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创作知多少.doc
中国各省民歌
中国各省民歌1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彭丽媛演唱《沂蒙山小调》诞生于抗战时期的1940年。
当时抗大一分校由蒙阴县的垛庄一带迁驻费北,该校的文工团就住在下白石屋村。
为配合八路军一一五师打击当地的反动地方武装组织“黄沙会”,他们创作了民歌《反对黄沙会》。
由团员李林(现为上海歌剧院顾问)谱曲,阮若珊(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作词。
后来经过不断地修改加工,保留了歌颂共产党的内容,增补了赞美沂蒙风光的内容,便成了今天传唱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沂蒙山小调》。
多年来,《沂蒙山小调》已成为老区人民发展经济、开拓进取的强大动力,激励着90万多费县人民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歌词:人人(那个)都说(哎) 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 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 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 见牛羊(转段音乐) 高梁(那个)红来(哎) 稻花(那个)香满担(那个)果蛋(哎) 堆满仓2跑旱船/陕西民歌/聂建华演唱这首民歌结合了山歌的某些特征,曲调高亢,旋律线起伏大,情绪热烈,词句形象具体,鲜明,把跑旱船的演员角色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了。
在曲调的构成上,它不囿于一般歌舞曲中常用的方整性结构和单一的舞蹈节奏,而是灵活、自由地随意发展。
灵活、自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些音可以随意延长,可以随意滑抹;二是可以随意加入插入句,可以随意地反复某一小节。
它的节奏看似凌乱,但由于有很强的讲述性,故也很贴切。
"奴得吊……"一句完全由虚词衬字组成,一方面显示了边歌边舞的活力,另一方面也是在摹拟着锣鼓点,更体现了民间歌舞的特征。
由于它欢快、诙谐,故这首民歌现在仍常被当作歌舞曲伴唱曲在节日晚会上使用。
3茉莉花/江苏民歌/成方圆演唱《茉莉花》最早属于扬州的秧歌小调,后经扬州清曲历代艺人的不断加工,衍变成扬州清曲的曲牌名【鲜花调】。
《茉莉花》自古以来流行全国,有各种各样的变种,但以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一首传播最广,最具代表性。
她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
中国民歌的词曲创作过程是怎样的?
中国民歌的词曲创作过程是怎样的?一、传承和创新的结合,呈现出多样化的民歌创作形式中国民歌的词曲创作过程是一个不断传承和创新的过程,通过对传统民歌的吸收、借鉴和改编,词曲创作者可以创作出多样化的民歌形式,为民歌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在词曲创作过程中,民歌艺术家会对传统的旋律进行改编,加入新的和声、节奏和曲式,使得创作出的民歌更加丰富多样,既能够传承传统的情感和表达方式,又能够迎合现代听众的审美需求。
二、灵感来源的广泛获取,丰富了创作内容和风格民歌词曲创作的灵感来源十分广泛,词曲创作者可以从多个方面获取灵感,例如从生活中的百姓民间故事、自然景观、历史传说等方面,还可以从古代诗词、戏曲乐谱等传统文化元素中获取灵感。
通过对这些素材的加工和创新,词曲创作者可以创作出独具个性和风格的民歌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词曲创作者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借代等,使得创作作品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
三、深入挖掘民歌的文化内涵,传递情感和价值观中国民歌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价值观。
词曲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会通过对民歌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挖掘出其中的情感表达和价值观念,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创作出来的民歌作品能够直接触动人心,传递出深刻的情感和艺术价值,引起听众的共鸣。
通过民歌的传唱和演绎,将民族文化传统代代相传。
四、多元化的表演方式和市场开拓在中国民歌创作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创作本身,还要关注如何将作品呈现给观众和听众。
因此,民歌词曲创作者也要关注舞台表演的技巧和艺术创新,通过舞蹈、服装、灯光等元素的运用,使得演出更富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同时,市场开拓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词曲创作者需要找到合适的渠道和机会,将自己的作品推广给更多的受众群体。
五、民歌词曲创作的现代化发展和未来前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民歌词曲创作也在不断地进行着现代化的发展。
在创作技术方面,词曲创作者可以通过电子音乐、数字合成等现代技术手段,丰富和扩展创作的表现形式。
第八章民间歌谣(5篇范文)
第八章民间歌谣(5篇范文)第一篇:第八章民间歌谣第八章民间歌谣第一节歌谣的界定与分类一、歌谣的界定歌谣是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
实际上它包括“民歌”和“民谣”两部分。
《诗经·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可见古人是把歌和谣分别看待的。
《毛传》注曰:“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
”即配合乐曲来唱的叫“民歌”,不配乐曲自由咏诵的叫“民谣”。
因为要合乐歌唱,民歌的字句结构及其节奏韵律须严守一定的规格。
民谣的语言形式则比较灵活自由,但也有一定的节奏韵律感,便于琅琅上口。
民歌的曲调属于音乐学研究的对象,在民间文艺学中,通常讲民歌的歌词部分和民谣合起来称为民间歌谣。
二、歌谣的分类中国歌谣内容广泛,品类繁多,在编纂《中国歌谣集成》时,将它们分为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儿歌等。
1、劳动歌包括各种号子(船夫号子、搬运工人的装卸号子等)、田歌、矿工歌、伐木歌、采茶歌等所有直接反映劳动生活或协调劳动节奏的民歌。
劳动歌起源很早,至今仍有不少伴随民众的劳动生产活动留存下来。
2、时政歌劳动人民有感于切身政治状况而创作的歌谣,它鲜明地反映出各个时代社会政治的面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在旧时代,人们常借歌谣表示对社会政治的褒贬美刺。
3、仪式歌伴随宗教仪式、节日庆典和婚丧礼仪等吟唱的歌谣。
有的论著把它分为诀术歌、节令歌、礼俗歌和祀典歌四种。
其中礼俗歌在民间最为流行,如出嫁歌、婚礼歌、孝歌或丧歌、起屋上梁歌等。
4、生活歌广泛反映人民群众日常劳动生活和家庭生活的歌谣,从不同侧面表现各行各业、各种不同遭遇的劳动人民的生活。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农民生活歌、妇女生活歌、工匠生活歌等。
