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长三角旅游圈一体化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泛长三角地区旅游协同发展研究

泛长三角地区旅游协同发展研究


中 图分 类 号 :F 9 文 献 标 识 码 :A 50
苏 浙沪 两省 一市 和属 于长 江 中下 游地 区
内 容 摘 要 :本 文 在 对 泛 长 三 角地 区 范
围界 定 的 基 础 上 ,通 过 区域 旅 游 协 同
的安徽 、 江西 等邻近 省份是 “ 泛长 三角 ” 。 本文按 照 2 0 年国务 院常务会 议审议 并 08 原 则通过 了 《 进一 步 推进 长江 三 角洲地 区 改 革 开 放 和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指 导 意 见》 ,结合 这些地 区旅游业 发展 的实际情
名山、 古典 园林与旅游城市居全国首位 , 同
时拥有深厚 的历史 文化 、佛教文化底蕴和 丰富的水文 化景 观。吴越文化有别于他区 的楚 文化 、齐鲁 文化 、岭南文化 ,是该区
2 42 ) 112
基金 项 目:国家 “ 8 ”二期 工程哲 学社会科 学创新 基地—— 上 海交 95 通 大学 中目都 市 圈发展 与 管理研 究中心 ( MRC)资助项 目、江 RC 苏省教 育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校哲 学社会科 学基金项 目 ( 编号 :0 SD7 0 5 7J 9 0 6)
西 的 部 分 城 市 。因此 有人 提 出 了 “ + ” 3 1 的
是 以产 品及线路的组合 ,共同形成旅游区 域 。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是实现区域旅游规
模经济 的必要条件 ,解决地区旅游经济发 展不平衡 的重要途径 ,发挥地区旅游资源
比较优势 的有效手段 ,满足旅游者求异心 理 、提高游客满意度的重要方法。
的文化 的主脉 ,江西 和安徽两省兼有吴越
文化和楚文化 。依托诸 多旅游吸 引要素该 区形成 了三个地理位置上 的积聚点 ,即北 部 的江淮平原 ,旅游资源主要是汉文化和 淮河文化 ;中部 的长江 中下游平原 ,主要 是吴越文化 、佛教文化和水文化 ,南部 的 江南丘陵 , 主要为山水文化和道教文化。 目 前三大积聚点内部 的景观有一定的相似性 , 而外部存在着差异性。只有区域旅游协 同 发展才能打破 因行政 区划限制而导致的重 复建设 、无序开发和恶 性竞争。早在 2 0 02 年姚 昆遗对江 、浙 、沪的旅游资源异同进 行 了分析 ,并认 为长三角 区域旅游具有旅 游业联动发展 的良好基础和可能性与必要

旅游系毕业论文题目

旅游系毕业论文题目

旅游系毕业论文题目 随着国际经济的全球化,旅游业更加繁荣,旅游成为一项非常热门的行业。

近年来,旅游事业发展迅猛,每年的出入境旅游人数,国内外旅游人数以及旅游收入都在稳步上涨,旅游业现已成为影响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的重要因素。

为此学术堂收集了155个旅游系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旅游系毕业论文题目一: 1、中国旅游扶贫地空间分布格局及成因 2、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APP的持续性使用意愿研究 3、大陆居民对北京雾霾的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研究 4、高铁网络化下中国城市旅游场强空间格局及演化 5、中国低碳旅游发展效率、减排潜力及减排路径 6、信息化视角下的全域旅游 7、旅游目的地品牌象征性意义对到访意向的影响研究 8、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文明旅游路径依赖 9、论旅游的边界与层次 10、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旅游目的地社会冲突治理研究--基于对四川泸沽湖景区的案例分析 11、旅游信息微博传播网络结构及时空特征 12、区域间旅游需求溢出测度的缺口模型及其验证 13、基于生活美学的旅游审美探析--从观光到休闲 14、“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东北地区边境口岸旅游发展研究 15、中国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效应--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研究 16、红色旅游价值观内化的网络文本研究--兼论国民幸福感的生成机制 17、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研究 18、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的博物馆文化授权研究 19、我国旅游季节性的区域差异与开发策略研究 20、海南旅游特区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21、中国旅游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异关系 22、山西煤炭经济替代产业探索--兼论重点旅游景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之路径 23、中国旅游产业集聚与产业效率的关系研究 24、旅游卫星账户对我国现行旅游统计的影响和意义 25、现象学体验学说及其对旅游体验研究的启示 26、知识论视角审视下的旅游管理研究命题 27、“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体系建设研究 28、文旅融合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研究--以广东林寨古村落为例 29、基于生态标签制度的海洋生态产品生态补偿标准区域差异化研究 30、大都市传统工业区休闲旅游转型发展研究综述 31、大数据背景下旅游系统模型的重构 32、泛珠三角区域入境旅游发展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 33、武陵山片区旅游业与交通协同发展研究 34、西藏入境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 35、长三角城市群旅游流潜力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36、云南省旅游线路网络与空间结构特征 37、中国主要入境旅游城市交通通达性对比研究 38、跨境游客往来便利化的制度分析及对策研究 39、旅游网站的粘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双系统认知理论 40、城市旅游休闲公共空间组织及其管治研究 41、中国乡村旅游现状与发展对策 42、中国旅游年主题特征及其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分析 43、中国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空间相关分析 44、近30年浙江省入境旅游周期波动特征及影响机制 45、中部崛起背景下江西旅游景区发展问题与提升路径 46、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活动现状 47、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调查与生态旅游规划探究 48、我国旅游市场秩序的演变、评价及对策研究 49、高铁网络下的长三角旅游交通格局及联系研究 50、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创新研究旅游系毕业论文题目二: 51、乡村旅游新业态的族裔经济现象及其形成机理--以浙江德清地区为例 52、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态势测度与评价 53、基于产业链视角的旅游扶贫效应研究方法 54、武陵山区旅游扶贫效率的时间演进与空间分异 55、城市居民雾霾天气认知及其对城市旅游目的地选择倾向的影响 56、在线信息搜索对目的地感知形象演化影响研究 57、桐乡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58、基于文化生态旅游视角的古村落旅游开发--以后沟古村为例 59、中国省域旅游业发展效率测度及其时空演化 60、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 61、基于TAM的旅游App下载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62、浙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的多尺度研究 63、中国旅游城市形象感知特征与分异 64、旅游商业化影响下的古镇居住空间变迁研究--以周庄为例 65、梯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潜力评估研究 66、江苏省乡村旅游景点空间格局及其多尺度特征 67、新型城镇化下我国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探讨 68、旅游地文化空间及其演化机理 69、广东省旅游业依赖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空间态势 70、武汉城市圈旅游经济网络结构及其演化 71、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动态变化 72、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73、中国旅游发展新常态的发展理念与战略选择 74、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精准识别研究 76、社区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子--基于杭州的调研 77、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78、高铁驱动下大尺度区域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优化--以京沪高铁为例 79、以新常态思维谋划“十三五”旅游发展思路 80、中国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 81、旅游运输通道演化对区域旅游空间模式的影响机理--以云南省为例 82、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及机理--以中国京沪高铁为例 83、新常态下国内旅游创业的智慧取向及多种模式 84、旅游安全网络关注度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85、基于选择实验法的国家森林公园资源和管理属性经济价值评价 86、中国省际旅游发展的多指标综合相似性及时空聚类特征 87、旅游情境下公众低碳旅游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三亚游客为例 88、基于游客视角的历史街区旅游发展模式影响机理及创新--以苏州平江路为例 89、陕西省旅游文化产业实力差异及空间结构构建 90、低碳经济下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的演化博弈 91、基于负面IPA的入境游客对华环境风险感知研究 92、旅游时间序列的季节性特征研究--以城市入境旅游为例 93、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格局与国际旅游合作模式研究 94、南京城市内部景点间游客流动特征分析 95、中原经济区县域碳收支空间分异及碳平衡分区 96、江苏省区域旅游业碳排放测度及其因素分解 97、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 98、目的地网络界面对旅游者体验及品牌形象的影响 99、基于社会网络方法的跨界旅游客流网络结构研究--以泸沽湖为例 100、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相互作用时空格局演变研究旅游系毕业论文题目三: 101、中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102、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 103、高速铁路影响下的全国旅游景点可达性研究 104、中国入境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变化及影响因素 105、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空间格局动态演化及其驱动机制 106、中国旅游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耦合关系研究 107、产业融合视域下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 108、旅游信息服务视阈下的智慧旅游概念探讨 109、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 110、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自驾游客满意度研究 111、旅游地乡村聚落演变与土地利用模式--野三坡旅游区三个旅游村落案例研究 112、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 113、旅游目的地品牌差异化定位研究--基于品牌个性视角 114、旅游业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115、村落遗产地社区居民旅游发展态度的影响因素 116、历史村镇的旅游商业化控制研究 117、旅游企业诚信概念及其结构维度--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118、旅游经济增长及其溢出效应的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分析 119、旅游电子商务成熟度对在线旅游预订意向的影响--以携程旅行网为例 120、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机制研究 121、基于空间集聚的中国入境旅游区域经济效应分析 122、京沪高铁对主要站点旅游流时空分布影响 123、旅游地意象、地方依恋与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以浙江省旅游度假区为例 124、中国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研究 125、山岳型景区低碳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黄山风景区为例 126、地质遗产区旅游产业融合路径探析--以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为例 127、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时空态势演变与区域影响因素 128、民俗旅游产品创新中的顾客价值需求研究--以湘西自治州为例 129、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差异与收敛实证研究 130、中国A级旅游景点空间结构的计量地理分析 131、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132、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与游客旅游意向--基于影视旅游视角的综合研究 133、武广高速铁路对湖北省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的影响 134、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135、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北京旅游业与农业融合研究 136、城际高速铁路对城市旅游客流的影响--以南京市为例 137、城市化推动我国国内旅游发展的时空动态分析 138、山东省旅游经济的时空演变格局探究 139、旅游地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 140、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141、生态旅游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142、乡村旅游业与大农业耦合的动力效应及发展趋向 143、区域城市旅游效率的空间特征及溢出效应分析--以长三角为例 144、中国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关系的空间计量分析 145、杭州城市旅游品牌的演化机理及优化 146、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147、低碳背景下乡村旅游功能构建问题探讨 148、海岛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149、中国城市入境旅游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重点旅游城市为例 150、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151、基于旅游系统理论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152、世博建设期上海市旅游住宿产业空间格局演化 153、基于地方感视角的乡村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研究--以安徽省天堂寨为例 154、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贡献的演变 155、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及其应用。

