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跨距设计技术规定
管廊设计及管道设计的避让原则
管廊设计及管道设计的避让原则一、管廊高度的设计(1)横穿道路上空:次要道路4.5;主要道路6m以上;铁路7m以上;检修通道的净高不小于3.1m。
(2)下部设备高度:泵周围至少需要2.5m;换热器上5.5m;管廊上管道与设备相连时,最小净高为3.5m。
(3)考虑横梁结构和断面型式:对于双层管廊,上下层间距为1-1.5m。
装置间管廊高度,需考虑跨越区域,全厂采用一个标准,与其他装置协调。
二、管廊高度的设计管廊的宽度主要由管子根数和管径大小决定(最密集处),并加一定的余量(20%)。
同时考虑:(1)管廊下设备和通道。
(2)管间距:不同文献规范计算方法不同。
一般管廊宽度为6-10m,超过9m采用部分或全部双层管廊。
三、管架结构有单柱管架和双柱管架之分。
宽度规定,单柱管架宽度系类为0.5、1、1.5、2、3米;双柱管架宽度系列为3、4、6、8米。
采用单根钢管或者钢筋混凝土立柱加钢梁结构,大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四、管廊的柱距和管架的跨距(1)管廊的柱距与管架的跨距由敷设在其上的管道所产生的弯曲应力和挠度决定;(2)管廊的柱距和管架的跨距由敷设在其上的最小管子的允许跨度或用多数管子的允许跨度确定。
(3)管架的跨距用6-8m,DN40以下的管道用3-4m。
四、管廊上管道的布置虑管径大小因素:大口径管道尽量靠近管廊柱子,单柱管架管道均匀布置在管架柱子两侧。
考虑设备位置因素:与相连接的设备相适应,公用工程管道布置在中央。
考虑被输送物料的性质因素:低温管、不宜受热管与热管道分开布置,腐蚀性介质敷设在下层。
考虑热应力的影响:高温管道、常温管道按吹扫介质温度考虑热膨胀量、高温大口径在外侧。
考虑仪表管道、动力电缆的安全:工艺区敷设地下电缆,有腐蚀性液体渗入的地方,采用架空槽板敷设,仪表管线同电缆一起考虑。
电缆不允许布置在热管道附近或者输送腐蚀性介质下方,一般敷设在管廊走道的下面或者管廊柱子外侧。
五、装置中主管廊宽度、跨度和高度的确定应考虑因素(1)管廊的宽度1)管廊的宽度主要由管道的数量和管径的大小确定。
管线管廊布置设计规范标准[详]
石油化工工艺装置布置设计规SH3011-20114 管廊的布置4.1 管廊的形式和位置4.1.1 管廊的形式宜根据设备平面布置的要求,按下列原则确定;a)设备较少的装置可采用一端式或直通式管廊;b)设备较多的装置可根据需要采用“L”型、“T”型或“Π”型等形式的管廊;c)联合装置可采用主管廊和支管廊组合的结构形式。
4.1.2 装置管廊按结构形式可分为独立式和纵梁式;按材料可分为混凝土管廊、钢管管廊和组合管廊。
4.1.3 管廊在装置中应处于能联系主要设备的位置。
4.1.4 管廊应布置在装置的适中位置,宜平行于装置的长边。
4.1.5 管廊的布置应缩短管廊的长度,且有效利用管廊空间。
4.1.6 管廊的布置应满足道路和消防的需要,以及地下管道、电缆沟、建筑物、构筑物等的间距要求,并应避开设备的检修场地。
4.2 管廊的布置要求4.2.1 管廊上方可布置空气冷却器(以下简称“空冷器”),下方可布置泵(或泵房)、换热器或其他小型设备,但应符合本规第5.3.6条、第5.5.3条、第5.9.7条和第5.9.8条的规定。
4.2.2 管廊下作为消防通道时,管廊至地面的最小净高不应小于4.5m。
4.2.3管廊可以布置成单层或多层,最下一层的净空应按管廊下设备高度、设备连接管道的高度和操作、检修通道要求的高度确定。
4.2.4 当管廊有桁架时,管廊的净高应按桁架底高计算。
4.2.5 管廊的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a) 管道的数量、管径及其间距:b) 架空敷设的仪表电缆和电气电缆的槽架所需的宽度;c) 预留管道所需的宽度;d) 管廊上布置空冷器时,空冷器构架支柱的尺寸;e) 管廊下布置泵时,泵底盘尺寸及泵所需要操作和检验通道的宽度。
4.2.6管廊的柱距应满足大多数管道的跨距要求,宜为6m~9m。
4.2.7 多层管廊的层间距应根据管径大小和管廊结构确定,上下层间距宜为1.2m~2.4m;对于大型装置上下层间距可为2.5m~3m。
当管廊改变方向或两管廊成直角相交时,管廊应错层布置,错层的高差宜为0.6m~1.2m;对于大型装置可为1.25m~1.5m。
第二章管道穿跨越工程使用说明.
