的变化。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和描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态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同时也可以增加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态: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气态:物质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物态变化的类型:
熔化:固态变为液态。
例如,冰融化成水。
凝固:液态变为固态。
例如,水结冰。
汽化:液态变为气态。
例如,水蒸发成水蒸气。
液化:气态变为液态。
例如,水蒸气凝结成水。
升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例如,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直接升华为气态。
凝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例如,霜的形成。
温度与物态变化:
熔点: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所需要的温度。
凝固点: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所需要的温度,与熔点相同。
沸点: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所需要的温度。
临界点:在某些情况下,物质可以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直接从液态变为气态,而不需要经过固态或气态。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
熔化、汽化和升华是吸热过程,即这些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凝固、液化和凝华是放热过程,即这些过程会释放热量。
实际应用:熔化:金属冶炼、制作巧克力等。
凝固:制作冰雕、铸造金属等。
汽化:衣物晾晒、蒸发冷却等。
液化:液化石油气、冷凝器中的冷却水等。
升华:真空干燥、冷冻干燥等。
凝华:霜冻、雪的形成等。
了解这些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和实际应用中的物理过程。
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态变化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它指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由于温度、压力、浓度等因素的改变而引起的状态的变化。
物态变化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下面将从固态、液态和气态三个方面展开,分别介绍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点。
一、固态变化固态是物质最基本的状态,其分子或原子紧密排列,间距较小,力量较大。
固体的主要特点是形状固定、体积不变,而且固体有一定的硬度。
在固态变化中,最常见的是物质的熔化和凝固。
1.熔化:当固体受热时,温度逐渐升高,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固体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增强,开始逐渐脱离原来的位置,并形成液体。
熔化是固态变化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例如将冰加热,当温度达到0℃时,冰开始熔化成水。
2.凝固:与熔化相反,凝固是指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
当液体受冷时,温度逐渐降低,液体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减弱,逐渐接近并重新排列成固体。
凝固也是固态变化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例如将水冷却至0℃以下,水开始凝固成冰。
二、液态变化液态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分子或原子之间的间距较大,力量较小。
液体的主要特点是形状不固定、体积不变。
在液态变化中,最常见的是物质的汽化和液化。
1.汽化:当液体受热时,温度逐渐升高,当达到一定温度时,液体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增强,开始逐渐脱离原来的位置,并形成气体。
汽化是液态变化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例如将水加热,当温度达到100℃时,水开始汽化成水蒸气。
2.液化:与汽化相反,液化是指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当气体受冷时,温度逐渐降低,气体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减弱,逐渐接近并重新排列成液体。
液化也是液态变化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例如将水蒸气冷却至100℃以下,水蒸气开始液化成水。
三、气态变化气态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分子或原子之间的间距较大,力量较小。
气体的主要特点是形状不固定、体积可变。
在气态变化中,最常见的是物质的凝华和气化。
1.凝华:当气体受冷时,温度逐渐降低,气体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减弱,逐渐接近并重新排列成固体。
凝华是气态变化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例如将水蒸气冷却至100℃以下,水蒸气开始凝华成水。
物态变化基础知识总结
物态变化基础知识总结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有固态、液态、气态,固态的物质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的物质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气态的物质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2、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通常会改变。
二、熔化和凝固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 液态叫做熔化,要 吸 热;从 液态 变为 固态 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放热。
2、固体分为两类: 晶体和非晶体。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沥青、蜡、塑料、橡胶 常见的晶体有:金属、明矾、石膏、水晶、海波、冰、海波、石英、食盐3、晶体都有一定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分别叫做熔点和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这两个温度 相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4、晶体熔化(或凝固)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 熔点(或凝固点),二是熔化(或凝固)过程中要继续 吸 (或 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5、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的过程中要继续 吸 (或放)热、但温度 不断升高 (或 不断下降)。
6、熔化和凝固、沸腾图像三、汽化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 气态 叫做汽化,汽化时要 吸 热。
2、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
