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评“青年人才成长”:多用“望远镜”少用“放大镜”(《新华网评》)
2021年吉林省中考满分作文素材运用解析
2021年吉林省中考满分作文素材运用解析作者:董国财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21年第32期【真题回放】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播种(2)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中国天眼”的青春力量39岁!“中国天眼”工程运行团队的平均年龄。
如果只算大窝凼的现场团队,还要再年轻10岁。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观天巨目、国之重器,实现了我国科学领域一项重大的原创性突破。
青春,是奋进。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整整两年时间,这些青年人经历近百次失败却不畏惧失败,越挫越勇,勇往直前。
青春,是创新。
这些青年人从千头万绪中不断探索问题关键,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成功支撑起“中国天眼”的“视网膜”。
青春,是担当。
这些青年人将个人的科研理想和祖国的需要结合在一起,肩负巨龙腾飞的使命,承载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
“中国天眼”铭刻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让中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又走在人类“视界”的前沿。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有删改)【名师题解】题目一的字数很少,留白很多,给考生留出的思考空间非常大。
把“播种”补充成一句话,主语是谁,宾语(或补语)是什么,不同的补充会导向不同的人和事,意境也就别有韵味。
题目一适合写成记叙文。
下面我们不妨以表格的形式来说明立意方向,一目了然:题目二的材料给了三个明显的关键词,青春是“奋进”“创新”“担当”,把每个词语展开就能获得一些好题目。
写作时可三选一,比如“担当”,围绕中心精选三个主材料为论据,辅以几则小材料,详略结合,布局分明。
满分作文一播种吉林一考生坐在考场上,映入眼帘的“播种”二字化作一粒种子播种于心田,长出一片奇思妙想:如果拍一部短片《播种》,爷爷肯定是不二人选,一生耕耘的他只需本色出演。
爷爷是个敏于行讷于言的人,一生的精明都挥霍于播种。
为了吸引飞出山窝窝的儿女像鸟思巢那样常回家看看,他把自己的小院子、小园子都打造成了花园、果园和菜园。
关于人才成长的三个隐喻
关于人才成长的三个隐喻作者:金耀民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0年第19期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作文如下: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三寸来长。
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
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试题命制的背景:钱学森之问2005年7月29日,钱学森向前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谏言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这是很大的问题。
”2007年8月3日,钱学森又一次当面向温家宝提出了两条意见:一是大学要培养杰出人才;二是教育要把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结合起来。
“处理好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就能够创新,中国人就一定能赛过外国人”。
2007年12月10日,“学习钱学森创新思想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研讨会在京举行。
钱学森的助手涂元季说,钱老“整天思考的”、“念念不忘的”、“忧虑的大问题”,就是中国目前缺乏拔尖的领军人才。
2009年10月,温家宝总理在一个中小学教师座谈会上,曾两问我国教育水平:“为什么我们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们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但为什么成效不明显?” (见2009.10.12《华商报》)其实前一个问题,近年来温总理就不断提起。
因为他多次看望钱学森,钱老总是这么问他,他也困惑不已,于是“礼失而求诸野”了。
【中高考热点素材】青年应练好干事创业的“内功”
【热点话题】青年应练好干事创业的“内功”,考古教授成“美食博主”,千年摩崖造像遭涂抹【时评1】青年应练好干事创业的“内功”段立国金秋十月,神舟十七号出征太空。
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组成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
年龄最小的唐胜杰不到34岁,从坦克兵到空军飞行员再到航天员“三连跳”的江新林35岁,两度造访中国空间站的汤洪波48岁。
他们从土生土长的“农村娃”成长为航天员的人生历程,生动展现了进德修业、弘毅笃行、逐梦青春的新时代青年形象。
三位航天员的精彩故事再一次清晰而有力地告诉我们,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无比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无比光明,青年练好干事创业的“内功”,便不乏人生出彩的机会。
练好“内功”是成长成才的根本。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青年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影响人生事业发展的因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内在综合素质才是决定成长成才的根本所在。
青年的人生道路风景无限,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如果没有道德品质、理想信念、精神意志、专业素养等“内功”方面的深厚修为,极易憾失机遇、受挫于困顿。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练好“内功”,是青年更好利用外部条件干事创业的坚强底气,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
练好“内功”需修德与增才并重。
