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危急值报告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及时有效地处理临床危急情况而建立的一项管理制度。
它要求临床工作者在发现危急情况时能够及时上报和通知有关人员,以便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尽可能减小医疗风险,确保患者安全。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为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制度。
建立制度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明确危急值标准医疗机构应当设定适宜的危急值标准,既能够保证临床工作者充分辨识危急情况,又不至于过度报警。
标准应当依据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等因素进行制定,同时应当充分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诊疗水平。
2、明确危急值级别医疗机构应当设定不同的危急值级别,以便对患者状态做出及时、准确的响应。
危急值级别可以依据病情风险、紧急程度、治疗方案等因素进行划分,划分应当考虑尽可能全面,且恰当合理。
3、制定危急值上报流程医疗机构应当制定明确的危急值上报流程,以确保患者的卫生安全。
流程应当明确危急值的上报途径、上报时间要求、上报人员及责任等。
同时还应当制定危急值通知流程,及时将危急值通知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
二、危急值报告的工作流程制定好危急值报告制度后,医疗机构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来执行该制度。
通常而言,危急值报告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临床工作者发现危急情况在病情紧急的情况下,临床工作者应当尽可能快地发现危急情况,并及时上报相关责任人员。
临床工作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发现危急情况,如病例分析、检查结果分析、临床护理中频繁出现同一症状等。
2、临床工作者上报危急值当临床工作者发现问题,发现危急情况的时候,应当及时上报,通过短信、电话、系统消息等途径向相应责任人员上报危急值。
在上报危急值的同时,临床工作者还应当注释危急值的严重程度和病情情况,发送相应的病例资料以助于后期建立护理计划和治疗方案。
3、责任人员接收危急值一旦收到临床工作者的危急值上报,相关责任人员应当尽可能快地响应该信息,并及时给予回复。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1. 背景危急值是指在医疗领域中,出现急需立即采取措施的重要检查结果或病情情况。
及时处理危急值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危急值的报告和处理流程,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以保证患者在出现危急情况时能及时得到处理和照顾。
2. 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是医疗机构用以规范危急值的报告和处理流程的制度文件。
其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2.1 制度目的明确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即确保对危急值的及时报告和处理,以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
2.2 适用范围确定危急值报告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科室和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实验室技术人员等。
2.3 危急值定义与分类明确危急值的定义,并根据不同的检查项目或病情分类危急值,以便在报告和处理时能更好地确定优先级。
2.4 报告责任人员及流程确定危急值的报告责任人员和流程,包括从检查结果出现危急情况到报告给相关人员所需的时间节点和具体步骤。
2.5 报告方式规定危急值报告的方式,包括口头报告和书面报告,以及相应的报告内容、格式和要求。
2.6 报告记录和追踪确保危急值报告能被记录和追踪,以便对危急值报告的及时性和处理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控。
2.7 监测与评估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包括定期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改进。
3. 处理流程危急值处理流程是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步骤:3.1 接收危急值报告接收危急值报告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迅速理解和判断危急值报告的内容,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3.2 确认危急值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进行核实,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如有必要,可与相关科室或实验室进行沟通和确认。
3.3 确定处理优先级根据危急值的分类和临床情况确定处理的优先级,以确保危急值能够按时得到处理和照顾。
3.4 通知相关人员将危急值报告通知给相关医生、护士和其他需要参与处理的人员,确保他们能够及时采取行动。
危急值处理流程及制度
危急值处理流程及制度危急值是指在医学检验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或者紧急情况需要立即采取措施的结果。
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及制度是医疗机构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下面将介绍危急值处理的一般流程以及与之相关的制度。
一、危急值处理流程:1.危急值发现:医学检验过程中,当结果出现异常情况或者紧急情况时,需要尽快发现这些危急值。
一般来说,会有专门负责结果解读和报告的医生、实验室工作人员以及相关临床医生共同参与危急值的监测和识别。
2.确认危急值:医生或实验室工作人员首先要对异常结果进行核实,确保其属于危急值。
4.即时采取措施:接到危急值通知的临床医生需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或紧急干预。
同时,还需要将处理情况记录在病历中,便于后续的追踪和分析。
5.追踪和分析:医疗机构需要追踪危急值的后续处理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此外,还需要分析危急值的发生原因,以及是否存在系统性问题。
通过对危急值的分析,医疗机构可以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二、危急值处理制度:1.危急值报告制度:医疗机构需要明确规定危急值的定义和影响范围,并建立相应的危急值报告准则和流程。
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危急值的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减少患者因此造成的损失。
2.危急值通知责任制:医疗机构应该明确相关人员在危急值通知过程中的责任。
