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记138个常见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精编】

合集下载

初中文言常见实词、虚词意义及用法汇总(2)

初中文言常见实词、虚词意义及用法汇总(2)

初中文言常见实词、虚词意义和用法汇总180个必背文言实词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 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3.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当: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③将要。

(今当远离)④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⑤值,正在。

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之:1.结构助词,“的”。

例“前人之述备矣”。

2.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不译。

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语气助词,用在句尾,无实意,不译。

例“怅恨久之”4.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意,不译。

例“何陋之有?”5.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意,不译。

例“马之千里者”6.助词,凑足音节,无实意,不译。

例: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怅恨久之向之未始游7.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意,不译。

例: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1.代词,可译为“他、它、他们”。

例:默而识之。

(它)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指天下事)时人莫之许也(指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这件事)2.动词,去,往,到。

例:吾欲之南海,何如?辍耕之垄上(到……去)】以:【1. 以:认为。

例: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2.因为。

例:何以是以以中有足乐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介词,把。

例:以告富者(以之告于富者)。

临崩寄臣以大事【4.动词,以为,觉得。

例: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连词,相当于“而”,例:俯身倾耳以请。

6.用,用来。

例:所以动心忍性。

7.原因。

例:良有以也(有以:有道理,有原因)8.在。

例: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9.凭借。

例:可以一战。

10.按照。

例:策之不以其道。

而1.顺接连词,①表修饰关系,不译。

例:呼尔而与之。

临溪而渔。

朝而往,暮而归。

默而识之。

②表并列关系,不译。

例:泉香而酒洌。

罍而歌者。

③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或不译。

泉而茗者。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2.转接连词,表转折关系。

例: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3.相当于“以”,来。

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其1.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

例:其真无马邪?表推测语气,可译为“恐怕”。

例:其真不知马也。

表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也许、应当”,例:其喜洋洋者矣【2.代词,第三人称,可译为“他、她、它(们)的”,例: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亲旧知其如此】于、 1.介词,由,从。

巧记120个常用文言实词的方法(上课用)

巧记120个常用文言实词的方法(上课用)
关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时节、季节----节日) 单于壮其节(气节、节操) 钿头银蓖击节碎(节拍)
3、 了解词义引申的联想方法
(即词义之间的联想方法,可以参考教材中实词积累 中的“推导提示”)
(1)类似联想/相似类比
采用类似的事物来比喻,形成一词多义。 形貌相似:节:竹节---关节、时节 功能相似:关:门闩---关卡(控制出入)
词义引申的方式:
(1)连锁式引申(单向引申,即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 逐步延伸开来。)
例如:寒 本义为冷(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寒 冷的季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贫寒(大庇天下寒士 俱欢颜)----恐惧、害怕(大渡桥横铁索寒)
朝:早晨---早上省视父母、君主------朝见、朝拜----朝 廷---朝代
方法八:语境记忆法
总原则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根据上下文,动态记忆。
解释、解答 5、归:女子出嫁 /归来、回来/归还、退回 /归附、归顺/归宿 6、过:走过、经过/过去/胜过、超过/过分、太甚/过失、过错/
过问、拜访、探望 7、间:中间、期间/间隙、空隙/间隔、间断/间或、偶尔/离间 8、望:远望/希望、期望/瞻望、仰望、景仰/声望、名望 9、质:人质/资质、质地/质朴、朴实/本质、实质/质询、质问
懂得一词多义演变时不同的联想方法,我们可以从看似孤 立的各个义项之间找到一定的联系,形成一张义项网,以便 根据上下文意,选出正确义项。
4、了解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
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
例: 骄:马高大健壮的样子----人自满自高自大 析:劈木头---剖开---分析、辨析 驰:使劲赶马---车马疾行---泛指疾行 道:路---途径---道理---主张、思想 弛:放松弓弦----放松、松懈

120个文言实词巧记方法:借助常用成语记忆法(61—120)

120个文言实词巧记方法:借助常用成语记忆法(61—120)

120个文言实词巧记方法:借助常用成语记忆法(61—120)61.劝劝善惩恶:劝:勉励;惩:责罚。

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作谓语、定语;指惩罚坏人,勉励好人62.却望而却步:却:停止、后退。

却步:不敢前进,向后退。

远远望见了就吓得直后退。

作谓语、宾语;含贬义;指知难而退。

却之不恭:却:推却。

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予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临时的客套话,常与“受之有愧”连用。

盛情难却:却:推辞;拒绝。

盛:广大。

词义应为“很大的情意难以推辞”。

63.如讳莫如深:讳:隐讳;深:事件重大。

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

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

作谓语、状语;指把事情隐瞒得很深栩栩如生:形容作品、画作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多指人工制造的艺术品。

