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古诗词三首》。

2.通过分析诗词,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3.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古诗词三首》。

2.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的美。

2.学习《古诗词三首》第一首:《登鹳雀楼》教师朗读诗词,学生跟随朗读。

学生自读诗词,理解诗意。

教师讲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首:《望庐山瀑布》教师播放古诗词朗读音频,学生聆听并跟随朗读。

学生自读诗词,理解诗意。

教师讲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首:《题临安邸》教师朗读诗词,学生跟随朗读。

学生自读诗词,理解诗意。

教师讲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3.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三首诗词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教师提出问题:如何鉴赏古诗词?4.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课堂讨论,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学生在朗读、自读、分享和讨论中,逐步理解了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1.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不够,需要在课后加强阅读。

2.部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表达不够清晰,需要加强训练。

3.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语速过快,可能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思路,需要调整语速和教学方式。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江雪》三首古诗词。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登鹳雀楼》:全诗内容、诗意、背景及作者简介。

2.《望庐山瀑布》:全诗内容、诗意、背景及作者简介。

3.《江雪》:全诗内容、诗意、背景及作者简介。

二、教学目标1. 熟读三首古诗词,理解诗意,感受诗词的韵味。

2. 学习古诗词的写作手法,提高审美情趣。

3. 了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三首古诗词的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学习古诗词的写作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三首古诗词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感受古诗词的韵味。

3. 讲解:分析三首古诗词的诗意、背景和作者简介。

4. 实践情景引入:以《登鹳雀楼》为例,让学生想象站在高楼上俯瞰远方,体会诗人的情感。

5. 例题讲解:以《望庐山瀑布》为例,讲解古诗词的写作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古诗词,展示并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词三首》2. 板书内容:(1)三首古诗词的全文(2)诗意、背景和作者简介(3)古诗词的写作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分别以《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江雪》为题,仿写一首古诗词。

2. 答案:示例1:《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示例2:《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示例3:《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背诵默写,理解字面意思,掌握重点字词含义(重点)。

2、学习古诗写作手法并能识别分析,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韵律美和意境美(难点)。

3、借助注释、插图和已有知识理解内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参与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提高合作探究与表达能力(重点)。

4、体会诗人情感,激发对古典诗词热爱,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点)。

二、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与三首古诗相关的资料,如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诗词赏析等,制作成教学课件。

-准备古诗的朗读音频和视频,以便在课堂上播放。

-准备相关的教具,如黑板擦、粉笔等。

2、学生准备-预习三首古诗,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查找有关诗人的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如《高山流水》,营造出古典诗词的氛围。

2、提问学生对古典诗词的了解,如:“同学们,你们都读过哪些古典诗词呢?”引导学生回忆并回答。

3、教师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小学六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都非常经典,它们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的世界吧!”(二)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1、教师依次介绍三首古诗的诗人。

-《浪淘沙(其一)》,介绍诗人刘禹锡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的特点以及他的创作风格。

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他的诗风豪迈奔放,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

-《江南春》,介绍诗人杜牧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的特点以及他的创作风格。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

-《书湖阴先生壁》,介绍诗人王安石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的特点以及他的创作风格。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诗风简洁明快,多反映政治改革和民生疾苦。

2、结合诗人的情况,介绍每首诗的创作背景。

-《浪淘沙(其一)》,创作于中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刘禹锡被贬谪,但他仍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统编版(人教社)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3个生字,能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情感和古诗词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领略诗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单元导读,直入课题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的单元导学中提到的单元重点学习目标。

(学生交流,老师板书:读中想象)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宿建德江》。

(板书:宿建德江。

齐读课题)这首诗是孟浩然为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漫游吴越时写下的。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节奏和速度)2.指名读,正音。

3.自由读古诗。

(教师强调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

)三、理解诗意,质疑问难1.师:平时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一般有哪些方法?(学生自由说一说,如多读、边看插图边想象、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与别人交流等。

)2.师:这些方法都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意。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打上小问号。

开始吧!(自学)3.师:同学们都读懂了哪些诗句?把你读懂的地方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尝试理解诗意。

