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

发表时间:2015-04-08T15:48:32.1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2期供稿作者:王亮

[导读]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病毒有亲神经和皮肤特性.

王亮

(杭州市萧山区皮肤病医院浙江杭州 311200)

【关键词】带状疱疹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51.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2-0330-01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常突然发生,表现为成群的密集性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常伴有神经痛和局部淋巴肿痛,愈后极少复发.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治疗98例带状疱疹患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98例均为门诊病历,分为西药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20-86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3月,病变部位:肋间神经16,腰段神经13,颈段神经10,三叉神经分布区9例.中西医结合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20-85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3月,病变部位:肋间神经16例,腰段神经14例,颈段神经13例,三叉神经分布区7例.98例均表现为单侧性发疹,多数水泡簇集成群,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及伴有神经痛等特点,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有关文献。

2.治疗方法

西药组给予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一次0.3克,一日2次,饭前空腹口服,外用喷昔洛韦软膏,每日2次。疼痛者给予双氯芬酸钠肠溶胶囊,一次50毫克,一日2次,治疗10天后记录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在西药组基础上加中药治疗。口服组方:生地20克、黄芩10克、车前子12克、制元胡15克、川芎10克、牡丹皮10克、焦山栀10克、柴胡5克、当归12克、郁金12克、板蓝根20克、甘草5克、一天一剂,水煎两次,每次取汁150毫升口服,七天一疗程。若疼痛明显则采用中药熏蒸按摩治疗机,方选自外用镇痛方:红花10克、威灵仙20克、徐长卿10克、透骨草20克、桂枝20克、白芥子20克、苏木20克、三棱20克、把中药煎煮后,利用药汽熏蒸患处20分钟,每日1次,5天为1个疗程。疼痛缓解者停用中药熏蒸,若疼痛仍明显则续用中药熏蒸一个疗程。

3.结果

3.1疗程标准

治愈:皮损完全消退,临床症状消失,无疼痛后遗症;好转:皮疹大部消退,局部疼痛明显减轻;无效:皮疹消退不足30%或加重,局部疼痛无减轻。

3.2临床疗效

西药组48例中治愈34例、好转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6%。

中西医结合组50例治愈44例、好转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4.讨论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病毒有亲神经和皮肤特性,它平时不发生症状,局部外伤、神经系统疾病、急、慢性传染病、中毒及其它引起机体抵抗力减弱的因素或疾病均可成为疾病的促发因素。西医以止痛、抗病毒、消炎、缩短病程及保护局部预防继发感染为主。中医认为其由湿热内蕴,感受毒邪,湿热毒邪搏结,壅滞肌肤所致。故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止痛。在临床上我们利用中西结合方法,可有效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王嘉生、廖康煌《杨国亮皮肤病学》,上海;上海科技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5.7:301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2-98

1例头孢硫咪致血管神经性水肿的不良反应分析

王丹丹洪玲玲

(台州市中心医院 318000)

【关键词】头孢硫咪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2-0330-02

1.病例介绍

患者,男,72岁,因“双下肢静脉迂曲扩张20年,伴左小腿红肿痛两周”入院。患者于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呈蚯蚓状,突出皮肤表面,久站后明显,休息后略缓解,未予诊治,近两周患者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同时伴有左下肢肿胀和溃烂。患者无任何食物、药物过敏史,有高血压史,自行服用美托洛尔、非洛地平、阿司匹林,血压可自行控制。既往有心脏早搏、前列腺增生史。入院第一天,主治医生诊断考虑血栓性静脉炎,针对G+菌为主感染,予头孢硫咪抗感染、七叶皂苷钠和地奥司[1]明消肿止痛治疗,在用头孢硫脒做皮肤过敏试验阴性后开始遵医嘱0.9%氯化钠注射液30ml+头孢硫咪2.0g静推,推注完毕后患者出现胸闷,即感颜面部紧绷感,呼之有应,对答口齿欠清,随后感咽喉部不适,发音困难,颜面及口唇水肿显著,双前臂皮肤红,无皮疹。立即予地塞米松针10ml静推,吸氧、心电监护。并予葡萄糖酸钙针静推,异丙嗪针肌注抗过敏,奥美拉唑针护胃治疗,患者颜面肿胀及不适感逐渐缓解。

2.讨论

2.1方法

头孢硫脒是我国首先研制并应用于临床的半合成头孢类抗生素,属于第一代头孢菌素,其作用机制为通过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使转肽酶酰化,抑制细菌中隔和细胞壁的合成,影响细胞壁粘肽成分的交叉连结,使细胞分裂和生长受到抑制,细菌形态变长,最后溶解死亡,从而达到抗菌作用。本品对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阴性菌有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较强。对肺炎球菌、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菌株)、表皮葡萄球菌(MSSE菌株)和卡他布兰汉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草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非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破伤风杆菌和炭疽杆菌均有良好抗菌作用。具有血药浓度高、组织分布广、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少等优点。不良反应主要有荨麻疹、哮喘、皮肤瘙痒、寒战高热、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偶见治疗后血尿素氮、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升高。头孢硫脒致过敏反应可见,但国内外文献少有头孢硫脒致血管神经性水肿的报道。本例患者头孢硫脒皮试阴性后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实属少见。本品静脉注射:一次2g,一日2~4次,临用前加灭菌注射用水或氯化钠注射液适量溶解,再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滴速一般控制在40~60d/min,本例患者头孢硫咪2.0g 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30ml中推注引起不良反应,应该与药物的浓度和推注的速度有关系。通过此不良反应,我们应该警示:①药液宜现用现配,配制后不宜久置;②护士药物过敏试验操作要正规,严密观察勿大意,局部红肿大于1 cm即为阳性反应,皮试前和每次注射前都应做好抢救准备,注射后观察30分钟后,方可离开,情况许可时可相应延长一些,以便及时发现;③避免在空腹情况下注射抗生素;④夜间一般不注射抗生素,如确需注射则更要注意观察,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及时抢救处理。⑤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由专人统一指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抢救工作及时、到位。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会感到不适、恐惧、紧张,医务工作者应安慰患者,稳定其情绪,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解释工作,以利于抢救顺利进行。

2.2预防措施

(1)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和过敏史,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要加强监测,做好可能不良反应的心理和治疗准备;(2)严格掌握药物剂量、疗程、使用方法,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

(3)加强业务学习,熟悉较易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的药物,掌握血管神经性水肿的救治措施。

3.结语

头孢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已经相当普遍,使用量很大,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也随之越来越多,因此在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应严格注意适应症,加强使用监管,促进其合理使用,在提高头孢菌素临床疗效的同时,应尽量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参考文献

[1] 王秋芬.几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抗菌特点[J].中国实用医药,2009,(16):247-748.

[2] 柯红玲.合理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J].实用医技杂志,2007,(35):4844-4846.

[3] 李赞东.注射用抗菌药物溶媒的临床使用合理性问题[J].广西医学,2009,(09):1373-1373.

[4] 梁欣,纪立伟.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进行皮试问题的探讨[J].中国临床医生,2009,(07):60-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