5、情歌反映劳动人民爱情生活的歌谣。
它对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各个阶段、各个侧面,如初识、试探、互相赞美、热恋、离别相思、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反抗等,均有生动的反映。
在爱情生活比较自由的少数民族地区,情歌尤为发达,不仅数量巨大,而且艺术性高,往往是歌谣中的精品。
南方民歌的艺术风格与创作特点考察
南方民歌的艺术风格与创作特点考察1. 引言南方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以及独特的创作特点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本文对南方民歌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进行考察,旨在深入了解南方民歌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2. 南方民歌的艺术风格2.1 地域性南方民歌由于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在艺术风格上呈现出明显地域性。
例如,闽南地区的闽南语系民歌以其柔美、婉转的音乐旋律和情感表达而闻名;广东潮汕地区的潮汕语系民歌则以其豪放、奔放的节奏和热情洋溢的表演形式而著称。
2.2 音乐元素南方民歌在音乐元素上注重曲调、节奏和协调性。
曲调多变、抒情而优美,常采用自然描写、生活感悟等主题进行创作;节奏活泼明快,常融入地方特色的节日庆典和民间舞蹈元素;协调性强,多采用合唱、重唱等形式来增强音乐的层次感。
2.3 表演形式南方民歌在表演形式上多样化且注重互动性。
除了独唱外,合唱是南方民歌常见的表演形式之一。
此外,南方民歌还常有配乐、舞蹈和小品等元素结合,使得表演更加生动活泼。
3. 南方民歌的创作特点3.1 民间色彩浓厚南方民歌源远流长,其创作灵感往往来源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琐事和真情实感。
这使得南方民歌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和独特的群众基础。
3.2 自然环境意识南方地区山水优美,气候宜人,在创作中对自然环境的描绘经常出现。
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深深的眷恋与敬畏,也为南方民歌增添了一份清新与自然的艺术魅力。
3.3 情感表达丰富南方民歌以情感表达为主要创作手法,通过对社会现实、个人经历和爱情等主题的真实反映,展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心灵世界的独特魅力。
这使得南方民歌在感染力上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4. 结论南方民歌以其独特的地域性、丰富多样的音乐元素、多样化的表演形式以及浓郁的民间色彩等特点而备受重视。
通过对其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进行考察,我们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南方民歌所传递出来的文化价值和美学意义。
六七十年代大胆创作的优秀民歌
六七十年代大胆创作的优秀民歌
1.《走在大路上》:此曲出自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歌词充满了革命气息,讲述了人民群众的奋斗历程。
2.《林则徐》:以清朝官员林则徐的事迹为主题,讲述他为打击鸦片贩子、维护国家利益所做的贡献。
3.《我的祖国》:这首歌以爱国主题为中心,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歌声激昂、情感真挚。
4.《春天的故事》:由台湾著名歌手甄妮演唱,歌曲表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和人们对生命的美好向往。
5.《梁祝》:以民间传说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爱情的热烈讴歌和见证。
6.《青藏高原》:这首歌讲述了“天堂路”的艰苦历程和西藏人民的生活,歌词深情感人,歌声婉转动听。
音乐基础知识——东北民歌
音乐基础知识——东北民歌东北民歌是指流传于东北三省汉族小调的统称,它的歌词是东北人民生活语言的诗化。
由于地理、语言、生活习性养就了东北人豪爽的气质,在民歌中往往得以充分体现。
东北民歌中有些曲调是受地方戏二人转唱腔的影响,所以显得非常富有地方色彩,生动活泼,反映了劳动人民开朗的性格和丰富的生活情趣。
东北民歌的特点一般音调比较高亢嘹亮,旋律宽广,气韵悠长,声音运用上也比较刚直。
《东北风》、《月牙五更》、《摇篮曲》及《小拜年》已成为具有东北代表性的民歌,久唱不衰,深受人们的喜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民歌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及魅力。
东北民歌可分为三大类:山歌、歌舞曲、萨满调山歌山歌又分“长调、“短调”,“长调”高亢刚健,节拍自由;“短调”曲调平稳,节奏规整。
歌舞曲歌舞曲大多为一领众和形式。
萨满调萨满调是为请神、跳神、祭祖、葬礼时唱的歌,曲调吟诵式,多为领和。
鄂伦春民歌为五声音阶。
以宫调式、羽调式居多。
他们最喜爱的民歌有《额呼兰.德呼兰》,是一首歌颂大自然的歌。
内容方面“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东北民歌的内容常常是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和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
它唱出了人民的痛苦和欢乐,记述了黑土地上的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和精神面貌。
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而且还具有鲜明的阶级意识和强烈的阶级感情,爱与憎的倾向总是鲜明得毫不隐讳。
旧社会,劳动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日寇的铁蹄践踏东北三省。
那时黑土地上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悲惨的情景在东北民歌中体现着,如《煤黑子苦》就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表现了东北汉子对现实生活的强烈不满,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解放后广大劳动人民又创作出许多唱翻身,唱解放,歌唱领袖,歌唱共产党,歌唱自由幸福生活的歌曲。
如:《新东北风》、《翻身五更》等。
在东北民歌中有许多歌曲是与生产劳动实践密切相关的,如节奏鲜明的劳动号子:《哈腰挂》、《拨粮包号子》、《打路基歌》等,有的直接反映劳动的场面、劳动的情景、劳动的心情,也反映广大劳动人民勤劳勇敢、不怕困难,充满人定胜天的必胜信念,如:《姐妹上场院》、《卖饺子》、《生产忙》、《气死龙王》等。
宁夏传统民歌的“二度创作”新思维解读
宁夏传统民歌的“二度创作”新思维解读宁夏是西部地区的一个多民族地区,其中回族是最主要的民族。
在宁夏的传统音乐中,回族传统民歌占有很大的比重。
传统民歌是代表这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地方的传统音乐一样,它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
