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意识

合集下载

最新 摆脱狭隘的“自我”——对学生自我中心不良行为的矫治-精品

最新 摆脱狭隘的“自我”——对学生自我中心不良行为的矫治-精品

摆脱狭隘的“自我”——对学生自我中心不良行为的矫治一、“我就是上帝”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肯定性的评价,从而满足自尊的需要,因此,人们很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关注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尽力维护自己的形象和尊严,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但由于目前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儿童,他们生活条件比较优越,一些儿童成了家中的“小太阳”,人人围着他转,设法满足他的所有要求,有些家长甚至在儿童有错时也袒护他们。

这种过度娇宠和溺爱,让一些儿童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他们往往好攀比、爱夸张、喜炫耀,在与其他儿童的交往中,常以自我为中心,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为目的,不顾他人的利益和需要,认为“我就是上帝”。

案例一:小A同学出身家庭良好,天资聪慧,学习成绩也优异,可教师和同学就是不喜欢他。

他的脸上总是带着几分既骄傲又得意的微笑,平时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与人相处时总是以教训人的口气说话,令人难以接受,而且稍有不如别人的时候,便会妒性大发,把别人贬得一文不值,有时甚至还会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自尊和虚荣。

比如参加测试时做错了两道题,这对作为数学优秀生的他来说实在是没有面子的事。

为了不失面子,他把试卷藏起来,教师问他试卷在哪里,他死活不说。

案例透视:从这个同学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第一,惟我独尊,自傲自大。

他们往往因为自己有某一方面的优势,在群体中便总是以自己的态度作为别人态度的“向导”,瞧不起他人,在交往中往往是颐指气使,与人交谈总是带着教训的口气。

第二,对人冷淡自私,缺乏同情心。

这样的人事事都为自己着想,从不顾及他人,即使看到他人需要帮助,也不会动一点恻隐之心。

第三,自尊心过强,有明显的虚荣心。

自我中心者的自尊心强烈而脆弱,事无巨细都要维护自己的“颜面”,渴望长久的关注和赞美。

当自尊受到伤害时,还会采取一些不恰当的举动。

第四,有明显的嫉。

孩子自我中心意识过重怎么办

孩子自我中心意识过重怎么办

孩子自我中心意识过重怎么办(一)“我家那孩子在家很任性,全家什么事都要顺着他,家人的教育都不听。

如果有什么事不合他意,就闹个没完。

在学校和同学相处也不好,常因一些小事与同学互不谦让,发生矛盾,该怎么办好呢?”●引导孩子学会正确评价自我家长多和孩子谈心,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身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指出这些不好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使孩子端正对事对物时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

当然,这需要一个逐步改正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孩子少溺爱、多严格要求家庭过份的娇惯、溺爱,是孩子自我中心意识膨胀的发源地。

家长应对孩子的日常行为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对他们进行做事应替他人着想,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

让孩子在空余时间适当的做一些家务和力所能及的事,鼓励他们帮同学、邻居做好事,使孩子在别人的赞许声中体验为他人服务所获得的喜悦。

●教育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常鼓励孩子与同学、邻里友好相处,使孩子在与同学相处的活动中,学会与人平等、友善、和谐的交往。

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在集体中感受集体主义精神,淡化自我中心意识。

●及时鼓励、表扬孩子克服自身的缺点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且孩子的意志力相对较薄弱,耐心不够。

因此,家长在帮助孩子克服不良的习惯时,应常给予孩子鼓励和表扬的话语,哪怕只有一丁点儿的进步,使他们一直有信心去改正错缺之处。

(二)“我的孩子做事特别霸道,无论什么人跟他在一起都要顺着他。

比如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大家正看得高兴,他突然间想看动画片,那就会非要转台或开VCD,其他人就别想看了;有时候带他去朋友家玩,经常是玩得正高兴时他就大喊大叫要回家,闹得大家都扫兴;他的房间别人不许进去,他的东西别人不许动;他高兴做什么就要做什么,从来不考虑别人,做什么事都要以他为中心,任性而为。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该如何教育好他呢?”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从小受到父母和长辈的过分溺爱,骄惯放纵。

现代的家庭,父母以及长辈容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处处迁就孩子,容易使孩子从小就意识到“我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得不到只要一哭一闹也能得到。

