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简答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制度内容:确定本位货币和辅币的材料;确定本位货币的单位;确定不同种类的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方法;确定本国货币的发行准备和对外关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容:以美元为中心,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影响利率因素:平均利润率;货币基金的供求状况;经济周期;物价水平;经济政策;其他因素(国际市场利率水平、银行经营成本、利率管理体制、传统习惯)

利率期限结构:指违约风险相同,但期限不同的金融资产收益率间的关系。预期理论解释:长期债券的收益率应等于现行短期利率和未来短期利率的几何平均值。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区别:1概念不同: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通过货币形式,以存款、贴现等多种业务形式与国民经济个部门所进行的借贷行为。2商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银行信用则是主要形式。3主体不同:商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银行信用债务人是企业、政府、家庭和其他机构,而债权人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4商具有严格的方向性和产业规模的约束性,受商品流向、数量的限制,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式的货币资本能较好克服商业信用的局限。

商业信用局限:融资期限的短期性;增加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

银行信用的特点:主体与商业信用不同。是一种中介信用。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

费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解释影响需求因素:财富;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两者构成的比例;货币及其他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其他因素(对货币的偏好程度,人们对未来经济稳定的预期)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了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含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工具、中介指标、传导机制和有效性。

货币政策的中间指标:指受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影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传导性金融变量指标。标准: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抗干扰性。可选的中介目标:操作指标(存款准备金、基础货币、短期利率),中间指标(货币供应量、银行信贷规模、长期利率、汇率和通货膨胀)。

费雪与剑桥区别:对货币需求的分析视角不同;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所强调的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不同。公开市场业务条件: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实力;央行对公开市场政策应具有弹性操作权力;金融市场机制应健全、完善;可供交易的证券种类和数量要适当。

优点:央行主动性大;可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可以按任何规模买卖证券;对货币供应量可进行微调;能迅速改变操作方向;可以迅速执行。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比较:货币市场是指期限在一年及以下的金融资产为交易标的物的短期金融市场,资本市场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资产交易的市场;金融工具或金融合同的初始期限:前者确定,后者不确定;货币市场侧重于“货币性”,资本市场侧重于“资本性”。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治理:紧缩性货币政策(1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以减少货币存量;2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3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以缩小货币的扩张倍数,压缩商业银行放款,减少货币流通量。)紧缩性货币政策(削减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

决定适度外汇储备量的因素:经济发展及对外开放程度;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大小;经济的总体实力以及重大意外事件的冲击频率和影响程度;汇率制度及外汇外贸管制的程度。

基础货币:指由货币当局投放并为货币当局所能直接控制的那部分货币,由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中的现金构成。

影响:在货币乘数一定时,基础货币规模决定了整个货币供给量的规模,它的变动将引起整个货币供给量同方向的成倍变动。

外汇:是指以下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包括1外国货币,包括纸币和铸币;2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4SDRs;5其他外汇资产。

特点:外币性,可兑换性,普遍性。

国际收支表内容:经常项目(货物,服务,收益,无偿转移),资本与金融项目(资本账户,金融账号),储备资产,平衡项目。

“流动性陷阱假说”: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得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产生利率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跌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利率也不再下跌。

流动性偏好理论:1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现金和活期存款,而不愿持有股票和债券等虽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这一流动性偏好便构成了对货币的需求。(1)交易动机,分为个人的收入动机和企业的营业动机;(2)预

防动机;(3)投机动机,投机性货币需求实际指人们对闲散货币余额的需求2流动性陷阱假说。3凯恩思认为,人们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或人们的货币需求,是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决定的,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都是收入的增函数,与利率没有直接关系;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水平成负相关关系。(强调了货币不仅具有交换媒介的职能,而且还有资产功能,可以作为价值储藏工具)

该理论对货币政策提供怎样的理论基础:强调了货币不仅具有交换媒介的职能,还具有资产功能,可以作为价值储藏手段;将利率引入货币需求决定因素中。通过利率的变化调节货币需求,即国家可以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扩大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通过降低利率鼓励企业家扩大投资,以增加就业和产出。

利率市场化

含义:利率市场化是针对利率的形成机制而言,指利率的形成应当由市场而不是由政府或中央银行来决定。

内容:1.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2.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应由市场自发选择。3.同行拆借利率或短期国债利率将成为市场利率的基本指针。4.政府(或中央银行)享有间接影响金融资产利率的权力,但中央银行调节利率一定要以优化资金资源配置为目标。

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的比较

1.市场参与者:间接金融的最主要金融机构是银行;直接金融市场主要参与者是证券商;

2.金融工具的次级市场流通性:现有的间接金融工具几乎不具有次级金融市场流动性;直接金融的资金需求者在初级市场发行凭证后,该凭证可以在次级市场上交易,且金融工具次级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常是影响初级市场承销发行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3.管制机制:间接金融的监管重点在健全银行经营,防止银行经营阶层牺牲存款大众的利益;直接金融管理重点,则是在于降低金融商品的信息不对称性,并维护市场机能,即严格要求上市公司、承销商或会计事务所都要尽职尽责,履行信息揭露,并做到信息公开透明。

4.优点:直接:快速融资;促进投资;多种信用形式发展;风险分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间接:灵活方便;安全性高;流动性强;规模大,资力雄厚

5.缺点:直接:资金供应者而风险大;融资规模受到限制;在金融市场欠发达地区,流动性

较弱,变现能力较低

间接:资金供需双方的直接关系被割断,减少投资者对企业生产的关注和筹资者对

使用资金的压力和约束力;中介机构提供服务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增加筹资的成本

金融市场的功能:储蓄、财富、流动性、支付、信用、风险、政策功能

贴现所的金额= 面额乘以(1 - 贴现率乘以360分之到期日)

股票于债券的区别:

1.发行主体不同。作为筹资手段,股票只能是股份制企业;债券无论是国家、地方共团体、企业都行

2.收益稳定型不同。从收益方面看,债券在购买时利率已经确定,到期可以获得固定利息;股票在购买前不确定股息率,股息收入取决于股份公司的盈利情况和股利政策

3.保本能力不同。从本金方面看,债券到期可收回本金;股票没有期限,投资之后本金不能赎回,如果公司破产,还要看公司剩余资产处置状况,在债权人之后获得清偿

4.经济利益关系不同。债券和股票是两种性质不通过的有价证券,债权代表的只是对公司的一种债权,股票代表的是对公司的所有权。权属关系不同,就决定了债券持有者无权过问公司的经营管理,而股票持有者则有权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

影响债券价格的因素:1.债券市场的供求关系2.社会经济发展状况3.通货膨胀4.其他如财政收支状况、货币政策、国际间利差和汇率的变化

信用货币的特点:1.强制充当一般等价物2.信用货币时候债务货币3.信用货币是管理货币

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创造力的因素:1.超额准备金(影响因素:商业银行经营的风险程度;贷款的需求情况和经济运行的大环境;市场利率水平;金融市场发达程度以及商业银行融资渠道) 2.现今漏损(影响因素:公众的消费习惯和流动性偏好;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银行系统的服务质量)3.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影响因素:定期存款的利率;收入和财富;欧诺个中投资渠道的多少)4.原始存款5.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中央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的影响: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准备金存款+其他负债+所有者权益(央行具体情况)

1.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的增加,导致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增加,反之,则减少:购买政府证券;在贷款和再贴现;金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