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思维方式比较共24页
中西文化思维方式比较
二、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具体表现
3、中西思维方式差异之——戏剧
中国
中国的观众的审美心理则可以分 为4个层次:求情、情悦、入境、品 味。他们追求审美心理的满足,并不 注重对事物规律的严格遵循。
中国的古典悲剧,大多都是通过 一些好人蒙冤遭害极度悲惨的故事来 激发人们的悲剧情绪,又通过各种形 式 “团圆之趣”来缓和人们的这种悲伤 的情绪。 大团圆结局是中国悲剧特有的一种现 象。结局总是一贯的皆大欢喜:好人 得福、坏人伏诛、神灵显圣、天理昭 彰、有情人终成眷属。
二、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具体表现
2、中西方思维方式比较之——犯罪研究
第一,关于犯罪原因,最初都认为是人的恶本性,认识到物质的匾乏与犯罪的关系、统治者的贪 暴与犯罪的关系。关于犯罪对策,都提出了增加社会财富的思维以及法律与道德两种不同的控制手 段。
二、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具体表现
2、中西方思维方式比较之——犯罪研究
西方
VS
西方戏剧则“以真求美”,侧 重模拟的写实空间 西方注重逻辑,有很强的求实 精神,所以在戏剧表演的外化动作 中“真”是第一位的,追求以真求 美。在戏剧空间上也用科学的方法 设置舞台,运用几何学和焦点透视 法,将舞台进行写实性的布景,构建 与客观现实相仿的人物活动背景, 把生活的本来面貌搬上舞台,传递 给观众的是物质的实物空间。
中西思维差异原因探究
1.中西方哲学对语言的不同态度 2.经济制度对中西方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影响 3.地理环境不同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一、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
1.综合思维与分析思维
季羡林教授:“东西文化差异之根本原因在于东西方思维模式 之不同,东方思维模式是综合的,而西方则是分析的。”
综合思维
将对象的各个部分结 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中国人的思维倾向于综合,因此总 是整体优先,各个部分是有机联系起来 的一个整体。中国人思考问题的程序 通常是从整体到个体,从大到小。
中西文化与思维的差异
Western Articles Clear division in the organization of articles title, sub-title, chapters, sections, paragraphs topic sentences 西方文章,标题、 章、节、段细分明切,段 中一般都有主题句,脉路 清晰,一目了然。
Chinese Leishu A collection of political, social and ethical data arranged circularly in an emperor-centered fashion. 中国古代类书是以皇帝为中 心的环式体例。 唐代《艺文类聚》、宋代《太平御览》、 明代《永乐大典》、清代《古今图书集成》
Chinese Painting resemblance in spirit/essence emphasis on general effect, imagination, exaggeration … 中国画追求神似,运用 概括、夸张的手法及丰富的 联想表现物象的神韵。
Alexander the Great (356-323 BC), line of conquest (Macedonia, Greece, Palestine, Syria, Iran, India, Egypt) 亚历山大大帝戎马一 生,驰骋欧亚非大陆,实 现线性的征服。 The First Qin Emperor (259-210 BC), circle of defense (the Great Wall, the Himalayas, the Ocean) 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 实现环性的防御。
排 队
• 西方:讲究、有序。 • 中国:不讲究、较无序。
中西文化比较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答案(总2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审美递增递减律(一)1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同时持有排斥态度。
A、五四时期B、改革开放时期C、新生活运动时期D、文革时期正确答案: D2关于人对事物的好恶,说法错误的是()。
A、最初的喜好更多地是冲动B、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C、人的好恶是无法被自身控制的D、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正确答案: C3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说,()更具有内在的高度。
A、格律诗B、白话诗C、古体诗D、现代诗正确答案: A4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更加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这样才能更加展示创作的独特性。
()正确答案:×5审美递增递减规律指的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
()。
正确答案:×审美递增递减律(二)1对于审美的改变,说法错误的是()。
A、审美是可以改变的B、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审美都是可以被强行改变的C、人的喜好是受传统影响的D、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正确答案: D2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是为()服务的。