让孩子远离“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庭教育方法

让孩子远离“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庭教育方法

让孩子远离“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庭教育方法1.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要改变孩子的自我中心行为,首先要取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只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

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坚决拒绝,以消除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父母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使孩子懂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需要分担共享,并使其懂得应该经常关心他人。

同时教育孩子懂得共享为乐、独享为耻的道理,帮助孩子建立群体思想,这样可以使孩子的自我中心行为逐渐减少。

2.孩子为他人做些事情如果孩子从小在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家长给予太多的关注,那么这个孩子在成年以后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人了,会对别人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

他只考虑自己的存在,而不考虑他人的存在,只注意对自己有利的事,其他则漠不关心。

他很可能认为他人的行为也应以自己为中心。

所以父母、老师首先要教会孩子时常为别人做些事情,比如把有趣的游戏介绍给别人,把好玩儿的玩具让别人玩玩等。

当父母遇到孩子独占、抢夺别人东西的时候,应认真分析原因,寻找教育对策,及时给予说服和指导。

3.不要过分地关注独生子女家庭容易对孩子有求必应,这样会慢慢地强化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使孩子日后在生活中缺乏独立性,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4.学会冷处理孩子在得不到满足而大哭大闹时,家长可以“冷处理”,坚持不去迎合、不妥协。

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会自己停止哭闹,此时家长可用其他形式安慰一下。

这样经过多次矫正之后,孩子就会明白采取哭闹的方式达不到目的,慢慢会减轻自我中心的表现。

5.适当给予“挫折教育”所谓“挫折教育”是指饥饿、劳累、困难和批评。

家长应适当地给孩子制造这样一个“四面楚歌”的环境,让孩子去经历挫折,有利于弱化孩子自我中心的荣耀感。

但这种办法要点到为止,不要给孩子造成身心伤害。

6.不要大惊小怪当孩子受伤或生病的时候,家长一方面应采取科学的就医态度,另一方面不要反应过度。

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大惊小怪、过度担心。

小学生的自我中心思维如何纠正

小学生的自我中心思维如何纠正

小学生的自我中心思维如何纠正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自我中心思维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现象。

这表现为他们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难以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这种思维方式可能会影响他们与同伴的交往、学习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帮助小学生纠正自我中心思维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要了解为什么小学生会出现自我中心思维。

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在不断发展中,他们的思维方式相对简单和直观。

在这个阶段,他们更多地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而缺乏对他人的充分考虑。

此外,家庭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如果在家庭中,孩子被过度溺爱或关注,他们可能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

那么,如何纠正小学生的自我中心思维呢?第一,引导换位思考是关键。

在日常的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讲述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比如,讲述一个关于小朋友之间分享玩具的故事,然后问孩子:“如果你是那个没有玩具玩的小朋友,你会是什么感受?”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孩子逐渐明白他人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二,培养合作意识。

鼓励小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如小组讨论、小组作业等。

在合作的过程中,他们需要与同伴交流、协调,共同完成任务。

这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团队产生影响,同时也需要考虑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例如,组织一次小组拼图比赛,每个小组的成员需要共同努力完成一幅拼图。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相互配合。

第三,加强沟通交流。

家长和教师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倾听别人的话语。

当孩子在表达自己观点时,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回应;当孩子打断别人说话时,及时提醒并纠正。

通过良好的沟通氛围,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的表达权利。

第四,适当的挫折教育。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要过度保护,让他们适当经历一些挫折和困难。

当他们面对挫折时,会意识到自己并非无所不能,需要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这有助于他们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学会向他人求助和合作。

知识点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意识

知识点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意识

《换个角度想一想》教学设计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逸夫小学聂光琼(指导教师:詹卫玲)【规划理念】这是一堂针对学诞辰子中发生对峙问题的心思指导课,教师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安排学生参加活动,而不是至高无上的教育者。

为的即是修建轻松调解的氛围,除去学生的严重心思,以便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大胆地翻高兴扉,愿意表达,乐于参与,能够召集已有的日子经验,开动脑筋,办理自己或身旁的问题。

三年级的孩子绝大部分存在着过于“自我”的特点,有的以致比较白私,有较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知道,但一同也处于自我中心向别人展开的阶段,他们喜欢结交,但常常又因不会与人对于而和别人发生反抗,他们不懂得和不习惯如何更换视点去考虑问题。