浅谈长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与未来

浅谈长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与未来
素有 ” 旅游金 三 角 之称 。
动模式。 在区域旅游合作进程中. 政府在倡导、组织.推动区域合作中
区域内政府高层领导多次聚会 . 共同 这一区域能有这样的殊荣 . 就是各有关部门注重加强长三角地区 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不仅从宏观层面上明确区 的互相合作和社会共同繁荣, 实现区域交通及区域资源共享 . 逐步实 研究包括旅游在内的区域合作的重大问题 . 现旅游一体化的结果 在改革开放之初 . 在全国甚至于全世界都很著 域旅游合作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而且相应地创立了区域旅游合作专 同时 长三角地区旅 名的江南旅游线路就是指江苏的南京. 无锡 . 苏州 . 浙江的杭州和上 题小组来负责协调三省市的区域旅游重大问题。 长三角作为全国市场化程度 海等毗邻相依的长三角区域内的各个城市。 0 2 多年来. 这条路线经久 游合作的市场主导意识也渐渐深入人心 . 特别是措当时只涉及 最高的区域 为区域旅游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为大量社社会会资 到入境旅游市场 . 没有涉及到国内旅游市场 但这是区域合作的最原 旅游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革和旅游投资融资体制创新 也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市场制 始的雏形 . 有着不可忽却的意义 其后 长三角区域旅游城市旅游合 金进入旅游投资领域创造了条件 . 作 日益频繁 复杂而多样 区域旅游合作意识也渐渐深入 . 合作主体 度环境。 而且 . 市场化动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区域旅游合作空间范围的 与领域日益广泛 .合作模式也 日益成熟。
势头特 别显 著。从地理 概念 上讲 . 三 角是长 江入海 的地方 . 由于 长 是
由产品与市场的合作向设施环境配 ;水所 含 的泥 沙不 断淤积而 成 的低平 的大致成 三 角形的 陆地 。 - u j 这是我 了由旅游点线合作向旅游区合作 套建设和产业合作. 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和社会参与的良性发展和互 国目前经济增长最快 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在旅游方面 . 这一区域

基于SWOT分析的省界毗连区一体化发展研究——以“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为例

基于SWOT分析的省界毗连区一体化发展研究——以“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为例

16VOICE 区域治理作者简介:刘 茜,生于1996年,硕士研究生,学生,重庆三峡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生态安全。

基于SWOT 分析的省界毗连区一体化发展研究——以“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为例重庆三峡学院 刘茜,张娜,詹立坤,郭先华摘要:新形势背景下,我国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渝地区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而“万达开”毗邻区有望成为成渝地区经济增长的第三极。

本文以重庆万州区、开州区和四川达州市为研究对象,基于SWOT分析法对三地区协同建设发展条件进行研究,分析了三个城市单独发展条件下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通过分析促进和完善万达开地区的区域发展战略,提出了一体化发展建议,以期能够为进一步提升万达开地区的协同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该研究成果可以为成渝双城都市圈的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SWOT模型;成渝地区;“万达开”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图分类号:C91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13-0016-0003一、引言我国已经进行了“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珠三角一体化等重大发展战略实践,合作共赢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建设发展的时代趋势。

章屹祯等[1]研究指出,区域一体化是一种多尺度、多维度的概念,是运用政治、经济、制度等多种手段,达到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的全面互动过程。

曾刚、张超等[2-3]研究说明,城市协同一体化发展指某一地域内优先发展的城市对其他城市在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