第⼆章管道穿跨越⼯程使⽤说明.第⼆章管道穿跨越⼯程使⽤说明⼀、本章适⽤于长距离输送管道⼯程穿跨越公路、铁路、河流、管道、电缆、光缆及其它穿跨越⼯程。
⼆、本章包括:穿跨越直管段安装⼯程(通⽤)、公路穿越、河流穿越(开挖)、管道跨越、地下建、构筑物穿越、定向钻穿越等⼯程。
三、穿跨越⼯程的场地平整、⼟⽯⽅⼯程套⽤本册相应⼦⽬;⽔⼯保护、便道、便桥等项⽬可执⾏⼯程所在地建筑、市政⼯程定额。
四、穿跨越管道安装1、隧道内管道安装⑴、⼭体隧道内管道安装a、本定额是按隧道坡度⼩于10°、隧道主体施⼯完成、隧道内墙、底板的平直度、坡度达到管道施⼯条件情况下考虑的,坡度⼤于10°的⼭体隧道安装,按施⼯⽅案另计。
b、卷扬机牵引有轨⾃制⼩车运布管按隧道长度500m取定,隧道长度每增减100m时,⼈、机增减1.1系数。
c、牵引车牵引⽆轨⾃制⼩车运布管的牵引设备已综合考虑,使⽤时不再调整。
d、牵引车牵引⽆轨⾃制⼩车运布管按隧道长度1000m取定,从隧道⼀侧往另⼀侧全线布管考虑的,隧道长度每增减100m时,⼈、机增减1.04系数。
e、⼭体隧道内的管道布管按单线施⼯取定,设计为双线施⼯时,第⼆条管线的⼈、机调增系数见下表:f、⼭体隧道内的管道安装按单线施⼯取定,设计为双线施⼯时,第⼆条管线的⼈、机调增系数见下表:g、隧道内的吊管龙门架、焊接⾏⾛⼩车、牵引车带的⽆轨⾃制⼩车已在定额型钢⽀架⽤量中摊销计⼊。
h、⼭体隧道内管道安装不包括的内容:(a)、⼭体隧道外的临时堆管场平整、卷扬机安装及基础施⼯固定等。
(b)、坡度⼤于10°的隧道运布管、焊接施⼯措施费。
(c)、⼭体隧道内的轨道安拆、通风、照明等安装施⼯措施。
(d)、⼭体隧道内的管道⽀墩上的管道⽀架的制作安装。
(2)、盾构隧道管道安装a、隧道运布管(a)、运布管是按单线施⼯编制的,双线施⼯时,第⼆条管线按第⼀条管线⼈⼯机械乘1.7倍系数。
(b)、隧道内吊管⽀架、临时管⽀敦已在型钢⽀架消耗量中摊销计⼊。
管线管廊布置设计规范
管线管廊布置设计规范石油化工工艺装置布置设计规范SH3011-20114 管廊的布置4.1 管廊的形式和位置4.1.1 管廊的形式宜根据设备平面布置的要求,按下列原则确定;a)设备较少的装置可采用一端式或直通式管廊;b)设备较多的装置可根据需要采用“L”型、“T”型或“Π”型等形式的管廊;c)联合装置可采用主管廊和支管廊组合的结构形式。
4.1.2 装置内管廊按结构形式可分为独立式和纵梁式;按材料可分为混凝土管廊、钢管管廊和组合管廊。
4.1.3 管廊在装置中应处于能联系主要设备的位置。
4.1.4 管廊应布置在装置的适中位置,宜平行于装置的长边。
4.1.5 管廊的布置应缩短管廊的长度,且有效利用管廊空间。
4.1.6 管廊的布置应满足道路和消防的需要,以及地下管道、电缆沟、建筑物、构筑物等的间距要求,并应避开设备的检修场地。
4.2 管廊的布置要求4.2.1 管廊上方可布置空气冷却器(以下简称“空冷器”),下方可布置泵(或泵房)、换热器或其他小型设备,但应符合本规范第5.3.6条、第5.5.3条、第5.9.7条和第5.9.8条的规定。
4.2.2 管廊下作为消防通道时,管廊至地面的最小净高不应小于4.5m。
4.2.3管廊可以布置成单层或多层,最下一层的净空应按管廊下设备高度、设备连接管道的高度和操作、检修通道要求的高度确定。
4.2.4 当管廊有桁架时,管廊的净高应按桁架底高计算。
4.2.5 管廊的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a) 管道的数量、管径及其间距:b) 架空敷设的仪表电缆和电气电缆的槽架所需的宽度;c) 预留管道所需的宽度;d) 管廊上布置空冷器时,空冷器构架支柱的尺寸;e) 管廊下布置泵时,泵底盘尺寸及泵所需要操作和检验通道的宽度。
4.2.6管廊的柱距应满足大多数管道的跨距要求,宜为6m~9m。
4.2.7 多层管廊的层间距应根据管径大小和管廊结构确定,上下层间距宜为1.2m~2.4m;对于大型装置上下层间距可为2.5m~3m。
增大管道跨度方法的研究
增大管道跨度方法的研究郑彦渊【摘要】在管道设计过程中,经常遇到管道跨距无法满足跨度要求,需要通过管道自身的加强来增加管道跨距的情况.文中根据决定管道跨度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计算公式,简要分析了影响管道跨度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工程中常用的3种增大管道跨度的方法(加大管径、壁厚,加强板,拱形管)做了简要的分析,并对3种方法的优缺点做了比较.最后,通过工程实例的计算分析,验证了整个选择过程,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了思路.【期刊名称】《管道技术与设备》【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3页(P8-10)【关键词】管道跨距;加强板;拱形管道【作者】郑彦渊【作者单位】浙江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96在管道设计过程中,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如跨越河流、道路、排洪沟,因受现场条件所限,或是出于节约投资的考虑,无法通过管架布置来满足管道跨度要求,这时就必须加大管道的跨距,以满足跨越时的要求。
对于连续敷设、均布荷载的水平直管,确定水平直管的允许跨距时,所考虑的荷载主要为:重力荷载(包括管道、介质和保温层所受重力)以及内压力[1]。
为保证安全,支吊架最大允许的跨距应同时满足管道强度和刚度两个条件。
强度条件是控制管道自重弯曲应力不超过设计温度条件下材料许用应力的一半。
刚度条件是限制管道自重产生的弯曲[2]。
管道最大跨距计算公式见式(1)、式(2)。
按强度条件:按刚度条件(装置外):式中:Lmax为管道最大允许跨距,m;W为管道截面系数,mm3;[σ]t为设计温度下管材许用应力,MPa;q为管道单位长度计算载荷,N/m;Et为设计温度下管材的弹性模量,MPa;I为管道截面二次矩,mm4。
从式(1)、式(2)可以看出:管道最大跨距与管材的许用应力、弹性模量、管道的截面系数、截面二次矩成正比,与管道单位长度计算荷载成反比。
而对某一确定的管道而言,受其输送介质的限制,管材的物性参数(弹性模量、许用应力)是确定的,故要增大管道的跨度就只能通过增大管道的截面系数、截面二次矩或减小管道单位长度计算荷载来实现。
管廊设计及管道设计的17个避让原则
管廊设计及管道设计的17个避让原则管廊设计及管道设计的17个避让原则一、管廊高度的设计(1)横穿道路上空:次要道路4.5;主要道路6m以上;铁路7m以上;检修通道的净高不小于3.1m。
(2)下部设备高度:泵周围至少需要2.5m;换热器上5.5m;管廊上管道与设备相连时,最小净高为3.5m。
(3)考虑横梁结构和断面型式:对于双层管廊,上下层间距为1-1.5m。
装置间管廊高度,需考虑跨越区域,全厂采用一个标准,与其他装置协调。
二、管廊高度的设计管廊的宽度主要由管子根数和管径大小决定(最密集处),并加一定的余量(20%)。
同时考虑:(1)管廊下设备和通道。
(2)管间距:不同文献规范计算方法不同。
一般管廊宽度为6-10m,超过9m采用部分或全部双层管廊。
三、管架结构有单柱管架和双柱管架之分。
宽度规定,单柱管架宽度系类为0.5、1、1.5、2、3米;双柱管架宽度系列为3、4、6、8米。
采用单根钢管或者钢筋混凝土立柱加钢梁结构,大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四、管廊的柱距和管架的跨距(1)管廊的柱距与管架的跨距由敷设在其上的管道所产生的弯曲应力和挠度决定;(2)管廊的柱距和管架的跨距由敷设在其上的最小管子的允许跨度或用多数管子的允许跨度确定。
