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光实验数据及处理

合集下载

偏振实验实验报告

偏振实验实验报告

1. 了解光的偏振现象及其规律;2. 掌握起偏器、检偏器等光学元件的作用;3. 熟悉光的偏振实验原理和方法;4. 验证马吕斯定律。

二、实验原理1. 光的偏振现象:光波是一种电磁波,其电场矢量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可以有不同的振动方向。

当光波在某一特定方向上振动时,这种光称为线偏振光;当光波在某一平面内旋转时,这种光称为圆偏振光;当光波在某一平面内振动,且其振动方向不断变化时,这种光称为椭圆偏振光。

2. 起偏器:起偏器是一种利用二向色性或双折射现象将自然光转换为线偏振光的装置。

当自然光通过起偏器时,其电场矢量只在起偏器的透光方向上振动,从而得到线偏振光。

3. 检偏器:检偏器用于检测光波的偏振状态。

当线偏振光通过检偏器时,其电场矢量与检偏器的透光方向垂直时,光强最小;当两者平行时,光强最大。

根据光强的变化,可以判断光波的偏振状态。

4. 马吕斯定律:当线偏振光通过一个与偏振方向成θ角的检偏器时,透射光的光强I与入射光的光强I0之间的关系为:I = I0cos^2θ。

三、实验仪器1. 光具座;2. 自然光源;3. 起偏器;4. 检偏器;5. 波片;6. 光功率计;7. 精密刻度尺。

1. 将起偏器固定在光具座上,调整其透光方向;2. 将自然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起偏器上,使其变为线偏振光;3. 将检偏器固定在光具座上,调整其透光方向;4. 改变检偏器的透光方向,观察光功率计的示数变化;5. 记录不同角度下光功率计的示数,计算光强变化;6. 根据马吕斯定律,验证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角度(θ)光功率计示数(I)0° I045° 0.707I090° 0135° 0.707I0180° I02. 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当检偏器的透光方向与起偏器的透光方向平行时,光功率计的示数最大;当两者垂直时,光功率计的示数最小。

这与马吕斯定律相符。

【大学物理实验(含 数据+思考题)】偏振光的特性研究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含 数据+思考题)】偏振光的特性研究实验报告

实验3.4 光的偏振特性研究一、实验目的(1)了解自然光和偏振光的定义及特性。

(2)观察光的偏振现象,了解偏振光的产生方法和检验方法。

(3)了解波片的作用和用波片产生椭圆和圆偏振光及其检验方法。

二、实验仪器GSZ-Ⅱ光学平台(配有光具座、氦氖激光器及电源、扩束镜、偏振片、波片、观察屏等)。

三、实验原理1.自然光和偏振光的定义自然光:由普通光源所发射的光波,在光的传播方向上,任意一个场点,光矢量既有空间分布的均匀,又有时间分布的均匀性。

偏振光:光矢量相对于光的传播方向分布的非对称性。

部分偏振光:光波光矢量的振动在传播过程中只是在某一确定的方向上占有相对优势。

平面偏振光: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光矢量的振动只限于某一特定的平面内。

圆偏振光:在光的传播方向上,任意一个场点光矢量以一定的角速度转动它的方向,但大小不变,其光矢量的末端在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是一个圆。

椭圆偏振光:在光的传播方向上,任意一个场点光矢量即改变它的大小,又以一定的角速度转动它的方向,其光矢量的末端在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是一个椭圆。

2.偏振光的产生及检验方法(1)平面偏振光的产生和检验方法:产生:本次实验中我们利用偏振片来生成平面偏振光。

偏振片是由具有二向色性的晶体制作成的,这些晶体对不同方向振动的光矢量具有不同的吸收本领,当自然光入射到这些晶体上时,透射光的光矢量仅在某一个特定的方向上,形成了平面偏振光。

检验:线性偏振光通过检偏器后,按照马吕斯定律,强度为I0的线偏振光通过检偏器,透射光的强度为I=I0cos2α,α=0/π时,透射光的强度最大,当α= (π/2)/(3π/2)时,透射光的强度为0,出现消光现象。

所以偏振器旋转一周,透射光的强度将发生强弱变化,并且消光两次,根据这个特点可以检测是否有平面偏振光。

(2)椭圆和圆偏振光的产生和检验方法:产生:波片是光轴平行于晶面的各向异性晶体薄片。

双折射是光束入射到各向异性的晶体,分解为两束光而沿不同方向折射的现象。

偏振光学实验报告

偏振光学实验报告

偏振光学实验报告偏振光学实验报告引言:偏振光学是光学中一门重要的分支,研究光的偏振现象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手段探究光的偏振现象,并对偏振光的性质进行研究。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1. 了解光的偏振现象及其产生原理;2. 学习偏振光的性质,包括偏振光的传播、旋光现象等;3. 掌握偏振光的测量方法和实验技术。

