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和典型案例(仅供参考)
小学数学四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和典型案例(仅供参考)汇编
小学数学四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和典型案例(仅供参考)一、数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1、创设情境2、建立模型3、解释与应用二、数学练习课的教学模式:1、情境导入,范例精解(明确目标,激发参与)2、启发回顾,巩固基础3、比较分析,强化认识4、应用实践,拓展延伸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模式:1、交流回顾、调整起点2、自主梳理、引导建构3、综合练习、整体提升四、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模式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践方案)2、自主实践,解决问题3、交流拓展,反思延伸新授课案例《平移与旋转》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平移与旋转随着优美的旋律,吴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进入游乐园参观,并请孩子们跟随活动的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把看到的表演出来。
屏幕上展现出各种游乐项目,有激流勇进、波浪飞椅、弹射塔、勇敢者转盘、滑翔索道。
一张张小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同学们时而发出“嗖——嗖”的声音,时而高举手臂上下移动,尽情地表演着。
录像一停,吴老师开始了与学生的交流。
“刚才我们看到这么多的游乐项目,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生1:“激流勇进是直直地下冲的,可以叫它下滑类。
”生2:“我认为观缆车、波浪飞椅、勇敢者转盘可以分为一类,因为它们是旋转的。
”吴老师紧接着问:“其他的呢?”生2:“弹射塔是向上弹射的,滑翔索道是往下滑的,它们和激流勇进可以分为一类。
”“刚才你们看到了不同的运动方式,像这样的——”只见吴老师用手势表示着旋转的动作“你们能给他起个名字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叫旋转。
”老师又接着用手势做出平移的动作,问:“像这样呢?”几个学生小声说:可以叫“平移。
”吴老师抓住时机,“好,就用你们说的来命名。
”她边说边板书“旋转”、“平移”。
吴老师带领学生回顾生活,在观察中同学们发现了游乐园里平移与旋转现象,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接下来,吴老师请6名小朋友到黑板前,选择自己喜欢的游乐项目先用动作进行表演再将它归类,把所选项目的图片对应地板贴在“旋转”或“平移”的下面。
小学数学四种类型教案模板
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2. 与基础知识相关的例题和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讲解新课- 结合实际生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基础知识。
- 通过课件、板书等形式展示知识点。
3. 练习巩固- 出示与基础知识相关的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 总结学习方法,强调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 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模板二:应用题教学1. 让学生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应用题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2. 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提出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介绍应用题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2. 讲解新课- 通过实例讲解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 强调解题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 练习巩固- 出示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应用题解题方法。
- 总结解题技巧,强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作业布置- 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模板三:数学思维训练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数学思维训练的基本方法。
2. 典型的数学思维训练题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介绍数学思维训练的基本方法。
2. 讲解新课- 通过实例讲解数学思维训练的方法。
小学数学典型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典型教学案例一、引言。
数学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案例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典型教学案例展开讨论,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数学教学。
二、教学案例一,加法与减法的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法与减法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引导学生学习。
比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个购物的情景,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加法和减法。
通过购物清单和购物过程,让学生们进行加法和减法的运算,从而加深他们对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案例二,图形的认知与分类。
图形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需要通过教学来认知各种图形并进行分类。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来帮助学生们学习图形。
比如,可以设计一个“找图形”的游戏,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寻找各种图形,并进行分类整理。
通过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各种图形。
四、教学案例三,时间的认知与计算。
时间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需要学会认知时间并进行时间的计算。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学习时间。
比如,可以设计一个“日常时间安排”的活动,让学生们根据一天的时间进行时间安排和计算。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并学会进行时间的计算。
五、教学案例四,分数的认知与运算。
分数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难点内容,学生需要通过教学来认知分数并进行分数的运算。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学习分数。
比如,可以设计一个“分享食物”的活动,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分数的概念和运算。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分数,并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
六、总结。
小学数学典型教学案例的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和有趣的游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案例7篇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案例7篇1. 教学案例一:加法概念的引入目标通过使用实物和图形,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
