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0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统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古代写景游记散文。
作者通过仔细入微的观察,运用多种技巧,生动地描绘出小石潭的优美景观。
本单元所选文章,或描写理想中的美好生活(《桃花源记》),或记述自己徜徉于自然之境时的所见所思所感(《小石潭记》),或赞叹古代艺人的精湛技艺(《核舟记》)或吟咏个人的情感追求(《〈诗经〉二首》)。
诵读这些诗文,能让学生感受古人的生活、思想和志趣,陶冶自己的情感和胸怀,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认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作者在文中写水声,写小潭,写岩石,写树木,写潭水,写游鱼,展现出一幅幅绘形绘色的微型风景画;同时借景抒情,表达了被贬滴永州之后寂寞凄凉的心情。
学习这篇文章,在朗读中品味作品的语言,握课游记的特点,梳理游踪,理解文章内容,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经历、时代背景,理解作品中的感情变化,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学习过多篇文言诗文,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词汇,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文章。
对文言文的分析理解也具备一定的能力。
但对于作者寄寓的情感,学生把握起来有些难度,从文化层面理解柳宗元更需要教师引导。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体会生生不息的汉语活力;2.鉴赏——体会写法,关注耐得住推敲的经典写法;3.打通——知人论世,理解作者孤独凄凉的心境,体会其精神品格;【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写法之妙,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课型】新授课(品读课)【教学准备】教师:下载《小石潭记》歌曲视频,制作课件;学生:自主诵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并查找柳宗元资料,了解作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够。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强调重点,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阅读,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创作背景;掌握生字词,如“涟漪”、“峭壁”等;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小石潭的景色特点及其与作者情感的关系;品味文章精彩语句,如“潭影空人心”、“山色有无中”等;探讨作者以景抒情的写作特色;学写游记,培养观察自然、表达感受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1.加强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教学,采用更多有趣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自信心。
3.提高自己的引导和启发能力,适时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4.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点。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文学素养,强化审美鉴赏能力,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小石潭记》,使学生能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自然景观之美,学会以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加深对我国古代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从而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3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小石潭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游历自然风光时,有没有过被某个景色深深打动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柳宗元是如何通过文字描绘小石潭的景致,并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文言文描写自然景观的手法及其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文言文的表达技巧,启发他们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3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3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知识与技能:学习文言文《小石潭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重点词汇、句式和文学常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在游历小石潭时的所见所感,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
1.预习课文,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创作背景。
2.学习课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3.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等。
4.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还算不错,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文章的情感表达有些困惑。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通过让学生们模拟作者的经历,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将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在分析作者面对小石潭美景时的感慨时,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政治失意后的心情,从而体会作者所抒发的孤寂之情。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小石潭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游山玩水时,有没有过被一处景色深深吸引,引发内心感慨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柳宗元是如何通过描写小石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然而,我也发现,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是对自己的观点缺乏信心。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设计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讨论主题,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此外,今天的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写作练习和小组讨论,将课文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仍有一定难度。因此,我考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
一、教学内容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小石潭记》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小石潭记》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石潭的优美景色,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寓意丰富,是篇很好的写景抒情文章。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与分析,让学生领略自然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但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手法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针对本课文,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文章的美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然之美,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难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文章的美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写作法: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朗读示范。