二、实验装置和原理本实验使用的装置主要包括:偏振片、波片、偏振片旋转台等。

偏振片是一种能够选择性地通过特定偏振方向光线的光学元件,波片则是一种能够改变光的偏振状态的光学元件。

三、实验步骤1. 将偏振片插入光源光路,调整偏振片的方向,观察光强的变化;2. 在光路中加入波片,通过调节波片的角度,观察光的偏振状态的变化;3. 将偏振片旋转台与波片结合使用,观察光的偏振状态和光强的变化;4. 使用偏振片旋转台测量不同角度下光的透过率,记录数据;5. 使用波片测量旋光现象,记录数据。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1. 观察偏振片对光的影响,我们发现当偏振片的偏振方向与光的偏振方向垂直时,光的透过率最低,而当两者平行时,光的透过率最高。

这说明偏振片能够选择性地通过特定偏振方向的光线。

2. 在加入波片后,通过调节波片的角度,我们观察到光的偏振状态的变化。

当波片的快轴与偏振片的偏振方向平行时,光的偏振状态不发生改变;当两者垂直时,光的偏振状态发生改变。

这说明波片能够改变光的偏振状态。

3. 结合偏振片旋转台和波片的使用,我们进一步观察到光的偏振状态和光强的变化。

通过旋转偏振片旋转台和调节波片的角度,我们可以实现对光的偏振状态和光强的调控。

4. 通过使用偏振片旋转台测量不同角度下光的透过率,我们可以得到透过率与角度的关系曲线。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偏振片的透过率和透过光的偏振方向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光的偏振现象。

5. 使用波片测量旋光现象,我们可以观察到光在通过旋光物质后产生的旋光现象。

光的偏振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光的偏振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光的偏振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广泛,光的偏振实验在光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光的偏振实验的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以揭示光的偏振现象的本质和特性。

一、实验设计在进行光的偏振实验时,我们需要以下实验装置和器材:1. 光源:使用一束稳定且具有较高纯度的单色光作为光源。

例如,可以使用激光器或单色LED。

2. 偏振器:偏振器是实验中最基本的器件之一。

它可以将来自光源的自然光转换为具有特定偏振方向的偏振光。

根据实验需求,可以选择线偏振器、圆偏振器或椭圆偏振器。

3. 样品:不同的样品会对光的偏振状态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透明或反射性质的样品,并观察其对偏振光的影响。

4. 偏振分析器:偏振分析器是用于分析光的偏振状态的器件。

它可以测量入射光的偏振方向,例如线偏振、圆偏振或反克拉诺斯特偏振。

5. 光学元件:光学元件如透镜、棱镜、波片等可用于调节和改变光的偏振状态。

6. 光学仪器:光学仪器如干涉仪、偏振计、光学显微镜等可用于观察和测量光的偏振效应。

在实验设计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研究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和器材,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外界干扰和误差的影响。

二、数据分析光的偏振实验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偏振角度的测量与计算: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旋转偏振器或偏振分析器,测量光的偏振角度。

通过记录不同角度下的偏振状态,可以计算出光的偏振角度。

2. 光的强度分析:光的偏振状态直接影响光的强度。

通过使用光功率计或相应的检测器,可以测量光的强度,并与不同偏振状态下的强度进行比较和分析。

3. 偏振椭圆分析:对于椭圆偏振光,可以使用相应的光学仪器和技术,如偏振椭圆仪或偏振光干涉术,来分析和测量光的偏振椭圆参数,如椭圆离心率、主轴角度等。

4. 光的干涉效应观察与分析:使用干涉仪等装置,可以观察和分析不同偏振状态下的干涉效应。

通过干涉图案的变化,可以揭示光的偏振状态变化对干涉现象的影响。

偏振光实验报告

偏振光实验报告

实验1. 验证马吕斯定律实验原理:某些双折射晶体对于光振动垂直于光轴的线偏振光有强烈吸收,而对于光振动平行于光轴的线偏振光吸收很少(吸收o 光,通过e 光),这种对线偏振光的强烈的选择吸收性质,叫做二向色性。

具有二向色性的晶体叫做偏振片。

偏振片可作为起偏器。

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变为振动面平行于偏振片光轴(透振方向),强度为自然光一半的线偏振光。