通知责任制可以确保相关人员能够按时、快速地通知到临床医生,并使相关人员明确自己在危急值通知中需要承担的责任。
3.危急值记录与追踪制度: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危急值记录与追踪制度。
即使经过及时处理,医疗机构也需要追踪危急值的后续情况,确保患者获得持续的医疗关怀。
4.危急值讨论与分析制度: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定期的危急值讨论与分析制度,对危急值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这样可以不断优化危急值处理的流程,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管理水平。
总结起来,危急值处理流程及制度对医疗机构来说至关重要。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是指患者检验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状态。
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
因此,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
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填写《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
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保障医疗安全。
一、“危急值”报告程序1、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
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在《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
2、临床检验科必须在《检查(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并简要提示标本异常外观性状,如溶血、黄疸、乳糜状等。
3、记录应有以下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临床诊断、申请医师、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收到标本时间、报告时间、检验报告者、通知方式、接收医护人员姓名。
4、对原标本妥善处理之后保存待查。
5、各医技科室要在检查(验)报告“危急值”项目处加盖“危急值”提示章。
临床检验科凡打印报告除加盖“危急值”提示章外,在项目结果后还有“HH”或“LL”的提示。
6、各医技科室在对病人检查过程中发现急、危、重病人出现危急症状应立即启动急诊急救应急预案,并与临床医生、护士联系,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7、门诊检验报告“危急值”项目处加盖“危急值”提示章,门诊医生见到盖有“危急值”提示章的检验报告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处理。
8、临床科室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应在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同时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做好下一步的救治工作。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及工作流程(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及工作流程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验)出现“危急值”情况,应立即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或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
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
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辅助检查科室“危急值”报告及工作流程辅助检查科室要将检验(查)过程中出现的危急值,严格按照危急值报告流程执行:1、重复检查或复核,有必要时须请上级医生复核。
2、对于出现危急值的病人,检验(查)者应立即向送检临床科室报告检验(查)结果及检查人员姓名,并询问接受报告人员的姓名。
3、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中详细记录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收样时间、出报告时间、检验(查)结果(包括复核结果)、向送检科室报告时间、报告接收人员姓名和检查人员姓名等。
4、检验科必要时应保留标本备查。
(三)临床科室“危急值”接警及处理工作流程:1、临床科室医生接危急值电话时同时在《危急值接警登记本》上做好记录,记录项目包括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接电话的时间、报告人姓名、接获人姓名、通知医师姓名及时间。
2、接电话的医生作完记录后依以下次序通知医生:当日值班医生,主管医生,科主任。
特殊情况时,报医院行政值班人员。
3、被通知医生应当在登记本上确认签字。
4、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后30分钟内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报告结果、分析、处理情况,处理时间(记录到时与分);若为住院医师有向上级医师报告的内容、上级医师查看及处理情况记录。
2020年2月初稿2022年3月修订1。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报告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制度之一,它能够快速、准确地通知医生和相关团队,以便迅速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救治患者。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其流程。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意义危急值是指可能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检验结果或其他临床指标。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这些危急值能够及时传达给相关责任人,以便他们能够做出紧急决策并采取适当的医疗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风险并提供及时治疗。
二、危急值报告的流程1. 检验室获取危急值危急值往往会出现在检验结果中,检验人员需要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哪些结果属于危急值范畴,并立即采取行动。
2. 制定报告标准医疗机构应当制定明确的危急值报告标准,以确保所有相关人员能够一致地对危急值进行判定和报告。
这些标准应包括危急值的定义、相应的紧急程度分类、报告的时间要求等。
3. 报告管道医疗机构通常会设立专门的危急值报告管道,以保证报告的高效传递。
这可以包括电话联系、短信通知或是使用专门的危急值报告系统。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当确保报告消息的及时性,不得延误。