基于SWOT 模型应用非常广泛,不同学者以不同的研究方向对不同区域的产业发展、经济建设、区域协同发展等都做了详细分析[4-10]。

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建立,是为了共同促进三地一体化发展和川东北、渝东北全域高质量发展,利用四川达州,重庆万州、开州的毗邻优势,促进该区域一体化发展,从而提升周边地区以及接壤陕西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

我国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比较研究——以京津冀和长三角旅游区为例

我国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比较研究——以京津冀和长三角旅游区为例

1 研究范 围
本 文 中的京津 冀地 区包括 北 京市 、天 津市 , 以
及河北省的保定 、 廊坊 、 唐 山、 邯郸 、 邢 台、 沧州 、 秦
属于某一单一区域 的旅游活动或者跨区域的旅游
皇岛、 张家 口、 承德和石家庄 , 涉及 1 2 座城市 、 8 0
多个 县 ( 市) , 国土 面积 约为 1 2万 平方 公里 , 人 口总
京津冀城市圈和长江三角洲城市圈是我 国重
要 的都市 经济 发展 区域 , 两大 区域 的发 展在 全 国经
数约为 9 0 0 0万 人 。 长 江 三 角 洲 地 区包 括 上 海 市 、 江 苏省南 京 、 无锡 、 常州 、 苏州 等 1 3座城 市 , 以及 浙
济中 占据不可取代的地位 。区域 中的城市各具特
同的发展模式 以及存在 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 方向。
【 关键词】 区域旅游; 京津冀; 长三角; 比较பைடு நூலகம்究
【 中图分类号 】 F 5 9 0 .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4 — 2 3 6 2 ( 2 0 1 5 ) 0 1 — 0 0 3 6 — 0 5
陶伟 、戴光全 以苏南水乡古镇 的旅游发展 为 例, 研究 主导旅游资源相似的临近地域旅游发展的 竞合模式 ( C O模式 ) . 【 q 李 国柱等 以甘肃省为例 , 进 行 了区域旅游竞争力定量评价方法的实证研究 ; I I 7 ] 汪清蓉、 余构雄 以珠江三角洲旅游城市生态位的测 评为 基 础 , 结 合 聚类 分 析 , 将 该 区域旅 游 系 统 内 的
城市划 分 为三种 类 型 , 指 出各 类城 市 的优 劣势 及发
展潜 力 o【 踟

统筹视角下的环太湖地区发展策略研究

统筹视角下的环太湖地区发展策略研究

景名胜区也是环太湖地 区 的组成部分, 是环太湖地区主要 的生 态和旅游 基地, 其发展依托 于环太 湖地 区的整体发展 。 十一五”期间,我国加大了区域 规划的力度 .其中长江三角洲区域是我 国重点培育的发展区域 .环太湖地区则 是该区域的核心部分。所以,太湖风景 名胜区的总体发展也应从 区域协调和
具有一 般 风景 名胜 区功 能 .又具有城 市
内.也有部分位于城市产业圈层或两圈 层交汇处 .不同圈层的景区发展定位应 有所区别 ( 1。 表 )
公园的功能,是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重 要组成部分和生态支持系统。相对于 远 郊型风景名胜 区.城中型 或近 郊型 风景名胜 区受城市生活和城市建设的负 面影响更大。从太湖风景名胜区分布与
成 生态 农 业示 范 带 与旅 游休 闲带 ;
5k ~ 10 m 为 主 要 城 市 产 业 圈 层 0m 0k
是第二产 业的主要 发展 空 间。两 个 圈层
快速交通网络,位于长三角区域核J地
带 的环太 湖地 区也 着 力构 筑 与衔 接环湖
融合交汇处.为创意产业和科研产业等 新型产业的发展空间。太湖风景名胜区
的特色。因此.从区域协调与统筹角度
出发.太湖风景名胜区发展的基本思路 主要包括 :
21环太湖产业协 同发展 . 环太 湖 地 区经 济发 展 长 期 以 来 具
统筹的角度出发,促进太湖风景名胜区 作为一个整体合理发展,与环太湖城镇
共同推动环湖地区经济和社会进步 从 而成为整个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推动力之
表1不 同圈层 的景 区发展定 位解 析
表2 环湖 中心城 市建设 用地 发展概 念 城 市 中心城市 发展 规模 ( 2 j 2 0 0 发展方 向 增长边界

在评审会上的领导讲话稿_讲话稿范文_

在评审会上的领导讲话稿_讲话稿范文_

在评审会上的领导讲话稿评审会由对待审议项目进行评估考核并打分的人员组成。

针对行业待审议项目的领域的不同、项目性质的不同以及项目进展的不同评审会的组成也有所不同。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在评审会上的领导,仅供参考。

在评审会上的领导讲话稿(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首先,我代表潜山县委、县政府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亲临我县参加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评审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潜山县位于皖西南中心,大别山东南麓, 辖16个乡镇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人口58万。

潜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旅游资源丰富。

这里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是春秋时期古皖国封地,是新石器时代的见证地,是王安石、苏东坡曾任职为官之地,是京剧鼻祖程长庚、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杂技皇后”夏菊花和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的故乡。

境内天柱山以雄、灵、奇、秀著称于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被誉为“江淮第一山”,也称为“古南岳”。

潜山,区位优越、特色鲜明、发展势头强劲。

105、318国道和沪蓉、东香高速公路、合九铁路贯穿县境。

县城距安庆港和天柱山机场仅50公里,距合肥、南京、武汉、南昌四省会车程均在3小时以内。

近年来,我县积极抢抓中部崛起和皖江城市带建设等历史性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和旅游兴县战略,着力打造“两大经济走廊”(即:以经济开发区为中心、乡镇特色产业园为主轴的工业经济走廊和以天柱山为核心、旅游度假区为平台的旅游文化产业走廊),天柱山景区正在申报5A级旅游区、国家文明风景名胜区和世界地质公园。

今年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4.141亿元,同比增长54.65%;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73亿元,增长50.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34亿元,增长30.5%。

特别是以天柱山为龙头的旅游业发展迅猛,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2.5万人次,其中进入天柱山主峰景区1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亿元。