2.相关背景资料:介绍作者和课文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课文解析资料:分析课文内容,为学生提供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的语言表达。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0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大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学情分析(1)基本情况: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学生语文素质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而另一部分学生阅读量少,视野比较窄,习惯于在课堂上保持言语沉默,加之文言文年代久远,文字形式远离现代生活,多特殊的语法现象,一些艰涩难懂的实词和句子费时费力但却难懂其意,不愿意深究弄懂,但是学生好奇心强,心地单纯,心无旁骛,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成就感尤为重要。
(2)教学起点:学生在之前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积累过“而、但、以、乃、为”等文言词汇的用法,掌握一定的朗读方法,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在诵读中也有一定的阅读体验,但是词类活用尤其是使动和意动用法判断不到位,部分特殊句式如倒装句的翻译还习惯用现代汉语思维,部分一词多义还不能完全掌握,对于文章主题的领悟比较欠缺,所以在教学文言文时以激励为主,提高学生兴趣和能力。
在学习中还需对知识点进行前勾后连,及时总结,形成体系。
(3)预期目标:以抓大放小为原则,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在品读中领会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在教学中用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归纳法、练习法等来突破重难点。
3.教材分析本学期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意在进一步感受古人的思想和志趣,陶冶情操,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体认,提高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本单元所选古诗文,有的记事,有的记游,有的状物,有的抒情,学习本单元的古诗文以诵读文主线贯穿,继续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的能力,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石潭记》的写景抒情手法和文言文的特点。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些手法的理解和应用。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和特殊句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例句和现代语境的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言文写景抒情相关的句子或段落。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作练习。学生尝试仿写,运用课文中学习的写景手法来描绘一个熟悉的场景。
-对于文章哲理的领悟,教师可提出问题如“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的?”和“从文章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的思考。
四、教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小石潭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游历山水时,有没有过被某个景色深深打动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文章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柳宗元是如何通过文字捕捉自然之美,表达内心情感的。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进行交流。这个环节总体来说比较成功,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今后,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本次教学让我深刻认识到,要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我需要在教学方法、课堂互动和个别辅导等方面下更多功夫。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举例解释:
-文言文句式理解:通过对比现代汉语的句式,解释文言文倒装句的使用背景和作用,如“岩峦叠翠”实际上是“翠峦岩叠”的倒装,以此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写作手法运用:通过具体的例句分析,如“鱼戏莲叶间,往来翕忽”,让学生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自然景物的活泼与自己的孤寂形成对比,表达内心的感受。
在实践活动环节,同学们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积极性很高,每个小组都能够展示出他们对文言文景物描写技巧的理解和应用。但同时我也观察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同学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还不够自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些同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自信心。
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中,我尝试作为一个引导者,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我发现这种引导方式有助于同学们深入探讨文言文景物描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但也发现部分同学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稍显紧张。为此,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营造轻松的讨论氛围,让同学们更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小石潭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游玩时是否遇到过一个非常吸引你的景点?”(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柳宗元是如何通过文字描绘小石潭的美丽景色。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2.教学难点
-文言文句式理解:学生往往对文言文中的倒装句、省略句等特殊句式理解困难,如“石潭嵌岩,岩峦叠翠”中的倒装句式。
-写作手法运用:学生可能难以把握作者如何将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有机结合,如通过描写石潭的幽静来抒发作者内心的孤寂。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明确:①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
②写潭中的游鱼
③写小石潭的岸势和源头
④写小石潭的气氛和感受
⑤交代同游者
三、再读课文,探寻潭“美”
1.再次浏览课文,思考:围绕小石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利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些景物分别有哪些特点?
2.请同学们简要的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人(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其余再见《导读》P85、86。
3.我们有学过他的文章吗?《黔之驴》——柳宗元(唐)——寓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以及句读——生散读——生个别读。
2.结合注释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与句子。
3.为何取名为“小石潭”?