栩栩: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生:活的。

如履薄冰: 像走在薄冰上一样。

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不绝如缕: 绝:断;缕:细线。

作谓语、定语;用于声音、书信、情绪等或用来形容局势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

相敬如宾: 指夫妻互相尊敬、爱护、很客气,像对待客人一样。

一如既往:一:完全;如:像;既往:从前。

指态度或做法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

巧舌如簧: 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含贬义。

如坐春风: 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

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指遇到良师64.若安之若素: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

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口若悬河: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

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举重若轻: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

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

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

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65.善独善其身:独:唯独;善:好,维护。

原义是指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

现指在污浊的环境中能不受干扰地坚持自己的美好品格。

也喻只顾自身而不管他人。

循循善诱:善:善于。

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整理)

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整理)

高考语文120 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一、爱“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 。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二、安“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 ;“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三、被“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

“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四、倍“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 ,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 ,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五、本“本” 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 之义;事物的“本原” 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六、鄙“鄙”原义为“边邑” ,边境自然环境“鄙陋” ,故有“鄙陋” 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 ;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七、兵“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 。

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

由“战争、军事” 义引申出“侵略” “战略,战术”等义。

八、病“病”原义为“重病” ,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 ;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

九、察“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 ,这样便能“看清楚” ;“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

十、朝“朝”本义为“早晨”,读zh c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 。

十一、曾隔两代的亲属叫“曾” ;后借为“增”义。

虚化为“曾经” (念ceng)。

十二、乘“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

120个文言实词常见义项简洁易记版

120个文言实词常见义项简洁易记版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常见义项:1.爱,di (1)名词,恩惠(2)动词①给人恩惠②喜爱③怜惜,同情④吝惜,舍不得⑤通“菱”,隐蔽,躲藏(3)形容词,吝啬2.安,Gn (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②安稳③安定,舒适(2)动词①安身②安置③抚慰,安抚④使……安定⑤安心(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3.被,读音一:Zi (1)名词,被子(2)动词①覆盖②遭受(3)介词,表示被动;读音二:PL通“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②披散4.倍,Zi (1)动词①背向,背着②违背,背叛③加倍(2)数词,一倍(3)量词,照原数加一次(4)副词,更加,倍加5.本,b苞n (1)名词①草木的根②根本,基础③本业,常代指农业④书本,稿本,版本⑤ 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2)量词(3)动词,推究本源,考查(4)副词,本来6.鄙,bi(1)名词,边界,边远的地方(2)动词①以……为边界(边邑)②轻视,瞧不起(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7.兵,bing (1)名词①兵器②士兵③军队④战争⑤战略战术,用兵策略8.病,bing (1)名词①重病②弊病,缺点(2)动词①生病②使……成病态③担心,忧虑④责备,羞辱(3)形容词①困苦②疲劳9.察,chd(1)动词①观察,仔细看②看清楚③详审,考察④了解,弄清楚⑤考察后加以推荐(2)形容词,精明10.朝,读音一 chdo (1)动词,朝见,朝拜(2)名词①朝廷②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读音二:zhao名词,早晨11.曾,读音一 ceng副词,表时间的过去,曾经,已经,才;读音二zeng (1)名词,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2)动词,通“增”,增加(3)副词,表意外,竟然,居然,简直12.乘,读音一 cheng (1)动词①驾,坐②升,登③冒着④连接,一个接一个(2)介词,趁着,凭借读音二sheng (1)名词,一车四马的总称(2)量词,辆(3)数词,四13.诚,cheng (1)名词,诚心诚意(2)副词,表肯定,确实,的确(3)连词,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14.除,chU(1)名词,台阶(2)动词①去掉,除去。

史上最全文言文知识技巧汇总:文言中常见词语及释义

史上最全文言文知识技巧汇总:文言中常见词语及释义

文言中常见词语及释义1、常见的职官变动词语有这样一些: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拜:授予官职;除:任命,授予官职;授:给予官职;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擢:在原官职上提拔;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转、调、徙:调动官职;补:补充缺职;改:改任官职。

第三类: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同时掌管,兼任;领:兼任;署:代理,暂时担任;权:暂代官职。

第四类: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降职;谪:被罚流放或降职;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左迁:降职;罢、免:罢黜、免去官职;黜、废:废弃不用。

第五类:其它。

还有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

2、常见词语:数奇(命运坎坷曲折),驵侩(马匹交易的经纪人,后泛指经纪人),县官(指朝廷),坟策(泛指古书典籍),自居(自以为有某种身份),非礼(不合礼节),卑鄙(指地位低下,见识短浅),秩满(指官员任期期满),服阕(为父母服丧三年期满),委输(输送积聚的货物;转运),委吏(管理粮食的小官吏),自许(期望自己干什么),黔首(指百姓),耄耋(指八九十岁的老人,泛指老年人),按部(指在自己的辖区内巡视),藉田(古时帝王在春耕前亲自耕作农田以鼓励百姓的活动),下车(指官员上任),视事(官员在任内处理政事),望门投止(投靠有名望的家族),畋渔(打猎捕鱼),墨者(有贪赃行为的人),锐意(决心),属辞(撰写文辞),累官(屡次升迁),左迁(贬官),通货(通商),女弟(妹妹),反复(改变以往局面;书信往来),突出(奔突而出),具体(形体具备),三尺(指剑;法律条文),烈士(有志于建立功业的人),舅姑(公公与婆婆),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流风余韵),无赖(无所依靠;无聊),影响(影子和声音),身体(亲自实行),处分(处置安排),结束(整装,装束),放心(丧失了意志),闾左(平民),豪右(权贵),苍头(奴仆)等第。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1.爱,ài动词①爱护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