4. 报告的接收和确认接收危急值报告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理解报告内容并对其进行正确的确认。
在接收到危急值报告后,相关人员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将具体行动记录下来。
5. 确认回应接收到危急值报告的医生或责任人员应立即与提供报告的人员进行确认回应,并确保双方对报告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沟通和理解。
同时,他们还需要与其他团队成员进行协调,制定和执行紧急治疗计划。
6. 跟进和整改相关人员在接收到危急值报告后,应进行充分的跟进和整改工作。
这包括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监测,及时了解其病情变化,并做出相应调整。
同时,医疗机构也应对危急值报告的处理过程进行评估和改进,以提高制度的效率和可靠性。
三、危急值报告制度的重要性1. 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通过及时报告危急值,医生和相关团队能够快速采取行动,为患者提供紧急的治疗和护理,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风险。
“危急值”报告工作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工作制度及流程危急值报告是医疗机构在紧急情况下对危重患者进行及时处理和干预的重要手段。
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工作制度及流程可以保证医疗工作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危急值报告工作制度及流程,具体如下:一、危急值报告工作制度1.危急值报告责任分工制度2.危急值报告培训制度对医务人员进行危急值报告的相关培训,包括危急值的定义、判定标准、报告流程和要求等知识,提高医务人员的危急值报告意识和技能。
3.危急值报告维护与更新制度定期对危急值报告制度进行维护和更新,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保证危急值报告工作制度能够与时俱进。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1.危急值的判定医疗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危急值情况,如发现危急值,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稳定患者病情,并进行报告。
2.危急值报告人的选择与通知医疗人员应根据危急值报告责任分工制度,选择相应的报告人员,并及时通知其负责处理该危急值情况。
3.危急值报告的方式与要求4.危急值报告的记录与追踪医疗机构应建立危急值报告的记录和追踪系统,及时记录危急值报告的内容、处理情况和结果,并跟踪危急值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后续处理,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
5.危急值报告的反馈与整改医疗机构应对危急值报告的反馈和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整改和改进措施,提高危急值报告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6.危急值报告的考核与总结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危急值报告工作进行考核和总结,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危急值报告工作制度和流程,提高医疗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以上是针对危急值报告工作制度及流程的一种常见规范,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以确保危急值报告工作能够顺畅进行,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处置流程
主讲人:杨玉丽
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处置流程
定义:危急值 ”(Critical Values)是指某项
或某类检验、检查异常结果,而当这种检验、检查 异常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 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 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 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
危急值处理程序 7、门急诊患者出现危急值,如危及生命时 由各检查部门直接电话通知相关科室首诊 医师,有首诊医师负责落实进一步处理。
报告流程
医技部门系统提示危急值
医技人员确认无误后立即电话通 知临床科室
医护人员确认患者信息无误后记录 并立即通知主管/值班医师
记录 正常
有疑问
复查
医师立即处理患者,并记录,追踪
危急值处理程序 4、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接到危急值时,如 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 进一步对患者进行检查;必要时,应重新 检查或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若该结 果与临床相符,立即采取处理措处理程序
5、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需及时将处理措施 记录于病程中。 6、危急值检查结果仍应按正常途径发放至 临床科室。
仍为危险值
救机会。
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处置流程 报告目的:临床能够及时、正确获得危急 生命的检查(验)、影像等结果,赢得救 治时间,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与 处理。
危急值处理程序 1 、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时,检查者首 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确, 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标本是否有错;检验 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 输是否有误。
危急值处理程序 2、医技人员确认检查过程无异常时,立即 电话通知临床“危急值”结果,并在《危 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 报告登记,记录内容包括检查日期、科室、 床号、患者姓名、住院号、检查项目、复 查结果、电话接听人的姓名和联系时间、 报告人的姓名、备注等项目
危急值通报制度及操作流程
危急值通报制度及操作流程1. 引言危急值是指影响患者生命威胁的检查结果,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尽快通报给医生。
建立危急值通报制度及操作流程,有利于提高危急值的处理效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2. 危急值通报制度2.1 危急值定义在本制度中,危急值是指:- 血钾≥6.5mmol/L- 血氧饱和度≤70%- 心电图出现急性心肌梗死表现- 检查结果提示可能存在重要临床问题2.2 危急值通报流程(1)检验科室7/24小时设置危急值检测岗,接收到危急值结果后认真审核并核实,避免误报。