A、大众B、精英C、个人D、特定人群正确答案: A3长期来看,人对于事物的喜好,最容易被()影响。
A、事物的外表B、蕴含的意义C、接触的频率D、他人的喜好正确答案: C4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来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正确答案:×5审美活动中既存在效用递减律,也存在递增规律。
()正确答案:√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1村山节和浅井降的《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是()年一转折。
A、B、C、D、正确答案: C2《易经》运用的是数与()的结合。
A、气B、道C、象D、规正确答案: C3《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
中西方差异之思维方式
中西方差异——思维方式我曾看过一则故事:有一所国际公寓闹火灾里面住有犹太人法国人美国人和中国人犹太人急急忙忙先搬出的是他的保险箱法国人先拖出的是他的情人美国人则先抱出他的妻子而中国人则先背出的是他的老母这一趣谈反映了一个事实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的文化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价值尺度道德规范和情感趣向。
1.伦理型与认知型比较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政治伦理型西方思维方式——科学认知型地理环境半封闭、大陆型地理环境:开放性、海洋经济小农经济手工业、商业、航海业发达代表以儒家为代表的先哲:出于忧患意识,关注政治伦理以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智者:出于好奇、“惊异”思维中心伦常治道认知自然政治 + 伦理 + 哲学 + 哲学家本人的生活体验= 人生哲学、伦理哲学、政治哲学哲学家 = 政治家 = 道德家 = 文学家/诗人哲学 + 科学 = 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哲学家 = 自然科学家孔子哲学:以“仁”、“礼”为中心科举制度:读书人醉心于科举,埋头于八股近现代西方人:发扬古希腊崇尚自然、追求知识的传统科学技术:被统治者视为“奇技淫巧”,受到歧视与打击重视: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追究宇宙起源,探索万物本质,分析自然构造寻求物质元素,诘问人生目的重道轻器、重人文轻科学重科学、重认知2.整体性与分析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整体性《易经》:提出了有机整体的初步图式为中国传统思维奠定了基础儒家:把自然人性化道家:把人性自然化1) 整体性思维的特点: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2) 整体的基本范畴:“道”、“气”、“太极”、“理”3) 整体的基本要素:“阴阳”、“五行”、“八卦”整体思维的目标:主客一体实现“尽善尽美”的整体和谐境界整体思维的结构:二元结构——阴阳→中庸、兼顾、联系、对应、对称、对立阴阳鱼太极图:体现整体圆融和会、阴阳互补、和谐平衡、相反相成、相灭相生、互为因果的中国辩证思维方式比较:中国的“元气说” vs. 西方的“原子论”“元气说”—整体性思维方式:横向铺开“原子论”—分析性思维方式:西方思维方式——分析性柏拉图之前:类似中国的“天人合一”整体观柏拉图:首先提出了“主客二分”的思想十五世纪下半叶以后:分门别类,分析解剖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笛卡儿:开创西方近代哲学,以“主客二分”为原则分析性思维的特点:区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灵魂与肉体、现象与本质,分析、研究这个二元世界分析性思维的两个层次:1.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分门别类研究2.以完整而非孤立、变化而非静止、全面而非片面、相对而非绝对的3.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去分析复杂的世界3.意向性与对象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意向性把主体自身作为宇宙的中心:“万物皆备于我”把知、情、意融合在一起,其中的主观情感使传统思维带有浓厚的主体意向判断价值标准:以主体意向统摄客观事实,以政治判断统摄真假是非,以道德判断作为价值判断判断学术价值标准:重“经世致用”,重君主的权术和驭民术客体主观化,自然人格化,哲学文学化,政治伦理化重视“治人”与“人治”的政治伦理西方思维方式——对象性以自然为认知对象主客二分,天人对立,划分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界区分自我意识与认识对象将自然作为自身之外的对象来研究西方哲学的本体论:持尊重客观的态度理性主义:把主体作为“旁观者”,对客体进行探究摆脱主体意向而导致客体意识以事实判断统摄价值判断注重真假选择而非伦理规范排除主观因素,强调客观性,使客体客观化以客观和冷静的科学态度对待客观世界4.直觉性与逻辑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直觉性儒、道、佛—孟子:“诚”;老子:“道”;玄学家:“无”;理学家:‘太极”;佛教:“顿悟都靠直觉、灵感、顿悟、领会儒家—孔子:“内省不疚”孟子:“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论语》:靠直观的自然知识证明道德规范道家—庄子:“道不可言,言而非道”主张以无知无欲无思之心去直觉体悟宇宙本体佛教—禅宗主张“顿悟”:“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西方思维方式——逻辑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开创形式逻辑提出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研究论证的三大要素:概念、判断、推理提出两种思维方法:归纳法、演绎法创立演绎推理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提出整个形式逻辑体系西方中世纪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经院哲学也未能从根本上否定理性和形式思维的作用从教会的《圣经》出发5.