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音词的妙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叠音词的妙用
———《荷塘月色》的修辞艺术
眉山一中蒲玉光
《荷塘月色》优美的意境,不知令多少人迷恋和陶醉。无论朗读还是默默品味,你都将被带入梦幻般的诗意境界,同作者一起体验那暂时避开尘世纷扰的恬淡自适,微微沉郁的心境以及无法摆脱的淡淡的哀愁。
《荷塘月色》的成功与作者真切的人生体验分不开,更与朱自清对语言的高度驾驭能力分不开。其中修辞的运用十分突出,单是叠音词的运用就令人回味无穷。
在一篇千字文中,作者竟用了24处叠音词。如此频繁地使用叠音词,其意义何在呢?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讲:“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要义。”《荷塘月色》大量运用叠音词,不仅是为适应题旨情境,更值得注意的是它凸显了题旨情境。
一、叠音词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音乐美
《荷塘月色》描写月光下静静的荷塘以及荷塘上朦胧的月光。但我们又分明听到一支优美的小夜曲,真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为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作者一方面打通感官,运用通感手法,如:“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另一方面,在行文中时时点缀叠音词,而这些叠音词本身就具有音乐的美感,如:“田田”、“亭亭”、“淡淡”、“脉
脉”等。这些点缀在字里行间的叠音词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流动的优美的旋律。但这支乐曲又不是孤立的,它与文章的题旨情境水乳交融。
通过对叠音词的韵母和声调的分析我们发现,以i或i开头的齐齿呼韵母有12个,占叠音词的一半,而开口呼韵母只有5个;声调方面,平声有15个,其它上、去、入加起来也不足10个。朱自清先生为何大量选用齐齿呼、平声调叠字?是有意为之,还是巧合?实际上,结合文章的题旨情境就不难回答了。齐齿呼发音靠前,嘴唇开口度小,发出的音音量小,比较低沉,适合表达婉伤、凄清类情感,美学上属于阴柔美。李清照的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更是一个典型。且不说这些词的语义,单是这一连串叠音词所形成的如泣如诉的旋律就已流淌出了词人孤独、凄冷、悲苦的愁绪。在这里,语音先于语义直观地作用于读者的听觉,营造了浓浓的情感氛围。同是叠音词的运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表现的则又是另一种情状:雄阔、苍劲。原因在于“苍苍”“茫茫”均为开口呼韵母,发音靠后,嘴唇开口度大,声音就显得沉雄、浑厚,充满阳刚之气。
由此可见,朱自清大量选用齐齿呼绝不是巧合,而是为了与文章的情感——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相适应而有意为之的。平声调的选用也是如此。平声调时值延长,给人一种悠长的感觉。这“悠长”便给了读者回味、想象的空间,同时也给了读者情感发酵的时间。
总之,为了适应《荷塘月色》的题旨情境,朱自清大量选用齐齿
呼、平声调叠音词;同时,又借助于叠音词的声音修辞功能将淡淡的喜悦,绵绵如春水般的忧愁酝酿得如此清醇浓烈。
二、叠音词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形象美
人们在言语活动中,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总是尽可能选择能产生色、嗅、味、声、触等具体可感的字词来传情达意,以期在读者头脑中勾勒明晰的表象,引起具体的感触。而叠音词在语言的形象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朱自清先生在创作写景抒情散文《荷塘月色》的时候,自然是不会忽略叠音词的运用的。写景抒情散文中,情因景生,没有对景物的具体形象的描绘,丰富、细腻的情感就无从依附和生发,也就不可能打动人心。《荷塘月色》中叠音词的大量运用,可以说做到了“穷形尽相”,例如:“田田的叶子”,“田田”既写出了荷叶的参差层叠之状,又写出了荷叶的肥硕、润泽,甚至能使人闻到清香;“缕缕清香”,“缕缕”既写出了清香的沁人心脾,仿佛清泉股股流入心田,又将清香视觉化,仿佛就在眼前,一丝丝飘浮,真可谓妙不可言。其实,叠音词的“究形尽相”功能早已被古人认识和运用,唐人记载,“水田飞白鹭,夏木转黄鹂”,为李嘉祐诗,王摩诘窃取之,改为“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在我看来,王维这不叫窃取,这叫“点石成金”,其点金棒就是叠音词。杜甫更是运用叠音词的高手,在杜诗中叠音词俯拾即是,仅举一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西风乍起,大地满眼枯叶飘飞,“萧萧”二字既摹秋风之声,又状落叶飘转之态,同时让人感受到衣裳单薄的老诗人迎风而立的阵阵寒意;万里长江永不停息,奔流入海,“滚滚”状写出江水之汹涌、
宏大,仿佛千军万马,奋勇向前,雄壮阔大。两句诗对比强烈,通过叠音词的摹声状物,形象地体现了新旧交替,历史潮流不可抗拒的规律。
语言有时也不能准确地表达思维,同样,叠音词也并不一定都能“穷形尽相”。如“脉脉的流水”,“脉脉”何意?状写出了水的宁静、澄澈、还是汪汪碧潭的某种情怀?难以确定。但这恰是其妙处所在。“脉脉”重在表达作者的感觉而不是精心刻画,即属写意而非写生,于是给了读者更多想象的空间。《文心雕龙·物色》:“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灼灼”“依依”“杲杲”“漉漉”等词,在描绘上并没有穷形尽相,但我们的想象反而越丰富,对诗意的感受也越深。
总之,我们看到叠音词的大量使用给《荷塘月色》增加了音乐美和形象美。而这种修辞艺术古已有之,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我们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那么在很讲究语言精炼的中国诗歌中,为何会大量使用叠音词呢?叠音词的功能主要是摹声状物,而汉语具有音乐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汉语言文学,既是文学艺术,又是音乐艺术、绘画艺术。与此相适应,叠音词自然受到诗人、文学家们的恩宠。朱自清先生善于继承和吸收古典文学的精髓,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