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12 桥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2《桥》(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五四学制2024版)

12《桥》(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五四学制2024版)

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桥》是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人性的光辉”为主题的小说单元,这个单元需要掌握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写作要素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桥》作为单元的首篇,不仅篇幅短小,还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是课文以"桥"做题目的深刻内涵。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是一篇非常值得学生学习和理解的课文。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可以熟练的运用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联想和想象等方法进行文本理解。

在已经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情节及当时的环境来体会人物形象,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引导学生从个体影像、群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去丰富文本体验。

三、教学目标1. 会写“咆、哮”等8个生字,理解“拥戴、跌跌撞撞”等11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支书临危不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 揣摩文中描写老支书神态、语言、动作等词句,感受这些词句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老支书舍己为人,坚守党性的高尚品质和伟大形象。

难点:体会文中描写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知道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学法:自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六、课时安排 2课时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呢,诗歌、散文、说明文、小说……那你对小说的了解有多少?今天我们一起进入第四单元的学习,这是一个小说单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布局谋篇、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相结合的表达特点,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及木桥发生的变化,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的人格与精神。

3、积累课文特色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及木桥发生的变化,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的人格与精神。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桥》,谁想读一读课题?1、学生读有关描写洪水的句子,感受场面的可怕。

交流文中描写洪水的语句,并进行阅读指导:(课件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想象: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心情?带着这种心情齐读第六自然段,以感受村民的惊慌,恐惧、2、指导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出洪水的肆虐与人们的恐慌。

3、感受老支书的壮举思考:就在这性命忧关的时刻,一位老英雄挺身而出,让人敬佩,让人感动的事情出现了,请学生在书上勾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作出批注,你觉得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全班交流。

4、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思考:老汉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他当时是怎么做的?)指名读7、8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启发想象:刚才还是跌跌撞撞、乱哄哄的人们,为什么此时停住脚,望着老汉?感悟“他像一座山”中“山”的含义。

说明了他具有什么精神?再次读读老汉喊的那句话5、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桥》 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

《桥》 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

《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词,读通课文。

2. 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 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从字里行间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了解老支书在危急关头为保护村民而做出的是非、判断和行动,进一步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的崇高精神。

2. 学习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如:“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等。

2. 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四、教学准备:小黑及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份资料,(配乐齐读)XX年XX月XX日凌晨,一场特大洪水袭击而来,xx镇xx小学的教师周xx为转移群众,被洪水冲走,英勇牺牲。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突如其来的洪水是这场灾难的祸福灾民们做出了怎样的抉择?今天,我们学习《桥》这篇课文。

结合揭示课题。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自读课文,看看作者用哪些词句感动了你?再想想是什么让你流泪?用笔勾画出来。

(生自读课文,师巡视。

)(2)指名汇报交流。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老汉的形象让你感动。

)在如此危急的关头,一个平时默默无言的老汉却果断地站在桥头指挥群众过桥,表现是那样沉着冷静坚毅果断。

)板书:老汉(镇定冷静、英勇无畏)师:用笔圈出表现老汉镇定冷静、英勇无畏的词语。

如果让你用一个关联词来概括老汉的精神品质你会用哪一个?(尽管……但……)为什么?你能用上这个关联词来表达你的理解吗?(尽管老汉平时话语不多,但到了危急时刻他却果断地站在桥头并用果敢的言行帮助乡亲们摆脱困境。

)——相机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3)“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环境的混乱让你感动。

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东面、西面没有一处是安全的。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2《桥》教学设计1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2《桥》教学设计1

2.理解课题,深化主题。

3.交流收获,拓展提高。

(1)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生命桥、父子桥、英雄桥、老汉桥、爱心桥……)(2)教师结合“桥”的含义,进行评价和小结。

(3)拓展“桥”的广度,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特殊的“桥”。

(1)让学生谈一谈学习课文之后有哪些收获,可以从思想内容上谈,也可以从表达方法上谈。

(2)以诗结课,触发对老汉的崇敬之情。

一座山/我不知道/你的姓,你的名/但我知道/你有一个动人的称呼——老汉!哦,老汉!/你是一座山/一座镇定的山/征服了肆虐的洪水/一座刚毅的山/抵挡了可怕的灾难/更是一座深情的山/留下了高贵的人格。