但是,传统音乐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非常之大,它与现代音乐的结合是一种新的创作思维和方式,比如“二度创作”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
什么是“二度创作”?“二度创作”是将传统音乐作为素材,重新加工编配,完成一部新曲或新歌的过程。
在宁夏,以回民族民歌为素材的“二度创作”经过不断的尝试和创新,已经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不仅令传统音乐得到了传承,也促进了宁夏音乐的现代化发展。
在传统音乐中,有许多蕴含着深刻文化内涵的歌曲,比如《临河秋月》、《喀什娜》等,这些歌曲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为人们所传唱和喜爱。
而在二度创作中,这些经典曲目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被重新编曲,加入现代元素,使得它们更加具有时代感,更具有现代审美特征。
比如《临河秋月》的二度创作版,以传统曲目的旋律为蓝本,加入了一些摇滚、流行乐等现代元素,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成分,使得这首音乐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这种以传统为基础,加入现代元素的创作思维,不仅保留了传统音乐的韵味,同样也让宁夏传统音乐在现代文化市场中获得了更大的关注度和广泛的认可。
另外,宁夏的二度创作还涉及到了舞蹈、戏曲等方面,这为传统艺术向现代艺术的转型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比如,宁夏的舞蹈《舞动黄河》以黄河流域河水的流动为主题,将传统舞蹈与现代舞蹈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以及,宁夏的戏曲《花田错》以回族婚俗为题材,以回族二胡演奏为主要伴奏,同时加入了其他乐器,形成了更加活泼呈现手法的较大面积音乐。
总之,“二度创作”是宁夏传统音乐向现代音乐的转变和升华,它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为宁夏音乐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样也为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一段鲜为人知的红色民歌轶事 .doc
一段鲜为人知的红色民歌轶事“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啊竖起来,张灯又结彩……”这首脍炙人口的革命历史歌曲,在大别山唱响后,伴随着红军坚定的足迹传遍大江南北。
这首歌是以大别山民间音乐《八段锦》填词改编而成的。
《八段锦》是鄂豫皖交界大别山流传广泛的曲牌子,原来的民歌又叫《小小鲤鱼压红鳃》,歌词是:“小小鲤鱼压红鳃,上游子游到下呀嘛下江来。
头摇尾巴摆呀哈,打一把小金钩钓呀嘛钓上来。
小呀郎来呀啊,小呀郎来呀啊,不为冤家不到此处来。
”信阳市群众艺术馆的音乐人王平安当场记者演唱了这首红色经典民歌。
《八月桂花遍地开》“版权”应该“花落谁家”?随着《八月桂花遍地开》在全国越唱越响,多年以来,江西、四川、安徽、河南、湖北、等地的研究者在民歌的整理发掘工作中,纷纷探寻该歌曲的源头,对这首歌曲的诞生给予了广泛关注和多方探讨。
首先从流传时间上江西、四川两地被党史研究者和音乐理论界否定。
而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老区,争论依然激烈,安徽金寨、湖北红安和河南商城、新县纷纷拿出证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1980年5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戴季英讲到《八月桂花遍地开》是柴山堡当地人作的,具体不清楚是谁,但不是从外地传来的,他和曹学楷、戴克敏、郑位山等当时根据地的领导人都参加过修改。
有一些老红军战士回忆说歌词是红安老私塾先生岱觉先写的,不过红安当地也有把这首歌叫《庆祝苏维埃》。
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中段,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1927年11月中共湖北黄安(后改称红安)县委发动了黄麻起义,1928年转移到光山县南部柴山堡,在此逐步创建起鄂豫边根据地,建成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31师。
至1929年5月河南商城南乡又爆发了商南起义,成立第11军32师,建立了豫东南根据地。
11月安徽六霍也发动武装起义,到1930年六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式成立,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按戴老的说法,歌曲诞生在黄麻起义后红31师所在鄂豫边根据地柴山堡一带,红安县因是黄麻起义第一枪之地,特别是岱觉先是红安人而获版权竞争权。
中国民歌知多少
中国民歌知多少作者:来源:《小演奏家》2017年第05期民歌是起源或流传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中间并成为他们独特文化一部分的歌曲,它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一般为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不断的集体加工。
它产生于民间,紧密伴随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劳动,随社会历史发展、人民生活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是各民族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民歌有着悠久的传统,远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在狩猎、搬运、祭祀、娱神、仪式、求偶等活动中便开始了他们的歌唱。
由于民歌是劳动人民的歌,劳动人民在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是被人看不起的,他们的歌也遭受到同样的命运,甚至在元、明、清三代屡遭帝令禁唱。
在原始时期,歌与舞是结合在一起的,直至今天,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仍然保留着歌舞不分的古老传统。
公元前五世纪左右编成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民歌词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的部分,就是当时各地的民歌。
西汉时期,政府设立“乐府”,收集各地民歌,以察民情。
当前,不同的学者对中国民歌有着不同的分法:有的学者将其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有的学者将其分为号子、山歌、小调、长歌与多声部歌曲四大类,还有的学者将其细化,分为号子、山歌、小调、儿歌、宗教歌曲、长歌与多声部歌曲等,而这些歌曲都各有其意义。
中国民歌大分为三类:号子:也称为劳动号子,是人们在进行体力劳动时编唱并直接为之服务的民歌。
在中国,号子有不同的称呼,北方称之为“吆号子”,南方称之为“喊号子”。
号子的节奏十分鲜明,以调节劳动情绪为主,如采茶歌、草原牧歌等。
山歌:指各种山野歌曲,它是人们在上山砍柴、田间劳作、野外放牧、停脚小歇时,为抒发内心情感或向远处的人传递情意、对答传语的即兴编唱,有直畅性、单纯性、自由性的特点。