用发生在学生四周的对峙引起学生学会换位考虑,办理对峙、防备反抗,鼓舞学生发现和欣赏别人的三迭阳关,让学生学会欣赏、认识、饶恕、尊敬别人。

【教育目标】1、感情情绪与价值观:懂得在人际来往中要尊敬别人的精选,认识别人,从内愿望意用换位考虑的方法活跃达观地考虑和对待工作,做一个快乐的学生。

2、知识与技术:在活动中学会从别人的感情和想法等视点,去鉴别、认识宽和决问题。

3、进度与方法:学习在与别人的来往互动中,经过人物互换等方法多视点地对待和考虑问题的才华。

【教育重难点】重点:学习从多视点对待和考虑问题。

难点:认识别人的心境和感想,学会认识、尊敬、体谅和欣赏别人,从内心深处真切领会到需求换位考虑和运用换位考虑的方法办理碰到的问题。

【教育预备】多媒体课件、五彩缤纷卡纸剪成的心形卡片每生一张。

【教育进度】课前互动,引出“才华树”节目。

活动一:才华快车1、(出示卡通造型数字“ 6”)谈谈你们看到什么了?(转变卡通造型数字方向变为“9”)谈谈又看到什么了?诘责:拿在我手中的是同一个物件,如何一瞬时是“ 6”,一瞬时是“ 9”?小结:同一种事物,从不一样的视点去看,看到的成就就会不一样。

2、(课件出示图片:一个圆形)谈谈看到它,你想到什么了?小结过渡:不一样的人看到同一事物会有不一样的想法。

如何克服学生自我中心意思

如何克服学生自我中心意思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意思——初中一年级心理辅导活动设计方案活动理念:中学阶段是人的心理发展由幼稚到成熟,由多变到稳定的关键阶段,自我中心倾向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影响极大。

中学生自我中心的形成与其所受教育及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

解除中学生的自我中心倾向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

为了解除中学生的自我中心倾向,需要提高中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社会视角的转换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良好品德。

本课由需要团体合作的热身游戏导入,结合学生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情景剧讨论和案列分析,最后引导同学们思考哪些属于自我中心行为,训练孩子的合作行为能力,使其意识到与人合作的价值,这样才能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

活动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同学们了解怎么是自我为中心的表现。

能力目标: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同学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

手语舞的教学,让同学在歌词以及手语的学习中领悟真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社会视觉转换技能,学会如何合作能力,克服“自我中心”的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1、排练情景剧《周末活动》2、多媒体制作PPT、手语舞视频3、准备木板和绑绳,数量由班内人数而定,每组四人使用一组器材。

4、热身游戏的小奖励,例如巧克力等。

5、课前分好四人小组,每组成员有男有女。

活动过程:1.热身游戏:组合滑雪队教师宣读规则:①每组4人,各自站在两条长木板上,每个人一只脚在一条木板上而另一只脚在另一条木板上;所有队员的脚都绑在木板上,每组两人身体朝向与其他两人相反。

②要求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某个目的地,在这一过程中,各组成员不能离开木板。

在规定时间内最快到达目的地的小组为胜利者。

可以用小礼物奖励获胜小组。

完成游戏后学生讨论:①尽快达到目的地需要什么条件?②由个人单独进行是否速度更快?为何团队参加却会产生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③说说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小组的优势,每个人又该怎么做?怎样保持小组的凝聚力?怎样更好地完成任务?学生讨论总结之后,再一次进行游戏。

如何克服青春期个体的自我中心倾向

如何克服青春期个体的自我中心倾向

如何克服青春期个体的自我中心倾向青春期是一个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个体积极探索自我的时期。

然而,一部分青春期个体容易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这种倾向可能导致对他人的忽视和缺乏合作精神。

为了克服这种倾向,个体需要经历成熟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帮助个体克服自我中心倾向的方法:1.提醒个体关注他人:青春期个体主要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往往忽视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为了改变这种态度,我们可以通过鼓励个体关注他人的方法,例如鼓励他们参与志愿者活动或与他人分享他们的经历。

这有助于拓宽他们的视野,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2.培养合作精神:自我中心倾向往往导致个体在合作中缺乏耐心和理解。

