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自考“变态心理学”第九章笔记串讲

合集下载

2019年7月自考“变态心理学”第二章笔记串讲

2019年7月自考“变态心理学”第二章笔记串讲

2019年7月自考“变态心理学”第二章笔记串讲第二章心理异常的生物、心理与社会因素第一节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因素一、遗传学基本1、在病因学探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遗传问题。

最早实行研究的是高尔登。

他认为,人在物质和水平方面的差异,受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

他所提出的,用同卵和异卵双生子,研究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决定心理特点中的相对作用的方法,直到现在仍被沿用。

二、大脑机能状态与脑损伤1、关于大脑机能状态与心理异常的关系,巴甫洛夫的学说和研究最有说服力。

他的条件反射学说,包括催眠时相理论、孤立病灶的解释和实验神经症的研究。

(1)所谓“催眠时相”是指大脑皮层从觉醒到睡眠,或从睡眠到觉醒过渡的机能状态,包括四种不同的时相。

1)正常相,即反应是由外部刺激的性质和数量决定的,并存有对应的关系;2)均等相,即强弱刺激引起相同的反应;3)反常相,即强刺激引起弱反应,弱刺激引起强反应。

4)超反常相,即阳性刺激引起阴性反应,阴性刺激引起阳性反应。

(2)孤立病灶又称病理惰性,是指高级神经活动机能出现个别的病变点,但其他的高级神经机能仍很正常。

这种病灶可能是过去经受的精神创伤遗留下来而成为产生心理异常的原因。

(3)实验性神经症的研究,兴奋和抑制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但如果兴奋和抑制不能协调,就会造成大脑机能的混乱,从而产生行为的混乱。

三、神经生化基础1、心理异常的症状与几种中枢神经递质相关,主要有乙酰胆碱(Ach)、去甲(武汉自考)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5-羟色胺(5-HT)、氨基丁酸(GABA)和脑啡呔等到。

2、如,血液内的5-HT具有保持情绪稳定的作用,如果5-HT减少,个体就容易出同情绪波动。

3、如果NA系统活动增强,就会出现躁狂症状,反之就会出现抑郁症状。

四、变态心理学的医学模式1、医学模式强调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认为心理异常的发生,主要与机体的生理变化相关。

2、克雷佩林最早、最系统地应用医学模式对心理异常实行分类。

变态心理学第9章

变态心理学第9章
(2)思维奔逸,联想加速,感到自己的说 话跟不上思维速度。
(3)病人活动增多,忙碌不停,爱管闲事, 好抱不平,爱热闹,兴趣广泛但无定 性。
精品课件
(二)、抑郁发作
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 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 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 减少和迟缓,故称“三低症状”。
目的在于帮助病人减少负性情绪和妥善应对各 种事件(尤其是婚姻、恋爱、家庭等事件)引 发的负性情绪,降低疾病的复发机会。治疗时 既要考虑病人在家庭的心理健康中的角色,也 要考虑家庭对病情、症状发生的作用。
精品课件
第五节 心境障碍和自杀
自杀是指由死者自己完成某种导致死亡的行动
且自杀者事先知道这种行为的后果是死亡。
b.自杀未遂:是指非致死性蓄意自我损害,一般 认为,自杀死亡与自杀未遂之比为1:10~20 左右。
c.自杀意念:是指轻生念头,但无自杀行为。
精品课件
二、自杀的发生率
自杀率是自杀流行学中最基本的统计指标, 它是指所有年龄组每年每十万人口中自杀死亡 人数。
精品课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表明,1996年中国城市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讲解,介绍心境障碍的概念、 心
境障碍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心境障 碍的病因及心境障碍的治疗方法;介绍心境障 碍与自杀的关系,自杀行为的原因;介绍对自 杀危险性的评估和预测以及对自杀的预防方法 。
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心境障碍的概
念,掌握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的临床症状,了 解他们的形成原因、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了 解自杀的原因,掌握对自杀危险性的评估和预 测方法,了解自杀预防的方法和措施。

变态心理学笔记整理

变态心理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概论■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人类各种心理活动的异常活动及其原因。