如图1、图2所示:图1中靠近光源的偏振片1P 为起偏器,设经过1P 后线偏振光振幅为0A (图2所示),光强为I 0。

2P 与1P 夹角为θ,因此经2P 后的线偏振光振幅为θcos 0A A =,光强为θθ20220cos cos I A I ==,此式为马吕斯定律。

实验数据及图形:P 1 P 2 线偏光 单色自然光 线偏光 图1 P 1 P 2A 0 A 0cos θ θ 图2从图形中可以看出符合余弦定理,数据正确。

实验2.半波片,1/4波片作用实验原理:偏振光垂直通过波片以后,按其振动方向(或振动面)分解为寻常光(o 光)和非常光(e 光)。

它们具有相同的振动频率和固定的相位差(同波晶片的厚度成正比),若将它们投影到同一方向,就能满足相干条件,实现偏振光的干涉。

分振动面的干涉装置如图3所示,M 和N 是两个偏振片,C 是波片,单色自然光通过M 变成线偏振光,线偏振光在波片C 中分解为o 光和e 光,最后投影在N 上,形成干涉。

考虑特殊情况,当M ⊥N 时,即两个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垂直时,出射光强为:)cos 1)(2(sin 420δθ-=⊥I I ;当M ∥N 时,即两个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平行时,出射光强为:M N图3 分振动面干涉装置I 0 波片 偏振片 偏振片单色自然光)cos cos sin 2cos sin 21(222220//δθθθθ+-=I I 。

其中θ为波片光轴与M 透振方向的夹角,δ为o 光和e 光的总相位差(同波晶片的厚度成正比)。

光的偏振 实验报告

光的偏振 实验报告

光的偏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加深对光的偏振特性的理解。

2、掌握偏振片的起偏和检偏原理,学会用马吕斯定律测量偏振光的强度。

3、了解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特性,以及布鲁斯特角的概念。

二、实验原理1、光的偏振态光是一种电磁波,其电场矢量和磁场矢量相互垂直且都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

一般情况下,光的电场矢量在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平面内是各个方向都有的,这种光称为自然光。

如果光的电场矢量只在某一固定方向上振动,则称为线偏振光。

还有部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等偏振态。

2、偏振片偏振片是一种只允许某一方向振动的光通过的光学元件。

当自然光通过偏振片时,只有与偏振片透振方向相同的光振动能够通过,从而变成线偏振光,这个过程称为起偏。

当线偏振光通过偏振片时,透过光的强度取决于线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偏振片透振方向之间的夹角,这个过程称为检偏。

3、马吕斯定律当一束强度为 I₀的线偏振光通过检偏器后,其强度 I 随检偏器透振方向与线偏振光振动方向夹角θ 的余弦平方成正比,即 I = I₀cos²θ,这就是马吕斯定律。

4、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当自然光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反射和折射时,反射光和折射光一般都是部分偏振光。

当入射角等于布鲁斯特角时,反射光成为完全偏振光,其振动方向垂直于入射面,折射光仍为部分偏振光。

三、实验仪器偏振片、激光光源、光功率计、玻璃砖、旋转台等。

四、实验步骤1、观察激光通过偏振片的现象打开激光光源,让激光束垂直照射在偏振片上,旋转偏振片,观察透过偏振片的光强变化。

可以看到,当偏振片的透振方向与激光的振动方向平行时,光强最强;当两者垂直时,光强最弱,几乎为零。

2、验证马吕斯定律将两个偏振片分别安装在旋转台上,使激光依次通过两个偏振片。

固定第一个偏振片的透振方向,旋转第二个偏振片,每隔 10°测量一次透过第二个偏振片的光功率,并记录数据。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光强 I 与cos²θ 的关系,验证马吕斯定律。

光的偏振实验报告

光的偏振实验报告

光的偏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加深对光偏振基本概念的理解。

2、掌握产生和检验偏振光的方法。

3、了解偏振片的特性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1、光的偏振态光是一种电磁波,其电场矢量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光的偏振态通常分为自然光、部分偏振光和完全偏振光三种。

自然光:在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平面内,电场矢量的振动方向是随机的,且各个方向的振幅相等。

部分偏振光:在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平面内,电场矢量的振动方向是随机的,但不同方向的振幅不相等。

完全偏振光:在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平面内,电场矢量的振动方向固定不变。

完全偏振光又分为线偏振光和圆偏振光、椭圆偏振光。

2、偏振片偏振片是一种只允许某一特定方向的光振动通过的光学器件。

其工作原理基于二向色性,即某些物质对不同方向振动的光吸收程度不同。

3、马吕斯定律当一束线偏振光通过检偏器时,透射光的强度 I 与入射光的强度 I₀以及检偏器的透光轴与入射光偏振方向之间的夹角θ 有关系:I =I₀cos²θ 。

三、实验仪器1、半导体激光器2、起偏器3、检偏器4、光功率计5、光学导轨四、实验步骤1、调整实验仪器将半导体激光器、起偏器、检偏器依次安装在光学导轨上,使它们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调整各器件的高度和角度,使激光束能够顺利通过起偏器和检偏器。