为了克服这种倾向,我们可以开展各种合作项目,例如团队运动或校外活动。

这些项目将教导个体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妥协和支持他人。

3.培养同理心:同理心是理解和共情他人感受的能力。

为了培养这种能力,我们可以通过组织个体参与模拟活动、讲述故事或观看电影等方法来鼓励他们体验他人的感受。

这有助于个体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和挑战,从而培养同理心。

4.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观点:自我中心倾向往往使个体只关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而忽视他人的声音。

为了改变这种态度,我们可以鼓励个体在与他人交流时更多地倾听和重视他人的意见和观点。

这有助于培养尊重他人的能力,并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价值观。

5.提供角色模型:角色模型对于个体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帮助个体克服自我中心倾向,我们可以提供一些积极的角色模型,例如家人、老师或社区领导者。

这些角色模型可以激励个体关注他人,将影响力用于推动社会进步。

6.教授自我反思的技巧:自我反思是一个重要的能力,有助于个体评估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为了培养这种能力,我们可以教授个体一些自我反思的技巧,例如记录自己的行为和反思自己的动机。

这有助于个体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影响,并激励他们更好地关注他人。

总之,克服青春期个体的自我中心倾向是一个需要持续努力和指导的过程。

克服儿童自我中心心理的具体方法

克服儿童自我中心心理的具体方法

克服儿童自我中心心理的具体方法儿童自我中心心理是指孩子在认知、情感和社交方面过度关注自己,以及难以意识到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这种心理特征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是正常的,但如果得不到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为了帮助儿童克服自我中心心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方法:1.提供积极的示范行为儿童往往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行为和情感应对。

作为父母和教育者,我们应该成为他们的榜样,展示积极的行为和情感表达。

我们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以及关心他人的需要来展示对他人的关注和关心。

2.鼓励合作与分享合作和分享是培养儿童关心他人的重要途径。

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营造鼓励合作和分享的氛围,可以帮助他们意识到与他人的互动是相互影响的。

例如,组织小组活动、鼓励孩子们共同解决问题、分享玩具和资源等,都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3.培养情绪智力情绪智力是指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并能够理解他人的情绪。

通过教给儿童情绪表达的词汇和技巧,他们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求。

家长和老师可以鼓励儿童直接表达情感、倾听他们的情绪、帮助他们找到适当的情绪调节策略。

此外,通过阅读绘本故事或角色扮演,可以帮助儿童理解情绪和他人的感受。

4.培养社交技能社交技能是儿童与他人建立联系和有效沟通的重要工具。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帮助儿童学习基本的社交规则,如礼貌用语、分享交流、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等。

同时,为儿童提供参与团队活动、角色扮演和模拟社交情境的机会,以加强他们的社交技能。

5.培养同理心同理心是理解他人感受和需求的能力。

以身作则,教会孩子尊重他人的感受,通过关心、关注和理解他人的立场来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鼓励儿童观察和思考他人的情感,通过问问题和分享观察来激发他们的同理心。

6.提供正面反馈和奖励当儿童表现出关心他人和意识到他人需求的行为时,我们应该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

通过赞扬和肯定,我们可以强化儿童的积极行为,鼓励他们持续发展关心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学生过度以自我为中心,怎么办?

学生过度以自我为中心,怎么办?

学生过度以自我为中心,怎么办?学生过度以自我为中心,怎么办?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实验中学新教育·爱研会写作部特邀评论夏婷[前言]大家好,我是第342期写作部的活动评论员夏婷。

这次完成袁建国校长布置的任务时间十分仓促:本周参加完湖北教育的“教研名师”复评比赛,还未领奖就返校加入了校期中考试的监考和阅卷工作,仅一天的时间来完成今晚的议题,实在是有点匆忙。

下面,我就简要给大家做一点分享。

一、什么是“以自我为中心”一般情况下,拿到一个议题,研究生们的本能反应是:寻找核心概念。

我也不例外。

于是,拿到这个议题,我下意识的反应是:这应该是一个与心理学领域相结合的议题。

1.什么是自我?在心理动力论中,本我、自我与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之结构理论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

1923年,弗洛伊德提出相关概念,以解释意识和潜意识的形成和相互关系。

"本我"(完全潜意识)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

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在我们的经验中,觉察到自己的一切而区别于周围其他的物与其他的人,这就是自我,就是自我意识。

它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状况的认识。

2.知道“自我”有什么用?自我和本我是分析一个人心理状态及心理活动的基本面。

当我们看待一个人时,首先把这个人分为两个层面来看:一个是他的自我面、一个是他的本我面。

自我指的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包括:言行举止、行为习惯偏好等,主要是理性的我。