通过对异常心理现象进行分类和解释,阐明心理异常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原因和规律,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即研究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区别:精神疾病的特点:1.现实检验能力严重受损2.社会功能严重受损3.缺乏症状自知力精神疾病分为功能性精神病和器质性精神病,属于精神病学讨论的范畴;心理障碍只有功能性心理障碍,属于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五章心理障碍的评估与诊断Ⅰ■心理评估:心理评估是依据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通过各种手段对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主要是行为)进行取样和描述,进而综合各种信息所做出的系统评定和判断。

■评估心理障碍的常用方法:1.会谈法2.调查法3.观察法4.心理测验及临床评定量表(每种测评工具的使用范围要弄清楚)5.神经系统和实验室检查■心理障碍的评估流程:当前主要问题—>初步的评定方案—>会谈、测量、行为观察、其他检查—>归类、评价—>干预、治疗—>反馈Ⅱ■心理障碍的分类方法:一是按心理过程来区分,分为认识过程障碍、情绪情感障碍和意志行为障碍;一是从病因和症状的角度来分,属于医学的分类方法,以以下几个诊断分类系统为代表。

■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1.ICD-10 国际疾病分类MD-3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共分10类,诊断顺序如下:1)确定有无异常2)躯体与异常有无关系3)异常情况分类(大类)4)在类别下诊断名称(具体到病名)3.DSM-4 美国精神病学会心理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其主要内容为:这些分类又分为五个轴,按轴的顺序进行诊断:它可能会影响精神障碍的诊断处理和预后*轴1、2为症状诊断,轴3、4为病因诊断。

*CCMD-3和DSM-4的区别:前者没有将人格障碍独立出来,后者将人格障碍独立出来,这样,医生就可以知道那个病人在患有某种精神障碍的同时是否还患有人格障碍。

■心理障碍的诊断过程:个体心理评估(看正常还是异常)—>对照CCMD-3—>个体归类■心理障碍的界定: 1.统计上罕见2.违背社会规范(没有明确目的动机,做出违背社会规范和法律的事)3.个人感觉不适4.行为反应不良5.医学及症状学标准必须综合使用上述5条标准,否则是片面的。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2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2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变态心理学研究中的一般性问题1、变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目的(1)建立有效的心理异常诊断体系(2)对心理异常病理学特征的描述(3)对心理异常病因的描述(4)对心理异常病程的描述2、变态心理学研究的特点(1)变态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要科学的描述、预测,以及理解心理异常问题。

(2)理解变态心理还包括揭示两个变项或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个案法与调查法研究心理异常现象比较直接的方法是临床法,包括个案研究与调查研究。

这种研究方法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直接与病人接触,收集与他们的心理异常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综合,以期获得规律性的认识。

1、个案研究法(1)个案研究法即收集和分析某个病人的材料,它是变态心理学研究史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个案研究是关于个体生活的详尽描述;有些研究基本上是历史的、回顾性的,目的在于提示心理障碍的原因。

(2)个案研究法的缺点:1)首先,这样收集来的材料,不易区分哪些是心理异常发生之前就有的特点,哪些是心理异常中的表现。

2)其次,对材料的分析也比较困难,因为个案研究的材料缺乏统一性和条理性,难以数量化。

3)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它的主观性色彩比较浓厚,因为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影响病人自我报告的因素很多,难以有客观的指标。

2、调查研究法(1)调查研究法:调查主要是用来计算拥有某些经验的人数。

这种信息是从官方记录,或者电话访谈一群样本得来的。

这样搜集的信息对筹划心理健康资源颇有帮助,但这种信息很少提供病因或有效的治疗。

(2)调查有两种:1)反应式调查,即要求受试者在访谈时,或在印好的问卷上回答问题。

2)非反应式调查,即使用可利用的现成记录,来寻求欲调查对象群中成员的反应。

三、相关法1、相关研究是利用相关分析技术,考察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有联系,以及相互关联的紧密程度的一类研究的总称。

2、高危设计,即选择那些更可能出现某种心理异常的人进行前瞻性研究。

3、一项考察认知歪曲同抑郁症间关系的研究发现,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第一章、绪论一、心理障碍与病理心理学1、心理障碍是一种不被某种特定文化所期待或非典型的行为反应,常常表现为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并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而出现。

定义心理障碍的三个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2、心理障碍的基本元素:•痛苦(suffering)•适应不良(maladaptiveness)•不合理(irrationality)•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unpredictability and loss of control)•少见的和非传统性(rareness and unconditionality)•观察者不适(observer discomfort)•违背标准(violation of standards)3、心理状态:主要包括两大类:心理正常和心理不正常从临床心理学角度出发,划分为:①心理健康(健康心理);②心理不健康(不健康心理):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部分可疑神经症③心理不正常(异常心理):变态人格、神经症、其他精神障碍4、判定建议注意判定标准的社会性,注意判定标准的主观性,注意判断这的不同角度,不要给自己贴标签。