(3)管架的跨距用6-8m,DN40以下的管道用3-4m。
四、管廊上管道的布置虑管径大小因素:大口径管道尽量靠近管廊柱子,单柱管架管道均匀布置在管架柱子两侧。
考虑设备位置因素:与相连接的设备相适应,公用工程管道布置在中央。
考虑被输送物料的性质因素:低温管、不宜受热管与热管道分开布置,腐蚀性介质敷设在下层。
考虑热应力的影响:高温管道、常温管道按吹扫介质温度考虑热膨胀量、高温大口径在外侧。
考虑仪表管道、动力电缆的安全:工艺区敷设地下电缆,有腐蚀性液体渗入的地方,采用架空槽板敷设,仪表管线同电缆一起考虑。
电缆不允许布置在热管道附近或者输送腐蚀性介质下方,一般敷设在管廊走道的下面或者管廊柱子外侧。
给排水管道支架间距(2024)
引言:给排水管道支架间距是指在建筑物中安装给排水管道时,支架之间的距离。
正确的给排水管道支架间距能够有效地保证管道的稳固性和安全性,避免管道的挤压、变形等问题。
本文将继续探讨给排水管道支架间距的相关内容,包括支架间距的标准、计算方法和适用范围等。
概述:给排水管道支架间距是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的,旨在确保给排水管道的安全运行。
不同类型的管道和不同的安装环境要求不同的支架间距,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保证管道的稳定和可靠性。
正文:一、支架间距标准1.根据国家标准,给排水管道的支架间距应根据管道类型、规格和安装方式确定。
一般来说,水平管道和垂直管道的支架间距有所区别,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和确定。
2.水平管道的支架间距一般不超过1.5米,具体可根据管道的直径和材质进行调整。
较大直径的水平管道需要较短的支架间距,以充分支撑管道的重力和内部压力。
3.垂直管道的支架间距一般不超过3米。
在确定支架间距时,要考虑到管道的自重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振动和冲击力,确保管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支架间距计算方法1.根据管道类型和规格,查阅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了解给排水管道的支架间距计算方法。
2.水平管道的支架间距计算主要考虑管道的自重和内部压力。
可以根据管道的弯曲半径、所用材料的密度和内部液体的密度等参数,使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3.垂直管道的支架间距计算除了考虑管道自重和内部压力外,还需要考虑到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振动和冲击力。
可以使用相关的计算公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4.在计算支架间距时,还需要考虑到管道的支承方式和支架的材料。
不同的支承方式和不同的材料要求不同的支架间距,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三、适用范围1.给排水管道支架间距的规定适用于各类建筑物的给排水系统。
无论是住宅、商业建筑还是工业建筑,都需要遵守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确定合适的支架间距。
2.给排水管道支架间距的规定还适用于不同材质的管道,包括铸铁管、钢管、塑料管等。
管道跨距设计技术规定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管道允许跨距和导向间距的确定原则和方法,并给出了十六种典型管段的管架配置方案。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石油化装置内外输送介质温度不超过400℃的液体的气体管道。
本标准主要根据管系静态一次应力条件制定,对需考虑热应力和振动间题的管道,应按设计标准另作相应的热应力和动态分析核算,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管架位置。
2 管道跨距和支吊架的设置2.1 配管设计中,可先根据管道的设计条件按本标准的计算方法或图表,求出基本跨距,然后按各管段的配置形式和载荷条件确定其相应的允许跨导向间距,以虎作为配置管架的基本条件。
2.2 配置管架除应满足本标准允许距距和导向间距外,还需注意以下问题:2.2.1 管架应尽量设置在直管段部分,避免在小半径弯头、支管连接点等局部应力较高的部位设置支承点,以防管系中局部应力过载;2.2.2 刚性支吊架应设在沿支承方向上管道位移为零的位置上;2.2.3 支吊架应尽可靠近阀门、法兰及重管件,但不应以它们作直接支承,以免因局部荷载作用引起连接面泄漏,或阀体因受力变形导致阀瓣卡住、关闭不严等不良后果;2.2.4 导向架不宜过份靠近弯头和支管连接部位,否则可能额外地增加管系应力和支承统的荷载; 2.2.5 对因清理、维修等要求而需经常拆卸的管段,不宜设置永久性管架。
3 管道基本跨距的确定基本跨距是用以确定管段允许跨距的基准数据。
本规定根据三跨简支梁承受均布荷载时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别以计算法和图表法规定如下: 3.1 计算法 3.1.1 刚度条件根据管段不应在轻微外界扰力作用下发生明显振动的要求,规定装置内管段的自振频率不低于4次/秒,装置外管段的自振频率不低于2.55次/秒,由此规定的跨距计算如下。
相应管道允许扰度,装置内为1.6mm ,装置外为3.8cm. L 01=0.2124qoIE t (1-a) L 01*=0.2654qoIE t (1-b)式中: L01一装置内管道由刚度条件决定的跨距,m;L01*一装置外管道由刚度要件决定的跨距, m;I一管子扣除腐蚀裕量后的惯性矩(见表1), cm4;E t一管材在设计温度下的弹模量(见40B201-1997《工艺管道应力分析技术规定》附录二),MPa;qo一每米管道的质量(包括管子、隔热层、物料质量及其他垂直均布持续荷载),kg/m。
供水管线工程总跨度
供水管线工程总跨度供水管线工程总跨度是指供水管线在水域或其他障碍物上的跨越长度。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供水管线的跨越工程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涉及到设计、施工和维护等多个环节,对于保障城市正常的供水服务起着重要的作用。
供水管线工程总跨度的设计是基于对地理环境和工程需求的综合考虑。
在城市中,水域、道路、建筑物等各种障碍物会影响供水管线的布置和传输效果。
因此,在进行供水管线工程总跨度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地质条件、交通状况、建筑物布局等因素,以确保供水管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供水管线工程总跨度的施工需要采用合适的技术和设备。
在处理供水管线跨越水域或其他障碍物时,常用的方法包括桥梁、隧道、管道顶升等。
这些技术和设备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的保证。
供水管线工程总跨度的维护是确保供水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