小调(中国音乐):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休息、娱乐、集会等场合演唱的民间歌曲,也就是说除了劳动号子、山歌以外的各种日常歌唱的小型民歌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民歌知多少”
“民歌知多少”2012年10月11日,很荣幸能够亲耳聆听一场民族音乐会,演唱内容是部分有地方代表性的民歌,让我们受益匪浅。
此次活动的主题是“民歌知多少”——民歌的推广与研究,聆听纯美之声,探访乐之根本。
一、我理解的此次演唱的“民歌”“民歌”,在中国的土地上,由各个地方的老百姓,在劳动、生活中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用本民族、本地区的语言、方言编成歌词以演唱的形式表达出来,具有很强的地域人文风情,内容大部分是发自内心、触景生情,讲述一个小故事、向往美好的爱情、歌颂美好的事物、劳动的喜悦、当地的风俗习惯……用歌声把它们传达出来。
经过世代的演唱、传承,一代一代口传心授把它继承下来,后由当地的民间艺人或文艺工作者经过采集收录记录整理出来,留给我们后人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
但是谁也无从考证第一个演唱的人是谁。
由于在传承中,不同的歌者演唱会存在一些不同的处理方式,所以在记录的时候也会有不一样的版本。
记录的时候采用简谱纪录,因为不同的歌者起音也不一样高。
很有幸听到了一首多声部的民歌《打枝山歌过横排》,非常优美动听。
虽然和声大部分采用持续音或者几声部平行演唱,但是体现了祖辈创作的智慧。
其实在繁祖荫先生编辑的《多声部民歌概论》中已经收集了除几个地区外的大部分多声部民歌。
所以这更进一步说明我们中国有自己的多声部民歌。
二、“唱歌”与“歌唱”这是看似一模一样的两个词,但是我想把本地区百姓唱的歌称为“唱歌”,把学院派的演出称为“歌唱”来区别。
1.服饰、乐器从民乐队加入的西洋大贝司、低音提琴的混搭,到歌者华丽的晚礼服,到指挥笔挺的西服,真的很漂亮,这是对观众视觉审美享受与的重视与尊重。
内蒙古师大的长调老师和马头琴老师与众不同,从穿着到乐器到语言,我们生在内蒙古,天天能听到、看到,我们觉得就是这样啊。
但是如果到了外地演唱长调我们的老师穿上西服,估计和我们听新疆民歌、苗族民歌、侗族民歌穿上华丽的晚礼服是一样的效果。
只是让我们知道了这个歌曲的旋律是这样的、歌词是这么说的。
宁夏传统民歌的“二度创作”新思维解读
宁夏传统民歌的“二度创作”新思维解读宁夏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地区,其传统民歌既有汉族的影响,也有回族、蒙古族等民族的独特风格。
在当代音乐创作中,如何将宁夏传统民歌进行“二度创作”,为其注入新的思维和元素,成为了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
本文将从新思维解读的角度来探讨宁夏传统民歌的“二度创作”,并对一些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宁夏传统民歌的特点宁夏的传统民歌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其音乐语言和表现形式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宁夏传统民歌主要有长调、短调和长调转短调等形式,歌词内容多以民间传说、生活故事、爱情故事等为题材,歌曲旋律优美,情感真挚,富有地方特色。
宁夏传统民歌还受到了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音乐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的民族风貌和音乐风格。
二、新思维解读的意义在当代音乐创作中,传统民歌的“二度创作”已成为了一种新的创作方式。
通过对传统民歌进行重新演绎和改编,可以将其与当代音乐元素相结合,为传统民歌注入新的活力和时代气息,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
新思维解读传统民歌的“二度创作”,既可以为传统音乐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也可以促进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三、成功案例分析1.《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电子混音《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宁夏的一首经典传统民歌,具有深厚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在当代音乐创作中,有一些音乐人将这首传统民歌进行了电子混音处理,通过电子音乐元素的融合,使传统民歌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这种创作手法不仅为传统民歌赋予了现代感,也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魅力。
2.《大漠谣》的流行乐演绎在进行宁夏传统民歌的“二度创作”时,有一些创作原则和方法是尤为重要的。
要尊重传统民歌的原始风格和特点,不违背其基本的音乐语言和表现形式。
要善于发掘传统民歌中的音乐元素和文化内涵,为其赋予时代的价值和审美魅力。
要大胆尝试各种创作手法和音乐语言,为传统民歌注入新的活力和时代气息。
民歌_精品文档
民歌民歌作为一种古老而又独特的音乐形式,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它以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成为了人们思考、表达感情、传承传统的重要媒介。
民歌是一种源于民间的音乐形式,它通常由普通人创作,并在民间通过口头传递与演唱。
因此,民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个人们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和情感的媒介。
通过民歌,人们可以传递他们的喜怒哀乐,分享他们的人生故事,表达他们对自然、爱情、友谊和家乡的思考与向往。
民歌通常与特定的民族、地域或文化背景相关联。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歌传统,这些民歌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历史、价值观以及对世界的理解。
例如,中国的民歌通常以自然景色、农民生活和传统节日为主题,呈现出深厚的中国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
草原上的蒙古民歌则以歌颂自然、讴歌英勇和赞美爱情为主题,反映了蒙古族民族特有的牧民文化和生活方式。
民歌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它可以是单人独唱,也可以是群体合唱;可以是伴有乐器伴奏,也可以是纯粹的无伴奏演唱。
不同的民族和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和技巧。
有些民歌激昂激情,有力度的真实表达了人们内心的情感;而有些民歌则婉转动听,给人以温馨、甜美的感觉。
无论是哪种形式,民歌都以其简洁、朴实和直接的表达方式与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
民歌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不仅仅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现在依然是许多文化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在许多庆祝活动、婚礼、节日等场合,人们经常会唱民歌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团聚的向往。