二、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是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的科学。

它不仅要对行为异常的各种表现加以描述、分类和解释,还要尽量阐明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其研究的理论任务是帮助揭示正常心理活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实践任务是促进人类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

三、变态心理的定义变态心理或心理障碍(psychological disorder),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第二章变态心理学的理论一、生物学理论1、生物理论学家认为异常行为是脑和身体其他系统的功能失调的结果。

他们主要从遗传基因和神经科学的角度解释行为异常的现象。

《变态心理学(一)》自考笔记(九)

《变态心理学(一)》自考笔记(九)

第九章性功能与性心理障碍第一节几个重要概念1.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的性别差异表现在行为和态度上。

2.性别角色:性别角色是对性别认同感的公众表达,个体的言行表明了他的性别。

3.文化差异:被一种文化视为正常的性行为在另一种文化里不一定也是正常的。

4.性爱的五个层次:人类的性爱分为五个层次,性行为问题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层次上。

这五个层次分别为:性别认同、性取向、性偏好、性别角色和性功能。

第二节性功能障碍1.人类正常的性反应:性反应足由五个阶段组成的;欲望期、唤起期、高原期、高潮期、恢复期。

2.性功障碍的概念和类型(1)性欲障碍:性欲障碍的主要类型为长期性欲缺乏和性交恐惧障碍。

长期性欲缺乏的个体,对任何形式的性行为都没有兴趣;性交恐惧障碍的个体,对关于性的想法或者偶然接触到性都会感到害怕、恐慌或厌恶。

(2)性唤起障碍:性唤起障碍可以分为男性勃起障碍和女性性唤起障碍。

很多性唤起障碍的个体对性有频繁而强烈的欲望和幻想,但是,男性很难达到或维持勃起,女性不能达到或维持润滑。

(3)性乐高潮障碍:是一种在女性中最为普遍的性功能障碍。

男性的性乐高潮障碍分为两种:早泄和射精延迟。

(4)性交疼痛障碍:个体发生性交时伴随有强烈的疼痛感,以致干扰了正常的性行为。

只有当没有发现任何医学原因时,才可以被诊断为性交疼痛障碍。

3.性功能障碍的可能原因(1)生物因素:药物的使用、衰老可能导致性欲的失去;神经系统疾病和其他影响中枢神经的疾病也会引发性功能障碍。

(2)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可以显著影响性欲和性兴奋感,心理问题也可能会引发性失调。

不同心理学流派对性机能障碍的解释有所不同。

.(3)社会文化因素:亲密关系的显著恶化是最常见的影响因素。

(4)心理和生理因素的交互作用:几乎没有一种性功能障碍是由单独的生理或者心理因素引起的,更多的时候,这些障碍是由各种因素间的微妙关系引发的。

4.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性功能障碍的治疗包括教育、心理社会治疗、生物治疗等。

7月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浙江自考

7月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浙江自考

浙江省201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变态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5分)1.神游症是意识( )状态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多见于癫痫和癔症患者。

A.朦胧B.梦样C.谵妄D.昏迷2.按照我国听力残疾标准,语言频率平均听力损失大于70分贝,等于或小于90分贝是( )。

A.一级聋B.二级聋C.一级重听D.二级重听3.患者青少年时期发病,起病缓慢,持续进展。

早期表现出神经衰弱的症状,易疲劳,软弱无力,贪睡,学习、工作效率下降;孤僻日益加重,被动,生活懒散,情感淡漠,幻觉妄想不明显,发病早期常被误认为是思想不开朗或思想问题,数年后病情严重时才被发现,疗效差。

此症可诊断为( )精神分裂症。

A.躁郁型B.青春型C.单纯型D.紧张型4.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身心症状自评,如果某因子的标准分数超过2分,或总分超过( )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可考虑筛查阳性,需要进一步检查。

A.140B.160C.180D.2005.( )是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都正常的行为表现,是一种理想的行为,象征着人类行为的方向,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只能尽量接近这种理论标准,却永远达不到这一标准。