3、蒸发:(1)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2)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 吸 热,液体本身温度降低(蒸发致冷)(3)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4、沸腾:(1)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 表面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水沸腾现象:从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放出里面的水蒸气。
(3)沸腾的条件是: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必须继续吸热。
(4)沸点:①定义: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②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种液体沸点与气压有关。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 减小时降低,气压 增大时升高。
沸腾图象四、液化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化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时要放热。
2、液化的两种方法是: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物态变化知识点
4、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表
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5.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水在沸腾前:气泡 由大变小,温度逐渐升高。
水在沸腾时:气泡 由小到大 温度保持不变
声音:由大变小 ⑵ 继续吸热★
7.沸腾的条件:⑴ 温度达到沸点
8.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摄氏度 符号:℃
2.温度计原理: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3.温度计的被测液体,齐平
4.体温计: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 (缩口)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吸热过程)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任何的温度下
1.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 (放热过程) 2、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降温) 压缩体积 (加压)
冒“白气” “出汗” 大雾 露水 打火机 液化石油气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熔化吸热
2.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固液共存态)萘 冰
金属
3.非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不断升高。蜡 松香 塑料 橡胶 玻璃
4、晶体熔化条件:a、温度达到熔点
b、继续吸热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5、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升华吸热
冰冻衣服晾干 樟脑丸消失 灯丝变细 人工降雨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灯泡变黑 霜 雾凇 窗上“冰花” (内侧)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第一节物态变化的概念及分类1.1 物态变化的定义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通常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
1.2 物态变化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条件和过程,物态变化可以分为凝固、熔化、蒸发、沸腾、凝华、升华等几种类型。
第二节凝固和熔化2.1 凝固的条件和过程凝固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一般需要降温或增加压强才能发生,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会逐渐形成有序的结晶。
2.2 熔化的条件和过程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增加温度或减小压强来发生,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会逐渐失去有序排列的结晶状态。
第三节蒸发和沸腾3.1 蒸发的条件和过程蒸发是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通常发生在液体表面,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气压才能进行,能量主要来源于表面分子的热运动。
3.2 沸腾的条件和过程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出现的剧烈汽泡的现象,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和气压才能发生,沸腾时液态的表面分子不再提供足够的能量,内部的分子开始剧烈运动。
第四节凝华和升华4.1 凝华的条件和过程凝华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通常需要降温或增加压强来发生,无需经过液态中间态。
4.2 升华的条件和过程升华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增加温度或减小压强来发生,同样无需经过液态中间态。
第五节物态变化的热学解释5.1 热学性质对物态变化的影响物态变化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吸收或释放,可以通过热力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例如凝固和熔化时吸放热量,蒸发和凝华时吸放热量。
5.2 物态变化的热力学公式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可以通过热力学公式来计算,如凝固熔化时的热量公式Q=mL,蒸发沸腾时的热量公式Q=mLv。
第六节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6.1 凝固和熔化在冰淇淋制作中的应用冰淇淋的口感和质地与其凝固和熔化过程有密切关系,制作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
6.2 蒸发和沸腾在烹饪中的应用烹饪过程中食材的蒸发和沸腾过程会给食物带来特殊的香味和口感,掌握这些物态变化有助于提高烹饪技能。
《物态变化》 知识清单
《物态变化》知识清单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物态变化指的是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变。
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吸热或放热。
固态是物质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状态,比如冰块、铁块等。
液态物质具有一定的体积,但形状不固定,能流动,像水、油等。
气态物质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能充满整个容器,例如氧气、氮气等。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熔化是指固态物质变成液态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吸热。
例如,冰变成水就是熔化。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叫做熔点。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点。