此外,在许多文化节庆活动中,民歌表演也是一个重要的节目,人们可以通过欣赏民歌,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
不仅在中国,民歌在世界各地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和特点。
例如,美国的蓝调音乐就是源自于黑人民歌的演变与创新,它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抒情的歌词,深深地影响了现代爵士乐、摇滚乐等流派的发展。
非洲的部落歌曲则通过鼓声和原始的演唱方式,传达着对土地、祖先以及生活的敬畏和告白。
浅析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
浅析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1. 引言1.1 介绍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是中国山西省地方传统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民歌以独特的旋律和深沉的情感吸引了无数听众,被誉为山西民歌中的经典之作。
《桃花红杏花白》的歌词简洁优美,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这首歌曲在山西乃至整个华北地区都享有极高的声誉,被广泛传唱和演奏。
它不仅在民间流传甚广,也被许多音乐家和歌手重新演绎,为这首经典的山西民歌增添了新的魅力。
从古老的山西大地传承至今的《桃花红杏花白》,不仅展现了山西人民的勤劳朴实和热情好客,也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歌曲不仅是山西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珍贵遗产,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传递着美好的情感。
2. 正文2.1 歌曲的创作背景《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源自山西的民歌,其创作背景可追溯至古代。
在古代山西农村,桃花和杏花是非常常见的花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桃花代表着美好的愿望和希望,象征着温暖和幸福;而杏花则寓意着平安和长寿。
在古代社会,人们经常以桃花、杏花等花卉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歌曲《桃花红杏花白》正是受到这样的民间传统文化和日常生活场景的启发而创作出来的。
作者通过歌曲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桃花红杏花白的形象来描绘无忧无虑、幸福美满的生活情景。
这首歌曲既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向往,也借助桃花和杏花这两种花朵的形象来表达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2.2 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山西民歌,歌曲的主题主要表现了山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在这首歌中,桃花红、杏花白这两种颜色被用来象征着幸福与快乐,寓意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整首歌曲以轻快欢快的节奏和明快的旋律,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歌曲的情感表达主要体现在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歌词中多次提到“桃花红、杏花白、瓦马街上欢天喜地”的场景,展现了人们对家乡乡土的眷恋和热爱。
中国民歌的创作有哪些难点?
中国民歌的创作有哪些难点?一、传承问题中国民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其创作和传承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难点。
首先,民歌的创作需要传承历史的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保持其独特性和传统性。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多样化的音乐风格的冲击下,传统民歌的创作逐渐失去了市场和观众的认同和喜爱。
如何在传承中融入当代的元素,成为一个重要的难题。
其次,作为口传心授的艺术形式,在创作和传承过程中容易出现变音、变调等问题。
由于没有标准化的乐谱,学习传统民歌需要靠师父传授,而这种传统的传承方式在现代社会中渐渐失去了效力。
如何有效地传授民歌的技巧和表达方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题材选择中国民歌的创作需要选择适合的题材。
中国的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每个地区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歌风格和文化背景。
如何在创作中选择合适的题材,充分展现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特色,是一个需要经验和艺术眼光的难题。
同时,现代社会的民歌创作也需要关注当代社会的问题和主题。
创作民歌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关注社会热点和民众所关心的问题,同时又要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如何在创作中找到平衡点,既传承传统,又与时俱进,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点。
三、音乐创作和表达中国民歌的音乐表现形式和音乐语言与西方音乐有着明显的不同。
民歌的旋律通常比较简单、朴素,但却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在创作过程中,如何运用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以及如何准确地表达歌曲所要呈现的意境,是一个需要技巧和艺术修养的难题。
另外,民歌作为一种口头传统,其表达方式更注重情感的传播和与听众的共鸣。
如何用简洁而生动的歌词和旋律,唤起听众的情感共鸣,将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传达给听众,是民歌创作中的又一难题。
总结起来,中国民歌的创作面临着传承问题、题材选择问题和音乐创作与表达问题。
克服这些难点需要艺术家们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创作能力,同时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才能够真正推动中国民歌的创作和传承,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论中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民歌风歌曲的创作
