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思想]庄子的自由思想研究
庄子中的道家思想原文与解析
庄子中的道家思想原文与解析庄子,中国古代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体系为道家思想的核心,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和哲学的深度。
我们在庄子的著作中可以找到大量关于道家思想的原文,并通过对这些原文的解析,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庄子的思想。
一、自然与无为庄子的道家思想强调“自然”和“无为”。
他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有其天然的规律和本性,人类应该顺利这个规律,与自然融为一体。
他在《齐物论》中写道:“物无其物,至矣!物无非彼,至矣!自胡不善死?人恶乎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句话表达了庄子对于自然的理解,他认为自然无所谓善恶,也无所谓仁义,而是平等对待一切事物。
人类应该放下自己的私欲和成见,顺应自然的规律,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破除人为的界限庄子的道家思想主张“破除人为的界限”。
他认为,人类常常通过人定义的观念、界限来制约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在《至乐篇》中,庄子提到:“积方寸而忘形,含弘津而置辞”,意味着人们应该超越局限性思维,将心灵和身体与宇宙融为一体。
只有破除人为的界限,人类才能真正获得自由、和谐和快乐。
三、个体与自由庄子的道家思想注重个体的自由。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追求内心的真正意义。
在《知北游》中,庄子写道:“诗人乐而不著诗,悲而不著哀,吉外神之化者也。
”这句话表明,个体只有超越自身的苦乐和欲望,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解放。
庄子认为,人们应该通过超越自我的修炼,达到自由和无为的境地。
四、反思与审慎庄子的道家思想主张反思和审慎。
他认为,人们应该不断地反思和审视自己的言行,以便更好地明确和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愿望。
在《南华经》中,庄子写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这句话表达了庄子对于人的认知能力的看法。
他提倡人们不断地追求知识和智慧,超越有限的认知能力,达到更高的境界。
通过对庄子著作中道家思想原文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庄子的思想。
庄子中的自由思想
庄子中的自由思想庄子,又称庄子学派创始人庄周,是战国时期中国的一位伟大哲学家。
他的著作《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重要的经典之一,其中充满了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观点。
本文将从自由的角度来探讨庄子中的思想。
一、自由的内涵庄子的自由思想,与其说是一种思想,倒不如说更像是一种精神境界。
在庄子看来,真正的自由来源于内心的解脱与放松,而非外界的束缚。
他提倡追求内心的自在和宁静,以达到心灵的自由。
庄子通过寓言、比喻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与蝴蝶的对话。
他在这段对话中以蝴蝶为喻,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蝴蝶自由自在地飞翔,没有拘束和限制,而人类却被各种欲望和社会规范所束缚,无法真正实现内心的自由。
二、超越对立庄子的自由思想还表现在他对于对立的超越上。
他认为世界是一个包容并蓄的整体,我们应当超越对立的观念,以达到更高层次的思维境界。
例如,庄子提到了有名的“胡蝶梦”:他在梦中成为一只蝴蝶,飞翔在花丛中,与世界融为一体。
而当他醒来后,他无法确定自己是庄子还是蝴蝶。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我们无法区分自己与外界的界限。
庄子还通过诸多比喻和故事来表达这一思想。
例如,他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他认为人的生命有限,但是智慧和知识无限。
这就意味着,人无法了解世界的全部真相,我们应当超越对立的观念,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
三、自由的实践庄子的自由思想并非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他还通过修身养性来实践自由的境界。
庄子主张通过个体的自我修养和心灵的放松,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他提倡“养生之道”,通过观察自然、追求道的境界,来达到人的自在和自由。
庄子以“无为而治”来表达他的思想,他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的变化,不要过分的干涉和控制,以免制造矛盾和冲突。
他说:“顺其自然,无征而行,无征而止。
”这个思想强调了个体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个体的自由选择与行动。
结语:庄子的自由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通过诸多的比喻和寓言,以及自由的观点和实践方式,表达了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研究《庄子》中的身心灵思想
自然:遵循自然 法则和规律,不 受外界干扰和束 缚,让内心自由 自在。
无为:不追求功 名利禄和荣华富 贵,不刻意强求 任何事情,让内 心自然发展。
忘我:超越个人 的利益和得失, 关注更广阔的天 地和人类命运, 让内心变得博大 和宽广。
庄子身心灵思想中“心”的境界
虚静之心:庄子认为心应保持虚静,去除杂念,达到心灵的平静与自由。
顺应自然:不强行干预身体的自然状态,让身体自由舒展。 静心养神:通过冥想和呼吸练习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锻炼身体:通过适当的运动来增强身体的健康和灵活性。 节制欲望:控制身体的欲望和冲动,以达到身心的平衡和和谐。
庄子身心灵思想中“身”的境界
身之境界:与自 然和谐共生的生 命状态
身之境界:超越 物质束缚的精神 自由
指导意义。
庄子的无为而 治思想有助于 心理咨询师在 实践中减少干 预,让来访者 自我探索和成
长。
庄子的物我无 间思想强调人 与自然的和谐 相处,对于心 理咨询与治疗 中的关系建立 和沟通交流具 有借鉴意义。
庄子的逍遥游
思想鼓励人们 追求自由和超
越,对于心理 咨询与治疗中 的心理成长和 自我实现具有
启示作用。
添加 标题
传播:通过学术研究、文学作品等多种 途径,庄子身心灵思想在全球范围内得 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添加 标题
应用:对于心理健康、精神治疗等领域 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心理 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添加 标题
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 精神层面的追求,庄子身心灵思想将会 在未来继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为人类 的精神世界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帮助
