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信常识
中国古代书信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书信文化常识中国古代书信文化常识古代通讯不发达,人们都是通过书信进行交流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古代书信文化常识,欢迎参考阅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书信文化常识一、书信格式我国的书信史源远流长,战国时期乐毅的《报燕惠王书》、鲁仲连的《遗燕将书》、李斯的《谏逐客书》等,都已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但先秦两汉人写信,形式比较随便。
至迟到魏晋时期,开始有人撰作"书仪",就是各类书信的格式,以供他人写信时套用。
这类文字在魏晋到隋唐之际非常流行,据《隋书-经籍志》记载,谢元撰有《内外书仪》四卷,蔡超撰有《书仪》二卷。
《崇文总目》称王宏、王俭、唐瑾,以及唐裴茝、郑余庆,宋杜有、刘岳尚等都有《书仪》传世。
此外还有专供夫人、僧侣使用的《妇人书仪》、《僧家书仪》等。
有学者敦煌文献中发现了上百件"书仪"类文书,比较著名的有郑余庆书仪、杜友晋书仪等。
迄今所知最早的书信格式,是晋代书法家索靖书写的《月仪》。
我国的书信文化经过历代的传承和发展,大体形成了为社会广泛认同的书信格式,一封通常意义上的书信,至少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署名。
由于收信人年龄、身份的不同,写信时所使用的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祝愿语等也都有相应的区别,弄错了就会贻笑大方,就是失礼。
这套语言相当复杂,后文再略述。
二、敬称首先我们要谈到书信中必须使用的敬称和谦称,这是中国书信文化最基本的常识,它所要体现的,则是君子"自谦而敬人"的理念。
敬称是对他人表示尊敬的称呼。
敬称的方式很多,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是将古代爵称等转换成敬称。
例如"君",原指天子或者君王,《诗-大雅-假乐》" 宜君宜王",此处的君就是指诸侯。
后来,"君"转化为比较宽泛的敬称:称父亲为家君,称已故的祖先为先君,妻子称丈夫为夫君等等。
中国古代书信格式
中国古代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称谓:在信的开头,需要使用适当的称谓,以表达对收信人的尊重。
称谓可以根据关系亲疏、官职高低等进行调整,如“敬赠”、“谨启”等。
问候语:在称谓之后,需要写上问候语,表达对收信人的关心和尊重。
问候语需要根据时令、节气、对方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变化。
正文:正文是书信的主要内容,需要表达清楚、简洁明了。
正文可以根据需要分段,每段开头需要空两格。
结尾:结尾是书信的结束部分,需要表达出写信人的祝福、希望等。
结尾需要根据关系亲疏、官职高低等进行调整,如“敬请安好”、“顺颂时祺”等。
署名:署名是写信人的名字,需要写在信的末尾。
署名需要根据写信人身份、官职等进行调整,如“晚生”、“愚弟”等。
在书写书信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使用适当的语气和措辞,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注意书写规范,字迹工整,避免错别字和涂改。
注意书信的礼仪和文化内涵,遵循传统书信格式和规范。
以上是中国古代书信格式的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古人书信常用
慈鉴爱鉴双鉴芳鉴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请人应允:
所请之事,务祈垂许。以上请托,恳盼慨允。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关切:
伏惟珍摄。不胜祷企。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善自保重,至所盼祷。节劳为盼。节哀顺变(用于唁函)。
表示感谢之情:
诸荷优通,再表谢忱。多劳费心,至纫公谊。高谊厚爱,铭感不已。
祝辞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你进步”之类。其中,“即颂”、“此致”、“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敬礼”、“进步”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结语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但与“启辞”相仿,旧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不宣。不悉。
不具。不备。不赘。
书不尽意。不尽欲言。临颖不尽。
余客后叙。余容续陈。客后更谭。
古代书信常用词汇
古代书信常用词汇1. 敬启者:表示信函的开头和称呼,相当于现代的“致……”。
2. 失礼:表示因故不能亲自前往或因为特殊原因未能及时回信所致的辞令。
3. 致书:表示写信的动作,相当于现代的“来信”。
4. 大吉大利:指祝贺对方身处安康、平安的状态,相当于现代的“祝您身体健康”。
5. 屈指:表示时间飞逝,相当于现代的“转眼”。
6. 不胜惶恐:表示由于某种原因感到惭愧和内心懊悔。
7. 殷切之意:指诚挚的愿望和渴望。
8. 倍加珍重:表示对方的东西或品物极其珍贵,要倍加保存和爱护。
9. 敷衍塞责:表示应付了事,不够认真负责。
10. 隆重其事:表示注重慎重,尊重事物本身的重要性。
11. 遵照:表示遵守,听从。
12. 心腹之言:指极有亲密感,非常深刻的对话内容。
13. 恭敬:表示对长者或官方的敬意,相当于现代的“尊敬”。
14. 恭祝安康:指祝福对方的身体健康。
15. 稍备:表示准备,做好准备事项。
16. 茕茕孑立:表示孤独无依的状态,相当于现代的“独自一人”。
17. 勤快:表示勤劳和勤奋的状态。
18. 沉思默想:表示深思熟虑,认真思考。
19. 顾虑重重:表示有很多考虑和忧虑。