案例描述老师准备了一些水果图示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不同数量的水果。
老师将两张卡片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卡片上的水果数量,并问学生两张卡片上的水果总数是多少。
学生通过数数和观察图示,得出正确答案。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加法表达式,如“2个苹果+ 3个梨 = 5个水果”。
教学步骤1. 引入水果图示卡片,让学生观察卡片上的水果数量。
2. 将两张卡片放在一起,让学生计算水果的总数。
3. 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加法表达式。
4. 练习更多类似的案例,巩固加法概念。
2. 教学案例二:减法运算的实际应用目标通过实际应用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减法运算的概念。
案例描述老师带领学生参观果园,每个学生手里拿着一个篮子。
老师告诉学生每个篮子里有一些苹果,学生需要根据老师的指示,将篮子中的苹果数量减少一定数量。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减法运算的概念。
教学步骤1. 带领学生参观果园,让他们手里拿着篮子。
2. 告诉学生每个篮子里的苹果数量。
3. 根据老师的指示,让学生将篮子中的苹果数量减少。
4. 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减法表达式。
5. 练习更多类似的案例,巩固减法概念。
3. 教学案例三:乘法表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记忆乘法表。
案例描述老师准备了一个乘法表格,将其贴在黑板上。
老师给学生一定时间记忆乘法表格中的部分结果,并进行考核。
学生通过反复练习,逐渐记住乘法表的结果。
教学步骤1. 准备乘法表格,贴在黑板上。
2. 给学生一定时间记忆乘法表格中的部分结果。
3. 进行考核,让学生说出相应的乘法结果。
4. 练习更多类似的案例,巩固乘法表的记忆。
4. 教学案例四:除法的实际应用目标通过实际应用场景,帮助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概念。
案例描述老师带领学生参观超市,每个学生手里拿着一些货币。
老师告诉学生某件商品的价格,学生需要计算自己能购买多少件商品。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除法运算的概念。
7篇详细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7篇详细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1. 教学案例一:加法运算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方法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带入生活实例,如购物结账等,让学生明白加法的实际意义。
2. 讲解加法规则:介绍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方法,重点强调进位的概念。
3. 示范演示:通过示范演示具体的加法题目,让学生理解进位和不进位的情况。
4. 练巩固:让学生进行练题,提供反馈和指导。
5. 小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内容,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2. 教学案例二:减法运算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的减法运算方法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带入生活实例,如买东西找零等,让学生明白减法的实际意义。
2. 讲解减法规则:介绍两位数的减法运算方法,重点强调借位的概念。
3. 示范演示:通过示范演示具体的减法题目,让学生理解借位和不借位的情况。
4. 练巩固:让学生进行练题,提供反馈和指导。
5. 小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内容,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3. 教学案例三:乘法表的研究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乘法表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让学生回顾一位数的乘法表,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快速计算两位数的乘法。
2. 讲解乘法规则:介绍两位数的乘法运算方法,重点强调十位数和个位数的相乘。
3. 示范演示:通过示范演示具体的乘法题目,让学生理解乘法表的应用。
4. 练巩固:让学生进行练题,提供反馈和指导。
5. 小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内容,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4. 教学案例四:除法运算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的除法运算方法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带入生活实例,如分享苹果等,让学生明白除法的实际意义。
2. 讲解除法规则:介绍两位数的除法运算方法,重点强调整除和余数的概念。
3. 示范演示:通过示范演示具体的除法题目,让学生理解整除和有余数的情况。
4. 练巩固:让学生进行练题,提供反馈和指导。
5. 小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内容,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5. 教学案例五:分数的引入目标: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和应用分数的概念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通过图形和实物,让学生认识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doc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我们平常所经历的课堂基本上都是常态课堂。
因而重视并上好每一节常态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小学数学常态课可粗分为新授课,实践活动课,复习课,练习课,下面我就这四种类型课的教学模式作一探究:一、新授课教学模式(基本结构可为四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
教学开始,在进行必要的基本训练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数学问题,使其处于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有所知但不全知的心理状态,从而产生认知冲突,激活思维。
教师顺势利导,引入新课。
这一环节要干净利落,不能拖泥带水,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2、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该环节旨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
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在学生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探索和讨论,并协助解决探索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困难。
当学生的探索取得一定进展时,教师应该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不断增强学生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引导学生理解领会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这个阶段是此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教师要精心组织、引导,要保证学生做、说、讲的时间,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越疽代疱,教师不能直接说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要耐心引导,细心指导,逐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去体会和体验,真正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深刻领会和理解。
这个环节大约需要15—20分钟的时间。