明确:“全石以为底……为岩”,一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钴母潭记》、《小石潭记》、)等八篇,被公认为山水游记中的佳作,合称《永州八记》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环境过于凄清让作者想பைடு நூலகம்离而去)
所以,作者的情感是有所变化的,从全文来看,作者虽然一时陶醉于美景,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而忧伤凄苦之情却始终无法排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石潭记》的基本概念、文言文的表达技巧以及它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文言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内容分析:分析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5.情感体会:探讨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6.文化传承:了解和传承古代文人墨客的山水情怀,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7.练习与应用: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8.课后拓展:推荐相关阅读篇目,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游记,它以精练的语言描绘了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文言文如何通过精准的词汇和生动的句式来表现景物的美感,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
5.提升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6.增强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拓展阅读,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7.培养合作意识:课堂讨论与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文言文词汇、句式的掌握:重点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特殊句式,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教学内容:
(1)课文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生字词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3)文学常识: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及其作品风格。
(4)课文解析: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文言文词汇与句式的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式,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等句子的理解。教师需重点讲解并让学生熟练掌握,以便于阅读和理解古文。
(2)文章主题的把握:《小石潭记》通过描绘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作者被贬后的孤寂心情。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3)写作技巧的分析:课文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教师需重点讲解并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这些写作技巧在文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1)文言文词汇的辨析:学生对古文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如“络”、“缀”等字词。教师可以通过组词、造句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文章结构的理解:文章以时间顺序为线索,描绘了小石潭的景色和作者的心情。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层次,教师可以采用图表、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
(1)重点词汇:如“青树翠蔓”,“翠”字表示绿色,这里指树木茂盛、绿意盎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观察,理解“翠”字的用法,并在课堂中进行巩固练习。
(2)重点句式:如“参差披拂”,表示树木的枝叶错落有致。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这种句式,用现代汉语表达类似的景象,从而加深对句式的理解。
(3)难点情感:在分析作者孤寂心情时,教师可以引用柳宗元被贬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换位思考,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小石潭记教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小石潭记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小石潭记》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并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文学知识。
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
1. 课文教材《小石潭记》。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一张小石潭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小石潭是什么样的地方,有什么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你见过类似的自然景观吗?你觉得自然景观对人们有什么影响?
Step 2 学习课文
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Step 3 分组合作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关于小石潭的话题,例如:小石潭的生态环境、小石潭的保护等。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和展示方式。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选话题的内容和观点。
第10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10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读作者对小石潭景物的描绘,欣赏山水风景之美。
2.理解作者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3.品析中国文人的山水情结,领略人文思想之美。
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的线索,结合写作背景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
2.品读作者对小石潭景物的描绘,欣赏山水风景之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山水是文人一种解不开的情愫,山水陪柳宗元度过了人生最灰暗的时期。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小石潭记》。
请同学们把课本58页,看课下注释①,说说你获得的信息。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链接:(PPT展示)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为赵州刺史,刚到半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
到永州后之后写下散文集《永州八记》,借被遗弃在荒原边境的美好景象来表现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之时的悲凉凄怆之情。
三、学习课文任务一:诵其文,解其意。
(一)大声朗读文章,每一个字都要读准,不要删字,不要漏字。
