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策略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史料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也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那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史料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策略。
教师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时,要充分挖掘各种史料资源。
历史史料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实物史料等等。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这些史料资源,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选择。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适合运用的史料包括《史记》、《资治通鉴》等经典文献,以及历史图片、历史文物等。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这些史料资源,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和背景,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教师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史料资源。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仅仅是通过讲解文字资料来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而是应该灵活地运用各种史料资源,使得历史知识更加生动、形象。
在谈到中国古代的战争时,可以通过战争图片史料展示战场的场景和战士的英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动人之处。
又在谈到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时,可以通过实物史料展示古代人们的生活工具和食物,使得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情况。
通过这样的史料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历史课堂中,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史料辨析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争议性较大的史料资源,要求学生在阅读史料之后进行辨析,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谈到某个历史事件的起因时,可以选取不同史料中对这个事件的描述,然后要求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这些史料,提出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样的史料辨析,可以让学生更加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践性教学来促进史料的运用。
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等方式亲身感受历史史料。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的合理运用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的合理运用历史教学是学生了解和理解过去的重要途径。
而史料知识的合理运用则是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发展的深入理解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史料知识的搜集、整理和运用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史料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一、史料知识的搜集史料知识的搜集是历史教学的第一步。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史料进行教学。
这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史料搜集能力和评判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查阅权威历史文献、政府档案和专业历史网站等途径,搜集与所教历史事件和人物相关的史料。
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调查和采访等方式,搜集当地的历史史料,使历史教学更具有地方特色和生动性。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收集和利用图像、音频、视频等史料,丰富历史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史料知识的整理是历史教学的第二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所搜集到的史料进行分析和整理,以便于更好地运用到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整理史料,逐渐形成完整的历史故事,让学生通过对不同史料的比较和分析,辨析真伪、选择主次,逐渐了解和把握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本质。
在整理史料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史料知识与历史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相结合,深化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史料知识的运用是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运用史料知识,促进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史料,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人物的行为和性格,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和写作等,让学生运用史料知识,展开深入探究,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史料知识的合理运用对于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展开和学生历史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注重史料知识的搜集、整理和运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发展,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提高历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分析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分析方法一、引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分析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本文将探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分析方法,并阐述其重要性。
二、选择合适的史料在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教师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史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
同时,史料的选择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中国近代史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地图、文献资料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和背景。
三、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分析在选择好史料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分析。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史料进行初步阅读和理解,了解史料的大致内容和背景。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和讨论,让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分析和讨论进行总结和评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史料,让他们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同时,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参观历史博物馆、访问历史人物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