供水管线跨越水域或其他障碍物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水流冲击、地质灾害等。
因此,在日常维护工作中,需要定期巡检供水管线跨越部分,并及时修复和加固可能存在的问题,以确保供水系统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需要注意的是,供水管线工程总跨度的设计、施工和维护都需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规范。
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的要求,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供水管线工程总跨度是城市供水系统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的设计、施工和维护需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和工程需求,并采取合适的技术和设备。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需求。
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供水管线工程总跨度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供水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油气输送管道与铁路交汇工程技术及管理规定》 国能油气﹝2015﹞392号
油气输送管道与铁路交汇工程技术及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统一油气输送管道(以下简称“管道”)与铁路相互交叉、并行工程的技术和管理要求,保障管道和铁路设施的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和《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管道与铁路相互交叉、并行的工程(以下统称“交汇工程”)。
油、气田集输管道与铁路相互交叉、并行,其条件相近时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管道与铁路交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交汇工程应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和管道运行安全,特别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旅客列车的运输安全。
2. 后建服从先建,尽量减少对既有设施的改建。
3. 综合考虑铁路和管道行业规划。
4.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经济合理。
5. 平等协商、互相支持。
第四条交汇工程除应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管道与铁路交叉第五条管道与铁路交叉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管道不应在既有铁路的无砟轨道路基地段穿越,特殊条件下穿越时应进行专项设计,满足路基沉降的限制指标。
2. 管道和铁路不应在旅客车站、编组站两端咽喉区范围内交叉,不应在牵引变电所、动车段(所)、机务段(所)、车辆段(所)围墙内交叉。
3. 管道和铁路不宜在其他铁路站场、道口等建筑物和设备处交叉,不宜在设计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铁路及动车组走行线的有砟轨道路基地段、各类过渡段、铁路桥跨越河流主河道区段交叉。
确需交叉时,管道和铁路设备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4. 管道宜选择在铁路桥梁、预留管道涵洞等既有设施处穿越,尽量减少在路基地段直接穿越。
第六条管道与铁路交叉宜采用垂直交叉或大角度斜交,交叉角度不宜小于30°。
当铁路桥梁与管道交叉条件受限时,在采取安全措施的情况下交叉角度可小于30°。
当管道采用顶进套管、顶进防护涵穿越既有铁路路基时,交叉角度不宜小于45°。
管道设计规定
一、适用围二、图面字体规定1、角图章用4 mm仿宋体填写;文表用4号仿宋体填写。
2、角图章外平面图的设备,建〔构〕筑物名称及编号文字高度为4mm加粗。
3、其余局部:例如尺寸,说明,管道号文字高度为3.5mm。
三、装置〔单元〕布置设计规定1、设计原那么〔1〕本工程改造局部以尽量利旧原有设施为原那么。
〔2〕满足工艺要求装置〔单元〕布置应充分考虑工艺系统要求的设备标高差和泵净吸入头(NPSH)的需要以及过程控制对设备布置的要求,此外为防止结焦、堵塞,控制温降、压降等有工艺要求的相关设备尽量靠近布置。
〔3〕平安生产装置〔单元〕布置应充分考虑设备以及机泵间防火、防爆平安间距的要求,建筑物间的平安距离以及与界区外相邻装置(单元)有平安间距要求的设备或建筑物间的平安距离;装置〔单元〕布置应设置贯穿通道与界区外四周环形通道相连,以保证消防作业的可抵达性和可操作性。
〔4〕方便设备安装与检修大型设备如反响器、常、减压塔及分馏塔等均应靠道路一侧布置,既有利设备的现场组对,也方便其吊装;贯穿式通道要为每台设备的安装与检修创造条件。
此外,设置假设干个检修通道口,为某些设备(如压缩机)的检修创造条件。
装置布置还应充分考虑设备检修(如管壳式换热器)所需空间以及固体物料装卸所需作业面。
〔5〕节约装置〔单元〕布置应按照“流程顺畅,紧凑布置〞的原那么,减少装置占地;优化各设备间距,减少管道的往返;对大管径管道,造价高〔如高材质〕管道,应尽可能最短,以节约投资。
2、设备布置的定位原那么(1)卧式容器根底中心线(2)塔和立式容器中心线(3)换热器根底中心线(框架上层) 管程嘴子中心线(地面层)(4)卧式泵泵端根底(5)立式泵泵中心线3、装置通道宽度〔1〕车行消防道路最小4000mm〔2〕检修、维修道路最小4000mm〔3〕操作通道最小800mm〔4〕联通通道最小800mm〔5〕检修消防通道路面缘转弯半径不宜小于9m.4、装置通道净高〔1〕卡车通道净空要求最小4500mm〔2〕工厂主干道净空要求最小5000mm〔3〕铁路净空要求最小5500mm〔4〕消防车通道净空要求最小4500mm〔5〕操作通道净空最小2100mm5、根底标高〔1〕满足工艺要求〔2〕塔及地面层立式设备根底高度一般应取H=200mm。
管道跨距计算表
强度条件下管道最大跨距
管道外径D/cm8.9
管道内径d/cm8.4
管子截面抗弯矩W/cm314.29061166刚度条件最大间距L max/m7.169912说明
计算公式来源于《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右图表数据来源于《石油化工企业管道支吊架》
截面惯性矩和截面抗弯矩公式来源于《机械设计手册电子版》L max=0.4336*(W/q)1/2
用以上两个公式计算取跨距小的值做设计
刚度条件下管道最大跨距计算
钢材在设计温度下的弹性模量E t/(kN/mm2)206
管子截面惯性矩I/mm463.59322188管道截面面积S/mm2679.3693998管道单位长度自重q/(kN/m)0.052263888刚度条件最大间距L max/m 4.739090907说明