德与才,是青年干事创业不可或缺的两驾“马车”。
以德润身,才华方能适得其用;以才为辅,德便能更好发挥成效。
德与才有机统一,德始终发挥统帅作用。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党和人民选贤任能的基本标准,同时也是青年琢玉成器的内在持守。
当前社会多元思潮相互激荡、各种诱惑层出不穷、机遇与挑战交织并存,这对青年干事创业的德才双修提出了更高要求。
锤炼品德修为,始终应将爱国作为青年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对国家、人民、民族之爱愈深沉,青年愈能将“小我融入大我”,锚定人生发展的正轨而不随波逐流,愈是能够以刚健勇毅的坚强意志不断攀登事业高峰。
专题22议论文阅读(测试)-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部编版)(解析版)
专题22 议论文阅读(时间40分钟,共100分)(一)(2022·湖北襄阳·中考试题)彰显青年一代的闯劲、锐气和担当章清①北斗卫星团队核心成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这是近日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中公布的一组数据。
今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
②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稳稳接住民族精神的熊熊火炬,并展现出不同的精神面貌,书写着不一般的青春故事,在伟大祖国的新征程建设中,他们是改革的先锋,是改革的中流砥柱。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有闯劲,有锐气,有担当。
③敢于在危难之中显精神,新时代青年有闯劲。
在体现综合国力、振奋民族志气的重大工程中,在抗击重大自然灾害、应对突发公共危急时刻,青年的身影始终挺立在最前线。
特别在这次抗疫中,新时代青年挺身而出,一往无前,书写了可歌可泣的青春诗篇。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言:“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
”④善于在关键时刻见真章,新时代青年有锐气。
新时代的中国繁荣发展,充满希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享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他们不仅理想信念更为坚定,身心素质向好向强,而且知识素养不断提升,社会参与积极主动。
青年强,则国家强。
同样,青年有锐气,则国家能进取。
新时代青年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尽情释放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勇于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争当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有力提升了中国的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⑤勇于在平凡岗位出光彩,新时代青年有担当。
在工厂车间一线,青年工人苦练本领,精益求精,拧好每个螺丝,焊好每个接头,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在田间地头,青年农民寒耕暑耘,精耕细作,努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快递小哥风里来雨里去,为千家万户传递幸福与温暖……新时代的青年踏实奋斗,勇于磨砺自己,在各行各业的平凡岗位书写非凡奋斗故事,诠释奋斗精神。
非连续性阅读(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题)
(四)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问题。
(每小题4分,共16分)材料一新时代中国青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思想解放,开拓进取,勇于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成为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
在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领域,青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服务人民,奋力走在创新创业创优的前列。
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在“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天问”“嫦娥”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担重任,挑大梁,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
在工程技术创新一线,每年超过300万名理工科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为中国工程师队伍提供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他们用扎实的学识、过硬的技术,持续创造难得的“工程师红利”,有力提升了中国的发展动力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青年自觉将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在创新创业中展现才华,服务社会。
(选自《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2022年4月21日,有改动)材料二扎根山区3年后,28岁的“新农人”牛童,开始为自己当年的决定感到自豪。
牛童是北京人,他曾在国外留学10年。
2019年,牛童回国后毅然来到太行深山区河北省阜平县农村,组建起一支海归团队,发展数字农业,他要用40万棵黄桃果树改造荒山。
牛童结合所学计算机、大数据、物联网知识,摸索建立起一套智慧农业生产管理体系:物联网云平台技术对接多端传感及监控设备,实现农业生产数据的上传、收集、沉淀;气象传感器实时显示温度、湿度、风力、土壤各项指标;几点浇水施肥、浇灌多少,水肥一体化灌溉在手机上就能完成。
为了建设这一套物联网系统,他把在国外一起读书的3个伙伴都请了过来。
就这样,4个“90后”海归选择了与深山为伴,艰苦创业。
如今,牛童的果园带动阜平超过500户农户致富,户均年增收超过2.5万元。
