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麓湖国家湿地公园大新河口湿地及湖滨生态带修复072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力停留时间 (d)
0.3
1912.5
3.1
8.2
水生植物区 H=1.5m,S=6000m2,V=9000m3
沉淀池
H=3m,S=150m2, V=450m3
湿地 南区
厌氧塘 H=3m,S=1800m2,V=5400m3
生态塘 水生植物区
H=1.8m,S=10000m2, V=18000m3
H=1.5m,S=11550m2, V=17325m3
年平均
36.91
0.58
3.84
TN 25.63 22.2
11 12.7 31.6 21.39
资料来源:2016年-2017年杞麓湖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成效分析报告、杞麓湖沿湖截污治污工程(南岸)报批稿、2017年杞麓湖主要入湖河道水质监测数 据月报表
大新河前置湿地现状地形
杞麓湖
平均底标高1795m 平均标高1796m
大新河口湿地及湖滨带现状
南区湿地道路
植物厌氧塘
过水堰
格栅桥
闸门
沉淀池
大新河道
大新河堤
垃圾堆
南区湿地道路
堤岸
水生植物塘
过水堤
植物厌氧塘
大新河口湿地及湖滨带现状
大新河堤
大新河道
过水堤
大新河道
大新河堤
大新河堤
沉淀池
拦污栅
过水堤
植物厌氧塘
堤岸
外部水塘
大新河现状分析
水质分析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水生植物区
生态塘
厌氧塘
大新河前置湿地自循环
湿地 北区
提升泵流量 (m3/h)
扬程(m)
30
2
湿地容积 (m3)
9190
换水周期(d) 7
湿地 南区
提升泵流量 (m3/h)
扬程(m)
160
2
湿地容积 (m3)
25450
换水周期(d) 7
大新河前置湿地优化方案:
工况运行-农田灌溉循环
杞麓湖
沉淀池 厌氧塘 生态塘 水生植物区 导流埂 生态浮床 太阳能曝气
湿地北区
水生植物区
水生植物区
沉淀池 厌氧塘
厌氧塘 沉淀池
大新河
湿地南区
生态塘
新建工程: 杂草植被清除及底泥清淤; 大新河河道重塑、堤岸加固; 湿地北区溢流堰优化; 湿地南区配水堤优化; 各个工艺池体开挖及填土; 水生植物种植区、浮床及生态塘
水生植物种植; 生态浮床及太阳能曝气装置布设; 工艺流程: 北区:沉淀池+厌氧塘+水生植物种植区 南区:沉淀池+厌氧塘+生态塘+水生植
大新河前置湿地环境效益分析(单位:t/a)
COD
TP
2017年大新河入湖污染负荷(t/a)
263.79
5.41
大新河前置湿地污染负荷削减量及占比
22.1 8.39%
0.38 7.02%
NH3-N 20.55 2.39 11.6%
TN 136.64 12.85 9.40%
资料来源:2016年-2017年杞麓湖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成效分析报告、杞麓湖沿湖截污治污工程(南岸)报批稿、2017年杞麓湖主要入湖河道水 质监测数据月报表
(平均流量>5737.5m3/d): 水工状态:现状闸门适当开启调节水量; 水系运作:
由现状闸门启闭调节湿地进水量,保证不 超过湿地最大水力负荷;
部分水流进入湿地净化后汇入杞麓湖,部 分水流经现状闸门直接入湖。
大新河前置湿地-丰、平水期
湿地北区 湿地南区
设计流量 (m3/d)
1912.5
设计流量 (m3/d)
现状格栅 现状节制闸 湿地红线 溢流堰 现状泵站
水生植物 区
湿地北区
现状泵站B 现状管道
大新河
生态塘
湿地南区
现状泵站 A
农田退水 农田灌区
旱季雨量少,从杞麓湖调水补给农用: 水工状态:现状闸门关闭;
泵站开启运行; 水系运作: • 前置湿地继续承担大新河来水净化的任
务; • 农田灌区通过现状泵站A进行抽水,保
溢流堰
水生植物区
杞麓湖
北区
大新河 沉淀池 厌氧塘
生态唐
沉淀三角堰
水生植物区
杞麓湖
南区
大新河前置湿地优化方案:
工况运行-湿地自循环(极端干旱条件下)
枯水期水位线示意
杞麓湖
现状格栅 现状节制闸 湿地红线 溢流堰 现状泵站
沉淀池 厌氧塘 生态塘 表流湿地区 导流埂 生态浮床 太阳能曝气
水生植 物区
大新河口湿地及湖滨生态带修复
