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次品处理流程及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仓库残缺品管理制度及流程

仓库残缺品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目的为规范公司仓库残缺品的管理,确保库存物资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物资利用率,降低企业损失,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仓库的残缺品管理。

三、职责1. 仓库保管员:负责残缺品的接收、登记、保管、处理等工作。

2.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残缺品进行鉴定,提出处理意见。

3. 财务部门:负责残缺品的核销和赔偿事宜。

4. 采购部门:负责残缺品的采购和补货工作。

四、残缺品定义残缺品是指因以下原因导致的物资不完整或损坏:1. 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坏;2.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3. 仓库保管不当导致的损坏;4. 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坏。

五、残缺品管理流程1. 残缺品接收(1)仓库保管员在接收残缺品时,应认真核对物资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确认无误后,填写《残缺品接收登记表》。

(2)质量管理部门对残缺品进行鉴定,确认其残缺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

2. 残缺品登记(1)仓库保管员根据《残缺品接收登记表》在《残缺品台账》中登记残缺品信息。

(2)将《残缺品台账》报送财务部门和采购部门。

3. 残缺品处理(1)对于因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坏,由责任方承担赔偿。

(2)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按照公司规定进行处置。

(3)对于仓库保管不当导致的损坏,由仓库保管员承担责任,并赔偿相应损失。

(4)对于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4. 残缺品核销(1)财务部门根据《残缺品台账》和相关凭证,对残缺品进行核销。

(2)核销后,在《残缺品台账》中注明核销情况。

5. 残缺品补货(1)采购部门根据残缺品信息,制定采购计划,及时补货。

(2)补货后,由仓库保管员进行验收,并填写《残缺品补货登记表》。

六、监督与考核1.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残缺品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仓库保管员、质量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采购部门应按照本制度要求,认真履行职责。

3.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公司损失的责任人,公司将按照相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残次品处理流程及管理制度

残次品处理流程及管理制度

残次品处理流程及管理制度残次品是指未达到相关标准或规格的产品,无法达到销售的预期要求。

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妥善处理和管理残次品是提高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一环。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残次品处理流程及管理制度:一、残次品鉴定与分类1.原材料鉴定: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把关,避免使用不合格原材料制作产品。

2.生产过程监控: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监控,确保产品能够按照相关标准或规格进行生产。

3.已成品检验:对已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全面检验,确保产品达到销售的预期要求。

4.异常产品鉴定:对出现异常的产品进行专门鉴定,判断是否为残次品。

5.残次品分类:将残次品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分类,例如产品外观、功能等不符合要求的。

二、残次品处理流程1.残次品记录:对每一批次的残次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数量、类型、产生原因等。

2.决策与审批: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批,决定对残次品的处理方式,例如销毁、返工或报废。

3.销毁:对于无法修复或未来得及修复的残次品,进行销毁处理,避免进入市场流通。

4.返工:对于能够通过修复达到销售要求的产品,进行返工处理,修复后重新投入市场。

5.报废:对于无法修复或修复成本过高的残次品,进行报废处理,将其清理、销毁并记录。

6.处理结果记录:对每一批次的残次品处理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处理方式、费用、人员等。

三、残次品管理制度1.相关部门合作: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形成残次品处理的闭环管理,减少残次品发生和处理时间。

2.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质量评价和质量改进等环节,以提高产品合格率和减少残次品数量。

3.建立责任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和权限,明确各个部门在残次品相关事项上的责任和权限,避免责任推诿。

4.残次品报告制度:每个季度或年度对残次品发生情况、处理结果进行报告,以便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

5.人员培训:对相关人员进行残次品管理及处理流程的培训,提高员工对残次品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残次品是指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或损坏的产品。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制定残次品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最新的残次品管理规范,包括残次品的定义、分类、管理流程、责任分工以及处理措施。

一、残次品的定义残次品是指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或损坏的产品。

它们可能存在缺陷、破损、变形、污染等质量问题,无法满足正常销售和使用的要求。

二、残次品的分类根据残次品的性质和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外观残次品:指产品外观存在缺陷、破损、变形等问题,但不影响其功能和性能。

2. 功能残次品: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功能性问题,无法正常发挥预期的功能。

3. 安全残次品:指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使用者造成伤害或危险。

4. 污染残次品:指产品受到污染,可能对使用者的健康产生影响。

三、残次品的管理流程1. 残次品鉴定:对产品进行鉴定,确认是否为残次品,鉴定过程应准确、客观、公正。

2. 记录和标识:对已鉴定的残次品进行记录和标识,包括残次品的数量、性质、产生原因等信息。

3. 质量责任部门审核:质量责任部门对残次品进行审核,确定处理措施和责任分工。

4. 处理措施:根据残次品的性质和程度,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如修复、报废、退货等。

5. 责任分工:明确各个部门和人员在残次品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确保责任的落实和执行。