意象性与实证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意象性古代中国人注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设象喻理,取象比类形象思维: 通过自我体认形成心中的意象采用:意象 - 联想 - 想象替代; 概念 - 判断 - 推理的逻辑论证以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集中表现: “立意于象”,“妙象尽意”“微言尽意”,“入理言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得象而忘言,得意而忘象”西方思维方式——实证性古代希腊人注重:形体,特别是解剖侧重于事物的要素、结构重定形,而非定性手工业发达:工匠传统近代西方实验科学:实证性培根:创立归纳法法国哲学家孔德:创立实证主义奥地利马赫和法国阿芬那留斯:创立第二代实证主义德国哲学家石里克:创立第三代实证主义,即逻辑实证主义6.模糊性与精确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模糊性思维的对象、方法和工具:模糊讲究“设象喻理”、“刻意神似”“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重视直觉体悟疏于分析实证,缺乏逻辑推理描述事物重求其似、其“神”不甚求其真、其实不甚求其精确、清晰往往带有朦胧、粗略、笼统甚至是猜测的成分西方思维方式——精确性古希腊人的传统:注重雕塑这种三维艺术精确性思维的基础:二值逻辑“非此即彼”、“非真即假”基本原则: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重视数学崇尚科学和理性注重思维活动的严格性、明晰性、确定性、规范性注重思维程式的数学化、形式化、公理化、符号化注重语言的逻辑性7.求同性与求异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求同性大一统思想封建社会的一体化政治结构:信仰和观念一元化、一体化、同步化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压制异己的先例“汉代孔子”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径,古今之通义也”科举考试制度:按统一的八股文格式写同类文章表达同种观念和同类观点以儒家思想为正统,以维护君权专制为核心,以皇帝圣旨为最高权威形成金字塔式的等级特权制度强化一元化的政治结构把不同思想视为异端规范意识、群体意识、集体主义、同一的价值取向、人格标准、行为模式思维方式:求同、排异“超稳定”文化西方思维方式——求异性西方智者:对于自然奥秘充满好奇心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西方思维方式随着科学发展而变化科学与民主氛围:不求一成不变西方思维的批判性:继承、怀疑、批判、挑战、否定、求异忌同,标新立异,开拓创新笛卡儿:“怀疑论”主张思想自由、破除奴性、摆脱束缚个体主义: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喜欢各抒己见思维方式——多元化:多思路、多方向、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方法寻求新的方面、新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新办法重视追根穷源: “为什么” - “是什么” - “为什么”...8.后馈性与前瞻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后馈性一体化政治结构和“大一统”思想:唯圣、唯书、唯上、膜拜祖先,崇尚圣人、经典、权威以圣人之是非为是非、以经典之学说为信条、以权威之结论为根据喜欢引经据典,“温故而知新”,“言必称三代”嗜好对经书进行训诂、注疏和考据(即所谓“经学”)结果:重视历史,崇拜祖先,尊重经验,推崇传统以托古求认同,以“古已有之”为立论准则以“古纸堆”而非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西方思维方式——前瞻性前瞻性的主要表现:提出许多预测性、前瞻性的理论和学说,如:柏拉图:理想国哥白尼:日心说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德国弗勒希特海姆:未来学9.内向性与外向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内向性内向性的主要原因:半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的闭关锁国,一体化的社会政治结构“大一统”的思想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占主导地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内向性的主要表现:注重内向自求,重“心术”“反求诸己”、“反求自识”、“反身而诚”、“反省内求”“人人可以反求自识,而无事乎向外追索”认为自识本心即可达到自我完善亦即把握了外界事物的本体儒家:在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反省人的社会本质道家: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中反省人的自然本性返回到人自身的致思倾向:内向性的思维方式求稳的心理,好静的性格:“静”、“思”、“悟”、“忍”安分守己、知足忍让、重义轻利满足现状、害怕竞争、怯于突破热衷于“窝里斗”、“内耗”,不求向外进取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西方思维方式——外向性外向性的主要原因: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商业、航海业发达古希腊传统:注重研究自然客体,向外探索自然奥秘文艺复兴时期:个性解放,追求自由近代以来:西方人的地理大发现外向性的主要表现:思维的对象倾向于外界,思维方式开放型海上大扩张,对外侵略、推行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求变的心理,好动的性格:“动”、“变”、“争”、“斗”全球观念,宇宙意识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中西方思维方式区别ppt课件