(学生汇报。

)4.质疑问难: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生:“野旷天低树”“愁新”“月近人”。

)5.出示图片,理解“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师:同学们,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

)这幅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感觉?(孤独、沧桑、凄凉。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融入到诗的字里行间。

7.讨论: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教师板书,齐读。

四、入境悟情,体验升华师:“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诗人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你是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的他正身处异乡。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精彩教案5篇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精彩教案5篇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精彩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1. 《登高》——唐代杜甫2. 《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3. 《山行》——唐代杜牧详细内容:1. 《登高》:了解诗的背景,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夜书所见》:分析诗中的景象,解读诗人的内心世界。

3. 《山行》:描绘山间景色,感悟诗人的豪情壮志。

二、教学目标1. 熟悉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景象、意境和情感。

2.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2. 教学重点: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解读诗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三首古诗词的背景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的意境。

2. 新课导入:(1)介绍诗人及诗作背景。

(2)引导学生朗读三首古诗词,感受诗的韵律美。

(3)逐句解读诗意,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

3. 例题讲解:(1)分析《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句意。

(2)解读《夜书所见》中的“夜深篱落一灯明,破帽遮颜过闹市”句意。

(3)讲解《山行》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句意。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三首古诗词的理解。

(2)仿写一首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词三首》2. 板书内容:(1)登高:杜甫,景象描绘,意境感悟。

(2)夜书所见:叶绍翁,内心世界,意境解读。

(3)山行:杜牧,豪情壮志,自然美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三首古诗词,并背诵。

(2)结合所学,分析三首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写一篇鉴赏短文。

2. 答案:(1)熟读三首古诗词,并背诵。

(2)鉴赏短文示例:《登高》描绘了秋天登高所见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小学语文统编版 六年级上册 古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统编版 六年级上册 古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

3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德、鹊、蝉”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2.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查找有关诗词的作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德”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玩两组“飞花令”(“月”和“雨”飞花令)。

看来,大家的诗词储备量还不错,一起来读读下面这两组诗词。

课件出示:月雨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过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有关“月”和“雨”的古诗。

我们先来学习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3.板书诗题,齐读课题,简介诗人。

课件出示:孟浩然,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孟浩然的一生中交织着复杂的出仕与归隐的矛盾,早年他热心功名,然而科举失利,饱受打击,终因没有得力的引荐,不得不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人生的大多数时间。

板块二初读诗歌,读出节奏1.疏通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诗,同桌互助纠正诗句读音。

(2)指名读诗。

指导读准“渚(zhǔ)”的字音。

(3)指导书写“德”,书写时注意右边“心”上面的一横不要漏掉,学生正确规范书写3遍。

2.读出节奏。

(1)教师范读,划分节奏。

课件出示: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一单元3 古诗词三首 优质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一单元3 古诗词三首 优质版教案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53)
与“月”有关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
八、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54、55)
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56)
(1)背诵本课古诗词。

(2)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诗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

并通过课后拓展诗词,吟诵诗词的活动,拓展了学习的时空。

我觉得课堂教学有一些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我主要采用诵读感悟,品评赏析,积淀深化的教学方法,适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读中感悟,读中融情,悟中升情。

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热爱古诗词的情感和学习古诗词的求知欲。

古诗带给学生的是更多想象的空间,这样的创造性的想象有助于把学生引入深远的意境。

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想象画面,想象人物的心情、感受,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体会意境,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总之,这节课,我尽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带动学生,不失时机地赞赏,积极有效地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感受到诗词的独特魅力。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以下是一份关于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的教案:《古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内容,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诵、解读古诗,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以一个关于古诗的故事或趣味性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古诗:
- 展示古诗内容,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古诗的意思。

- 讲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 学生朗诵:
- 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 请几位学生上台朗诵,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 讨论环节:
- 组织学生讨论古诗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总结:
-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教案示例,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进行修改和完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三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意,掌握其中重点字词的含义。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理解古诗意境美的能力。

(2)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初步分析古诗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3.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描绘的自然美,培养审美情趣。

(2)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情感。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古诗的朗读与背诵。