庄子提倡“心斋”,即通过虚静内心来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对于个人修行具有指导 意义。
庄子的教育思想
试论庄子的教育思想在庄子看来,“道”是宇宙的根本,是认识的最高境界。
在他那里,“道”是一个自然本真的世界,理想的世界,也是他看世界的一种方式,即对宇宙万物“以道观之”。
“道”,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是万物存在、变化的根本和依据。
一、庄子的“本真”思想“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
”;“夫水之于沟也,无为而才自然矣。
”;“吾又奏之以无怠之声,调之以自然之命。
”;“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
”由此不难看出,庄子所指的自然就是一种不受干扰强制、自然而然的性状。
他是在本性而非自然界的意义上言说自然的。
这种本性也不是一种动物本能,而是被预设的一种人之为人的本性。
庄子强调自然天性,崇尚自然真情,反对人为。
庄子认为,自然也就是自然本真,即保持事物的真实状态。
“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笑者,虽笑不和。
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贵真也。
”“本真”就是一切顺乎天性,对于外物来说,由于人的无为而保持了它的自然本性,所以为归真;对于人而言,由于自己的自然无为,既没有损害外物的自然本性,也没有离开自己的自然本性,同样也为归真。
二、庄子的“自由”思想陈鼓应指出:“庄子将‘无’变成相对概念而加以超升,而拉开一个无穷的时空系统,在这一点上,和老子是有所不同的。
”庄子在对道的剖析与追问中,指向不可穷尽的无限,或者指向宇宙万物形成之初始,指向泯灭小大、死生、是非、言与不言的齐一,指向混沌虚无的根本。
庄子,主张实现个体真正的自由,达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理想人格。
庄子认为自然境界是人生之最高境界,而道法自然又是达此境界的根本保证。
在庄子看来,自然境界、婴儿境界也即物我同一,天人二体。
在这种境界和状态中,时空的界限、主客的界限、天人的界限消失了,物的生命即是人的生人的生命即是物的生命,人与自然浑然一体。
但是庄子提出了物无待、逍遥等许多表征自由的概念,更加注重将人生的理想境界与人的精神自由联系在一起。
庄子“逍遥”思想研究
庄子“逍遥”思想研究庄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思想家之一。
他的“逍遥”思想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引起了广泛的学术研究和探讨。
本文将通过阐述庄子的“逍遥”思想的内涵、特点和实现方式,进一步探究这一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一、庄子“逍遥”思想的内涵和特点“逍遥”是庄子哲学思想中极具特色和内涵的一个概念,其含义不仅仅是指人对物质财富和地位的追求或者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更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和把握。
在庄子看来,“逍遥”是一种超越自我的自由和完美状态,是一个人的人间境遇中所追求的理想生活境界。
庄子的“逍遥”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和特点:1、超越人性的自由和完美庄子认为,人类的存在本质上是一种微观和宏观的和谐,每个人都应该超越纷扰的人间和世俗的束缚,追求人性中自由和完美的境界。
对于庄子而言,自由并不是指人的无所束缚或放任自己,而是指一个人超越人性的束缚和限制,走向生命本质的境界。
这种自由,不是人为的,而是与天地自然相通的。
2、对人性本质的认知和理解庄子的“逍遥”思想基于对人性本质的认知和理解。
庄子认为,人的存在依附于天地之间的制衡和协调,人应该秉持“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天地之间的和谐和平衡。
这种和谐,不仅仅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还包含了对于生命本质的理解和领悟。
庄子认为,生命本质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绝对存在,而人只有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逍遥。
3、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追求庄子的“逍遥”思想追求的是一个人生活的本真、意义和价值。
庄子认为,人的生存离不开对自身价值的认知和把握,而这种价值的实现必须追求超越自我、超越世俗的自由。
人应该通过对生命本质的掌握,最终实现自我解放和完美。
这种追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更是庄子“逍遥”思想的基石。
4、哲学上的反思和探讨庄子的“逍遥”思想最重要的就是哲学上的反思和探讨。
对于庄子来说,哲学不只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生存方式和境界。
庄子认为,获得逍遥的境界需要哲学的、精神的、知性的把握,追求超越人性的自在,透过哲学的深思和反思,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完美。
论庄子的游世思想
论庄子的游世思想论庄子的游世思想庄子,中国古代哲学家,被誉为道家思想的代表之一。
他的思想体系以自然界为基础,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和谐。
庄子的游世思想是他独特而深远的思考方式,它不仅在顿悟人生本质上有独特见解,而且提供了一种以平静心态面对世事的冷静方法。
本文将通过对庄子游世思想的探讨,体现其思想的内涵及其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一、游世思想的内涵庄子的游世思想是指他对人生的态度和处理社会关系的方式。
庄子认为人生是一场梦境,一切尘世间的忧愁和纷争都是虚幻的,与自然和谐的心态是人生的真正境地。
他提倡“无为而治”,以此达到心灵的平静和自由。
同时,庄子还通过许多哲理故事,如庖丁解牛、蝴蝶梦、魏文侯梦等,来阐述他对人生的认识和对社会现象的见解。
庄子游世思想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生的虚幻庄子认为人生如梦,一切尘世的烦恼都是虚幻的。
他通过庖丁解牛的比喻告诉人们,一旦达到心灵的平静,就能看到世间事物的真实本质。
人们常常为名利和权势奔波,追求着虚幻的欲望,而忽略了自己本真的自我。
只有超越这些虚幻和幻象,才能走向真实的境地。
2. 以无为而治庄子主张无为而治,在达到平静自在的状态下,做到顺其自然,不去强求改变世事。
他认为人们应该学会放下执着,不操心于外物,而是与自然相融合。
只要心灵达到平和的境地,自然会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一切都能够回归自然秩序。
3. 推崇自由和无拘无束庄子强调人的自由和无拘无束。
他认为人们常常被各种束缚所困扰,丧失了自由的本心。
他提倡人们通过释放自我的方式,追求内心深处的平静与自由。
只有放下执着,不受限制地游走于自然和社会之间,才能真正的体验到人生的乐趣。
4. 尊重自然,和谐共生庄子的游世思想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他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流转变化的无穷大世界,人应该顺从自然,融入自然的大道中。
他引用“蝴蝶梦”这个故事来告诉人们,不要把自己的生活局限在一种固定的模式里,应该开放心胸,追求内心真正的自由与和谐。
庄子“吾丧我”思想研究