A.常态行为B.健康行为C.健康危险行为D.健康促进行为6.变态的心理学解释中,心理应激的观点是由心理生理学派提出,代表人物是加拿大生理学家( )。

A.斯金纳B.塞里C.班图拉D.克雷丕林7.据调查,人群中能进入深度催眠状态的约占( )。

A.10%B.75%C.25%D.50%8.自杀行为是指有意识、自愿地直接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它( )。

A.包括故意自伤行为B.不包括吸毒酗酒这类自我毁灭的“慢性自杀”行为C.包括故意自伤行为和吸毒酗酒这类自我毁灭的“慢性自杀”行为D.不包括故意自伤行为和吸毒酗酒这类自我毁灭的“慢性自杀”行为19.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成三部分,第二部分是意识中的( ),它是从无意识中产生的,指导人的行动采取社会允许的方式满足本我的需要。

《变态心理学》章节知识点

《变态心理学》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 变态的定义及其历史1、判断一个人的具体的思想和行为是否变态,诊断专家们常常会意见不一致。

2、判断一个行为或一个人是否是变态的元素是:①痛苦;②适应不良;③不合理;④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⑤少见的和非传统性;⑥观察者不适;⑦违背标准。

3、痛苦:①变态使人痛苦;②此外,痛苦不是变态的充分条件;③痛苦是变态性质的一个基本元素。

痛苦发生的情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是变态的。

4、变态心理(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5、心理功能紊乱涉及认知、情感、行为3个方面功能的损伤。

6、心理和行为功能紊乱必须是伴随痛苦而产生的,这一点是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成分。

7、功能损伤这个概念是非常有用的,虽然它并不能够完全让人满意。

8、值得提醒的一点是:对于理解和治疗心理障碍来说,考虑种族、文化差异是很重要的。

9、判断变态时应注意的几点:①判断的误差;②观察者之间的分歧;③观察者和行为者之间的分歧;④不要轻易下诊断。

10、在我国,13亿人口中大约只有2万名精神科医生。

而在美国,2.5亿人口中有20万名精神卫生专业人员。

11、早期对变态成因的认识:①超自然的解释:在史前社会,万物有灵论(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有灵魂)的信仰被广泛传播,心理障碍常常被归因于万物有灵论。

②生物学原因:a把心理上的疾病归于躯体。

b对生物学观点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包括:希波克拉底、梅迪以及心理障碍是由生物学因素引起的观点。

c希波克拉底和盖仑思想中的一个更有意思并很多影响的理论是心理障碍的体液理论。

希波克拉底假设,正常的大脑机制涉及四种体液:血液、黑胆汁、黄胆汁和粘液。

③心理学原因:a催眠b从梅斯梅尔到弗洛伊德:19世纪末期,催眠作为一种治疗癔症的方法在欧洲和美国被广泛地使用。

12、18世纪末期,精神病患者被当作动物对待的观点遭到了批评。

尽管不是十分有效,但却加速了人本治疗的进程。

2019年7月自考“变态心理学”第六章笔记串讲

2019年7月自考“变态心理学”第六章笔记串讲

2019年7月自考“变态心理学”第六章笔记串讲第六章神经症第一节概述神经症是对一组心理障碍的总称,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其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病各超过三个月可考虑神经症的诊断。

神经症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神经症的发病通常与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相关;(2)症状复杂多样,但临床检查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3)病人一般能适合社会,但其症状妨碍了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4)不健康的素质和人格特征常构成发病的基础;(5)病人对症状有自知力;(6)感受到精神痛苦,常有迫切治疗的要求。

一、神经症的发病原因神经症的发生有内在的基础和外在的条件,内在素质的缺陷是病因因素,外在的精神刺激是重要的促发因素。

1、外在因素引起神经症的精神应激事件有以下几个特点:(1)持续时间很长。

应激事件的强度往往不十分强烈,常是多个事件反复发生,持续时间很长。

(2)造成患者严重的内心冲突。

应激事件往往对神经症患者具有某种独特的意义。

(3)患者难于将对应激事件的理解化为行动。

患对应激事件引起的心理困境或冲突,有一定的理解,但不能将理念化为行动,将自己从困境和矛盾冲突中解脱出来。

(4)应激事件多来源于患者内在的心理欲求。

神经症患的精神应激事件更多地源于患者内在的心理欲求。

2、内在因素主要指个体的人格和遗传学特征。

二、神经症的治疗原则神经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联合应用。

第二节恐惧症恐惧症又称恐怖症,是一种以过度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处境或人际交往,并常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的神经症。