2、观察自然光和偏振光不放置起偏器,直接观察激光束,此时的光为自然光。

在激光束前放置起偏器,旋转起偏器,观察透过起偏器后的光强变化。

当光强达到最大且稳定时,此时的光为线偏振光。

3、验证马吕斯定律固定起偏器的位置,使其产生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不变。

旋转检偏器,每隔 10°记录一次光功率计的读数。

根据测量数据,以角度θ 为横坐标,光强 I 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并与理论曲线 I = I₀cos²θ 进行比较。

4、观察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在起偏器和检偏器之间插入四分之一波片,旋转波片和检偏器,观察光强的变化和光的偏振态。

偏振光实验报告

偏振光实验报告
进行以下操作时,应保证激光束与光学导轨平行,且激光束垂直穿过所有镜片的圆心, 到达传感器的中心。
(一)观察起偏和消光现象。
1.起偏:将激光投射到屏上,在激光束中插入一偏振片,使偏振片在垂直于光束的平 面内转动,观察透过光强的变化,并据此判断激光束(光源)的偏振情况。
2.消光:在第一片偏振片和屏之间加入第二块偏振片,将第一块固定,转动第二块偏 振片,观察现象,能否找到一个消光位置,此时两偏振片的位置关系怎样?
(一)线偏振光的产生
1.非金属表面的反射和折射 光线斜射向非金属的光滑平面(如水、木头、玻璃等)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会产生偏 振现象,偏振的程度取决于光的入射角及反射物质的性质。当入射角是某一数值而反射光为
线偏振光时,该入射角叫起偏角。起偏角的数值 与反射物质的折射率 n 的关系是:
tan n
(1)
二、实验项目名称:偏振光实验
三、实验学时:
四、实验原理:
光波的振动方向与光波的传播方向垂直。自然光的振动在垂直与其传播方向的平面 内,取所有可能的方向;某一方向振动占优势的光叫部分偏振光;只在某一个固定方向振 动的光线叫线偏振光或平面偏振光。将非偏振光(如自然光)变成线偏振光的方法称为起 偏,用以起偏的装置或元件叫起偏器。
2.如果晶片的厚度使产生的相差 (2k 1) ,k=0,1,2,…,这样的晶片称为半
波片,其最小厚度为 dmin
0 2(no ne )
。如果入射线偏振光的振动面与半波片光轴的交角为
,则通过半波片后的光仍为线偏振光,但其振动面相对于入射光的振动面转过 2 角。 3. 如果晶片的厚度使产生的相差 2k ,k=1,2,3,…,这样的晶片称为全波片,
(二)验证马吕斯定律
数据记录表见表 1−1。首先在光源后放上 P1,使激光束垂直通过 P1 中心,旋转 P1 使光强 最强(光电流的读数应在 200−1500 之间),记下 P1 的角度坐标,再在 P1 之后加入 P2,使光

光的偏振研究实验报告

光的偏振研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加深对光的波动性质的认识。

2. 掌握产生和检验偏振光的方法和原理。

3. 学习使用偏振片、波片等光学元件,了解其工作原理。

4. 验证马吕斯定律,研究偏振光透过两个偏振器后的光强与夹角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光是一种电磁波,其电场矢量E的振动方向决定了光的偏振状态。

自然光中的电场矢量在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平面内振动方向是随机的,而偏振光则具有特定的振动方向。

偏振光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产生:1. 利用起偏器(如偏振片)将自然光变为线偏振光。

2. 利用双折射现象将一束光分解为两束具有不同振动方向的偏振光。

3. 利用反射、折射等光学现象使自然光部分偏振。

检验偏振光的方法有:1. 利用检偏器(如偏振片)观察光强变化。

2. 利用光电池、光电倍增管等光电探测器检测偏振光。

马吕斯定律指出,当完全线偏振光通过检偏器时,光强I与入射光强I0、检偏器透光轴与入射线偏振光的光矢量振动方向的夹角θ的关系为:I = I0 cos²θ。

三、实验仪器与用具1. 中央调节平台和两臂调节机构2. 半导体激光器和电源3. 偏振片(两块)4. 1/4波片(两块)5. 光电倍增管探头及电源6. 光电流放大器7. 光具座8. 白屏9. 刻度盘四、实验步骤1. 将激光器、偏振片、1/4波片和光电倍增管探头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光路,使激光束通过偏振片后成为线偏振光。