④吝惜,舍不得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⑤珍惜,爱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

⑥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奉养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已经使他们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3)疑问副词,怎么,哪里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4)疑问代词,哪里,什么地方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3.被,读音一:bèi(1)名词,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文言文词语138个(包括解释和出处)

文言文词语138个(包括解释和出处)

文言文词语138个(包括解释和出处)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词语更是丰富多样,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下面将为您介绍138个常见的文言文词语,包括词语的解释和出处。

一、动词类1. 骐骥:喻指官员品行高尚、能力出众。

出自《周易·系辞》。

2. 温恭:指温和有礼貌。

出自《论语·学而》。

3. 寄托:妥善地寄存、安置。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二回》。

4. 溘然:突然。

出自《南史·刘道真传》。

5. 谦虚:虚心、谦逊。

出自《周易·系辞》。

6. 俯仰:低头看和抬头看。

出自《庄子·天道》。

二、名词类1. 行思:考虑、思索。

出自《孟子·告子》。

2. 笑傲风月:形容人心情豪放不羁。

出自《红楼梦·第六十一回》。

3. 莫逆之交:指最亲密的朋友。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4. 舍己为人:为他人着想,不顾自己的利益。

出自《左传·桓公十年》。

5. 君子之交淡如水:指交往不求回报,心平气和。

出自《庄子·天道》。

6. 风尘仆仆:形容在外奔波劳碌。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三、形容词类1. 苍凉:形容荒凉、寒冷。

出自《红楼梦·第十三回》。

2. 慷慨激昂:形容激动而豪情万丈。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3. 断肠:形容痛苦、伤心欲绝。

出自《红楼梦·第六十四回》。

4. 彷徨:迷茫、犹豫不决。

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六回》。

5. 苦心孤诣:形容极其努力和用心。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6. 憔悴:形容身体虚弱、面容憔悴。

出自《红楼梦·第十九回》。

四、副词类1. 不解之缘:指两人感情深厚,彼此心有灵犀。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2. 竟然:表示出乎意料地。

出自《庄子·德充符》。

3. 万分:非常、极其。

出自《红楼梦·第十九回》。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138字用法列举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138字用法列举

9 从:1,<动>顺从;听从。《论语?十则》:“多闻, 择其善者而~之。” 2,<动>任;任凭。《论语?为政》:“七十而~心所欲, 不逾矩。 3,<介>由;自。《邹忌讽齐王纳谏》:“旦日,客~外 来。”《木兰诗》:“愿为市鞍马,~此替爷征。” 4,跟随 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伤仲永〉(七上) 5,跟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七下) 战则请从曹刿论战(八上) 6,跟从,跟随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小石潭记〉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孟论学〉
7,依从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从民欲也 陈涉世家。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 以攻宋 〈 公输〉 8,介词,表方向 从小丘西行百二 十步 〈小石潭记(八下)〉 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花源记〉
殆 ①危险。例:《谋攻》:“知己知彼,百 战不~。”《论语》:“思而不学则~。” ②近于;几乎。例:《六国论》:“且燕 赵处秦革灭~尽之际。”《雁荡山》: “凡永嘉山水,游历~遍。” ③大概;恐怕。例:《石钟山记》:“郦 元之所见闻,~与余同。” ④通“怠”,懈怠;懒惰。例:《商君书 “巨是凡人, 偏在远郡。” ②人世间;尘世。司空图《携仙箓》:“仙 凡路阻两难留。” ③凡是,表示概括。《察今》:“凡先王之 法有要于时者。” ④大概;大略。《汉书· 扬雄传》:“仆尝倦 谈,不能一二其详,请略举凡。” ⑤总共;总计,表示总合。《琵琶行》: “凡六百一十六言。”《出师表》:“由是 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②顺承关系,可译作“就”、“接着”、“然 后”,或不译。 例句:1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2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 4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十则》 5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6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小 石潭记》 7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8聚室而谋曰。《愚公移山》 9挟天子而令诸侯。《隆中对》 10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

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二)

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二)

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二)六一、去【推导提示】"去"的本义是"离开"。

"离开"一个地方,当然就跟那个地方有了一定的"距离"。

用于使动意义,使离开,意义即是"除掉,去掉"。

【成语助记】何去何从刮骨去毒以杀去杀以刑去刑陈言务去大势已去扬长而去眉来眼去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相去几何六二、劝【推导提示】"劝"的本义是"勉励",后引申为"劝说、劝导"。

