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书信格式

合集下载

新古代书信格式范文(精选九篇)

新古代书信格式范文(精选九篇)

古代书信格式范文(精选九篇)5古代书信格式范文(篇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信是写在竹简上的,为了防止别人偷看,就在上面用木板覆盖起来,用绳子扎好,那个绳子就叫做“缄”。

我们现在说“三缄其口”就是封好扎好的意思。

后来用封泥把信封好,再在封泥上盖章,表明这封信没有被拆开过。

封泥上的文字就是现在的文字学家研究的封泥文字。

书信有许多叫法,如书札、手札、书牍、尺牍、尺翰等。

对唐以前的名人书信,后人称之为帖,是重视它的书法。

故宫博物院曾为院庆80周年展出的镇院之宝《平复帖》,就是西晋陆机问候患病的朋友的书信,这9行84字的草书,是中国存世最早的书法真迹和名人手札。

古代书信的传递方式书信的传递,是人类交往的重要手段,古代书信的传送大体有以下方式:羽檄:就是插有羽毛的书信。

颜师古注解:“檄者,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召也。

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示速急也。

”意思是古代战事紧急时,把羽毛插在书信上,称之为“羽檄”。

羽书:古代征调军队的文书。

鸡毛信:古代羽书的一种,就是在书信上粘插鸡毛,因此又叫“鸡毛信”。

这种传递书信的方式一直到抗日战争时期仍在沿用。

中国西南地区的佤族、拉祜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直到民主改革前夕,仍然使用这种方式传信。

信鸽传书:古代用信鸽传递书信的方式。

这样传递书信的方式历史悠久,西汉的张骞、东汉的班超,先后出使西域时,都曾用信鸽传递消息。

传竹筒:古代用竹筒传递书信的方式,从唐代一直到明、清时期,相沿成俗,竹筒起着保护和传递书信的作用,类似今天的信封。

急脚递:古代传递紧急军事情报的一种方式,俗称“传金牌”。

始于宋代,元代称为“急脚铺”。

相传岳飞一日接连收到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令他退兵,这就是金宇牌急脚递。

书信的礼仪和格式在中国古代的书信中,最著名的是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还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从这些书信里可以看到比较规范的书信格式和用语,这些书信都成了书信礼仪的典范。

书信的成分有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六个部分。

中国古代书信格式

中国古代书信格式

中国古代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称谓:在信的开头,需要使用适当的称谓,以表达对收信人的尊重。

称谓可以根据关系亲疏、官职高低等进行调整,如“敬赠”、“谨启”等。

问候语:在称谓之后,需要写上问候语,表达对收信人的关心和尊重。

问候语需要根据时令、节气、对方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变化。

正文:正文是书信的主要内容,需要表达清楚、简洁明了。

正文可以根据需要分段,每段开头需要空两格。

结尾:结尾是书信的结束部分,需要表达出写信人的祝福、希望等。

结尾需要根据关系亲疏、官职高低等进行调整,如“敬请安好”、“顺颂时祺”等。

署名:署名是写信人的名字,需要写在信的末尾。

署名需要根据写信人身份、官职等进行调整,如“晚生”、“愚弟”等。

在书写书信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使用适当的语气和措辞,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注意书写规范,字迹工整,避免错别字和涂改。

注意书信的礼仪和文化内涵,遵循传统书信格式和规范。

以上是中国古代书信格式的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书信格式

中国传统书信格式

中国传统书信格式1中国传统书信格式是中国古代书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以下是对中国传统书信格式的详细介绍。

一、信封格式中国传统书信的信封采用竖排方式,从右至左书写。

信封上方写有收信人的地址和姓名,中间写有收信人的尊称或职务,下方写有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

在信封的右下角,通常还会注明邮寄方式和邮寄日期。

二、信纸格式中国传统书信的信纸采用竖排方式,从右至左书写。

信纸的上方写有收信人的尊称或职务,中间是写信的正文,下方是写信人的署名和写信日期。

在写信的正文之前,通常会空出一两个字的空隙,写上“敬启者”或“谨启者”,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