(2)理解古诗的大意和其中蕴含的情感。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

(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三、教学设计的要点1.情境设计:通过图片、音乐和视频,营造古诗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2.教学内容的处理:先整体感知古诗,再逐句分析,理解古诗大意。

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教学方法:朗读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古诗的难点和亮点展开讨论,深化理解。

情境体验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的意境。

4.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内容、图片、视频和音乐等。

黑板或白板:用于板书古诗内容、重点字词和修辞手法等。

四、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黑板或白板及书写工具五、教学课时3课时六、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古诗词学习基础,对古诗词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和诗人情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宿建德江》1. 导入新课(5分钟)展示建德江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描述所见所感。

提问:“如果让你在江边留宿一晚,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出新课。

2. 朗读古诗(5分钟)教师范读《宿建德江》,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古诗词是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承载着古代文人墨客的思想精髓和情感积淀。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移”、“渚”等5个二类生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朗读能力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淡的哀愁。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赏句,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了解孟浩然吗(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资料)2、今天,我们又将学习孟浩然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释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4、师小结:对,这首诗就是描写的作者在建德江边看到的景色。

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听老师吟诵这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1、闭眼,师配乐吟诵全诗。

2、整体感知: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谈,师相机在黑板上板画)3、自己读读吗来,打开书,自己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生自读)4、生字都读准了吗(开火车读带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男女生赛读)5、谁有勇气把整首诗读给咱们听听(指名)三、明诗意,悟诗情1、整首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生质疑)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疑惑,现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看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四人小组交流)3、反馈4、指导吟诵全诗(吟诵比赛)——相机指导背诵四、总结1、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诗中描写的情景。

2、师小结五、布置练习1、搜集有关孟浩然的其他诗歌2、为《宿建德江》配画。

板书设计: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篇2教学目的:1、认识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古诗词三首》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古诗词三首》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咏鹅》、《静夜思》、《望天门山》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

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通过诗词感受自然美、人生哲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三首古诗词的意境、情感及主题。

2.学习并运用古诗词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把握古诗词的韵律、节奏。

2.理解诗人的情感与哲理。

教学准备:1.教材《古诗词三首》2.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三首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

二、学习《咏鹅》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咏鹅》,注意韵律、节奏。

2.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

3.老师解析《咏鹅》的意境、情感及修辞手法。

4.学生进行诗歌仿写,展示自己的创意。

三、学习《静夜思》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静夜思》,注意韵律、节奏。

2.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

3.老师解析《静夜思》的意境、情感及修辞手法。

4.学生进行诗歌仿写,展示自己的创意。

四、学习《望天门山》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望天门山》,注意韵律、节奏。

2.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

3.老师解析《望天门山》的意境、情感及修辞手法。

4.学生进行诗歌仿写,展示自己的创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感受。

3.老师布置课后作业:以“自然之美”为主题,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古诗词三首》,让学生感受到了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创作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

一、《咏鹅》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咏鹅》,指导学生注意韵律、节奏。

2.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如: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鹅戏水的图画,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3.老师解析《咏鹅》的意境、情感及修辞手法,如:用“白毛浮绿水”形象地描绘了鹅戏水的情景,用“曲项向天歌”表现了鹅的高洁。

小学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本课程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旨在通过古诗教学,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热爱之情。

古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与艺术价值。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古诗之美,我们将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借助多媒体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诵读感悟古诗韵味、组织小组合作探究以及开展拓展延伸活动等,以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古诗,并感受其韵律之美。

(重点)2、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境,其中体会诗人复杂、含蓄的情感为难点。

(重点、难点)3、培养学生的古诗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重点)4、通过学习古诗中的写作手法,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尤其是能够在自己创作中灵活运用这些写作手法为难点。

(重点、难点)三、教学策略1、情境创设:借助音乐和画面营造古诗意境,激发兴趣。

2、诵读体验:反复朗读体会古诗韵律和节奏。

3、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与批判性思维。

4、拓展应用:通过比较阅读和创作加深对古诗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情境创设-在教室中轻轻播放轻柔舒缓的古筝曲,如《渔舟唱晚》,同时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幅意境深远的山水水墨画。