哦,老汉!/你将牢牢驻留在我们心间/永远,永远!感,而不是滞留于表面,这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一次语言实践活动。

老汉以自己的威信、高风亮节以及果断的指挥把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活动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出示作业要求: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课后阅读类似文章,如《“诺曼底”号遇难记》《丰碑》等。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1.完成《补充习题》2.选做《同步练习》3.讲好这个故事。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悟老汉的人物形象。

我以“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课上,我先让学生找出描写雨水和洪水的句子,体会环境对人物的烘托作用。

然后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引导学生感受老汉高大的形象和无私的品质。

在学生交流体会老汉是怎样一个人时,根据学情相机引导学生感受洪水的肆虐、桥的危机、人们的慌乱,从而更能体会到老汉人格的伟大,老汉做法的可贵。

不足的是,课堂上教师的点拨多了一些,学生的自悟少了些,没有给学生充分自主的探究时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加改进。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教学设计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字,联系上下文,正确读写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加强阅读方法指导,培养批注交流的阅读习惯。

5、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和同学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满怀深情,导入新课同学们,《金色的鱼钩》学完了,那个长满了红锈的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的鱼钩留在了我们的心里,那个舍己为人的老班长的光辉形象留在了我们的心里,伟大的长征精神留在了我们的心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桥》,同样讲述的是和平年代一位老人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感人故事。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桥》,让我们的心灵再次在感动与震撼中受到洗礼。

板书课题:桥。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方法很多,但最佳方法要既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又要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

本课蕴含着浓浓的情感因素,教师以动情的语言导入新课,对老人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从而把这份崇敬之情传达给学生,使之受到感染,一开始就奠定了情感基调,为解读课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快速浏览课文,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顺,读到自己满意为止,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检查读书效果。

注意要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读书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发现问题,当即指导,力争使全体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初读课文后,你有什么问题吗?【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分四步:第一步,快速浏览,概括大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培养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第二步,自由朗读,面向全体,充分还学生自主练习读书的时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老师的巡视指导,及时解决了学生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三步,指名朗读,检查读书效果,这是一个现场生成性很强的环节,一切都要以学生读书的情况随机指导。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2课《桥》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2课《桥》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教案《桥》作课人:符会杰新野县王集镇石头小学《桥》教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说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2、品读重点句子,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崇高精神。

学习难点:理解题目《桥》蕴含的深刻含义。

学习过程:一、设疑自探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3、出示自探提示:(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在文中找出描写雨大和洪水凶猛的句子。

分析这些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3)面对洪水,人们又是什么表现?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划出重点词语。

(4)文中的老汉(村支书)又是什么表现?从文中找出描写老汉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句子,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看出老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说说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目。

二、解疑合探(一)小组合探小组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互相纠正、补充,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并巡视指导。

(二)全班合探合探一: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1、这究竟是一场多少可怕的洪水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汇报(出示课件)(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

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6)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3、指名练读。

4、师:从这些话中红色字上你能看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拟人)师:这几句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呢?合探二:聚焦老支书,体会老党员的形象1、同学们,面对洪水来势汹汹,村民们又是什么表现呢?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来,说一说。