泛珠三角区域一体化

泛珠三角区域一体化
政府在户籍制度、就业制度、住房制度、教育制度、医疗与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 革要加强行政协调,联手构建统一的制度框架和实施细则,实现区域制度架构的融合。要统 一制定与协调区域内各城市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为各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 竞争环境。要统一规定招商引资、土地批租、外贸出口、人才流动、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政策, 着力营造无差异的政策环境。此外,政府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执法水平,推动政府管理和 调控政策的法制化进程。
西岸地区、粤西南与中国大西南地区的唯一的国际自由港,也是粤西南地区唯一的具有 国际机场的城市。澳门历史上与欧盟和葡语国家之间的独特关系与经济联系,是澳门在这个 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中的最大优势。中国与欧盟国家进行科技交流的“尤里卡”会议定址澳
-5-
门,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也在澳门成立,使澳门锁定于中国的对外经贸体系之中, 更凸显了澳门的特有优势。可以预见,澳门将在泛珠三角中作为沟通粤西南、大西南地区与 欧盟、葡语国家的中介与经贸服务平台,作为“大珠三角”地区的国际性的旅游中心,同时, 作为连接大西南与东盟国家的一个经济枢纽,澳门的发展前景是不可低估的。 在 CEPA 的框架下,“粤主制造、港主服务”是大珠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内容。目前,广 东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提升阶段,而周边 8 个省区相继进入类似于广东上世纪 90 年代高速 工业化的发展时期,因此,一个具世界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体系的支撑,是 9 个省区实现工业 化的重要条件。这就是香港在“泛珠三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5. 泛 珠 区 域 经 济 一 体 化 的 对 策 与 建 议 5.1 政府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定位
“泛珠三角”各省市经济发展不平衡,交通基础设施存在明显差距,为满足技术实施战 略规划,应当在《泛珠三角经济圈九省区暨重庆市道路运输一体化合作与发展 2003 年议定 书》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交通厅与周边五省区(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签订的 《省际公路规划建设备忘录》,有计划、分阶段开展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应尽快构建沟 通九省区的综合大交通运输网络,以大大缩短经济距离,扩大地区经济合作的地理空间。目 前国家交通部已制定了详尽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各省区应积极配合,加快打通省际快速 运输通道,构建泛珠三角快速运输网。 完善珠三角经济圈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发挥交通枢 纽作为巨型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的中心地位的关键作用。一方面要完善现有的综合交通枢纽, 另一方面要通过调查,加紧规划新的综合交通枢纽,完善各项硬软件配套设施。 网络化、 信息化是“泛珠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的重要支撑平台,需要从规划之初就开始着手考虑。 以珠江三角洲港口群为例,其地处太平洋东岸、中国南大门,远东-欧洲和远东-北美两大国 际航线交汇于此;通过航运发达的珠江水系、高速公路和铁路深入泛珠三角的广大内陆腹地。

中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

中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
( 一) 国外研 究
国外对于区域旅游合作 的研究多为研究 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框架 、 合作体 系 、 合作模式 、 组织行为 模式 、 合作的市场营销等方面 。 理论研究方面主要 有 T a z i m B . J a m a l 、 D o n a l d G e t z 等学者 , 他们主要阐述 了区域 旅 游 合作 的理 论 框架 , 讨 论 了社 区基 础 上 的旅 游 规 划 … ; 还 有部 分 学 者 分 析衡 量 了旅 游 体 系 的 相 关因素 、 理论论证城市旅游发展 中合作 的有效性 以及在社会学和管理学相关理论基础 上探讨 了旅游企 业 内部 组 织 合作 的理 论 框架 。 区域 旅 游 合作 模 式 方 面 主 要 有 T i m o t h y等 , 他 研 究 得 出 区 域旅 游 合 作 的 四 种类型 , 分别是 : 公私合作 、 政府机构之间合作 、 不 同级别政府机构之间合 作和同级别政府机构合作 。 之
合 利 用 与 市场 开发 以 及 产 品 与 产 业 系统 结 构 的提 升 。
[ 关键 词 ]中三角 ;区域旅 游; 旅 游一体化
[ 中图分 类号 ]F 5 9 0 . 1 [ 文献标 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1 — 4 7 9 9 ( 2 0 1 3 ) 0 3 — 0 1 2 4 — 0 5
2 0 1 3年 5月
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 o u na r l o f Hu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
第4 0卷 第 3期
“ 中三 角 ” 是 以南 昌 、 武汉 、 长 沙 3个 已经 形 成 的 中心 城 市 为核 心 , 主 要包 括 相 临 的湘 鄂 赣 三省 环 长 株 潭 城 市群 、 武汉 城 市 圈 、 环 鄱 阳湖 城市 群 , 以及 湘鄂 赣 三 省 的沿 长 江 、 洞 庭 湖 生 态经 济 圈 、 鄱 阳湖 生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长三角经济发展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长三角经济发展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8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吴文化 可持续发展 双边贸易结构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 区域管治 区域分异 区位选择 创新 农村现代化 农村体育 内陆地区 公共服务 信任 企业 价值链 京津唐地区 京津冀地区 产业梯度转移 产业协同集聚 交易成本 东盟 不均衡 tw gem dea
科研热词 长江三角洲 长三角 长三角地区 竞争力 发展演化 发展 协同增强 产业集聚 二级城市群 长三角都市圈 长三角城市 重大基础设施 规模效率 行业协会 蒂伯特选择 苏南模式 经济联系强度 经济增长动力 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粗放增长 立法效益 立法成本 空间重构 空间结构 空间整合 社会资本 社会结构 社会经济网络 生态现代化 现代化 泛长三角 江浙 水环境 极化 投资环境 投入产出联系 投入产出模型 技术效率 总部经济 循环累积因果 对策研究 对策 外溢效应 外国直接投资 增长极 城市群(带) 城市群 城市化群落 均等化 地方立法 国家区域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京津冀 产品质量偏好 产业集群 产业转 产业融合 产业结构高级化 产业价值链 中部地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东部地区 东北经济区 东北地区 上海政策 三点一线 一体化运行模式 williamson假说 tobit分析 fdi (dea)c2r模型

2020年长三角旅游客群行为特征研究(最新)

2020年长三角旅游客群行为特征研究(最新)

出游方式—自助自驾游
➢ 2014年国内汽车保有量将近1.4亿辆, 是2003 年汽车数量的5.7倍,占全部机动车比率达到 54.9%,比10年前提高了29.9%。
➢ 自驾游游客已占游客总量的50%左右,而更多 的乡村游、休闲游等景区景点绝大部分客源来自 自驾游。
55
长三角客群分析
“回归绿色、追求体验、得闲放松”成为长三角游客显著特征
长三角客群分析
从传统的“名山大川”到新型的“微旅游”趋势转型
11
专项客群分析
初代观光游客已经另觅新欢,旅游新玩家特征值得关注
现阶段主力85后,未来10-20年的核心人群是95后
05年
➢ 【现状客群】现在85后是市场消费主力。18-28岁人群消 费频次高,29-45岁人群消费客单价高.
➢ 【未来客群】受工作时间和身体状况影响,未来活跃的 市场年龄层仍将保持在18-32岁。以95后和05后为主。
休闲是浪费时间金钱
3.5%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44
长三角客群分析
短途、周末、家庭、自驾等已经成为长三角主流出行方式
出游距离—周边短途游
➢ 2014年2月4号,国家旅游局发布旅游市 场信息:短途游数量不减,乡村游保持高 位。周边短途游成为国内旅游新趋势、新 热点。
➢ 悠闲的出游:以轻松自驾为主
• 据调查,长三角自驾游者一般会选择单程在500公里以内的 中短途目的地,全程轻松自在; • 上海市民以休闲放松为主要出游动机,占74%。
➢ 休闲趋势:温泉、美食休闲市场广阔
• 以天目湖为代表的温泉及美食休闲游成为小长假出游热点, 2011年游客量达630万; •日赏花、夏日玩水、秋季观景、冬季温泉滑雪等当季游已成 为旅游市场上最叫座的旅游产品。