6. 监督和检查:建立监督和检查机制,对残次品管理流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四、责任分工1. 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测,减少残次品的产生。

2. 质量部门:负责对残次品进行鉴定和审核,制定处理措施和责任分工。

3. 仓储部门:负责对残次品进行储存和标识,确保其不会误用或混淆。

4. 销售部门:负责对残次品进行销售和退货处理,确保消费者权益。

5. 监督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残次品管理流程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五、处理措施1. 修复:对外观残次品进行修复,使其外观恢复正常,但不影响功能和性能。

[精品文档]残次品处理流程与方法

[精品文档]残次品处理流程与方法

残次品处理流程:残次品分类及对应处理方法如下:一、对因商品本身存在的质量问题处理:对门店在日常销售当中所发现的商品质量问题如掉牌、脱胶、开裂、面料破洞等此类商品,门店应在该商品问题处贴上不干胶(皮具类商品除外,不干胶贴在吊牌上),并及时签呈上报公司,在签呈上注明该商品是本身质量问题。

残次品数量达到15件即退回公司残次品仓,需开转仓单一次性和其它残次品分类打包寄回公司次品仓。

二、对于门店伙伴因为人为疏忽造成的商品残次处理:在以往的工作当中,存在着因为人为的疏忽造成残次品的例子屡见不鲜,这也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现规定,属门店伙伴人为造成的商品残次,应由造成商品残次的当事人承担赔偿责任,不得当成商品本身存在的质量问题处理。

若将此类商品当成商品本身存在问题为由向公司报损的,经核实将以营私舞弊处以当事人该商品正价的双倍价格进行赔偿,如有门店相关负责人包庇此行为也一同承担赔偿责任。

门店当出现人为造成残次品,当事人直接按照该商品正价销售流程进行购买;如有特殊情况,由门店负责人第一时间签呈上报商品中心,并注明相关疏失人、事发原因、商品的名称,数量及金额等相关内容。

最终由公司商品中心核实完相关事由及处理意见后,以转仓单形式核销该商品库存。

三、对于门店因为在管理当中保管不善造成的残次品:这类残次品应由门店所辖全体人员承担赔偿责任。

店长写签呈单报由财务部门按照所损商品的总金额扣除免赔额后(免赔额以截止上报时间销售总业绩万分之五计算)由门店所辖人员按第一负责人40%,店助20%,店员40%比例共同分担;门店若将此类商品以商品本身存在问题为由向公司报损的,经核实将以集体营私舞弊处以该门店所损商品正价的双倍价格进行赔偿,如有相关小区经理或监管店长包庇此行为也一同承担赔偿责任。

四、对于客户因为商品在使用过程中的残次品处理:门店在销售后因为客户使用出现问题而要求退换货的残次品,门店应第一时间签呈上报,并在该残次品做好标记。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残次品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企业的生产和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制定最新的残次品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最新的残次品管理规范。

一、残次品定义和分类1.1 残次品定义:残次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或者产品出厂后,由于质量问题无法达到标准要求的产品。

1.2 残次品分类:根据质量问题的不同,残次品可以分为外观残次品、功能残次品和材料残次品。

1.3 外观残次品:指产品外观有缺陷或者损坏,但功能正常。

功能残次品:指产品功能存在问题,无法正常使用。

材料残次品:指产品使用的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影响产品的性能和寿命。

二、残次品管理流程2.1 残次品鉴定:对生产过程中或者产品出厂后的产品进行鉴定,判断是否为残次品。

- 制定鉴定标准和方法,明确鉴定人员和程序。

- 建立鉴定记录和档案,确保鉴定结果可追溯。

2.2 残次品分类和标识:根据残次品的不同类型,进行分类和标识。

- 制定分类和标识标准,确保残次品易辨识。

- 在产品上标注残次品标识,防止误用或者误售。

2.3 残次品处理:根据残次品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 对外观残次品进行修复或者翻新,使其符合外观要求。

- 对功能残次品进行维修或者改进,使其达到正常使用标准。

- 对材料残次品进行追溯和替换,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三、残次品管理责任和监督3.1 责任分工:明确残次品管理的责任和权利。

- 设立残次品管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

- 建立残次品管理团队,定期评估和调整责任分工。

3.2 监督机制:建立残次品管理的监督机制。

- 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 建立举报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残次品管理。

3.3 奖惩措施:建立奖惩机制,激励和约束残次品管理工作。

- 对残次品管理工作表现优秀的个人和团队进行奖励。

- 对违反残次品管理规范的行为进行惩罚,确保规范执行。

四、残次品管理数据分析和改进4.1 数据收集和分析:建立残次品管理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残次品是指在生产或运输过程中出现质量缺陷或损坏的产品。