六、结论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分析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史料、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等措施,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技巧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技巧一、引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史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提高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技巧,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精选史料,注重针对性在选择史料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
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史料,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所选史料应该具有针对性,能够针对某一历史事件或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
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文化时,可以选择一些与诗词、书画等相关的史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三、巧妙设问,引发思考在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问题应该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同时,问题应该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
例如,在讲解某一历史事件的原因时,可以通过提问“你认为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四、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在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史料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出来,增加学生的视觉体验;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如参观历史博物馆或遗址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五、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精选史料、巧妙设问、丰富教学手段等技巧的运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历史认知和综合素质。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存在的问题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存在的问题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
而在历史教学中,史料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和重要素材,对于学生的历史认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些史料运用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还可能导致历史教学失去应有的效果。
深入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史料真实性难以保证、史料内容难以理解、史料缺乏多样性、史料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史料应用不当可能误导学生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初中历史教学的改进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通过加强对史料的筛选和解读教育、提倡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及重视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正文2.1 史料真实性难以保证史料真实性难以保证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史料往往是历史事件发生后留下的记录或文献,可能受到书写者个人立场、观点和目的的影响,造成史料的不客观性和主观性。
例如,在一些史料中可能存在夸大事实、隐瞒真相或歪曲历史事件的情况,使学生难以准确了解历史发展过程。
其次,史料的传承和保存环节也可能影响其真实性。
历史文献在传抄、翻译和整理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导致史料的失真。
尤其是在没有原始史料的情况下,学生可能很难判断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另外,一些历史事件本身就存在争议,不同历史学家可能对同一历史事件有不同解读,导致学生难以确定史料的可信度。
因此,教师在使用史料进行历史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审视史料的来源、作者、立场和编写时间,帮助他们辨别史料的真实性和价值,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真相和发展。
2.2 史料内容难以理解史料内容难以理解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许多历史文献和资料在语言表达和史料背景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使得学生难以理解和消化。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存在的问题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存在的问题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优秀品格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史料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史料的选择、解读和引导学生运用史料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史料运用的效果,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一、史料选择不够恰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们 often 面临着史料选择不恰当的问题。
有时候,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会选择一些含有大量专业术语和复杂数据的史料,这样往往会使学生感到难以理解,难以接受,导致史料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部分老师在史料选择上缺乏创新,经常使用一些老套的史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少困难。
对此,老师们可以尝试选择一些简洁易懂的史料,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并从中获取所需信息。
史料的选择也应多元化,可以从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史料中选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的多样性。
二、史料解读存在一定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 often 面临着史料解读存在一定问题的情况。
一方面,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对史料的理解难免产生差异。
有的学生可能只能理解史料的表面意义,无法深入剖析其内涵,导致史料的深刻含义无法传达。
一些老师可能对史料的解读存在片面性,过于注重史料所呈现的事实,而忽略了史料所隐含的思想和价值。
为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提问、讨论、分组合作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史料解读,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史料的内涵。
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分析史料,形成独立的见解。
三、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存在困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 often 面临着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存在困难的情况。
学生们可能会对如何运用史料产生困惑,有的学生可能只能简单地复述史料的内容,而无法进行拓展和延伸。
有的学生则可能会因为史料中的专业术语和复杂数据而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意运用史料。
为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可以通过详细的指导和示范,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如何运用史料。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存在的问题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存在的问题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史料的运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史料的选择、解读和引导等方面会受到限制,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也影响了历史教学的效果。
本文将从史料选择、解读和引导的角度来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史料选择存在的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通常会根据教材和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史料来进行教学。