2. 将线偏振光通过1/4波片,观察光强变化,记录数据。

3. 将1/4波片旋转一定角度,观察光强变化,记录数据。

4. 将线偏振光通过第二个偏振片,观察光强变化,记录数据。

5. 将第二个偏振片旋转一定角度,观察光强变化,记录数据。

6. 根据记录的数据,验证马吕斯定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线偏振光通过1/4波片后,光强发生变化,说明1/4波片具有改变光偏振状态的作用。

2. 当1/4波片旋转一定角度时,光强也随之变化,说明光强与偏振片透光轴与入射线偏振光的光矢量振动方向的夹角θ有关。

清华大学偏振光学实验完整实验报告

清华大学偏振光学实验完整实验报告

偏振光学实验完整实验报告工物53 李哲 2015011783 16号1.实验目的:(1)理解偏振光的基本概念,在概念以及原理上了解线偏振光,圆偏振光以及椭圆偏振光,并了解偏振光的起偏与检偏方法。

以及线偏振光具有的一些性质。

(2)学习偏振片与玻片的工作原理。

2.实验原理:(1)光波偏振态的描述:· 单色偏振光可以分解成两个偏振方向垂直的线偏振光的叠加:t a E X ωcos 1=与()δω+=t a E Y cos 1(其中δ是两个偏振方向分量的相位延迟,21,a a 为两个光的振幅),由其中的δ,,21a a 就可以确定这个线偏振光的性质。

πδ=或0=δ就为线偏振光,2,21πδ==a a 为圆偏振光(就是光矢量的顶点绕其中点做圆周运动,依然是偏振光),而一般情况下是椭圆偏振光。

· 上述式子通常描述的是椭圆偏振光,而本实验通过测量椭圆的长轴方位角ψ以及椭圆的短半轴与长半轴的比值对于椭圆偏振光进行描述。

其计算式是:()δβcos 2tan arctan 21⋅=ψ()12sin sin 112222-⋅-+=βδa b而对于实验中的椭圆偏振光而言,其光强在短轴对应的方向最小,在长轴的对应方向最大,所以可以通过使这个椭圆偏振光通过一个偏振片,并调整偏振片的透射轴方位,测量其最大最小值,就可以知道其长轴短轴的比值。

又由于光强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所以测得的光强的比值是长轴短轴之比的平方。

(2)偏振片:· 理想偏振片:只有电矢量振动方向与透射轴平行方向的光波分量才能通过偏振片。

· 实验中的偏振片不是理想化的,并不能达到上述的效果,当入射光波的振动方向与透射轴平行时,其透射率不能达到1,当垂直于透射轴时,其透射率不是0。

所以对于偏振片有主透射率以及消光比两个量进行描述。

· 主透射率21T T ,指沿透射轴或消光轴方向振动光的光强透射率。

两者的比值是消光比e 。

偏振光分析实验报告

偏振光分析实验报告

偏振光分析实验报告偏振光分析实验报告引言: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波动的形式传播,既有粒子性质也有波动性质。

而光的波动性质中,偏振光是一种特殊的现象。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偏振光的分析,了解其性质及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偏振光的分析,探究其性质及应用。

具体目标包括:了解偏振光的产生原理、学习偏振光的检测方法、掌握偏振片的使用技巧以及理解偏振光的应用领域。

二、实验原理1. 偏振光的产生原理偏振光的产生可以通过偏振片实现,偏振片是一种具有偏振特性的光学元件。

它通过选择性地吸收或透过特定方向的光振动,将非偏振光转化为偏振光。

2. 偏振光的检测方法常用的偏振光检测方法有:偏振片法、偏振光束分束法、偏振光束干涉法等。

其中,偏振片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旋转偏振片来观察光的强度变化,从而确定光的偏振状态。

3. 偏振片的使用技巧在实验中,正确使用偏振片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偏振片的传光方向与其表面上的箭头方向垂直。

通过旋转偏振片,可以改变光的偏振状态。

4. 偏振光的应用领域偏振光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光学显微镜、液晶显示器、偏振片墨镜等。

通过对偏振光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应用的原理和工作机制。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光源、偏振片、检测器等装置按照实验要求连接好。

2. 调整偏振片:通过旋转偏振片,观察光的强度变化,找到光的最大强度和最小强度位置。

3.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不同位置下的光强度,并绘制光强度与偏振片旋转角度的关系曲线。

4.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确定光的偏振状态,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5. 总结实验结论:总结实验结果,归纳偏振光的性质及应用。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光的偏振状态。

通过绘制光强度与偏振片旋转角度的关系曲线,我们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这表明光是线偏振光。

根据光的最大强度和最小强度位置,我们可以确定光的偏振方向。

偏振光实验报告

偏振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加深对其规律的认识。

2. 了解产生和检验偏振光的光学元件及光电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3. 掌握光路准直的调节方法。