为了确保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制定一套完善的残次品管理规范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最新的残次品管理规范,包括残次品的定义、分类、管理流程、责任分工和监督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一、残次品的定义残次品是指在生产或运输过程中出现质量缺陷或损坏的产品,无法按照原定的质量标准进行销售或使用的产品。

残次品可以分为外观残次品和功能残次品两类。

外观残次品是指外观有瑕疵但功能正常的产品,功能残次品是指功能存在缺陷或无法正常使用的产品。

二、残次品的分类根据残次品的性质和程度,可以将残次品分为以下几类:1. 一级残次品:指质量缺陷或损坏较轻微,可以通过修复或重新加工达到正常质量标准的产品。

2. 二级残次品:指质量缺陷或损坏较严重,无法通过修复或重新加工达到正常质量标准,但可以作为次品销售。

3. 三级残次品:指质量缺陷或损坏严重,无法修复或重新加工,只能作为废品处理或报废。

三、残次品管理流程1. 残次品鉴定:在生产过程中,对可能出现质量缺陷的产品进行抽检和鉴定。

鉴定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技术和经验,确保鉴定结果准确可靠。

2. 残次品登记:对鉴定为残次品的产品进行登记,包括产品名称、数量、质量缺陷描述等信息。

同时,要记录残次品的来源和责任单位。

3. 残次品处理:根据残次品的性质和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一级残次品可以通过修复或重新加工达到正常质量标准;二级残次品可以作为次品销售;三级残次品需要进行废品处理或报废。

4. 残次品追溯:建立残次品追溯系统,追踪残次品的流向和处理结果。

确保对残次品的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和监控,以便追溯和追责。

四、责任分工1. 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鉴定工作,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2. 质量部门:负责制定残次品管理规范和相关工作流程,监督和指导各部门的残次品管理工作。

3. 销售部门:负责次品销售工作,确保次品销售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内部规定。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产生一些残次品,这些残次品对企业的形象和利益都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残次品管理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二、定义和分类1. 残次品定义:指在生产过程中或者在销售过程中出现的质量不符合标准、无法正常使用或者存在一定缺陷的产品。

2. 残次品分类:根据残次品的性质和程度,将其分为可修复残次品和不可修复残次品。

三、残次品管理流程1. 残次品鉴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残次品进行鉴定,判断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以确定是否为残次品。

2. 残次品分类:根据鉴定结果,将残次品进行分类,分为可修复残次品和不可修复残次品。

3. 可修复残次品处理:对可修复残次品进行修复处理,使其达到质量标准要求,并可以重新投入市场销售。

4. 不可修复残次品处理:对不可修复残次品进行分类、记录和处理。

可以选择销毁、回收或其他适当的方式进行处理。

5. 残次品记录:对所有残次品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残次品的数量、分类、处理方式等信息,以便进行统计和分析。

6. 残次品报告:定期生成残次品报告,对残次品的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以便进行问题追踪和改进。

四、残次品管理的要求1. 鉴定准确性:残次品鉴定过程应准确无误,避免误判和漏判的情况发生。

应建立鉴定标准和流程,并进行培训和考核。

2. 处理及时性:对残次品的处理应及时进行,避免积压和堆积,以免对企业形象和利益造成不良影响。

3. 修复质量:对可修复残次品的修复质量要求高,确保修复后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并能够正常使用。

4. 记录完整性:对所有残次品的记录应详细完整,包括残次品的数量、分类、处理方式等信息,以便进行统计和分析。

5. 报告分析:定期生成残次品报告,并对残次品的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五、残次品管理的好处1. 提升产品质量:通过对残次品的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提升产品质量。

-残次品处理流程及管理制度

-残次品处理流程及管理制度

-残次品处理流程及管理制度————————————————————————————————作者:————————————————————————————————日期:残次品处理流程及管理制度目录1 概况 (4)2 正文 (4)2.1 定义 (4)2.2职责分工 (5)2.2.1 总经办 (5)2.2.2 财务部 (5)2.2.3 供应链管理部 (5)2.2.4 采购部 (5)2.2.4仓储配送仓库 (6)2.3管理内容72.3.1 基本流程 (7)2.3.2 基本原则 (8)3 解释 (8)4 附录 (8)1 概况流程制度编号【】版本号【1.0】生效日期2018-x-x 密级程度■公开□内部□机密□绝密目的规范客户退回残次品处理方式,明确相关人员责任,提升残次品处理效率,提升仓库空间利用率,减少库存资金积压。

适用范围全网仓储配送仓库传达对象应知应会一般了解部门/区域岗位/角色部门/区域岗位/角色供应链管理部供应链管理部职能人员、各仓储配送仓库岗位人员其他部门其他岗位责任部门供应链管理部流程制度Owner参与拟制部门参与拟制人2 正文2.1 定义残次品:指商品在采购过程中、存储过程中和销售过程中造成的商品本身以及包装破损、功能缺失,从而无法正常销售的商品。

