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相关知识
吸痰的护理知识

吸痰的护理知识一、患者吸痰的定义和原因1. 定义吸痰是指通过管道或护理手段将痰液从患者的气管和支气管中抽取出来的过程。
2. 原因•疾病导致的痰液积聚,如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手术后的痰液积聚;•瘫痪、昏迷等患者无法主动咳嗽排痰。
二、吸痰的基本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保证洗手并戴好手套;•检查吸痰设备是否完好;•向患者解释并取得其同意。
2. 准备环境•准备好垫子、痰盂、抽吸器等工具;•确保室温适宜,避免患者感到寒冷。
3. 采取正确体位•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直坐或半卧位;•对于瘫痪或昏迷的患者,采用侧卧位。
4. 清洁口腔使用生理盐水或漱口水为患者清洁口腔,减少吸痰时口腔污染的风险。
5. 进行吸痰操作•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抽吸器和管道;•用洗手液洗手或戴好手套;•手持抽吸器,注意保持吸力适宜;•缓慢插入管道直至到达相应位置;•吸痰时要避免过度力气,以免伤害到患者。
6. 观察和记录•观察患者吸痰后呼吸情况的变化;•记录吸出的痰液量和痰液的颜色、质地等。
三、护理要点与注意事项1. 患者的个人隐私和尊严在进行吸痰的过程中,要尽量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和尊严,避免刺激患者的情绪。
2. 防止交叉感染为了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护士在吸痰前后要做好手卫生,使用消毒剂清洁吸痰设备,以及建立切实可行的消毒制度。
3. 碰触感染控制在吸痰操作过程中,要做好碰触感染的控制,避免将病原体从患者体内传播给其他人员。
4. 观察并记录患者痰液的变化在吸痰操作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患者吸痰后呼吸情况的变化,并记录吸出的痰液量和痰液的颜色、质地等,以便及时调整吸痰频率和护理方案。
5. 吸痰频率的掌握吸痰的频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避免过度或不足。
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可根据自主咳嗽的频率来判断是否需要辅助吸痰。
而对于瘫痪或昏迷的患者,一般需要每隔一定时间进行吸痰。
6. 护理评估和教育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定期的护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护理计划。
吸痰技术相关知识点及并发症试题(含答案)

吸痰技术相关知识点及并发症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吸痰技术主要适用于以下哪种类型的患者?A. 意识清醒且能主动咳嗽的患者B. 意识不清醒的患者C. 口腔手术后的患者D. 所有类型的患者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吸痰器的组成部分?A. 吸痰管B. 负压发生器C. 呼吸机D. 吸引器答案:C3. 在吸痰过程中,以下哪项操作是正确的?A. 吸痰前不需进行口腔护理B. 吸痰时应从气管插管的尖端开始吸引C. 吸痰后应立即拔出吸痰管D. 吸痰前后不需要给予高流量吸氧答案:B4. 以下哪项不是吸痰的并发症?A. 呼吸道损伤B. 感染C. 低氧血症D. 呼吸机故障答案:D5. 在吸痰过程中,若患者出现以下哪种情况,应立即停止吸痰?A. 出现剧烈咳嗽B. 出现呼吸困难C. 吸出痰液颜色变浅D. 吸痰时间达到预设时间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 吸痰技术的主要优点包括以下哪些?A.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B. 改善患者呼吸功能C. 减少感染风险D. 提高患者舒适度E. 减少医疗成本答案:ABCD7. 吸痰时应注意以下哪些事项?A. 严格无菌操作B. 选择合适粗细的吸痰管C. 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吸氧D. 吸痰动作要轻柔E. 吸痰时间不受限制答案:ABCD8. 吸痰的并发症包括以下哪些?A. 呼吸道损伤B. 感染C. 低氧血症D. 呼吸机故障E. 肺不张答案:ABC三、判断题9. 吸痰技术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或呼吸困难。
答案:正确10. 在吸痰过程中,吸痰管应该从气管插管的尖端开始吸引,以避免呼吸道损伤。
答案:正确11. 吸痰前后不需要给予高流量吸氧,因为吸痰过程不会影响患者的氧气供应。
答案:错误12. 吸痰的并发症包括呼吸机故障,因为吸痰操作可能导致呼吸机系统损坏。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3. 吸痰技术的操作步骤有哪些?答案:吸痰技术的操作步骤包括:准备吸痰设备,患者取合适体位,进行口腔护理,插入吸痰管,打开负压发生器,进行吸痰,吸痰后给予高流量吸氧,拔出吸痰管,并进行记录。
吸痰健康教育

吸痰健康教育
《吸痰健康教育》
吸痰是一种常见的健康护理技能,适用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患有呼吸困难的患者。
而正确的吸痰方法和频率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吸痰的健康教育知识。
首先,需要了解何时需要吸痰。
患者在有痰或者呼吸不畅时需要吸痰,这样可以避免痰液堵塞呼吸道,导致呼吸困难。
在患者进行呼吸护理时,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进行吸痰。
其次,吸痰的频率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轻度吸痰的患者每天吸痰2-3次即可。
而严重吸痰的患者则需要更频繁的吸痰,以确保呼吸道通畅。