【成语助记】劝善惩恶赏一劝百诱掖奖劝六三、却【推导提示】"却"的本义是"退,使退"。

"退"正是"不受,拒绝"形象描绘。

退后自然会"回头",这不正是头的"转折"吗?故又虚化为表转折的连词。

【成语助记】却之不恭望而却步盛情难却却病延年六四、如【推导提示】"如"的本义是"像"。

(取女孩学话很像大人,这是女孩学语言的先天优势,古人也发现了这一点,故"像"义"从女从口"。

)要"像"当然要"遵从,依照"一定的标准;才能、品行"像"某人,当是"比得上"他。

既是"像",当然还不是完全一样,故又引申出"如果"义,表假设。

又因为"像",有用作描摹事物的情态的词缀"……的样子"。

【成语助记】突如其来如饥似渴如臂使指如出一辙如椽大笔如法炮制如虎添翼如火如荼如胶似漆如狼似虎如履薄冰如芒刺背如弃敝屣如泣如诉如切如磋如日中天如丧考妣如数家珍如蚁附膻如饮醍醐如鱼得水如影随形如坐春风如坐针毡涣如冰释恍如隔世泪如雨下相敬如宾危如累卵心如止水易如反掌势如破竹不绝如缕风雨如晦甘之如饴观者如堵烂醉如泥履险如夷目光如豆囊空如洗巧舌如簧气喘如牛日月如梭胜友如云守身如玉逝者如斯铁证如山栩栩如生运斤如风狗彘不如自愧弗如六五、若【推导提示】"若"的一个基本义是"像",故"相同""如果""及,比得上"等意义的引申跟"如"相似,请参照上面的提示。

文言文常见字词总结

文言文常见字词总结

文言文常见字词总结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文学语言,它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表达方式,深受人们的喜爱。

本文将对文言文中常见的字词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字词。

一、常见的人称代词1. 余:指我。

2. 予:指我,多用于诗词中。

3. 者:指他,多用于古代文章中。

4. 尔、汝:指你。

二、常见的动词1. 行:做,进行。

2. 居:住,居住。

3. 归:回家,归去。

4. 游:游玩。

5. 卧:睡觉。

6. 望:看,瞧。

7. 食:吃,进食。

三、常见的形容词1. 素:原来,一直。

2. 红颜:美女。

3. 幽深:深远。

4. 悠悠:长久、永远。

四、常见的名词1. 汝:你,多用于古代詩詞文章中。

2. 人间:人世间。

3. 朝阳:早晨的阳光。

4. 明月:明亮的月亮。

5. 山水:山和水的景色。

五、常见的副词1. 今:现在。

2. 往:朝,向。

3. 乃:就是。

4. 不已:终止不断。

六、常见的连词1. 而:表示递进或转折的关系。

2. 又:表示并列或递进的关系。

3. 若:如果。

七、常见的句式1. 莫......乎:用于反问句,表达劝告或禁止的意义。

2. 以......为......:表示拿某个事物作为某个标准。

八、常见的谚语或成语1. 人生如梦:比喻人生短暂。

2. 亡羊补牢:比喻事情出了问题后才想办法解决。

3.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形容拖延、不积极的态度。

以上就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字词总结。

文言文能够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常见的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也能够在写作或阅读中灵活运用。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以下是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1.之:表示连词的作用,连接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

例如:人之初,性本善。

2.不:表示否定。

例如:不去非要。

3.有:表示存在。

例如:爱而不得,虽富而无。

4.为:作为。

例如:人为万物。

5.以:用于表示手段、方式、目的。

例如:以人为鉴。

6.于:表示在。

例如:公然于众。

7.是:表示肯定。

例如:是岁暮之时。

8.也:表示肯定。

例如:义弘而不犹也。

9.以为:认为。

例如:以为无事。

10.之一:表明所提及的事物属于一些范围中的一个。

例如:人之一11.时:表示时间。

例如:花开时。

12.天:表示自然界。

例如:天寒地冻。

13.然:表示转折性的词语。

例如:明哲保身,必然酬对。

14.如:比喻,表示相似。

例如:饥者易怒如蜂。

15.自:表示从一些地方开始。

例如:自山中来。

16.不可:不能。

例如:事情不可违背。

17.不得:不能。

例如:不得而知。

18.必:表示肯定。

例如:必有灵谷。

19.当:表示应该。

例如:不当言。

20.非:表示不是。

例如:非汉不可。

21.无:没有。

例如:于无声处听惊雷。

22.人:表示人类的含义。

例如:人寿年丰。

23.之间:表示范围。

例如:天地之间。

24.自己:表示自身。

例如:以身作则。

25.然后:表示一个动作发生的时间。

例如:其言未然,然后。

</p>26.一种:表示一种类型或性质。

例如:此言一种者</p>27.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或令人吃惊的情况。

</p>28.基本上:表示基础或根本。

</p>29.首先:表示首要。

</p>30.反而:表示与预期情况相反。

</p>31.据说:表示根据传闻或他人说法。

</p>32.命中:表示预测或预计。

</p>33.涉及:表示涉及到一些范围或领域。

</p>34.决不:表示坚决拒绝或不允许。

</p>35.瞬间:表示非常短暂的时间。

120个文言文常用“字”解释

120个文言文常用“字”解释

120个文言文常用“字”解释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字形式,它具有优雅的文风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文言文中,有很多常用的字,它们是我们熟悉又常见的字。