2.2职责分工2.2.1 总经办1、负责审核《仓储残次品处理制度》制定和发布;2、负责审批OA系统《仓储报废品清单》和《仓储残次品处理申请》的申请;3、负责自营门店、加盟商退回残次品和报废商品申请的审核;2.2.2 财务部1、负责监督仓储管理部《仓储报废品清单》和《仓储残次品处理申请》的执行。

2、负责报废品和残次品清理财务账单的相关调整。

3、负责残次品和报废品申请的审核,报废品处理的监督和确认。

2.2.3 供应链管理部1、负责《仓储残次品处理制度》制定、修订、发布及解释;2、负责残次品处理规范制度的培训;3、输出残次品和报废品处理清单和报告;4、负责提交报废品和残次品的处理OA申请;5、负责监督《仓储残次品处理制度》的落实。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残次品是指在生产、运输、仓储等过程中浮现的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或者物品。

为了保证企业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制定一套完善的残次品管理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最新的残次品管理规范,以确保企业能够高效地管理残次品并减少损失。

一、残次品定义和分类1. 残次品定义:残次品是指在生产、运输、仓储等过程中浮现的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或者物品,包括但不限于外观缺陷、尺寸不合格、功能缺陷等。

2. 残次品分类:根据残次品的性质和损坏程度,将其分为以下几类:a) 外观残次品:指产品外观存在瑕疵、划痕、变形等缺陷的残次品。

b) 尺寸残次品:指产品尺寸不合格的残次品,如过大、过小等。

c) 功能残次品:指产品功能存在缺陷或者无法正常使用的残次品。

d) 包装残次品:指产品包装存在破损、污染等问题的残次品。

e) 其他残次品:指不属于以上分类但仍然质量不合格的残次品。

二、残次品管理流程1. 残次品鉴定:对于生产过程中浮现的残次品,需要进行鉴定和分类。

鉴定过程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鉴定结果准确可靠。

2. 残次品记录:对于每一批次的残次品,应建立详细的记录,包括残次品数量、分类、鉴定结果等信息。

记录应及时更新并保存至少一年。

3. 残次品处理:根据残次品的性质和损坏程度,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修复、报废、返工等。

4. 残次品追溯:对于已处理的残次品,应建立追溯机制,追踪其处理结果和去向,以便后续跟踪和统计。

5. 残次品反馈:将残次品的情况反馈给相关部门和责任人,以便他们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

三、残次品管理的要求1. 严格质量控制:加强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减少残次品的产生。

包括设立质量检测点、加强员工培训、完善生产工艺等。

2. 合理包装防护:对于易损、易碎的产品,应采取合理的包装措施,确保产品在运输和仓储过程中不受损坏。

3. 完善检验机制:建立完善的检验机制,对进货、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和半成品进行严格检验,及时发现并处理质量问题。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一、引言残次品是指在生产、运输、贮存、销售等环节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包括外观瑕疵、功能缺陷、损坏等。

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提高产品质量,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残次品管理规范势在必行。

本文旨在规范残次品的管理流程、责任分工和处置方式,以确保残次品的及时处理和合理利用。

二、管理流程1. 残次品鉴别生产、运输、贮存、销售等环节中,应设立专门的鉴别岗位,负责对产品进行鉴别。

鉴别标准应明确,包括外观、功能、性能等方面,以确保鉴别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残次品登记对鉴别出的残次品,应立即进行登记。

登记内容包括残次品的数量、型号、生产日期、鉴别结果等信息。

登记表格应规范统一,便于信息的整理和查询。

3. 残次品分类根据残次品的性质和程度,将其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外观瑕疵、功能缺陷、损坏程度等。

分类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后续的处理和利用。

4. 残次品处理根据残次品的分类,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对于可以修复的残次品,应及时进行维修,确保其符合质量要求后再次投入市场。

对于无法修复的残次品,应按照环境保护要求进行分类处置,如进行回收、拆解等。

5. 残次品记录对残次品的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残次品的处理方式、处理人员、处理时间等。

记录的目的是为了追溯和监督残次品的处理过程,确保其合规性和可追溯性。

三、责任分工1. 生产环节责任生产环节是残次品产生的主要环节,应加强质量控制和监督。

生产部门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2. 运输环节责任运输环节是残次品损坏的主要环节,应加强运输过程的监管和保护。

运输部门应制定相应的运输规范,加强对运输工具和包装材料的检查和维护,确保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3. 贮存环节责任贮存环节是残次品保存的主要环节,应加强贮存条件的管理和控制。

贮存部门应定期检查贮存设施和环境,确保产品不受潮、变质等影响。

4. 销售环节责任销售环节是残次品流入市场的主要环节,应加强销售人员的培训和监督。

滞销、残次商品处理管理办法

滞销、残次商品处理管理办法

滞销、残次商品处理管理办法
及时淘汰和处理滞销、残次商品,引进新品,是加速商品周转,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为加快门店淘汰滞销商品的速度,提高商品流速度,形成滞销商品淘汰和处理的制度化,特制定如下管理办法:
一、滞销品处理流程:
处理方式以将货品退给供应商为主,以调拨他店和促销为辅。