(选自《新农人:90后的“智慧果园”》,《半月谈》2022年第24期,有改动)材料三近年来,淮安市认真落实《淮安市青年发展规划(2021—2025年)》,扎实开展各项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工作。
(全国版)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方案 专题04 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试题-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政治
专题(四)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一、单项选择题1.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于2019年7月20日至26日在澳门举办。
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 )①有利于在全社会弘扬创新精神②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③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体现④旨在培养广大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年3月26日,发布的《2019百度两会指数报告》显示,热点话题TOP10中位列第一的就是“5G”。
2019年3月,在将5G网络技术首次应用到景区,高度低时延的5G网络有效解决了景区客流高峰时段游客网上购票、入园扫码信号拥堵的问题。
2019年4月3日,全国首例5G远程心脏微创手术在某某高州市人民医院取得成功……这表明( )①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②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③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④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强调,要站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高度,自觉践行、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
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我国应该( )①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制度保障②加大科技经费投入,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政治保障③加大科技人才培养,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人才保障④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博采世界各国科技之长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年6月20日,光明日报刊发题为《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重视研发和创新》的文章。
越来越多的企业之所以更加重视创新,是因为( )①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②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③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④只要进行创新,企业就可以称霸世界科技界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5.在中美贸易摩擦中,中国因缺“芯”(芯片)受制于人,我们要改变科技落后的状况,必须要 ( )A.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B.立足于引进外国技术,消化吸收C.把科技创新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D.坚持自力更生,拒绝引进外国技术6.复兴号高速列车、C919大型客机、移动通信,缩短了世界的距离;空间和海洋技术,拓展了人类的疆域;科学实验卫星和射电望远镜开阔了人类的视野;杂交水稻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人工智能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多彩……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创造出的诸多辉煌科技成就,已经渗透到工农业的每一个领域,影响到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7 议论文阅读(六大考点六种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重难点07 议论阅读(六考点六技巧)议论文在中考中出现的频率及所占比例比说明文略高。
从选材看,中考议论文命题所选材料基本都是课外材料,给人启发与教益、引人深思与警醒的文章日益成为议论文考查的热点,关注社会热点话题是中考议论命题的中心内容,如科技创新、教育改革、环境保护等。
从考查内容看,总体趋势呈现出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强调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多样化的命题方式和注重人文素养和价值观等几个特点。
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的考查,将是议论文阅读考查的主要内容,考査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以及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提炼能力;对论证方法的考査将比以前更灵活,重点考査论证的特点及作用;开放性试题将逐步增加,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积累,给选文补充论据,或根据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补写相关内容,链接材料题、框图题等新题型相续闪亮登场,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发挥空间。
从题型看,主导题占主导地位,客观题的空间在不断缩小。
从试题数量和赋分看,一般在2-4题,8-10分之间。
考点一、辨析、提炼、归纳论点【设题形式】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通观全文,本文作者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概括文章第×段论述的观点。