计算公式来源于《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右图表数据来源于《石油化工企业管道支吊架》
L max=0.2118*(E t*I/q)1/4。
110kv钢管塔跨距
110kv钢管塔跨距1.引言1.1 概述110kV钢管塔是电力传输线路中常见的一种塔型,用于支撑高压导线和保证电力传输的安全可靠性。
钢管塔的跨距是指两个相邻塔之间的水平距离。
在电力线路设计中,110kV钢管塔的跨距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对电力线路的传输能力以及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
110kV钢管塔的跨距的合理确定,能够保证电力线路的均衡负荷分布,减轻塔身的承载压力,提高电力线路的传输能力和安全性。
同时,合理的跨距还能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减少工程施工难度和复杂性。
在确定110kV钢管塔的跨距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需要考虑导线的工作拉力和塔身的抗风能力。
导线的工作拉力是根据电力传输需求和设计标准确定的,而塔身的抗风能力是钢管塔本身的结构性能。
合理的跨距能够有效均衡导线的拉力,减少对塔身的影响,并保证塔身在风力作用下的稳定性。
其次,需要考虑导线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导线的垂直度和水平度是保证电力传输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理的跨距不仅能够保证导线的垂直度和水平度,还能够减少导线的张力,减轻导线对塔身的作用力。
最后,还需要考虑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电力线路的建设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
合理的跨距能够减少电力线路对土地的占用,保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合理的跨距还能够降低工程施工难度和复杂性,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综上所述,确定110kV钢管塔的跨距是电力线路设计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合理的跨距能够保证电力线路的传输能力和安全性,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同时也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因此,在110kV 钢管塔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合理的跨距确定。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110kv钢管塔跨距的背景和重要性,并提供文章的目的和结构。
正文部分将围绕110kv钢管塔跨距展开讨论,主要包括两个要点。
SEST 0304 厂外(或厂际)输油管道设计规定介绍
设计标准SEST 0304-2002实施日期2002年3月26日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厂外(或厂际)输油管道设计规定第 1 页共 19 页目 次 1 总则 1.1 目的 1.2 范围 1.3 引用标准 2 设计规定 2.1一般要求 2.2工艺设计 2.3 线路设计 2.4 泵站设计1 总则1.1 目的为规范厂外(或厂际)输油管道的设计,提高设计水平,确保设计质量,特编制本标准。
1.2 范围1.2.1 本标准规定了厂外(或厂际)输油管道的工艺设计、线路设计和泵站设计等要求。
1.2.2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厂至中转油库、商业油库、储备油库或用户的新建和扩建成品油(如液化石油气、汽油、柴油、煤油和燃料油等)输送管道的线路设计和输油首站、中间泵站、加热站、分配输油站的工程设计。
也适用于中转油库、油田首站、长输管道末站或中间站至石油化工厂的新建和扩建原油管道及泵站的工程设计。
1.3 引用标准使用本标准时,应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8163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 50034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规范》GB 50041 《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52 《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8 《爆炸与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253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J 1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 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 22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74 《石油库设计规范》SH 0164 《石油产品包装、储运及交货验收规则》SH 3005 《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范》SH 3008 《石油化工厂区绿化设计规范》SEST 0301 《钢质管道跨距选用规定》SGST 0011 《厂外(或厂际)输油管道工艺计算—水力计算》SGST 0012 《厂外(或厂际)输油管道工艺计算—热力计算》2 设计规定2.1 一般要求2.1.1 输油管道的设计应符合GB 50253的规定。
30万吨-年聚丙烯项目装置设计
浅谈30万吨/年聚丙烯项目装置设计摘要:对管道的特点,介绍了管道的各种设计,包括装置布置设计、配管设计、管道应力设计、设备和管道的隔热设计、设备和管道的涂漆设计等,结合案例对管道设计更进一步研究,对管道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管道设计装置应力配管1 工程概况本套30万吨/年聚丙烯项目装置布置占地面积约51007m2。
共有设备约318台套,聚合区占地面积约为105m×71m,设备为露天布置。
挤压造粒单元布置在封闭厂房内,占地面积约为47m×44m。
本装置为引进意大利lyondell-basell公司的spherizone新工艺技术,tecnimont公司负责工艺包设计的年产三十万吨均聚物、无规共聚物的聚丙烯装置。
2 装置布置设计说明2.1聚合区设备布置按照工艺流程的顺序,聚合区内管廊以西,从北到南依次为、丙烯乙烯精制、丙烯供料罐、催化剂制备、反应框架、脱气干燥框架、共聚丙烯循环压缩。
聚合区内管廊以东,从南到北为丙烯循环气压缩、氢气循环气压缩、聚丙烯干燥循环、丙烯排放、氢气精制、冷冻单元及凝结水回收、夹套水冷却。