本我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我,包括:内心的感受和潜在的内心渴望及恐惧感等,主要是感性的我。

每个人都有自我与本我这两个面,且每个人当下自我心理状态及心理活动都受到这两个面的影响。

在这两个面对人的影响作用上来说,在一定时间区间内,大多数人在对待某件事儿或某个人的态度和思维方式上,心理状态及心理活动都具有倾向性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时间区间内,大多数人在对待某件事或某个人的态度和思维方式上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活动,要么是主要由自我决定的,要么是主要由本我决定的;要么更加偏向于理性,要么更加偏向于感性,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人的心态。

孩子太自我中心怎么办如何应对孩子自我中心

孩子太自我中心怎么办如何应对孩子自我中心

孩子太自我中心怎么办_如何应对孩子自我中心*导读:开放二胎后很多人开始担心孩子太自我中心怎么办?你是否也发现你的孩子在与小伙伴甚至长辈交流时太自我为中心。

想要知道孩子太自我中心怎么办,请看下面小编为您分析解答。

有这样一种人,他自己没有主见也没什么能耐,但一听别人在谈话,便竖起耳朵,兴趣大增,不管是与他有关无关的事有这样一种人,他自己没有主见也没什么能耐,但一听别人在谈话,便竖起耳朵,兴趣大增,不管是与他有关无关的事,都会不失时宜的在别人话中插上一杠,打断别人的谈话,或者让说话者中途停下来聆听这就是插话者。

人之所以爱插话,其主要原因是心里有一道怕孤独、怕受人冷落的阴影,一旦听到有人谈话,他那种心里的阴影就会出现莫名的膨胀。

一句原本精彩的话,如果被人打断后再接着说,就如咬了一口热包子去做别的事,完后再回来吃,香味自然大减。

在朋友聚会、公众场所,乃至在单独的闲聊中,你可能都遇过一些喜欢打断别人谈话的人,未等你把话题说完,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横上一杠。

有位新西兰老师问她的一位学生:为什么人要有一张嘴,两个耳朵?因为上帝让我们多听少说,但为什么总有些人喜欢插话?是怕别人说多了,自己被人忽略;还是如本文所说的一种心理焦虑的表现每当大人讲话时,孩子总是爱插话,要你听她讲事,这是为什么?要不就是在大人讲话制造噪音,也不是特别严重。

但感觉她是故意在烦人。

这是什么原因,大人应该怎么引导呢?这是孩子自我中心化的说话方式,同时也是以此获得大人关注的方法。

通常这些孩子都比较自我,希望得到社会(大人世界)的认同,并且有被关爱和关注的强烈需求。

一旦这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常以插话来获得。

属于学龄期的儿童,儿童依赖的重心已由家庭转向外部世界,许多人将来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和溯源于本阶段的勤奋感。

儿童必须掌握重要的社会和学习技能。

这一阶段儿童经常将自己与同伴相比较。

如果很勤奋,儿童获得社会和学习技能,从而感到很自信。

不能获得这些技能会使儿童感到自卑。

19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意识

19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意识

19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意识19.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意识学会调控情绪活动目的1、帮助学生学会调控情的具体方法2、引导学生懂得长期处在不良情绪困扰中会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自觉树立用理智控制情绪的意识。

3、帮助学生体验在日常生活中能对别人情绪给予关心,做到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活动准备:1.《老奶奶不怒了》的故事资料2每位同学想想自己平时有没有不良习惯3.有关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的教材。

活动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当你们在不舒服、生气,时你会干什么?生:各自发表了自己的作法。

师:那这些做法是由什么决定的?生:当时的情绪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喜怒哀乐,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只能成为情绪的奴隶呢?生:不是。

师:是的,因为情绪是可以调适的。

板书:情绪是可以调适的。

师:假如有位同学考试失利,使他很烦躁,同学们能不能帮他调适一下情绪,使他不再烦躁呢?引导:如果同学们感觉老师提出的问题有难度,可以阅读教材第65页中《老奶奶不怒了》的故事,聪明邻居做法或许对大家有所启发。

生1:我认为小男孩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使自己不烦躁。

如果考试不利而烦躁,他可以这样想: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次失败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