【答题要点】1.看标题、开头(文首两段)、结尾、中间;2.看论据(看论据用来证明什么观点);3.看分论点(将几个分论点合并、提炼、分析并归纳)(并列式);4.注意提示语(“总之”“因此”“总而言之”“由此可见”“综上所述”“由此观之”“总的来说”等)。
【答题格式】1.本文的论点是……2.本段(部分)的分论点是……注意:表述时语言应平实,不得用疑问句和修辞句。
考点二、分析、概括、补充论据【设题形式】1.分析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的作用?2.概括事实论据,或论据能否调换?3.某个事例(链接材料)或道理是否适合做论据。
4.请为××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5.选文某部分的事例能否删除?请说明理由。
第15周 筑梦创新-备战2022年中考作文之主题美文周周背
第15周筑梦创新主题寄语从基因工程“让人活到一千岁”的梦想,到纳米技术“包你穿衣不用洗”的诺言;从人工智能“送你一只可爱机器狗”的温馨,到转基因技术“让老鼠长出人耳朵”的奇观。
不断有新的科技在诞生,每一个回望文明的历程,是科技之光扫荡了人类历史上蒙昧的黑暗,是科学之火点燃了人类心灵中的熊熊的希望;科技支撑了文明,科技创造着未来,而未来在我们手中。
让我们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让我们在未知的道路上漫游,让我用我们的创造力将我们居住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真题导引(2021•吉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中国天眼”的青春力量39岁!“中国天眼”工程运行团队的平均年龄。
如果只算大窝国的现场团队,还要再年轻10岁。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观天巨目、国之重器,实现了我国科学领域一项重大的原创性突破。
青春,是奋进。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整整两年时间,这些青年人经历近百次失败,却不畏惧失败,越挫越勇,勇往直前。
青春,是创新。
这些青年人从千头万绪中不断探索问题关键,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成功支撑起“中国天眼”的“视网膜”。
青春,是担当。
这些青年人将个人的科研理想和祖国的需要结合在一起,肩负巨龙腾飞的使命,承载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
“中国天眼”铭刻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让中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又走在人类“视界” 的前沿。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有删改)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6)行款格式:标题居中,分段需另起一行,空两格。
例文奋斗浇开成功花你是否看见破土而出的幼芽,它拼搏向上,只为争得•抹阳光;你是否看见那纵横交错的根茎,它深埋地下,只为收获一份甘泉;你是否看见清晨花瓣上流淌的汗水,它用了怎样的努力,才换来了花开的美丽。
一只苍蝇看见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羡慕不己:蜜蜂的工作环境,总是那么花香四溢,馥郁芬芳;再瞅瞅自己,生活的这片天地总是乱糟糟、臭烘烘的,更让人恼火的是,几乎所必须意识到时间控制器不是决定因素,而我们每个人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人还是应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用自己的能力创造美好。
九年级语文周测试卷(带答案)
九年级语文周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禅师(chán) 旁骛(wù) 亵渎(xiè) 孜孜不倦(zī) B.惊骇(hài) 瞥见(piē) 赃物(zháng) 不言而喻(yù) C.汲取(jí) 压榨(zhà) 广袤(mào) 自惭形秽(suì) D.宽宥(yòu) 游弋(gē) 麾下(huī) 鸠占鹊巢(jiū)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政通人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峰回路转B.觥筹交错悄怆幽邃横无际涯浩浩汤汤C.铺毡对坐朝辉夕阴忧谗畏讥气象万千D.长烟一空伛偻提携浮光跃金静影沉璧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假疫苗”事件曝光后,各界人士呼吁提高企业违法成本,使企业面对暴利“望而却步”。
B.要颜值还是要演值?很多人认为演员能否提升自己的修为和演技,才是影视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C.电影《我不是药神》揭露了老百姓无法负担高昂抗癌药,上映首日就获得了超高的口碑。
D.2019年4月10日,由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人员合作的“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发布了人类有史以来获得的第一张黑洞图像,震惊了整个世界。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这次家校联合会上,班主任和家长一致认为要提高学生勤洗手、不扎堆等个人防护。
B.在“文明校园建设”的知识竞赛中,王明和李刚进行激烈的角逐,最终他获得了冠军。
C.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D.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文: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么会有所不同呢?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译文: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022年申论范文评析:大国强基需靠人才保驾护航
申论范文评析:大国强基需靠人才保驾护航2022年公务员考试备考需要提前预备,本站“申论范文”栏目将间续更新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供大家借鉴学习。
大国强基需靠人才保驾护航古人云:“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千百年来,人才的进展离不开基层的锤炼和打磨。