贰
西方人的分析型思维:明确区分主体 和客体,人和自然,精神和物质,现象和 本质,并分别做出深入的分析研究。他们 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思考,从已知推导未 知,象解析几何题那样,一丝不苟地论证, 然后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老子的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声音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与赫拉克利特的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所以把它分成两半时这两个对立面就显露出来了表达的意思是差不多相同的但是赫拉克利特的则更为抽象概括中西方思维差异1 目录0102
03
引言
差异的具体内容— —思维方式的不同
造成差异的原因
例如:汉语的螺旋式结构,即以反复而又发展的螺旋形式对一 种问题加以展开,尽量避免直接切入主题,讲究“起、承、转、合” 的八股文章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11
西 方
西方宇宙观主张“天人相分”,认为事物之间是独立的,一切 都在向前发展变化。所以直线型思维的人认为说话、写文章的时候 直接表达必定优于间接表达,并且说话人的立场应保持一贯,不要 用无关的信息掩盖真实的观点。
贰
文学艺术方面: 中国人重视意境,西方人则重视意象。例如, 中国的水墨画注重意境的描述,画家通过描绘 景物表达思想感情,使欣赏者产生共鸣,也就 是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环境交融、转化、 升华,呈现出情景交融、虚实统一的美感。国 画大师齐白石曾说过,“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而西方的绘画,特别是西方早期的油画,是非 常客观地描绘实物,注重的是意象。
例如:英语语篇一般按直线展开,通常包含四个部分:导入、 主题、支撑、结论:切入主题后就开门见山地先陈述段落的中心思 想,即主题句,再分数点对主题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整个语 篇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表达的思想要做到与语义直接相关,要用 一定的连接手段将各个部分衔接起来,形成直线流动的实体。
第二讲 中西思维方式之比较ppt课件
(1)
◆汉字起源于图画,是一种象形文字。虽然经过 几千年的演变和简化,象形的特色已经减色不少, 但是今天的一些汉字依然有象形的特征,汉字的形 象作用在今天仍在发挥作用。举例 ◆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且音同形异的字 多,字形和字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汉字的形、 义之间的联系强于音、义之间的联系,这是有别于 拼音文字的显著特点。拼音文字中形、义之间没有 直接的联系,又存在着严重的形、音分离现象。 ◆右脑是负责形象思维的;由于汉字是右脑优势, 促进了右脑的发展。左脑是负责逻辑思维的;拼音 文字是左脑优势,促进了左脑的发展。
3
两位篮坛巨星国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但为 了体现人类崇高的体育精神走在一起,求同存异,沟通合作。
4
(1)
一、何谓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精神产品的生产方式,是 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 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有机综合。 ◆思维方式主要由知识、观念、方法、智 力、情感、意志、语言、习惯等八大要素组 成。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 个动态、有机、复杂的系统。正是这些要素 各自的特征及其结构,规定着思维方式的性 质、类型和特征,产生思维方式的差异。
下页
24
(1)
◆在英美人中,姓名的结构形 式一般有两种: 一是名字•姓,如英国剧作家 William Shakespeare(威廉•莎士比 亚);二是名字•中间名•姓,如英 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George Gordon Byron(乔治•戈登•拜伦)。
25
(1)
◆中间名有的是采用父亲的名,有的 采用的是母亲的姓,还有的采用亲戚或 至交的姓,可谓五花八门。拜伦的中间 名“戈登”是父名;马克· 吐温(Mark Twain)原名为萨缪尔· 朗赫恩· 克列门 斯(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其中 间名“朗赫恩”也是父名;美国前总统 里根的全名为罗纳德· 威尔逊· 里根 (Ronald Wilson Regan),其中间名 “威尔逊”系里根母亲的娘家姓。
中西思维方式及其差异(优秀)
由此,它引导中国文化理性趋于实用,它指导了 一个较少宗教情结的乐观坚定的民族,一个关注 热爱现实生活的文化。
14
“ 天人合 —” 成为中国哲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命题,它构造 了一个阴阳、天人、形神、理物、道器、内外等重大范畴统 一的宇宙;它培育起“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 非王臣”的广土大众的文化;它向往大同社会,四海为家, 中央集权,一统天下;它崇尚秩序,追求和谐,反对战争, 痛恶分裂,也不尚竞争;它倡导“知行合一”的实践原则, 要求理论的实际效用,要求言行一致,为人师表;它反对空 谈玄想,憎恶口是心非,也造成了对纯理论和纯思辨的轻视。 它铸成“礼之用,和为贵”的大众行为模式,它包含对家人 的关怀和责任,对乡土的眷恋与归依,也有老道圆滑的一团 和气和息事宁人的柔顺。它也是“文以载道”,情景交融, 文质彬彬的艺术追求和人的精神与九天的同流贯通。