史料的选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史料的选择不仅要符合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由于史料的种类繁多,老师有时很难选择到合适的史料进行教学,这就导致了史料的选择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史料的内容过于复杂,难以理解。
在教学中,老师可能会选择一些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原始资料来进行解读,但这些史料往往包含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历史背景知识,学生很难通过这些史料来理解历史事件或人物。
这就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下降,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也会受到影响。
有些史料的内容不够客观,难以进行客观的分析。
在教学中,老师有时会选择一些没有经过客观筛选的史料来进行解读,这些史料可能存在着某种特定的立场或观点,而且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这就导致了学生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理解存在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影响了历史教学的效果。
学生在史料的解读上缺乏分析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能会引导学生来对史料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或人物。
由于学生的分析能力不足,他们往往只是对史料的表面描述进行理解,而很难理解史料背后的深层次历史背景和内涵,这就导致了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存在了一定程度的偏差。
老师的引导方法存在问题。
在教学中,老师有时会采用一种单一的引导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史料,例如只是通过口头解释来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很少有机会给学生提供多种引导方法的选择,这就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下降,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策略一、引言历史是初中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让学生了解过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史料作为历史研究的基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策略,以期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合理选择史料在历史教学中,史料的合理选择是运用策略的基础。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史料。
首先,史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客观性是选择的首要原则。
教师应尽可能选择权威的史料来源,避免使用主观色彩过重的资料。
其次,史料的难易程度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过于简单的史料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过难的史料则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
最后,史料的多样性也是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
不同类型的史料(如文字、图片、影像等)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历史。
三、巧妙运用史料在选择好史料之后,教师需要巧妙地运用这些史料。
首先,教师应注重史料的呈现方式。
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图片和有趣的视频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和解读。
通过小组讨论、辩论、访谈等方式,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此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史料运用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精神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精神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所谓史料实证精神,是指学生能够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对待历史资料,通过分析、比较、验证等方式,得出符合历史真实的结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史料解读方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同时,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外研究,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史料实证精神。
五、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为了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教师可以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遗址遗迹等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真实场景;开展历史辩论赛、历史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辩论,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资源、数字博物馆等,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史料”的巧妙运用分析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史料”的巧妙运用分析历史与社会教学是中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等内容。
而在教学中,运用史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和思想,从而增强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围绕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史料”的巧妙运用展开分析。
一、史料的种类和特点我们要了解史料的种类和特点。
在历史研究中,史料是指用来反映历史事实的一切载体,包括文字、图片、器物、建筑等。
这些史料因其特定的历史价值而被保留下来,成为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史料的种类有很多,比如史书、碑文、文物、历史地图等。
每一种史料都有其特定的历史价值,可以为我们了解历史事件、文化传统、社会风貌等提供丰富的信息。
史料还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的特点,这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各种史料,可以使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历史,增强对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二、史料的巧妙运用1. 历史事件通过史料来讲解历史事件,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影响和意义。
老师可以将历史事件的图片、史书、文物等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历史事件的真实场景和氛围,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析、解读史料,从而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2. 历史人物史料中有很多关于历史人物的资料,通过巧妙地运用这些史料,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思想、成就等。
老师可以讲述历史人物的故事,并结合史料进行解读,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人物的伟大。
老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模拟历史人物的行为和语言,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性格。
3. 历史文化通过史料来讲解历史文化,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传统、社会风貌等。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史料进行文化传统的比较和分析,让他们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和发展规律。
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二、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 要性
1、增强历史直观感受:通过展示文物、图片、地图等史料,使学生更加直 观地感受历史的真实,激发学习兴趣。
