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开卷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三、辨析题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下载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A)一一、名词解释1.生产集中2.理性认识3.商品的实用价值4.相对剩余价值5.资本原始积累二、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共产主义社会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A.唯物辩证法B.矛盾分析法C.阶级分析法D.科学分析法3.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社会基本矛盾B.生产力的发展C.经济基础D.生产关系4.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A. 自然规律B.社会规律C.普遍规律D.对立统一规律5.下列说法是错误的是()A.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C.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交换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D.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
6.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在所有制形式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B.个体资本所有制C.法人资本所有制D.国家资本所有制7.剩余价值是由()创造的。
A.全部资本B.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D.部分资本8.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A.物质资料B. 私有制C.生产剩余价值D.劳动力买卖9.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A.现实的人及其活动B.生产力的发展C.经济基础D.阶级基础10.下列说法是错误的是()A.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B.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以无产阶级为基础的C.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D.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11.人类社会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是()A.资产阶级专政B. 工人阶级专政C.农民阶级专政D. 无产阶级专政12.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是()A.实现民主专政B.实现工人阶级专政C.实现社会主义D.实现共产主义13.迄今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A.资产阶级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农民阶级革命D.工人阶级革命14.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A.实践B.斗争C.生产D.认识15.在整个上层建筑中,居主导地位的是()A.政治上层建筑B.经济上层建筑C.文化上层建筑D.精神上层建筑16.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阶级斗争D.经济发展17.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A相对剩余价值 . B.绝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劳动剩余价值18.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是()A.资本主义民主B.共产主义民主C.人民民主D.社会主义民主19.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的是()A.资本集中B.生产集中C.企业集中D.经济集中20.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三、多项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 )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共6页,开卷考试,答题时间为2小时。
2、考试平台学习通。
3、请所有同学按时参加考试,因各种原因延误考试一律按缺考处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各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0.5分,共1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 、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 、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2、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 、思维和存在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3、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什么性质的矛盾?( )。
A 、社会的基本矛盾B 、社会的主要矛盾C 、社会的重要矛盾D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4、“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橘逾淮为枳”说明了( )A 、事物的发展变化,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B 、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C 、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间的一个网结D 、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过程5、马克思指出,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该时代的意识为依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去解释。
这里的“物质生活的矛盾”从根本上说是( )。
A 、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现存冲突 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现存冲突 C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现存冲突 D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现存冲突6、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
A 、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B 、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C 、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D 、一切创造性活动 7、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 。
A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B 、从判断到推理C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D 、 从知觉到表象 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
A 、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B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D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9、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论述题.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论述题.汇总1.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义哲学意义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分)意义: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意义答三条原则(一元论或唯物论的原则、可知论的原则和辨证的原则)和三条界线(与唯心论的界线、与不可知论的界线和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界线)。
2.阐述意识的本质、起源及其能动性作用的表现答: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意识的起源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加重要的是社会的产物,其中关键的是劳动的产物。
其能动性主要表现有:第一,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的性、计划性。
第三,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第四,意识能反作用于主体及生理过程和活动。
3.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内容及哲学意义答: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斗争性: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意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二者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处的地位有所不同。
运用这一原理指导实践,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并做出正确决断,促进优势互补和事物的协调发展。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内涵及哲学意义答: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存;特殊性:矛盾性质的特殊性、矛盾不同发展过程或阶段中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系统中各种矛盾的特殊性、解决矛盾形式的特殊性。
意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扑便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5.简述质变与量变的辨证关系答:第一,相互转化。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巩固原有量变的成果,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34课时A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34课时A卷)系别班级学号姓名一、辨析题(对命题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每小题5分,共40分)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所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2、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体。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真理是主观的。
4、主体是人,客体是物。
5、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6、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目的在于区分两者在资本周转方式的快慢不同。
7、只要生产力高度发达就可以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因为共产主义社会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的。
8、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没有背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问答题(要求:要点清楚,并对观点适当展开。
每小题10分,共40分)1、运用物质世界统一性原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用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但为什么不能由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呢?4、联系实际,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特点。
三、论述题(20分)联系大学生实际,用矛盾分析法谈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应持什么样的态度?参考答案一、辨析1、错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马克思恩格斯的关于当时社会的某些具体问题的言论是过时了,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的精髓并没有过时。
2、正确,意识从形式上看,表现为人的种种观念、看法,个体差异性很大,是主观的,但从其依赖的条件及反映的内容看,都离不开客观事物的存在。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1、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B.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D.关于人和人生问题的学说【答案】C2、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答案】C3、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答案】B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A.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真理B.真理发展中的两个阶段C.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的属性D.可以独立存在的真理【答案】C5、“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答案】C6、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A.纯粹偶然的B.纯粹必然的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答案】C7、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
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A.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C.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D.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答案】A8、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A.人力、风力、畜力等之和B.各种力量之和C.各种知识之和D.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答案】D9、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答案】A10、实践的主体是()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答案】B11、对产业资本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B)A.流通阶段B.购买阶段C.生产阶段D.销售阶段【答案】B12、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竟争机制实现的【答案】D13、“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答案】C14、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和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的根本对立在于()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是否承认无产阶级专政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反作用D.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答案】D15、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答案】A16、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答案】D17、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B )A.科学性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B )A.辩证法思想B.唯物主义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4、哲学上的基本派别是( D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C.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唯心主义辩证法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 )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 A )A.物质性B.运动性C.精神性D.7、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D )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8、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 D )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普遍性C、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特殊性9、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B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10、“学而不思则罔”是指( A )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认识11、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C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1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B.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C.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1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D )A.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活动B.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C.一切知识都直接来自实践活动D.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14、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请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科学的?