在进行吸痰时,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洗手、清洁吸痰器具、适量的生理盐水、吸痰袋等。
同时,要确保患者的姿势正确,可以选择半坐位或卧位,这样有利于痰液排出。
另外,在吸痰时需要温柔并且耐心,以避免刺激患者的呼吸道,导致不适。
最后,考虑到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反应,比如呼吸困难、咳嗽等。
所以,在吸痰后需要观察患者的情况,并且及时处理患者出现的不适反应,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总的来说,吸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护理技能,正确的吸痰方法
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和患者本人都能更好地了解吸痰的相关知识,并且有效地进行吸痰护理,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吸痰相关知识

吸痰相关知识吸痰是指通过吸引力从呼吸道中将痰液抽出的一种医疗操作,也称为气道抽吸。
痰液是呼吸道受到炎症、感染、分泌物或其他刺激后产生的分泌物,它可能阻碍呼吸,使患者感到不适或引起咳嗽。
因此,吸痰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以下是吸痰相关的知识:1. 吸痰的目的吸痰的主要目的是从呼吸道中清除痰液,以减缓或消除呼吸困难、咳嗽和哮喘等症状。
此外,吸痰还可以防止痰液滞留在呼吸道中,导致细菌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2. 吸痰的适应症吸痰主要适用于患有喉炎、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胸膜炎、囊性纤维化、神经肌肉疾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等)、糖尿病、结核病等需要清除呼吸道痰液的病人。
需要指出的是,吸痰并不是所有病人都适用的,必须根据医生的指导和患者的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吸痰。
3. 吸痰的方法吸痰分为口腔吸痰和气管插管吸痰两种方法。
口腔吸痰是指通过特殊的吸痰器具将痰液从口腔或鼻腔中抽出,常用于清除口腔和鼻腔内的痰液。
气管插管吸痰是指在使用插管呼吸机等设备(如人工气道)的情况下,将吸痰器具通过人工气道插入气管内,从而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
4. 吸痰的注意事项吸痰对患者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吸痰前必须先进行氧疗或其他必要的治疗,以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2)吸痰前应让患者坐起或俯卧位,避免吸入痰液。
(3)吸痰过程中必须维持呼吸机的正常工作。
吸痰器的吸力应适中,以免伤害患者。
(4)吸痰后应及时将吸痰器具进行清洗和消毒。
5. 吸痰的禁忌症虽然吸痰是常见的医疗操作,但是不是所有病人都适用。
吸痰有以下禁忌症:(1)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血管病等病人,因为吸痰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患者心情动态不稳定。
(2)患有颅内高压、精神疾病和中风等病人。
(3)患有反流性食管炎、胃酸倒流等胃肠道疾病的病人。
(4)吸痰时如无必要,应避免使用抗凝剂、水剂、高渗剂等降低血压的药物。
吸痰是一种常见的呼吸治疗方法,在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吸痰知识点笔记总结

吸痰知识点笔记总结一、吸痰概述1. 定义:吸痰是指利用各种方法将痰液从呼吸道排出体外的过程。
2. 目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减轻呼吸困难,改善通气状态,预防肺部感染。
3. 适应症: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气道受阻,呼吸困难等症状。
二、吸痰的方法1. 咳痰:通过刺激咳嗽反射,使痰液排出体外。
2. 手工吸痰:使用手动吸痰器、吸痰球等工具,通过负压吸出痰液。
3. 机械吸痰:使用电动吸痰器或气动吸痰器,通过机械装置将痰液吸出体外。
4. 呼吸内科护理:引导患者做深呼吸、咳痰,帮助患者改变体位,促进痰液排出。
三、吸痰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 适应症: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气道受阻,呼吸困难等症状。
2. 禁忌症:严重出血性疾病、呼吸衰竭、昏迷状态、颈动脉或椎动脉狭窄、喉部异物等情况。
四、吸痰的护理操作1. 准备工作:准备吸痰器、生理盐水、护理垫、口腔护理用品等。
2. 安全措施:确认患者身份、仔细核对吸痰器使用说明、做好手部消毒、确保吸痰器正常运转等。
3. 操作步骤:让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用生理盐水进行湿化处理、逐次进行吸痰等。
4. 注意事项:观察吸痰后患者的呼吸状态、监测痰液性状、定时清洗吸痰器具等。
五、常见吸痰相关并发症1. 感染:操作不当、器具清洁不彻底易导致继发性感染。
2. 气道刺激反应:吸痰过程中易引起气道刺激反应,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3. 氧饱和度下降:吸痰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氧饱和度下降的情况,需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六、吸痰的护理评估1. 观察患者的呼吸状态:包括呼吸频率、深度、呼吸节律等情况。
2. 观察痰液性状:包括痰液颜色、黏稠度、气味等情况。
3. 观察吸痰后患者的舒适程度:包括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疼痛感、情绪状态等情况。