1.读准一组描写形状的词语:为坻()为屿()为堪()为岩()2. 读准一组描写声音的词语:佩()环3. 读准一组描写心情的短语:悄()怆()幽邃()4. 读准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佁()然不动俶()尔远逝(二)积累一些文言词汇的意思和用法。
1.积累两个不齐的词语:参差不齐犬牙差互2.掌握三个词性活用的词组:从小丘西行斗折蛇行凄神寒骨(三)学习检测:请翻译三句话。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任务二:名其景,赏其妙。
据说,《小石潭记》一文既出,闻着纷纷慕名前来,以前寂寂无名的小石潭闻名于世。
如果现在又有游览小石潭的人前来,请你选择一两处景致为其命名,让游览者对小石潭有更深刻的印象,你会选哪处景致呢?选出你认为描写传神的句子,看看作者是如何把景色刻画得细腻、传神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课程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⑵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⑶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体会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⑴预习课文,根据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⑵反复朗读课文,合作交流探究课文景物的特点和写景方法。
⑶结合文章背景,分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
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推敲、揣摩、品味小石潭的特点2.仔细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感悟作者贬谪后的孤凄悲凉教学难点1.体会文章抓住景物的特征移步易景的写法2.品味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3.理解作者贬居时的心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想:以读促教,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美丽的大自然带给我们身心的愉悦与奇妙的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往往会使我们放松心情,排遣掉心中的郁闷,流连其中,乐而忘返,林语堂有云: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踏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足迹,浏览小石潭,赏美景,品柳宗元在山水间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板书,课题〕二、明确目标三、预习检测1、作者作品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也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改革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
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在政治上抑郁不得志,又不肯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与当权派同流合污。
这一时期,他的作品有的寄情山水,抒发个人的抑郁和苦闷;有的反映当时人民的疾苦和愿望,谴责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等。
《永州八记》、《江雪》、《捕蛇者说》等,都是他被贬永州时期的代表作品。
《永州八记》指《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0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语言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摹的方法,提高品读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预习课文,在工具书、注释、老师指导等帮助下扫清阅读文字障碍。
2、细读课文,合作交流掌握课文景物特点和写景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笔下的小石潭之景,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领略文中自然风光的美。
2、结合作者生平,理解小石潭美景背后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致分析小石潭景色,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掌握描写景物、游记的方法。
难点:1. 部分写景手法的理解。
2. 作者借景抒情传达的孤独、郁闷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都知道,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少的文人用他们的笔墨描写过优美的山水,比如说我们以前学过:唐杜牧《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郦道元在《三峡》中也有“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这样引人入胜的景色。
可以说优美的山水诗文不可枚举,那么今天让我们跟随柳宗元一起走进小石潭,看看又是怎样的一幅山水画呢?他又是怎样的心情写下这篇游记的呢?(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1、上课之前呢,已经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同学们这篇文章哪些字词需要我们格外注意呢?伐竹取道,下见(jiàn)小潭卷(juǎ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嵁(kān)青树翠蔓(wàn) 参差(cēn cī)披拂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
犬牙差(cī)互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suì )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水中的高地,成为小岛,成为突出的石头,成为岩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26 小石潭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作者对自然景物细致地观察和生动地描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对精彩语段进行品读。
2.指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提升其对美的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风景图片。
(配乐)二、课前准备情况检查及交流作者及写作背景、小石潭美景等。
三、朗读范读(学生听)→自由放声朗读→学生个别读→互读(找自己喜欢的段落读)→齐声读四、翻译(四人小组边读边译)1.摘录不能解释的字词。
2.按段落通译全文。
五、整体感知1.思考:(1)说说课文游览的顺序是什么?(2)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2.明确:(1)发现小石潭(闻声→见形)——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潭源流(溪身→岸势)——潭中气氛(气氛→感受)。
(2)抒发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六、品读赏析(找喜欢的句子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1.逐步引导:观察入微、描写细腻、语言生动、景致幽静。
2.学生质疑。
七、小结及实践在这篇游记中,作者以细致地观察,精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幽静并将自己的生活遭遇和感情融入了景物之中。
八、布置作业1.选择一处自己喜爱的景物,写一篇抒情散文。
2.进一步巩固背诵。
九、板书设计26 小石潭记发现小石潭(闻声→见形)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潭源流(溪身→岸势)潭中气氛(气氛→感受)借幽深冷寂之景抒发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小石潭记》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3.积累作者、文体等相关文学常识。
