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结构控制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变质岩岩石系列千差万别,变质岩的成分、结构与变质程 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矿物的集中和定向排列,往往成为岩体 的软弱带。
第三章 岩体结构控制论
3.2.2 岩石的成岩环境与岩相变化 岩石的成岩环境与岩相变化,很大程度决定了岩石的均一
性与各向异性:
①沉积岩成岩环境复杂,形成过程差别很大,由此决定岩性、 岩相变化与层厚;
第三章 岩体结构控制论
3.2.1 岩石的成分与结构
岩石的成分和结构不同,是岩石工程地质性质差异的主要原 因:
①对碎屑岩类岩石,决定其工程地质性质的主要是颗粒粒径、 胶结物与胶结程度、粘土矿物含量等;
②对碳酸盐岩,要特变关注其可溶性,而可溶性取决于其成 分与组构,成分尤为重要;
③对岩浆岩,应特别重视其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粒径与结 晶性状。火山岩物质成分与结构变化很大,尤其应对软硬相间的 多层结构给予重点关注;
第三章 岩体结构控制论
结构体是指由结构面所切割成的岩石块体,即岩块。 在岩体结构中,结构面居主导地位,随着结构面的类型、发 育程度、形状与组合情况不同,岩体结构类型迥然不同。 工程地质工作,首先要对地层岩性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岩 性岩相变化特征,并进行岩体工程地质分类,即工程地质岩组 (粒组)的划分。把工程地质性质相近的岩层组合体划归到一起, 构成工程地质评价的独立单元,即工程地质岩组。在进行工程地 质岩组划分时,要特变关注软弱、松软、破碎岩层,以便于在进 行工程地质综合评价时,加以全面论证和重点分析。 岩石形成于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要研究岩体的物质特征, 就要充分考虑其形成的地质环境,如:成岩作用、成岩历史与成 岩后的次生变化等。
②每一岩组均有其一定的岩石组合特征,具有相似的工程地 质特性。要结合工程区的具体情况,寻找其规律性;
③岩组划分不宜过大,否则,会掩盖岩体强度的薄弱环节。 ④岩组划分必须建立在建造的基础上。各种建造的地质体, 在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中,差异性很大。
第三章 岩体结构控制论
3.2.5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岩体可由一种岩石,亦可由多种岩石构成。岩石的物 理力学性质对工程岩体的稳定性重要作用:
①岩石或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其地质 属性;
②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参数主要包括孔隙度或孔隙比、 膨胀性、水理性质、弹性参数、变形参数、抗压强度、抗拉强 度、抗剪强度等;
③从岩石和岩体工程地质性所进行的工程分类(或分级) 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第三章 岩体结构控制论
3.3 岩体结构
第Biblioteka Baidu章 岩体结构控制论
3.2 岩体结构的物质基础
物质成分和结构是岩体的两个基本特性,岩体结构组成要素 有两个基本单元:结构面和结构体。
结构面是指岩体中力学强度相对薄弱的部位,是岩体中的地 质界面(如层面、断裂、风化卸荷裂隙等)。 ➢ 使岩体力学性能具有不连续性、不均一性和各向异性。 ➢ 它决定了岩体的介质特征和力学属性; ➢ 结构面的存在,尤其是较弱结构面的存在,对岩体变形破坏 方式及岩体稳定性常常起控制作用,常常成为切割面或滑动面; ➢ 结构面是表生作用的活跃地带,成为岩体次生演变的重要控 制因素。
第三章 岩体结构控制论
3.1 概述
定义:岩体是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的地质 体。将其作为工程建设的对象时,称为“工程岩体”。
它赋存于一定的地质环境中,并随着地质环境的演化而不断 变化。
岩体结构,反映岩体的本质: ①岩体结构的不同,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岩体变性、破坏 的难易程度与方式也不同; ②岩体结构还控制了岩体的水文地质条件、风化作用; ③岩体结构不同,岩体稳定性的特征完全不同。(组合角度)
③岩浆岩的成层性不明显,只是熔岩流表现出一定的成层特 点。火山岩有较好的成层性。在火山岩中常夹有碎屑岩,形成不 稳定的层状结构。
第三章 岩体结构控制论
3.2.4 岩石组合特征及其划分依据
岩石组合特征是研究岩体结构物质特征的基础工作:
①岩石组合首先考虑岩石的软硬程度,其次是岩层的厚度, 第三是岩体中各类夹层的发育特征;
第三章 岩体结构控制论
3.3.1 结构面的类型及特征 1)结构面成因类型和特征
第三章 岩体结构控制论
2)结构面的力学类型和特征
“岩体结构”:由结构面和结构体共同组成的结构形态,不 同类型的基本单元在岩体内组合、排列的形式。
岩体结构受岩体中结构面的空间分布与组合形式控制。 结构面为岩体中具有一定方位和厚度、两向延伸的地质界面, 结构面分为两大类: ①物质分异面,如层面、片理面、软弱夹层、岩浆侵入接触 面等; ②岩体中的不连续面,如断层、节理、风化与卸荷裂隙等。 结构体的发育受结构面发育、排列与组合的制约。结构面往 往是岩体结构的控制因素。
②岩浆岩成因类型同样复杂,岩性岩相随之变化。要特别注 意岩浆分异及其岩性岩相分带、岩脉的分布及其接触带。
火山岩分布很广,成因类型不同,其岩性岩相变化显著,岩 石组合更为复杂。海底喷发的火山岩类型,它往往与海底沉积岩 交互产生,构成不利的岩石组合,形成较差的工程地质条件;
③变质岩大多形成于高温高压下,其物质成分和结构均发生 剧烈变化,往往产生软弱的岩层与岩组,如千枚岩、绿泥石片岩、 石墨片岩等;
第三章 岩体结构控制论
3.1 概述 3.2 岩体结构的物质基础
3.2.1 岩石的成分与结构 3.2.2 岩石的成岩环境与岩相变化 3.2.3 岩石的成层条件及其厚度变化 3.2.4 岩石组合特征及其划分依据 3.2.5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3.3 岩体结构 3.3.1 结构面的类型及特征 3.4 岩体结构的力学效应 3.4.1 岩体变形机制 3.4.2 岩体破坏机制
第三章 岩体结构控制论
3.2.3 岩石的成层条件及其厚度变化
对沉积岩及负变质岩,岩石成层特点直接关系到岩体介 质的连续性与各向异性:
①沉积岩,应特别重视滨海及河湖相岩层,其厚度往往特别 大。还要注意不整合面、岩层层面强度,尤其是软弱夹层,常是 工程地质条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②在变质作用下,可形成明显的定向排列或层状结构。由于 构造作用,还会产生层间错动。因而变质岩成层条件复杂,单层 厚度变化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