20. 不啻:表示比喻和夸张,相当于现代的“简直”。
21. 哀戚:表示感伤和悲哀的状态。
22. 披肝沥胆:表示非常坦诚和真诚。
23. 此外,古代书信中经常使用的词汇还包括“齐备”、“遗闻”、“布衣”、“驿站”、“金玉”等等。
总之,古代书信是文化传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的用词和辞令也是古代文化的精华所在。
这些用词和辞令,既具有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背景,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文关怀,对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的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古代书信的格式
古代书信的格式
古代书信的格式因时代、地域和文化背景而略有不同,以下是中国古代书信常见的格式:
1. 开头礼辞:一般以“某某敬启”、“某某修安”等方式开头,表
示对收信人的尊敬或祝愿。
2. 自我介绍:写信人会在开头自我介绍身份和与收信人的关系,例如称呼自己是“某某之子”、“某某之友”等。
3. 事由陈述:写信人会详细说明写信的目的、事情的经过或自己的要求,或者简要概括要谈论的主题。
4. 表达情感:写信人会在信中表达自己的感情、思念或祝福,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加感情色彩。
5. 结束礼辞:在信末表达感谢、祝福或期待下一次见面,一般以“敬祝”、“谨启”等方式结尾。
6. 签名:写信人会署上自己的姓名,并可能加上身份、日期或地点等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书信的格式并非严格规定,具体格式可能会因历史时期、地域文化等不同而有所变化。
古人写信的格式与用语 -回复
古人写信的格式与用语-回复【古人写信的格式与用语】古人写信,是一种富含礼仪和文化韵味的艺术。
他们的书信不仅包含了信息的传递,更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和自身的修养。
以下我们将详细解析古人写信的格式与用语。
一、信件的基本格式1. 信头:古人写信的开头通常会写上日期和地点,如“某年某月某日于某地”。
这种方式既表明了书信的写作时间和地点,也使得收信人能够了解信件的新鲜程度。
2. 称呼:在信头之后,古人会写上对收信人的称呼,如“尊兄”、“贤弟”、“亲家”等。
这种称呼方式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和亲近。
3. 开启语:在称呼之后,古人通常会写上一些开启语,如“敬启者”、“顿首”、“拜启”等,表示对对方的敬意和自己的谦逊。
4. 正文:开启语之后就是信件的正文部分,这是信件的核心内容。
古人写信的正文一般包括问候、叙述事情、表达情感、提出请求或建议等内容。
5. 结束语:在正文结束后,古人会写上一些结束语,如“敬祝康安”、“顺颂时祺”、“敬请钧安”等,表达对对方的祝福和尊重。
6. 署名:结束语之后是署名部分,古人通常会在署名前加上自己的字号或者别号,如“某某居士”、“某某山人”等,然后再写下自己的名字。
二、信件的用语特点1. 尊重和谦逊:古人在写信时非常注重尊重和谦逊的表达。
他们常用“卑职”、“贱姓”、“愚弟”等词语来称呼自己,用“尊驾”、“高足”、“贤侄”等词语来称呼对方。
2. 感情真挚:古人写信时,往往会将自己的感情真挚地表达出来。
他们会使用“思念之情”、“感激涕零”、“悲痛欲绝”等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文言文风格:古人的书信通常采用文言文的写作风格,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律感。
他们常用四字成语、典故和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4. 礼仪严谨:古人在写信时,也非常注重礼仪的严谨性。
他们会按照一定的规矩和程序来书写信件,如在称呼、开启语、结束语等方面都有特定的用语和格式。
三、信件的实例分析以下是一封古代书信的实例:某年某月某日,于京师。
古代书信格式
古代书信格式一、介绍古代书信格式的意义古代书信格式是指古代人们在书写书信时所遵循的一种特定的格式和风格。
它不仅仅代表着古代人们的书面交流方式,更是体现了古代文化和社会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书信格式的研究对于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和交往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读古代书信,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礼仪观念、社会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此外,了解古代书信格式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古代文学作品,因为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都有书信的描写和运用。
二、古代书信格式的基本要素古代书信格式包括信头、称谓、正文、问候、落款等基本要素。
1. 信头信头一般位于信纸的上方。
在古代书信中,信头通常包括写信人的姓名、所任职位和住址等信息。
2. 称谓称谓是写信时对收信人的称呼。
在古代书信中,称谓的用语非常讲究,要根据双方的关系、地位和身份来决定。
例如,对亲友可以称呼为“某某兄/姊/友”,对上级可以称呼为“某某尊长”,对下级可以称呼为“某某君子”。
称谓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双方之间的社交关系和身份认同。
3. 正文正文是书信的主要内容部分。
在古代书信中,正文通常由寒暄、叙事、陈述和祝福等部分构成。
寒暄部分用于互致问候,叙事部分用于叙述事情经过,陈述部分用于表述意见或请求,祝福部分用于表达祝愿。
在书写正文时,古代人们往往采用繁文缛节的写作风格,运用辞章文韵,以表达对收信人的尊重和美好祝愿。