2、培养批判性思考: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史料,培养其批判性思考和独立 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升公民素养: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 和人文素养。
参考内容
一、引言
历史是一门记录人类发展历程的学科,它涉及到的事件、人物、文化、社会 现象等都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历史不仅需要了解基本的 事实,更需要通过史料来深入探究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意义。本次演示 将探讨史料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以期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一些有 价值的参考。
4、教师指导与点评: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点评,帮助 学生深入理解史料的内涵和价值。
5、结合其他教学资源:将史料与其他教学资源如教材、教辅等有机结合, 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6、注重史料的批判性运用:在运用史料时,要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史料所反 映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避免盲从和偏听偏信。
三、史料的类型及其在初中历史 教学中的运用
1、文字史料:包括史书、档案、日记等,可以用于展示历史背景、人物关 系和心理活动。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时,可以引入当时的报刊、宣 传册等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当时的社会氛围。
2、图片史料:包括绘画、照片等,能够直观地反映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例如,通过展示《清明上河图》,帮助学生了解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
感谢观看
7、培养学生的史料搜集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搜集史料,提高 其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8、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在教学评价中注重对学生分析、运用史料能力的考 察,促进其全面发展。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方法一、引言历史教学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
史料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它们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有助于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方法,以期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合理选择史料在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取是运用史料的第一步。
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史料。
首先,史料的真实性是选择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但不同的历史学家对同一历史事件的描述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选择史料时需要确保史料的真实性。
其次,史料的典型性也是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典型性的史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
此外,史料的难易程度也是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选择适合的史料,避免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的史料。
三、运用多媒体展示史料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工具。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史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史料,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对比教学,通过对比不同史料的异同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四、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历史意识。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分类和归纳,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体系。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史料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结合现实生活运用史料历史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需要结合现实生活运用史料,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三大原则
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三大原则运用史料来丰富历史课堂,这是一种非常值得采用的教学手法。
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的丰富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对于很多历史事件的理解与认知,史料的引入便能够为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帮助。
教师要将更多有价值的史料以灵活的形式引入课堂上,这会为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带来很多显著效果。
一、史料运用应体现"适时"原则在引用史料来辅助知识教学时,教师需要遵循一些相应的教学原则。
首先,在引入史料时要灵活的把握时机,要在最适当的时刻引入这些素材,这样,史料的教学辅助作用才能够充分得以发挥。
不少教师在引用史料来辅助知识教学时对于史料引入的时间缺乏有效的把握,引入的过早,学生很可能理解不了史料内容,史料的出现还可能带给学生认知障碍;引入的过迟,学生如果对于很多内容已经形成了既定认知,史料中的信息则难以再带给学生影响,史料教学能够发挥的效果也很局限。
因此,教师一定要以恰当的时机将史料引入课堂,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史料对于课程教学的促进作用。
如,在讲述《宋金南北对峙》一课时,在分析宋高宗和秦桧为何要杀害岳飞这一问题时,由于教材中对于该事件介绍的非常少,学生凭借以往的了解误认为岳飞是秦桧一手策划害死的,还有些学生受一些影视剧的影响,又认为秦桧是当时金派回的奸细,宋金要议和的前提是要处死岳飞。
这些都会给学生理解真正的史实造成障碍与混淆,想要让学生对于这段历史有正确认知,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时机,给学生提供一段明朝史学家文征明《满江红》里的一段材料。
这段史料能够让学生清晰而客观的认识这一段历史,能够更正学生的一些认知偏差,纠正学生形成的一些偏见,这才是史料教学的价值体现。
二、史料运用应体现"适量"原则史料在运用时也要体现适量原则,这一点也很重要。
对于一些非常重要的历史内容的描述,相关的史料非常多,将这些内容都引入课堂显然不实际。
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合理的筛选这些内容,结合教学主题来有针对性的选取那些更有价值的史料,将这些内容引入课堂中来辅助知识教学的良好展开。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
史 料 即是历 史的原 始材 料 , 对历 史 的准确 可信 的反映 。 是 有些
史料还 可 以把学 生带 到当 时的历 史氛 围 中,使学 生 更贴近 历史 去
感受历史 事 件和 历史人 物 的气息 。 如教 师在 讲授《 例 商朝 奴隶 的悲
惨 生活》 时让 学生 看 “ 朝戴 枷的 奴隶俑 ” “ 商 和 殉葬 奴隶遗 骸 ”不 用 , 过多讲 解学 生就 能深深 体会 到奴 隶主 阶级 的残暴 ,奴 隶 的非人 生 活和悲惨 的 处境 。 三、 通过培 养学 生分 析史 料的 能力 。 激发 学生 的创造 性思 维 能 力。 灵活 地利 用历 史知识 解决 新 问题 的能力 对 于学 生来说 , 掌握 一些 史料 是必要 的 , 但更 重要 的不是 掌 握
教 师在历史 教学 中应 让学 生 明白这样 一个 道理 。历 史结论 不 应人 为地 作 出 , 而应 以充 足的 历史 资料 为根据 得 出。 因此教 师进 行 史料 教学 时 , 要 引导学 生 以所 学 的历史 知识 为依托 , 面分 析史 需 全
从 如对 曹操 这个 历史人 物 的 也 会 好得 多 。例 如 , 师在 讲 授 《 国 境 内 的 远 古 居 民》 教 祖 中有 关 料所 包含 的意 义 , 而得 出正确 的结 论 。 “ 北京 人 ” “ 顶 洞 人 ” 和 山 的体 质 特 征 时 。 在课 堂 上指 导 学 生 看 评价 , 生在《 可 学 三国演 义》 这部 小说和 影视 剧作 品 中 , 为曹操 就是 认
历 史感 , 培养 学生 的创造 性思维 将起 到十 分重 要的作 用 。
一
史料 本 身 , 是获得 分析 史料 的能 力 。 教学 中要有 目的地 引导 学 而 在
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历史是人类社会过去的记忆和经验总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通过史料来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情况。