本文将解释常用的120个文言文字,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字。

一、人物篇1. 吾:我,表示自称。

2. 予:我,表示自谦。

3. 子:儿子或者是对年长者的尊称。

4. 君:君主,指统治者。

5. 心:心灵,表示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6. 身:身体,指人的躯体。

7. 家:家庭,指人们住所和家族。

二、时间篇8. 日:太阳,也表示时间的单位——一天。

9. 月:月亮,也表示时间的单位——一个月。

10. 上:时间、空间的方位词,表示在上面或之前。

11. 下:时间、空间的方位词,表示在下面或之后。

12. 年:时间的单位,指一年。

13. 春:一年四季中的春天。

14. 夏:一年四季中的夏天。

15. 秋:一年四季中的秋天。

16. 冬:一年四季中的冬天。

三、天气篇17. 雨:下雨的天气。

18. 风:吹动的空气。

19. 云:水蒸气凝结的形成的云层。

20. 雪:下雪的天气。

21. 雷:闪电放电时所产生的声音。

22. 电:电流,一种能量的形式。

四、动物篇23. 鸟:有羽毛的动物。

24. 鱼:生活在水中的动物。

25. 狗:人类的朋友,也是一种宠物。

26. 猫:人类的朋友,善于狩猎老鼠。

27. 虎:大型猫科动物,属于肉食性动物。

28. 马:哺乳动物,古代人类的重要交通工具。

五、自然篇29. 山:高大的陆地形态,有特定的地形。

30. 水:构成海洋、江河等的液体物质。

31. 石:矿物质的一种,常常用于建筑。

32. 木:树木的一种,可以提供木材和果实。

33. 土:构成地球表层的固体物质。

34. 火:燃烧时所产生的能量。

35. 金:一种贵重的金属。

36. 银:一种贵重的金属。

37. 地:大地,指整个地球。

六、地点篇38. 中:方位词,表示在中间。

39. 东:方位词,表示在东边。

40. 西:方位词,表示在西边。

140个文言文常用词语表及释义(上)

140个文言文常用词语表及释义(上)

140个⽂⾔⽂常⽤词语表及释义(上)这⾥列出的140个⽂⾔⽂中常见词语,包含了初中和⾼中语⽂学习中,⽂⾔⽂部分的主要内容,记住熟悉后,再遇到⽂⾔⽂⽅⾯的考题,就能轻松解决了!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也。

②【养】⾐⾷所安。

③【安逸】⽣于忧患死于安乐2、⽐①【等到】⽐⾄陈。

②【⽐较】每⾃⽐于管仲。

③【靠近】其两膝相⽐者。

3、鄙①【鄙陋、⽬光短浅】⾁⾷者鄙。

先帝不以⾂卑鄙。

4、兵①【兵⼠】⾏收兵。

②【兵器,武器】兵甲已⾜。

兵⾰⾮不坚利也③【军队】上使外将兵④【指军事⽅⾯】⽤兵如神5、并【⼀起】⾻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杀两尉③并怡然⾃乐6、策①【马鞭】执策⽽临之。

②【鞭打】策之不以其道。

③【记录】策勋⼗⼆转④【计谋】束⼿⽆策7、诚①【果真】诚如是。

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知不如徐公美③【诚⼼】帝感其诚。

④【如果】今诚以吾众诈⾃称公⼦扶苏8、乘①【量词,古时⼀车四马叫“乘”】车六七百乘。

②【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虽乘奔御风并有乘骑弄旗标枪9、从①【跟随】从先⼈还家。

⾪⽽从者。

战则请从。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②【由,⾃】从⼩丘西⾏百⼆⼗步。

③【顺从,听从】⼩惠未徧,民弗从也。

④【顺着】从流飘荡⑤【堂房亲属】赠从弟。

10、旦【早晨】晴初霜旦旦⽇11、殆①【有害】死⽽不学则殆。

②【⼤概】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

12、道①【道路】会天⼤⾬,道不通。

道渴⽽死(在路上)②【道义】伐⽆道。

③【⽅法、道理】策之不以其道。

咨诹善道④【说,讲】不⾜为外⼈道也。

⑤【施仁政】得道者多助13、堵【墙】环堵萧然。

14、度①【估计】度已失期度德量⼒②【越过】关⼭度若飞③【量词:次】崔九堂前⼏度闻15、⽽①【表并列关系】中峨冠⽽多髯者。

②【表承接关系】温故⽽知新。

③【表修饰关系】久⽽乃和。

④【表转折关系】⽽伯乐不常有。

16、凡①【凡是】凡所应有。

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凡曝沙之鸟②【总共】凡三往,乃见。

17、⽅①【当……时】⽅其远处海门。

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王劲松一、【之】1、用作代词:(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这件事”。