.
1.商品部在每批货品采购后20日,将本批货品销售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按品类梳理出
滞销商品清单,由营运部下发至各门店。

2.门店按清单在2日内整理打包,附清单由物流运回总部。

3.商品部将货品分类汇总后,联系供应商办理退换货处理。

4.对于无法退货给供货商的货品,及时调整陈列位置或调拨他店或打折促销。

二、残次品处理流程:
原则上,所有残次品均退给相应的供应商。

1.为避免一次性大批量集中退货,考虑供货商的感受,门店发现残次品后,每周一对上
周的残次品进行整理打包。

2.周二,将残次品附上详细清单跟随公司发货车辆运回总部,由商品部签收。

3.商品部将各门店货品分类汇总后,联系供应商办理退换货处理。

4.对于无法退货给供货商的货品,作打折促销或报损处理。

风尚鞋业(中国)发展有限公司
2011-12-07。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一、引言残次品管理是企业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提升企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最新的残次品管理规范,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二、定义1. 残次品:指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或物料,包括但不限于外观瑕疵、功能缺陷、包装不完整等。

2. 残次品管理:指对残次品进行分类、记录、处理和追溯的全过程管理。

三、残次品管理流程1. 残次品分类根据残次品的不同特征和缺陷,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外观瑕疵、功能缺陷、包装不完整等。

分类标准应明确、具体,并与产品质量标准相一致。

2. 残次品记录对于每个类别的残次品,应建立详细的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残次品编号:用于追溯和识别每个残次品的唯一标识符。

- 残次品描述:详细描述残次品的特征、缺陷和数量等信息。

- 残次品来源:记录残次品产生的环节和原因,如生产过程、运输损坏等。

- 残次品处理方式:记录对残次品的处理方式,如报废、返工、降级等。

- 残次品责任人:指定负责处理残次品的责任人,并记录其联系方式。

3. 残次品处理根据残次品的实际情况和处理方式,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报废:对于无法修复或无法再利用的残次品,应及时报废,并记录报废原因和数量。

- 返工:对于部分可以修复的残次品,应进行返工处理,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后再次投入生产或销售。

- 降级:对于部分残次品,可以考虑将其降级为非关键性产品或次品,以减少损失和浪费。

4. 残次品追溯对于每个残次品,应建立追溯系统,记录其生产、销售和处理等环节的信息,以便在需要时进行溯源和追溯。

追溯信息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残次品编号和描述- 残次品产生时间和地点- 残次品处理方式和责任人- 残次品处理结果和影响四、残次品管理的责任与监督1. 领导责任企业领导应高度重视残次品管理工作,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其有效实施。

领导还应指定专人负责残次品管理,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产出残次品销售管理规定(3篇)

产出残次品销售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产品质量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提高顾客满意度,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部门及销售部门,涉及残次品的生产、检测、处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环节。

第三条公司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产品质量的法律法规,遵循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原则,确保产品质量。

第二章残次品定义及分类第四条残次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因原材料、工艺、设备、人员等原因造成的,不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公司内部质量标准的产品。

第五条残次品按严重程度分为以下类别:1. 轻微残次品:不影响产品主要功能,外观瑕疵不影响美观,可通过简单处理后继续销售的产品。

2. 一般残次品:影响产品部分功能,外观瑕疵明显,需要经过返工或更换关键部件后才能销售的产品。

3. 严重残次品:严重影响产品功能,外观瑕疵严重,无法修复或更换关键部件的产品。

第三章残次品生产及检测第六条生产部门应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操作,确保产品质量。

第七条生产过程中,质量检测部门应定期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第八条发现残次品时,生产部门应立即停止生产,并通知质量检测部门。

第九条质量检测部门应对残次品进行分类、统计,并填写《残次品报告》。

第四章残次品处理第十条残次品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及时处理:发现残次品后,应及时进行处理,防止残次品扩大。

2. 分类处理:根据残次品类别,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3. 记录存档:对残次品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并存档备查。

第十一条轻微残次品处理方式:1. 返工:对轻微残次品进行返工,修复后继续销售。

2. 降级处理:对轻微残次品进行降级处理,如减少数量、降低价格等。

第十二条一般残次品处理方式:1. 返工:对一般残次品进行返工,更换关键部件后继续销售。

2. 降价销售:对无法返工的一般残次品,可进行降价销售。

3. 报废:对无法修复或更换关键部件的一般残次品,应予以报废。

第十三条严重残次品处理方式:1. 报废:对严重残次品,应予以报废,不得销售。

工厂次品报废管理制度

工厂次品报废管理制度

工厂次品报废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工厂次品报废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提高工厂的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规定(一)次品报废程序1. 工厂生产过程中出现次品时,由质检部门进行初步判断。