试卷代号:1395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开卷)论述题: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和这种理论指导下的现实的运动,而且也是一种未来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所以,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的预测了未来社会。
请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科学的?(100分)参考答案一:第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科学的展望。
第二,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阐述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是在科学地批判和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作出的。
而且,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进一步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第三,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不断深化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
预见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既从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找灵感,更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中寻找启示。
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社会本来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虽然它距离未来社会的高级阶段即典型的共产主义社会尚远,但从社会性质上来说是一致的。
因此,在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上,从社会主义社会中得到的启示应该比从资本主义社会中得到的启示更多、更直接、更有意义。
第四,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可能对各种细节作具体描绘。
马克思、恩格斯在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
马原理试卷样卷(答案)
黄淮学院2011— 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公修)A 卷注意事项:本试卷适用于 2011级 本科学生使用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D )A .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B .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C .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D .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D )A .客观实在性的观点B .主体性的观点C .反映的观点D .实践的观点 5.认识的本质是( C )A .主体对客体的加工B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C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 .主体对客体的作用 6.概念、判断、推理是( B )A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 .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D .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7.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 B )A . 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B .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C . 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D .两者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 8.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 D )A .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 .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C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 .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D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 .规律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 .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 .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10.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 )A .科学技术B .劳动对象C .劳动者D .管理方式 11.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C )A .纯粹是必然的B .纯粹是偶然的C .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 .不确定 12.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D )A .客观的物质世界B .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C .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1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地表现为( A )A .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B .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C .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D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1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 ( C )A. 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 .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C .使生产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缓解 D .消除了经济危机 1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C )A .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B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C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 .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 16.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C )A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 .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C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17.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C )A .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B .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C .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D .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18.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D )A .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B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C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D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20. 从经济形态看,社会主义经济形态是( A )A .商品经济B .产品经济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2)及参考答案一、单项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新陈代谢 B科学性与革命性 C合逻辑性D与时俱进2.“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观点是【】A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B形而上学的思想C诡辩论的思想 D相对主义的思想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质变量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4.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5.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标准6.矛盾的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 B绝对性和相对性C同一性和斗争性 D有限性和无限性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属于【】A反映论 B不可知论 C先验论 D唯心论8.“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9.认识运动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A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C真理向价值的飞跃 D谬误向真理的飞跃10.理性认识的特点是【】A直接性和形象性B间接性和抽象性 C客观性和实在性 D具体性和历史性1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改革 B社会革命 C科学技术D社会基本矛盾12.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A道德关系B经济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13.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在于【】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B社会改革 C阶级斗争 D社会革命14.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A生产规模不断扩大B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D生产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16.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如何增值 B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C价值的实现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17.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A跨国公司B国际卡特尔 C国际辛迪加 D国际托拉斯18.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现的A联合制B参与制 C股份制 D价格制19.“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属于【】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20.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和核心是【】A消灭资产阶级 B实现共产主义C共同富裕D人民当家作主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共产主义是【】A一种科学理论B一种社会制度C一种现实运动D一种社会理想2.实践活动的特点有【】A客观性 B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D主观性3.垄断统治下竞争的特点【】A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B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和残酷C竞争更为激烈、破坏性更大D竞争扩大到经济领域以外4.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A借贷资本的输出 B生产资本的输出 C商品资本的输出D利润的输出5.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是【】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平均利润率的大小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思想渊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文艺复兴7.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题及答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 )。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
A、以实践玮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D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B、辩证思维的方法C、实用主义的方法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C )。
A、只坚持不发展B、只发展不坚持C、既坚持又发展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参考答案:1、C2、A3、A4、D5、C二、不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BCD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E、马克思主义法学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CD )。