例: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③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愚公移山》)(二)表示前后是同一事物,可译为“这”。

例: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②公输般为楚为云梯之.械,将以攻宋。

(《公输》)2、用作助词:(一)结构助词,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②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③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结构助词。

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译时也可省去。

例: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①宋何罪之.有?(《公输》)②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四)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五)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②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③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⑤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醉翁亭记》)⑥由此观之.,王之弊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例:①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②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③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4、表示时间、空间的界限。

例:①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8个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18个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18个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一、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

可译为“因此”“因而”。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

可译为“来”。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文言词语的用法及意义

文言词语的用法及意义

文言词语的用法及意义一、文言词语的定义文言词语,也称古汉语词汇,是指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经典文化和书面语言中的词汇。

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含义和形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人对于文言词语越来越陌生。

然而,了解这些古代词语的用法和意义仍然对我们理解古代文化、深入阅读经典著作起到重要作用。

二、文言词语的特点1. 含义丰富:与现代白话相比较,文言词语往往包含更为广泛和深刻的内涵,能够通过简洁而精确的表达方式传递更多信息。

2. 形态独特:由于历史演变和地域差异等原因,文言词语通常采用较为独特并且复杂的构字方式,在音韵和形态上与现代汉字存在差异。

3. 意境凝练:文言词语常以优美、含蓄、意境深远等方式表达思想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诗意。

三、文言词语的用途1. 文学创作:文言词语常被用于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以增添古韵和雅致。

例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运用了大量丰富多样的文言词语,使小说更加生动传神。

2. 古籍阅读:理解文言词语是阅读古代经典著作的关键。

无论是《论语》、《道德经》还是《资治通鉴》,其中皆蕴含着许多重要的哲理思想和社会风貌,只有熟悉其用法与意义,才能更好地领略其内涵。

3. 名人名篇引用:现代社会经常会出现对于古代名人或经典作品的引用,而这些引用往往使用了文言词语。

掌握相关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些引言,同时也展现出我们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尊重与自信。

四、几个常见文言词语及其意义1. 嗟来之食:原指俭朴而简陋的伙食,后引申为生活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资。

形容生活贫苦。

2. 凛然起敬:形容态度恭敬而肃立,一种对于权威、尊严的敬畏和服从。

3. 斯文败类:斯:这;文:人文化修养;败类:劣等、不好的人。

意指没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的人。

4. 众口铄金:众口:群众的评议声音;铄金:将黄金熔化精炼之意。

比喻大多数人对事物评价或舆论具有巨大影响力。

五、如何学习文言词语1. 阅读古籍和经典著作,注重理解上下文,特别是用以表达思想情感的词语,并积累相关常用词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记138个常见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请口述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

1、爱楚人爱()其子,虽爱()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菊,众人爱()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而不见。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闲之地,得旦夕安()寝,常与邻国相安(),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在哉?3、被屈原忠而被()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散)发被()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衣,身被()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思亲。

5、本柳宗元本()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反其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即今日所见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6、鄙晋之鄙()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

”居久,则鄙()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人。

7、兵陈涉初起之时,用兵()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以疲惫之兵(),遂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其友,勿劝。

8、病桓公身有疾.左右病()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入内脏,遂死。

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

今人常以此相诟病()。

9、察郡守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

10、朝邹忌旦日朝()服衣冠,于朝()谏齐王。

齐王纳其谏。

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经数年之久。

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谋臣所景仰。

11、曾愚公自曾()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

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齐议移山.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

愚公之邻人智叟望山上曾()云,笑之。

愚公笑曰:“何曾()不若孩儿?世代移山,终有竟日。

”12、乘陶渊明手握《左传》,乘()彼桅垣,阅至“公与之乘()" ,感慨古代帝王虽善因利乘()便,终而亡,顿生归家之心,一路冒风乘()雪,至家,心乃定,居家乘()化以归尽。

13、诚蔺相如携和氏璧至秦,足见赵国之诚(),而秦王佯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诚()无意,乃遣从者怀璧于赵,后秦诚()如此。