时下的国家领导人,如习近平、李克强等领导人均有过丰富的下乡经受,为其成为政治领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所谓:“向下坚实扎根,方能枝繁叶茂。
”因此,当今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才,同样要深谙时代呼唤,向下扎根基层,助力强基大国。
(第一段:开篇点题。
首先以古语引入,然后举国家领导人的例子,最终点题:当今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才,同样要深谙时代呼唤,向下扎根基层,助力强基大国。
)引导人才到基层,能够促进人才自身成长。
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力气,作为将来时代的中流砥柱,基层便为人才和贤能之人供应了宽阔的熬炼空间。
常常会看到一些企业在培育管理层时会支配其进行基层岗位的轮岗;常常会看到很多政府机关将后备干部下放到基层进行历练......不难发觉,在基层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在基层可以增长办公室中无法提升的力量,只有在基层真正的摸爬滚打,才能了解到本职工作真实的工作技巧及力量,最终提升个人的工作水平以及面对难题乐观应对的平稳心态。
因此,在基层的沃土上,只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定能实现自身力量的质的飞跃。
(其次段:分论点1——引导人才到基层,能够促进人才自身成长。
主要论述年轻人在基层进展对于自身的好处。
)引导人才到基层,能够带动乡村经济进展。
自从脱贫攻坚战打响的那一刻开头,乡村经济的进展就备受瞩目。
越来越多的年轻创业者们,越来越多的新乡贤们带着先进的思维,先进的技术以及大刀破斧的热忱,回到乡村开展创新创业。
他们充分结合区位优势以及资源优势,以及政府各项的扶持政策,为乡村带去了新项目,开发建设各类产业。
除此之外,乡村的剩余劳动力也有机会获得了重新上岗的机会,通过再就业实现二次创收。
总书记“四个比喻”中的人生道理
总书记“四个比喻”中的人生道理作者:共青团中央来源:《新青年》2022年第10期在习近平总书记《论党的青年工作》一书中,有这样一篇重要文章《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内容是2013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的一部分。
其中,对广大留学人员提出了四点殷切希望,并妙用“四个比喻”,生动阐明了深刻人生道理。
“四個比喻”对青年如何健康成长具有普遍意义,不仅是讲给留学青年的,也是讲给所有新时代中国青年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大家坚守爱国主义精神”。
总书记勉励大家,“自觉使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
青年人都渴望成功。
但是“成功之果”不是凭空从天而降的,而是要实实在在长出来。
从哪里长?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答案,从“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长。
“常青树”这一比喻,包含着两层含义。
第一,这棵树能结果。
青年人如果狭隘地追求所谓“成功”,往往会事与愿违。
就如施一公教授在最近一次很火的演讲中所说:“如果你们(中国的年轻人)毕业后,仅仅为自己的柴米油盐担心,仅仅关注自己的房子、车子,那是很不应该的。
”只有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努力志向,奋斗才有大收获,人生才有真成果。
第二,这棵树常结果。
中国上百年近代史反复证明,尽管时代环境不同,但一代代青年只要将“小我”融入“大我”,都能成就人生。
从“两弹元勋”感慨新中国的发展与强大为自己搭建了报国的“大舞台”,“留在国外哪有这个机会”,到如今每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大多来自国计民生关键领域——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始终在源源不断结出硕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大家矢志刻苦学习”。
总书记形象地说:“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圆,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
”细品总书记的要求,“这个半径”不仅是书本学习(读“有字之书”),还有实践学习(读“无字之书”);“这个圆”不仅要画在知识领域之中,还要画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之中。
15 议论文阅读-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15 议论文阅读(一)(2023·福建·一模)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面小题。
匠心聚百业兴①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
没有一支高素质劳动大军,就没有制造业的繁荣发展。
今天,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既对广大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每个人提供了难得的人生舞台。
无论职业版图如何变化,匠心始终是从业者应有的价值追求,工匠精神始终是不可或缺的成功因素。
②0.00068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直径的1/125。
然而,仅靠一双手、一把锉刀、一方小小的操作台,就能实现如此细微的加工公差。
这样的高精度,出自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能专家方文墨之手。
如此极限的精度,源于每天8000余次“枯燥而又单调的反复练习”,源于他“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做到最好”的一片匠心。
③“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有人曾经做过一道“算术题”:假设一个产品的工艺有5道程序,每道程序都以90%作为标准,最终结果是只达到了90%的5次方,约等于59%的标准。
看似不错的标准,最后居然连及格线都达不到。
这也恰恰说明,只有以“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才能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④细微之处见真章,有“质”者事竟成。