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基础,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史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史料的概念与分类史料是指记录历史事件的各种文献资料,如书籍、碑刻、文献、史料、档案、遗址、文物、图像和考古资料等。
史料和历史事实相辅相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史料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史料可以分为口头史料和书面史料两类。
口头史料是指通过口述或传统文化传递下来的历史记录,如传说、民间故事、口头传统和口头史料等。
书面史料是指被书面记录下来的历史记录,如文献、史料、碑文、纪事、典籍和档案等。
1. 通过史料了解历史情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史料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情况。
例如,在学习秦朝的历史时,可以通过史料了解秦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科技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史料的研究和分析,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和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
2. 提高学生历史素养通过史料的运用,可以让学生们拓展历史知识,丰富历史文化,提高历史素养。
通过阅读史料,可以使学生了解历史文献的价值、历史研究方法和历史学的发展状况,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文化意识。
3. 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能力4. 增强学生身份认同感通过合理应用史料,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的身份,增强自身的历史认同感。
比如,通过学习明朝的历史史料,学生可以了解到明朝时期的文化、艺术、科技、制度等方面的情况,并进而将其与自身的文化、价值观相较之下,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身份认同。
三、有效地应用史料的方法1.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遗产和互联网等,寻找与所要学习的历史内容相关的史料。
通过与史料的对接,使学生获得更加详尽和多维度的历史知识。
2.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在应用史料时,需要围绕着正确的历史观,以史为鉴、以古为鉴,防止一些错误的历史认识、错误的解释和误导性的信息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存在的问题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存在的问题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历史教学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师们对于如何正确运用史料进行教学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认识。
史料运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从史料外部环境的影响到师生对史料的理解和运用不足,再到教学设计的困境和教材编写的挑战,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和深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师生史料运用能力的培训,拓展史料来源与多角度解读,建立完善的史料评估和筛选机制。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判断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
1.2 问题意识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和解决。
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往往对史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所欠缺,导致他们难以深刻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和意义。
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材编写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困境,史料外部环境的影响、史料内部矛盾与歧义等问题都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我们需要加强师生史料运用能力的培训,拓展史料来源与多角度解读,并建立完善的史料评估和筛选机制,以提升历史教学质量。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改进和完善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相关工作,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支持和指导。
2. 正文2.1 史料外部环境的影响史料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史料的来源多样性受到限制,学生很难接触到更广泛的历史资源,导致他们的认知局限于课本上提供的史料。
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也对史料的解读造成影响,学生可能无法真正理解史料中所蕴涵的历史背景和情境。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生更倾向于获取快速、简明的信息,对于复杂的历史史料可能缺乏耐心和深入思考。
史料外部环境的影响还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态度上。
部分教师由于受限于教材和考试要求,可能偏向于简单直接的史料解读,而忽略了对历史事件背景和相关文化传统的介绍。
史料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史料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一、史料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式1. 选取精心筛选的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选取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史料进行教学。
这些史料可以是历史事件的原始文献、图片、地图、音视频资料等,通过这些史料,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和背景。
2. 解读史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史料的内容、作者、时代背景、立场和用意,帮助学生理解史料背后的历史信息。
通过分析史料,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多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历史。
3. 分析史料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对史料进行深入分析,比如对史料中的观点、论据、证据进行评价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提高分析和判断历史事件的能力。
4. 讨论和分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分析,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史料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1. 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性通过史料教学,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历史事件的原始资料,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避免片面或曲解的历史观点。
这有助于学生形成客观的历史认识,避免盲目相信历史误解。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史料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史料,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这对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学生可以通过史料教学锻炼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推理能力,从而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历史兴趣和理解传统的历史教学大多是以教科书和讲述为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吸收和理解比较被动。