3、巩固深化,自主建构它是进一步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由知识转化成能力、学生建构知识、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的有效环节。
其基本形式是练习。
只有经过充分练习,才能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进一步发展能力、开发智力。
练习分为基本练习和拓展练习。
基本练习在先,拓展练习在后。
基本练习具有例题特征,主要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练习是体现知识的系统性,使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小学数学四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和典型案例(仅供参考)
小学数学四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和典型案例(仅供参考)一、数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1、创设情境2、建立模型3、解释与应用二、数学练习课的教学模式:1、情境导入,范例精解(明确目标,激发参与)2、启发回顾,巩固基础3、比较分析,强化认识4、应用实践,拓展延伸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模式:1、交流回顾、调整起点2、自主梳理、引导建构3、综合练习、整体提升四、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模式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践方案)2、自主实践,解决问题3、交流拓展,反思延伸新授课案例《平移与旋转》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平移与旋转随着优美的旋律,吴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进入游乐园参观,并请孩子们跟随活动的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把看到的表演出来。
屏幕上展现出各种游乐项目,有激流勇进、波浪飞椅、弹射塔、勇敢者转盘、滑翔索道。
一张张小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同学们时而发出“嗖——嗖”的声音,时而高举手臂上下移动,尽情地表演着。
录像一停,吴老师开始了与学生的交流。
“刚才我们看到这么多的游乐项目,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生1:“激流勇进是直直地下冲的,可以叫它下滑类。
”生2:“我认为观缆车、波浪飞椅、勇敢者转盘可以分为一类,因为它们是旋转的。
”吴老师紧接着问:“其他的呢?”生2:“弹射塔是向上弹射的,滑翔索道是往下滑的,它们和激流勇进可以分为一类。
”“刚才你们看到了不同的运动方式,像这样的——”只见吴老师用手势表示着旋转的动作“你们能给他起个名字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叫旋转。
”老师又接着用手势做出平移的动作,问:“像这样呢?”几个学生小声说:可以叫“平移。
”吴老师抓住时机,“好,就用你们说的来命名。
”她边说边板书“旋转”、“平移”。
吴老师带领学生回顾生活,在观察中同学们发现了游乐园里平移与旋转现象,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接下来,吴老师请6名小朋友到黑板前,选择自己喜欢的游乐项目先用动作进行表演再将它归类,把所选项目的图片对应地板贴在“旋转”或“平移”的下面。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通用11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通用11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1(一)情景引入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个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阿凡提卡通图像)谁认识他2、师简介阿凡提抽生死签的故事。
(阿凡提是古时候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喜欢帮助老百姓。
所以,大家很喜欢他。
但古时候的国王和有钱的坏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个罪名把他关起来。
当时,这个国家有个条例,处死罪犯时要让他抽生死签,如果抽到生签,就不用死。
国王为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个字都写成死,有人把这件事告诉阿凡提。
第二天,当国王让阿凡提抽生死签时,他不慌不忙地把一个纸团吞下,大家很惊奇他为什么这样做,阿凡提说:吞下去的签是我的,请打开剩下的签,如果是死,那我的是生。
)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过了一劫。
今天,他来到我们教室里,想看看同学们是否和他一样用智慧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1.拿出一个箱子,放进一个红色的球和一个黄色的球。
师:阿凡提说:我拿了一个球,你们猜会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有的说是红色的,有的说是黄色的),学生上来试一试。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阿凡提告诉你们,他拿的不是红色的球,那你们知道他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吗你怎么想的2.师:阿凡提夸你们说得很好,他想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
(请2个小朋友上来,一个拿数学书,一个拿语文书,把书藏在背后。
)(1)XX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书(2)同桌交流。
(3)汇报。
(要求有条理,说出推理方法)3.师:阿凡提带来3张动物卡片。
它们是:兔、狗、猫,准备送给3个小朋友。
(出示P101页第3题,并帮3个小朋友取名字)(1)请学生读一读图中小朋友说的话,说说和刚才猜书游戏有什么不同(2)小组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说怎样想的。
(3)汇报(注意引导有条理的推理)4.游戏(1)3人一组,模仿课本P100页的例3,分配好角色,像他们那样说一说,猜一猜。
(2)请2个小组上来演示,指名学生说说推理方法。
三巩固新知1、师:阿凡提夸同学们表现很好,还想出一题考考你们,有信心吗(1)让学生看P101页第4题,同桌互相说说他们各拍几下(2)汇报,指名个别学生说说如何推理的。
小学数学复习课课型的教学模式和典型案例
小学数学复习课课型的教学模式和典型案例(仅供参考)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模式:1、交流回顾、调整起点2、自主梳理、引导建构3、综合练习、整体提升复习课案例〈〈空间与图形〉〉一、回顾所学的内容。
(课前布置学生回忆本学期学的“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内容,把学到的知识写在一张纸上,要求学生尽量详细的概括所学知识。
鼓励用文字、画图、表格等形式表示)思考:虽然我的学生在前面学完后都有整理与分析,但这个整理很重要,综合性更强。
一方面是让学生又熟悉了知识;另一方面是方便上课时的交流。
1.让学生根据整理的内容汇报: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2-3 人的汇报即可)知识内容主要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等。
思考:这时汇报的知识是散装的,没有关系,重要的是看学生思维的触角到了何种地步。
2.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①尽量纪录的翔实(文字、举例等),避免漏掉内容。
②有意识的按照类别进行板书。
思考:教师这时根据学生罗列的知识进行板书,不仅仅是把知识写出来,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3.展示学生比较好的整理方法。
①学生交流自己是如何整理知识的。
②学生作出最初的评价。
③教师有意识的介绍几种比较普遍的整理方式。
思考:学生的思路总是新奇而独特的,这个时候的展示不仅满足了学生“我做了”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为什么要重新进行整理”。
二、开展知识的整理。
小组合作整理知识:1. 小组内交流课前的整理情况。
思考:这个过程是相互启发整理的形式。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次比较全面地整理。
①注意选择比较好的整理方式。
如,文字、表格或画图等方法。
②重新仔细地阅读教材,防止有遗漏。