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份匠心。
“95后”邹彬为了砌好一面墙,会反复推倒重来多次,“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标准,才过得了心里那一关”的坚守,让他从一名农民工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电工罗佳全“每次用螺丝刀都会比别人多一琢磨一会儿”,坚持比别人多干一点、多想一点的执着,让他从一名初中生成长为集设备安装、电气调试、维护检修等众多技术于一身的国家级技能大师……这些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职业不同、身份各异,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却是他们共同的品质。
也正是有着这样一种精神,他们才能褪去浮躁,定下心来,肯吃苦,多练习,最终练就一身“独门绝技”。
教考衔接之教材单元作文梳理与作文范例(必修上)
(必修上)统编教材单元作文主题梳理VS历年高考真题启示:1.上表显示,统编教材各单元的作文主题大都已在近5年高考中,陆续进入了高考命题专家的“法眼”中。
2.从教材作文编排体系可知,高中学生作文基础训练重点在必修上下两册,选择性必修三册教材侧重实用及理性思考,覆盖范围广,易结合社会时事,人生哲理等材料作文,命题广泛,需做足作文审题立意、章法结构等训练。
必修上教材单元作文题梳理第一单元青春的价值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在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如风干的纸。
(2)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
(3)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4)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学生:青春不是靠天马行空的幻想,青春是要靠脚踏实地的奋斗;青春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青春是靠在事上打磨的成长,青春是心中永远不凋零的花朵。
作为风华正茂的青年学生,身处价值多元、网络发达的社会,你是如何理解“青春”的?请至少结合材料中两则名言,与你的同学分享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青春无悔,生命无悔;奋斗的青春最可贵;用心品读易逝的青春;青春在砥砺中闪光;等等。
【例文】青春仓促,奋斗无悔“在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如风干的纸。
”一句话道尽青春的脆弱易逝。
但在我看来,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只是外在,而内在之美恰如醇酒,历久弥香。
倘若一味感伤,往往使青春如流星般在泪水中划过,一闪即逝;但如果能擦干眼泪,拂去伤感,以奋斗来充实青春,便能突破时间和现实的夹缝,让我们的青春无泪也无悔。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与其面对逝去的青春,以泪相醉,不如抓住短暂易逝的青春,脚踏实地,努力奋斗,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来实现自我的成长。
青春仓促,唯奋斗方能无悔。
董仲舒年少时研究《春秋》,在他人或吟风弄月,或寻芳探幽,享受大好时光的时候,他却能坚定如一,读书治学,三年间目不窥园,在学识和德行上让众人“皆师尊之”;李密少年时有感时光易逝,拜师途中,以《汉书》悬于牛角之上,边走边读,不愿荒废青春;宋濂少时求师,“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乐在其中,为其日后成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新时代青年学生该如何理解人才强国战略
在新时代青年学生该如何理解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从当代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新时代青年学生该如何理解人才强国战略,供大家参考。
在新时代青年学生该如何理解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因此,需要强化青年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注入鲜活动力。
立足青年干部成长规律和自身特点,活用三面镜子,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问题。
活用望远镜,搭建舞台,科学选才。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用好望远镜,需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高站位。
加强中国共产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和政治引领作用,按照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科学选育。
招录之前,做深做透调研功课,根据本地区社区管理、经济发展、规划建设等需求,精准选才、因地制宜。
科学设置招录岗位,壮大青年干部人才队伍。
在加强人才队伍源头建设的同时,厚植发展根基,做到精准实情、把控需求、严格要求。
在招录的过程中,注重考察青年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情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活用放大镜,推上前台,精准育才。
青年干部的成长,既需要自身努力的内在动力,也需要组织培养的外在推力。
聚焦不同类别人才的专业化水平和自身特点,形成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良好局面,用好放大镜是关键。
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实行__、党政、组织等多岗位、多渠道轮班制度,在重要岗位设置AB岗;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度,履行老中青干部1+11+N传帮带制度;组织多部门多岗位老中青干部交流会,让青年干部有效汲取经验、提升能力,保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全方位打造多面手型复合人才。
在用好用活人才的过程中,激发人才成长的潜力和干事创业的动力。
活用反光镜,打造平台,淬炼人才。
栽好梧桐树是引得凤来栖的前提和保证,要让年轻干部在工作中有获得感、成就感。
看待年轻干部缺的是“望远镜”吗
龙源期刊网
看待年轻干部缺的是“望远镜”吗?