2、生汇报。

(师相机出示课件)(1)村庄惊醒了。

人们翻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12课《桥》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12课《桥》优秀教学设计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5.拓展练习,集中指向对“人”的认识。
再次感知老汉的形象,用学生的认识引出作家谈歌对老汉的评价。
小结
走出《桥》,走进生活——我们依然会遇到那位“老汉”。无论是在汶川地震、新冠肺炎,还是南方洪水……灾害来临时,无助的苍生总能与伟大相逢!让我们铭记这一座座特殊的桥,那是“人”应有的模样!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3.关注环境描写
①修辞角度:全文总共才600多字,开篇就写了环境,总共有6段。这些描写很多地方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像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狞笑”等词句中作者把洪水说成魔鬼猛兽,让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的肆无忌惮和当时的情况是多么紧急。
②语言特色:除了修辞手法,这些段落语言基本上都很短促。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具体语言环境的关键词句分析及长短环境描写类比分析
2.通过假设修改小说情节对比理解设置悬念的好处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认识单元导读。出示单元导读,指出关键词语,对应课后习题,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积累方法。
2.认识小说学习目标。引出课文中的关键人物及群像,结合课文初谈对老汉的印象。
4.关注情节设置
①明确概念:情节,通常由若干具体事件组成。小说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情节发展的推动力。
②主要矛盾:小说中最主要的冲突是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一般人都会让自己的亲人先过去,但是老汉却阻止儿子插队,把他留到了最后。
③修改情节,激发学生对比感知的兴趣。
④同样的素材可以有不同的安排,情节——展示着作者的构思;情节,影响着小说的品质。引导学生感悟情节安排对理解人物的重要性。
教师姓名
×××
单位名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2《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2《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2《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研究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3.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1.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研究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并会写本课“咆、哮”等9个生字,学会本课新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初读了解梗概描述导入,孕伏情感: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课件1、2:出示课题】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检查预,导入新课(一)检测生字词预和对课文的感知情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狂嗥、嗟叹、祭奠”等。

【课件3】生字:XXX淌哑揪呻废词语:势不可当狞笑拥戴放肆跌跌撞撞搀扶祭奠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党支部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谈话导入{}1.结合“奠”字理解“祭奠”的意思,想一想:在本课中是谁祭奠谁?2.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三、初步理解课文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3.根据故事产生、发展、、结局给课文分段。

【课件4】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四、研究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1.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

第12课《桥》(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五四制2024)

第12课《桥》(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五四制2024)

12《桥》同步课堂活动设计【学习目标】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短句。

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4.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老汉的优秀品质,学习他舍己为人的精神。

难点:理解小说以“桥”为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PPT呈现:展示PPT第3页内容,引导学生齐读导入语:危险面前,有的人选择了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亡威胁留给了自己。

这是何等崇高的品质!这些人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位普通而伟大的英雄。

2.教师引导:结合导入语提问:★在生活中,你们见过或者听说过哪些舍己为人、勇于奉献的英雄人物?★面对危险,他们做出了怎样的选择?★你对他们有什么样的感受?3.学生思考回答: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了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4.教师总结过渡:同学们分享了很多感人的英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小说《桥》,就讲述了这样一位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舍己为人的老共产党员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这位英雄人物的伟大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导入语和PPT画面,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英雄”的含义,并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了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唤起学生对英雄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中。

二、文体知识1.PPT呈现:展示PPT第5页“文体知识”部分内容,引导学生默读。

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哪些文学体裁?★学生回答:(预设:诗歌、散文、戏剧等)。

★提问:小说跟它们有什么不同呢?3.师生互动,梳理归纳:教师结合PPT内容,讲解小说的概念、三要素和情节四个部分,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

可以运用举例子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特点,例如:★刻画人物形象:可以用学生熟悉的小说人物进行举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等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物是如何被刻画得栩栩如生的。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2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2桥

《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2课《桥》教材分析:小小说《桥》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组单元训练重点是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根据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主要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行动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品质。

作为小学高年段的学生,他们已经能够独立识字,读懂课文内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去讲解和分析课文内容。

而是把重心放在引导学生领悟本课的表达方法上,在领悟本课的表达方法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找出环境描写来体会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短句。

能力目标:在读书思考中领悟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学习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学法、朗读法、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一、检测复习,解题引入:师:都说洪水无情,人间有爱,当一场山洪暴发之时,一名无名英雄是怎样拯救全村人们的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2课《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2《桥》 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2《桥》 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2.桥》备课时间 10月10日教材分析《桥》是一篇微信小说,叙述了一位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暴发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在党性面前,他一视同仁,要求同是党员的儿子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在人性面前,他又推儿子先走,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他用一位共产党员的信念和一个父亲的爱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学情分析通过预习及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能熟练认读本课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对自然灾害----山洪暴发有了简单的认识,初步掌握了理解句子和感受人物形象的一些方法。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3.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1、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前置作业内容上网或去图书馆,了解更多关于优秀党员的事迹,课上与同学一起分享。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桥》,大家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课文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三个部分来写。