17
二元对立 自然观 认识论 社会观 宗教观
与所有其他文明一样, 西方文化中也出现过早 期人类与自然混沌一体 的认识。但随着文明的 发展,他们逐渐形成了 人与自然分离的哲学认 识,确立了一个物我分 离,主客对立的二元世 界。 二元对立表现为人与自 然的对立,人与他人及 社会的对立,人自身的 分裂。
5
中国:天人合一
自然观
中国人的观念,明知物我、 人我之间的种种矛盾,但 力求避免强化对立,希望 相融和合一,追求对称、 平衡、和谐 。
中国文化的三种平衡:人 与自然界的平衡(天人平 衡)、社会内部人与人的 平衡(人伦平衡)、人心 内部的平衡(身心平衡)。
认识论
第二讲中西思维方式对比 ppt课件
西方人
征服自然(human dominion over nature)
理性(rationality) 客观事实(facts) 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
)
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 科学文化(science-focused
culture)
天人合一
天:大自然,或者地球,或者整个空间。
2. “I” consciousness 3. Independence from
organizations 4. Emphasis on individual
initiative 5. Privacy important 6. Belief in individual
decisions
Collectivism
思维方式 modes of thinking
文化 culture
语言 language
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而且是思维方 式的变换。要研究语言的特征和其转换,要研究语言 与文化的关系,必须深入研究与语言和文化有密切关 系的思维方式。
Chinese and English belong to different language families:
decisions
比较下面两则中美领导人在两所知名大学的讲话。
1. Harvard is a world famous 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 attracting the best minds and bringing them up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It is my great pleasure to stand on your rostrum and have this face-to-face exchange with you.
中西文化比较_思维模式
形象性 伦理型
模糊性 意向性
Abstract Cognitive
Accurate Objective
抽象性 认知型
精确性 对象性
Convergent 求同性 Past-focused 后馈性 Inward 内向性 Inductive 归纳型
Divergent 求异性 Future-focused 前瞻性 Outward 外向性 Deductive 演绎型
Human thinking mainly consists of such elements as knowledge, ideology, methodology, intelligence, emotion, willpower, language and habits. The inter-relationship and interaction of these elements form a dynamic complex system known as the mode of thinking. 人类思维主要由知识、观念、方法、智力、情感、 意志、语言、习惯等八大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相互联 系,相互作用,形成思维模式这样一个动态复杂的系 统。
1
Analytical 分析 Holistic 整体
2
Logical 逻辑 Intuitive 直觉
3
Abstract 抽象 Imaginal 形象
4
Cognitive 认知 Ethical 伦理
5
Accurate 精确 Fuzzy 模糊
6
Objective 对象 Intentional 意向
Most Chinese Students:
中西方文化思维模式差异
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中国和以欧美为主的西方世界是推动世界发展的两大文明。
连绵不断的5000年文明史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存续至今的古文明,工业革命前中国不论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在世界上都是一骑绝尘的存在。
而以希腊文明为主要发源的西方文明为世界贡献了以工业革命、宪政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文明体系。
两个世界文明代表之间存在多种差异,其中以双方思维模式的不同尤为显著。
本文试图从多个角度对中西方的思维模式差异及其形成原因进行探讨。
一、整体到局部和局部到整体中国的思考问题的模式多为从整体到局部、常常强调纲举目张。
而西方的思维模式多由单个个体开始到整体,以基本单元的个体堆叠到整个体系。
这一点在双方的日常生活习惯中有很多体现,比如:在地址书写上,中国是按行政区域从大到小依次书写为省、市到具体的街道门牌号码,而西方则是按行政区域从小到大进行书写为门牌号码到区、州。
中国人的名字是家族名称也就是姓在前、个人的名字在后,而西方人的名字则是个人的名字在前、家族的名字在后。
二、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中西方的哲学体系都是开始于几千年前,都是人类智慧的代表,但二者的思维模式具有显著的差异。
中国的哲学多是直觉性的,就像《论语》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只是告诉你应该怎么样、是怎么样,但是不会告诉你结论是怎么来的。
而西方哲学则会是告诉你这个结论是如何推演过来的,其中黑格尔的《逻辑学》更是对逻辑进行了系统论述。