生2:还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来调适情绪。

比如说:我这次考试是没,没发挥好,下次注意就会考好了。

师:在日常生活中,当不良情绪产生时,我们除了可以通过自己的态度来控制情绪外,还需要掌握其它调节情绪的具体方法进行排解,否则,如果我们任凭不良情绪肆虐,就有可能酿成一系列不良后果,这儿有一段真实的故事。

多媒体展示不良情绪使他陷入犯罪的深渊16岁的徐某是一名初二学生。

16岁本应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梦想的年龄,而他却因为忍受不了学习成绩名次的变化和母亲过高的期望值而将母亲活活打死。

据徐某交代,从小母亲对他要求很高,考试成绩不得低于97分,低了就打。

本学期期中考,徐某的成绩降到18名,母亲知道后将他打了一顿,并说期末考如果不到第10名就打断他的腿。

幼儿园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自我中心思想

幼儿园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自我中心思想

幼儿园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自我中心思想1. 引言自我中心思想是幼儿园阶段孩子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表现为孩子只关注自己的感受、需求和利益,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和理解。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帮助孩子克服自我中心思想,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合作精神。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应对孩子的自我中心思想。

2. 理解自我中心思想在开始介绍方法和策略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深入了解自我中心思想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自我中心思想是孩子发展的正常阶段,其主要特点包括: - 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忽视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 过分强调自己的权利和利益,缺乏合作意识;- 难以理解和体验他人的情感和想法;3. 提供合作机会和活动为了帮助孩子摆脱自我中心思想,我们可以积极提供一些合作机会和活动,例如:- 分组合作游戏:让孩子们一起参与团队游戏,通过合作完成任务,体验到团队的力量和重要性。

- 小组合作项目: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计划和完成一个项目,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角色扮演和情感教育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感教育,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关心他人的能力,具体方法包括: - 角色扮演:让孩子们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到他人的感受和想法,从而培养同理心和关心他人的能力。

- 情感教育:组织一些情感教育活动,通过故事、绘本等形式,引导孩子们理解他人的情感,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

5. 培养积极的沟通习惯良好的沟通是克服自我中心思想的关键,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孩子的积极沟通习惯: - 倾听和尊重:教师需要充分倾听孩子们的意见和需求,尊重他们的想法,促进积极的互动和交流。

- 表达和分享: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故事,培养他们关心他人的能力。

6. 示例行为和正面激励教师的示范行为和正面激励对于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的塑造非常重要,具体方法包括: - 示范行为:教师可以表现出关心和理解他人的态度,与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引导他们从教师身上学习关心他人的方式。

幼儿园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自我中心思想

幼儿园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自我中心思想

幼儿园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自我中心思想幼儿园是孩子接触外界的第一步,也是他们社交能力、情感发展和认知成长的重要阶段。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年幼无知,缺乏经验、认知和控制技能等原因,孩子们往往会产生一种被称为“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培养自我情感、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幼儿园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孩子克服自我中心思想。

一、什么是自我中心思想自我中心思想指的是孩子们只关注自己的感受、需要和兴趣,无法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感受,缺乏共情和社交技能,不能与他人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交往,经常表现为自以为是、自我中心、自私、孤立和无理取闹等行为。

二、自我中心思想的成因1.自我存在感缺失孩子还未形成完整的自我概念,缺乏自我认同感和安全感,需要通过攀比和自我表现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2.心理启蒙不足孩子的思维处于自发、片面、片段和表象性阶段,容易被片面的感性印象所左右,缺乏对问题的全面、深入和准确的理解,容易产生不同于他人的意见和思想。

3.缺乏交往技能孩子缺乏交往技能和生活经验,不会主动关注他人的情感和需求,无法将自己的情感和需求理性表达,容易产生沟通障碍和冲突。

三、帮助孩子克服自我中心思想的措施1.加强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孩子们在情感上得到充分发展。

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谈话、故事、游戏和活动等形式,引导孩子正确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感,增强孩子的共情和同理心,让他们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2.优化教学活动幼儿园教师可以针对自我中心思想的特点,适度地加入协作与竞争因素,通过组织小组活动、游戏和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孩子们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和竞争,在协作和竞争的过程中体验到交往的快乐和成就感。

3.加强行为指导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园教师可以及时提醒孩子们不当的行为和言语,纠正和指导他们,及时进行情感教育和师生家长互动,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他人产生的影响和结果,以减缓自我中心思想的影响。