4. 掌握极坐标作图方法。

5. 掌握光的偏振态(自然光、线偏振光、部分偏振光、椭圆偏振光、圆偏振光)的鉴别方法以及相互的转化。

二、实验原理光波是一种电磁波,其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自然光是由许多不同振动方向的电磁波组成的,而偏振光则是具有特定振动方向的光。

1. 自然光与偏振光:自然光中,光矢量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可以有不同的振动方向。

当光矢量保持在固定平面上振动时,这种振动状态称为平面振动态,此时的光称为线偏振光。

若光矢量绕着传播方向旋转,其端点描绘的轨道为一个圆,这种偏振态称为圆偏振态。

如光矢量端点旋转的轨迹为一椭圆,就成为椭圆偏振态。

2. 偏振片的原理:偏振片是一种人造偏振元件,利用二向色性获得偏振光。

当自然光通过偏振片时,只允许特定振动方向的光通过,从而获得偏振光。

3. 马吕斯定律:当线偏振光通过偏振片时,其透射光的强度与入射光强度、偏振片透振方向的夹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马吕斯定律。

4. 双折射现象:当一束光射入到光学各向异性的介质时,折射光往往有两束,这种现象称为双折射现象。

三、实验仪器1. 偏振光源2. 偏振片3. 检偏器4. 光电探测器5. 望远镜6. 毫米刻度尺7. 数据采集系统四、实验步骤1. 观察自然光:将偏振光源打开,通过望远镜观察自然光,观察其光斑。

2. 观察偏振光:将偏振片放置在光源与望远镜之间,通过望远镜观察光斑的变化,观察偏振光的特点。

3. 观察马吕斯定律:将检偏器放置在偏振片与望远镜之间,调节检偏器的角度,观察透射光的强度变化,验证马吕斯定律。

4. 观察双折射现象:将检偏器放置在双折射介质与望远镜之间,调节检偏器的角度,观察透射光的强度变化,验证双折射现象。

5. 观察光的偏振态:将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分别通过偏振片和检偏器,观察光斑的变化,鉴别光的偏振态。

偏振光的观察与研究实验报告数据(精选10篇)

偏振光的观察与研究实验报告数据(精选10篇)

偏振光的观察与研究实验报告数据偏振光指的是只在一个平面上振动的光,它的传播方式与普通光有所不同。

由于其具有特殊的偏振状态,因此可以在各个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偏振光的观察与研究进行了探究。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偏振光的概念及其传播方式。

2. 观察线偏振器和波片对偏振光的影响。

3. 研究偏振光的干涉现象。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1. 两个偏光片2. 一块玻璃板3. 一块亚克力板4. 一束激光光源5. 一个手机屏幕三、实验步骤1. 将一块玻璃板和一块亚克力板插入两个偏光片之间,调整偏光片的方向,观察得到的光的强度变化。

2. 将一个偏光片放置在激光器前,记录得到的光的强度值,并将其称为“I”。

然后将另一个偏光片放在激光光路中,并逐渐旋转它的方向。

记录得到的光的强度值,并将其称为“T”。

3. 将一个手机屏幕放置在两个偏光片之间,逐渐旋转其中一个偏光片的方向。

观察手机屏幕的显示情况。

4. 在两个偏光片之间插入一块玻璃板,然后将其中一个偏光片旋转一定的角度,并记录得到光的强度值。

四、实验结果1. 调整偏光片的方向之后,得到的光的强度会发生变化,实验表明,当两个偏光片的方向垂直时,通过的光线最弱,当两个偏光片的方向相同时,通过光线最强。

2.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当两个偏光片的方向偏离90度时,通过的光线几乎消失。

这说明当光的振动方向被偏振后,只有振动方向与偏振方向一致的光才能通过。

3. 在手机屏幕的观察实验中,我们发现当两个偏光片的方向相同时,手机屏幕显示为亮屏,而当两个偏光片的方向垂直时,手机屏幕显示为黑屏。

这说明手机屏幕与偏振光的作用原理是相似的。

4. 在偏振光的干涉实验中,我们发现,在通过玻璃板的偏振光中,存在两个方向的振动状态,这两个方向的振动状态会互相干涉,导致光线强度的变化。

五、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偏振光的传播方式,观察了线偏振器和波片对偏振光的影响,以及研究了偏振光的干涉现象。

偏振光实验报告

偏振光实验报告

偏振光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偏振光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了解偏振光的概念和特性。