4. 监测吸痰后患者的氧饱和度:及时掌握患者的氧合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七、吸痰的护理效果评估1. 痰液排出情况:观察吸痰后痰液的排出情况,包括痰液量、颜色等情况。
2. 患者的呼吸状态:观察吸痰后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氧饱和度等情况。
吸痰相关知识

吸痰术操作技术相关知识吸痰目的:1.吸出呼吸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
防止分泌物坠积而发生肺不张、肺炎。
3。
呼吸道分泌物性质的观察和细菌培养,指导用药. 4。
防止分泌物干结脱落而阻塞气道。
吸痰时机:1.听到痰鸣音 2.翻身前 3.呼吸机压力报警 4.咳痰症状,呼吸频率加快5.气囊放气减压前6,spo2 下降时7,进食前8,主诉.湿化效果的判断:注意事项:1,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的手不得污染,冲洗吸引管的生理盐水,应注明“口鼻腔”和“气管内”字样,不能交叉使用.2。
一根吸痰管只吸一次,口鼻﹑气管分开吸引。
3.坚持由内向外的原则,先吸气管内分泌物再吸鼻﹑口腔内分泌物。
4.操作前洗手,导管严格消毒。
5。
防止缺氧:①吸痰前应深呼吸3—5次②使用呼吸机者,需过度通气2—3分钟,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禁忌将吸痰管上下提插。
③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动作轻柔,左右旋转提吸,如分泌物过多一次吸不停,应再次行过度换气或深呼吸再吸引.6。
吸痰管的选择:①粗细: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 ②长短:比气管导管长4-5cm ③质量:硬度适中,硅胶、圆头多孔④小儿吸痰时,吸痰管要细,吸引力要小。
7。
注意观察:呼吸的变化﹑SPO2﹑痰液的量和性状等。
8.吸痰管一定要达到气管深度才能启动吸引器,启动吸引器时,用手将吸痰管反折,吸痰管伸入一定深度再放开吸痰管。
9.负压:负压不过大,成人100~200mmHg,儿童80~100 mmHg,小儿50 mmHg(成人0.033~0.053MPa)小儿(0.013~0.033 MPa)。
10.痰液黏稠时:①可雾化吸入湿化气道,稀释痰液。
②可叩击背部以振动痰液。
③可向气管内滴入NS或化痰药物.④储液瓶内液体不超过瓶的2/3满。
11。
动作轻柔:吸引时,应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得粗暴操作。
12.做好湿化:吸引时应根据痰液的黏稠度及时调整,气管内的湿化用注射器注盐水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时,应先把针头拔掉,以免针头以外松开,跌进气管。
吸痰术知识点总结

吸痰术知识点总结一、吸痰术的适应症1.呼吸系统感染:包括肺炎、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大量痰液堵塞呼吸道,影响呼吸功能。
2.呼吸道异物梗阻:当呼吸道内有异物阻塞时,会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吸痰术可以有效清除异物,恢复呼吸。
3.手术或昏迷患者:由于手术或昏迷导致呼吸道清除能力下降,需要进行吸痰术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
4.重症监护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中,由于疾病严重或受伤,呼吸功能受损,需要定期进行吸痰术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维持呼吸功能。
二、吸痰术的禁忌症1.颈部外伤或颈椎不稳定:由于吸痰术需要进行头部后仰,这可能对颈部有损伤的患者造成进一步伤害。
2.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吸痰术可能导致呼吸道黏膜受损,进而出血,对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可能会加重病情。
3.严重呼吸衰竭:对于已经达到呼吸衰竭的患者,吸痰术可能会导致氧合不足,加重呼吸困难。
4.颅内压升高:吸痰术会引起剧烈的呼吸动作,可能导致颅内压升高,对有颅内压升高的患者不宜进行吸痰术。
三、吸痰术的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提前准备好洗手液、手套、吸痰管、吸痰器等器材,确保操作无菌。
2.告知患者:告知患者吸痰术的操作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取得患者的配合。
3.准备患者:让患者坐起或俯卧位,确保患者舒适并能够配合操作。
4.洗手并戴手套:进行手部消毒,戴上无菌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5.吸痰管准备:将吸痰管连接到吸痰器,并对吸痰管进行消毒处理。
6.进行吸痰:插入吸痰管至患者的口腔或气管,利用吸痰器吸出痰液,并重复操作直至痰液清除干净。
7.观察患者反应: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不适反应,及时处理。
8.清洁器械:将使用过的吸痰管等器械清洁消毒,并妥善存放。
四、吸痰术的注意事项1.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吸痰术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2.注意力气:吸痰术需要有一定的力气,确保操作者具备足够的力量和技巧,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3.避免频繁吸痰:频繁吸痰可能对呼吸道黏膜造成刺激,导致黏膜损伤,应根据患者的痰液情况和呼吸状况合理安排吸痰频率。
吸痰法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吸痰法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电动吸痰器