聚合区四周设明沟,盖有篦子板,把汇集的雨水、消防水和地面冲洗水排放至聚合区东南侧的污水池。
3装置设计3.1 装置布置的原则本装置的总平面布置原则是根据工艺生产特点、管廊以及各公用工程的现有接口条件,在有利生产、方便管理、满足安全的前提下,按工艺流程顺序确定工艺单元的相对位置,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确定间距,对于防火、防爆、防腐要求相近的适当集中布置,并考虑与全厂总面的衔接的原则上,还应满足下列要求:(1)装置布置设计应满足工艺流程的要求按物流顺序布置设备,对处理腐蚀性有毒粘稠物料的设备按物料性质紧凑布置,考虑事故因素,并按其分组,与其它区分开布置。
建筑物如控制室、实验室应布置在非危险区。
道路应布置成消防车易通行并避免死端。
(2)根据方便操作,便于安装和维修,经济合理和整齐美观的要求安排设备间距、净空高度,考虑操作通道及梯子平台的设置。
配管设计应遵守的标准规范
配管设计应遵守的标准规范《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HG20519-92和《化工装置管道布置设计规定》HG/T20549-1998。
《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通则》 SH3012-2000《石油化工企业管道柔性设计规范》 SH3041-1991《石油化工企业管道设计器材选用通则》 SH3059-1994《石油化工企业管道支吊架设计规范》 SH3073-1995《化工管道设计规范》 HGJ8-87《石油化工钢制通用阀门选用、检验及验收》 SH3064-1994《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 GB8157-87《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 GB15586-95《管路跨距设计规定》 CD42A22-84《石油化工企业配管工程术语》 SH/J3051-1993《石油化工企业配管工程设计图例》 SH/J3052-1993《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1999年局部修订条文) GB50160-92《石油化工企业非埋地管道抗震设计通则》 SH3039-1999《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1992《石油化工企业燃料气系统和可燃气体排放系统设计规 SH3009-2000《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 SH3097-2000《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技术规范》 SH3022-2000《石油化工企业设备和管道表面色和标志》 SH3043-1991《碳钢、低合金钢无缝对焊管件》 HG/T21635-1987《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5044-85《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5-97《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6-98《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H3501-1997《钢制石油化工压力容器设计规定》 GB150-1998《石油化工企业厂区管线综合设计规范》 SH3054-93《化工设备、管道外防腐设计规定》 HGJ34-90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临时文档/配管设计应遵守的标准规范.txt[2009-12-7 9:47:58]。
管道跨距设计技术规定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管道允许跨距和导向间距的确定原则和方法,并给出了十六种典型管段的管架配置方案。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石油化装置内外输送介质温度不超过400℃的液体的气体管道。
本标准主要根据管系静态一次应力条件制定,对需考虑热应力和振动间题的管道,应按设计标准另作相应的热应力和动态分析核算,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管架位置。
2 管道跨距和支吊架的设置2.1 配管设计中,可先根据管道的设计条件按本标准的计算方法或图表,求出基本跨距,然后按各管段的配置形式和载荷条件确定其相应的允许跨导向间距,以虎作为配置管架的基本条件。
2.2 配置管架除应满足本标准允许距距和导向间距外,还需注意以下问题:2.2.1 管架应尽量设置在直管段部分,避免在小半径弯头、支管连接点等局部应力较高的部位设置支承点,以防管系中局部应力过载;2.2.2 刚性支吊架应设在沿支承方向上管道位移为零的位置上;2.2.3 支吊架应尽可靠近阀门、法兰及重管件,但不应以它们作直接支承,以免因局部荷载作用引起连接面泄漏,或阀体因受力变形导致阀瓣卡住、关闭不严等不良后果;2.2.4 导向架不宜过份靠近弯头和支管连接部位,否则可能额外地增加管系应力和支承统的荷载;2.2.5 对因清理、维修等要求而需经常拆卸的管段,不宜设置永久性管架。
3 管道基本跨距的确定基本跨距是用以确定管段允许跨距的基准数据。
本规定根据三跨简支梁承受均布荷载时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别以计算法和图表法规定如下:第 2 页 共 25 页 04B226 – 19973.1 计算法 3.1.1 刚度条件根据管段不应在轻微外界扰力作用下发生明显振动的要求,规定装置内管段的自振频率不低于4次/秒,装置外管段的自振频率不低于2.55次/秒,由此规定的跨距计算如下。
相应管道允许扰度,装置内为1.6mm ,装置外为3.8cm. L 01=0.2124qoIE t (1-a) L 01*=0.2654qoIE t (1-b) 式中: L 01一装置内管道由刚度条件决定的跨距,m; L 01*一装置外管道由刚度要件决定的跨距, m; I 一管子扣除腐蚀裕量后的惯性矩(见表1), cm 4;E t 一管材在设计温度下的弹模量(见40B201-1997《工艺管道应力分析技术规定》附录二),MPa ;qo 一每米管道的质量(包括管子 、隔热层、物料质量及其他垂直均布持续荷载),kg/m 。
石油化工设计装置主管廊宽度跨度和高度设置要求
石油化工设计装置主管廊宽度跨度和高度设置要求首先,主管廊的宽度要足够宽以容纳设备和管道的布置。
宽度的设置应根据具体的设备和管道的尺寸来进行合理的规划。
一般来说,宽度应大于设备或管道的最大尺寸加上一定的安全间距,以便于设备的维护和操作。
此外,还需要考虑设备周围的安全通行区域,确保人员可以安全地进入和离开主管廊内部。
其次,主管廊的跨度要符合结构的承载能力要求。
跨度的设置应根据主管廊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来进行合理的设计。
通常情况下,主管廊的跨度应足够大,以便于设备和管道的布置,同时考虑到廊内的通风和照明条件。
对于较大的跨度,还需要考虑支撑和支架的设置,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主管廊的高度要根据设备和管道的高度来进行适当的设置。