庄子“吾丧我”思想研究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以道家哲学为基础,强调了“无为而治”和“自由自在”的理念。
庄子的思想包含了许多独特的观点和概念,其中之一就是“吾丧我”。
“吾丧我”是庄子所创造的一个概念,其含义是指人们应当超越自我,摆脱对自我的束缚,追求身心的自由和升华。
庄子认为,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和欲望的过程中,往往被外界的多种因素所束缚,无法真正实现心灵的解放和升华。
他认为,人们应该放下自我的认知和欲望,超越个人的利益和欲望,才能够真正获得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庄子通过各种比喻和寓言来阐述“吾丧我”的概念。
比如庄子说:“鸟兽不可与俱,牧人之乐苦乐同”。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想要与自然界和谐共处,就需要舍弃个人的欲望和权力,放下自身的身份和地位。
他还说:“乘利而去,其福可胜言;舍利而就,其祸可胜道。
”意思是说,人们如果追求权力和财富,将会带来短暂的物质享受,而如果舍弃这些物质追求精神的自由,将会获得更长久的幸福与快乐。
庄子主张人们“吾丧我”,是因为他认为个人的自我意识和欲望会限制人们对自然和宇宙的认知。
庄子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由和无为的,只有当人们超越个人的欲望和利益,放下自我的偏见和陈见,才能够真正认识和领悟到天地之妙。
只有在超越个人的理念和桎梏后,人们才能够融入自然的大势和宇宙的律动,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至高无上的快乐。
庄子的“吾丧我”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过于追求个人的权力和地位,忽略了内心的平静和灵性的追求。
庄子的“吾丧我”思想提醒人们要摆脱物质的诱惑,超越自我的欲望和认知的狭隘,追求身心的自由和升华。
只有在超越自我的层面上,人们才能够真正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本质,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庄子的思想主张概括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思想内容:【天道观念】:在庄子看来,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道”的境界。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便是宇宙我的体现。
【自由思想】:庄子认为,真正的自由是“无待”的,通过“心斋”与“坐忘”来实现。
“心斋”,庄子解释为:“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唯道集虚。
虚者,心斋也。
”“虚”即虚无,指无执无为的心境而言。
【平等思想】:儒家墨家推崇圣人,而庄子反对推崇圣贤。
他宣扬“绝圣弃知”的思想,反对“人为”,主张自然。
庄子还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
庄子认为儒、墨、名、法等各家过多的执着于“是非”“分别”问题,崇其所善,各执一端。
因此,他站在“道”的高度,为他的平等观念作了“万物一齐”的预设,又肯定事物间差异性的存在。
【辩证思想】: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
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封”。
照庄子的逻辑,道是无分别、无界的混沌。
一方面,道是真实存在的,所谓“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所以道是有;另一方面,道又不同于具体之存在,它“无为无形”,因而道又是无。
所以道既派生了万物,又不滞于万物中,表现出超越性与内在性的统一。
【游世思想】:庄子一方面以轻视现实和躲避矛盾,来保护一种弱意义的生存欲求。
另一方面,庄子又认为在黑暗的存在背景中,隐者传统意义的个人出路是根本不可能的。
影响:后世道教继承道家学说,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老庄学派取代黄老学派成为道家思想的主流。
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庄子其人并被神化,奉为神灵。
唐玄宗天宝元年(七百二十四年)二月封“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
宋徽宗时被封为“微妙元通真君”。
所著《庄子》一书也被诏称为《南华真经》。
庄子哲学研究pdf
庄子哲学研究pdf
庄子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由春秋战国时期的庄子及其弟子发展而来。
庄子的思想主张以自然观念为核心,主张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庄子哲学的核心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无为:庄子认为宇宙万物都按照自己的本性运行,不需要人为干预。
他主张顺应自然,不加干扰,即使是人的行为也应该以自然的方式为准则,遵循自然规律。
2.超越对立:庄子的思想强调超越对立的观念,例如有无、生死、善恶等对立概念在他看来都是相对的,不能简单地以一种对立来解释世界。
3.无为而治:庄子主张无为而治,即通过放弃功利心和过度干预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平稳。
他认为过度干预只会破坏自然的平衡,造成更多的问题。
4.自由自在:庄子提倡人的内心自由自在,不受外界束缚。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不执着于物质和社会的荣辱成败,而是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5.人性善良:庄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是受到了外界环境和社会制度的影响而变得扭曲。
他主
张通过修身养性,回归本真,达到人的善良本性。
庄子哲学对于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后世的思想家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独特的观点和思考方式,给现代社会提供了一种对待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新视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结一下庄子的自由思想
总结一下庄子的自由思想庄子(约公元前369-286年)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文化名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提出了自由思想的重要观点和理念。
庄子的自由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由心态:庄子提倡心灵自由,主张摆脱一切束缚,以达到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他认为,人们的苦恼往往来自于对外部事物的执着和依附,只有通过内心的修炼,人们才能达到超越物质世界的自由状态。
2. 自由选择:庄子认为个体应该追求在选择中的自由,并提倡“筹无所用”、“无所染”的生活态度。
他主张摆脱功利主义的束缚,不随波逐流,不被世俗的利益追求所困扰。