作者:张丽
来源:《人民文摘》2012年第06期
有文章指出,看待年轻干部要多用“望远镜”,少用“放大镜”。
该文针对不少地区年轻干部“逢提必疑”的现象,希望人们应该“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年轻干部破格提拔,要看主流、看长远、看本质”。
话是不错,也确实体现了对年轻干部的拳拳之心。
但无论是被提倡的“望远镜”还是被扬弃的“放大镜”,都无法切实揭开群众心中的那个“疑”。
“逢提必疑”缺的不是“镜”,而是公平秤。
更进一步说,舆论对年轻干部“疑”的是提拔的过程是否遵循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干部任命原则。
公平秤失准的问题怎么能靠这种或者那种镜头来解决呢?
其实,“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一直是生民之所欲,但提拔干部是要对一方百姓负责的。
年轻干部提拔过程遮遮掩掩,简历漏洞百出,背景深不可测,其根底有如墙上芦苇,作风又似山中竹笋,恐怕就算是让群众戴上墨镜假装看不见,也无法阻碍人们感到那种深刻的不公吧。
纳税人用税款购买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而干部就是这些服务的具体执行人,我们党的干部就更应该经得起群众“放大镜”的考验。
况且,现在根本谈不到用什么镜的问题,只凭肉眼,我们就看到了各种暗箱操作、萝卜招聘、利益交换,就差世袭罔替了。
老百姓和媒体对年轻干部有质疑,这明明是干部选拔任命过程出了问题。
有了错误,不做批评和自我批评,反而归结于别人手里错拿了“放大镜”,而非举起“望远镜”,实在是有些拎不清。
摘自《北京晚报》2012.4.25。
看待年轻干部,多用“望远镜”
看待年轻干部,多用“望远镜”“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笔者认为,对待年轻干部,应多一些宽容,少一些非议;看待年轻干部,多用“望远镜”,少用“放大镜”。
用“放大镜”看待年轻干部,极其容易产生“逢提必疑”现象。
清华毕业生焦三牛被提拔重用,一如既往地引起舆论“口诛笔伐”。
客观地说,当前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总体上是公平公正、健康有序的。
毕竟,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关系到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抉择。
用“望远镜”看年轻干部,贵在“用其所长”,“补其所短”。
年轻干部成长,既要靠个人努力,又要组织“给力”。
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一方面要用其所长,“给位子、压担子”;另一方面要补其所短,“对症下药、缺啥补啥”。
特别要有意识地强化基层一线锻炼,使他们在与群众打交道中站稳群众立场,把握群众诉求,学会做群众工作;要有目的地把他们“丢”到矛盾堆里磨炼,到困难多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群众情绪,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摸爬滚打、加快成长。
用“望远镜”看年轻干部,贵在敢于打破常规用人才。
北宋政治家包拯说:“常格不破,大才难得。
”受历史和现实中各种因素的影响,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现象依然困扰着年轻干部成长进步,有时候还形成一种习惯势力。
要冲破传统阻力,首先,要打破“论资排辈”,确立“谁有本事谁来”、“谁有潜力谁干”、“谁先成才谁上”的观念,敢为事业用人才。
其次,要打破“按部就班”。
对年轻干部,除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一标准不能破,其他条条框框都要敢于打破,在职级层次、任职年限、学历等方面“不拘一格”,做到量才使用,当用则用、用得其所。
同时,要探索采取“升级不升职”等职务和职级相结合的办法,使年轻干部冒尖有甜头、干好有奔头。
最后,要打破“能上不能下”。
对年轻干部尤其是破格提拔的优秀年轻干部,要动态管理、跟踪考察,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切实解决“能上不能下、能升不能降、能进不能出”的老问题。
(来源:新华网,有删减)。
做好青年科技人才的“识马、育马”文章
做好青年科技人才的“识马、育马”文章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明确,要遵循科研活动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和完善青年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完善自然科学领域博士后培育机制,加大青年科技人才生活服务保障力度,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