高度的设置要充分考虑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要求,确保设备操作人员可以方便地进行操作和维护工作。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廊内的通风和照明条件,确保人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一般来说,主管廊的高度应根据设备和管道的高度加上一定的安全间距进行合理的规划。
最后,主管廊的跨度和高度的设置还需考虑到防火和防爆的要求。
石油化工装置通常涉及到危险品和易燃物质,因此主管廊的设计和设置要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标准。
例如,在主管廊的布置和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消防系统的设置,以确保设备和管道的安全运行。
总而言之,石油化工设计装置主管廊宽度跨度和高度的设置要求是建立在安全性和生产效率的基础上的。
合理的设置可以确保设备的运行安全和设备人员的操作便捷,提高设备和管道的维护效率。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需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和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标准进行具体的规划和设计。
石油化工装置管道跨距设计技术规定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管道允许跨距和导向间距的确定原则和方法,并给出了十六种典型管段的管架配置方案。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石油化装置内外输送介质温度不超过400℃的液体的气体管道。
本标准主要根据管系静态一次应力条件制定,对需考虑热应力和振动间题的管道,应按设计标准另作相应的热应力和动态分析核算,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管架位置。
2 管道跨距和支吊架的设置2.1 配管设计中,可先根据管道的设计条件按本标准的计算方法或图表,求出基本跨距,然后按各管段的配置形式和载荷条件确定其相应的允许跨导向间距,以次作为配置管架的基本条件。
2.2 配置管架除应满足本标准允许距距和导向间距外,还需注意以下问题:2.2.1 管架应尽量设置在直管段部分,避免在小半径弯头、支管连接点等局部应力较高的部位设置支承点,以防管系中局部应力过载;2.2.2 刚性支吊架应设在沿支承方向上管道位移为零的位置上;2.2.3 支吊架应尽可靠近阀门、法兰及重管件,但不应以它们作直接支承,以免因局部荷载作用引起连接面泄漏,或阀体因受力变形导致阀瓣卡住、关闭不严等不良后果;2.2.4 导向架不宜过份靠近弯头和支管连接部位,否则可能额外地增加管系应力和支承统的荷载;2.2.5 对因清理、维修等要求而需经常拆卸的管段,不宜设置永久性管架。
3 管道基本跨距的确定基本跨距是用以确定管段允许跨距的基准数据。
本规定根据三跨简支梁承受均布荷载时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别以计算法和图表法规定如下:3.1 计算法3.1.1 刚度条件第 2 页 共 25 页 04B226 – 1997根据管段不应在轻微外界扰力作用下发生明显振动的要求,规定装置内管段的自振频率不低于4次/秒,装置外管段的自振频率不低于2.55次/秒,由此规定的跨距计算如下。
相应管道允许扰度,装置内为1.6mm ,装置外为3.8cm. L 01=0.2124qoIE t (1-a) L 01*=0.2654qoIE t (1-b) 式中: L 01一装置内管道由刚度条件决定的跨距,m; L 01*一装置外管道由刚度要件决定的跨距, m; I 一管子扣除腐蚀裕量后的惯性矩(见表1), cm 4;E t 一管材在设计温度下的弹模量(见40B201-1997《工艺管道应力分析技术规定》附录二),MPa ;qo 一每米管道的质量(包括管子 、隔热层、物料质量及其他垂直均布持续荷载),kg/m 。
HQSB-B06-05.505PP-2008管道支架设计规定
如业主有特殊规定时,应满足业主要求。
3. 总则
3.1 概述
(1)平面图中应标出管架编号,在轴测图上标出管架编号,在三维模型中是逻辑编码。
(2)本规定不包括成套设备或设备供应商提供的管道支、吊架。
3.2 相关标准
管架设计、材料及制造应符合下列标准规定。
(1) 《工艺管道》(ASME B31.3)
(2) 《管道吊架和支架—材料、设计和制造》(MSS-SP-58)
4.1.13 带四氟板的弹簧支架,均应在管托的底部附加抛光精度为 的不锈钢板,其 长和宽应比管托底板的长和宽小 25mm,不锈钢板的厚度不得小于 3mm.所有不锈钢 的材料包含在综合材料表中。 4.1.14 除非图中注明,管架焊缝高度为 6mm,或者等于较薄焊接组件的厚度。 4.1.15 焊接到设备上的管夹和支架通常应由设备供应商提供全部支架结构或支架生 根件。 4.1.16 带四氟滑动板的管托(包括带四氟滑动板的特殊管架),与管道直接焊接的垫 板及耳轴管由现场制作,其余部分整体采购,其要求见采购技术文件。安装位置见 ISO 图。 4.1.17 所有不锈钢管道用管夹式管托来支撑管道。 4.1.18 对于弹簧架,弹簧下面的梁截面应该加宽,以便支撑弹簧架;若支撑处弹簧为 双弹簧,则应在管托下面焊接一块相对应的钢板,支撑梁作特殊处理。 4.2 材料 4.2.1 管托,耳轴管及补强板等与管道直接焊接部分应与管道材料相同或相当。 4.2.2 镀锌以及焊后热处理管道应用管夹式管托,避免现场焊接。 4.2.3 标准管架附件如 U 型螺栓、管夹等应按照管道支架详细设计文件和图纸选用, 所用的管架附件应与管架标准图一致。 5 管架编号 5.1 概述
HQSB-B06-05.505PP-2008
第 2 页 共 1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管道允许跨距和导向间距的确定原则和方法,并给出了十六种典型管段的管架配置方案。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石油化装置内外输送介质温度不超过400℃的液体的气体管道。
本标准主要根据管系静态一次应力条件制定,对需考虑热应力和振动间题的管道,应按设计标准另作相应的热应力和动态分析核算,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管架位置。
2 管道跨距和支吊架的设置2.1 配管设计中,可先根据管道的设计条件按本标准的计算方法或图表,求出基本跨距,然后按各管段的配置形式和载荷条件确定其相应的允许跨导向间距,以虎作为配置管架的基本条件。
2.2 配置管架除应满足本标准允许距距和导向间距外,还需注意以下问题:2.2.1 管架应尽量设置在直管段部分,避免在小半径弯头、支管连接点等局部应力较高的部位设置支承点,以防管系中局部应力过载;2.2.2 刚性支吊架应设在沿支承方向上管道位移为零的位置上;2.2.3 支吊架应尽可靠近阀门、法兰及重管件,但不应以它们作直接支承,以免因局部荷载作用引起连接面泄漏,或阀体因受力变形导致阀瓣卡住、关闭不严等不良后果;2.2.4导向架不宜过份靠近弯头和支管连接部位,否则可能额外地增加管系应力和支承统的荷载;2.2.5 对因清理、维修等要求而需经常拆卸的管段,不宜设置永久性管架。
3 管道基本跨距的确定基本跨距是用以确定管段允许跨距的基准数据。