总平面图
N
1 2
3
4
设计说明: 大新河河口湿地位于杞麓湖公园东南侧,面积约 89503平方米。设计在原来过水堤坝的基础上,联 系沿岸现状堤坝,通过木栈桥沟通各个功能性空间。 包括改建和连接系统两部分内容。
标注: 1.湿地监测点 2.巡护栈桥 3.监测平台 4.湖滨生态带修复
物种植区 工艺说明: 南北两区沉淀池可沉淀90%颗粒物质,
清淤频率1次/1年。 塘+水生植物种植区的工艺流程有助于
营造 厌氧、好氧环境,促进脱氮除磷。
大新河前置湿地优化方案:
水生植物种植
杞麓湖
10
水生植物区
湿地南区
湿地北区
水生植物区
6
7
10
9
8
2
11 7
6
11
8 9
沉淀池 厌氧塘
1 19 10
意向图:
大新河口湿地及湖滨生态带修复
地形修复
N
图例
滩地,地形抬高0.3-0.8m 0~0.3m浅水区域,地形抬高0.3-0.8m 0.3m~0.7m挺水植物区,地形抬高0.8m 0.7m~1.2m芦苇荡,地形抬高0.8m 1.2m~2m沉水植物区,无抬高
名称 滩地
浅水区 挺水植物区 芦苇荡 沉水植物区
(生态浮床满铺) 生态塘:挺水+沉水植物(总比例80%),
维持现有水葱群落,补种其他物种
南区
种植方式 及比例
北区
种植方式 及比例
厌氧塘 生态塘 水生植物区
漂浮满铺 (浮床)
挺水20% 沉水62% 漂浮8%
挺水10% 沉水90%
厌氧塘 水生植物区
漂浮满铺 (浮床)
挺水10% 沉水90%
大新河前置湿地优化方案:
2 48
8
厌氧塘 沉淀池
大新河
挺水植物
1 芦苇 2 茭草 3 风车草 4 香蒲 5 水葱
沉水植物
6 小茨藻 7 伊乐藻 8 苦草 9 红线草 10 竹叶眼子菜
漂浮植物
11 水芹菜、空心菜
(生态浮床)
6
5
73
生态塘
现状格栅 湿地红线 溢流堰 导流埂 太阳能曝气
水生植物配置: 配置原则: • 耐污能力强的物种布置于近前段沉淀池处;
大新河水全部经湿地净化后,最终进 入杞麓湖;
大新河前置湿地-枯水期
湿地北区 湿地南区
设计流量 (m3/d)
338
设计流量 (m3/d)
676
水力负荷 停留时间
(m3/m2d)
(d)
0.04
27.2
水力负荷 停留时间
(m3/m2d)
(d)
0.03
37.6
大新河前置湿地优化方案:
湿地水力纵断面
大新河 沉淀池 厌氧塘
证农业用水量; • 农业退水至北端,通过管道由泵站B排
至生态塘进行净化,构建农业用水循环;
农田退水
B 生态塘净化
A
大新河前置湿地优化方案:
前置湿地设计参数表
前置湿地
构筑物
沉淀池
湿地 北区
厌氧塘
规模
H=3m,S=200m2, V=600m3
H=3m,S=2000m2, V=6000m3
设计流量 (m3/d)
湿地南区
水生植物区
湿地北区
厌氧塘
沉淀池 沉淀池
厌氧塘
大新河
生态塘
杞麓湖水位下降岸线收缩,大新河来水极少: 水工状态:现状闸门关闭;
三个备用泵站开启运行;
水系运作: • 湿地北区:通过备用泵站提水进入厌氧塘,
厌氧塘通过溢流堰溢流进入水 生植物区,构建湿地内自循环。
水生植物区
厌氧塘
• 湿地南区:通过备用泵站提水进入厌氧塘, 后续经生态塘、溢流堰回流至水 生植物区,构建自循环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17年大新河入湖断面水质分析(mg/L)
COD
TP
NH3-N
29
0.84
7.51
61
0.25
4.08
47
0.21
2.73
34
0.93
5.87
33
0.63
3.66
48
0.48
1.74
30
0.98
7.58
27
0.56
1.88
39
0.67
2.13
31
0.36
2.38
27
0.46
2.67
TN 16.8 12.7 14.5 19.7 22.6 19.5 31.6 24.3 27.1 22.6 23.9
(水芹菜、空心菜环境适应能力强) • 抗冲刷、喜动水植物布置于水流流速较大处;
(芦苇、红线草、竹叶眼子菜等) • 强去污的沉水植物布置于透明度较高的后段
水生植物区;(伊乐藻、小茨藻净化能力强) • 水深适应能力强的靠近湖体布置;
(竹叶眼子菜可适应3m水深) 种植方式:
水生植物区:挺水+沉水植物(比例100%) 厌氧塘:漂浮植物水芹菜+空心菜
工况运行-丰、平水期(4-11月)
杞麓湖
现状格栅 现状节制闸 湿地红线 溢流堰 沉淀池 厌氧塘 生态塘 表流湿地区 导流埂 生态浮床 太阳能曝气
水生植物 区