(2)核实无误后,在30分钟内将危急值结果通报给临床医生。
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通报,确保医生及时获取危急值信息。
(3)通报中需明确危急值项目名称及具体数值,同时建议医生及时处理。
2.3 危急值停止通报标准(1)医生要求停止危急值通报;(2)已通报过的危急值重新检测结果比较正常;(3)患者无生命危险。
3. 操作流程3.1 危急值检测操作流程(1)检验科室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检验,并通知对应患者的医生关注危急值。
(2)检验科室设置危急值检测岗,24小时负责危急值的检测及及时通报。
(3)检测出危急值后在30分钟内通报危急值。
3.2 医生处理操作流程(1)收到危急值通报后,医生应该立即查看患者信息、原始检查结果并与患者取得联系。
(2)确定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并在24小时内对患者进行回访。
(3)医生需对患者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报告到医院危机管理中心。
4. 总结良好的危急值通报制度及操作流程对提高临床处置效率和保护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检验科室及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各项规定,不断完善制度,确保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工作流程
记录在案:医护人员将危急值情况记录在病历中,以便后续查询和追踪
汇报上级:医护人员向科室负责人或上级医生汇报危急值情况
处理和干预
发现危急值:通过检测仪器或人工检查发现危急值
01
评估病情: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紧急处理
03
通知家属:通知患者家属,告知病情和紧急处理措施
05
报告危急值:将危急值报告给相关医生或护士
02
紧急处理: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紧急处理,如输血、输液等
04
记录和追踪:记录危急值处理过程,并对患者进行追踪和随访
06
相关责任人
PART THREE
登记责任人
负责收集和整理危急值报告
01
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02
及时将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
03
跟进报告的处理情况和结果
04
报告上级:主管医生将危急值报告上级医生或科室主任
01
发现危急值: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患者出现危急值
报告医生:医护人员立即报告主管医生,并记录在病历中
02
05
通知患者:根据病情需要,通知患者或家属危急值情况
06
记录存档:将危急值报告记录在病历中,并上传至医院信息系统
报告时限
危急值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对危急值进行报告和处理的制度
1
2
3
4
5
6
记录危急值报告的时间、地点、报告人、接收人等信息
记录危急值的具体数值和单位
记录对危急值的处理措施,如采取紧急治疗、调整用药等
记录干预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以便优化工作流程和提升服务质量
记录干预过程中的沟通和协调,如与患者家属、其他科室的沟通等
完整版)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
完整版)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临床医疗中的“危急值”指检验、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的情况。
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危及患者的安全甚至生命。
因此,各医技科室的工作人员应该熟练掌握各种危急值项目的“危急值”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一旦确认检查结果为“危急值”,就必须立即报告患者所在的临床科室,并详细记录相关信息,以便后续处理。
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确保医疗安全。
具体操作程序如下: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
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
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或门急诊值班医护人员,并在《检查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相关信息。
检验科对原标本妥善处理后冷藏保存一天以上,以便复查。
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须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并立即对患者采取相应诊治措施。
临床医师需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查报告结果和采取的诊治措施。
如果临床医师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如复查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
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危急值”报告涉及所有门、急诊及病区病人,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危急值报告科室包括:检验科、放射科、CT室、超声科、心电图室等医技科室。
为了确保该制度能够得到严格执行,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对所有与危急值报告有关的科室工作人员,包括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危急值数值及报告、处理流程。
8、科室管理评价中,“危急值”报告是一项重要考核内容。
医务科会定期检查和总结科室的危急值报告工作,重点关注患者病情的变化和危急值报告是否对改善病情产生了影响。
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危急值”报告流程,“危急值”处理流程
1、危急值报告制度2、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一、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值偏离较大(或为危险状况),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或失去最佳抢救机会,危及生命。
2、各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后,检查(验)者首先要迅速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应立即报告送检的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3、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接到“危急值”电话报告后,必须严格按照登记表的内容认真填写,同时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