若次品经质检部门确认,无法修复或不达标准,则将次品归类为报废品,进入报废流程。

2. 报废品经过质检部门复核确认后,填写《报废品清单》,详细记录次品的种类、数量、原因等相关信息,并报经营部门审批。

3. 经营部门对报废品进行核准审批后,通知相关部门执行报废程序,禁止私自处理或变相利用次品。

(二)报废处理方式1. 报废品应妥善保管,保存期限为3个工作日。

在保存期限内,如有其他部门需要调查或复核报废品,应配合提供相关数据和样品。

2. 报废品由指定的运输人员,根据规定的程序和安全要求,将次品从生产区域转移到指定的报废品仓库。

3. 报废品仓库要与生产区域隔离,设立专门的存放区域,并按照品种、数量等进行分类和标注。

报废品要进行防尘、防潮、防火等措施,确保仓库内环境清洁、无异味。

4. 每批次报废品都应有相应的报废处理记录,记录包括次品种类、数量、报废原因、报废日期等信息,由仓库管理员负责填写和保存。

5. 通过招标、废品回收或其他途径,委托专业单位对报废品进行处理,确保环境友好和资源合理利用。

(三)报废品的监管和追溯1. 物业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报废品的存放和处理情况,确保报废程序和要求的执行。

2. 建立报废品的追溯制度,对每批次的报废品进行记录,并保存相关证据和样品,以备需要时进行调查和追溯。

3. 定期开展对报废品仓库的巡查和检查,确保报废品的安全存放和防止报废品被私自带出或流出工厂。

三、安全检查(一)报废品的存放和处理要符合安全要求,严禁将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品与报废品混放。

(二)报废品仓库应设有防火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三)工作人员要经过相应的培训,熟悉报废品的处理程序和安全操作规范,不得私自擅动或随意处理报废品。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残次品是指在生产、加工、运输或销售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或正常使用的要求。

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残次品管理规范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最新的残次品管理规范,包括定义、分类、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等方面的内容。

一、定义残次品是指在生产、加工、运输或销售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外观瑕疵:如划痕、凹陷、污渍等;2. 结构缺陷:如松动、断裂、变形等;3. 功能故障:如无法正常启动、运行、使用等;4. 安全隐患:如易燃、易爆、易漏电等。

二、分类根据残次品的性质和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一级残次品: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功能,无法修复或重新加工;2. 二级残次品:轻微影响产品质量和功能,可以通过修复或重新加工达到标准;3. 三级残次品:影响产品外观,但不影响产品质量和功能,可以通过修复或重新加工达到标准。

三、残次品处理流程1. 残次品鉴定:在生产过程中,质检员应及时发现和鉴定残次品,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分类和记录。

2. 残次品报告:质检员应将鉴定结果报告给相关部门,包括残次品的数量、分类、原因等信息。

3. 残次品处理:根据残次品的分类和性质,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销毁:对于一级残次品,应立即销毁,确保不会再次进入市场。

- 修复:对于二级残次品,可以通过修复或重新加工使其达到标准,并重新检验合格后再次投放市场。

- 降级销售:对于三级残次品,可以降低价格销售,但需要明确标注产品的残次品属性,以免误导消费者。

4. 残次品记录: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残次品记录系统,包括残次品的鉴定、处理和销毁等信息,以备查验和追溯。

四、责任分工1. 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残次品的鉴定。

2. 质检部门:负责对残次品进行鉴定,并报告给相关部门。

3. 销售部门:负责对残次品进行分类处理,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降级销售。

废品管理制度及流程

废品管理制度及流程

废品管理制度及流程文件名称:废品管理制度及流程为了充分、及时、有效合理处理废品,节省公司空间资源及作好废品处理控制,以达到优化公司成本之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废品核算范围为公司所有报废的产品物料及包装材料。

三.定义废品:是指物料经过使用,已残旧不堪或磨损或已超过其寿命年限,或客观情况产生的尾料,以致失去原有的功能而无利用价值的物料等.四.工作程序1〉生产部/包装部每天将废料整理好,经品管鉴定称重,开具报废单,生产主管确认符合报废条件后,分别签名后方可将废料退仓入库。

2〉仓管员收到报废单核对无误签名后将废料移入报废仓,并实时对废料仓进行管理。

3〉废料清仓外卖时,由采购部门通知废品收购商,并提前一天通知相关监控部门作好准备,需过磅按重量外卖的废物,过磅时肯定要有保安职员、仓库职员、财务职员及行政职员监磅,经废品买卖双方确认过磅重量无误后,由仓管填写废品出库单,经以上监磅职员签字,给收购商签名确认,买卖双方交接完毕.4〉废品出库单一式四联:一联给收购商、一联给财务备案、一联仓库作账。