2. 学习如何产生和检测偏振光。

3. 观察偏振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实验器材:1. 光源:激光器或白光源。

2. 偏振片:线偏振片和旋转器。

3. 透射介质:包括空气、玻璃等透明材料。

实验步骤:1. 将光源打开,并将线偏振片插入光路中。

2. 调整线偏振片的方向,观察光强的变化。

当线偏振片的方向与光源偏振方向垂直时,光强最小;当二者平行时,光强最大。

3. 旋转线偏振片,观察光强的变化。

当线偏振片旋转到与光源偏振方向平行或垂直时,光强最小,其他角度下光强介于最小和最大之间。

4. 将光线通过不同介质,如玻璃、水等,观察光的偏振是否改变。

实验结果:1. 通过调整线偏振片的方向,观察到光强的变化。

光强最小时,线偏振片与光源偏振方向垂直;光强最大时,二者平行。

2. 通过旋转线偏振片,观察到光强的变化。

最小光强对应线偏振片与光源偏振方向平行或垂直,其他角度下光强介于最小和最大之间。

3. 观察到光在介质中的传播会改变偏振方向。

讨论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线偏振片可以改变光强的特性,这是由于光在穿过线偏振片时只允许某个方向的偏振光通过。

2. 实验还观察到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会改变偏振方向,这是由于介质中的分子结构或颗粒会引起光的散射,使原先的偏振方向发生改变。

3. 偏振光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在液晶显示器中利用偏振片控制光的透过,实现显示效果。

结论:通过偏振光实验,我们了解了偏振光的概念和特性,并观察了其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实验结果验证了线偏振片可以改变光强的特点,并观察到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偏振方向发生改变。

偏振光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偏振光满分实验报告

偏振光满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的偏振现象,验证马吕斯定律。

2. 掌握偏振光的产生、检测和调节方法。

3. 熟悉偏振光在光学器件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光是一种电磁波,其电场矢量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可以有不同的振动方向。

当光波的电场矢量在某一平面内振动时,这种光称为偏振光。

偏振光可以由自然光通过偏振片产生。

当一束偏振光通过另一偏振片时,根据马吕斯定律,透射光的强度与两个偏振片的夹角有关。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激光器2. 偏振片(两块)3. 波片(1/4波片和1/2波片)4. 光具座5. 白屏6. 玻璃平板7. 检流计四、实验步骤1. 将激光器、偏振片、波片和玻璃平板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好光路,使激光束垂直照射到偏振片上。

2. 将第一块偏振片(起偏器)固定在光具座上,调整其方向,使激光束通过起偏器成为偏振光。

3. 将第二块偏振片(检偏器)固定在光具座上,调整其方向,观察白屏上的光斑变化。

4. 改变检偏器的方向,观察光斑的明暗变化,验证马吕斯定律。

5. 将波片插入光路,观察光斑的变化,分析波片对偏振光的作用。

6. 改变波片的厚度,观察光斑的变化,分析波片厚度的变化对偏振光的影响。

7. 将玻璃平板插入光路,观察光斑的变化,分析玻璃平板对偏振光的作用。

8. 通过调整光路,观察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的形成。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1. 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不同角度下检偏器对光斑的影响,验证马吕斯定律。

2. 分析波片厚度对偏振光的影响,得出结论。

3. 分析玻璃平板对偏振光的影响,得出结论。

4. 通过观察光斑的变化,分析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的形成。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验证了马吕斯定律,即偏振光的强度与两个偏振片的夹角有关。

2. 波片可以改变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其厚度对偏振光的影响较大。

3. 玻璃平板可以改变偏振光的传播方向,对偏振光的作用较小。

4. 通过调整光路,成功观察到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的形成。

七、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光的偏振现象的认识,验证了马吕斯定律。

光的偏振研究实验报告

光的偏振研究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光的偏振研究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报告_偏振光的产生和检验【实验题目】偏振光的产生和检验【实验记录与数据处理】1.线偏振光的获得与检验1)器件光路示意图(2分):3)贴图(3分):曲线(直角坐标)2.椭圆偏振光的获得与检验1)器件光路示意图(2分):3)贴图(5分):15°和45°的曲线图(极坐标)光强与检偏器角度的关系(?=15?)光强与检偏器角度的关系(?=45?)3.1/2波片的研究1)器件光路示意图(2分):3)结论(2分):关系:根据数据可得,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2△?。

4.玻璃起偏与brewster角的测定1)器件光路示意图(2分):2)brewster角ip的测量记录(1分)3)玻璃的折射率(3分)。

n?n0tanip?1.000277*tan51.8?玻璃折射率为n?1.271125【结论与讨论】1.由实验一可得,在振动方向与透视轴夹角从90°减少至0°过程中,透视光强度逐渐由零增至最大值,与马吕斯定律I=Iocos?相符合。