14、除荆轲以义闻天下,燕太子使人召之。

荆轲始不愿,太子以诚待,三顾其舍,亲除(除掉)其东屋之除〔)尘,引荆轲之车,荆轲感之应允,与太子归。

太子除()其官职,令其刺秦王。

荆轲曰:“除()吾死,不然事定成!”15、辞屈原德高,作《楚辞()》,其辞()美,子兰欲以叛国之辞()除之。

屈原曰:“死且不辞(),何惧之有?”后为楚王所逐,辞()亲戚,见放楚之汨罗。

16、从樊哙从()军,从()刘邦征伐。

后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邦,张良见势急,至军门见樊哙,樊哙从()良计,斥项王。

项王不识此人,问所从()来,欲杀之,樊哙不顾。

项王感其勇猛,命其从()良坐。

17、殆归有光家遭火,势急殆(),物件殆()尽,唯余项脊轩。

归有光以为殆()有神助,后重修之。

18、当李斯为秦相,当()政。

当()是时,敌虎视秦,李斯令将当()关隘,敌临,守将退之,按律当()死。

李斯念其功,以功当()泽,于其当(将)死之际活之,后令其当()出使之职,守将涕落曰:“此事,名我固当()。

吾定效力,不负君望!”19、道苏洵欲往京城,道()泰山间行.遇隐士行于道(),憩于茶亭,论秦国与六国之事,隐士举兵家之道(主张),以为六国用兵之道(策略)不及秦国,苏洵不以为然。

二者言辞激烈,未能休也。

人道()此事:孰闻道(道理)多也?20、得临川人张奇游学得()一书,乃安石所著。

曰:“吾得()珍宝事之”,后读之,快然自足,多有所得(), 以为安石所言得()之。

21、度宋妻往市买鞋,途遇小涧,一跃度()之,至市方忆忘度(),徘徊几度()欲反.度()之再三,则度()其夫脚之大小,未成,反家,其夫见妻空反,以为玩乐无度(),责其不知以脚度()鞋之大小。

后人度()曲词讽之,以为其家如国,无法度(),岂不谬哉?22、非唐有二人,一老一少,席间论陈涉灭秦,老者曰:陈涉非()有兵家之能而灭秦。

少者非()之,曰:此言非()也,陈涉胜于民心也。

23、复天启年间,皇上好蟋蟀。

江南成名找之,至一大观园,其中亭台楼阁。

池水逶迤,水复()荡漾,成名掷一石子,波浪顿生,顷之,又复()如初。

前行,一老人见之,问其话,成名不敢出言以复(),后老人自言因找蟋蟀至此,成名乃与之言,偕往求蟋蟀。

得一,成名以其小,劣之。

试令之与鸡斗,无不胜者。

两人喜,相约明日复()往。

24、负赵国得和氏璧,秦王闻之,负()强以城十五求之。

赵国之臣纷议,蔺相如以为必许之.以负()秦曲。

赵王召相如负〔)和氏璧往之。

相如临行曰:“必不负()赵。

”至秦,秦王不睬,相如知秦王负()约,令从怀璧归赵。

后人评曰:秦王有妇人之仁,若执意求之,则胜负()不易量。

25、盖姚鼐游泰山,路有树,枝枝相覆盖(),其叶如盖(伞)。

登之愈难,忆项羽气盖()世,又登之。

见一古物,其文如新无损,盖()古人遗之。

26、故项伯与张良有故(),遇项王欲杀刘邦,故()前往告良。

良初见,问之:“公何故()至此?”伯具言所闻。

良听之,急以告。

邦故()嫌良告之迟,良细述原委,刘邦颜色少解。

27、顾刘备欲振汉室,招贤才,三顾()孔明之庐。

初始,其见远地有一草庐,以为孔明之庐,叩门问之,僮仆曰非也。

刘备疑孔明之计,临行顾()之,后顾()反,再求之。

如此再三,乃见。

孔明因顾()其家人,则曰:“顾()吾念之,家人无以为托。

”刘备令从安之,孔明方许。

28、固齐据险地之固(),敌攻,将欲战。

齐将田忌固()止之。

以敌将屡有建树,有自满之心,日益骄固()。

田忌故固()壁不战,方胜之。

史论:齐固()有胜之势,且田忌有谋略,岂不胜哉?29、归曹操进犯孙吴,而此时大小乔来归(),周瑜雄姿英,且吕蒙既归(),使江东之属归()之,孙权兵强马壮,曰:“吾纳贤进士,必胜之。

”30、国苏轼左迁于杭州,去国()怀乡,然其生性豁达,未几,自谓此为乐国()。

筑堤浚池,于国()于民有大利,并筑长城固国()。

其之于国(),亦足尽心耳也矣。

31、过信陵君过()侯生门,闻侯生有才,欲过()之。

令仆从访之,未果,信陵君督过(),仆从以为过()矣。

又令访之,仆从再访,乃闻侯生外出,不过()几日便归。

信陵君见侯生曰:“吾未能先闻之,是吾之过()也。

”32、何邹忌身高八尺有余,左右以为美,邹忌自以为不及徐公之美,则曰:“吾何()能及徐公也。

”邹忌上朝,齐王问曰:“卿上朝何()事?”忌具答,且谓齐王蔽深。

齐王闻之,叹道:“何()者?寡人之蔽,何()其甚也!"33、恨刘兰芝与焦仲卿相爱,为焦母所拆,别时真乃“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此恨()绵绵亦无所释.世人惜之也。