仓库、财务均以报废出库单消帐。

五.工作权责1〉部门品管应及时对生产线/包装线上产生的废料进行鉴定和过磅,依据填写《不良品/废边报废入库单》/《全检/包装报废单》并建立废品明细表,与生产主管一起对入仓前报废单上废品数量和重量负责。

2〉仓管员对接收的废品应予以过磅,核对报废单上的数量与重量无误后,对入仓后的废品数量与重量负责,同时建立废品明细账并定期与品管相关账目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发送给财务相关人员。

3〉保安人员、财务人员、行政人员对废料外卖负监督责任。

文件名称:废品管理制度及流程流程权责部门相关说明表单退废料生产部/包装部不能再利用需报废品管部鉴定是否符合报废不良品/废边报废入库单鉴定、过磅条件、过磅全检/包装报废单仓库核对入库、入库。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标题: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引言概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残次品管理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变得愈发重要。

残次品管理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残次品管理规范,以匡助企业更好地管理残次品,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一、残次品定义和分类1.1 残次品定义:残次品是指在生产或者运输过程中浮现的质量问题,无法正常销售或者使用的产品。

1.2 残次品分类:按照质量问题的程度,残次品可分为轻微残次品、中等残次品和严重残次品。

1.3 残次品管理目标:减少残次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二、残次品管理流程2.1 残次品检测:建立完善的残次品检测机制,包括生产线检测、仓储检测和出厂检测。

2.2 残次品处理:对检测出的残次品进行分类处理,包括报废、重新加工和销售处理。

2.3 残次品记录:建立残次品记录系统,记录残次品数量、原因和处理情况,为后续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三、残次品管理责任3.1 生产部门责任:生产部门负责制定残次品检测标准和流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3.2 质量部门责任:质量部门负责监督残次品检测和处理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

3.3 管理部门责任: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各部门合作,推动残次品管理规范的执行和改进。

四、残次品管理技术支持4.1 数据分析: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残次品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质量问题的根源。

4.2 技术改进:引入新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残次品数量。

4.3 培训和教育: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残次品管理规范的认识和执行力度。

五、残次品管理效果评估5.1 产品质量提升:通过残次品管理规范的执行,产品质量得到提升,客户满意度提高。

5.2 生产成本降低:减少残次品数量和重新加工成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5.3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残次品管理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管理规范,保持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结语:最新的残次品管理规范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惟独建立科学的残次品管理机制,才干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

最新残次品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残次品是指在生产、运输、销售等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产品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

残次品管理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企业形象、保障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最新的残次品管理规范,以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残次品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二、残次品管理的目标1.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严格的残次品管理措施,减少产品的缺陷率,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降低成本:通过及时发现和处理残次品,减少不合格产品的数量,减少企业的损失。

3. 保障消费者权益:对于已经流入市场的残次品,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残次品管理的流程1. 残次品的识别与分类a. 建立明确的残次品识别标准,包括产品缺陷的类型、严重程度等。

b. 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缺陷产品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缺陷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c. 建立残次品登记台账,记录残次品的数量、类型、来源等信息。

2. 残次品的处理与处置a. 对于可以修复的残次品,及时进行维修或返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b. 对于无法修复的残次品,进行合理的处置,如销毁、报废等。

c. 建立残次品处理的责任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3. 残次品的追溯与反馈a. 对于已经流入市场的残次品,及时追溯其来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b. 建立消费者投诉反馈机制,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意见,改进产品质量。

四、残次品管理的要求1. 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质量责任、质量规划、质量控制等。

2.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残次品管理的认识和重要性的理解,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3. 引入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提高产品的检测精度和效率。

4. 加强供应商管理,确保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符合质量标准。

5. 建立完善的质量记录和档案,包括残次品的处理记录、追溯记录等。

6. 定期进行内部质量审核和外部质量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

印刷残次品落实制度范本

印刷残次品落实制度范本

印刷残次品处理制度范本一、目的为了规范印刷残次品的处理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减少损失,提高生产效率,根据《印刷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印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残次品的处理。

三、术语和定义1. 残次品:指在印刷生产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产品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

2. 废品:指无法修复或修复后仍无法达到规定要求的残次品。

3. 可修复残次品:指经过修复后可以达到规定要求的残次品。

四、处理流程1. 登记造册:生产过程中发现残次品,应立即停机,对残次品进行清点、分类,并登记造册,记录残次品名称、数量、产生原因、处理措施等信息。

2. 质量评审:对登记的残次品进行质量评审,判定其为废品还是可修复残次品。

3. 修复处理:对判定为可修复残次品的产品进行修复,修复过程中应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4. 再次检验:修复后的产品应进行再次检验,确保其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5. 交付或销毁:对修复后的产品进行交付或销毁。