4.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应关注标本留取情况,必要时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或进一步对病人进行检查。
若该结果与临床相符,结合临床情况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5.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接受到危急值报告后,需在2小时内在病历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6.检验科出现危急值情况时,必要时应重复检测标本或重新采样,遇疑难、重大病例时应保留标本备查。
7、临床医生在更改治疗方案、实施抢救措施前,应及时与患方沟通,并记载于病程记录中。
8.检查(验)科室在电话报告“危急值”给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后,接收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相关信息,复述一遍经对方确认后方可提供给医师使用。
9.“危急值”报告科室包括:检验科(血库)、放射科、CT及磁共振室、超声科、特检科、心电图室等医技科室。
10.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体检或门、急诊患者检查(验)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体检的医生或门、急诊医生,由体检医生或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部报告,或向总值班报告。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第2页
“危急值”汇报制度目标
“危急值”目标: 第一时间将某一病人某一 项目或几项检验、检验“危急值”通知临床, 引发医务人员足够重视,主动采取对应 办法,保障医疗安全,维护生命安全。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第3页
“危急值”汇报制度目标
“危急值”汇报制度制订与实施, 能有效增 强医技工作人员主动性和责任心, 提升医 技工作人员理论水平, 增强医技人员主动 参加临床诊疗服务意识, 促进临床、医技 科室之间有效沟通与合作。
等内 脏器官破裂出血危重病人;
② 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患者;
③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④怀疑宫外孕破裂并腹腔内出血;
⑤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并胎儿呼吸、心率过快;
⑥心脏普大并合并急性心衰;
⑦大面积心肌坏死;
⑧大量心包积液合并心包填塞。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第9页
“危急值”项目及汇报范围
检验 “危急值”汇报项目和警戒值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第6页
“危急值”项目及汇报范围
(二)医学影像检验“危急值”汇报范围:
1、中枢神经系统:
①严重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
②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
③脑疝、急性脑积水;
④颅脑CT或MRI扫描诊疗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到达一个
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
⑤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或MRI,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第4页
“危急值”汇报制度目标
医技科室及时准确检验、检验汇报可为 临床医生诊疗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能更 加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诊 疗服务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为了确保医疗机构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急值情况,减少病人的风险和医疗纠纷,建立了危急值报告制度和相应的流程。
以下是一种典型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包括定义危急值、报告人员、接收人员、报告渠道、报告内容及处理流程等方面的要点。
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是指在医学检验过程中发现的可能对病人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检验结果,即时通知相关医务人员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处理的情况。
二、报告人员1.检验科医师/技师:负责检验过程中对危急值的筛查和检验结果的判读。
2.报告医师/临床医生:负责接收并处理危急值情况,根据病情判断是否需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3.护理人员:负责记录危急值的日志,保留相关资料和处理记录。
4.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和审阅危急值报告的合规性和及时性。
三、接收人员1.临床医生:危急值通知会直接发送给患者的主治医生或者接班医生。
2.医疗安全科主任:危急值通知同时发送给医疗安全科主任,以便做后续的跟进和处理。
3.急救中心/急诊科主任:如危急值是在急诊就诊过程中发现,则需及时汇报给急诊科主任。
四、报告渠道1.系统自动报告:检验仪器连接到医院信息系统,可以自动发出危急值报警,并发送给相关人员。
3.电子邮件:将危急值报告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相关人员,可作为备份和记录。
五、报告内容1.病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等。
2.检验结果:详细描述危急值的检验结果,包括数值、单位、参考范围等。
3.报告时间:标注危急值发现的确切时间。
4.发现人员:记录发现该危急值的人员姓名或者工号。
5.报告人员:记录实际进行危急值报告的人员姓名或者工号。
六、处理流程1.检验过程中危急值发现:当检验过程中发现危急值时,检验科医师/技师负责筛查和判读,确认危急值后立即向报告医师/临床医生报告。
4.相关记录和报告:危急值处理完毕后,护理人员负责记录相关内容和处理过程,并保留相关资料作为备案和分析参考。
以上是一种典型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的简要描述,不同医疗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理流程
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理流程一、引言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理流程旨在规范医技科室在发现患者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的报告、处理和跟踪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本制度和流程适用于医技科室的所有工作人员。