而史料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直观的历史资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并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4. 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史料教学,学生需要自主阅读、分析和评论史料,教师应该扮演的是引导者和辅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在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历史事件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历史知识。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探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分析史料,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合理运用史料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从什么是史料教学法、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和相关案例研究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什么是史料教学法?史料教学法是指在历史教学中,使用历史文献、史料、古代文物等直接的历史资料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通过让学生直接接触史料,了解史料,鉴别史料的特点和历史意义,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和背后的原因。
史料教学法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历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文献鉴别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1. 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的历史背景中进行史料的研究和分析。
可以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通过史料了解该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进而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演变。
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更容易投入到历史教学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实地考察,深化学习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地方,让学生亲身接触历史文物和史料,了解史料的来源和背后的故事。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魅力,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文献和史料。
3. 开展小组讨论,促进交流与合作在史料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同一件历史事件的不同史料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思想,启发彼此,并且在合作中促进共同进步。
4. 多媒体辅助,丰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历史文献、史料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史料的内容和历史背景。
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使史料教学更具生动性和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 提出问题,引导深入思考在史料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深入思考。
史料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史料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历史学科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过去的人类社会发展历程,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而史料教学作为历史学科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具有很大的教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本文将从史料教学的概念、特点以及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史料教学的概念和特点史料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上介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物等的原始资料,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研究,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辅导,使学生能够根据史料得出符合历史事实的结论、提出相关问题并加以讨论的一种教学方式。
史料教学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图片、文物等实物资料,并且这些史料通常都是与教材内容相关的。
史料教学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贴近生活:史料教学所使用的资料通常是真实的历史原始资料,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这些史料,能够更加贴近历史事实、更加真实地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内容。
(2)亲身参与:史料教学是一种具有参与性的教学方式,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分析、研究史料,积极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3)启发思考:史料教学不是简单地传授历史知识,而是通过史料的呈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1. 历史事件史料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一些历史事件的原始资料,如文献记载、图片资料等,让学生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影响等。
在教学明清时期的农民起义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历史文献、图片资料等史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影响,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一历史事件。
历史文物是历史的实物载体,通过介绍一些历史文物的史料,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的实际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具体的历史文物,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社会风貌等方面。
在教学古代中国的历史时,可以通过介绍古代陶器、青铜器等历史文物,让学生了解古代生产生活的状况,从而更加直观地了解古代社会的特点。
浅谈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和反映,而史料则是记录这些历史事实的物质载体。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和思考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史料的种类和获取途径、史料的运用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史料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素材,它能够使抽象的历史事件变得具体、生动,提供直接的历史信息和事实依据。
通过史料的运用,学生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历史的存在和发展,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学生历史学习的真实性和感知性。
史料是历史事件的记录和证据,它能够使历史学习更加真实和具体,让学生在实际的历史材料中感知历史的发展和变化。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通过史料的研究,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去研读史料,分析史料中的信息,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和结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学习动力。
史料中蕴含着无穷的历史故事和情节,能够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究历史知识。
通过史料的运用,可以使历史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增进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二、史料的种类和获取途径史料包括文字史料、图像史料、实物史料等多种形式,这些史料来源于各个历史时期和社会地域。
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可以依据不同的历史内容和教学特点,选择不同种类的史料进行教学运用,以丰富学生的历史学习内容。
1. 文字史料文字史料是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书面记录,包括史书、文献、公文、日记、信件等。
这些史料能够直接呈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情况,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
教师可以从教科书、图书等渠道,收集相关的文字史料进行教学运用。
2. 图像史料图像史料是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图像资料,包括照片、绘画、雕塑、壁画、纪念章等。