交付的产品应确保质量符合客户要求,销毁的产品应做好销毁记录。

五、责任分配1. 生产部门:负责残次品的发现、登记、分类、修复、检验等工作。

2. 质量部门:负责残次品的质量评审、监督修复过程、再次检验等工作。

3. 仓储部门:负责残次品的存放、交付、销毁等工作。

4.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对残次品处理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行为进行追溯,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六、考核与奖惩1. 对及时发现、报告、处理残次品,避免损失扩大的员工,给予表扬和奖励。

2. 对未按规定处理残次品,导致损失扩大的责任人,给予批评和处罚。

3. 对连续出现同一原因导致的残次品,应追溯至相关环节,查找原因,并对责任人进行处理。

七、记录与追溯1. 残次品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记录应保存至少一年。

2. 对残次品处理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应进行追溯,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八、制度的修订1. 本制度每两年修订一次,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责自营门店、加盟商在百胜ERP系统中待处理残次品中因商品质量造成的处理工作的跟进。采购商品过程中应严格把关,在采购合同中加大对供应商的约束,特别是商品质量相应问题,应由供应商负责调换并在合同中进行明确标注,明确商品调换期限并确保此期限具有可操作性。一旦发生采购商品出现质量问题且在约定时间内无法退换的情况,公司有权视情节轻重对供应商进行处罚。
2.2.4仓储配送仓库
1、残次品入仓。仓管员负责退回残次品收货、质检、入库、登记分类、拍照、上架,做好单据整理和归档工作。
2、残次品维修。
(1)退回残次品。仓储负责人每月25日前完成退回残次品维修申请工作(含商品明细和商品费用),安排维修师傅上门维修,并在伙伴办公协同平台上传维修后图片。
(2)存储残次品。由于储存不当(包括但不限于进水、失火、虫鼠侵害,污渍污染等影响正常销售的各种行为情况)、野蛮装卸、未做好防范措施等而造成商品残损,由仓管员按该商品的进价全额承担。(主管承担30%,直接责任人承担70%)
3、残次品清理。仓储负责人每月5日前将输出《XX已维修待销售残次品清单》给到市场部、销售部、线上运营中心、采购部,并跟进残次品清理进度。
4、报废商品清理。仓储负责人在每月5日前完成报废商品数据申请,审批通过后于3个工作日内由仓储部、行政部与财务部监督进行销毁,完成报废商品清理工作,并提供报废商品清理的视频或者图片资料。
2.2职责分工
2.2.1总经办
1、负责审核《仓储残次品处理制度》制定和发布;
2、负责审批OA系统《仓储报废品清单》和《仓储残次品处理申请》的申请;
3、负责自营门店、加盟商退回残次品和报废商品申请的审核;
2.2.2财务部
1、负责监督仓储管理部《仓储报废品清单》和《仓储残次品处理申请》的执行。
2、负责报废品和残次品清理财务账单的相关调整。
全网仓储配送仓库
传达对象
应知应会
一般了解
部门/区域
岗位/角色
部门/区域
岗位/角色
供应链管理部
供应链管理部职能人员、各仓储配送仓库岗位人员
其他部门
其他岗位
责任部门
供应链管理部
流程制度Owner
参与拟制部门
参与拟制人
2 正文
2.1 定义
残次品:指商品在采购过程中、存储过程中和销售过程中造成的商品本身以及包装破损、功能缺失,从而无法正常销售的商品。
3、负责残次品和报废品申请的审核,报废品处理的监督和确认。
2.2.3供应链管理部
1、负责《仓储残次品处理制度》制定、修;
3、输出残次品和报废品处理清单和报告;
4、负责提交报废品和残次品的处理OA申请;
5、负责监督《仓储残次品处理制度》的落实。
2.2.4采购部
2.2.4采购部3
2.2.4仓储配送仓库ﻩ3
2.3管理内容ﻩ5
2.3.1基本流程5
3解释6
1 概况
流程制度编号
【】
版本号
【1.0】
生效日期
2018-x-x
密级程度
■公开
□内部
□机密
□绝密
目 的
规范客户退回残次品处理方式,明确相关人员责任,提升残次品处理效率,提升仓库空间利用率,减少库存资金积压。
适用范围
-残次品处理流程及管理制度
———————————————————————————————— 作者:
———————————————————————————————— 日期:

残次品处理流程及管理制度
1概况ﻩ1
2.1定义2
2.2职责分工ﻩ2
2.2.1总经办ﻩ2
2.2.2财务部ﻩ3
2.2.3供应链管理部3
2.3管理内容
2.3.1基本流程
2.3.2基本原则
所有客户(终端消费者和所有门店)残次品退回的基本原则:所有残次货品退回仓库都需要有系统申请单,并经审核通过后,才能将残次货品退到公司仓库。如果没有申请直接退回的第一次给予警告,第二次直接拒收。
3解释
本制度由供应链管理部负责解释。
4 附录
本流程制度自2018年X月X日起生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