论中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民歌风歌曲的创作摘要:中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民歌风歌曲的创作主要由作曲家深入民间,对各民族民歌进行整理、挖掘、改编、发展,再应用采集的民间音乐素材创作出具有歌颂新生活,抒发人民热爱祖国、家乡的真情实感的特点的歌曲。
关键词:五六十年代民歌创作一、代表作品音乐分析下面将通过代表性的作品《洪湖水浪打浪》具体分析1.旋律分析:这首歌是根据江汉平原流行的《襄河谣》和天门小曲《月望郎》作为素材创作的。
作曲家张敬安在这部歌剧中使用了《襄河谣》歌曲中关于饱受洪水之苦的灾民的曲调。
低音部分的旋律在歌曲开始的时候是平缓起伏的,两个声部以二重奏的形式交替出现,相互映衬,最后变成了齐唱。
这首歌的第三部分是第一个部分的再现。
二重唱的主旋律是在高声部,低音部分进入比高音部的部分晚两个节拍,旋律在下四度进行模仿,这两个部分是相辅相成的。
三段之间采用相同的间奏,三段结尾采用相同的长音,使歌曲既具有自己的特点最后又得到统一,生动地表现了革命根据地的繁荣景象和人民的悲欢离合。
2.曲式分析:整首歌由三段组成。
前奏旋律悠扬明快,描绘了洪湖的自然风光,它由四个乐句组成,起承转合的结构,使旋律更加流畅。
第一段由“开始、结束、转折、结束”四个乐句组成,结构合理,构思巧妙,曲调流畅。
第二段是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二重唱的对比段,其中第一个乐句的节奏活泼,旋律明快。
第二句的旋律舒展自如,与第一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个乐句和前一段一样,形成了二重唱的“合尾”形式,将第一段和第二段统一起来。
第三段是对第一段的复制和扩充,最后以“合尾”的形式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心。
3.歌词分析:《洪湖水浪打浪》歌的歌词分为前八句和后六句。
在上部分歌词中,着重描写了洪湖的景色。
在第二部分歌词中,着重抒发感激之情,歌词简洁生动,深刻的内涵可以给人丰富的联想。
歌词运用了江阳韵的,既适合表达宏大豪迈的感情,又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感的音律。
4.衬词衬腔:《洪湖水,浪打浪》中衬词的运用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中国民歌10首
中国民歌10首中国民歌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
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独特民歌,反映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民间生活。
本文将介绍中国民歌中的十首经典作品,包括《茉莉花》、《天黑黑》、《夜深沉》、《长江之歌》、《大海航行靠舵手》、《草原之夜》、《敖包相会》、《望江南》、《两只蝴蝶》和《东方红》。
《茉莉花》是中国最著名的民歌之一,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而广为人知。
这首歌以茉莉花作为象征,讲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
茉莉花的芬芳和纯洁的形象,让人们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和美的存在。
《天黑黑》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歌词朴实而深情。
歌曲以天黑黑作为比喻,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歌流传广泛,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和传唱。
《夜深沉》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首传统民歌,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而脍炙人口。
歌曲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温馨,以及人们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夜深沉是一首让人沉浸其中、回味无穷的民歌。
《长江之歌》是中国流行音乐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最有名的民歌之一。
这首歌以长江作为象征,歌颂了长江的壮丽和中国人民的伟大。
歌曲旋律激昂,歌词激励人心,成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旗帜。
《大海航行靠舵手》是中国军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民歌的经典之作。
歌曲以航行的船和舵手作为象征,歌颂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勇敢。
歌曲激励人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草原之夜》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首著名民歌,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情和深情的歌词。
这首歌描绘了草原的壮美和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充满了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敖包相会》是中国内蒙古地区的一首著名民歌,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而脍炙人口。
歌曲以敖包(一种祭祀用的土堆)作为象征,讲述了男女青年相会的故事,展现了内蒙古地区的民俗风情。
《望江南》是中国江南地区的一首著名民歌,以其柔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而广为人知。
这首歌描绘了江南的美丽风光和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让人们感受到江南地区的独特魅力。
宁夏传统民歌的“二度创作”新思维解读
宁夏传统民歌的“二度创作”新思维解读宁夏传统民歌是宁夏自治区地域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代代相传并得到人民的广泛喜爱。
如今,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融合,宁夏传统民歌也在不断进行“二度创作”,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审美趣味。
本文将以新思维的角度,对宁夏传统民歌的“二度创作”进行解读,探讨其现代转化和创新之道。
一、宁夏传统民歌的特点和魅力宁夏传统民歌是宁夏特有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其产生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文化内涵。
它以其深厚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着无数音乐爱好者和文化学者的关注。
宁夏传统民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宁夏传统民歌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宁夏地区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的风云变幻和不朽风采。