4. 问候问候是书信中重要的一部分,用于表达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切和问候之意。
在古代书信中,问候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使用一般性的问候语,也可以用特定的问候形式,如“愿您健康长寿”、“请安好无恙”等。
5. 落款落款是书信的最后一部分,用于写信人表明身份和日期。
在古代书信中,落款内容一般包括写信人的姓名、职位以及日期。
古代人们通常会将落款放在信的右下角,表示结束。
三、古代书信格式的变化与发展古代书信格式的变化与发展主要受到历史和社会背景的影响。
古代书信常用祝颂,问候语常识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古代书信常用祝颂,问候语常识篇一:书信常用祝颂、问候语顺颂商祺使用格式跟此致敬礼是一样的,顺颂空两格,商祺换行顶格,但是顺颂商祺用于商业文书中,即祝生意兴隆之意.是商祺.是中国书信礼仪中的问候祝颂语。
现在的人也很少用笔写信了,即使写信或者写电子邮件也很少使用这些文言词了,一般也就是“恭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之类的祝贺语。
在以前的书信中经常会看到“x祺”,“x安”,“x福”,“x禧”,“x吉”之类的祝福,比如“商祺”,“文祺”,“近祺”,“筹安”,“德安”,“客安”,“冬安”,“财安”,“曼福”,“年禧”,“新禧”,“春禧”等等。
关于祝颂的方式也根据对象的辈分和尊卑有关,如给长辈写信一般用“敬请福安”,“敬颂崇祺”,同样给上级写信一般用“恭请”,“敬请”,“祗请”等,给平辈写信一般“即请大安”,“顺祝商祺”,给晚辈用“顺问”即可。
语言知识:旧事书信常用祝颂、问候语对祖父母:敬叩金安敬请福安叩请金安恭祝健康长寿对亲友长辈:敬请钧安敬颂崇祺敬颂福祉恭请福绥恭叩钧安敬祝康乐顺叩崇祺恭请万福对女长辈:恭叩慈安敬请坤安敬请淑安恭请懿安对师长:恭请海安敬请教安恭请教祺敬请讲安对平辈:即颂时祺敬候佳祉谨颂大安祝你健康祝你安好顺颂时绥敬候坤祺(女)并颂妆安(女)对晚辈:即问近安顺询近祉祝进步祝健康祝幸福快乐即颂近好对政界:敬请勋安恭请钧安祈请政安对军界:敬请戎安恭叩麾安即颂勋祺敬问戎安对学生;并询学安敬颂学祺顺祝进步对作者:顺候著安敬请著福顺祝撰安即颂著祺对编者;肃请编安即颂编祺对商界;敬请筹安并颂财安顺颂筹祺顺颂筹祉祝生意兴隆祝财源茂盛对宗教人士:敬请道安即颂法安恭请法安即颂禅安对旅行者:敬请旅安顺请客安此祝行安谨问旅安对已婚者:敬祝俪安敬候俪祉恭请双安顺颂俪祺贺婚:恭请岩喜顺贺大喜恭请喜安祉贺大喜祝新婚幸福快乐贺新年:恭贺新禧顺贺新祺并颂新祺敬贺岁祺祝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祝新春大吉大利吊唁:敬请礼安顺候孝履用候苫次请节哀顺变问病:即颂痊安顺候痊安著早日康复按时令:敬颂春祺即颂春安敬候暑安肃请夏祺即颂夏安此颂暑祺谨颂秋安顺候秋祺顺问秋安敬颂冬绥敬请冬安敬颂炉安对全家:恭请阖府清福恭祝阖家清泰祝全家安好篇二:书信常用祝颂语书信格式①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古代_书信的格式范文
古代_书信的格式范文古代_书信的格式范文【一、烽火传军情】"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
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
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
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为了讨得美人欢心而随意点燃烽火,最终导致亡国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周灭商后建都镐京,历史上称作西周。
初期,周王为巩固国家政权,先后把自己的兄弟、亲戚、功臣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还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青鸟传书】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
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
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
【黄耳传书】信鸽传书,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现在还有信鸽协会,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比赛。
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
古代书信格式内容
古代书信格式内容书信是人们相互交往、联系的一种形式,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
平常通信,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自然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尤其与台、港、海外侨胞通信来往,注重通信格式和用语更显得重要。
书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
1. 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
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2.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3. 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
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4.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