第4页
❖ ②治疗盘内放:2只治疗碗(1只盛有 没有菌生理盐水、1只盛有已消毒吸痰 管数根)、消毒纱布、无菌血管钳, 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舌钳。
❖ 3、环境准备 平静、整齐、温度、湿 度适宜,注意遮挡患者。
吸痰法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5页
【实施】
1、电动吸引器吸痰
查对解释
吸痰法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观察
整理
第6页
经口腔吸痰法
吸痰法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7页
❖ 2、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 医院设置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吸
引管道连接到各病床单位,应用时 连接吸痰管,打开负压开关,即可 抽吸。其余操作步骤同电动吸引器 吸痰法。
吸痰法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8页
❖ 3、注射器吸痰法 用30ml以上注射器连接吸痰管,
将吸痰管插入口腔咽喉部,按照 电动吸引器吸痰法抽吸,以保持 呼吸道通畅,仅用于家庭或无吸 引装置紧急情况。
吸痰法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9页
注意事项
❖ 1、吸痰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治疗盘 内吸痰物品天天更换1~2次,吸痰管每次更 换。
❖ 2、插管动作应轻柔,灵敏。插管不可有负 压,吸痰管应左右旋转、迟缓上移、向上提 出,防止损伤呼吸道黏膜。
第14页
吸痰法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再 见
第15页
❖ 3、患者口、鼻腔黏膜有没有异常,鼻腔有没有阻
塞。
❖ 4、清醒患者应该进行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吸痰法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3页
【计划】
❖ 1、护士准备 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 2、用物准备 ①吸引装置:电动吸引器或中心
管道负压吸引装置、盛有消毒液试管(系于床 头栏杆处)、弯盘、无菌持物镊(置于消毒液 内)。
小儿吸痰法专题知识讲座

2023小儿吸痰法专题知识讲座•引言•小儿吸痰的必要性•小儿吸痰的方法目录•吸痰对小儿的影响•小儿吸痰的护理•小儿吸痰的误区及解答01引言介绍小儿吸痰法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如肺炎、支气管炎等常见呼吸道疾病的辅助治疗。
吸痰法的目的在于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
目的和背景常见呼吸道疾病感冒、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
常见危害痰液堵塞、呼吸困难、感染扩散、并发肺不张等。
常见呼吸道疾病及危害02小儿吸痰的必要性吸痰原理吸痰主要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将气道内的分泌物、痰液等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
吸痰器工作原理吸痰器包括电源、负压调节、吸痰管、空气导管等部件。
工作时,电源驱动负压调节阀,产生负压,吸引空气经吸痰管进入,再经负压调节阀将空气排出,完成吸痰过程。
吸痰的原理1吸痰的必要性23小儿咳嗽反射较弱,气道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导致气道堵塞,影响呼吸功能。
防止痰液堵塞气道分泌物长期滞留易导致感染和肺炎等并发症,及时吸痰可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并发症吸痰可刺激小儿咳嗽反射,有助于排痰,缓解呼吸道梗阻症状。
协助排痰吸痰的时机当小儿出现大量痰液时,应及时吸痰,避免痰液堵塞气道。
痰液过多呼吸困难痰液粘稠预防性吸痰当小儿出现呼吸困难、喘憋等症状时,应考虑吸痰以缓解症状。
当小儿出现粘稠痰液难以咳出时,可吸痰协助排痰。
对于长期卧床、存在肺部疾病的小儿,可采取预防性吸痰,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03小儿吸痰的方法根据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吸痰器吸痰器的种类和规格很多,应针对患儿的年龄、病情以及医生的建议来选择合适的吸痰器。
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的大小、材质和长度也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以确保最佳的吸痰效果。
吸痰器的选择03结束操作吸痰完成后,将吸痰管轻轻拔出,关闭吸痰器,清洁患儿面部和口腔,并及时清理使用过的吸痰器和吸痰管。
吸痰的操作步骤01准备工作洗手、戴手套、准备吸痰器、连接吸痰管、检查吸痰器是否完好。
吸痰的相关知识

至心跳停止。
Page 38
心律失常
临床表现 吸痰过程中患者出现各种快速型或缓慢型心律失
常; 乏力、头晕; 诱发或加重心绞痛、心力衰竭; 心律不规则,脉搏间歇缺如; 心跳骤停;
确诊有赖于心电图。
Page 39
心律失常 预防及处理 防止低氧血症; 一旦发生心律失常,立即停止吸痰,给氧或加大吸
泡30分钟后用
酒精擦拭消毒后备用
流动水冲干净 晾干备用;
3
Page 20
操作过程应注意的小细节
不能经鼻腔吸痰的昏迷、有舌后坠患者使用张口器开口时要放到臼齿处, 固定好,等放置好口咽通气道固定好后再吸痰。需要两人配合
调节好负压,正确连接管路,保证有效吸痰。一次性吸痰管取出时注意不 要污染
如果左手未戴手套吸痰管的末端处小盖子在吸痰时最好能盖住,避免 吸痰时痰液污染手 口咽部、气管内吸痰管应分开使用
Page 30