【教学重点】1.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教学难点】1.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背诵《江雪》。
大家把江雪的每句诗第一个字连起来:千。
万。
孤。
独。
这就是柳宗元在永州期间的真实心境。
改革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实际上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
在永州的十年,他不但创作了像《江雪》这样千古绝唱的诗歌,更写下了大量的山水散文。
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小石潭记》,领略他笔下的小石潭美景,体会流淌在字里行间的动人情感。
设计意图:诗歌激趣,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河东(现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2.创作背景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悲愤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本文就为其中之一。
3.情境诵读欣赏情境课文诵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1)读音检测怡(yǐ)然不动为坻(chí)为屿为堪(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zhuì)(chù)俶尔远逝往来翕(xī)忽犬牙差(cī)互悄(qiǎo)怆幽邃(2)重点句节奏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欣赏小石潭明丽秀美的景色,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内心情感,注意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课文,疏通文意,欣赏景物描写之美.体会情景交融之妙,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美读美悟,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人情入境,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志士之悲。
【投影显示】钓徒
我是寒江上垂钓千年的钓徒/千与千寻/千年孤独/千山雪湮灭了我的来路/万径鸟音绝我迷失了归途/身如不系舟心如菩提树/披蓑戴笠我只是钓徒/钓雪钓静钓孤独
【学生回答】这是柳宗元的《江雪》,从诗中能读出一个孤独的柳宗元,一个高傲的柳宗元,一个倔强的柳宗元。
【教师引导】这首小诗还表现出大文豪描山绘水的高妙手笔。孤傲的柳宗元走进永州的山山水水,写了流传千古的游记散文“永州八记”。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其中的一篇《小石潭记》,领略他笔下的小石潭美景,体会流淌在字里行间的动人情感。
(板书:景语皆情语)
【学生展示】看到了快乐调皮的鱼。作者先写鱼“怡然不动”,接着写它们的动态——“俶尔远近,往来翕忽”,这样动静结合,写出了鱼的调皮可爱,“似与游者相乐”,好像故意和人捉迷藏逗乐一样。
【学生展示】“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空游”等都写出了水的清澈透明,表现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学生齐读】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教师引导】一切景物皆情语,作者寥寥几笔勾画,青山、奇石、翠树、美潭好像就在我们眼前,作者也沉浸在这美好的景色中了。接下来,我们继续游览小石潭,看看还能看到怎样的美景?本段除了欢乐之情,还有一些句子也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景物的赞叹。
邃皆若空游/无所依
其岸势/犬牙差互
2.读通顺
【教师引导】读文言文是种享受。不过,这种享受要建立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写作请同学们两人一组,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解决不了的难词难句提交全班讨论。
【学生翻译】(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结束后全班讨论解决难题)
【教师引导】下面,请看屏幕,再次巩固一下这些加点的字词。
【教师引导】小石潭景物富有画面感、层次感,前三段描写的景物,具有明丽秀美的特点。写景中流淌着作者愉悦赞赏的情感。我们由此看到了一个秀美的小石潭!(板书:明丽、美)既然小石潭景色明丽秀美,那作者为什么说“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产生这种心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展示】因为小石潭的环境太凄清了,作者触景生情,伤感起来。(板书:凄清)
【教师引导】要想彻底理解文旨,必须结合作者写作时的处境和心境。请看屏幕上有关本文的创作背景,看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投影显示】创作背景:
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揩模。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润纷至沓来,美不胜收。本文选自《柳河东集》,文中景语即情语,“凄神寒骨,悄伧幽邃”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自主预习字词及查找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猜读入题
【教师导人】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的,山稳重宽厚如仁者平和宁静,而智者聪慧机敏,正如水流动之时的轻灵多姿,古往今来,众多文人雅士乐山乐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下面是根据一首古诗的意境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我们齐读一下,并猜猜这是哪首古诗?从诗中你能读出一个怎样的诗人?
二、疏通文意
1.读准确
【教师引导】学习文言文,第一关就是读,初读要注意读准字音,读好长句的停顿。现在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注意文中容易误读的字音。
【学生齐读1……
【投影显示】易读错的字音及句子节奏:
怡(yǐ)然不动为坻(chí)为屿为堪(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zhuì)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犬牙差(cī)互悄(qiǎo)怆幽
五、课后探究
【投影显示】作业:李白曾说“古来圣贤皆寂寞”,你知道哪些寂寞的古圣贤?请联系他们的诗文和人生命运,比较他们对待寂寞的不同态度。
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柳宗元
明丽欢乐
景语皆情语美
凄清凄怆
教学反思
文言方面,本文较为突出地表现了古文语言之凝练优美的特点。文章方面,本文依游踪为序,起始设置悬念,为下文铺垫。文学文化方面,一是本文至为精彩的描写“鱼”的文字。二是本文印证了王国维对于文学欣赏的一个著名论断——“一切景语皆情语”。三是本文表现出作者亲近自然、寄情山水的高雅情趣,也表现出了古代文人的担当:他们哪怕是被贬,身处荒蛮,也还是调整身心,不消极,不遁世。本文的教学从“猜题人手”,“疏通文意”后,“缘景明情”,最后“循脉背诵”。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导他们课外以“古代被贬文人的多样情怀”为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投影明确】课文的文脉:
游踪
景物
心情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水声
心乐之
下见小谭
水 石 树
潭中
鱼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
溪
坐潭上
竹树环合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记之而去
以其境过清
三、缘景明情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具体的描写句,概括前三段所写景物的特点。看看作者情感的主旋律是什么?