区域旅游一体化能实现吗?——基于Salop模型的SPNE研究

区域旅游一体化能实现吗?——基于Salop模型的SPNE研究

行求 解。结果表 明: 区域 旅 游 合 作 是 基 于 旅 游 产 品 的 差 异 、
同质 化 程 度 , 采 取 不 同 的 协 调 方 式进 行 的 , 主 线 是 促 进 差 异
化, 控 制 同 质 产 品 的 内部 竞 争 力 ; 追 求各 自利 润 最 大化 下 的
契约 式 合 作 是 区域 旅 游 合 作 的 最 佳 方 式 。如 果 政 府 间要 实
内部 化 即是总利 润最 大化 下 的行 政组 织一 体化 。我 国已签订 的区域旅 游 合作 协 定 可 以归 纳 为两 类 : 一 类 是旅 游产 品与服 务 的合作 , 即 针对 旅 游 产 品链 的 开发、 包 装及 服务 等各 个 环 节 做 出各 自旅 游 产 品特
旅游 学刊
第2 8卷
2 0 1 3年 第 l 2期
区域 旅 游 一 体 化 能 实 现 吗 ?
基于 S a l o p模 型 的 S P N E研 究
邹光 勇 一, 刘 明 宇。
( 1 .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上海 2 0 0 4 3 3 ; 2 . 上海 商 学 院旅 游 与 酒店 管 理 系 , 上海 2 0 1 4 0 0 ; 3 .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 上海 2 0 0 4 3 3 )
引 言
近1 0年 来 , 我 国 区域旅游 合作协 议 中涉及 的相
关 区域 不少 于 l 4个 ①, 比如 : 泛 珠 三 角 的《 区 域 旅 游
合 作指 导性 意见 》 , 四川 与 青海 的《 旅 游 区域 合 作框 架 协议 》, 扬 州 与 宣城 的《 旅 游 区 域合 作 协 议 》 、 《 长 三角水 上旅 游 合 作 框 架 协 议 》 , 9省 ( 区、 市) 《 太 原 宣言 》 , 河北 廊 坊 市 与河 南 洛 阳市 , 北京怀柔 区、 昌

泛长三角背景下安徽人力资源现状及发

泛长三角背景下安徽人力资源现状及发

泛长三角背景下安徽人力资源现状及发一、泛长三角背景下安徽人力资源现状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环境,使得安徽在泛长三角地区中的发展具备独特优势。

安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人口众多,而且人口结构复杂,由于城乡之间的流动较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面临不少挑战。

然而,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泛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视,安徽在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上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1.安徽人口结构分析安徽的人口主要来自农村,常住人口中农村人口占比超过6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

安徽人口年龄和性别构成特点明显,男女比例接近1∶1。

但在年龄方面,60岁以上人口占比不断增加,这意味着安徽面临一个老龄化的挑战。

2.安徽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安徽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力总量大。

安徽人口众多,劳动力总量自然也十分庞大。

(2)劳动力素质不高。

安徽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存在制约因素,很多返乡农民工或农村流动人口缺乏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影响了安徽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

(3)就业结构单一。

目前,安徽的劳动力主要从事传统制造业或服务业,就业结构存在单一性问题。

(4)待遇水平相对较低。

安徽的劳动力薪资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农村劳动力,收入水平普遍较低。

3.泛长三角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对安徽人力资源带来的影响泛长三角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对安徽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优化升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推进安徽产业转型发展。

泛长三角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升级,这为安徽逐步转变传统产业结构提供了契机。

(2)提升安徽人力资源整体素质。

泛长三角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多有优质高校、科研机构聚集,可以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推进科技创新,促进安徽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提升。

(3)丰富就业结构。

泛长三角地区也多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优质企业的流入和扩张,可以为安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发展机会。

(4)加快安徽乡村振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旅游业合作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旅游业合作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5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2011年 科研热词 旅游开发 旅游业 合作 博弈论 青藏地区 运行机制 西北五省区 自愿环保战略 腾飞 策略 竞合策略 竞合发展 生态旅游 泛长三角 民俗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 构想 服务业 无障碍旅游 旅游院校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 旅游区 旅游企业 旅游人才结构特征 旅游 态势 山西 安徽旅游 境内外客源市场 城市转型 国际合作 同类质资源 合作开发模式 可持续发展 南海争议区域 区域旅游合作 区域旅游 分类研究 共赢 共同体 体育旅游 优化对策 东北亚 一体化 swot分析 推荐指数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黄山市 1 资源型城市 1 财政部门 1 西江苗寨 1 旅游通道 1 旅游资源 1 旅游开发 1 旅游发展规划 1 旅游发展模式 1 旅游产品 1 旅游业发展 1 旅游业 1 旅游 1 新兴产业 1 数量增长型发展模式 1 效益增长型发展模式 1 政策抉择 1 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 1 建设构想 1 广西灵川 1 大东北旅游圈 1 城市旅游 1 地方旅游经济 1 国民经济 1 可持续性 1 县域 1 原生态社区 1 南宁-新加坡 1 区域旅游合作 1 北部湾 1 农家乐协会 1 乡村旅游合作组织 1 ppp方式 1
推荐指数 3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旅游共生机制研究