2. 丰富的民族特色和风情。
宁夏传统民歌融合了回族、汉族等多个民族的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气息。
3. 情感真挚、表达直接。
宁夏传统民歌歌词朴实真挚,情感直抒胸臆,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爱情、亲情等方方面面的感慨和向往,让人真切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和生命的力量。
4. 曲调优美、旋律优美。
宁夏传统民歌的曲调优美,旋律优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展示了宁夏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浪漫情怀。
正是因为宁夏传统民歌具有如此丰富的特点和魅力,才能够在当今社会得到广泛的传承和发展,并在“二度创作”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
“二度创作”是指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音乐创作理念和审美趣味,对传统民歌进行再次创作和演绎,使其在新时代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欣赏。
宁夏传统民歌的“二度创作”具有以下几个内涵和表现形式:1. 融合多元音乐元素。
在“二度创作”中,音乐人会将传统民歌与流行音乐、爵士乐、摇滚乐等多种音乐元素相融合,打破了传统音乐的界限,创造出新颖的音乐形式和风格。
2. 探索新的演唱方式。
壮族民歌的艺术创作
浅谈壮族民歌的艺术创作摘要:壮族民歌历史渊远,民族文化浓郁而朴实;壮族人民根据本地区和本民族的文化特点,不断的继承、发展和丰富创作出了独具特色的壮族民歌。
本文论述了壮族民歌的渊源及其创作的独特性;壮族民歌以它丰富的内容;大众化、多样化的种类及体裁,在中国民歌这个浩瀚的海洋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特色。
关键词:壮族民歌;艺术创作;风格特征中图分类号:j64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182-01从古至今壮族人就把唱歌视为生命的一部分,壮族人民根据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不断的继承、发展和丰富壮族民歌的创作手法和技巧,使壮族民歌无论是在调式调性、体裁、节奏上,还是在歌曲风格上都具有了自己本民族独特的文化意蕴。
一、壮族民歌的渊源“壮族民歌”又称“壮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本民族语言演唱的民间歌谣。
壮族民歌是一种用节奏、有韵律的语言来反映壮族人民思想感情与生产生活情况的艺术形式。
壮族人民从古至今勤劳、勇敢而进取;壮族民歌历史渊远,民族文化浓郁而朴实。
(一)壮族民歌的历史渊源壮族人民善以歌唱的形式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据记载: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
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 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民歌的种子。
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
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二)壮族民歌中古代民歌的表现形式壮族民歌的表现形式淳朴、自然、真实,乡土气息格外浓厚,尤其是结构短小、音调和谐、韵律自然、易歌易记、流传方便,使得壮族民间歌谣题材十分广泛,内容丰富多彩,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洋溢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壮族著名历史学家黄现璠所撰《谈僮歌》一文和《壮族通史》以及《壮族民间歌谣集》等论著中可知:壮族古代民间歌谣包括诉苦歌(长工苦歌、媳妇苦歌、单身苦歌、怨命歌等等)、情歌(散歌、套歌、探问歌、赞美歌、讨欢歌、示爱歌、发誓歌、分别歌等等)、风俗歌(庆贺歌、祝祷歌、仪式歌、敬酒歌、迎宾歌、哭丧歌、哭嫁歌等等)、生产劳动歌(农事歌、农闲歌、时令歌、节气歌、喜雨歌、苦旱歌等等)、历史歌、时政歌、童谣、革命歌曲等等。
音乐基础知识之河北民歌
音乐基础知识之河北民歌音乐基础知识之河北民歌今天要给大家介绍音乐基础知识之河北民歌,欢迎大家阅读。
河北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
千百年来,她根植于人民群众的肥沃土壤,吸收着丰富的营养,异彩纷呈,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艺术底蕴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像《茉莉花》、《小白菜》、《放风筝》、《对花》等民歌,世代流传、脍炙人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是河北民歌产生的摇篮河北既有塞北的高原,又有广阔的平原;既有渤海之滨漫长的海岸线,又有连绵起伏的太行山。
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河北民歌产生的摇篮。
承德、张家口的塞北高原是牧歌、山歌的重要产地,产生了《跑关山》、《都山小调》等百姓喜爱的民歌,歌曲曲调气息悠长,具有粗犷豪迈之气。
世代生活在太行山麓的劳动人民创作出诸多优美的山歌,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产生了许多爱憎分明的新的民歌。
例如《打洋鬼子》、《好八路》、《爆炸英雄李成山》等。
渤海之滨渔民的《渔家乐》、《拉网调》等渔歌更是独具特色。
冀南一带受河南豫剧的影响,民歌中多具有豫剧的韵味。
冀中一带是“西河大鼓”和小型民间说唱“休不闲”比较流行的地区,这些曲艺和说唱艺术都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但反过来,它们的韵律对当地民歌音调和风格也有一定的影响。
色彩丰富的方言是河北民歌异彩纷呈的重要因素河北是语音变化最为突出、语言种类最为丰富多彩的区域。
像东北话、山西的方言,都出现在河北的区域内。
秦皇岛山海关、承德北部地区多讲东北方言,其民歌的特点也受东北二人转曲调的影响,像流传在山海关的民歌《庄稼能人》等;唐山地区具有自己独特的方言,乐亭皮影、乐亭大鼓、评剧等传统艺术对民歌有较深的影响,如《放风筝》、《窑工十二月叹》等都具有唐山方言的特色;天津原是河北的省会所在地,它的方言更是人人皆知,天津时调、天津快板等是天津地区民歌产生的基础;北京在河北的地域内,京剧、京韵大鼓无疑为河北的民歌、方言增光添彩;冀东南的衡水、冀南的邯郸、石家庄的井陉等地,则可以分别领略到山东、河南、山西的方言,产生的民歌同时受这些方言和地方戏曲的影响,色彩浓郁,韵味十足,给人以美的享受。
土族民歌音乐创作思维之研究
土族民歌音乐创作思维之研究作者:杜永茂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14期【摘要】民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它包含了各族的文化素养与民族特色。
土族歌曲在我国很早以前就有了优美的传颂,土族前辈们对歌曲创作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与创作灵感,受当时环境的影响与生活的所迫,在这样的背景下领悟了歌曲的创作精华,与灵魂魅力。