患者明知没有必要,但恐惧的症状在相同场合下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以致极力回避所恐惧的客体或处境,影响其正常活动。

一、恐惧症的临床表现DSM-IV在焦虑障碍下并列出三种上恐怖障碍——无惊恐障碍史的场所恐怖症、社交恐怖症和特定恐怖症;CCMD-3则在恐怖症的标题下列出了以下三种恐怖症。

《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

《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

《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自学考试名师授课《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变态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一、变态心理学的对象1、变态心理学也称病理心理学或心理病理学。

它是心理学中研究行为异常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人类各种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以及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及其原因,并对这些异常进行了分类、解释,阐明影响其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因素及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所以,变态心理学是探索、理解和预测人类心理异常的一门科学。

2、为什么说变态心理学尚不完善?由于受整个心理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对异常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和规律的认识尚不完善和确切,对许多类别的异常现象还不能圆满解释,结合临床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尚属开始阶段,所得结果多不一致,因此,变态心理学还不能说是一门十分成熟的学科。

3、心理失调:指心理失去平衡,行为缺乏整合协调,致使个体在不同情况下处理能力下降、适应不良。

4、心理异常:指人的心理状态发生了病理性变化,行为表现明显与众不同,能力明显受损,需要心理治疗。

5、心理疾病:是从医学的角度来理解心理上异常,即把疾病的概念套用来反映人的心理异常;6、心理障碍:则是指心理过程和机能受阻,这种障碍既可能是功能性的,又可能包括器质性的改变。

7、心理变态就其本质意义而言,是指心理活动处于非正常状态,这是一个统计学的概念。

对变态心理的概念要有正确的理解,它并没有贬义,实际上只是一个统计学概念,泛指低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的各种心理和行为表现,包括各种程度的心理失调和异常。

8、变态心理的类别(1)许多国家都有自己应用的心理异常分类体系或方案,影响最大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国际疾病分类和美国精神病学会制订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

(2)最近的国际疾病分类是1990年修订的第10版ICD-10。

(3)最近的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是第四版DSM-IV。

(4)现在使用的是2001年修订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9、变态心理的判别标准(1)以经验作为标准所谓经验的标准有两种意义:其一是指病人自己的主观经验。

北大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完整版)

北大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完整版)

北大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一名词解释1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异常: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

3 高危设计:选择那些更可能出现某种心理异常的人进行前瞻性研究。

4 血亲设计:这种设计仍属病例控制抽样,但同时对病例组被试的亲属进行评定,这种研究设计的主要目的试探讨心理异常的传递。

5 催眠时相:指大脑皮层从觉醒(或睡眠)到睡眠(或觉醒)状态过渡的一种机能状态,包括四种不同的时相:正常相均等相反常相超反常相6 孤立病灶:又称病理惰性,是指高级神经活动机能出现个别的病变点,但其他高级神经机能仍很正常,这种病灶可能是过去经受的精神床上的后果,遗留下来而成为产生心理异常的原因。

7 实验性神经症:兴奋和抑制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但如果兴奋和抑制不能协调,就会造成大脑机能的混乱,从而产生行为的混乱,称之为实验性神经症。

8 泛化: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称为泛化。

9 辨别:即个体学会对相似的刺激进行分辨,并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

10 神经症:指在面对日常生活种的问题时,由于过去不良的学习经验的影响而产生的持续性焦虑和恐惧情感。

11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焦虑为基础的神经症模式,病人报告躯体症状,似乎躯体某方面出现问题,但去不能找到任何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因此又称心里生理障碍。

12转换性障碍:以前称做癔病(症)或歇斯底里,其特点为在没有器官病变的基础上出现某种机体机能障碍或失去控制能力。

13 恐怖症:指对某种客观或情境表现出一种持久的恐惧,但客体或情境并没有真正的危险,或这种危险的程度是被极大地夸大了的。

14 妄想:思维障碍导致假的不合理的信念称为妄想,妄想可见于许多类型的精神障碍,并不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具有泛化,内容荒谬的特点,迫害妄想关系妄想及影响妄想最常见。

关于变态心理学知识笔记

关于变态心理学知识笔记

关于变态心理学知识有精神障碍的群体占人群总比例的13.47‟,变态心理学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