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二、感受危情,引生入境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2.交流:(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篇5【教材分析】本文涉及到绘画与人生,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小品文,文章意蕴丰富,描写生动精彩,有很多新奇之处,适于鉴赏性朗读。

在朗读中贯穿对课文的把握、对课文美点的鉴赏、对课文意蕴的探究,实话美育渗透。

【学生分析】由于本文涉及到一些绘画方面的知识,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不太符合常规,学生可能不会十分了解,加之本单元大多是一些说明文,而本文又带有一定的说明性,学生对于文体也会有一定的疑惑,所以要在课堂上多加解释。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直面生活中风波,乐观面对人生的态度。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本文的语言。

了解作者的审美观。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说出,由这个圆可以想象到什么?导入词:不同的人对待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态度,同是一个圆,众说纷纭,同是一棵树,画家想到的是它给人的美感;商人看到的是它能卖多少钱;木匠看到的能做成什么样的家具;而一只虫子看到的它的味道如何。

同是桥,普通人看到的是它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作为桥梁专家的茅以升看到的是它有何特点,在桥梁建筑史上的地位;而一位画家会如何看待它呢?我们齐声朗读《桥之美》,看看画家吴冠中是如何看待桥的。

出示思考问题:1、课文的主要写什么?2、在作者眼中桥美在何处?以“桥之美,美在。

”的句式回答。

(教师指导:看了第二段后,我发现,桥之美,美在具有给画的形式美。

)明确:桥之美,美在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美在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美在长桥打破了背景的单调,富有灵气和生命;美在风雨桥形成形式独特;美在它能用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美在它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总之,桥之美,美在与周围景色的融和、映衬、呼应,注意到点、线、面的搭配;和周围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桥之美,美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部编版】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桥

【部编版】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桥

12 《桥》教学设计文本分析:本文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做题目的深刻内涵。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教学本课,教师可以由课题入手,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让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地预测文意,然后再去读课文。

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课文内容之后,还应注意从表达方法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一步欣赏和评价课文。

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从课文的结构安排、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等多个角度引发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教学目标:1.会写9个生字,重点理解“咆哮、拥戴、呻吟、搀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课文题目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1.会写“咆、哮、嗓、党”等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惊慌、拥戴、沙哑、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惊慌,为第二课时感悟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4.体会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的方法。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品读第1—6自然段,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惊慌。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山洪暴发视频,教师激趣导入。

导语:黎明的时候,山洪暴发,来势汹汹,给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带来了可怕的灾难。

村民们是怎样躲过这场灾难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桥》这篇课文。

[初中语++文]第12课《桥》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

[初中语++文]第12课《桥》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

《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如“咆哮”、“狞笑”、“拥戴”等,以及通过语言描绘洪水的凶猛和老汉的英勇形象。

2.思维发展与提升:教学设计应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考,例如通过讨论老汉的行为背后的动机和价值观,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决策过程。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应能够欣赏文中的文学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增强故事的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

4.文化传承与理解:《桥》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牺牲精神和集体主义价值观,教学设计应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这些文化价值,并通过文学作品传承和弘扬。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桥》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到老汉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以及在危难时刻展现的人性光辉,从而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分析老支书的人物形象。

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二)教学难点体会小说的主题,理解桥的象征意义。

学习小说的写作手法,进行片段写作。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小说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和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读写结合法:通过片段写作,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几幅桥梁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桥的印象。

教师引导:桥,是连接两岸的通道,也是沟通心灵的纽带。

在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将一起走进一座特殊的“桥”,它不仅连接了生与死,也见证了人性的光辉。

让我们共同学习小说《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预习情况,正音释义。

默读课文,思考: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三)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找出描写老支书的语句,分析他的人物形象。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
洪水 桥 慌乱的村民……
处事果然 机智 有智慧 考虑周到 思维敏捷
找三四名同学读一读老汉说的话——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老汉处理果断,没有犹豫。
老汉临危不惧。
老汉当时那份神态应该重点拍摄。
坚持原则 不徇私情
在村民面前,老汉是一个_______的人;
在儿子面前,老汉是一个_______的人;
在我看来,老汉既是一个_______的人,又是一个_____的人。
通过讨论、分析和合并,最终确定四个最恰当的特写镜头。
关注环境,把环境融入到特写镜头中。引导从远镜头、 近镜头、局部特写等角度拍摄。
以趣教学,激发孩子活力和专注力。
六年级学生对影视剧,影视镜头并不陌生,改变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兴趣和课堂效率。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设计表
学科
语文
作课人
张记丰
教学内容
《桥》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特写镜头,抓住情节和环境,理解老汉人物形象。
3、积累文中令人感动和有特色的句子。