个体应该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目标,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
3. 自由活动:庄子强调个体的自由活动,痛斥社会约束对人的限制。
他认为,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是虚构的,只会剥夺个体的自由和欢乐。
他相信人应该放开束缚,随心所欲地活动,并通过自由的行为来实现个体的自我价值。
4. 自由思考:庄子强调个体的自由思考,主张抛弃传统观念和权威的束缚,以探索真理和人生的意义。
他代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中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先驱,鼓励个体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并提出“太虚”和“自得”等概念,寓意个体通过自由思考,达到洞悟与解脱。
5. 自由境界:庄子认为真正的自由是通过心境和境界的转化实现的。
他提倡意识的觉醒,超越外界的繁杂,融入自然的大道之中。
他认为只有在超越自我的境界中,个体才能获得心灵的自由和安宁。
庄子的自由思想对中国古代和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引领了中国道家学派的发展,对后来的儒家、佛家等思想传统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自由思想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对于当今社会的个体自由和人文关怀提供了启示。
然而,庄子的自由思想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实际生活中,个体的自由必然受到社会和法律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自由空间中追求真正的自由,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庄子的逍遥游思想
何以逍遥游林卉13级中英文秘20130100084 摘要:《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逍遥游思想是庄学的精华,它体现的是庄子追求精神自由的的最高境界。
本文从传统的庄学观点出发,从实现“逍遥游”的前提与实现“逍遥游”的途径两方面谈对庄子的逍遥游思想的认识关键词:小大之辩自由无己、无功、无名“逍遥游,庄子之志也”1,对于“逍遥”二字,自古以来研究庄学的学者们对此二字释义者众多:支遁说“物物而不物于物,故逍然不我待;玄感不疾而速,故遥然靡所不为。
以斯而游天下,故曰逍遥游”。
郭庆藩引司马彪云:言逍遥无为者能游大道也。
又有唐释湛然止观辅行传弘决引王瞀夜云:消摇者,调畅逸豫之意。
夫至理内足,无时不适;止怀应物,何往不通。
以斯而游天下,故曰消摇。
虽然各家之言略有偏差,但是在将“逍遥”解释为心灵自得,向往自由的指向却基本一致。
因此,逍遥游可以看作是庄子所向往的超脱乎心灵的“绝对自由”。
(一)小大之辩“逍遥游”是心灵上的绝对自由,而如何才能达到“逍遥游”呢?在《逍遥游》中,“小大之辩”是庄子阐述的主要内容之一,理解“小大之辩”是实现逍遥游的前提。
庄子的《逍遥游》从鲲鹏写起:北海有鱼,名曰鲲。
鲲之大,不知几千里。
鲲化而为鹏,翼震旋风,直上九万里高空,徙于南海。
然而蝉和斑鸠却嘲讽它,“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又有斥鴳认为“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庄子认为,这就是“小大之辩”。
庄子所谓“小大之辩”,不仅指的是形体上的大小之别,更是心灵境界的差别。
世间万物都存在“小大之辩”,正如不知晦朔的朝菌和不知春秋的蟪蛄、在楚南的冥灵与上古之大椿。
朝生而暮死的小虫自然不懂“以五百岁为春”的大龟,大龟固然长寿,但也不能理解“以八千岁为春”的大椿。
斥鴳固然也可徜徉于自己的天地而怡然自得,但和振翅于九万里高空的鲲鹏相比,便是“小”,这里说的小,指的是所达到的精神境界之小,获取自由程度之小。
庄子思想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是一位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思想家。
在庄子看来,不仅一般的生活是无意义的,即使南面为君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及各级官吏,其生活也是无意义的,对超越生死、超越时空的自由精神境界的追求才是他的最高理想。
一、追求生命自由的最基本的范畴“道”是《庄子》的基本概念,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基本的范畴。
《庄子》基本继承了《老子》中“道”的思想,庄子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老子的道重客观的意义,庄子的道从主体上升为一种宇宙的精神。
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庄子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宇宙万物运动的法则,“道”是无形相的,在时空上是无生灭的。
“道”的特点,具有绝对性、创造性、永存性、普遍性、无为性。
“道”的存在是元条件的,“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无为”形容道的幽隐寂静,“无形”形容道的超乎名相。
道虽然幽隐寂静,却在作用上可取得信验(“有信”),所以具有绝对性;道具有创造性,“神鬼神地,生天生地”,在品位上与时秩上都先于天地鬼神,是产生万物的最后根源,也是一切存在的始源;道“自古以固存”、“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出上古而不为老”,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限的,故具有永存性;“道”遍及六合四方,“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又具有普遍性;“道”还具有无为性,道无为而万物白化,“杀生者不死,彼为本末非本末,彼为积散非积散。
生生者不生”,万物常因特殊的际遇而兴起而消失,道运作万物而自身却永不消失。
庄子阐述的“道”,向世人宣告自己体悟的宇宙观、世界观,这也正是他追求生命自由的逍游境界的思想基础,要达到生命的绝对自由,就必须深刻体悟“道”这个基本的范畴。
二、追求生命自由的理想手段在庄子看来,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道的境界。
庄子中的哲学思想原文与解析
庄子中的哲学思想原文与解析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著作《庄子》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本文将围绕庄子的哲学思想进行深入的原文解析。
一、自由无为的思想庄子的自由无为思想是他的核心理念之一。
他认为,人们应该追求自由,不受外界的束缚与压力。
在《庄子·逍遥游》中,他写道:“逍遥游在无穷者,标属衣与严刑旃。
”这句话表达了庄子对自由无为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自由无为,人们可以达到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庄子进一步阐释了自由无为的意义,在《庄子·养生主》中写道:“物盛则衰,衰极则复。
”他认为万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要顺应这个规律,不强求和干涉。
只有顺其自然,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才能真正实现自由无为的境界。