③简单地交流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学习中的重点、难点。
④尝试让学生整理一下学习的方法。
思考:这个整理过程不仅仅是罗列知识点,对学生思维的含量要求比较高,学生要理清知识间的联系与重、难点,以及学习的方法进行描述。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案例7篇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案例7篇1. 数字比较游戏目标通过数字比较游戏,帮助学生掌握数字大小的概念。
案例描述在课堂上,教师准备了一组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数字。
教师将卡片洗混后,随机抽取两张卡片,并将它们展示给学生。
学生需要观察两张卡片上的数字,并判断哪个数字更大。
学生通过举手或口头回答的方式,向教师表达自己的选择。
教师鼓励学生解释他们的选择,并给予肯定的反馈。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
- 学生能够运用数字大小的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数字比较游戏的目标,并让学生明确要掌握的概念。
2. 教师展示两张数字卡片,让学生比较数字大小并表达自己的选择。
3. 教师引导学生解释他们的选择,并与学生讨论正确答案。
4. 教师反复进行数字比较游戏,直到学生能够准确地比较数字大小。
2. 数字拼图游戏目标通过数字拼图游戏,帮助学生提高数字识别和空间思维能力。
案例描述教师准备了一套数字拼图,每个数字被分割成若干部分。
教师将数字拼图的各个部分混合在一起,要求学生根据数字的形状和颜色将拼图还原。
学生需要观察每个数字拼图的特征,并通过空间思维进行拼图还原。
教师可以设定不同难度的拼图,根据学生的能力调整。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识别数字的形状和颜色。
- 学生能够运用空间思维进行数字拼图还原。
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数字拼图游戏的目标,并让学生明确要发展的能力。
2. 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数字拼图,并让学生观察、思考如何还原。
3. 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数字拼图还原,并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导。
4. 教师逐渐增加拼图的难度,让学生挑战更复杂的数字拼图。
3. 数字排序游戏目标通过数字排序游戏,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顺序关系。
案例描述教师准备一组无序的数字卡片,并将它们展示给学生。
学生需要观察每个数字,并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学生可以使用手中的数字卡片自行移动数字的位置,直到达到正确的排序结果。
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篇)案例一:数的比较与排序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比较和排序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和排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比较:介绍大小比较的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比较的基本方法。
2. 排序:介绍排序的规则,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按照大小顺序排列物品。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出示不同大小物品,引导学生发现比较和排序的必要性。
2. 讲解:讲解比较和排序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
3. 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比较和排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整理书包、排列队伍等。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比较和排序知识的掌握程度。
---案例二:加减法运算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加法:介绍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加法。
2. 减法:介绍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减法。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出示实物,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的必要性。
2. 讲解:讲解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
3. 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物品等。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
---案例三:几何图形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基本的几何图形。
2. 学生能够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教学内容:1. 基本几何图形:介绍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
2. 几何图形的性质:讲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如边长、角度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几何图形的存在。
2. 讲解:讲解基本几何图形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
3. 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篇)1. 数的排序教学案例目标:教授小学生如何对一组数字进行排序。
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一组无序的数字,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进行排序。
教师可以使用比较符号、数轴或其他可视化工具辅助教学。
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教师向学生解释排序的概念,并提供简单的示例。
2. 练习比较:教师给出一组数字,要求学生两两比较数字的大小。
3. 排序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比较结果将数字进行排序。
4. 巩固练习:教师提供更多的排序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排序任务。
2. 分数的比较教学案例目标:教授小学生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分数的概念,并教授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师可以使用图形表示、数轴或其他可视化工具辅助教学。
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教师向学生解释分数的概念,并提供简单的示例。
2. 练习比较:教师给出一组分数,要求学生两两比较分数的大小。
3. 排序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比较结果将分数进行排序。
4. 巩固练习:教师提供更多的分数比较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比较任务。
3. 二维几何图形的辨认教学案例目标:教授小学生如何辨认常见的二维几何图形。
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常见的二维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教授如何辨认它们。
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教师向学生解释各种二维几何图形的特点,并提供简单的示例。
2. 辨认练习:教师给出一组图形,要求学生辨认并命名每个图形。
3. 绘制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描述或示例绘制指定的二维几何图形。
4. 巩固练习:教师提供更多的图形辨认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辨认任务。
4. 时间的认知教学案例目标:教授小学生如何认知时间的概念和基本单位。