引导小学生走出自我中心

引导小学生走出自我中心
握程度等。
01
02
03
04
05
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定 期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 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心
理状态和困惑。
设计问卷调查了解教学效 果
分析问卷结果:对问卷结 果进行分析,找出教学中 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
地方。
06
课程效果及展望
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自我意识
通过课程引导,帮助小学生认识到自我存在感,理解自己的特点、 优点和不足,从而形成初步的自我意识。
包括倾听、表达、理解和尊重他人观点等。
02
合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团队游戏等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他
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协同完成任务。
03
人际关系
通过课程引导和实践,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与同学、
老师和家长的互动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环境。
为小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互动性原则
加强师生互动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 观点和看法,同时也要尊重他人 的观点。
加强生生互动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完 成任务,例如,设计小组讨论、 团队合作等环节,让学生在互动 中学会合作和分享。
实践性原则
注重实践操作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设计实验 、手工制作等环节。
增强自尊和自信心
当小学生在帮助他人和融入团队中获 得肯定和认可时,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心会得到增强,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对 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培社会责任感
引导小学生走出自我中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从而在未来的学 习和生活中更好地适应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个角度想一想》教学设计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逸夫小学聂光琼(指导教师:詹卫玲)
【设计理念】
这是一堂针对学生生活中产生矛盾问题的心理辅导课,教师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身份组织学生参与活动,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教育者。

为的就是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以便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大胆地敞开心扉,愿意表达,乐于参与,能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动脑筋,解决自己或身边的问题。

三年级的孩子绝大多数存在着过于“自我”的特点,有的甚至比较白私,有较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但同时也处于自我中心向他人发展的阶段,他们喜欢交友,但往往又因不会与人沟通而和他人发生冲突,他们不懂得和不习惯如何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

用发生在学生周围的矛盾引发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解决矛盾、避免冲突,激励学生发现和欣赏他人的优点,让学生学会欣赏、理解、宽容、尊重他人。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他人的选择,理解他人,从内心乐意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积极乐观地思考和对待事情,做一个快乐的学生。

2、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学会从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

3、过程与方法:学习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通过角色互换等方式多角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从多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

难点:了解他人的心情和感受,学会理解、尊重、体谅和欣赏他人,从内心深处真正体会到需要换位思考和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处理遇到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卡纸剪成的心形卡片每生一张。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引出“智慧树”节目。

活动一:智慧快车
1、(出示卡通造型数字“6”)说说你们看到什么了?(转换卡通造型数字方向变成“9”)说说又看到什么了?
追问:拿在我手中的是同一个物品,怎么一会儿是“6”,一会儿是“9”?
小结:同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看到的结果就会不同。

2、(课件出示图片:一个圆形)说说看到它,你想到什么了?
小结过渡:不同的人看到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想法。

生活中也是如此,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的看法、想法和做法,这人与人之间就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采取学生喜欢的游戏方式导入,分层设计了2个体验活动,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由于每个人所站的角度不同,
想法也就不同,应该学会宽容的做人品质,唤起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二:银河剧场
1、播放电视剧《巴拉拉小魔仙》美琪和美雪姐妹俩吵架的视频。

说说他们为什么闹矛盾了?
2、回忆一下:在你的生活中,你和谁有过类似的矛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矛盾?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过渡:这些事情已经过去了这么久了,可至今一回想起来,你们还是那么的生气,那么的难过,那么的愤怒,那么你们想不想解决这些矛盾,让自己和让人都快乐起来?
3、那怎样去化解这些矛盾呢?银河剧场带我们继续走进美琪和美雪的故事。

4、看了美琪和美雪的故事,说说你的感受和认识。

引导认识:走进故事中看一看,打翻盘子弄脏美琪的漫画书是美雪有意的吗?漫画书已经被弄脏的事实还能改变吗?既然这样的事实已经无法改变,像姐妹俩之
前那样互相指责、互相抱怨能解决问题吗?这样的矛盾如果不化解,会导致什么后果?
小结:看来,只有像美琪和美雪那样大家都换个角度想一想矛盾才能得以化解。

【设计意图】“换位思考”学生们往往都会讲,但不一定懂得要去做,更不一定懂得怎样去做,因此本环节用范例,诱导学生类比自己遇到的矛盾,思考、体验、学到解决矛盾的方法,意在搭建心理框架。