呼吸道粘膜损伤 临床表现 气道粘膜受损可吸出血性痰;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见受损处粘膜糜烂、充血肿
胀、渗血甚至出血; 口唇粘膜受损,可见表皮破溃,甚至出血。
Page 31
呼吸道粘膜损伤
预防
吸痰前在生理盐水中润滑吸痰管;
选择合适的吸痰管;
吸痰管插入长度合适,禁止带负压插管,抽吸严 禁提插;
观察痰液吸引情况
观察生命体征 观察Spo2情况
记录痰量、性质、颜色
Page 19
用物处理
1 ➢ 张口器
➢ 压舌板
供
➢ 无菌容器
应 室
➢ 弯盘
一次性连接管 一次性吸痰管 用完后按医用 垃圾处理
4
负压表 听诊器 手电筒
吸氧吸痰知识点总结

吸氧吸痰知识点总结吸氧吸痰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技术,常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
合理的吸氧吸痰操作能够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促进痰液的排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呼吸系统疾病护理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对吸氧吸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吸氧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吸氧适应症包括: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心肺功能不全、各种原因引起的低氧血症、休克、心血管疾病等。
禁忌症包括:氧需求不大、患有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浓度氧供氧在普通的低氧血症、有鼻出血或肺大泡破裂患者等。
2. 吸氧的基本原理吸氧是通过给予高浓度的氧气来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促进组织代谢和细胞功能的恢复,使器官和组织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
3. 吸氧的途径和装置吸氧的途径包括:口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氧帐、氧痰瓶、氧气的湿化器、高流量氧疗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吸氧途径和装置。
4. 吸氧的观察和监测吸氧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和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5. 吸氧的常见并发症和护理措施吸氧治疗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低氧血症、氧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等。
在进行吸氧治疗时,需要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采取护理措施进行处理。
6. 吸痰的目的和原理吸痰是通过吸引器或其他工具,将患者的呼吸道内的痰液抽吸出来,以维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的排出,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7. 吸痰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吸痰的适应症包括:呼吸困难、出现痰栓、患了气管异物、呼吸道分泌物过多等。
禁忌症包括: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严重鼻出血、气道曲折或严重括约肌痉挛等。
8. 吸痰的方法和步骤吸痰的常用方法有:开放式吸痰、封闭式吸痰和靶向吸痰。
吸痰的基本步骤包括:预备工作、让患者就位、准备好吸痰器材、清洁双手、正确操作吸痰器具、及时观察患者反应等。
9. 吸痰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吸痰治疗时,护理人员需要注意的事项有:避免频繁吸痰、避免吸痰时间过长、使用过程中注意细菌感染、不用力过猛等。
吸痰技术相关知识点及并发症精选试题考试试题

吸痰技术相关知识点及并发症精选试题考试试题1、吸痰前应当先进行哪项操作? [单选题]A.清洁吸痰器具B.消毒吸痰器具C.准备吸痰器具(正确答案)D.测量体温2、吸痰的手法包括哪些? [单选题]A.快速吸痰B.缓慢连续吸痰(正确答案)C.交替吸痰D.快速连续吸痰3、吸痰的时间一般控制在多久? [单选题]A.5-10秒(正确答案)B.10-15秒C.15-20秒D.20-25秒4、吸痰时应注意保持患者的哪种姿势? [单选题]A.仰卧位B.俯卧位C.半坐位(正确答案)D.侧卧位5、吸痰后应当观察患者的哪些情况? [单选题]A.呼吸频率B.心率C.氧饱和度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6、吸痰后,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增快等情况,应当? [单选题]A.继续吸痰B.暂停吸痰(正确答案)C.加大吸痰力度D.加快吸痰速度7、吸痰过程中,吸痰管应该沿着哪个方向进入? [单选题]A.向上(正确答案)B.向下C.水平D.垂直8、吸痰结束后,应当对吸痰管做什么处理? [单选题]A.扔掉B.清洁消毒(正确答案)C.放置在床边D.继续使用9、吸痰过程中,应当避免吸入过多的什么? [单选题]A.氧气B.空气(正确答案)C.唾液D.痰液10、吸痰的目的是为了清除哪种物质? [单选题]A.唾液B.氧气C.痰液(正确答案)D.空气11、吸痰的适应症包括哪些?A.咳痰困难(正确答案)B.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正确答案)C.呼吸音减弱D.氧饱和度下降(正确答案)12、吸痰的禁忌症包括哪些?A.无咳嗽反射(正确答案)B.心率增快C.高热(正确答案)D.低血压13、吸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哪些?A.