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时间的概念和常见的时间单位,如秒、分钟和小时,并教授如何读写时间。
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教师向学生解释时间的概念和常见的时间单位,并提供简单的示例。
2. 读写练习:教师给出一些时间,要求学生读出并写下对应的时间。
7个详细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7个详细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1. 教学案例一:数的认识与比较目标:通过实际例子帮助学生认识数的概念,并学会进行简单的数比较。
案例描述:老师给每个学生两个不同颜色的小球,让学生将小球按照颜色进行分类,并记录每种颜色的数量。
学生们将小球按照颜色分类,并用数字记录下来。
接着,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数比较,例如比较两种颜色小球的数量,哪种颜色的小球多一些或少一些。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和数的比较。
教学方法:实物操作和小组讨论。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数的认识和比较的能力,并给予适当的反馈。
2. 教学案例二:数的排序目标:通过实践中的排序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数的排序规则。
案例描述:老师给每个学生一组数字卡片,要求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卡片上的数字。
学生们根据数字的大小进行排序,并将卡片排列好。
接着,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数排序问题,例如根据给定的数字,找到数字卡片中的位置。
教学重点:数的排序规则和数的位置。
教学方法:实物操作和小组合作。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数的排序规则和位置的理解,并给予适当的反馈。
3. 教学案例三:加法与减法的初步认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案例描述:老师给每个学生一些小球,让学生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操作。
学生们根据老师出示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加法和减法操作,并记录下结果。
例如,老师问学生手中有3个小球,再加上2个小球一共是多少个?或者问学生手中有5个小球,减去2个小球还剩下几个?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方法:实物操作和个别指导。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加法和减法概念的理解,并给予适当的反馈。
4. 教学案例四:形状与几何图形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
案例描述:老师给每个学生一些不同形状的图形卡片,让学生根据卡片的形状进行分类。
学生们根据形状的特征将卡片分类,并用语言描述每个图形的特点。
接着,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几何图形组合问题,例如将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篇一:小学数学教学10个案例分析——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案例1《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
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
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
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
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
师:有困难吗?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
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
最好怎么办呢?(生??)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
再试试看。
(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分析: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
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
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
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
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
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
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
“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
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及方法.ppt
(三)教学实践
师小结:目中没有老师的参与,只有21位同学,我们只考虑21位同学的话, 在租船的过程中,剩下1人,也要租一条船,否则剩下一人,你们20人高高兴 兴的玩,她在岸边可怜巴巴的看,我们大家心里也不舒服对吧?(是!)因此 在生活中,我们要灵活处理这样的问题,通过解决上面的问题,发现同学们非 常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也比较灵活,非常好!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继续注意观察积累我们身边的数学问题,并 能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试着解决问题。本节课上完后,感觉同学们对自己熟悉 的生活问题兴趣很浓,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多种多样。特别是对于二年级学生来 讲,是第一次接触类似的问题应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使我出乎意料的是:在 他们的互相交流、合作中,问题得到顺利解决。特别是将数学问题融入游戏之 中,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比起小组讨论更具实效性。同时也 使我认识到,利用学生亲身经历数学事件,比任何课件取得的效果都好,同时 也提醒我自己:教学中要注意发现身边的“活课件” ,为孩子们数学知识的建 构搭建最直接的桥梁。
(三)教学实践
三、应用计数器,建构“十进制”计数法 1.工具计数,深化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⑴用计数器表示109个、110个和111个小正方体。 问题: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又是怎么表示的?(学生演示给 大家看)怎样用1个珠子表示100个正方体呢? (帮助学生理解并说明个位上满10,向前一位进1。) ⑵用计数器表示333个小正方体。
给石子起名字:石子成了古人的计数工具,给这些石子起个 名字,一、十、百、千就是计数单位。
(教师板书:一、十、百、千)
(三)教学实践
⑵石子变珠子,建立位值概念。 提出问题:给大小不同的石子起了名字,可有的石子还是很 大,如果有更大的数,石子就会越来越大,计数也不方便,怎 么办呢?想用大小一样的石子表示不同的数? 向学生介绍:为了计数方便,我们用位置的不同来区分,就 有了位置计数。把大小相同的石子放在不同的位置上,从右边 数第一位是个位,表示一个;第二位是十位,一个表示十个; 第三位是百位,一个表示一百;第四位是千位,一个表示一千。 (屏幕演示)这样就有了计数器和数位。
7个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解析
7个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解析案例一:加法与减法的教学本案例讲述了在小学数学课上如何教授加法和减法概念。
教师采用了简单的策略,通过使用实物和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了互动式的教学,让学生参与到问题解决中来。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并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案例二:乘法口诀的教学本案例介绍了一种有效的教授乘法口诀的方法。