本规定根据三跨简支梁承受均布荷载时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别以计算法和图表法规定如下:3.1计算法3.1.1 刚度条件根据管段不应在轻微外界扰力作用下发生明显振动的要求,规定装置内管段的自振频率不低于4次/秒,装置外管段的自振频率不低于2.55次/秒,由此规定的跨距计算如下。
相应管道允许扰度,装置内为1.6mm,装置外为3.8cm.L 01=0.2124qoIE t (1-a) L 01*=0.2654qoIE t (1-b) 式中: L 01一装置内管道由刚度条件决定的跨距,m; L 01*一装置外管道由刚度要件决定的跨距, m; I 一管子扣除腐蚀裕量后的惯性矩(见表1), cm 4;E t 一管材在设计温度下的弹模量(见40B201-1997《工艺管道应力分析技术规定》附录二),MPa ;qo 一每米管道的质量(包括管子 、隔热层、物料质量及其他垂直均布持续荷载),kg/m 。
3.1.2 强度条件根据不降低管道承受内压能力的原则,规定装置内外的管道一律取由管道质量荷载(包括其他垂直持续荷载)在管壁中引起的一次轴向应力不起过额定许用应力的二分之一。
L 02=(L 02*)=0.626[]qotW σ (2) 式中:L 02 L 02*一由强度条件决定的装置内及装置外的管道跨距,m; W 一管子扣除腐蚀裕量后的断面模量(见表1),cm 3;[σ]t 一管材在设计温度下的的许用应力(按40B201一1997《工艺管道应力分析技术规定》附录六取值),MPa ;qo 一每米管道的质量(包括管子、隔热层、物料质量及其他垂直均布持续荷载),kg/m 。
3.1.3 在刚度和强度条件计算的跨距值中,取较小者为该管道之基本跨距(Lo 或LO*)。
3.2 图表法根据本标准基本跨距所需要满足的最低刚度条件和强度条件,对计算公式作必要的工程简化处理,绘制成用于各种隔热和不隔热管道的基本跨距曲线。
这些曲线对常用管道规格(t/D ≤0.1)的基本跨距值,误差不超过±10%。
3.2.1 装置内及装置外的不隔热管道不隔热管道的基本跨距一般均受刚度条件控制,对设计温度≤350℃的碳钢、低合金钢及不锈钢管道按图1查取基本跨距值。
图中曲线按装置外的气体管道和液体管道及装置内的气体管道和液体管道分别绘出。
基本跨距按管子公称厚确定,若由于管壁需考虑较大的腐蚀裕量或其他减薄量时,可按图中的壁厚修正,但壁厚变化对不隔管道的基本跨距值影响不大,故一般情况下(减薄量不超过壁厚度的30%)可不作壁厚修正。
例题:一装置外气体不隔热管道,公称管径为DN100(φ114×6),设计温度00℃,管壁腐蚀裕量取1.5mm(0.15cm),试确定其基本跨距。
a) 由图1中的装置外气体管道线查出不考虑管壁减薄影响基本跨距为L o*=11.7m;b)计算腐蚀裕量的壁修正系数C1=4()()=46.0t0.931c/t.0=-15-6.0/c)壁厚修正后的基本跨距为L o=C1L o*=0.931×11.7=10.9m3.2.2 装置内及装置外的隔热管道隔热(保温和保冷)管道的基本跨距随管道及其隔热层的长件不同,可分别受强度或刚度条件的控制。
针对工程上各种管道设计条件变化很大、隔热材料及厚度亦各不相同的情况,本标准按装置内和装置外的管道分三个温度等级(≤150≤℃,151-300℃,301-400℃)绘制成六张曲线图(图2-图7),供确定隔管道的基本跨距使用。
对装置外的管道:图2一管道设计温度T≤150℃;图3一管道设计温度T=151-300℃;图4一管道设计温度T=301-400℃;对装置内的管道:图5一管道设计温度T≤150℃;图6一管道设计温度T=151-300℃;图7一管道设计温度T=301-400℃;图中所用的t′/qo 为隔热管道的特性数值,其中t′为管子计算壁厚或扣除腐蚀裕量及其他减薄量后的管壁厚度(cm);qo为每米管道的质量(包括管子、隔热层、物料质量及其他垂直均布持续荷载)(kg/m),一般管道可按图8、表1和表2 计算qo值。
例题:一装置内液体隔管道,公称管径为DN100(φ114X6),材料为碳钢设计温度345℃,管壁腐蚀量取1.5mm(0.15cm),隔热层材料为岩棉预制管壳,厚度为150mm,试确定其基本跨距。
a) 求每米管道的质量查表1知φ114X6管质量为15.973kg/m;查图8中曲线GW得等内充水质量为8kg/m;查图8中曲线δ=150,得每米管道的隔热层基准质量为:120kg/m;查表2岩棉预制管壳的相对密度为0.2每米管道总质量为:qo=15.973+8+0.2X120=48kg/mb) 计算隔热管道的特性数值t′/qo管壁计算厚度t′=0.6-0.15=0.45cm;t′/qo=0.45/48=0.0094c) 查图7得基本跨距为:L o=6.4m4 管道允许跨距的确定实际配管中,一根管道常常包括各种形式和不同荷载条件的管段。
由于它们承受质量荷载的能力各不相同。
需在基基本跨距基础上分情况确定各自的允许跨距值。
具体规定如下:4.1 五种基本管段的允许跨距4.1.1 连续敷设的水平直管段按图9确定。
4.1.2 水平弯管的允许外伸尺寸按图10确定。
4.1.3 水平Ⅱ形管段的允许悬伸尺寸按图11确定。
4.1.4 带垂直段Z形管段,其允许外伸及垂直段尺寸按图12确定。
4.1.5 受集中荷载的水平直管段按图13确定。
4.2 由强度条件控制的带三通或其他分支连接管段,其允许跨距应按三通的应力强化系数作必要的调整,即:L ′=L/i (3)式中: L 一考虑应力强化影响的允许跨距, m; L 一 不考虑应强化影响的允许跨距,m; I 一 三通的应力强化系数,按表3选用。
4.3 对直接支际于管架构件的大直径薄壁管道(一般指大于DN400管道)需按下式对管壁支承点作局部应力核算:σatt=1.76't R /'t fA≤0.5[σ]t (4) 式中: σatt 一支承点管壁的局部应力, MPa: R 一管子外半径, cm ;t ′一管子扣除腐蚀裕量后的壁厚,cm ; fA 一支承反力作用于管壁的线荷载, N/cm ; fA=9.81XqoL/B L 一管道跨距, m;qo 一每米管道的质量, kg/m ; B 一管壁与管架构件的支承线长度,cm ;[σ]t 一管材在设计温度下的额定许用应力, MPa;若不能满足式(4) 条件应在支承部位设置加强板或采取其他局部加强措施,否则就要缩小管道的跨距来减小支承点荷载。
5 管道允许导向间距的确定当管道需考虑约束由风载、地震、温度变形等引起的横向位移,或要避免因不平衡内压、热胀推力及支承点摩擦力造成管段员向失稳时,应配置必要的导向架并限制最大导向间距。
由于水平管段和垂直管段的支承条件及受力状况不同,配置导向架时应满足不同的允许导向间距要求。
本标准按一般应用条件作如下推荐;5.1 垂直管段的推荐允许导向间距见表4。
5.2 水平管段的推荐允许导向间距见表5。
6 典型管段的管架配置方案及其允许跨距本标准列举十六种典型管架配置及其允许跨距方案(见图14- 1,图14-2,图14-3),供配管设计参考,参照这些典型配置方案尚可举一反三演变出更多的实用配置方案。
表1 常用钢管参数表表2 隔热材料相对密度(d)表摘自《绝热工程应用技术》上册——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标准化研究所。
表4 垂直管段的推荐允许导向间距表5 水平管段的推荐允许导向间距_公司标准标准编号:40B226-1997石油化工装置管道跨距设计技术规定1997-06-30发布1997-07-15实施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发布目次1 范围 (1)2 管道跨距和支吊架的设置 (1)3 管道基本跨确定 (1)4 管道允许跨距的确定 (4)5 管道允许导向间距的确定 (5)6 典型管段的管架配置方案及其允许跨距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