二、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是指患者检查结果超出正常范围,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数值。
危急值的范围根据不同检查项目、设备、实验室标准及患者具体情况确定。
三、危急值报告制度1. 报告原则(1)及时性:发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值班医师或上级医师。
(2)准确性:报告时应确保危急值的准确性,避免因误报导致不必要的恐慌或延误治疗。
(3)完整性:报告时应提供患者基本信息、检查项目、危急值、报告时间等相关信息。
2. 报告流程(1)发现危急值: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在检查、检测过程中,发现患者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应立即停止操作,核实检查结果。
(2)报告值班医师:工作人员核实危急值后,应立即电话报告值班医师,报告内容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检查项目、危急值、报告时间等。
(3)值班医师处理:值班医师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查看患者病历,了解患者病情,并根据危急值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4)报告上级医师:如值班医师无法处理,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上级医师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赶到现场,指导处理。
(5)跟踪处理:值班医师或上级医师处理后,应跟踪患者病情,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安全。
3. 报告记录医技科室应建立危急值报告记录本,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检查项目、危急值、报告时间、报告人、处理措施等。
报告记录应保存至少2年。
四、危急值处理流程1. 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值班医师或上级医师应立即查看患者病历,了解患者病情。
2. 根据危急值情况,给予以下处理:(1)紧急处理:如患者病情危重,应立即给予紧急处理,包括药物治疗、紧急抢救等。
(2)会诊:如患者病情复杂,需要多学科协作,应及时组织相关科室会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消化道穿孔、急性胰腺炎;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
C T检查
• 5.眼眶内异物。
• 6.颈、胸椎椎体爆裂性骨折并脱位、
椎管狭窄、脊髓损伤。
• 7.多发性骨折合并大血管损伤。
磁共振检查
• 1.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
脑干梗塞、脑出血。
• 2.颈、胸椎椎体爆裂性骨折并脱位、椎管狭窄、脊髓损伤。 • 3.多发性骨折合并大血管损伤。
空腹>22.2mmol/L 餐后>28mmol/L
缺糖性神经症状,低 血糖性昏迷
高血糖性昏迷、渗透 性多尿伴严重的脱水 和酮中毒
检验项目 血红蛋白 白细胞计数 血小板计数 凝血活酶时间 激活部分凝血活 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定量
低值 <50 g/L <2.5×109/L <50×109/L >30S >70S <1g/L
及时、准确得到危急值的检验、检查信息,争取最佳抢救
时机,挽救患者生命,特制定本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 (一)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标准:医院检验科、CT室、MRI室、放
射科、超声科、病理科、心电图建立危急值项目及标准。
• (二)临床科室及相关医技科室,应当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薄》,
内容包括:检验及检查日期、时间、科室、患者姓名、床号、病案
• 危急值报告逐步趋于制度化,任何一家具有收治能力的医院都应该有自己
的危急值报告制度。
• 危急值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进行定期维护,危急值制度的合理运用可降低
临床风险。
危急值报告制度 及处理流程
2017年3月
目
危急值的定义
录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现状 常见危急值报告项目及危急值范围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危急值的定义
“危急值”是指某项或某类检验异常结果,而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 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 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 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医生书写病程记录、责任护士书写护理记录 记录患者危急值结果、治疗与护理措施。
医生下达危急值处理医嘱、责任护士执行并 书写护理记录并观察处理后效果。
医生下达危急值处理医嘱、责任护士执行并 书写护理记录并观察处理后效果。
总 结
• 危急值不是一组一成不变的临床提示数据,它可以根据各医院的具体情况
而拟定出相应的危急值。
病理检查
• 1.术中冰冻发现为恶性肿瘤者。
• 2.对送检的冰冻标本有疑问或冰冻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时。
• 3.遇疑难病例,冰冻不能出具明确结果时。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谁检查、谁报告、谁登记
谁接收、谁记录、谁处理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 危急值标示危及生命的检验、检查结果。为了临床医生能
症状 急性大量失血或严重贫血 引发致命性感染可能 严重的出血倾向,是临床 输注血小板的阈值
高值 >200g/L >30×109/L > 600×109/L
症状
急性白血病可能 怀疑原发性血小 板增多症
>8g/L
细菌培养及药敏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 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 •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 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放射检查
• 1.一侧肺不张;气管、支气管异物;食道异物。
• 2.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大于50%以上)。
• 3.心影明显增大,疑严重心脏病。
• 4.动脉瘤。
放射检查
• 5.消化性穿孔、急性肠梗阻;外伤性膈疝。
• 6.严重骨关节创伤:(1)脊柱骨折伴脊柱长轴成角畸形。
•
(2)多发肋骨骨折伴肺挫伤及或液气胸。 (3)骨盆环骨折。
症状
严重高血钾,可 有心律失常、呼 吸麻痹 高钠血症
血清氯
血清钙
低血钙性手 足搐搦
甲状旁腺危象
肾功能指标
血肌酐
血尿素 血淀粉酶