氧饱和度下降(正确答案)B.呼吸困难(正确答案)C.心率减慢D.吸痰管损伤气道14、吸痰的注意事项包括哪些?A.吸痰前和吸痰后观察患者情况(正确答案)B.吸痰过程中注意吸入氧气(正确答案)C.吸痰时应尽量避免刺激气道(正确答案)D.吸痰管应该选择软质管15、吸痰后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哪些?A.呼吸困难(正确答案)B.氧饱和度下降(正确答案)C.心率减慢D.咳嗽加重(正确答案)16.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的有效排痰方法A.有效咳嗽(正确答案)B.叩击或振颤排痰法(正确答案)C.体位引流(正确答案)B.机械吸痰法(正确答案)E.气道内湿化和雾化(正确答案)17.为昏迷患者吸痰时下列注意事项正确的是A.评估呼吸道分泌物的储留情况(正确答案)B.可使用压舌板或口咽通气道帮助其张口(正确答案)C.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便于痰液吸出(正确答案)D.对于有颅底骨折或鼻中隔弯曲的不易从鼻腔吸引(正确答案)18.患者吸痰过程中发生心律失常及心跳骤停的处理A.立即停止吸引,吸氧或加大吸氧浓度(正确答案)B.行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正确答案)C.留置导尿管(正确答案)B.开放静脉通道(正确答案)19.患者吸痰过程中发生呼吸道粘膜损伤的原因有A.吸痰管质量差,质地过硬(正确答案)B. 动作粗暴,用力过猛(正确答案)C.病人烦躁不安,不合作(正确答案)D.呼吸道粘膜有炎症水肿(正确答案)20吸痰前需要下列检查的是A.吸痰管的型号是否合适(正确答案)B.负压调节是否合适(正确答案)C.吸引器各管道连接是否紧密(正确答案)D.储液瓶内液体是否需要倾倒、更换(正确答案)。
2024版全新吸痰技术ppt课件免费

2024全新吸痰技术操作简单方便,医护人员 可快速掌握使用技巧,相比传统技术更加便 捷。
04
2024全新吸痰技术操作指南
操作前准备
01
02
03
04
了解患者病情
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痰液量 及粘稠度,确定吸痰的必要性。
选择合适吸痰管
根据患者年龄、气道情况及痰 液性质,选择合适的吸痰管类
型和规格。
准备吸痰设备
设备维护
定期对吸引器进行维护保养,确 保其性能良好。
手卫生与消毒
操作前后要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 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05
临床应用与效果评估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排痰困难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等。
禁忌症
对于存在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呼吸道畸形或狭窄、严重的出血倾向等患者,应谨 慎使用或避免使用。
2024全新吸痰技术ppt课件 免费
目录
• 引言 • 吸痰技术基础知识 • 2024全新吸痰技术原理与特点 • 2024全新吸痰技术操作指南 • 临床应用与效果评估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医护人员对全新 吸痰技术的认识和操 作技能
促进医疗技术的创新 与发展
提高患者舒适度。
操作简单方便,医护人 员可快速掌握使用技巧。
与传统吸痰技术比较
吸引效率
安全性
2024全新吸痰技术采用先进的负压吸引原理, 相比传统技术具有更高的吸引效率。
传统吸痰技术存在交叉感染风险,而2024全 新吸痰技术通过过滤和消毒处理,大大降低 了这一风险。
舒适性
操作便捷性
护理吸痰知识点总结

护理吸痰知识点总结一、概述吸痰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操作,通过吸痰可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道感染,改善患者呼吸状况。
吸痰是重症监护、内科、外科以及康复科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
在进行吸痰时需要注意操作方法和相关知识,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下面将针对吸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二、吸痰的适应症吸痰适用于以下症状:1. 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增多,影响呼吸通畅;2. 感冒、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3.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4. 意识障碍、不能自行排痰的患者;5. 行手术后,因麻醉药物的影响,使呼吸道分泌增多;6. 气管异物患者。
三、吸痰的目的1.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2. 预防呼吸道感染;3. 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
四、吸痰的常规方法1. 吸痰前洗手,做好手卫生;2. 准备好吸痰设备:包括吸痰管、吸痰器、洗手液、肥皂、无菌垫、护目镜等;3. 告知患者并做好心理安慰工作;4. 采用合适的吸痰管,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软硬度适宜的吸痰管;5. 按照医嘱规定和操作流程,进行吸痰操作;6. 操作完毕后,对吸痰管进行消毒处理,并做好记录。