旅游共生机制研究

20 0 8年
《 田师 范 专科 学 校 学 报 》( 文综 合 版 ) 和 汉
J1 0 8第 2 u. 0 2 8卷 第 三期
总第 5 3期
型的基本特征。这为旅游共生理论在区域旅游空间关系研究中的作 用提供 了理论依据 :针对旅游产业关联带动作用 弱化 的问题 ,何湘 波通过郴州农业与旅游共生的实证研究,指出要想更好的发挥旅游 的关联带动作用,必须加快其他产业向旅游的渗入,通过产业间的 吴世辉 共生,延 长 旅游产业链 ,促进旅游 与其他产业 的共 同发展;钟俊则 从理论 的层 面,对旅游共生 的特质 ,表现形式进行系统 的研 究,在 ( 佛山市工业学校 广东佛山 580 ) 200 此基础 上,提 出实现旅游共 生的途径和关键措旌 ;在 面对 区域 旅游 合作 思想意识增强 的趋势 ,吴泓 、顾朝林基于共生理论 ,以淮海经 [ 要] 文 旅 共 的 念, 游 生 构 以 实 旅 共 摘 本就 游生概 旅共 的建及 旌游 生 济区为例,对区域旅游合作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从而说明,实现 的措施保障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 ,以期为旅游业和谐持续发展提供 区域 间旅游 的共生 ;在旅游开发 中,将社区纳入旅游开发管理保护 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的主体中,形成政府、企业、社区三位一体的共生机制,从而能更 [ 关键词] 生 旅 共 发挥各方 的积极作用 ,促进和谐持续旅游的形成 。随着旅游发 1引言 . 展 的快速推进 , 旅游共 生的研 究也必将进一步深入。 对 旅游业作为 一种 发展潜 力巨大 ,增长强劲 的产业 ,在对社会和 4实现旅游共生的层面——旅游共生的构建及意义 . 经济发挥 极大促 进作用 的同时,也不 可避免 的出现 了负面影响和消 4 1旅游区域 内部及旅游区域之间的共生 。随着旅游业的深入 . 极因素 ,特别是在旅游业快速发展 ,竞争 日趋激烈 的今天 ,由旅游 发展 ,旅游地之间及旅游区域之间的竞争 日 趋剧 烈,旅游空间上竞 发展而带来的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问题目益凸显。为此,转变思 争的加剧,使和谐持续旅游的发展深受影响,客观上要求改变传统 想和观念 ,寻求新 的旅游 发展模式 ,促进和谐持续旅游的构建 已成 的竞争发展模式 ,走旅游地之间及旅游 区域之间协作共生的发展模 为众多专家和学者关注的焦点。随着旅游研究本身的深入,加之相 式 。基于此种认识 ,华北旅游圈 ,长三角旅游圈 ,珠三角旅游圈 , 关学科 思想 的渗入 ,作 为一种全新 的发展思想和理念 ,旅游共生得 中部旅游带等纷纷提出合作发展旅游的意愿,并从不 同的层面予 以 到了众 多专 家和学者 的认可 ,走旅游共生 的道路 ,是实现和谐持续 付诸实施 ,带来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示出区域空间上旅游共 旅游发展 的重要举措和必 由之路。 生强大的活力和生命力,创建合适的共生机制和模式,以推动空间 2旅游共生的概念和 内涵 . 区域上旅游共 生的发展 , 已成 为区域旅游和谐持续发展的必 由之路 。 2 1共生概念及 内涵 。共生是生物界现象,其概念最早即源于 . 42旅游业与其他产业 之间的共生。旅游 业是- V综合性的服 . J 生物学,意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种的生物在竞争生存空间的 务业,涉及众多的方面和内容。旅游业 的发展离不开其他产业部门 过程 中,所形成 的一种互惠互利 ,相互依赖 ,共 同生活的关系。共 的协调,需要其他 部门提 供相应 的辅助和 支持,同时,旅游 业也具 生理论在承认种间竞争关系的 同时 ,也强调种间共栖互生的可能, 有强大的关联带动作用,能够带动 和促进 相关产 业的发展。北京市 这为生物协 同进化整体发展提供 了理论依据 。共生分互利共生和偏 蟹岛度 假村 即为农业与 旅游共 生而形成 的休闲农 业发 展的成功 模 利共生 , 两种共生 的模式是存在差异的。 在竞争 日趋激烈的环境中, 式。在城市地 区,都市旅游 业与 商业 的共 生,在 都市 空间内,形成 选择 合适 的共生模式,能消除恶性竞争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促 游憩商业区 ( 3) 憩商业区的形成丰 富了都市旅游 的内容,同 fD 。游 u 进共生双方的共 同发展,提升事物整体发展水平。正是基 于此种认 时,也激发了城市商业新的活力。而在游憩商业区的外围,因其优 识 ,加之社会生态学兴起及研究的深入,共生理论被运用 到社会研 越的区位, 良好的环境 ,便 利的服 务设施 ,刺激 带动 了周围房地产 究的诸多领域 ,尤其在社会经济层面 ,共生思想被广泛的借鉴和应 业的发展,因此,在都市游 憩商业 区,形 成了旅游 、商业 、房地产 用 在社会整体追求和谐持续发展背景下 ,对共生理论的研究和 借 业等三者高效 的共 生机制 , 为都市经济增长最快最富活力的地区。 成 鉴具有 巨大理论和现 实意义 。 4 3旅游 企业之 间的共 生。在旅游业 突飞猛进的发展过程中, . 22旅游共生的概念及 内涵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竞争 目趋激 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 . 趋激烈,恶性竞争的事件时有发生,其结果是 烈 ,旅游竞争的加剧客观上强化 了彼此协作的意愿,为旅游地之 间 企业 与整个 旅游业 的发展 都深受影 响。通过旅游 企业 之间的共 生合 的共生提供了前提和可能 。此外,旅游产业本身的发展已步入调整 作,取长补短 ,优 势互补 ,以开发不同的旅游 资源 ,实行企业之间 期,整合区域间的旅游资源,走协作共生发展之 路,已成为区域旅 的垂直 分工和水平 分工 ,共 同开拓客源市场 。旅游企业 间开发旅游 游发展的共t和必然趋势。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旅 游业 自身的发展 , 资源 的类型 ,旅游产 品结构 ,服务 内容 的差异化 ,以及 目 客源市 R 标 旅游共 生的概 念不断注入新的要素,不再局限于旅游 区域 间及旅游 场 的不 同是 实现企业 间共生 的关键 ,也 正是这些方面 的差异 ,使不 企业之间共生的狭隘层面,而具有了更广泛 的内涵 和外延 。结合共 同的企业都能获得 发展 的空间和机会 ,从 而实现 企业 间的共 生。现 生的概 念 及 旅游 业的特 点,本文认为,旅游共 生是指旅游 系统 内部 在诸 多地 区所形成 的旅游企业集群和旅游产业集群就 是共 生旅 游企 各子系统之问,旅游活 动的各环节 之间,旅游开发管理的各相 关主 业在 空问地域上聚集 的结果 。旅游企业集群和旅游产 业集群 的形成 之问,旅游 业与其他产 业之 间,以及不 同区域 的旅游地之间 ,在 对于 区域旅游 品牌 的塑造 ,整体形象和势力 的提升 ,客源市场 的开 旅游 发展过程 中, 所形成 的相互结合 , 相互依赖 ,相互促进的关系 。 拓都具有 巨大的意义。 旅 游共生概念内涵的深化,外延 的拓展,使共生理 论对旅游 发 44 . 政府 ,旅游企业和社 区三位 一体共生机制 的构建 。 在旅游 展的指 导和借 鉴意义进一步深入。旅游共 生概念 的深化 ,既是共生 企业 及整个旅游业 的发展过程 中,离不开政府和社区 的参 与,没有 理论研究深入 的结果,同时也与旅游 业 自身的特 点密切相 关。旅游 政府 的参 与,就缺 失了政府 的监督职能 ,旅游企业 间及整个 旅游业 业是一门综合性 的服务产业 ,涉及众 多的方 面和 内容 ,与其他众多 的合作竞争就会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 ;此外 ,在旅游业 的发展过程 的产 业密切相 关,这 既是旅 游业具有 强大 的关联带动作用 ,同时也 中, 也必须吸纳社 区的参与 , 目的地社区居民参 与到旅游 业开发 , 使 使旅游业的发展面临复杂的局面,若处理好旅游业内部及旅游业与 管理和保护之中, 使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中享有均等的机会和权益, 其他产业 的关系 ,则旅游 也能得到很好 的发展 ,否则 ,旅游业的和 惟有如此,旅游地的人地关系才能协调,旅游的持续发展才能得到 谐持续发展将受到影响 ,其关联带动作用也将弱化 。而旅游共生思 保证。因此,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必须有效构建政府 ,旅游企业和 想 的提 出和概念 的深化 ,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模 社区三位一体的共生机制,形成政府监督,企业开发,社区参与的 式,使旅游业发挥强大关联带动作用的同时,促进旅游业,社会和 共生模式,以充分发挥各 自的职能 ,共 同构建和谐持续的旅游业。 经济整体协调持续的发展。 45 . 旅游城市化与城市旅游化的共生。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 3旅游共生研究综��

东北区域旅游合作协调机制研究——从博弈论中“囚徒困境”引发的思考

东北区域旅游合作协调机制研究——从博弈论中“囚徒困境”引发的思考
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 。
关键词: 区域旅 游;协调;机 制; 东北三省 中图分类号:Gl2 1 文献标 识码:A 文章编号 :1 7 。2 X 0 10 —0 50 6 43 7 f 1)30 1.5 2


区域旅游合作文献简述
黄 海 nJ 川 黔 渝 【] 区域 旅 游 合 作 进 行 了 深 入探 『 及 1等 8 讨 ,并 在 旅游 空 间 合作 的原 则 、基 础 、途 径 等方 面
( 一)国外区域旅游合作研究进展 国外对 区域旅游合作 的研究要远远 滞后于区 域旅游合作的实践,国外学者对理论方面的探讨 , 大多集中在对旅游区组织行为模式的研究u,而对 】
旅 游 区 域 协 作 的论 述 虽 然 很 多 ,但 侧 重 点各 不 相 同 : Mc an 、 b r e s [、 ai BJma 如 cJ [ Alet S s T zm . 1 o l a a l、
l 6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第 1 卷第 3 3 期
究 的新课 题 。
后 结果 可 能有三 种 :如果 两人 都坦 白,那么 每个 人
二、东北 区域旅游合作基础 、现 状及存在 问题
( )东 北 区域旅 游合 作 基础 一 按照 《 国旅游 地 理 》 ( 二 版 )对 中 国旅游 中 第 地 理 的 区划 ,黑龙 江 、吉林 、辽 宁三 省可 划 为一个 旅游 区 。此 区域 的总 面积 为 8 .l万 平方 公 里 ,全 O2 区人 口近 l亿 ,其 中少数 民族 占 1.%【 。因位 于 07 2 引 中纬 偏 高 的纬度 地带 ,以冷 湿 为基本 气 候特 征所 形 成 的浑 然 一 体 又 各 具 特 色 的 自然 景 观 特 征 构 成 东 北 区域 旅游 合 作 的地脉 ;黑土 文化 的相近 性 与多 民 族 文化 的融合 性形 成 东北 区域 旅游 合作 的文 脉 ;历

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比较研究

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比较研究
41 I l2 27
8% l 6 9 3 85 8% 9 3 7 % 2 6 2 1
3 9 4 6 % 53 % 9 25l l% % 6 2 5 25 5 2 l38 530 l 579 5 % l% 4
体化 的旅游 开发系统 。在 当今激烈竞争 的环境下 ,东 部地 区的当务之急是创新旅游发展思维 ,优化组合区
( 万人次)
l2 5 78l
( 万元)
4 092 06 3 5
东部 74 5% 5 3 5% 71 8 4 5 0
中部 2 1 2% l7 2% 80 1 96 1 西部 2 1 2% 2 . 80 1 32 2% 7 4
l72 27
维普资讯
区域旅游 发展 战略 比较研 究
田逢 军 ,汪 忠 列 ’
( 江西财经大学 旅游学 院,江西 南昌 3 0 1 ;2 1 . 303 . 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 院,江苏 南京 2 0 9 ) 10 7

要 :根据 中国东中西部地 区旅游发展 的现状和特征 ,在旅游发展 战略 背景与条件上的差异 ,具体比较
完善 ,现代 化服务程度高 , 中国旅游创 汇和 国际旅 【 , 呢 游接待 的主要基地 ,国内旅游的主要 目的地之一 ,也 是 国内游和境外游 的主要客源地 。环渤海旅游 圈、大 长三角旅游圈 、泛珠三角旅游圈 ,以及海 陆空便捷 的 交通 网络 ,共同形成 了全 方位 、多层次 、高质量 、立
个 方 面 进行 归纳 ( 2 。 表 )
表 2 东中西部地区旅 游发展条件的 比较
旅游资源特色 经济基础 区位特点 政策机遇
华 夏文明的发祥地 ,区位优 势突出 ,文化底蕴深厚 。 黄河文 化 、晋商文化 和徽商 文化 、楚文化南北 呼应 , 人文旅游资源互补性强。 武汉 大旅游 圈 、黄 山大旅 游 闭