教师利用游戏和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记忆乘法口诀。
通过反复练习和复习,学生能够熟练地记住乘法口诀,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案例三:几何图形的认识本案例讲述了如何教授小学生认识和辨别几何图形。
教师采用了直观的示例和实际物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认识各种几何图形。
教师还引导学生思考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帮助他们建立起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能力。
案例四:分数的教学本案例介绍了一种引人入胜的分数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体验到分数的概念和应用。
教师还设计了一些游戏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分数的计算和比较。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分数运算能力。
案例五:时间的教学本案例讲述了如何教授小学生关于时间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示例和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教师还设计了一些练习和游戏,帮助学生掌握时间的读写和计算。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时间的敏感度和时间管理能力。
案例六:数据分析的教学本案例介绍了一种引人入胜的数据分析教学方法。
教师利用图表和实际数据,让学生学习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教师还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含义和应用,帮助他们培养数据分析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案例七:问题解决的教学本案例讲述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通过提供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解决方法。
教师还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型与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课型与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课型与教学模式一、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及构建教学模式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科学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过程的诸多要素,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所设计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程序的组合方式,是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是提示教师教学活动的一种范型。
教学模式与“教学结构——功能”紧密联系。
教学模式的特点具有完整性、针对性、简约性、可操作性和优效性。
教学模式可以为理论不断充实和发展提供具体素材,由个别特殊经验上升转化为层次较高的教学理论,又可为某种教学理论运用实践提供较切实的、可行的实施程序,利于人们把握运用。
教学模式的结构应包括理论依据或指导思想、功能目标、教学结构及程序、师生的相互作用、保障条件等。
例如“促、探、练、测、评”五字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为探索数学课堂教学体现素质教育、尤其针对优化新授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数学素质所探索研究总结概括的易于教师接受,便于教师操作,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广大教师欢迎的教学模式。
各种课型教学特点、规律的研究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有助于逐步建立规范化的课堂教学要求。
但前者研究的基础扎实,才有可能逐步建立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因此要开展对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的学习、掌握、选择运用和构建的研究,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复杂的教学活动决定了教学模式本身在教学实践中的开放性,所以教学模式只是为教学活动提供一个基本框架,提示一条思路,不是机械模仿的样板。
对有效的教学模式要从整体上把握,要从模仿借鉴走向发展创新。
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实际,灵活掌握。
掌握课型特点把握教学规律和教学模式,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二、课型的定义及小学数学课型的分类课型,一是指课的类型,它是按某种分类基准(或方法)对各种课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产生的。
二是指模型,它是在各种类型的课在教材、教法方面的共同特征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案例7篇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案例7篇案例1:认识数字1-10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识别数字1-10- 让学生能够进行数字1-10的书写- 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1-10的大小顺序教学方法- 使用实物,如苹果、球等,让学生触摸并数数- 在黑板上写下数字1-10,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 使用数字卡片,让学生分辨数字的大小顺序教学内容- 使用实物,让学生触摸并数数,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字的概念- 在黑板上写下数字1-10,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巩固数字的书写- 使用数字卡片,让学生分辨数字的大小顺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案例2:加减法运算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让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运算的规律教学方法- 使用实物,如苹果、球等,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 使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 使用教学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加减法运算教学内容- 使用实物,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引导学生认识到加减法的概念- 使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巩固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使用教学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加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案例3:认识几何图形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识别几何图形- 让学生能够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 让学生能够进行几何图形的绘制教学方法- 使用实物,如圆形饼干、方形积木等,让学生触摸并认识几何图形- 在黑板上画出几何图形,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绘制- 使用几何图形卡片,让学生分辨几何图形的特征教学内容- 使用实物,让学生触摸并认识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到几何图形的概念- 在黑板上画出几何图形,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绘制,巩固几何图形的特征- 