二、虚幻与真实的关系庄子对虚幻与真实的关系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在《庄子·大宗师》中,他写道:“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通过庖丁解牛的形象,庄子告诉我们现象与本质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
庄子认为,事物的真实性并非表面所见,而是对事物本质的深入理解。
他在《庄子·外篇·逍遥游》中写道:“逍遥者,行于天下也。
”他认为真实是一种超越具体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只有通过追求内心的宁静,才能窥见事物的本质和真实。
三、万物一体的观念庄子强调了万物一体的观念。
他认为宇宙万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在《庄子·齐物论》中,他写道:“物各以其类聚,物各以其养生。
”他认为事物有各自的属性和特点,但是它们又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庄子进一步解释了万物一体的意义,在《庄子·德充符》中写道:“故形而上者谓之道。
”他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本,也是万物存在的本质。
人们应该通过追求道来达到心灵的宁静和真正的自由。
四、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庄子的政治思想中,强调了无为而治的重要性。
在《庄子·天运》中,他写道:“尽其天年而不敢不治,所以道也。
庄子齐物思想研究综述
庄子齐物思想研究综述首页> 作品展示 > 文学作品前言《庄子》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研究中国哲学不能不读《庄子》,研究中国的文学也不能绕开《庄子》。
中国人几千年的艺术思想、文学创造、为人处世都莫不受到庄子的巨大影响。
尤其是中国传统的文人他们思想中受庄子思想的熏陶又何其大矣。
《庄子》对于中国文明有着如斯重大的影响,但是《庄子》解起来又是如此之难。
而也因此,从古而今研究《庄子》的作品也是颇多。
《庄子》内篇的七篇作品可谓是庄子思想的核心。
而这七篇作品也并不是各自孤立的存在的。
而是有一个严谨的理论关系在其中,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唐代西华法师成玄英在《庄子序》中说:“所以《逍遥》建初者,言达道之士,智德明敏,所造皆适,遇物逍遥,故以逍遥命物。
夫无待圣人,照机若镜,既明权实之二智,故能大齐于万境,故以《齐物》次之。
既指马天地,混同庶物,心灵凝澹,可以摄卫养生,故以《养生主》次之。
既善恶两忘,境智俱妙,随变任化,可以处涉人间,故以《人间世》次之。
内德圆满,故能支离其德,外以接物,继而随物升降,内外冥契,故以《德充符》次之。
止水流鉴,接物无心,忘德忘形,契外会内之极,可以匠成庶品,故以《大宗师》次之。
古之知人,与造化同功,即寂即应,既而驱驭群品,故以《应帝王》次之。
”【注1】可见内七篇的内在关系。
《逍遥游》是作为人终极的理想境界。
而《齐物论》则是实现此境界的根本道理。
后面的五篇皆为具体运用。
《养生主》与《人间世》所言的是个人的养生和全生之道,《德充符》为具体之理想人物。
《大宗师》、《应帝王》所言者为内圣外王之道。
因此齐物思想是庄子整个思想的核心。
读懂了《齐物论》,了解了庄子的齐物思想也就读懂了《庄子》的一半了。
但是《庄子》本身便格外难通,而《齐物论》又是《庄子》中最难通的。
因而今天我们尤其需要对《齐物论》和齐物思想有足够的重视。
二、《庄子》研究概况(1)、上古时期《庄子》的成书,大概被认为在战国后期。
在战国后期已经有一些作品谈到的了《庄子》。
庄子自由自在的思想
庄子自由自在的思想庄子,古代中国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深受后世学者的推崇和研究。
庄子的思想主张自由自在,追求人的内心自由和超越物质世界的境界。
本文将从庄子思想的自由自在性质、自由自在的人生态度以及实现自由自在的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庄子思想的自由自在性质庄子的自由自在思想体现在他对人生态度的独特追求和对世界观的独立思考。
庄子认为人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
他主张人应该追求真我,追求内心的自由和超越。
庄子认为,人应该摆脱外在的约束和欲望,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自由,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自在。
庄子的自由自在思想还体现在他对人生态度的独特追求。
庄子主张人应该放松心态,顺应自然,不要过于执着于功名利禄,不要过分追求物质财富。
他认为,人生应该有一种自由自在的态度,不要过于计较得失,要以宽容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只有这样,人才能真正体验到自由自在的人生。
二、自由自在的人生态度庄子主张人应该以宽容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他认为,人生就像大自然一样,有四季更替,有风雨雷电,有生老病死。
人应该顺应自然,接受人生的变化,不要过分追求功名利禄,不要过于计较得失。
只有这样,人才能真正体验到自由自在的人生。
庄子的自由自在思想还体现在他对人生态度的独特追求。
庄子认为,人生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超越,不要被物质世界的束缚所困扰。
他主张人应该摆脱外在的约束和欲望,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自由。
只有这样,人才能真正体验到自由自在的人生。
三、实现自由自在的途径庄子认为,实现自由自在的人生需要通过修身养性和修炼内心来达到。
他主张人应该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
庄子认为,人应该通过修炼内心,追求真我,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
只有这样,人才能真正体验到自由自在的人生。
庄子的自由自在思想还需要通过顺应自然来实现。
他主张人应该顺应自然,接受人生的变化,不要过分追求功名利禄,不要过于计较得失。
只有这样,人才能真正体验到自由自在的人生。
庄子的个人自由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庄子的个人自由思想及其现代启示目录(一 )关于人的自由之说1、自由之解 (2)2、庄子自由思想的成因分析 (2)(二)庄子个人自由思想具体分析1、庄子个人思想之具体分析 (4)(1)个人与自然界 (4)(2)个人与社会 (5)(3)个人与他人 (6)(4)个人与自我 (6)2、个人自由思想的实现 (8)(三)个人自由思想的价值分析及其现实意义1、积极意义 (8)(1)人欲贪纵不自由 (8)(2)生死豁达是自由 (8)(3)人生自由须平等 (9)(4)环境和谐更自由 (10)2、消极意义 (10)(1)没有处理好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10)(2)对社会的彻底否定 (11)(四)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2)究庄子的个人自由思想很有必要,整个《庄子》一书无疑是在给我们诠释了庄子追求无己、无功、无名的逍遥人生。
一、关于人的自由之说(一)自由之解自由一词与其他哲学概念一样,越想弄清越变得模糊。
文学上的自由指自己做主不受他人约束和限制,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自己掌握未来命运。
法律上自由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其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