三、相对中庸与相对标准在对于事物的态度上中西方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中国对事务的态度是以相对“中庸”为典型的,但是中庸不是折中,而是中国人心中“性价比”最高的位置,得到结果能够满足需求,但是投入也是相对理想的。
就像我们经常说差不多,河南人的“中”等都是直接的体现。
而西方思维则是相对标准化、清晰化的,凡事都要明确标准,对中国人来说相对刻板,不知“变通”。
四、思维模式差异产生的原因探析中国的整体地理特点主要是自西向东形成3级台阶,这就造就了中国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从而形成了自然资源的多样性。
中西方文化比较第五章中西方思维比较
中方偏向灌输式和应试教育,西方更注重启发式和实践性教育。
05 中西方思维方式融合的趋势与挑战
CHAPTER
全球化背景下的融合趋势
经济全球化推动思维方式的交融
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和跨国公司的兴起,中西方经济交流日益频繁,思维方式也在相互影响和融 合。
科技发展促进思维方式的交流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中西方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便捷,人们可以更容易地接触到不同文 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
整体性思维
强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整体性, 注重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 这种思维方式在中医、中国哲学等领 域表现突出。
分析性思维
强调对事物进行分解、剖析和细化, 注重从部分和细节的角度研究问题。 这种思维方式在西方科学、逻辑学等 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直觉性思维与逻辑性思维
直觉性思维
强调对事物的直观感受和直接理解,注重从经验和直觉出发思考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在艺术创作、文学等领域较 为常见。
时间观念差异
中方偏向灵活变通和长远计 划,西方更重视时间效率和 短期目标。
成功标准不同
中方重视社会地位和人际关 系,西方更看重个人成就和 物质财富。
教育方式交流中的影响
学习方法差异
中方注重背诵和应试技巧,西方更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育目标不同
中方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目标,西方更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发展。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样本的局限性
本研究主要基于文献分析和案例 分析,缺乏大规模的实证研究, 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样本, 提高研究的普适性和代表性。
跨文化交流实践的复杂性
本研究主要关注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 异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但跨文化交 流实践涉及多种因素,如语言、文化 、价值观等,未来可以综合考虑这些 因素,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中西思维方式对比
◆决定因素:社会存在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其中社会生产方式是根本的决定因素。
◆其它影响因素:政治、法律、宗教、道德、 艺术等上层建筑 。
精选可编辑ppt
3
二、中西思维方式主要差异
中国思维方式 整体统一 直觉感性 中庸调和 内在超越
西方思维方式 个体独立 逻辑论证 矛盾斗争 外在超越
精选可编辑ppt
精选可编辑ppt
15
四、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走向现代化的思考
1、发展个体独立的思维方式
确立个体独立性思维方式,就是 使个人由某种关系、某种群体的附属 物成为独立性的个人,具有独立的人 格、思想和思维,能自立、自主、自 强,最终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精选可编辑ppt
16
2、确立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
◆ 弘扬批判精神,崇尚探索质疑,破除 唯上、唯书、唯权威的思维习惯。
不足:忽视对外界的探索,思维易于 走向封闭化,即将主体自身作为认识的 出发点、对象乃至目的。
精选可编辑ppt
14
2、西方思维方式的优缺点 (概评)
优势:有利于对社会的变革、创新和
对自然界的探索、改造,从而促进科技的 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跨越式、质变式发展。
不足:容易造成人与自然的对立,威
胁社会的和平稳定,导致人文精神失落尤 其是社会道德水准下降。
◆ 既要“求善”,更要“求真” 。
精选可编辑ppt
19
整体统一 直觉感性 中庸调和 内在超越
个体独立 有
科学理性 机 求异求变 结 求善求真 合
精选可编辑ppt
20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 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 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 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又 仿效拜占庭帝国。在许多这种交流中,作为 ‘学生’的落后国家最终总是超过做‘老师’ 的先进国家。在中国与外来文化交流过程中, 假若中国是学生,那么,中国最后也会超过她 的先进老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