2.由实验二可得,当入射光与玻片夹角β=0°,透过检偏器的光强最小,可知透过1/4玻片得到的是沿玻片慢轴的线偏振光;当β=15°,旋转检偏器一周后,得到的光强呈周期性变化,且最小值与最大值差值较大,光强最大值小于实验一中线偏振光的光强,再根据I~?曲线图即可知透过1/4玻片得到的是椭圆偏振光;当β=45°,旋转检偏器一周后,发现得到的光强变化不大,且光强大小界于β=15°时椭圆偏振光的光强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再根据I~?曲线图即可知透过1/4玻片得到的是圆偏振光。

3.由实验三可得,线偏振光经过1/2玻片后仍为线偏振光,振动方向旋转了2?(?为入射光的偏振方向与玻片慢轴方向的夹角)。

4.实验四产生较大误差,误差原因为由于光线变化较小,且很难做到消光。

偏振光学实验实验报告

偏振光学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光的偏振现象,验证马吕斯定律。

2. 了解1/2波片和1/4波片的作用。

3. 掌握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的产生与检测。

二、实验原理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横波特性。

当光波通过某些介质时,其振动方向会被限制在某一特定方向上,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偏振。

偏振光可分为线偏振光、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

马吕斯定律描述了线偏振光通过偏振片时的光强变化。

当线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偏振片的透振方向一致时,光强最大;当两者垂直时,光强为零。

1/2波片和1/4波片是常用的偏振元件。

1/2波片可以将线偏振光变为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而1/4波片可以将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变为线偏振光。

三、实验仪器1. 自然光源2. 偏振片3. 1/2波片4. 1/4波片5. 硅光电池6. 检偏器7. 光具座8. 透镜9. 光屏10. 毫米刻度尺四、实验步骤1. 将自然光源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光路使其成为平行光。

2. 将偏振片放置在光具座上,使入射光通过偏振片。

3. 将检偏器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其位置,使透过偏振片的光能够照射到检偏器上。

4. 观察检偏器上的光强变化,记录光强最大和最小时的偏振片角度。

5. 将1/2波片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其位置,使透过偏振片的光能够照射到1/2波片上。

6. 观察1/2波片后的光强变化,记录光强最大和最小时的1/2波片角度。

7. 将1/4波片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其位置,使透过1/2波片的光能够照射到1/4波片上。

8. 观察1/4波片后的光强变化,记录光强最大和最小时的1/4波片角度。

9. 利用马吕斯定律,计算偏振片、1/2波片和1/4波片的透振方向与光矢量振动方向的夹角。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当偏振片的透振方向与光矢量振动方向一致时,光强最大;当两者垂直时,光强为零,验证了马吕斯定律。

2. 观察到1/2波片可以将线偏振光变为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1/4波片可以将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变为线偏振光。

偏振光的研究实验报告

偏振光的研究实验报告

偏振光的研究实验报告篇一:偏振光的观测与研究~~实验报告偏振光的观测与研究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证明了光的波动性质。

本实验将进一步说明光是横波而不是纵波,即其E和H 的振动方向是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

光的偏振性证明了光是横波,人们通过对光的偏振性质的研究,更深刻地认识了光的传播规律和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

目前偏振光的应用已遍及于工农业、医学、国防等部门。

利用偏振光装置的各种精密仪器,已为科研、工程设计、生产技术的检验等,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方法。

【实验目的】1.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加深偏振的基本概念。

2.了解偏振光的产生和检验方法。

3.观测布儒斯特角及测定玻璃折射率。

4.观测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

【实验仪器】光具座、激光器、偏振片、1/4波片、1/2波片、光电转换装置、光点检流计、观测布儒斯特角装置图1 实验仪器实物图【实验原理】1.偏振光的基本概念按照光的电磁理论,光波就是电磁波,它的电矢量E和磁矢量H相互垂直。

两者均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

从视觉和感光材料的特性上看,引起视觉和化学反应的是光的电矢量,通常用电矢量E代表光的振动方向,并将电矢量E和光的传播方向所构成的平面称为光振动面。

在传播过程中,光的振动方向始终在某一确定方位的光称为平面偏振光或线偏振光,如图2(a)。

光源发射的光是由大量原子或分子辐射构成的。

由于热运动和辐射的随机性,大量原-子或分子发射的光的振动面出现在各个方向的几率是相同的。

一般说,在106s内各个方向电矢量的时间平均值相等,故出现如图2(b)所示的所谓自然光。

有些光的振动面在某个特定方向出现的几率大于其他方向,即在较长时间内电矢量在某一方向较强,这就是如图2(c)所示的所谓部分偏振光。

还有一些光,其振动面的取向和电矢量的大小随时间作有规则的变化,其电矢量末端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的移动轨迹呈椭圆(或圆形),这样的光称为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如图2(c)所示。

图2 光波按偏振的分类 2.获得偏振光的常用方法 (1)非金属镜面的反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