活动三:智慧热线
1、过渡:听,智慧树热线开播啦!栏目组收到不少场外观众发来的热线问题,第一个热线问题是《篮球风波》。

引导学生怎样换个角度想一想。

(1)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一天放学后,小东和几个同学在学校篮球场打篮球,他们正在为参加马上就要举行的运动会而抓紧训练。

这时,同学小美为赶紧把作业本给老师抱去批改,就匆匆忙忙穿过球场边。

正在热赛中的小东在传球时,一不小心,篮球猛地飞了出去,砸到了小美的胳膊,小妹手中的作业本散落一地,她指着小东生气地骂道:“你没长眼睛啊!”小东也没好气地说:“你才没长眼睛呢!那么宽的路你不走,砸到你活该,关我什么事?哼!”
(2)小东和小美为什么生气?
(3)事情到这儿并没有结束,他们的争吵还在继续进行着,他们还会吵些什么呢?请两位小朋友分别扮演小东和小美,将故事继续下去。

(4)看来,这位男孩站在小东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位站在小美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问题只能升级没法解决。

这样的故事结局是你们希望看到的吗?那么你们认为小东和小美改怎么办?你们来帮帮他们吧!(适时板书:理解、宽容)
2、播放热线问题二(一段《关爱残疾儿童》的视频),说说当你看到小伙伴们嘲笑小宝时,你想对小伙伴说什么(适时板书:尊重、欣赏)
3、出示热线问题三(电话录音)和热线问题四(短信留言)。

让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想出办法,帮助场外观众解决问题。

(1)热线问题三
红果果:
我叫小强,我有一个同学叫李勇,他的爸爸病休在家,最近他的妈妈又下岗了,家里很穷,我很想帮他,我对他说:“李勇,没关系,我家有钱,以后你需要钱说一声,我帮你。

”可他却生气地说:“谁要你的钱?”我好心想帮他,他反而很生气。

红果果,李勇为什么会生气呀?我应该怎样帮助他呢?
(2)热线问题四
红果果:
你好!
我是方方,星期六我去找好朋友兰兰跳绳,可她非要看电视,不和我玩。

真不够朋友,以后我也不和她玩了。

红果果,你说我这样做行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置了四个热线问题,采用了“讲扶放”的教学方式,其中重点分析了案例一《篮球风波》,让学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观看模拟争吵,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如果不换位思考,矛盾只会愈演愈烈,从而触动学生内心世界,进而引起学习思考,遇到类似的事该怎么办才是正确的处理。

通过这种角色扮演,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构建了换位思考的模式。

在学生们的解决方式中已经逐渐学会了要去体谅他人的处境,感受他人的心情,理解他人的需要、想法。

而后面三个案例,则由扶到放地处理他人之间的矛盾,其实在处理他人之间的矛盾时对孩子们自己的内心就是一种触动。

活动四:温情告白
1、过渡:小朋友们,谢谢你们替场外观众解决了他们的困难。

瞧,咕咚信箱收到了不少场外观众的来信,他们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了本期节目都有自己的想法。


不,一位小朋友想借我们栏目传递他的一片温情,你们听!(播放录音:圆圆,对不起!那次我把你的衣服弄脏了,还不承认,你当时一定特别伤心,因为那是你的妈妈送给你的生日礼物。

现在我要真诚地向你道歉,我们还能做好朋友吗?——月月)
2、小朋友们,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身边曾经与你有过小摩擦的同学、伙伴或者亲人说呢?让我们把此刻你最想对谁诉说的话语写下来吧!(音乐声中学生写话,制作温情卡。


3、传递温情(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同学间互赠温情卡,如果是写给亲人、邻里伙伴的回家后赠送给他)。

4、总结升华。

孩子们,曾经的小摩擦已消除,在未来的日子里,在今后的生活中,与同学、朋友、家人或者陌生人相处时,都应该换个角度想一想,多一份理解、宽容、尊重、欣赏,少一份责备、埋怨、争吵、讥讽,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快乐。

(板书:快乐,勾勒微笑脸谱)
【设计意图】让学生互赠温情卡,激发学生“动”起来,体谅别人的处境,理解别人的感受,宽容别人的过失,欣赏别人的长处,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矛盾,争取在课内见“行”。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