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
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5.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
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 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
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
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祺”、“此请召绥”等。
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
结尾语要根据书信内容,运用自如。
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同的套语,如: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敬颂、痊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专此布复,顺颂时绥;此上,即颂、时绥;此复、即请俪安;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春绥;勿复并颂、俪祉;此复即请俪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
古代书信格式
古代书信格式古代书信是人们在古代使用的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和缺乏现代通信工具,书信成为了人们传递消息、表达思念和交流心情的主要方式之一。
古代书信格式是一种独特的写作风格,具有一定的规范和约定。
本文将介绍古代书信的常见格式和要求,以及书信的写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古代书信常见格式古代书信的格式可以分为两部分:信头和信文。
1. 信头信头是书信的开头部分,包括信札和信题。
•信札:信札是书信的写信人署名的地方,标明发信人的身份。
古代书信的信札通常位于信纸的右上角或左上角,有时有特殊装饰。
•信题:信题是书信的标题,用于概括信件的主旨或大致内容。
信题通常位于信札之后,居中书写。
2. 信文信文是书信的正文部分,包括称呼、问候、正文和结尾。
•称呼:古代书信的称呼根据收信人的身份来制定,常见的有“某某先生”、“某某女士”等。
称呼通常位于信文的开头部分,右对齐书写。
•问候:问候是书信的开场白,用于向收信人致意并表达自己的关切和问候。
•正文:正文是书信的主体部分,用于表达自己的意思、叙述事情、表达感情等。
古代书信的正文通常言简意赅、行文流畅,尽量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清楚。
•结尾:结尾是书信的结束部分,包括结束语和署名。
结束语用于表达自己的期盼和祝福,常见的有“敬祝安好”、“此致敬礼”等。
署名是书信的写信人签名的地方,位于信文的末尾,通常在右下角署名。
在古代书信中,写信人的署名有时会注明日期、地点等信息。
二、书信的写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在写古代书信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和事项:1.用适当的称呼称呼收信人:根据收信人的身份来决定称呼,要尊重对方,避免不得体的称呼。
2.措辞要得体,言简意赅:古代书信的写作风格追求简练明了,内容要表达清楚,不要使用年轻人的俚语或网络用语。
3.注意书信的格式和布局:信头和信文的格式要清晰,书写整齐,注意控制书信的长度,避免过长。
4.表达真诚的情感:书信是人们交流感情、传递思念的工具,要用真诚和温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古人写信的格式与用语
古人写信的格式与用语
古代中国的信件通常采用书信格式,包括信头、称呼、正文、
落款等部分。
在称呼上,常见的有“某某先生”、“敝人某某”、“臣某某”等,具体的称呼取决于写信人与收信人的身份关系。
信
头一般写明日期、地点等信息,以便确定信件的时空背景。
在正文部分,古人写信通常非常注重礼节和表达方式。
他们会
使用一些固定的套语和敬辞,如“敝人谨启”、“敢问尊驾近况何如”等,以示对收信人的尊重和关心。
同时,他们也会用一些辞藻
华丽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思,以增加信件的文采和艺术性。
古代中国的信件内容通常包括问候、寒暄、询问近况、表达感谢、道歉、请求帮助或者传递消息等。
在写信时,古人非常注重言
辞的恭敬、委婉和客气,避免直接表达过于直接或冒犯对方的观点。
在落款上,古人一般会写上自己的姓名、官职、住址等信息,
以示真实身份和方便对方回信。
有时候,他们还会附上自己的印章,作为信件的认证和保密手段。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信件格式与用语注重礼节、尊重和委婉,
注重表达情感和意思,同时也注重身份和认证。
这些特点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文化传统中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交礼仪的重视。
古代人写信的格式范文
古代人写信的格式范文
在古代,书信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式。
古代人写信时,通常会遵循
一定的格式,以示尊重和礼仪。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古代人写信的格式范文。
首先是信的开头。
古代人写信时,通常会先写上收信人的姓名和地址,以示对
对方的尊重和礼貌。
接着是称谓,通常会用“臣某某拜”、“某某顿首”等尊称,以表
达自己的谦卑之意。
然后是写信人的姓名和地址,以便对方知道是谁写来的信。
接着是信的正文。
在信的正文中,古代人通常会先表达自己的问候和关心之意,比如“安好”、“寒暄”等。