画面中,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溪水潺潺流淌于山间,溪边有几间茅屋,屋前有一位老者正悠然自得地垂钓。

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静下心来,仿佛自己置身于这幅画中。

随着音乐和画面的引导,他们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悠扬的鸟鸣声,看到远处的青山绿水,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从而初步领略到古诗所蕴含的那种空灵、悠远的意境。

2、激发兴趣-教师提问学生:“在这幅画中,你们看到了什么?是那云雾中若隐若现的山峦,还是溪边垂钓的老者呢?听到了什么?是那清脆的鸟鸣,还是潺潺的流水声呢?又感受到了什么?是大自然的宁静,还是一种远离尘嚣的闲适?”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古诗词三首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让同学们能够流利地朗读这三首古诗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 帮助同学们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 引导同学们欣赏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对古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 理解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的意思。

- 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

2. 难点。

- 领悟诗词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文化内涵。

- 学会比较和赏析不同诗人的写作风格。

三、教学方法。

1. 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同学们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2. 讲解法:通俗易懂地讲解诗词的意思和背景,帮助同学们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同学们讨论诗词中的问题,激发思维。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 同学们,今天咱们要穿越时空,去领略古代大诗人笔下的精彩世界!准备好你们的“时光机”啦!2. 初读诗词。

- 大家先自己大声读一读这三首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赶紧查字典或者问问老师。

- 然后咱们一起来朗读,看看谁读得最有感情!3. 理解诗意。

- 咱们一句一句来,老师来当翻译官,给大家讲讲这些诗句都在说啥。

- 同学们也可以说说自己的理解,说不定比老师还厉害呢!4. 体会情感。

- 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些呀?他们当时心情咋样?咱们一起来猜猜。

- 诗人看到美丽的景色是不是很开心?还是遇到了困难很忧愁?5. 欣赏意境。

-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诗词里描绘的画面,是不是美极了?- 谁来给大家描述一下你脑海中的画面?6. 比较与拓展。

- 这三首诗词有啥不一样的地方?诗人的风格一样吗?- 咱们再找几首类似的诗词来读一读,看看又有什么新发现。

7. 总结。

- 今天咱们在古诗词的世界里玩得开心不?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多读古诗词,变得更有文化!8. 作业。

- 背诵这三首古诗词。

- 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画一幅画来表现它的意境。

怎么样,这份教学设计还不错吧?希望能帮到您!。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1.《登高》唐代杜甫2.《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三首古诗词,提高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对古诗词的解析,使学生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创作背景。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把握古诗词的意境。

重点:掌握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学会鉴赏和分析古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和音乐,展示秋天的景色,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 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

(2) 逐句解析《登高》。

(3) 学生齐读《登高》,感受诗人的情感。

(4) 教师示范解析《夜书所见》。

(5) 学生自主解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 例题讲解:(1) 《登高》中的意象分析。

(2) 《夜书所见》中的修辞手法。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意境分析。

4. 随堂练习:(1) 学生仿写一首以秋天为主题的古诗词。

(2) 学生互相交流并修改作品。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诗人简介和创作背景。

2. 黑板右侧:三首古诗词的和重点词句。

3. 中间部分:诗词的解析和例题讲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背诵并默写《登高》。

(2) 分析《夜书所见》中的修辞手法。

2. 答案:(1) 背诵并默写答案略。

(2) 《夜书所见》中的修辞手法有拟人、对偶等。

(3) 短文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古诗词,进行积累。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一、读懂三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歌咏的事物的特点,从中受到美的情操的熏陶。

二、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教学重点:一、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墨梅》。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

板书题目。

这首诗是王冕写的。

诗中描写了洗砚池的墨梅,表达了对乐于奉献的精神的赞美。

题目的意思是:有着像墨一样黑的枝干的梅花树。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

(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2.精读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2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A案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由题入手,弄清题意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具体内容包括《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三首古诗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2. 学会分析古诗词的意境,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三首古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古诗词的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挂图或PPT课件。

2. 诗歌朗读录音。

3. 学生准备笔记本、字典等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与古诗词相关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朗读:播放诗歌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