五、吸痰的注意事项1. 吸痰操作前,应让患者深呼吸数次,以增加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2. 吸痰时应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和不适感;3. 吸痰管的插入深度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呼吸道分泌物的多少而定;4. 吸痰管的吸引力不宜过大,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5. 吸痰过程应掌握好时间,避免时间过长影响患者的呼吸;6. 吸痰操作要轻柔,避免引起咳嗽和呕吐;7. 吸痰完毕后,应嘱患者漱口,以减少吸痰引起的不适感。
六、吸痰常见问题及处理1. 吸痰过程中出现气管痉挛:应及时停止吸痰,让患者平卧,镇静患者,鼓励患者深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2. 吸痰过程中出现呃逆:应停止吸痰,帮助患者改变体位或做吐气动作,以减轻呃逆感;3. 吸痰过程中出现呕吐:应及时帮助患者清除呕吐物,并嘱患者漱口,保持口腔清洁;4. 吸痰管插入太深或太浅:应及时调整吸痰管的深度,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吸痰法相关知识

吸痰法相关知识一、哪些病人需要吸痰:1、因无力咳嗽或咳嗽反射迟钝的病人,如年老体弱、昏迷、麻醉后未清醒等。
2、呕吐物误吸入气管的病人,如危重、窒息。
二、评估病人:1、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心率、心律状况、呼吸频率、音响(痰鸣音)及缺氧症状。
2、局部评估口腔、鼻腔情况,如口腔黏膜有无溃疡、痰症、破溃等,鼻腔纵隔是否有偏曲。
3、环境是否整洁安静,温湿度是否适宜。
三、吸痰的原则:1、雾化吸入后,15分钟再吸痰,过早吸痰,药液不能充分吸收,痰液不能充分溶解释放。
2、尽量在鼻饲前或鼻饲半小时后进行吸痰,以防刺激,引起鼻饲液逆流,误吸入气道内引起肺部感染。
3、气管切开病人,吸痰管插入深度,超过气管插管0.5~1c m,这样既不易发生阻塞又不易损伤气管粘膜,能有效清除下呼吸道的分泌物,改善呼吸困难。
4、吸痰时动作轻柔、灵活,左右旋转向上提拉吸痰管,切忌做上下吸引。
5、储液瓶内放入100ml~200m l8-4消毒液,吸痰过程要及时倾倒,储液瓶内的液体不宜超过2/3,储液瓶每天进行清洁、消毒。
6、吸痰管要每次更换,口、鼻腔、气切管均有痰时,应先吸口腔分泌物,再吸鼻腔分泌物,最后吸气管内痰液,不同部位的吸痰要更换吸痰管。
7、如气切内吸痰吸痰管应选择硅胶材质,吸痰管的外径不超过气管套管内径的1/2。
8、吸引器压力的设置:婴幼儿<13.3k p a,儿童<40k p a,成人<53.3k p a。
电动吸引器连续使用的时间宜小于2小时。
9、每次吸痰时间<15秒,连续不超过1分钟,需要反复吸引时应间隔3-5分钟左右。
四、气道内湿化不选用生理盐水,为什么?气道的蒸发和呼出水份,使氯化钠在气道内浓内变高,影响纤毛运动,所以建议使用蒸馏水。
五、根据痰液在吸痰管接头处的性状及玻璃管内附着情况将痰液分为三度:Ⅰ度:痰液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
Ⅱ度:痰的外观较Ⅰ度粘稠,白色粘膜,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壁滞留,但容易被水冲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痰相关知识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吸痰操作相关知识
痰液粘稠度:分为3度
Ⅰ度:痰如米汤或泡沫,容易咳出;吸痰时玻璃接头内壁无痰液滞留;
Ⅱ度:痰液外观粘稠,需用力咳出;吸痰后有少量痰液滞留在玻璃接头内壁,易被水冲干净;
Ⅲ度:痰液外观明显粘稠,附于气管壁上,不易咳出;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滞留大量痰液
且不易被水冲洗干净。
气管内痰痂形成的主要原因
1、肺内化脓性感染,呼吸道黏稠液聚积阻塞;
2、下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通;
3、咳嗽及排痰障碍;
4、气管内湿化不足;
5、室温过高,湿度过低;
6、有效吸痰不够;
7、患者脱水,反复吸痰,损伤气管黏膜,形成局部血痂;
8、直接的呼吸道给氧,氧气直接冲击呼吸道黏膜,呼吸道水分丢失过多(可
达800 ml/d),若湿化不充分,易造成痰液干燥结痂。
气道湿化液——氯化钠
1、0.45%氯化钠溶液-低渗液体:浓缩后浓度接近生理盐水,对气道刺激性比生理盐水小;
2、0.9%氯化钠溶液-等渗液体:等渗液体,对气道刺激小,主要用于维持气道粘膜-纤毛正
常功能,进入支气管内水分蒸发快,钠离子沉积在肺泡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对气道刺激性增加引起支气管水肿;
3、5%氯化钠溶液-高渗液体:对气道刺激大,可从粘膜细胞吸收水分,从而稀
释痰液,易于排出在气管吸痰时,常规的使用生理盐水事实上可能是有害的,它会造成:
①过度的咳嗽;②降低氧饱和度;③支气管痉挛;④将已在气管插管中聚居的
细菌生物膜移动到下呼吸道内;⑤疼痛,焦虑,呼吸困难;⑥心跳过速;⑦增加颅内压。
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
1、间断推注湿化法:气管导管口用两层湿纱布覆盖,增加吸入气体湿度,并每
隔1~2 h用无菌注射器在病人吸气时向气管套管内滴入湿化液,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酌情掌握间隔时间及滴入量。
2、输液管持续滴注法和泵注持续湿化法:将输液器除去针头后的硅胶管插入气管套管内6~8 cm,用微量泵持续恒速滴入气道。
因气管切开病人每日由呼吸道失水约200ml,所以湿化量以200~220ml为宜,一般不超过600ml/d。
持续气道湿化优点:①减轻了病人对气道湿化的恐惧感;②持续气道湿化每
滴液量极少,且是沿内套管管壁缓慢流入气道,对气道刺激小,避免了呛咳
或刺激性咳嗽,病人无不适感,同时能有效补充因气管切开术引起的气道持
续性水分丢失;③使人工气道保持了良好的湿化状态;④使病人的痰液稀
释,有利于气道分泌物引流;⑤减少了吸痰次数及反复吸痰所造成的气道黏
膜损伤;⑥减少了肺部感染的发生;⑦大大减少了护理工作程序,同时也减
少了交叉感染的机会。
3、雾化式湿化法:较长时间的雾化可致病人血氧分压下降,可采用小雾量、短时间、间歇雾化法,每 2~4小时雾化10min,效果较为满意。
如需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呼吸机的湿化器内必须加入规定量的蒸馏水,并定时检查添加,通常使吸入气体维持在 32~35℃之间。