然后是写明写信的目的和内容,要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
避免产生误会。
在信的正文中,古代人通常会用文言文或者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增加信函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最后是信的结尾。
在信的结尾,古代人通常会再次表达自己的问候和关心之意,比如“臣某某顿首”、“再顿首”等。
然后是写信人的姓名和地址,以便对方知道是谁
写来的信。
最后是写信日期,以便对方知道信函的具体时间。
总的来说,古代人写信的格式是非常注重礼仪和尊重的。
通过以上的格式范文,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人在写信时的严谨和认真,体现了他们对人际关系和交流的重视。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大家了解古代人写信的格式有所帮助。
感谢阅读。
古人书信常用
古人书信常用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含居高临下之义。
赐,上给予下叫做赐。
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道鉴大鉴英鉴伟鉴雅鉴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
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
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爱鉴双鉴芳鉴致母亲,可称“慈鉴”。
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
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
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给居丧者信,用“礼鉴”。
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共鉴同鉴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讲席教席撰席著席史席席,席位。
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
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
撰,即著述。
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阅知悉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古代书信礼仪
古代书信礼仪篇一:古代书信礼仪一、口头称谓语古代称谓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君子之国,即使是在唇枪舌剑的论战中,我们的先人也同样讲究语言美。
《礼记·仪礼》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
”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
就是说,对人说话要尊敬、和气,谈吐文雅。
现在我们称呼对方的代词只有“你”和“您”,而古代,虽然有“汝,尔、若、而、乃”等好几个称法,但是他们无论对长辈、平辈说话时,从来不用这些词,认为如此称呼不礼貌。
古人有多种多样表示尊敬的方法,大概有如下数种。
1、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等。
2、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对方的字、号。
4、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等字眼。
如“贤侄”、“贤婿”等。
5、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不敢直接指呼对方。
例如,“陛下”代称帝王;“殿下”代称皇后、太子;“阁下”、“足下”等代称一般人。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我”以外,还有“余、吾、予、朕、台、卯”等。
但古人对长辈或平辈说话时,也不用他们而是毫无例外地用谦称。
例如: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明”的说法来称呼自己。
如自称“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
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的说法来称呼。
例如自称“臣、仆、在下、*子、牛马、自己下走”等等。
4、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
例如自称“弟子、学生、小生、贫僧、卑吏、卑职”等。
5、直呼自己的名。
例如孔子自称“丘”。
古人的礼貌语言还表现在:凡是说到与对方有关的行为、人物、事情、物品时,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说法,例如:称别人的姓、名和字为“贵姓、大名、尊讳、尊字”等。
称别人年龄为“贵庚、尊庚、芳龄、高寿”等。
称别人的住处为“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等。
称别人的神态、相貌为“风采”等。
古人写得书信格式
古人写得书信格式
在古代,书信的格式是非常讲究的,充满了各种礼节和规矩。
以下是古人书信格式的基本步骤:
1.称谓:在信的开头,首先要对收信人进行适当的称谓。
这个称谓要与收信人的身份、地位相符合,表示尊敬。
例如,对长辈或上级,一般使用“尊前”、“拜启”等词;对平辈或同级,则使用“台启”、“大鉴”等词。
2.寒暄:在称谓之后,通常会有一段寒暄语,用来表达写信人的问候和关心。
这部分内容可以根据与收信人的关系和具体情况来写,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