4. 讲解:分析三首古诗词的意境,解读诗人的情感。

5. 例题讲解:以一首古诗词为例,讲解如何分析诗词意境。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另外两首诗词的意境,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宿建德江江清月近人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宿建德江》的意境,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答案:略2. 作业题目:比较《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异同,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组织诗词鉴赏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分析三首古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会写“涯、莺”等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祭祀、厨房”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初步感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诗歌表现手法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

- 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的运用。

- 感悟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

例如,在教学《浪淘沙(其一)》时,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再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如“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通过这样的诵读,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古诗的韵律。

2.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与古诗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如在教学《江南春》时,播放江南春天的美景视频,有莺啼、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等元素,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江南春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所描绘的画面。

3. 讨论法针对诗句的理解、诗人情感的体会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例如在探讨《书湖阴先生壁》中诗人与湖阴先生的关系以及诗中表达的情感时,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抒己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古诗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中的《古诗三首》,去领略古诗的独特魅力。

2. 简单介绍三首古诗的作者:刘禹锡、杜牧、王安石。

(二)学习《浪淘沙(其一)》1.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和字典,读准“簸”等生字的读音。

- 教师范读,强调诗句的节奏和韵律,学生跟读。

2. 理解诗句意思-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 教师逐句讲解:“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词。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诗词中描绘的意境。

3.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4.让学生领悟诗词的表达方法,积累优美诗句。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诗词的含义,感悟诗词的意境。

2.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1.对一些诗句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意境的深入领会。

2.比较三首诗词在表达上的异同。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小组讨论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过的经典古诗词,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诗词1.学生自主朗读三首诗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教师范读或播放音频,指导学生朗读。

(三)精读赏析1.学习《宿建德江》-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愁绪。

-探讨诗人是如何通过写景来表达情感的。

-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味。

2.依次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分别理解两首诗词的内容,体会其意境和情感。

-分析写作手法和特色。

-指导朗读,读出不同的风格。

(四)对比感悟1.组织学生讨论三首诗词在主题、情感、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2.教师总结归纳。

(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其他古诗词。

2.鼓励学生尝试模仿创作简单的诗词。

(六)课堂小结总结三首诗词的要点,再次强调学习重点。

(七)布置作业1.背诵三首诗词。

2.选择一首诗词,写一篇赏析短文。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以便改进后续教学。

你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内容1. 《登高》——唐代杜甫2. 《望岳》——唐代杜甫3. 《夜泊牛渚怀古》——宋代苏轼详细内容主要围绕这三首古诗词的背景、作者简介、诗词内容解析以及诗词意境的领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传承优秀文化遗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三首古诗词的意境理解和作者情感把握。

2. 教学重点: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和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三首古诗词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三首古诗词的作者简介,帮助学生了解诗词背后的故事。

3. 诗词讲解:(1)逐句解析《登高》诗句,让学生领悟到作者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

(2)通过对比手法,分析《望岳》中杜甫对泰山的敬仰之情。

(3)以《夜泊牛渚怀古》为例,讲解苏轼的豁达与对古人遗迹的感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诗句,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词三首2. 板书内容:(1)登高——杜甫(2)望岳——杜甫(3)夜泊牛渚怀古——苏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登高》诗句。

(2)分析《望岳》中作者对泰山的敬仰之情。

(3)谈谈你对《夜泊牛渚怀古》中苏轼情感的理解。

2. 答案:(1)略。

(2)杜甫通过描绘泰山的雄伟壮观,表达了自己对泰山的敬仰之情。

(3)苏轼在诗中表达了对古人遗迹的感慨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诗词,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

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

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3.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

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
3.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4.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
交流重点: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
词中出现了哪些颜色?
1.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

2.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

3.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

4.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5.同桌互读,相互欣赏。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背一背你喜欢的词。

3.默写两首古诗。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做记号。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

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3.简介作者背景:
张志和: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

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白鹭:闲适的象征。

它能衬托出渔夫的生活环境。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不须归:乐而忘返,不想回家。

7.教师小结:
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1.教师范读,再入意境。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4.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5.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3.默写两首古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