这里的自由是相对的自由,是有约束条件的,任何人的自由都必须在一定范围内。
随心所欲的人可能会妨碍别人的自由,而我们有责任来维持这个约束条件,就是在不侵害别人自由的条件下,实现自己的自由。
本文讲的是哲学上的自由,恩格斯说过这样一句话:“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有计划的使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这无论对外部的自然规律或对支配人本身的肉体存在,如精神存在的规律来说,都是一样的。
”这里说明了自由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使之为人服务。
从古典哲学的意义上讲,庄子自由的含义与恩格斯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异。
《庄子》书中没有直接出现“自由”这两个字,因此庄子自由思想的含义只能通过书中的观点加以理解。
《逍遥游》提出“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无功”、“无名”才能实现所谓逍遥游。
庄子的思想主张.doc
庄子的思想主张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庄子的思想主张》的内容,具体内容:庄子的思想主张:1、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2.“无所用天下为”的政治主张;3.追求自由与超脱的人生态度。
庄子简介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姓庄,名周,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庄子的思想主张:1、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2.“无所用天下为”的政治主张;3.追求自由与超脱的人生态度。
庄子简介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姓庄,名周,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
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
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其文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庄子的主要思想“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庄子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庄子·让王》说,大道的真髓、精华用以修身,它的余绪用以治理国家,它的糟粕用以教化天下。
《庄子·秋水》又说,不要为了人工而毁灭天然,不要为了世故去毁灭性命,不要为了贪得去身殉名利,谨守天道而不离失,这就是返璞归真。
他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子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提出“通天下一气耳”和“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相对论庄子认为事物总是相对而又相生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赖的正反两个方面。
论庄子的游世思想
论庄子的游世思想论庄子的游世思想庄子,古代中国哲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他的哲学体系中,提出了许多独特的思想和观点。
其中,游世思想是其一大亮点。
庄子认为人应该像游鱼游水般自然,不受外界的干扰,随遇而安。
这种游世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游世思想是一种超越现实生活的境界。
他认为,人们在世间活动和处事之时,应该放下功名利禄的束缚,摆脱社会压力,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他把这种境界比作“逍遥游”,主张人们应当像游鱼一样自由自在地畅游大海,摆脱世俗之累。
这种游世境界不同于肤浅的逍遥主义,而是通过超越世俗的追求,体验和理解生命的真谛。
在庄子看来,达到游世的境界需要超脱名利、权势和金钱的追逐。
只有舍弃欲望和纷扰,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他用极富启发性的寓言故事表达了这一思想。
例如,他讲述了一个名为“桃花源”的故事,故事中的人们远离尘嚣,过着宁静简朴的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只有摆脱外界干扰,追求内心真实的欢乐和幸福,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
除了舍弃欲望和纷扰,庄子还主张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在。
他认为,人们应该多与自然亲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只有在与自然的联系中,才能感受到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他用“鹤发童颜”来形容达到这种境界的人,表示其心态年轻,毫无压力和负担。
庄子通过自然的比喻,告诉人们要敦促保持一颗宁静平和的心态,随遇而安。
庄子的游世思想对于现代人们的生活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如今,人们面临着繁忙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和各种压力。
庄子的游世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的种种困扰。
首先,我们应该舍弃功名利禄的追求,不被物质的诱惑所束缚。
庄子认为人们往往因为名利的追求而感到烦恼和困扰,只有舍弃这些外在的欲望,才能体验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其次,我们应该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在。
庄子告诉我们,与自然亲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可以帮助我们感受到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通过接触大自然,避开喧嚣的都市,保持一颗内心宁静的态度,从而减轻内心的压力。
庄子的思想知识点总结归纳
庄子的思想知识点总结归纳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被后世尊称为“庄子”。
他的观点以其深邃的思考和出色的修辞方式而闻名于世。
庄子的思想以“自由自在”、“万物皆虚”为核心思想,强调自由、自在和虚无。
以下是对庄子思想的一些总结和归纳。
1. 自由自在的追求:庄子强调追求自由和自在的生活。
他认为人应该超越社会的限制和压力,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自在。
他主张放弃物质欲望和功利心,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内在的满足。
2. 人与自然的关系:庄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他认为人应该与自然保持平衡,顺应自然的规律。
他主张放下人为的执着和欲望,顺应自然的变化和流动,以达到身心的和谐与平衡。