3.正文:正文是书信的主要内容,应该简明扼要地表达写信人的意图和信息。
在叙述事情或表达情感时,要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
4.结尾:在正文之后,通常会有一个结尾部分,用来表示敬意或请求。
例如,“敬礼”、“谨启”、“伏乞俯允”等词都是常见的结尾用语。
5.署名:最后,写信人需要在信的末尾署上自己的名字。
如果
是正式的书信,可能还需要加盖印章。
古人 写信格式
古人写信格式在古代,书信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用于交流信息、表达情感、传递问候等。
古人写信的格式相对固定,下面我将以下面为例,详细介绍一下古人写信的格式。
一、书信结构1.信头:信头包括写信人的姓名、字号、籍贯、官职等。
通常写在信纸的右上角,以便收信人了解发信人的身份。
2.称谓:称谓是对收信人的尊称,如“尊敬的XXX先生/女士”。
称谓应根据收信人的身份、关系而定,以表示尊敬和礼貌。
3.正文:正文是书信的主要内容,包括叙述事情、表达情感、提出请求等。
在写正文时,应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晰、用词得当。
4.结尾:结尾部分包括祝福语、署名和日期。
祝福语通常是一些表示祝愿和问候的话语,如“敬祝商祺”、“顺颂时祺”等。
署名是写信人的姓名或字号,日期则是写信的时间。
二、写信步骤1.准备材料:准备好信纸、笔、墨等书写工具。
信纸应选择质量好、格式规范的纸张,以示对收信人的尊重。
2.构思内容:在写信前,应先思考书信的主题和内容。
明确写信的目的和意图,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书写信封:在信封上写明收信人的姓名、地址等信息,确保书信能够准确无误地送达。
4.撰写正文:按照书信结构的要求,撰写正文内容。
在叙述事情时,应注意客观、真实、详细;在表达情感时,应真诚、自然、得体;在提出请求时,应明确、具体、合理。
5.检查修改:完成正文后,应仔细检查一遍,确保语句通顺、无错别字、格式规范。
如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应及时进行修改。
6.书写结尾:在结尾部分写上祝福语、署名和日期。
祝福语应根据收信人的身份和关系而定,署名和日期应清晰易读。
7.装封信件:将写好的书信装入信封,封好口并贴上邮票。
确保信封上的信息准确无误,以便书信能够顺利送达。
三、注意事项1.用词得体:在写信时,应注意用词得当,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或粗俗的语言。
使用敬语和谦词可以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和礼貌。
2.格式规范:书信格式应规范整齐,避免出现错别字、格式混乱等问题。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可以帮助表达更加清晰准确的意思。
古代书信常识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古代书信常识篇一:书信的相关知识一、书信的相关知识(一)书信分为一般书信和专用书信。
(二)一般书信一般由称谓、问候语、正文、结尾、署名、日期所构成。
写作时条理要清楚,要符合事情本身的顺序,符合收信者的阅读心理,这样才能表述得清楚明白,以免造成对方的误会或疑问,达到写信的目的。
写作时用词要热情、自然、贴切、有礼貌。
字迹要清楚,不能潦草,以免造成误会和麻烦。
信封写作要规范,避免投递困难。
(三)专用书信是用于某种特定场合,针对某种特定事务或特殊需要的具体专门用途的书信。
专用书信有感谢信、慰问信、表扬信、申请书、倡议书等等。
1.感谢信正文务必写清得到了哪些帮助,这些帮助又产生了哪些效果。
叙述事件时,要准确无误地叙述时间、地点,发生事件的其它详细情况。
感谢信以感谢为主,所以感谢应真诚、朴素,表达谢意时要符合实际,说到做到。
同时感谢时要照顾到感谢对象的一些诸如身份、年龄、性别、学历修养等情况,以使自己的感谢可以恰到好处,切实可行。
语言要求精炼、简洁,篇幅不可太长。
2.慰问信要向对方表示出无限亲切、关怀的感情,使对方有一种温暖如春的感觉。
要较全面地概括对方的可贵精神,并提出希望,勉励他们继续努力工作,刻苦奋斗,取得胜利。
行文要诚恳、真切,措词要恰切,篇幅要短小。
3.表扬信叙事要实事求是。
评价要恰如其分,要用事实说理,要充分反映出对方的可贵品质。
写动人事迹要做到见人、见事、见精神。
不要以空泛的说理代替了动人的事迹。
语气要热情、恳切,文字要朴素、精炼,篇幅要短小精悍。
表扬信可以组织名义写,也可以个人名义写。
除信中给予的表扬外,也可以建议有关部门给予表扬。
4.申请书按解决事项的内容分类,可分为入团、入党、困难补助、调换工作等。
申请的事项要写清楚、具体,涉及到的数据要准确无误;理由要充分、合理,实事求是,不能虚夸和杜撰,否则难以得到上级领导的批准;语言要准确、简洁,态度要诚恳、朴实。
5.倡议书内容要有新的时尚和精神,要切实可行,要不违背国家的方针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古代书信常识篇一:书信的相关知识一、书信的相关知识(一)书信分为一般书信和专用书信。
(二)一般书信一般由称谓、问候语、正文、结尾、署名、日期所构成。
写作时条理要清楚,要符合事情本身的顺序,符合收信者的阅读心理,这样才能表述得清楚明白,以免造成对方的误会或疑问,达到写信的目的。
写作时用词要热情、自然、贴切、有礼貌。
字迹要清楚,不能潦草,以免造成误会和麻烦。
信封写作要规范,避免投递困难。
(三)专用书信是用于某种特定场合,针对某种特定事务或特殊需要的具体专门用途的书信。
专用书信有感谢信、慰问信、表扬信、申请书、倡议书等等。
1.感谢信正文务必写清得到了哪些帮助,这些帮助又产生了哪些效果。
叙述事件时,要准确无误地叙述时间、地点,发生事件的其它详细情况。
感谢信以感谢为主,所以感谢应真诚、朴素,表达谢意时要符合实际,说到做到。
同时感谢时要照顾到感谢对象的一些诸如身份、年龄、性别、学历修养等情况,以使自己的感谢可以恰到好处,切实可行。
语言要求精炼、简洁,篇幅不可太长。
2.慰问信要向对方表示出无限亲切、关怀的感情,使对方有一种温暖如春的感觉。
要较全面地概括对方的可贵精神,并提出希望,勉励他们继续努力工作,刻苦奋斗,取得胜利。
行文要诚恳、真切,措词要恰切,篇幅要短小。
3.表扬信叙事要实事求是。