浙江省长兴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浙江省长兴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浙江省长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4—2020)(文本·图件)长兴县人民政府二O一五年三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0第1条规划背景 0第2条规划范围 0第3条规划期限 0第4条规划依据 0第5条规划原则 (1)第二章规划基础 (1)第6条旅游发展基础 (1)第7条旅游资源特色 (1)第8条旅游市场特征 (2)第9条旅游发展优势 (2)第三章发展战略 (3)第10条指导思想 (3)第11条总体思路 (3)第12条总体目标 (4)第13条具体目标 (4)第14条发展战略 (5)第四章总体布局 (5)第15条空间布局 (5)第16条一轴 (6)第17条太湖风情旅游带 (6)第18条仙山湖田园风光旅游圈 (6)第19条长兴历史文化旅游区 (6)第五章项目策划 (7)第20条太湖之弧——太湖之弧旅游度假区 (7)第21条天籁之音——仙山湖国家假日公园 (10)第22条江南茶文化旅游区与城南休闲农业采摘区 (11)第23条城市休闲文化旅游区 (13)第24条长兴历史文化旅游区 (14)第六章产品开发 (16)第25条开发思路 (16)第26条产品重点 (16)第27条产品开发 (16)第28条旅游线路组织 (18)第七章品牌形象塑造与市场营销 (19)第29条品牌形象塑造与口号设计 (19)第30条市场定位 (19)第31条市场推广策略 (21)第32条区域合作 (21)第八章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1)第33条总体思路 (21)第34条旅游交通 (21)第35条旅行社 (22)第36条住宿设施 (22)第37条特色餐饮 (22)第38条旅游商品 (23)第39条娱乐设施 (23)第40条旅游公共服务 (23)第九章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25)第41条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25)第42条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25)第43条商务、会展、节庆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26)第44条养生养老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26)第45条商贸业转型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27)第46条培育新兴业态 (27)第47条壮大旅游产业主体 (27)第十章旅游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规划 (28)第48条旅游资源保护 (28)第49条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 (28)第50条低碳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管理 (28)第十一章规划实施安排 (28)第51条项目实施安排布局 (28)第52条近期工作重点及目标 (29)第53条近期行动计划 (30)第54条近期工作实施安排 (31)第十二章旅游发展支持与保障体系 (31)第55条社会支持 (31)第56条产业政策 (31)第57条行业管理 (32)第58条人力资源 (32)第59条资金保障 (33)第60条体制改革 (33)第61条规划实施的监督与评估 (34)第62条成果构成 (34)第63条权属与修改 (34)附件:长兴旅游项目库 (35)规划图件:1区域位置分析图2旅游资源分布图3旅游资源评价图4旅游客源市场5旅游空间结构图6旅游产品组织规划图7旅游规划总图8旅游交通规划9旅游线路组织图(一)10旅游线路组织图(二)一日游11旅游线路组织图(三)二日游12旅游线路组织图(四)三日游13徒步线路组织图14近期实施重点项目图15旅游服务设施规划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背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奋力开创长兴旅游业改革发展新局面,特编制《浙江省长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5-2020年)。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测度与比较_来自京津冀_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证据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测度与比较_来自京津冀_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证据
许多学者从多个角度研究了中国区域经济一 体化问题, 尤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经济一 体化相关问题。庄士成和朱洪兴基于制度架构角 度认为, 政府主导的制度创新是推进长江三角洲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 ¹ ; 周国红和楼锡锦通过 对企业的问卷调查研究了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 的基本态势与特征 º ; 也有学者研究了长三角经 济一体化对地区制造业发展的影响, 结果认为经 济一体化明显促进了地区间的专业化水平和产业 的 / 空间转移 0, 从而有利于发挥制造业的规模报 酬递增优势和提高整体的经济福利水平 » ; 林耿、 许学强从既有的协作基础和自身发展需求的角度
3. 进行一致性检验 在得到各指标的权重之后, 还需对这些权重 进行一致性检验, 即检验判断矩阵所导出的权重 数是否合理。将求得的 i个判断矩阵的 Km ax代入 到 CI= ( Km ax - n) / ( n- 1) 中, 得出一致性检验指 标 CI的数值, 再根据平均随机一致性的指标 R I 数值表查出 R I的值, 最后用 CR = C I/R I得出相 对一致性指标 CR 的数值。当 CR[ 0. 1 时, 判断 矩阵合理, 求出的权系数恰当, 否则要对判断矩阵 进行调整, 按上述步骤重新求权系数矩阵。 4. 对各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 指标体系设计中各个指标的衡量单位差别很 大, 尤其是定性指标, 如政府的服务能力、区域商 业文化等, 这类指标即使数量化了, 其中心值和离 散程度也无法和定量数据相比。为此, 我们借用 标准差值法将各变量标准化并最终得出可比较的 区域经济一体化量值。 标准差值法是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 ( 简称 IMD )用来估算国家竞争力的一个标准化衡量单 位的方法。l{ 为统一各衡量单位, IMD 使用的标准 差值依 下列 公式 计算 得来: 标准 差值 = ( Vij A j ) /Sj, 其中, V ij是某一地区 i在第 j个指标下的 观测值, A j 是这个指标的平均值, Sj 是标准差。 Sj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e P n Ya gz la t u s cr l Fi al i fc s so h r b e o b a k e h a — n te Det o r m ice. n ly, t o u e n t e p o l ms t e t c l d. i
Ke r s Pa Ya gz De t tu im cr l y wo d : n— n te la o rs ice; tu it e o r e c mp e n a in; turs ma k t o rs r s u c s o lme t t o o it r e
圈 一体 化 发 展 尚需 进 一 步 完 善 的诸 多 问题 , 泛 长 三角 旅 游 圈 的 长 远 发展 指 明 了前 进 的 方 向。 为 关 键 词 : 长 三角 旅 游 圈 ; 源 互 补 ; 场 共 拓 ; 泛 资 市 一体 化发 展 中 图分 类 号 :5 0 3 F9 .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9 0 2 1 )5 0 8 — 5 17 — 2 X(0 2 0 — 0 9 0
d v lp e ;i t g ai n d v l p e t e e o m nt n e r t e e o m n o
区域 旅游 合 作是 在 合 作 区域 内 , 围绕 着 旅 游 者 旅游 圈 、 藏 铁路 沿 线 旅 游 、 青 香格 里拉 区域 旅 游 、 环
的空 间 流动 , 作 各方 采取 各种 措施 促进 资本 、 动 太湖 健身 度假 旅游 圈 、 合 劳 大长 江三 角洲旅 游 、 三 省老 东 力 、 资 和信息 等 生产要 素 的空 间流 动 和优化 配置 , 工业基 地 旅游 、 物 粤港 澳旅 游 、 湄公河 跨 区域旅 游 和丝 最终 实现 经济 效益 、 社会 效 益 和环 境 效 益 最 优 的 一 绸之 路 旅 游 等 。2为 了 落 实 国 家 旅 游 局 的 上 述 精 _
q c e e rd l uik n d g a ual y,a d t e v i e o e i n lt u s i t g ain o h n Ya g z v r Det s n h oc f r go a o r m n e r to f t e Pa n te Ri e la i i h g e n ih r O t n Ya g z la tu im ice g a u l a e h pe Th s a tce lo s i h ra d h g e ,S he Pa — n te De t o rs c rl r d al t k s s a . y i ril o k b c n h d v lpig o re f t e a k o t e e e o n c u s o h Pa Ya gz De t tu im c r l a a ay e t tu s n- n te la o rs ice, nd n l z s he o r m i r s u c sc mp e n a in,ma k t e o r e o lme t t o r es,ta c o d to r f c n iin,e uc to a o p r t n nd a ey c nr l o i d a in l c o e ai a s ft o to f o
泛 长 三 角旅 游 圈逐 渐 形 成 。 通 过 回顾 泛 长 三角 旅 游 圈 的 发展 历 程 , 旅 游 资源 互 补 、 游 市 场 共拓 、 游 交 通 畅 从 旅 旅
通、 旅游教育协作和旅 游安全保 障等方面分析 了泛长三角地 区的旅 游一体化发 展 的现 状 , 出了泛长三 角旅 游 指
企 肥 学统 学搌 ( 社会科学版)
21 0 2年 9月 第 2 9卷 第 5期
Junl f e i n esy Sc l c n e) ora o f i r t( oi i cs H eU v i aSe
Se o.2 2 Vo . 9 No 5 01 1 2 .
种 战 略选 择 。 我 国旅 游 发 展 的 历 史 来 看 , 在 神 , 文将 专文 探讨 泛 长 三 角 旅 游 圈一 体 化 发 展 的 ¨从 早 本
O n t nt g a i n De e o he I e r to v l pm e f Pa Ya t e De t u im r l nto n- ng z la To r s Ci c e
L igln , A G We - a , HE u n ME G F i JA S a — a I n — g Y N nj n C N H a , N e, I hns n J o u h
泛 长 三 角 旅 游 圈 一 体 化 发 展 研 究
李 经龙 , 文 娟 , 杨 陈 欢 , 孟 飞 , 贾姗 姗
( 安徽大学 商学院 , 合肥 摘 200 ) 36 1
要: 随着旅游 业的飞速 发展 旅 游一体化 的呼声 也越来越 高 ,
( uiesSho, n u U i ri , ee 20 0 , hn ) B s s col A h i n esy H fi 3 6 1 C i n v t a
Ab ta t sr c :W ih t rpi d v l p n o t u im , t e o p r t n o rg o l o rs t he a d e eo me t f o rs h c o e ai f e ina t u m h s o i a be n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