4、气道冲洗:气道冲洗的时机是在病人呼气末吸气初时沿导管管壁快速一次性
注入冲洗10~20 ml,使病人将药液吸入终末支气管及肺泡内,从而加强其稀
释痰液、湿化气道的作用。
冲洗可反复进行,但剂量不宜过大,每次冲洗需
帮助患者将痰液排出,以免引起窒息。
在气道冲洗、吸痰前后及操作过程中
应注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维持血氧饱和度90%,防止干稠分泌物湿化后膨
胀,进一步加重气道阻塞。
气道冲洗法与气道内滴液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次性注入气道内液体量
大,湿化充分,
使病人将药液吸入终末支气管及肺泡内,充分稀释黏稠的痰液,刺激咳嗽,
使病人易于咳出或便于护理人员吸出黏稠痰,减少痰痂形成率和肺部感染
率。
5、其他:呼吸道相对湿度95%~100%,是粘膜纤毛正常活动的必要条件。
为
此,有气管切开的患者应增加病房湿度,使用空气湿化器,并通过经常拖地、地面洒水等方法,保持病房相对湿度在60%~70%。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在人工气道中,气囊充气后,可使插管外的气道保持密闭状态,有三个作用:在正压通
气时可保证潮气量的给予,预防口腔及胃内容物的误吸。
如果气囊充气过大压迫气道粘膜过
久,会影响该处的血液循环,导致气管粘膜的损伤,甚至坏死,理想的气囊压力应小于毛细
血管渗透压(3.33kpa)。
气管内吸痰的指征
1、病患出现明显的痰鸣音或可以从人工气道观察到有痰液冒出;
2、病患的血氧饱和度出现恶化或动脉血气中的血氧分压下降;
3、病患不能产生有效的咳嗽将痰液排出(例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4、病患出现误吸;
5、病患在呼吸机上,使用容量控制模式时,气道峰压有明显增加或呼吸机出现气道高压报
警;病患在使用压力控制模式时,潮气量明显减少或出现低潮气量报警;
6、在呼吸机波形图中,如果在压力-时间或流速-时间曲线中,吸气相和呼气相同时出现锯
齿形图形,就说明病患需要气管内吸痰。
即便这时候没有出现高压或低潮气量报警,这
种情况常出现在神经肌肉受损伤的病患(这时候如果你用手握住呼吸机管道,越靠近病
患的人工气道,就会越明显的感到气流通过气道内的痰液所产出的震动)。
气管内吸痰的危害或并发症
1、组织缺氧/低氧血症
2、肺不张
3、气管组织或支气管黏膜损伤
4、支气管收缩/支气管痉挛
5、增加下呼吸道微生物(细菌)的聚居
6、改变脑血流量和增加颅内压
7、高血压或低血压
8、心律失常
适时吸痰
适时吸痰是保证呼吸道通畅,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
首先,根据痰液性状,掌握持续气管内滴药的速度和雾化吸人次数,使痰液软化稀释,可提高吸痰的有效性。
避免痰痂形成。
适时吸痰以听诊为依据,在确定痰液位置前提下对气管内痰液及时吸出。
深部痰液采用翻身、拍背、雾化吸人促进痰液排入大气道后,用无菌吸痰方法。
吸痰管每次更换,15秒内准确吸出痰液,避免深部长时间、大负压抽吸。
适时吸痰是在有吸痰指征时,给予吸痰治疗,有的病人可能需每1h吸痰1次甚至间隔时间更短,而有的病人则可能需要每4h吸痰1次,甚至间隔时间更长。
这都是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吸痰负压
1、一般吸痰的时间根据分泌物的多少来定,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高压的每次吸痰不超过10s。
2、吸痰负压过大可致肺泡萎陷。
为此,我们利用简易呼吸器在每次吸痰后膨肺3~5次,每次通气量600~700ml,有效地预防了负压吸引所引起的肺泡萎陷。
采用简易呼吸器进行膨肺,不会将分泌物挤进远端的小支气管造成肺不张。
3、吸痰过程中,因负压过高或吸痰管开口正对着气管壁,且停留时间过长,负压可将小黏膜吸入气管内,而导致出血。
所以在吸痰管插到气管远端前,不能带负压,以免过度抽吸肺内气体,引起肺萎陷。
4、注意吸引器压力的大小,吸痰前先将吸痰管放于无菌盐水中,检查是否通畅和压力是否
适宜。
较高的负压会加重肺不张、低氧血症和创伤的危险。
负压较低只能吸出稀薄的分泌物,对较粘稠的及较深的痰液达不到吸痰效果,需加大负压才能吸出痰液。
但较大的负压可造成肺泡不张的发生。
5、吸痰过程动作轻柔,不要过分刺激病人气道,不宜在同一部位吸引时间过长
及负压过大,以免损伤气管黏膜,引起损伤、出血。
6、吸痰管应在逐渐退出的过程中打开负压吸痰,抽吸时应旋转吸痰管,并间断
使用负压,可减少气管黏膜的损伤,且抽吸更为有效。
国内外对吸痰负压的选择并不一致,美国呼吸治疗协会2004年临床实践指南中指出负压吸引范围是13.0~16.0kPa,我国卫生部规定负压范围是
20.0~26.7kPa。
有研究对I、II、III度粘痰的适宜吸引负压分别为13.3~16.0 kPa;
24.0~26.7 kPa和33.3 kPa,可以控制SpO2下降时间,有效降低吸痰所致低氧血症及呼吸粘膜损伤。
吸痰深度:
吸痰深度可分为浅部吸痰和深部吸痰。
浅部时是指吸痰导管插入一定深度,并不超过气道套管的终末端;深部吸痰指吸痰管超过了气道套管的终末端直至遇到阻力。
为新生儿吸痰时,为保护其气管支气管粘膜免受损伤,常要测量吸痰管长度。
美国呼吸治疗学会2010年关于气管内吸痰的10项建议
1、气管内吸痰仅仅是在病患有痰的时候,而不是常规性的。
也就是说病患有需要吸痰的指
征时才吸痰;
2、如果病患在吸痰时,临床上有明显的血氧饱和度下降的问题,建议吸痰前提高氧浓度;
建议在吸痰前的30-60秒,向儿童和成人提供100%的氧;向婴儿提供基础氧浓度的10%;
3、建议在给呼吸机上的病患吸痰时不要让病患与呼吸机分离;
4、基于对婴儿和儿童所做的研究证据,建议使用浅吸痰而不是深吸痰。
主要是避免深吸痰
有可能会造成气管黏膜的损伤;
5、建议不要在气管内吸痰前常规的使用生理盐水滴注;
6、建议对使用高浓度的氧或PEEP,或具有肺泡重新塌陷风险的成人和婴儿采
用封闭式吸痰;
7、建议对婴儿采取封闭式的气管内吸痰;
8、如果有急性肺损伤的病患发生由于吸痰导致的肺(泡)重新塌陷,建议避免
将病患与呼吸机断开和采用(吸痰后的)肺复张;
9、建议成人和儿童使用的吸痰管(直径)要小于他们使用的气管插管的直径的
50%,婴儿则要小于70%;
10、建议每次吸痰的时间不要超过15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