评价要恰如其分,要用事实说理,要充分反映出对方的可贵品质。
写动人事迹要做到见人、见事、见精神。
不要以空泛的说理代替了动人的事迹。
语气要热情、恳切,文字要朴素、精炼,篇幅要短小精悍。
表扬信可以组织名义写,也可以个人名义写。
除信中给予的表扬外,也可以建议有关部门给予表扬。
4.申请书按解决事项的内容分类,可分为入团、入党、困难补助、调换工作等。
申请的事项要写清楚、具体,涉及到的数据要准确无误;理由要充分、合理,实事求是,不能虚夸和杜撰,否则难以得到上级领导的批准;语言要准确、简洁,态度要诚恳、朴实。
5.倡议书内容要有新的时尚和精神,要切实可行,要不违背国家的方针政策。
背景目的要写清楚,理由要充分。
措辞要恰切,情感要真挚,同时要富于鼓动性。
篇幅不宜太长。
(四)一般书信与专用书信的的主要区别有以下三个方面1.专用书信常有标明性质的标题,有的还在标题前加上标题内容的修饰语;一般书信没有标题。
2.专用书信的收信人的称谓可写在开头第一行,也有的写在正文之后另起一行顶格。
一般书信的收信人的称谓均写在开头第一行。
3.不少专用书信,为表示慎重,要在具名处加盖公章。
其他书信如是单位写的则为函,属公文系列;如是个人写的则不必使用公章。
二、关于书信的典故飞鸽传书2500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驯养信鸽。
在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中,西夏军队利用信鸽做军事通讯。
南宋初,大将曲端的军队中也使用信鸽传达消息召集军队。
古代称信鸽为“飞奴”。
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
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
清乾隆年间,我国广东佛山地区每年5、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年都有几千只参加,赛距约400华里。
当时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赛鸽会。
国外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绩。
鸿雁传书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
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
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
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
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
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另一种更为人所知所喜欢的是民间流传的故事: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王宝钏苦守寒窑十数年矢志不移。
一日,王宝钏正挑野菜,忽闻空中鸿雁连声呼唤,遂请求代为传书于平贵夫郎,然一时难寻笔墨,情急之下,撕下罗裙,咬破指尖,写下血泪书信,倾诉对爱情忠贞和盼望夫妻团圆的心情。
前者是对国的忠心,后者是对感情的忠贞,这两个故事的流传,让“鸿雁”成为古代通信的使者,也让这两个故事本身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青鸟传书1998年10月9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1999北京(二)》纪念邮资片1套4枚,其中第三枚“情缘东方”,主图和邮资图内容一致,均为一只色彩斑斓的飞鸟,背景为驿站和长城,表现了我国古代青鸟传书的传说。
“青鸟传书”究竟来自什么典故?追溯源头,我们还需到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去寻找答案。
据《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大黧,一名少黧,一名青鸟。
居三危之山,为西王母取食。
”这三只赤首黑目,名字分别叫大黧、少黧、青鸟的神鸟,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具三足,居住在三危山上,乃力大健飞之猛禽,它们不但为住在紧靠昆仑山的玉山上的西王母觅取食物,还能飞越千山万水为西王母传递信息。
陶渊明《读其五》云:“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
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
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在世无所须,唯酒与长年。
”传说西王母驾临之前,总有青鸟先来传书报信。
据说,西王母前往汉宫时,青鸟前去传书,青鸟一直飞到了承华殿前。
汉武帝看到这只美丽可爱的鸟儿,甚为惊奇,便问大臣东方朔这鸟叫什么名字?是从哪里飞来的?东方朔告诉他说这只鸟叫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现在是专门为报信而来的,西王母很快就要来了。
果然过了一会儿,西王母就由大黧、少黧两只美丽的鸟儿左右扶持着,来到了殿前,汉武帝与群臣赶忙迎接西王母,热情款待。
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了美丽无比的百鸟之王——凤凰。
美丽的青鸟,美好的传说,引得文人墨客争相赋诗吟颂。
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三鸟别王母,衔书来见过”,李商隐有诗“青鸟西飞意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韦应物有诗“欲来不来夜未央,殿前青鸟先回翔”,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曹唐有诗“歌听紫鸾犹缥缈,语来青鸟许从容”,胡曾有诗“武皇无路及昆丘,青鸟西沉陇树秋”,曾士毅有诗“幡影不随青鸟下,洞门空闭紫霞微”,郭崇嗣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白云空锁岭头碑”,姚孟昱有诗“穆王驭骏旧时游,青鸟书传信久幽”,杨巍有诗“青鸟已无白鸟来,汉皇空筑集灵台”,张帮教有诗“黄竹歌堪听,青鸾信可通”,练国士有诗“蟠桃难定朝天曰,青鸟依然入汉时”,万象春有诗“一双青鸟归何处?千载桃花空自疑”,梅询有诗“青鸾消息沉桑海,目新金鳌第一峰”。