【关键词】土族;民歌音乐;创作思维;研究在现代的专业人士分析与研究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心理变化、性格特征与情绪波动以及价值观等,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既而发生各种改变。
在每一个民族的发展史中,都有着不同的境遇与更改,这是各个民族思维方式不同的主要原因。
我们所听到的民族歌曲,就像一个超大的倒带机,里面的歌曲内涵可以把我们带回到很早以前,了解那具有深层含义的民族文化中,有着神秘的文化气息,独特的思维构造,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
歌曲的音律发散出了伟大的民族气息与魅力,完美的体现了一个种族的精神文化。
一、土族民歌历史的文化背景土族长期的居住地是青海高原地区,很早的时候他们是靠有牧业来生活,后来渐渐的进行了转型朝农业开始发展,在这个时期土族的民歌创作就有了一定的变化转向,现今流传下来的土族民歌,结构特点都是以多种语言的演唱形式表达出来的,出现了一些混用的现象,这种想象完全可以表达出土族的歌曲并不是闭塞不流通的,它的发展过程与独特的思维方式很受各族的喜爱,近而土族的音乐创作能很好的发展到现在,这说明土族歌曲对历史的文化有一定的基础影响性的。
我们就此对土族民歌音乐创作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二、土族早期民曲创作思维分析(一)土族音乐中的叙事歌曲在很早的时候就存在的曲种,现在的土族民间还有许多优秀的歌唱者在延续着叙事歌曲的发展,这种叙事歌曲在音乐文化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记录了民间的历史,歌词的表达都会分节的演唱,相对来说比较朗朗上口。
譬如:在土族歌曲中的《拉仁布与吉门索》这首歌曲,它是一首古老的土族歌曲,讲述的是一个青年与美丽姑娘的凄美爱情故事,以下对土族的音乐与歌词进行简单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歌创作知多少
民歌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成果,是人民群众真实生活与情感的写照。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
各地区、各民族的歌曲浩如烟海,其内容形式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早在解放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延安为中心的各革命根据地,就开始用新民歌作为宣传和战斗的武器。
如:《解放区的天》、《军民大生产》、《二月里来》等等。
这一时期的新民歌和以往的反映人民穷苦生活的民歌不同,它是各根据地人民火热战斗生活的写照,它主要具有革命性和战斗性。
而今天我们所说的“新民歌”是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与时俱进提出的。
它的内涵是:强调“原始性”、“流行性”、“通俗性”、“世界性”和“多样性”。
一、原始性
所谓“原始性”是指音乐语言的元素。
即:人们在劳动中和社会生活中创作的,在群众和民间艺人中广泛传唱的,反映人们喜怒哀乐的
原汁原味的民歌和音乐。
而我们在创作时,采用了这些音乐中的元素作为动机,这就是今天新民歌所说的“原始性”。
因为原始性音乐最纯朴、最自然、也最受人们的喜爱,所以很多音乐家都到基层去体验生活,到边远的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采风,为的就是寻找和挖掘原始性的音乐元素。
著名的作曲家雷振邦先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少数民族歌曲,如《刘三姐》、《阿诗玛》、《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等电影插曲。
为了写这些电影歌曲,他在云南、广西等地住过很长一段时间,掌握了大量的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他的那首《蝴蝶泉边》中就有云南白族民歌《洱源西山白族对唱》的一些音乐元素。
原始性音乐最有特点,最具有民族性。
因此,中国的民族音乐及民族歌曲的发展在于寻根溯源,在于寻找原始性音乐元素。
二、流行性
我们强调的“流行性”是指:旋律精炼、易于上口、既好听又有特点。
下面来看看在中国流传很久的一些四句体民歌,如《四季歌》、《赶牲灵》、《在那遥远的地方》、《小河淌水》等等。
这些民歌体裁简单、题材精炼、艺术性强,听后使人印象深刻。
像这样的既有艺术性,又具有流行性的歌曲是中国的经典作品,它应该在全世界流传。
因此,我们这代艺术家有义务使中国的民歌具有时代感,向全世界推广传播中国的民族音乐、民族歌曲。
我想,今天我们创作的新民歌,就应该向这些四句体民歌学习。
使之既具有时代感,又具有流行性,使不同国家不同阶层的听众都能喜欢。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流行性。
三、通俗性
通俗性是针对歌词写作而言的:即口语化了的写意。
写意是中国的一种绘画技巧,它要求用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
大家知道,一首好歌词一定是一首好诗,反之则不一定是一首好歌词。
那我想原因就在于:口语化了的写意。
因为诗在意境上可以不口语化,而歌词无论何种意境都需要口语化,才能更易于被人们接受。
因为音乐是一种随时间流动的艺术,没有时间再向听众解释词意。
我们强调口语化了的写意,是为了防止那些大白话,像白开水一样没有味道。
另外,也为了防止空洞的口号化。
因此,作为新民歌这一概念,歌词适宜从小点着意,短小精炼,口语化中见意境,质朴中见空灵,题材和体裁可不拘一格,丰富多彩。
时下已出现了一些新民歌,如:汤灿的《幸福万年长》、张燕的《月亮女儿》、李琼的《山路十八弯》、柏文的《西部春色》等等。
四、世界性
对于音乐制作方面,应当遵循“世界性”。
即把世界各地各民族的原始性音乐和一些特殊乐器的音色,利用高科技手段采集起来。
根据不同作品风格的需要,运用一些现代音乐制作手法,经过制作人的编配,使作品既具有民族精神气质,又具有时代精神气质。
如:歌手朱哲琴的《阿姐鼓》,即为“世界性”音乐制作。
另外,目前以浮克、陈彤等为代表的一批作曲家、音乐制作人,他们的作品大部分都是按世界音乐的方式制作的。
像这样世界性的音乐能够受到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不同身份听众的喜爱,这也是我们民族歌曲走向世界的必要条
件。
五、多样性
我们所说的“多样性”是指歌手的演唱方面。
即各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唱法,都属新民歌唱法。
新民歌唱法要求以作品风格定唱法。
即作品决定唱法,而不是无论什么作品只用一种声音和一种方法。
这需要歌手具有很强的声音调整能力。
当然也有歌手只去演唱适合自己声线的作品,因为一个歌手不可能适合演唱所有风格的作品。
目前,我国民族唱法的歌手有趋同化的现象,原因我想是这样:一是学院派的原因,为了方法的正确而扼杀了歌手的个性;二是作品风格的趋同化,使得歌手演唱上没有风格而成中性化。
另外,就是一些晚会歌曲,晚会唱法。
这种唱法是最严重的导致演唱趋同化的原因。
是各种晚会使这种唱法形成一个潮流。
我认为这种潮流带来的是一种灾难——民族声乐的灾难。
好在目前已有希望,已有很多人在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2002年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就是以风格特色和完成作品的完整性等条件为打分标准。
像歌手索朗旺姆、徐洋、柏文等,她们的演唱都各有特色,唱法与作品风格结合得很好,体现了多样性。
因此,评委们都给出了高分,这也是观众最希望看到的。
《大地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