34、胡汉时,李陵受诏抗胡()人,后困降于胡。

皇上诛其族。

司马迁为之辩,谓上胡()不法先王之道,皇上斥曰:“一派胡言。

”大臣皆不敢言。

如此,国胡()以富强?35、患古时有师徒二人,师授其徒捕虎之法。

其徒学之,不几日便以为得法,自诩于人前。

其师患()其未得要领。

一日,以其徒上山捕虎,令其以法试之,未得。

归之,训曰:“人之患()在自诩,此或终为患(灾难)也。

”36、或李蟠求学于韩愈,始或( ) 于嬉,嗜玩,或()逃。

愈惩其曰:“为学,贵在恒也。

为学或(倘若)匪恒,则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李蟠闻后,方心定,乃有所成。

众人以为愈之功。

后或()责愈,以为童为学,当顺自然,后功或()未易量。

37、疾蔡人有足疾(),不能疾()走。

家人寻医。

镇上有医,术高,常解民之疾()苦。

后蔡人愈,家人谢医曰:“乡间有庸医,尝疾()尔术,所幸未听之也。

”医曰:“吾疾()天下如此者也。

”38、及陈留为人善,才能非及()友人。

一日,与友山中狩猎,见一兔,猛追之。

殆及()之,忽见一蛇,兔脱,而为蛇所伤而不知所措,及()友至,而毒已入心矣。

陈留将死之时,曰:“此事及()友,及()家不宜扬。

愿及()吾未去之时托孩于尔。

清明及()中元,于吾墓焚纸而已。

”言毕遂死。

39、即庄公初即()位,即()令人击邻国,众人以为不妥。

公曰:“不然,即()患邻之兵至。

”固出兵。

兵既出,庄公悔,使人阻。

大败,卒三万葬于南山。

国人指其址,曰:“此即()万人墓也。

”实在是有些国家是可望而不可即()。

40、既苏轼于七月望(农历十五)日,与友乘舟游赤壁。

既()而,浪生船摇而未既()济,友欲归之,轼曰:“既()来之,则安之。

”待波既()平,友方安。

41、假苏武送匈奴使留汉者归国,与副将张胜及假()吏惠等募士百余人俱行,途遇险滩,假()舟渡,至匈奴,方知匈奴使假()也。

州官闻知,急令属下捕之,属下求假(),州官不许,乃往。

42、间周瑜欲出行,令出行间()鲁肃代职。

途中见草屋八九间(),令卒查之。

少间(),屋内掷一纸出,令其道后山间()行。

小人间()间()进言,欲令周瑜、鲁肃不和,鲁肃知小人间()之,曰:“吾二人之事,汝何间()焉?瑜闻之,于行间()致书一封于肃,令其与外人间()隔。

肃曰:“君子纳言须察其真。

人进言理当如此,勿罚。

”小人闻言甚愧,终不再言。

43、见王昭君天生丽质.入宫后籍籍无名。

后匈奴朝见()汉元帝,求和亲。

元帝见()昭君,方知其绝色,有悔,乃悟见()欺,而事成定局,遂放行。

昭君行胡地,风吹草低见()牛羊,忆与父母无见()之日,悲从中来,不由叹道:“昔日入宫时,父母见()叮咛,嘱我早还家。

今日一去,永生不得见父母矣!”泪落,大雁见之,亦为之落,以此见()其美貌也。

44、解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牛怒且吼,王惧,庖丁不解(),以刀刺之,牛毙。

王见其技甚高,疑之,庖丁解()其惑也。

文惠君方解()其理,色少解()。

文惠君后以之治国,终解()内忧外患。

45、就晋武帝征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赡养祖母具表不就()职。

州官令人持刀就()之,迫曰:“不者,请就()汤镬。

”李密不为所动。

遂不就()车。

46、举陈涉举()于民,其亡后,举()国众豪杰举()项羽为帅。

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

不意刘邦先举()咸阳,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邦,然意不决,范增举()玉玦促之。

樊哙闯入,声讨秦王杀人如不能举(),且举()沛公待项王之事,告项王莫令事不举()。

47、绝晋人有美玉,邻人凯靓,屡盗而不得,为绝(断绝)邻人之念,晋人遂率妻子至桃源绝()境,途遇江河,假舟揖而绝(),后至人声绝()处,而闻妙声,目力所绝(),亦无所见,其子仰望,见一大鹏,绝()云气,图南飞。

妻子皆以为妙绝(),遂居于此。

48、堪刘兰芝昼夜勤作息,阿姥仍不满,曰:“不堪()吾儿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