A、德国古典哲学B、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E、法国启蒙思想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CE )。
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阶级斗争学说E、剩余价值学说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ABCDE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好方法论。
B、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三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三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A 3.D 4.D 5.D 6.C 7. A 8.B 9.A 10.A 11.C 12.D 13.C 14.C 15.A 16.D 17.C 18.D 19.D 20.A 21.D 22.B 23.C 24.A 25.D 26.A 27.D 28.A 29.B 30.D 31. C 32.C 33.B 34.B 35.D 36.D 37.A 38.A 39.C 40.C二、多项选择题1.BCD 2.ABCD 3.ABCD 4.ABC 5.ABCD 6.AB 7.BCD 8.ABCD 9.ABCD 10.AC 三、简答题1、「答案要点」(1)生 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 的物质力量。
(2)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
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是 生产力系统的基本要素。
现代生产力系统在包括这些实体性要素之外,还具有重 要的智力性要素,如 科学技术、管 理等。
科 学技术对于生产发展的作用越来 越大, 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是第一生产力。
2、「答案要点」(1)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社会形态,它的物质基础是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 上,才有可能建立起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从而人类社会才能进入共 产主义社会。
高 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是共产主义得以实现的根本条件和基础。
( 2) 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人 们的科技水平极大提高而实现的。
从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 这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优越性的根本保证。
(3)共产主义社会在社会生产 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这就为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 成员的物质几文化需求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C )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C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C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4、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说明( C)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C.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5、“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句话是说( C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B.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6、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D )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D )A.对立统一规律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8、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作否定回答的是( A )A.不可知论者B.所有唯心主义者C.唯物主义者D.可知论者9、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A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10、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1、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答案】A2、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答案】C3、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答案】B4、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A.一定历史阶段上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D.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答案】D5、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A.它是构成生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础形式B.它是人们在生产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C.它是一种人们不能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D.它的实体就是客观自然界【答案】A6、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答案】C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答案】A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答案】D9、实践的中介是()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答案】A10、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竟争机制实现的【答案】D11、上层建筑是指()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答案】D12、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答案】D13、剩余价值率是()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C.剩余劳动时间与全部劳动时间的比率D.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答案】A1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工厂创造除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带答案)
绪论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B.列宁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D )A.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B.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世界观和阶级立场的转变C.马克思恩格斯汲取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D.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当发展和基本矛盾的显现3、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是:(A )A.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B.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C.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推动资本主义进入新的阶段4、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体系中,被列宁称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 A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剩余价值学说5、早期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具有自发性,导致这种自发性的根本原因是:( D )A.人工捣毁机器烧毁厂房B.工人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待遇C.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日益深重和残酷D.缺乏科学理论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6、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B )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认识论思想7、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费尔马哈哲学中的“基本内核”是:(A )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认识论思想8、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那里继承的最重要的思想是:( A )A.劳动价值论B.剩余价值学说C.唯物论D.辩证法9、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D.科学社会主义10、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实现共产主义社会C.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B )A.推翻资本主义社会B.实现共产主义社会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D )A.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B.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C.推翻资本主义社会D.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C )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B.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二、多项选选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2011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2)
2011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2)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C.消灭国家D.消灭两极分化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3.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4.相对静止是指()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5.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A.主观反映B.歪曲反映C.虚幻反映D.正确反映6.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7.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8.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A.主体与客体的统一B.自然与社会的统一C.生产与消费的统一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9.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在于它们()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D.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A.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B.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根本变革C.代表个别垄断资本的特殊利益D.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圣西门B.傅立叶C.欧文D.费希特2.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3.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A.普遍联系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一)(课程代码: 03709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填涂,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书写,答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清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其中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的是A.古希腊罗马哲学B。
德国古典哲学C.近代英国哲学D。
近代法国哲学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承认A。
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B.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C。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A.实践主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B.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C.实践是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D.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有两个,一个是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A。