3. 小我与大我:庄子强调个人的小我与宇宙的大我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个体的存在是相对而且短暂的,而宇宙的存在是永恒而无限的。
他主张人应该以大我为中心,融入宇宙整体,达到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4. 相对主义和多元观念:庄子认为世界是多元的,不存在绝对的真理。
他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没有人可以断定自己的观点是绝对正确的。
他主张人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接纳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思想,以达到综合和平衡的境界。
5. 虚无主义和自得其乐:庄子强调世界的虚无和无常。
他认为一切都是虚幻和无常的,人们不应该执着于物质和权力的追求。
他主张人们应该放下欲望和执念,享受当下的生活,自得其乐。
6. 随遇而安和无为而治:庄子主张人们应该随遇而安,顺应自然的变化。
他认为人们不应该强求和抵抗,而应该顺应和调整自己的心态。
他主张无为而治,认为最好的治理方式是不干涉和不侵犯,让一切自然而然地发展。
7. 道德的自觉和修养:庄子认为道德是自觉和内在的修养。
他主张人们应该自觉地遵循内心的声音和良知,而不是被外部的规则和权威所束缚。
他认为道德的核心是无为和无争,以达到内心的平和和正直。
8. 幽默和玩耍的重要性:庄子善于运用隐喻和幽默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解读庄子的无我境界与身心自由
解读庄子的无我境界与身心自由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文化名人,他的著作《庄子》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一。
在我的研究中,我深入探讨了庄子的无我境界与身心自由的主题,并通过对其思想的解读,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首先,庄子的无我境界是指个体超越自我的存在状态。
他认为,个体应该超越自我,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庄子》中,他以自然界的事物为例,阐述了无我境界的重要性。
他用蝴蝶与梦的比喻,表达了个体在无我境界中能够达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境地。
他认为,个体应该放下自我,不受外界的干扰和束缚,以达到身心的自由。
其次,庄子的身心自由是指个体在无我境界中实现的一种自由状态。
他主张个体要追求自由的心灵状态,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实现真正的自由。
在《庄子》中,他以大鱼与小鱼的对话,表达了个体在身心自由中能够摆脱世俗的牵绊,达到真正的自由。
他认为,个体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不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以实现身心的自由。
庄子的无我境界与身心自由的思想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个体往往被物质世界所束缚,追逐功名利禄,追求物质财富,而忽视了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庄子的思想提醒了我们,个体应该超越自我,追求无我境界,实现身心的自由。
只有在无我境界的状态下,个体才能真正实现自由,摆脱物质世界的束缚,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然而,要实现无我境界与身心自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庄子在《庄子》中也提到了个体要经历一系列的修行和实践,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他认为,个体应该通过修炼自己的心灵,超越自我,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通过修炼心灵的方式,如冥想、瑜伽等,来追求无我境界与身心自由。
通过这些修行,个体可以摆脱物质世界的束缚,实现内心的平静与宁静,获得真正的自由。
综上所述,庄子的无我境界与身心自由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庄子》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庄子的思想,探讨无我境界与身心自由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的自由思想研究一、自由与逍遥(一)自由对于政治领域中的自由概念,穆勒在其被公认为自由理论经典著作的《自由论》一书中,开宗明义就直陈其所欲讨论的自由:并非意志自由而是公民的或社会的自由:亦即社会能够对个人正当行使的权利之性质与界限。
穆勒所谓公民或社会的自由,即政治领域中的自由概念,这是我们讨论自由首先要厘清的一点。
黑格尔一方面认识到必然性对自由的制约作用及其联系。
他指出,内在的必然性就是自由。
另一方面认为国家是绝对观念的化身,是自由的真正主体。
自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通过国家的法律制度和社会伦理制度所给予人的一种地位。
由以上几种观点可知,自由就是指不受限制或阻碍。
我们说一个人是自由的,是指他或她能够不受威胁或任何其他形式的强制,自愿地实现或不实现某一行为。
自由是自由与法律二者逻辑地和历史地发展的统一。
它以个体为社会最后的实体,对独立的自我的承认是自由的重大前提。
自由是以人工文明的营造为目标的,希望建立高度的物质文明。
它属于文化或文明,而文明要驱逐粗俗、野性的自然。
因此,人类的自由就意味着对自然最大限度的征服。
(二)逍遥庄子所谓的自由可以用逍遥来概括,逍遥的字面意思是指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但是逍遥在庄子的思想中不仅包括这个意思,还具有多层含义。
第一,无拘无束的状态。
在内篇《逍遥游》中,庄子回答道: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庄子意在说明,德是人之所以为人者,人只有得道,游心于道才可以逍遥。
逍遥在这里意指一种无拘无束,悠然自得的状态。
第二,批判儒家的礼仪习俗。
《大宗师》:假于异物,托于同体;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复终始,不知端倪;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
庄子解释说那些人的精神与天地造化同为一体。
此处的逍遥是批判儒家的礼仪习俗,反衬出道家的超凡脱俗。
庄子主张真人有人之形,无人之情,礼仪习俗只会给人带上枷锁,增加负担,造成人的本性的缺失。
第三,真人境界。
在外篇《天运》中,庄子借老子之口说:古之至人,假道于仁,托宿于义,以游逍遥之虚,食于苟简之田,立于不贷之圃。
逍遥,无为也;苟简,易养也;不贷,无出也。
古者谓是采真之游。
此处的逍遥指的是真人得道之后的自发自为的世界,接着庄子用无为解释逍遥。
无为即惟道是从,自然而然。
这显然是针对世俗的礼仪、知识文化而言的。
庄子主张自然而然,要维护原初的生命本质。
总结以上几点内容,可以说庄子的自由的最完整的意思是强调野性的、原始本初的、自然的随机的、不受干扰束缚的状态和思想活动。
它强调人的精神的自然化,主张人性的回归,遵循精神融于自然。
它不仅包括人类自身的逍遥,还包括世界万物的逍遥,从而刻画出道的联系性和整体性。
而西方的自由指的是人的一种权利,主要强调摆脱束缚的状态。
尽管两个概念有相通的地方, 但是却不尽一致, 不可混为一谈。
可以说,庄子的自由大致相当于今天我们所说的精神自由。
二、庄子自由观的内容庄子认为形体生命由命支配,人是无能为力的。
在无道的社会之中,生命是最重要的。