这些史料可以直观地呈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形象,能够使学生更加生动地感知历史。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存在的问题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存在的问题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过去,更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当下和未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史料获取困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通常需要使用一些历史史料来进行教学。
史料的获取并不容易,尤其是一些珍贵的史料。
一方面,一些史料可能需要通过购买或者租借来获取,而学校的经费并不一定能够满足这方面的需求;一些史料可能受到版权保护,教师需要在使用时遵守相应的规定。
这些都给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史料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解决方法:学校可以通过购买一些常用的历史史料书籍来充实教学资源,也可以向教师提供一些经费来购买所需的史料。
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学校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来获取一些免费的史料资源,减少购买史料的压力。
教师在使用史料时也要严格遵守版权法规,尊重知识产权。
二、史料呈现单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通常是通过教科书来引用和呈现历史史料。
教科书中呈现的史料通常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对历史的全面了解。
由于教科书的篇幅和限制,一些重要的史料可能被删减或者简化,影响了学生对史料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解决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史料,例如从其他教科书、专业书籍、互联网等渠道,获取更为丰富和全面的史料资源。
教师也可以自己整理和编辑一些史料,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发布和呈现。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研究史料,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力。
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史料通常比较抽象和复杂,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来理解和分析。
由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限制,他们对于历史史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可能比较薄弱,难以深入把握史料呈现的信息和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史料包括文字资料,也包括实物资料,很多时事也是很好的史料。
现行教材图文并茂,大小字相间,史料较丰富,但由于篇幅所限,教材中对有些问题只能作概括叙述。
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补充相关的史料。
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阅读历史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处理历史信息。
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以及在独立思考基础上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下面就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做一些粗浅的分析。
一、史料要“适时”
所谓适时是指补充史料要抓住时机,不能凭一时的心血来潮,随心所欲,想到哪说到哪,应从教材本身出发,围绕教学目标思考分析:这些史料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为什么做出来的,可靠性如何?通过在课堂上思考探究,集体讨论,课后查阅资料等手段,使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下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在教师的点拨之下形成正确深刻的见解主张。
这种自主探究史料的方法有效地避免了过去那种教师给出结论,学生死记硬背的弊病,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深化。
这就要求我们应用史料时一定要找准切入点,该补时则补。
(1)是在学生易产生“错觉”之处及时补充。
例如:在学到“虎门销烟”这个问题时,有些学生误认为销烟就是烧烟。
对此,我借助于学生已观看了电影《虎门销烟》让学生回忆“虎门销烟”的场景,使学生明白了销烟是用“盐卤加石灰”的方法将鸦片销毁的,而并非用火烧掉。
因为烧过的鸦片埋入地下,如果将泥土挖起来熬煎,仍可获十分之二、三的残膏余沥。
而盐卤加石灰的销烟方法,能将鸦片彻底销毁。
(2)是在探究重大史实、借助于史料和创设历史再现的场景时补充。
教师利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丰富的史料展现,创设出趣味横生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如学习“二战”历史时,搜集“战争狂人”希特勒在战场上的有关史料,引导学生讨论希特勒在“二战”中的作用。
一些学生认为:没有希特勒就不会有“二战”,希特勒是“战争狂人”,没有他,德国就不会建立纳粹党和法西斯专政,就不会形成欧洲战争发源地,也不会爆发“二战”;一部分学生马上反驳“:二战能否爆发,要从当时历史背景中去考虑——凡尔赛条约引起德国民族复仇心理,1929年至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英法的纵容政策等,不管希特勒是否存在,二战“迟早要爆发。
”通过史料使情景再现和课堂辩论,学生统一了认识:个人在历史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没有希特勒“二战”也会爆发。
(3)是在重大史实的疑、难点之处联系现实适时补充。
如:在学习“日本法西斯的投降”时,课本只提供了一幅有关签定投降书的图片和几行说明的文字,对日本的法西斯侵略教训只字未提。
为此,我让学生搜集今年来媒体不断报道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有关材料。
对此,学生往往会想了解“靖国神社”究竟是什么?这些日本政要为什么要冒天下之大不讳,多次到那里去行“神道教之大礼”?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资
料,使学生明白:从明治维新以后到“二战”结束,入祀“靖国神社”的亡灵,几乎全是在侵略战争中战死的军人。
尤其是“二战”中那些在亚洲各国奸淫、掠夺、嗜杀成性的刽子手门的幽灵,也被供奉在这里。
那么,参拜“靖国神社”的实质是什么?我们对此应采取什么态度?教师可激励学生主动寻找资料,并通过展示资料讨论问题,得出认识:“靖国神社”是日本政府以宗教祭祀为形式,对国民进行军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参拜“靖国神社”实际上是美化侵略历史复活军国主义,是对亚洲人民乃至全世界人们的公然挑衅,我们对此当然要表示坚决反对,同时要保持高度警惕,决不能容忍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重蹈历史覆辙。
现实生活中的焦点、热点问题不胜枚举,而这些问题不仅是新教材所要求的也是学生所关切的。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选取,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现实就是很好的史料,联系现实使学生获得认识现实的启迪,他们才能切身感受学习历史的意义,激发学史探史的兴趣。
二、史料要“适量”
所谓适量,是指依据“论从史出”的观点,精造史料。
现行初中历史教育知识容量大,要在有限的课堂45分钟内处理好教材即要分清主次,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同时,对个别问题尤其是重点还需适当补充史料加以分析说明。
这就要求教师在补充史料时一定要选择典型史料,不宜过多。
过多,一方面会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另一方面有可能喧宾夺主,出现下课铃一响只好“草草收兵”,教学任务无法完成的状况。
因此,教师在补充史料时一定要去粗取精、去伪取真筛选有效的信息。
三、史料要“适度”
所谓适度,是指在选择史料时,要依据初中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难易适中,通俗易懂,如果对初一学生补充的都是些“之乎者也”之类的文言史料,对他们来说,将是“食而不知其味”。
同时联系史料不要牵强附会。
只有那些比较重大并且和教材内容存在有机联系的问题或事件,才可以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联系。
因此,不必要求每节历史课都要有联系史料。
如果为追求形式主义的“联系史料”,而在课堂上拉扯一些与教材内容并无密切关系的问题或事件,会造成画蛇添足。
这样做,反而把历史教学庸俗化了,也难以收到加强思想教育和基础知识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历史情景,激发了学生学历史的兴趣,激励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由此产生了积极思维的气势;通过补充史料,加强历史事件的联系,使学生全面的认识,某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广阔性;通过探究史料,对史料的质疑问难、思考分析,从而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研究历史的能力,进一步的培养起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深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