精神病学作为临床医学的分支,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

变态心理学的发端:西方人最早关注和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的年代,这个时代,大概始于公元前400年。

古希腊的希波克里特提出体液学说。

自然科学出现使人们有可能再一次把心理的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在一起。

医学科学的进步,促使人们更倾向用唯物的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

变心学理书二正常心理活动的三大功能: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适应环境健康生存发展;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和机构中正常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能保人类正常地正确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变心学理书三激越状态比惊恐障碍持久,伴不快痛苦情绪显著精神运动性兴奋,不是神经症性的,对发作经过不能清楚回忆,甚至有明显的遗忘症心理健康: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躯体疾病患者心理特点: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态度改变,注意力转移到自身体验和感觉上,情绪低落,时间感觉发生变化,精神偏离日常状态许又新神经症诊断标准常形心理冲突 VS 变形心理冲突简易计分方法诊断:总分<=3 不是神经症;3<总分<6可疑病例;总分>=6诊断为神经症健康心理学在美国诞生已有28年历史,是心理学借助现代医学模式,主动介入医学领域的结果。

是心理学的第38个分支。

健康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学科,能否立于众多学科之林,关键是能否科学地建立起自己的概念系统。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领域:1、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

2、防御压力和治疗反应性心理障碍中的心理学问题。

3、培养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中的心理学问题。

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1、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2、患者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3、情绪低落4、时间感觉发生变化5、精神偏离日常状态判断神经症和疑似神经症心理冲突属于变形心理冲突,即神经症性心理冲突,同时符合神经症及亚型诊断标准,即可诊断为神经症,并确认亚型。

变态心理学-课堂笔记

变态心理学-课堂笔记

变态心理学-课堂笔记耿文秀博士华东师大心理系病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偏离常态的各类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对社会适应功能的损害及其干预、矫治和预防。

目录第一章研究和对待“异常”行为的历史进程第二章心理异常、心理障碍或心理疾患的病因学研究第三章临床评估、诊断及心理治疗第四章焦虑障碍第五章心境障碍第六章精神分裂症第七章与发展相关的障碍第八章进食与睡眠障碍第九章人格障碍第十章老化与认知障碍第十一章化学物质成瘾障碍第十二章同性恋、性别认同障碍与性行为异常第十三章生活应激与应付第十四章抗精神疾病药物第一章研究和对待“异常”行为的历史进程第一节对“异常”行为的界定1、约定俗成的社会文化认定:超凡脱俗?怪异?精神疾患?1、《离骚》:屈原——颛顼后裔,名正则,号灵均。

在屈原时代,与世人太不合拍,当时人们可以把他看作怪人2、“纫秋兰以为佩高余冠之岌岌矣,长余佩之陆离”3、庄子:妻死鼓盆而歌4、“竹林七贤”:阮籍,大醉于嫂伴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特立独行/非“中庸之道”跨文化/跨时空差异“异常”行为遭遇的羞辱/诋毁/排斥对于不同文化对于不同行为有不同的认定,是一个动态,有时空的差异。

2、统计学标准:(相对客观)(1)心理测量/标准量如:人格,智商,有量化标准第1页共66页(2)所谓障碍/困惑/痛苦/发作频率(关注)(3)所谓障碍/困惑/痛苦的持续时间(4)所谓障碍/困惑/痛苦症状的项目多少如各方面都有郁闷,应考虑是否是障碍,困惑3、理想模式标准:(1)官方提倡(2)社会主流文化的赞赏/认可(3)绝大多数的人接受/模仿(4)自我认同/遵从4、功能标准:(1)生理功能:生理检测指标(2)心理功能:心理测量指标(3)社会适应功能:社会操作标准第二节从古代到中世纪的蒙昧与黑暗1、人类早期对“异常者”的敬畏“魔鬼附身”通灵——沟通上天/人世间/地府古代人认为月亮、星辰、潮汐、山川精灵、地狱、魔鬼等都可能使人“发疯”。

自学考试《变态心理学》考点

自学考试《变态心理学》考点

自学考试《变态心理学》考点第一章绪论1变态心理概念:也称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定义心理障碍的三个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2 CCMD-3.的10种分类:0.器质性精神障碍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病性障碍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1、变态心理评估的几种方法:1.临床访谈法:临床访谈帮助临床工作者收集个体在行为、态度和情绪方面的信息,以及有关个体的总体生活状况和当前问题的资料史。

