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药理作用的研究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

学生姓名

论文名称鱼腥草药理作用的研究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目录

内容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前言 (2)

1.有效成分的研究 (2)

1.1 主要成分挥发油 (2)

1.2 黄酮类化合物 (3)

1.3 其他 (4)

2.药理作用研究 (4)

2.1 抗菌作用 (4)

2.2 抗病毒作用 (5)

2.3 抗炎镇痛作用 (5)

2.4 利尿作用 (5)

2.5抗过敏、平喘作用 (6)

2.6抗钩端螺旋体作用 (6)

2.7抗肿瘤作用 (6)

2.8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6)

2.9 毒副作用 (7)

3.总结 (7)

参考文献 (8)

内容摘要:鱼腥草含有癸酰乙醛、甲基正壬酮、癸酸等成分,其中癸酰乙醛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活性。药理研究证明鱼腥草具有抗菌、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抗炎等作用,故在呼吸科、消化科、外科、妇科及五官科疾病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鱼腥草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Abstract:Its sebacic acid containing acetaldehyde, methyl ketone compounds are analyzed.the, such as acid composition, which has been the acylation sebacic acetaldehyde microorganism activity. The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showed its has antibacterial, antiviral and strengthen the body's immun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and so on, XiaoHuaKe an, surgery, gynecology and ent diseases are widely used.

Key words: Houttuynia cordata active principl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Clinical application

前言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Saururaceae)蕺菜属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1]性辛,味微寒,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尿通淋等功能,所以主要应用于肿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等症。[2]鱼腥草原名“蕺”,始载于《名医别录》下品。因其茎叶搓碎后,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本草纲目》载:“其叶腥气,故俗称鱼星草。”其别名多因地而异,如:猪鼻孔(四川)、鸡儿根(湖南)、臭灵丹、臭荞麦(浙江)等。鱼腥草在我国仅存一种,主要分布与我国中部、东南部及西南各省(自治区)。东起台湾,西南至云南、西藏,北达陕西、甘肃。

1.有效成分的研究

鱼腥草含有多种成分,如挥发油、蕺菜碱(cordarine)等。[3]其中挥发油为其主要有效成分。另外,鱼腥草还含有黄酮类化合物。近来国外学者已从鱼腥草中分离出一种抗癌活性结晶物。日本学者从鱼腥草的氯仿提取物中分得2种抗血小板聚集的成分,顺式-N-(4-羟基苯乙烯基)苯甲酰胺[cis-N-(4-hydroxystyryl)benzamide]和反式-N-(4-羟基苯乙烯基)苯甲酰胺[trans-N-(4-hydroxystyryl)benzamide],被认为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成分。

1.1主要成分挥发油

鱼腥草的地上部分含有挥发油,鲜草的含量约为0.0049%,油中主要成分为癸酰乙醛(即鱼腥草素,Decanoyl acetaldehyde),具有有抗菌活性。除了癸酰乙醛外挥发油中还含有癸醛(capric aldehyde),癸酸(capric acid)、月桂醛(lauric aldehyde)、月桂烯(myrcene)及甲基正壬基甲酮(Methyl-n-nonylketone),部分无机盐(如氯化钾、氯酸钾)、蕺菜碱等。

其实早在1921年国外就报道过鱼腥草中含有癸醛(capric aldehyde)、月桂醛(lauric aldehyde)等成分,但这些化合物都没有抗病原微生物的活性。1952年Isogai H报道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鱼腥草中提取的精油里发现有一种抗菌物质,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4]不久即报道从鱼腥草中分离出该有抗菌活性的成分,并确立了化学结构,定名为癸酰乙醛(Decanoyl acetaldehyde)CH3(CH2)8COCH2CHO,与月

桂醛(lauric aldehyde)均有特异臭气味。[5]另外还含有柠檬烯(limonene),芳樟醇(linalool),丁香烯(caryophellene),龙脑醇乙酷(bomylacetate),罗勒烯(ocimene),1,8-按叶素(1,8-cineol),邻、对、间-苯甲酚(O-、m-、p-cresol)。[6,7,8]主要成分癸酰乙醛因其游离状态不稳定,易于聚合失效,成品必须制成性质较稳定的加成物形式。1971年国内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其亚硫酸加成物癸酰乙醛亚硫酸氢钠原料成为合成鱼腥草素,使之广泛地应用于临床。[8]

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取鱼腥草挥发油,所得的成分有所差异。1995年郝小燕等采用水蒸气蒸馏和石油醚萃取的方法分别提取黔产野生鱼腥草的精油和净油,结果表明,两种提取方法的成分不尽一致,精油成分40个,得率为0.103%,净油成分48个,得率为0.214%。[9]而且,净油中抗菌有效成分癸酰乙醛的含量明显高于精油中的含量。曾虹燕等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测得鱼腥草成分为鱼腥草素(14.393 %),环六烷-2-烯-1-醇(12.985%),十六酸(8.783 %),甲基正壬酮(6.555 %),3-甲基环己醇(6.037 %)和9 ,12-十八烷二烯酸(8.086 %),它们共占相对含量的56.839%,其中鱼腥草素的含量最高。[10]曾虹燕等认为水蒸气蒸馏的鱼腥草挥发油不具腥味,不含鱼腥草素,可能在加热条件下,鱼腥草素被氧化为癸酰乙酸,后者极易降解为甲基正壬酮。水蒸气蒸馏所得的挥发油化学成分种类最多,其主要成分为甲基正壬酮(23.387 %) ,1-壬醇(5.524 %) ,癸醛(4.385%)和2-甲基-5-异丙基酚(4.186%),其中甲基正壬酮含量占了近1/4,其他成分的相对含量较少。石油醚提取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十六酸(3 .183 %),其他各种成分的相对含量均较少。

1.2黄酮类化合物

鱼腥草花、叶和果中均含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甙(quercitrin)、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瑞诺苷(reynoutrin)、金丝桃昔(hyperin)、阿芙普(afzerin)和芦丁(rutin)等。[7]黄酮含量与产地有关,杨亚玲等利用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鱼腥草中的黄酮。[11](见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