于是,他选择做一个庸常的人,自愿埋没才能,游于人世之中,对世界的一切是非感情都不动心、不动情,追求精神上的超越。
(一)安命无为庄子自由观的基础是安命无为, 它基于庄子对社会的细致观察。
庄子观察到当时的社会道德败坏,社会秩序混乱,统治者横征暴敛庄子认为这是一个无道的社会。
世俗的人被外物所牵绊,心灵被扭曲,迷失了真正的自我。
庄子不想陷入世俗之中,于是他选择做一个冷眼的旁观者。
庄子对他所观察到的一切都归之于命的安排,任何人都无法逃脱这一命运。
既然命是人力所无法改变的,想要保全生命,就只有安命无为。
显然,安命无为是一种生活态度,是纯然被动的。
庄子说: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
达之,入于无疵。
自己没有一种固定的形式,也不拿一个固定的规矩来束缚自己。
显然,这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处事方法,不主动、不出头,湮没自己的才华,不为别人所注意。
社会的无道,命运的无常,人不能决定命运,但又无法逃避命运。
这一切将庄子推上了安命无为的道路。
(二)逍遥游形体生命由命决定,这是人力无可奈何的领域,但是人却可以决定自己的心灵。
庄子的伟大在于他的心灵追求,一种游心于道,与大道为一的绝对自由。
庄子称之为逍遥。
逍遥游是心游于心造的境界之中,是精神的自由。
庄子用一个游字描述心灵在大道中的状态。
游意指心游。
庄子多次提到游:《齐物论》说: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
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
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齐物论》说: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
庄子的逍遥游一方面是无奈的,另一方面又是悠然自得的。
庄子深深地洞悉社会的黑暗,毫无希望可言。
形体生命听凭命的摆布,人力是无可奈何的。
但是人又无法逃离这个社会,每时每刻都处于世俗之中。
为了保全生命,庄子不惜埋没自己的才能,做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安命无为。
尽管如此,庄子的逍遥游又体现了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当别人为世俗的祸福得失担心、焦虑、欢喜、癫狂的时候,庄子却超脱于世俗之外,对世俗的功名不屑一顾,保持内心的一片祥和。
(三) 追求真知庄子首先批判语言的不准确性。
庄子对语言抱有一种深深的怀疑态度。
其次,庄子揭示出世界万物的相对性,世界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庄子认为世界充满了相对性。
他说: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庄子通过揭示出客观世界的相对性,万物都存在自己的标准,一个齐一的标准是没有,社会的争辩没有任何意义。
可见庄子认为事物的标准不尽一致,人们的辩论只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强加于物。
这是与道相悖的。
庄子在对世俗知识进行否定之后,揭示了他所追求的真知,即对道的体认,对道的直观。
关于道,他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庄子认为道是真实地存在的,它无形无相,用肉眼看不见而只能用心来体会。
庄子所说的道为真知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使真知成为可能。
三、庄子自由的特质庄子的自由思想是以大道作为根本立足点,以达道作为最高的精神境界。
庄子的自由思想包含了许多不同的侧面,具有丰富的特质。
(一)纯粹个人的自由庄子的自由思想涉及的是个人的精神境界,是绝对的精神自语, 因而是纯粹个人的自由。
他所提出的至人、真人或神人的自由表现得遗世独立,清新脱俗。
庄子对他周围的人都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他说:有人之形,无人之情。
虽然命运决定了他不可逃离社会,混杂于人群之中,但庄子对世俗的一切是非感情都漠不关心。
人也可以生活在自己的精神境界之中,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而不必考虑他人的存在。
人们与其把希望寄托给现实中的君主或是理想中的上古圣王,还不如自救。
虽然人无法改变社会和命运,但是人可以说服自己,坦然地接受这一切。
人的形体可以随顺于世,但心灵却可以在个人的精神境界之中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显然,庄子的自由不同于西方自由主义的自由。
西方自由主义的自由是在社会之中进行讨论的,那么就必然会受到制度、法律的影响。
个人自由与个人自由,个人自由与国家的自由民主是紧密相连的。
而庄子的自由是一种无待的自由,它可以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游于无穷的精神境界,是一种纯粹的个人自由。
(二)否定偶然的自由在庄子的哲学之中,没有偶然,只有必然,庄子的自由是一种否定偶然的自由。
庄子认为现实社会的一切都是由命决定的。
庄子的命意指一种不得不然的趋势。
《达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命是无法认识所以然的,是没有原因可寻的。
在《大宗师》中,庄子借子桑之口:我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
父母其欲吾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
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
[4][P208] 子桑穷尽其智慧来思考,难道是父母想让他这么贫困的吗?天地没有私情,难道是天地偏私而造成他的贫困的吗?显然,这都不是使他贫困的原因,那到底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子桑不得而知,就只能仰天感叹道,这应该就是命吧。
由此可见,命带有一种假设的意义,任何事的结果都不是人力所能控制,就不得不说有命的存在,但是,究竟命又是什么呢,其实命确实存在吗,却找不到确凿的证据,只好将那些无法解释的又不得不然的趋势称之为命。
因此,庄子的哲学中不存在偶然性,他片面夸大必然性是为了让人安命无为,将所有希望寄托于精神境界之中。
西方的自由思想认为人类通过理性能够认识自然规律,进而最大限度地征服自然。
因而,它承认必然的存在,但是却从未表明要彻底地否定偶然。
显然,否定偶然的特征为庄子自由观所特有。
(三)超越世俗知识的自由庄子批判世俗社会的文化知识,他的自由观是超越世俗知识的。
庄子追求真知,即对道的直观,对道的体认。
庄子认为世俗的知识是虚假的,并非真而不妄的知识。
庄子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忘,就是要忘记知识,忘记形体外物。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同样的,庄子也认为,世俗的知识是得道过程中的一道障碍,是要被损的对象。
庄子还提到: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庄子还多次借寓言批判象征世俗知识的儒家礼仪文化,他认为,相对于道而言,人是富余的,富余虚假的知识,人应该摒弃它们,否则就会造成其自然本性的缺失。
在西方的自由思想中,理性和知识是人类的强大武器,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人类通过自己的理性和知识积累起来的科学知识不断改造自然,创造更高的物质文明。
而庄子的自由观却是以不可知论为前提的,认为世俗的文化只会增加人的负担,成为人得道逍遥的障碍。
因此,庄子的自由是超越世俗知识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