【学生交流】……
【学生展示】第一段中的“如鸣佩环”,这是比喻的说法,水声像玉佩环相撞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这是水声让柳宗元产生了美好的联想。
【教师小结】柳宗元不愧为游记散文的鼻祖,此段以鱼写水,侧面烘托的写法历来令人叹服。水清、鱼乐、人欢,请大家轻吟慢诵,读出鱼的轻快活泼,读出作者的愉悦之情。
【学生诵读】(学生轻吟慢诵,尽量读出鱼的轻快活泼,读出作者的愉悦之情)
【教师引导】我们再来看看第3自然段,小溪展现出怎样的美?
【学生展示】“斗折蛇行”写出了它的曲折之美,“明灭可见”写出了溪水的波光粼粼,“不可知其源”写出了源头的幽远,“犬牙差互”写出了石岸的奇特。
《小石潭记》精品教案
〇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写心。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学生感受】柳宗元和小石潭都像是一颗稀世明珠,却很少有人赏识,真是可惜!
【学生感受】柳宗元在挫折磨难中并没有消沉,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引导】美文不仅读来悦耳赏心,还饱含着人生的启迪,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我们一定要积累起来。
四、循脉背诵
【教师引导】积累经典名篇,体悟亲近自然的情怀,让经典永驻同学们的青春岁月。现在,请同学们依据文脉积累文中的美词,循着文脉背诵全文。请看屏幕:
【学生朗读】(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3.读出文脉
【教师引导】浅层次解读如雾里看花,不能领会文章要旨。下面老师领大家读一遍。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配着《高山流水》的音乐)……【教师引导】本文是一篇游记,请大家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游踪变化的词语,看作者依次描绘了哪些景物,并找出表明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
【学生讨论展示】……(板书:凄怆)
〇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系统地学习了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文言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能用现代汉语通顺翻译全文,积累几个常用实词:乐、冽、为、可、许、清、居、乃、去,了解古汉语中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现象。
【学生展示】第一段还写出了石头的特点。由全文的“全石”“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可以看出石头的形状多姿多彩,很奇特。
【学生展示】小潭的树“青树翠蔓”“四面竹树环合”,是青翠茂密的,作者后来说的“凄神寒骨”“以其境过清”这些感觉都是因为这儿的树青翠茂密使环境显得很清幽造成的。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以舒缓的语气、赞美的感情来齐读第一段,头脑中努力想象小石潭的美景。
专家点评
于松军老师执教的《小石潭记》,从学生猜读人题激发学生兴趣开始本课学习,接着进行了“疏通文意”这个文言文#学必备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有一个“读出文脉”步骤,教师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游踪变化的词语,看作者依沙描绘了哪些景物,并找出表明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通过适样的探究.学生已经把握了文脉,再通过师生互动“缘景明情”,对课文有了更深地理解和把握。在结课环节采用的是“循脉背诵”的方式:生依文脉积累文中美词“如鸣佩环”“售树翠蔓”“参差披拂”“怡然不动”“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等,再循文脉试背全文。教师教得得法学生学得得法,学生表现上佳。这样的结课可以说是巧妙自然,轻巧从容,水到渠成。(贾天仓)
【投影显示】美词:“如鸣佩环”“青树翠蔓”“参差披拂”“怡然不动”“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
【学生试背】(学生抓住关键词“如鸣佩环”“青树翠蔓”“参差披拂”“怡然不动”“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等进行背诵)……
【教师总结】作者因听水声而心生喜悦,继而发现石潭,为石潭秀美景色所陶醉,其乐为寄情山水之乐,而这种快乐毕竟是短暂的。作者才华卓著却为朝廷抛掷永州这样的荒蛮之地,心中自然长存怀才不遇的志士之悲。小石潭景色秀美却为竹树所囚,闲置荒郊无人欣赏,遭遇凄清,作者和小石潭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因而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明丽的小石潭也蒙上了一层凄清的色彩。本文情景交融,达到了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