它是大多数临床工作的核心。

包括精神状况检查、无结构访谈、结构访谈三种形式。

2.行为评估:指在特定的情境下评估个体的思维、感觉和行为。

3.身体检查:进行身体检查室因为身体状况的异常有时候与心理上的障碍有关。

4.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用来收集与个人有关的心理功能信息的工具,它包括特定的与某种障碍有关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方面的测验,以及更广泛的测量人格特点的测验。

5.生理心理评估:是对大脑结构及其功能的更加精确、更加全面的评估方法。

6.脑成像技术:通过脑成像技术能够得到大脑组织和结构的清晰的“图像”。

1.心理动力学派:主要关心的是心理动力有意识或无意识.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

他们认为,人内部的欲望和动机是一些相互冲突的力量,如果冲突解决的不好或未得以解决,他们就会引起焦虑、悲伤,人们将通过一些方式来保护自己,以免除这些焦虑和悲伤。

2.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强调自由和选择以及责任和意志力在人成长中的作用,相信个体必须要自由地做出选择,这种选择才是他们的真正欲望和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7月自考“变态心理学”第九章笔记串讲第九章癔症及特定文化相关障碍(重点)
第一节概述
一、弗洛伊德认为,癔症是婴儿期的性本能受到压抑的后果,各种心理创伤使被压抑的性本能,通过转换机制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弗洛伊德称这类症状为“转换性癔症”。

1、今天,在国际疾病分类和美国疾病分类中已经找不到癔症这个诊断名词了,原因是:
(1)癔症的原意是子宫游走,今天看来的确荒唐;
(2)人们大多认为,癔症这个字眼含有贬义;
(3)从症状学的角度看,解离性障碍和转换性障碍,至少基本上描述了这类疾病的两组症状。

于是,解离性障碍和转换性障碍就代替了癔症。

二、描述性定义
1、癔症是一类由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而引起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分离和转换两类。

2、解离症状是指,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的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称为癔症性精神症状;
3、转换症状是指,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的不快心理,以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称为癔症性躯体症状。

4、癔症常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女性发病率较高。

三、起病原因
1、精神因素
2、性格特征
(1)患者情感丰富。

情感反应强烈鲜明,具有表演色彩,但情感体验肤浅,容易从一种情感转变为另一种情感。

(2)暗示性强。

患者对外界的暗示高度易感性。

(3)自我中心。

患者遇事多从自身好恶考虑,任性放肆;好吹嘘自己,显示水平。

(4)具有丰富的幻想。

常以生动的幻想代替现实,甚至出现幻想性说谎。

3、身体因素。

如发热、疼痛、不适等引起精神紧张和疑惧,为癔症的发生提供自我暗示的基础。

第二节转换障碍
一、转换障碍临床特点
转换障碍曾被认为是歇斯底里的转换,是一种把心理压力转换为躯体症状的失常,在诊断时,有五种因素需要考虑:
(1)病人有生理功能的丧失或变化;
(2)躯体或神经的原因无法解释症状;
(3)有证据显示症状与心理因素相关;
(4)病人经常漠视躯体损伤;
(5)病人并不自愿控制症状。

二、CCMD-3的诊断标准
1、癔症性运动障碍
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业诱因;有躯体运动障碍,临床表现缺乏神经
解剖生理基础。

2、癔症性抽搐发作
表现为突然和出乎意料的抽搐发作。

3、癔症性感觉障碍
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有躯体感觉障碍,如失声、失明等;临
床表现缺乏神经解剖生理基础和根据。

三、心理治疗
1、心理分析
精神分析是利用各种技巧,例如自由联想、梦的解析,以及对口误、笔误的解析等等,层层(武汉自考)打开潜意识的大门,给这些被
压抑的观点一个出路,释放出其中被压抑的心理能量。

2、暗示治疗
早在20世纪,暗示治疗是欧洲治疗癔症最流行、最有效的方法。

(1)药物催眠暗示的方法
(2)清醒状态暗示治疗
3、药物治疗。

第三节解离障碍
解离障碍在CCMD-3中称为解离症状,是癔症的两大症状之一。

1、“解离”是指,两个或多个心理过程并存或交替实行,相互
之间并无关联、无影响。

记忆的一些部分被撕裂或从意识当中分离出
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