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等;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玻璃、松香等。
2、凝固凝固是指液态物质变成固态的过程。
凝固过程会放热。
水变成冰就是凝固。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凝固温度,即凝固点。
且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没有固定的凝固点。
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汽化是指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过程需要吸热。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
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就越快。
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而且沸点会随着气压的变化而变化,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2、液化液化是指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会放热。
常见的液化现象有雾、露的形成,冬天呼出的“白气”等。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比如,在常温下压缩石油气的体积,可以使其液化储存在钢瓶中。
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需要吸热。
例如,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就是冰直接升华成了水蒸气。
常见的升华物质有碘、干冰等。
总结物态变化知识点
总结物态变化知识点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1. 物态变化的定义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压力和环境条件下,由固态向液态、气态或由液态向固态、气态等的转变过程。
物态变化是物质性质的一种外显性的变化,需要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才能发生。
物态变化通常包括熔化、凝固、升华、凝结、汽化和凝聚等过程。
2. 物态变化的基本特征物态变化是由于物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而引起的。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呈现出显著的变化,熔化、蒸化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减弱的过程,而凝固、凝结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增强的过程。
3. 物态变化的条件物态变化是受到温度、压力和环境条件等影响的。
温度是影响物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压力和环境条件也会对物态变化产生一定影响。
例如,水在大气压力下的沸点约为100℃,而在高山上的沸点要低于100℃,因为大气压力较低。
二、物态变化的规律1. 物态变化的规律物态变化的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物态变化通常需要特定的温度条件,例如溶解度、沸点、凝固点等。
(2)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压力也会影响物质的物态变化,如气体的压力越大,气体的沸点也会随之升高。
(3)环境对物态变化的影响:物态变化还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例如在无空气的条件下,液态水蒸发的速度更快。
2. 物态变化的热力学规律物态变化是由于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变化而引起的,因此物态变化也与热力学规律密切相关。
在不同的温度、压力和环境条件下,物质的热力学状态也会发生变化,导致物态的改变。
3. 物态变化的动力学规律物态变化的发生需要一定的动力学条件,例如在升华过程中,固体分子要克服固体相的相互作用力才能脱离表面成为气体分子。
因此,物态变化也受到动力学规律的影响。
三、物态变化的应用1. 物态变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物态变化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工业生产中的制冷、制热技术,就是基于物质的物态变化原理而设计的。
还有凝固技术、沸石吸附技术、固体萃取技术等,都是基于物态变化原理而开发的。
物态变化有关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有关知识点总结一、固液相变固液相变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或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一定的温度下,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能够平衡存在,这一温度称为物质的熔点。
当物质的温度低于熔点时,固体的粒子排列有序,形成了固体的结构,此时物质处于固态;当温度升高到熔点时,固体的结构开始解开,粒子的排列变得无序,此时物质处于液态。
固液相变的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熔化的过程中,固体吸收了热量,将固体的结构打破,成为无序的液体结构。
在温度升高时,一些物质的熔点会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升华现象。
升华是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例如,二氧化碳就是一个常见的升华物质,它可以在常温下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
固体和液体的物态变化是由于固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和排列结构的改变所导致的。
一般来说,固态的分子/原子排列较为紧密,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而液态的分子/原子排列则更为紊乱,相互作用力相对较弱。
二、液气相变液气相变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或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在一定的温度下,物质的液态和气态能够平衡存在,这一温度称为物质的沸点。
当物质的温度低于沸点时,液体的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相互作用力,形成了液体的结构;当温度升高到沸点时,液体的结构被打破,液体的分子开始脱离表面,进入气态状态。
这个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称为汽化。
汽化是指液态分子脱离液面进入气态的过程。
在物质的沸点以下,液体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强,液体无法自由流动;温度升高到沸点时,液体内的分子吸收了热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液体变成气体。
液气相变的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也就是液体变成气体时,吸收了热量。
液气相变也受到压力的影响,当压力足够高时,物质的沸点会上升,这种情况下称为高压沸点。
相反地,当压力足够低时,物质的沸点会下降,这种情况称为低压沸点。
三、固气相变固气相变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气态或从气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一定的温度下,物质的固态和气态能够平衡存在,这一温度称为物质的升华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物态变化基础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1、物质的三态:
(1)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
干冰是指。
(2)固态的特点是:;
液态的特点是:;