教学环节
学情预设
对应策略
设计意图
版块一:整体感知
1.以学生最喜欢看的电影话题作为课前导入
2.读文
镜头3: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镜头4: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临危不惧 坚持原则
镇定自若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四单元12桥教学设计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四单元12桥教学设计

12.桥【教学目标】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短句。

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4.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准备】暴雨洪水的图片或视频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短句。

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4.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以“桥”导入,梳理课文1.导人:一座桥连接两岸,一座桥跨越天堑,一座桥甚至能带来生存的希望。

今天咱们就来读一篇以“桥”为题的小说。

2.学生交流:关于小说这种文体,你都知道些什么?(虚构;小说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3.学生带着“这篇小说写了怎样的环境,又有哪些人物发生了什么故事”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边读边思考。

4.学习词语。

(1)学习词语。

拥戴清瘦沙哑揪出咆哮呻吟狞笑放肆势不可当①指名读词语。

②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词语描写老支书,第二组词语描写洪水。

③在第二组词语前面加上“洪水”,学生再读词语,感受洪水的威力。

洪水咆哮洪水呻吟洪水狞笑洪水放肆洪水势不可当④学生练写“咆哮”“呻吟”,注意“吟”的写法,再选择课后生字表中自已觉得难写的字写一写。

(2)读准多音字。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竟没.人再喊。

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了回来。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进水里”写——人们起床; 文最为突出的特点:运用短句,渲染气氛。(语言简洁)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 3. 这样的描写,让我们感觉到此时此刻是非常危险的。同时,
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 我们可以想象此时此刻的村民是多么的惊慌恐惧。下面,请
地往南跑”写——逃生; 同学们再次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村民慌张、恐惧的句子。
村民,体会微小说的特点: 短短的 60 多个字,从床到人,从人到水,又从水到人,
多用短句,渲染气氛。 房内房外,洪水滔滔,把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展示在
“村庄惊醒了”其实是— 我们面前。为什么要这么写?为什么写得这么急?
—人们惊醒了;
学生回答。
“人们翻下身,却一脚伸 小结:运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是本
可阻挡)沙哑(不清脆) 5.聚焦问题,提出小结,这些问题都是围绕着“洪水”
拥戴(拥护、爱戴)
“村民”以及“老支书”来提的。那我们就围绕这三
跌跌撞撞(形容词,形容 个方面走进课文中去体会。
走路不稳的样子)
二、细读文本,加深体会
3.同桌互改,优化大师加 1.品修辞,体会洪水之险。
分。
请读课文,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简
要点 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4.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5.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学习 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细读文本,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描写体会村支书的品质。 3.抓住阅读小说三要素,学习阅读微小说的策略。
人。
2.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桥
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学习重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了解梗概
1.描述导入,孕伏情感: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字词板书。

如“揪”(jiū),“瞪”(dèng)。

3.检查
(1)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洪灾老汉)
4.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二、感受情势危急
1.通过初读,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2.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汇报交流谈体会。

(1)生读找到的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师用课件或小黑板集中出示。

(2)谈感受。

①几句话都不同程度地写出洪水凶猛,正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②从前后几句描写的情况看,水位在不断上升,灾情在不断加剧,形势越来越紧张、严峻。

(相机指导朗读这几句话,读出形势的紧张突变。


③这些句子多采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洪水狞笑”“放肆”等词句让我们非常真切形象地感受到洪水的肆无忌惮,洪水就是魔鬼猛兽,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
了紧张气氛。

(师相机板书:情势危急)
④这些句子,语言都非常简洁,精练,如,“像泼。

像倒。


(3)观察想象体验
师播放洪灾的录像资料(或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第一幅插图):洪水如猛兽般正以强大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村庄,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舍,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