发展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
实践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5.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这表明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B.意识是客观事物本身C。
意识对物质晷有决定性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第1页(共4页)6.能动反映论区别于机械反映论的根本标志是A.肯定思维能正确地反映存在B。
认为认识过程是纯粹的观念创造C。
肯定思维对存在的决定作用D.认为认识过程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7.“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句话说明A。
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B。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
理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D。
201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真题及答案解析万学海文对于2012年的考研同学来说,回顾2011年的考研真题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万学海文的考研政治辅导老师们为2012年考研的同学们再详细的分析一下马克思主义原理部分以及答案,以供大家参考。
一、单选题1.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
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短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
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
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
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
”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
就是要A.注重量的积累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C.坚持适度原则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1.【答案】C【解析】此题的出题角度是唯物辩证法,即华罗庚的优选原则说明要寻找粉笔长度的最适合值,防止过犹不及,也同样防止未达目标,所以本题充分表明了优选原则是坚持适度原则的体现,正确答案是选项C。
2.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A.社会形态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2.【答案】D【解析】此题的出题角度是唯物史观中的社会存在考点,即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生产方式是决定因素,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D。
3. 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的占有者。
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3.【答案】D【解析】在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过程中,商品--货币--商品,商品生产者只有顺利实现商品到货币的跳跃,把商品换成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货币,商品生产者才能生存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意义?31
2、新生事物是什么?41
3、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45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01
5、如何理解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表征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和发展观点的一个基本命题。
由斯大林在《论辩
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其目的是为了引导人们运用辩证法去观察现实的社会生活,
研究实践提出的新问题。
他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
都是彼此联系,互相制约的,即互为条件的。
条件是指同
某一事物相联系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
素的总和。
随着条件的变化,事物及现象必定会产生不同
的特点,随着条件的消失,该事物趋于灭亡。
因此不能孤
立地看问题;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又是通过相互联
系、相互作用而不断运动和发展的,因此就不存在什么不
可动摇的、绝对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迁,
事物及其现象的特征也会发生改变。
因此必须要一切以
条件、时间和空间为转移。
例如,离开一定的条件、环境和
时空关系,即使连“天下雨好不好”这一简单的命题也无
法回答。
不存在所谓一成不变的永恒原则或永恒观念,不
能片面地、僵死静止地、孤立地看问题。
但是,因世界万物
的复杂性和多种多样性,条件也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
有必要的条件和非必要的条件,决定的条件和非决定的
条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等等,
不同的条件对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
同的。
具体地全面地分析种种不同条件,一切以条件、时
间和空间为转移,是我们弄清问题、解决矛盾的必要前提
和基本方法。
6、为什么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112
7、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66
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有(
A. 坚持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 认为英雄创造历史
C. 承认人的自觉活动有重要作用
D. 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答案D
8、在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是什么?29
9、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1. 区别:
(1二者的含义不同。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商品的使用价值。
凝结在
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价值。
(2二者体现的关系不同。
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
交换劳动的关系,即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二者在商品中的地位不同。
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的属性,因而是商品的自然
属性。
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因而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4二者在商品中的作用不同。
不同的使用价值决定了不同商品需要交换。
而价值是
商品交换的基础,决定了商品交换的比例。
2. 联系:
(1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二者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作为商品的使用价
值离不开价值,凡是商品必有价值,离开价值,就不能成为商品。
作为价值也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离开使用价值,价值就失去了载体,也不能成为商品。
可见,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相互排斥的。
对商品生产者而言,商品的实际意义在
于价值,即为了价值而生产使用价值,为了实现价值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
对商品购买者而言,商品的实际意义在于使用价值,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
可见,无论是商品生产者还是商品购买者,都不可能同时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因而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存在着相互排斥的关系。
10、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如何?57
物质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⑴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⑵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取得成功;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将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入歧途。
方法论:⑴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要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1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含?28
12、什么是理性认识?什么是感性认识?68
1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40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
唯物辩证法就是对物质世界的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的反映。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4、中国古代的“五行说”是种什么样的观点,思想?
只要是中国人,只要一提起五行,基本上都会知道是金、木、水、火、土。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象征。
关于五行的起源,传统观点认为:是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
15、据资料记载,黑猩猩能模仿人的动作,用水龙头取水灭火。
可是当它淌过一条小河去灭火时,却不知道可以河水灭火。
这一事例说明( 。
A.黑猩猩的意识是其大脑的机能
B.黑猩猩的意识来源于外部世界
C.黑猩猩的心理与人的意识有根本区别
D.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黑猩猩没有意识
16、一切商品包含什么价值,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144
17、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什么方面?64
18、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表现在哪些方面?95
19、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关系如何?55
20、为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77
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2--4
2、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试举例说明这一原理的现实指导意义?
(1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
(2 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反对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也要反对保守落后,裹足不前。
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3、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的”试用所学原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
(1 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
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
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 2 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
来极大的方便。
在这一时代,知识和技术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
但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动,而不是知识。
知识不创造价值,它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
( 3 此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价值的来源。
4、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43
5、什么是价值规律?你是如何看待价值规律的现实作用?148
6、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如何?简要谈谈大学生在学习中应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58
论述题:
1、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请联系
实际谈谈你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的双刃作用的认
识?101+125
2、结合马克思原理的相关知识,论述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当今世界出现的人口增长过快,能
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全球问题?
材料分析题:
1、人民群众:
2、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
3、纸上谈来总觉浅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用这个原理来评价。
4、马克思认识论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