气态的特点是:。
2、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的温度最高,应该用加热;
(2)(能/不能)用一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
(3)熄灭酒精灯时,必须,(能/不能)吹灭;
(4)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
3、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0℃的冰与0℃的水冷热程(相同/不相同)。
4、测量温度的仪器叫。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是。
5、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所用温标是,标度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该温标是由(国家)物理学家首先规定的。
6、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
7、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测量前,应该先观察它的和;
(2)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
(3)待温度计的示数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
须;
(4)读数时,视线要。
8、体温计:
(1)测温液体是;(2)量程为;(3)分度值为;
(4)示数及使用特点是;
(5)体温计的消毒方法:(能/不能)用高温消毒,一般是
用。
9、温室效应:
(1)空气中的、、等均能让太阳发出的热顺利通过,到达地球,但却地表反射的热散发到大气层外。
(2)温室效应造成的恶果有:①、②、③。
(3)减弱温室效应的措施有:①、
②。
10、热岛效应:(1)的现象称为热岛效应。
(2)形成热岛效应的原因有:
①、
②
③
④
(3)减弱热岛效应的措施有:①、
②。
二、汽化和液化
1、汽化
(1)叫做汽化,液体汽化时需
要,汽化的两种方式是和。
(2)蒸发:
①只在液体发生的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在
温度下都能发生。
②蒸发需要,会造成周围和自身的温度。
③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有:、、。
(3)沸腾:
①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的的汽化现象叫做沸腾,沸腾在温度下才能发生。
②液体沸腾时需要,温度。
③液体沸腾的条件
是:、。
④叫做沸点。
同种液体的沸点与
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
(4)实验:观察水的沸腾
①石棉网的作用是。
②水中气泡在沸腾前上升时,沸腾时上升
时。
③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
④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沸腾时,对水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⑤停止对水加热,水(能/不能)沸腾。
由此可见,沸腾需要。
⑥缩短加热时间的方
法:、、。
⑦水的沸点不是100℃的原因可能是、等。
(5)“纸锅烧水”的原理
是。
2、液化
(1)叫做液化,液化需要。
(2)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
和。
钢瓶中的液化石油气就是通过
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的。
(3)实验:用注射器吸入一些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孔。
先向外拉动活塞,看到的现象是
;再向内推压活塞,看到的现象
是,此现象表
明。
(4)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将一把带柄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这样做的目的
是。
3、对手吹气,手感到,其原因是;对手哈气,手感到,其原因是。
4、我们通常看到的“白气”(是/不是)水蒸气,实际上
是。
5、有时,窗户玻璃上会出现“水雾”,这是现象。
“水雾”是出现在窗户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我们的判断方法是。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
(1)叫做熔化,熔化需要。
(2)固体可以分为和两类,它们的重要区别
是。
常见的晶体有,常见的非晶体
有。
(3)晶体熔化时,温度,需要;非晶体熔化时,温
度,需要。
(4)“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
(5)晶体熔化的条件
是:、。
2、凝固:
(1)叫做凝固,凝固需要。
(2)晶体凝固时,温度,需要;非晶体凝固时,温
度,需要。
(3)晶体凝固的条件
是:、。
3、叫做熔点,叫做凝固点。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4、高热病人利用冰袋降温的原理是;高热病人擦酒精降温的原理是。
5、北方冬季夜晚菜窖内放几桶水可以防止蔬菜冻坏,其物理道理
是。
6、寒冷的北方,应该用(酒精/水银)温度计,这是因
为;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应该用(酒精/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7、冬天汽车发动机冷却液里加酒精目的是,这是因为。
8、冬天路面上的冰雪常会呈“夜冻昼化”状态,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为此,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
大量的盐,以避免“夜冻昼化”现象。
这是因
为。
9、白炽灯用钨丝作灯丝,这是因为。
10、判断:
(1)物体吸热之后,温度一定升高。
()
(2)物体放热之后,温度一定降低。
()
11、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会/不会)发生热传递。
12、指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1)雾的形成。
(2)露的形成。
(3)冰雹的形成。
(4)冰雪消融。
(5)河水结冰。
(6)“保险丝”烧断。
(7)岩浆变成岩石。
(8)太阳出来雾散了。
(9)冬天人口中呼出“白气”。
(10)寒冬用手摸室外的金属发生“粘手”的现象。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
(1)叫做升华,升华需要。
(2)利用干冰作冷却剂应用的物理原理是。
2、凝华
(1)叫做凝华,凝华需要。
(2)在寒冷的冬夜,窗玻璃的(内/外)表面上会出现冰花,这是现象。
3、指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1)霜的形成。
(2)用久的白炽灯钨丝变细。
(3)寒冬,冰冻的衣服变干。
(4)卫生球逐渐变小。
(5)用久的灯泡内壁发黑。
五、水循环
1、叫做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
有、、、、、。
2、需要吸热的物态变化有、、;需要放热的物态变化有、、。
3、物态变化时总需要或,吸热的物体能量,放热的物体能量,这表明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
4、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
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到各处,在高空遇冷时,有的成小水滴,有的
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也会成小冰晶。
云中的小水滴长大到一定程度后,向地面降落,这就是雨。
云中的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高山、地面,这就是雪。
冰山上的积雪,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
积雪也会变成水,汇入江河。
5、在下列空中填写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并标明吸热或放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