可劳动一天的人们还在熟睡中。

一声惊呼,大家突然一脚踩进水里,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命在旦夕时惊慌失措的样子吗?(引导学生想像体验情势危急)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大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危急、恐怖、恐惧、担心)
三、体会英雄言行
1.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

当一百多号人跌跌撞撞地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作出的人生抉择。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大段,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板书:老汉)
2.学生自学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老汉沉着冷静,嘴上不说话,心里正思考着应对突然来临的灾害的办法。

“像一座山”,说明他临危不惧,形象地表现了老汉是村民的
主心骨,对稳定村民情绪所起的作用。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说话简短有力,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

(让学生写出评价老汉是怎样的人的词语,可能是:临危不惧、临危不乱、坚定果断、先人后己……)
4.指导有表情朗读老汉说的两句话(要读得干脆、有力,节奏快,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等方式)
5.齐读第二大段。

四、启发联想,加深体验,注重积累
1.当我们的脑海中树立起这位清瘦的巍然屹立如山一般的老汉形象时,你联想到了什么词句?什么文章?什么人什么事?
(如,词──忠于职守……句──不是亲情,胜似亲情……
人、事──《丰碑》中的军需处长
《一个降落伞包》中的周恩来“非典”时期的钟南山、姜素椿、叶欣……)
2.作业:
(1)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2)写一段话,用上环境描写的手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听写,回顾前文
1.听写词语:咆哮惊醒狞笑拥戴乱哄哄沙哑依次
2.用上以上词语复述课文第一、二大段内容,并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二、思辩“矛盾”之举
1.是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支书有着崇高的人格魅力(板书:崇高的人格魅力),他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无情,但人间有爱。

当情况越来越危急,洪水已漫到人们的腰际时,又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用心默读第三大段。

2.生自学,说一说段的主要内容。

3.出示学习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4.读议结合,交流汇报,提升认识。

(1)谈体会。

要求边谈体会,边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例如:
生:从“冲、揪、骂”这几个动词可以看出老汉对小伙子很凶。

师:你能不能把老汉很凶的态度读出来?
生表情朗读第15自然段,学生展开评议,并在议读、感情朗读中理解、感悟。

(2)学生发现矛盾与疑惑:
①老汉从刚开始恶狠狠的“揪”到最后危难关头又“吼”又“推”,这是矛盾一,为什么?
②急于求生的小伙子到最后危难关头又“推”老汉先走,这是矛盾二,为什么?
冲揪骂凶(师相机板书:老汉小伙子)吼用力推
5.学习第四大段,解开难解之迷。

(1)老汉和小伙子的言谈举止是多么充满矛盾,令人费解!请同学们读最后4个自然段,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
(2)生默读,谈感想。

师相机点拨。

(文章在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个结局太出人意料了,太让人震惊了。

老汉太伟大了……)
6.反复咏叹,感受亲情
(1)当你明白老汉和小伙子原来是父子关系时,再回过头来看看父子在木桥前的情景,你们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2)引诵第三大段。

同学们,让我们把“儿子”这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到文章中去,再一起来深情地朗诵第三段,我们就更能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了。

(教师引读:“老汉是村支书,他一心想挽救群众的性命,他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自己的儿子,骂道──”后边为学生接读,把几个“小伙子”都换读成“儿子”。


(3)想象:老汉似乎要对儿子喊什么?(板书:喊)
(4)此时的老汉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回答,并有选择地请生上台板书关键词,如“父爱如山”等)师小结:是的,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做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舐犊情深。

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
的重大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

他的身上充满着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辉。

三、练习写话,颂人间真情
1.英雄远离了我们,他们的亲人更是肝肠寸断、长跪不起。

同学们,洪水无情人有情。

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请拿起手中的笔,用饱含深情的笔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你对英雄的哀思,对英雄家人的宽慰吧!
2.生写话,师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交流。

四、总结全文,探究“桥”的含义
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却用“桥”为题?
五、拓展阅读,注重积累
1.提供补充材料。

①[法]雨果《“诺曼底”号遇难记》
②《伦敦地铁大火灾》
2.学生自由阅读,小组合作交流。

课后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