以上这些诗作,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青鸟已不像《山海经》中所描述的那样是猛禽了,而是变成了三只善通人意、温和良善、体态轻盈、小巧玲珑的可爱“信使”了。
确实,在古时候,人们要想与远行的亲人通信,真是万难,普通百姓几乎没有专门的通信设备。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这些诗句,诉说着古人音信难通的惆怅与无奈,因此也只有将真情寄托给青鸟,让青鸟帮自己传递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思乡和思亲之情了。
三、书信的别称在中国古代书信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使者。
泛称书札为书信是后来的事。
换句话说,现代所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
《左传》记载:“叔向使诒子产书。
”著名的书信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在现代汉语中“书”仍保留了“书信”的意思,如“家书”等。
现将古代书信的别称介绍如下: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
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
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3尺,一般书信宽不过1尺,故将书信称为尺牍。
柬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贴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
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笺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
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
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叫函。
后来就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札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
据《文选》“古诗十九首”之十七有这样的诗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
现仍通用“信札”一词。
书信的上述别称都和我国古代写信用的材料有关。
除了上述别称外,古代书信还有一些别称。
鸿雁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所以,后来用鸿雁代称书信。
鲤鱼也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一种称为“双鱼”,如宋人《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另一种称为“双鲤”,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诗:“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
”韩愈《寄卢仝》诗中也有“更遣长须致双鲤”的诗句。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诗中有:“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有的直接说成“鱼书”,唐代诗人韦杲《忆玉箫》诗:“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如秦。
”因为常用鲤鱼代替书信,所以古人往往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汉乐府诗中有“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中事,看取幔中书”。
书筒也代指书信。
书筒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
李白诗中便有“桃竹书筒绮秀文”之句。
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
如宋赵蕃诗中有这样一句:“但恐衡阳无过雁,书筒不至费人思。
”八行书也是信札的代称。
旧时信件每页八行,故称为八行书。
《后汉书·窦章传》李贤注引马融《与窦章书》:“孟陵奴来,赐书,见手迹……书虽两纸,纸八行,行七字。
”温庭筠词曰:“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四、书信落款问候语1.请安:用于祖父母及父母:恭叩金安、敬请、福安、肃请、金安。
用于亲友长辈:恭请福绥、敬请履安、敬叩崇安、敬请颐安、虔清康安。
用于老师:敬请尘安、恭请道发、肃请海安、虔请讲安。
用于亲友平辈:敬候佳祉、并候近安、顺颂起居、顺侯大安、敬颂台安、顺颂时绥。
用于亲友晚辈:即询近佳、即问近好、附颂清安。
用于有祖父及父母而在一处者:敬请侍安、敬颂侍福、并候侍祺。
用于夫妇同居者:敬请俪安、顺颂双安、敬颂俪祉(祺)。
用于政界:敬请勋安、恭请钧安、只请政安。
用于军界:敬请戎安、恭请麾安、肃请捷安。
用于学界:只颂撰祺、只请著安、顺请文安、并请学安、即颂文绥、即候文祺。
用于商界:即请财安、敬候筹安、顺颂筹祺。
用于旅客:敬请旅安、藉颂旅祺、顺询旅祉。
用于家居者:敬请潭安、并颁潭福、顺颂潭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