在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主要科研阵地的当下,青年科技人才的评价机制如同“指挥棒”,在影响科研人员评级、科研热点方向、一线科研风气上具有关键性作用。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
不同的科研方向特点各异,发表论文的难易度上有所差别,而每篇论文对各自科研领域的学术贡献往往只有同行才能准确辨析。
在青年科技人才的职称评定中,不区分具体领域而唯论文“数量”和“帽子”的决定方式,最终影响到青年科技人才可获得的科研经费投入和具体经济待遇,因此会引导科技人才向“易出论文”的方向聚拢,而诸如数学、化学等难出成果但基础且重要的研究方向便成为了“冷门”。
能够咬定青山不放松,专研艰深领域的青年科技人才在往往在论文数量上不占优势,但恰恰更需要科学的评价体系,为有潜力的人才保驾护航。
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完善青年科技人才的评价机制,就像形成机制性的科技人才“伯乐”,在识别并培育好青年科技人才“千里马”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具体到如何做好“识马”工作,重点在于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例如同行评议、业内专家评价、成果转化效率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让更多的声音参与到评价中。
此外,破除唯“帽子”是论,简化科技项目的管理流程,即能够减少科技人才在沟通联络等行政事务上需要耗费的精力,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一线科研工作,从而促进更多具体的成果产出。
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
完善自然科学领域博士后培养机制,合理扩大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博士后规模,能够让更多的青年科技人才“择良木而栖”,为奠定更深层次、方向明确的科研基础提供必要机会。
加大青年科技人才生活服务保障力度,采取适当方式提高职业早期青年科技人才的薪资待遇,如同为“马驹”提供“粮草”,配合“良居”,即能切实解决青年科技人才的后顾之忧,让“千里马”在艰深而重大的科研攻关中安心坐好“冷板凳”。
2022年吉林省中考作文范文试题解析及佳作展评
2022年吉林省中考作文范文试题解析及佳作展评李辉真题回放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播种。
作文(2)品读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中国天眼”的青春力量39岁!“中国天眼”工程运行团队的平均年龄。
如果只算大窝凼的现场团队,还要再年轻10岁。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观天巨目、国之重器,实现了我国在前沿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原创性突破。
青春,是奋进。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整整两年时间,这些青年人经历近百次失败,却不畏惧失败,越挫越勇,勇往直前。
青春,是创新。
这些青年人从千头万绪中不断探索问题关键,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成功支撑起“中国天眼”的“视网膜”。
青春,是担当。
这些青年人将个人的科研理想和祖国的需要结合在一起,肩负巨龙腾飞的使命,承载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
“中国天眼”铭刻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让中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又走在人类“视界”的前沿。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有删改)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6)行款格式:标题居中,分段需另起一行,空两格。
试题解析与全国各地争奇斗艳的命题形式相比,吉林省一直保持着稳定的作文命题方式——选题作文,即一篇命题作文和一篇材料作文。
这种命题方式,给考生创造了广阔的写作空间,考生可以在考场上大胆选择自己擅长的题目和文体,自由抒写真情实感。
命題一“播种”是一个“词语”式题目。
词典中“播种”是“播撒种子”的意思。
写作此题要从“播种”的比喻义或引申义来写。
我们也许有在田地间“播种”的经历和感受,当然也可以真实记录自己曾经在田地间“播种”的经过和启示。
但作为学生,我们生活中会有更多的“播种”经历,正是这一次次“播种”,启迪了我们的心灵,纠正了我们的错误,改正了我们的缺点,丰富了我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