>1200μ mol/l
>30mmol/L 胰腺炎指标
> 正常参考值上限3倍以上
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衰
可能有较严重的急性或坏死性胰腺癌
糖代谢指标 血糖 血糖
空腹<2.2mmol/L 餐后<2.2mmol/L
项目及“危急值”范围需要更改或增减,请及时与医务科联系,以便
逐步和规范“危急值”报告制度。
接获 电话
登记 记录ຫໍສະໝຸດ 危急值的接获处理流程复述 确认 完成 护理 记录
报告 医生 有疑问 复查
无疑问
30分钟内
遵医嘱治 疗、护理
观察 效果
6小时内
值班护士接到报告危急值电话 做好登记记录并回读复述确认
值班护士立即告知值班医师和责任护士
• (7)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 (8)心室率小于45次/分的心动过缓。
• (9)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
C T检查
• 1.严重的颅脑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
• 2.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脑疝;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
(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
• 3.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大于50%以上);肺栓塞;
常见危急值报告项目及危急值范围
检验项目
血清钾 血清钠
低值
成人< 2.5mmol/L 成人< 120mmol/L 成人< 80mmol/L <1.6mmol/L
症状
低钾血症, 呼吸肌麻痹 低钠血症
高值
成人> 6.5mmol/L 成人> 160mmol/L 成人> 115mmol/L >3.5mmol/L
取情况。必要时,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验进行复查。若该结果与临床 相符,应在30分钟内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报告 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 (六)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
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 (七)门诊患者出现“危急值”时,检查(验)人员电话联系门诊部
值班人员,通知其接诊或值班医师。接诊医师在获悉危急值检查结果 后,要立即联系该患者,采取相应医疗措施进一步诊治或安排急诊入 院治疗。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 (八)医务科、门诊部、护理部负责对本制度的专项检查,发现违规
人员,每次扣科室质量分5分:由此发生的医疗差错或引起的医疗纠 纷,按相关规定处理。
无菌部位标本细菌培养
• 血液、骨髓、脑脊液培养阳性。
心电图检查
• 1.急性心肌梗死 • 2.致命性心律失常 • (1)心室扑动、颤动。 • (2)室性心动过速。
• (3)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
• (4)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
心电图检查
• (5)预激伴快速心房颤动。
• (6)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
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如何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
• 标准指南
CAP关于危急值项目及危急值范围标准指南和调查报告
可作为临床实验室设置和调整危急值项目的参考依据
如何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
• 医院实际情况
根据医院规模、专科特色、标本量等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验室
和临床要求的危急值项目和范围
一些非危急值项目的特别异常结果也可作为危急值报告
号、检验检查项目、危急值结果。复述确认人、检查报告人、联系 电话、联系时间、告知医师等。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 (三)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
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检查检验标
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 误。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含 短信、网络)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在《危急值报告 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
危急值的发展
危急值报告制度最早由Lundberg(1972)提出,已经被世界各地所采用
1972
1990
1997
1998
近几年
危急值的 比较研究
首次提出
危急值 临界表
危急值的 实践参数
根据临床 实际调整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现状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现状
• 危急值应用的复杂性
危急值报告涉及实验室、护理部、临床医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
•
• 7.颈、胸椎椎体爆裂性骨折并脱位、椎管狭窄、脊髓损伤。
超声检查
• 1.急诊外伤见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或肾脏等内器官破裂
出血的危重病人。
• 2.大量心包积液,前壁前厚度大于等于3cm,合并心包填塞。 • 3.疑似宫外孕破裂并腹腔内出血。 • 4.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合并胎儿心率过快或过慢。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 (四)临床科室人员在接到“危急值”电话报告后,应在临床科室
《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同时立即通知主管医生或者值班
医生。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 (五)主管医生或者值班医生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
符,应进一步对病人进行检查;如认为检验结果不符,应关注标本留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 (九)“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情况,将纳入三级三等考核。医技
科室如未按要求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结果,一次扣罚5分;临床科 室未及时处理一次扣罚5分,病历无记录一次扣罚2分;《危急值报告 登记本》登记不及时、漏等或缺项过多,扣2分。
• (十)各临床、医技科室在实际诊疗工作,如发现所拟定“危急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