湿地北区
表流湿地区
沉淀池 厌氧塘
厌氧塘 沉淀池
大新河
湿地南区
生态塘
丰水期(大新河水位>1796.5m) 平水期(1794.5m<大新河水位<1796.5m)
现状格栅 现状节制闸 湿地红线 溢流堰 沉淀池 厌氧塘 生态塘 表流湿地区 导流埂 生态浮床 太阳能曝气
大新河前置湿地优化方案:
地形标高设计
杞麓湖
底标高1794.5m
湿地北区
水生植物区
底标高1793.5m
水生植物区
底标高1794.5m
最低点标高1794.3m
底标高1793.5m
底标高1793.5m
2017年大新河入湖断面水质分析(mg/L)
(月份)
丰水期均值 (6-9)
平水期均值 (4、5、10、11)
枯水期均值 (12、1-3)
年最小值
COD 36
31.25 34.25
27
TP 0.67 0.60 0.33 0.21
NH3-N 3.333 3.65 3.58 1.74
年最大值
61
0.98
7.58
杞麓湖
现状格栅 现状节制闸 湿地红线 溢流堰 沉淀池 厌氧塘 生态塘 表流湿地区 导流埂 生态浮床 太阳能曝气
水生植物 区
湿地北区
表流湿地区
沉淀池 厌氧塘
厌氧塘 沉淀池
大新河
湿地南区
生态塘
枯水期(大新河水位<1794.5m) (平均流量<1014m3/d):
水工状态:现状闸门关闭 水系运作:
湿地北区
配水堤顶1796.7m 平均底标高1795m
1795.4m
1795.8m 1795.7m
1795.8m
大新河
池底标高1794.5m 堤坝标高1796.3m
湿地南区
堤顶标高1796.7m
现状地形: 整体呈现靠近湖体高程降低的趋势; 大新河河口淤积严重; 现状闸门后,河道淤积堵塞,不能过水。
驳岸
(0-30) 草滩
(30-70) 浅水区
(70-120) 芦苇荡
狗牙根
香蒲
芦苇
深水区
浅水区域
厌氧塘
现状湖岸沿线20-30米范围内设置松木桩护岸,营造利于水生植 物生长的水深环境。驳岸边水深1米范围内覆土种植挺水植物芦 苇、芦竹、水葱、香蒲,浮水植物睡莲、荇菜等,增加护岸功能, 对湖滨带的生态修复和恢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大新河口湿地及湖滨生态带修复
湖滨生态带修复
A A
巡护堤岸
剖面图A-A
底标高1793.5m
大新河
湿地南区 生态塘
湿地标高: 平均清淤0.5m; 清淤后,塑造地形,满足设计水深要求
现状格栅 现状节制闸 湿地红线 溢流堰 沉淀池 厌氧塘 生态塘 表流湿地区 导流埂 生态浮床 太阳能曝气
大新河前置湿地优化方案:
平面布置图
杞麓湖
现状格栅 现状节制闸 湿地红线 溢流堰 沉淀池 厌氧塘 生态塘 表流湿地区 导流埂 生态浮床 太阳能曝气
太阳能曝气
改造原水生植物种植区成表流湿地区; 水生植物种植;末端围水埂新建;
大新河前置湿地优化方案:
前置湿地环境效益分析
设计进水水质 去除率
设计出水水质
设计进出水水质(mg/L)
COD
TP
36.9
0.58
40%
44%
22.1
0.32
NH3-N 3.84 41.5% 2.25
TN 21.39 40.1% 12.81
面积 482平方米
7402平方米 4574平方米 6339平方米 26936平方米
完成面标高 0.6m
0~0.3m 0.3~0.7m 0.7~1.2m 1.2~2m
生境类型 少量林地、 灌丛 光滩、草滩 浅水草丛 芦苇荡 深水区域
大新河口湿地及湖滨生态带修复
湿地生态修复
图例:
林地
深水水域
芦苇荡
草滩
3825
4.7
0.1 1.4
10.0 3.9
4.5
主要工程
保留格栅,改造现状沉淀池
开挖厌氧塘;布设生态浮床; 保留部分现状配水堤
改造原湿地;水生植物种植; 末端围水埂新建;
保留格栅,改造现状沉淀池
开挖厌氧塘;布设生态浮床 改造现状配水堤为导流埂
部分原配水堤改造成导流埂; 改造水塘并进行水生植物种植;
3825
水力负荷 停留时间
(m3/m2d)
(d)
0.23
8.2
水力负荷 停留时间
(m3/m2d)
(d)
0.16
10.0
大新河前置湿地优化方案:
湿地水力纵断面
大新河 沉淀池 厌氧塘
溢流堰
水生植物区
杞麓湖
北区
大新河 沉淀池 厌氧塘
生态塘
沉淀三角堰
水生植物区
杞麓湖
南区
大新河前置湿地优化方案:
湿地工况运行-枯水期(12月-次年3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