使用几何图形卡片,让学生分辨几何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案例4:认识时间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理解时间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认识时钟的刻度- 让学生能够进行时间的计算教学方法- 使用实物,如时钟模型,让学生触摸并认识时钟的刻度- 在黑板上写下时间,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认识时间- 使用时间卡片,让学生进行时间的计算教学内容- 使用实物,让学生触摸并认识时钟的刻度,引导学生认识到时间的概念- 在黑板上写下时间,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认识时间,巩固时钟的认识- 使用时间卡片,让学生进行时间的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案例5:分数的认识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进行分数的计算- 让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方法- 使用实物,如苹果、蛋糕等,让学生进行分数的分配- 使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分数的计算- 使用教学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内容- 使用实物,让学生进行分数的分配,引导学生认识到分数的概念- 使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分数的计算,巩固分数的计算方法- 使用教学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案例6:认识货币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理解货币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认识各种货币- 让学生能够进行货币的计算教学方法- 使用实物,如纸币、硬币等,让学生触摸并认识各种货币- 在黑板上写下货币的数值,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认识货币- 使用货币卡片,让学生进行货币的计算教学内容- 使用实物,让学生触摸并认识各种货币,引导学生认识到货币的概念- 在黑板上写下货币的数值,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认识货币,巩固货币的认识- 使用货币卡片,让学生进行货币的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案例7: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理解数据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进行数据的收集- 让学生能够进行数据的处理教学方法- 使用实物,如水果、玩具等,让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 使用调查问卷,让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 使用统计图表,让学生进行数据的处理教学内容- 使用实物,让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引导学生认识到数据的概念- 使用调查问卷,让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巩固数据的收集方法- 使用统计图表,让学生进行数据的处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课的四种课型的教学模式
数学课的四种课型的教学模式
课型一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试卷讲评课
教学流程:
1.特点:以完善学生应考能力为根本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答题策略、方法、技巧方面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要求教师工作细致、到位。
2.适用范围:各种试卷讲评课。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四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和典型案例(仅供参考)一、数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1、创设情境2、建立模型3、解释与应用二、数学练习课的教学模式:1、情境导入,范例精解(明确目标,激发参与)2、启发回顾,巩固基础3、比较分析,强化认识4、应用实践,拓展延伸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模式:1、交流回顾、调整起点2、自主梳理、引导建构3、综合练习、整体提升四、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模式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践方案)2、自主实践,解决问题3、交流拓展,反思延伸新授课案例《平移与旋转》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平移与旋转随着优美的旋律,吴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进入游乐园参观,并请孩子们跟随活动的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把看到的表演出来。
屏幕上展现出各种游乐项目,有激流勇进、波浪飞椅、弹射塔、勇敢者转盘、滑翔索道。
一张张小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同学们时而发出“嗖——嗖”的声音,时而高举手臂上下移动,尽情地表演着。
录像一停,吴老师开始了与学生的交流。
“刚才我们看到这么多的游乐项目,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生1:“激流勇进是直直地下冲的,可以叫它下滑类。
”生2:“我认为观缆车、波浪飞椅、勇敢者转盘可以分为一类,因为它们是旋转的。
”吴老师紧接着问:“其他的呢?”生2:“弹射塔是向上弹射的,滑翔索道是往下滑的,它们和激流勇进可以分为一类。
”“刚才你们看到了不同的运动方式,像这样的——”只见吴老师用手势表示着旋转的动作“你们能给他起个名字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叫旋转。
”老师又接着用手势做出平移的动作,问:“像这样呢?”几个学生小声说:可以叫“平移。
”吴老师抓住时机,“好,就用你们说的来命名。
”她边说边板书“旋转”、“平移”。
吴老师带领学生回顾生活,在观察中同学们发现了游乐园里平移与旋转现象,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接下来,吴老师请6名小朋友到黑板前,选择自己喜欢的游乐项目先用动作进行表演再将它归类,把所选项目的图片对应地板贴在“旋转”或“平移”的下面。
当同学们初步感受到什么是“旋转”和“平移”后,吴老师请孩子们先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一想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然后让他们站起身来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出来。
吴老师的话音刚落,一名学生起身一边表演一边说“我这样走就是身体向前平移”,接着他又表演了一个旋转的动作,以示区分。
在活动中同学们进一步体会了平移与旋转的特点。
二、动手操作,进一步探究平移与旋转吴老师将一张卡通人物图片贴在黑板中央,请一名同学来按口令移动。
老师带头发出第一个口令:“向上平移”,接着一个个学生继续发令“向左平移”、“向左上平移”……,卡通人物图片在黑板上按要求移动着……在平移过程中,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们观察图片自身的方向,学生欣喜地发现了原来在平移过程中,图片自身的方向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接着,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有趣地题目:你是一名出租汽车公司的调度员,你的任务就是应客户要求,调度车辆达到客户指定的地点。
你能做到吗?试一试吧!(如下图)(图略)吴老师同时提出活动要求:先独立思考小汽车做的是平移还是旋转运动;再看它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个格子,并把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
当明确要求后,同学们利用自己手中的小汽车学具移动着,进一步感受平移方向的变化。
巡视中吴老师给予有困难的同学以指点和帮助。
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生1:如果要接顾客A,汽车要先向左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6个格。
生2:我要接顾客A,汽车可以先向下平移6格,再向左平移5格。
生3:我要接顾客A,汽车就向左下平移,斜着过来。
当学生出现多种方法时,吴老师及时给予肯定,并追问生3:“你为什么这样走啊?”当学生说“这样走比较近”时,吴老师用欣赏的眼光看着他,由衷地赞扬道:“太聪明了!如果真有这样一条路的话,你这样走最近。
”在吴老师的启发和鼓励下,同学们打开了思路,为顾客B设计了多种接车方案。
有趣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接下来的小组合作中,同学们又为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设计了从家到学校的多种行走路线,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如下图)(图略)方法1:(图略)方法2:(图略)方法3:(图略)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老师因势利导,在孩子们具有创造性的记录中,鼓励他们在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学会与人交流、学会接纳和欣赏他人。
在平面方格图中,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对平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体验价值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区别平移与旋转老师为同学们提供的生活素材依次出现在屏幕上:(1)汽车方向盘(2)水龙头(3)推拉窗户此时,同学们都抢着按动手中反馈器,选择“平移”与“旋转”的按钮,屏幕上快速展现出全班选择的正确率和每个同学的答案。
只有第(3)题引起争,有24人选择“平移”,2人选择“旋转”。
吴老师没有急于评判,而是播放录像,请同学们观察后再次判断,同学们静静地观察着屏幕上的画面,终于达成了共识。
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接着吴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习了平移和旋转,同学们想到什么问题了吗?”一个学生说:“我正想提个问题呢,学习平移和旋转有什么用处吗?”吴老师将这个问题推给其他同学,一个女同学说:“只能打开或移动什么东西。
”“看来,这个同学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那么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平移和旋转到底有什么作用。
”随着吴老师的话音,大屏幕上出现了3个话题:(1) 楼房会搬家吗?(2) 聪明的设计家;(3) 巧算长度。
吴老师问:这里有3个问题,你最想研究哪个问题?生1:楼房会搬家吗?生2:我也想了解楼房真的会搬家吗?生3:我想了解的是聪明的设计家是怎样设计的。
吴老师接着说:“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想了解,那就让我们一起先进入第一个话题。
”这时,大屏幕上播放出上海音乐厅平移66.4米的新闻录像。
随着录像的停止,孩子们发出了“哇噻!”的感慨!吴老师抓住这一时机启发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
同学们异口同声:“神了!”此时,孩子们发自内心地体会到数学的神奇力量。
在他们正在为数学的神奇而感到兴奋不已时,师生又一起进入了第二个话题的研究,同学们在帮助聪明的设计家选择平移门和旋转门的讨论中,进一步提高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数学学习,使同学们兴趣盎然。
四、课堂总结当吴老师问到“通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遗憾”时,孩子们不仅谈了对平移与旋转的认识,发出了对数学神奇的由衷感叹,更遗憾于课堂的短暂。
有的学生提出了还想继续了解更多的有关平移与旋转的知识……吴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网址,告诉孩子们在这个网站里有更多有关平移与旋转的知识,并鼓励他们到网上去浏览,继续学习。
随着铃声的响起,孩子们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课堂。
练习课案例《商不变的性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师:老师请你们看两张动物的图片,请看这是什么?这是猎豹。
这个是谁?这是羚羊。
我这有一个数学问题,听一听好吗?凶猛的猎豹2小时奔跑160千米,美丽的羚羊4小时奔跑320千米,谁的速度快?说说你的列式:生:160÷2=80千米/小时320÷4=80千米/小时80千米/小时=80千米/小时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两个除法算式,它们的什么是一样的?什么是不一样的?这两个算式里面蕴含着一个什么规律?生:(商一样,被除数和除数不一样,蕴含着商不变的性质这个规律) 师:说一说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再请其他人来说一说。
2、说明这节课的目标:板书课题:练习(商不变性质的理解)二、基本练习:师:要想准确快速的做题,首先你必须理解商不变的性质,对吗?那么你们是不是真正理解了这个性质呢,来做几道题检查一下,好吗?1、慧眼识真假:先判断对错,再说说为什么?①100÷20=(100÷10)÷(20×10)②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任意的数(零除外),商不变.③150÷50=(150+3)÷(50+3)师插问:那这要是减号呢?④480÷20=(480×0)÷(20×0)⑤60×50=(60÷3) ×(50÷3)⑥两个数的商是15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4,商仍是150.师:通过这几道题,你能不能总结一下商不变性质中哪些词语是关键词?谁来说说?(强调: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
)生:我来补充,还应该强调是在除法中,乘法就不行了。
2、快乐选择ABC①两个数相除的商是2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乘8,那么商是( )A、160 B 、20 C、16 D、200②被除数缩小5倍,要使商仍是80,除数应是( )A、缩小5倍 B 、乘5 C、增加5 D、减少5③a÷c=( )A、( a÷b ) ÷(c÷d)B 、( a×b ) ÷(c÷b)C、( a×b ) ÷(c×b)(b≠0)④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9余数是10,如果被除数、除数同时乘5,商是几,余数是几? ( )A、45,50 B 、9,10 C、45,10 D、9,50⑤18÷3=6,如果被除数乘2,除数不变,商是( )A、6 B 、12 C、3 D、24⑥18÷3=6 ,如果除数乘2,被除数不变,商是( )A、6 B 、12 C、3 D、24师:哪组愿意跟大家说说选哪几题,你们选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选?3、商不变性质的应用1) 师:这几道题做完以后,我发现你们已经真正理解了商不变的性质,很好,那理解是理解了,我们学的这个商不变的性质有什么用啊?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可以做什么呢?(口算、竖式、简算)2)师:说一说你是如何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口算的?举例:如320÷40,320和40同时除以10,划去320和40末尾各一个0,变成32÷4,等于86600÷600,6600和600同时除以100,划去6600和600末尾各两个0,变成66÷6等于11师:10÷3=3 (1)100÷301000÷300你能根据第一个算式来说一说后面两题的答案呢?(强调商不变,但余数中的0不能去掉。
)3)课本P95页第6题。
说一说这两题各出错在什么地方?师: 如果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各有两个0,请问同时消去几个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末尾一个有两个0,另外一个有一个0,请问同时消去几个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末尾一个有两个0,另外一个没有0,请问同时消去几个0?三、综合练习:1、趣味比赛师:我们学知识应该活学活用,对吗?那么下面啊,老师这有个趣味比赛,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比一比,看谁写的连等式多?老师给了一个例子,谁能解释一下我是如何利用商不变的性质的?我写这个是不是连等式?师:你们也来试一试,准备好了吗?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