在写信的正文之后,通常会空出一两个字的空隙,写上“此致”或“敬礼”,表示对收信人的敬意。

三、写信的语言和风格中国传统书信的语言和风格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在写信时,通常使用文言文或古诗词等文学形式,表达情感和意境。

同时,书信的语言也注重礼貌和委婉,避免直接冲突或不愉快的话题。

书信的风格因人而异,有的人喜欢简洁明了,有的人喜欢华丽繁复,但总体上都要符合书信的规范和要求。

四、写信的注意事项中国传统书信在写信时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写信人要注意书信的格式和用语,避免使用不当的词语或格式。

其次,写信人要注意书信的内容和目的,确保书信能够准确传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

最后,写信人要注意书信的保密和安全,避免书信泄露或被他人窃取。

五、中国传统书信的价值和意义中国传统书信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文化特点。

其次,它是中国古代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最后,它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重要载体,展现了当时人们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才华。

总之,中国传统书信格式是中国古代书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它不仅是当时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历史见证。

古文书信格式范文(必备3篇)

古文书信格式范文(必备3篇)

古文书信格式范文(必备3篇)文言文书信格式:提称语、启辞、正文、结语、祝辞、署名、附候语及补述语一、提称语提称语是附在称谓后面,提高称谓的语词。

提高称谓,也就是对受信人进行尊敬抬举的意思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公道席、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有的提称语除提高称谓之外,还有请受信人察阅此信的.意思,如“赐鉴”、“青鉴”等。

我国传统书信中常用的提称语很多,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与称谓的配合。

二、启辞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常见的启事敬辞“敬禀者”,意思是说:“我恭敬地禀告的事情如下。

”启辞又分为两类。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三、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

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

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四、结语写信对人叙事论理,说完正事就结束,收得太急,显得不太礼貌,因此要说上一两句客气话,就象平常至朋友家聊天,临告辞之前需要说几句过渡,完了再告辞。

书信中如“临书翘企,敬候佳音”、“因故迟复,请谅”等等。

结尾敬语,敬告对方谈话到此结束,与前段的启事敬辞相呼应。

前头用“敬启者”,后面“敬此”、“肃此”;如果前头用“兹复者”,后面则用“专此”、“草此”之类。

五、祝辞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之类。

其中,“即颂”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

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

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中国传统书信常用语

中国传统书信常用语

中国传统书信常用语中国传统书信常用语1、中国古代书信格式一、提称语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现将常见提称语解释如下:(一)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二)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三)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①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垂,含居高临下之义。

赐,上给予下叫做赐。

钧,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②勋鉴、道鉴、大鉴、英鉴、伟鉴、雅鉴、惠鉴。

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

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

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③慈鉴、爱鉴、双鉴、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

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

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

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④礼鉴给居丧者信,用“礼鉴”。

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⑤公鉴共鉴同鉴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四)席,即席位。

道席、讲席、教席、撰席、著席、史席。

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

信怎么写格式5篇 .doc

信怎么写格式5篇 .doc

信怎么写格式5篇书信的写法书信虽然是一种个人性很强的运用文,写法上也比较灵活,但书信还是应该遵循一定的要求,最基本的可概括为以下二点:(—)必须合乎规范书信写作规范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书写格式的规范,二是书信语言的礼仪规范,这两种规范都必须严格遵守,否则就会出乱子,闹笑话。

(二)言之有物,通情达理“信”字本身含有信任之义,这要求书信不论写给谁看,所述之事都要实在,所表之情都要率真,所讲之理都要通达。

书信的格式书信历史悠久,其格式也几经变化。

今天,按通行的习惯,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1.称呼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

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

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

(具体可参见第四编《应酬称谓》)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

这里简要说明几条细则:关于书信的格式〖打印文章-下载本文〗〖唐诗三百首-在线字典〗〖字号:大中小〗(1)给长辈的信。

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

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2)给平辈的信。

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小邹”、“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

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

(4)给师长的信,通常只写其性或其名,再加“老师”二字,如“段老师”、“周师傅”、“宏海老师”等。

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也可单称“老师”、“师傅”。

假如连名带姓,在信首直称“孙松平老师”、“王达夫师傅”,就显得不大自然且欠恭敬。

中文书信格式

中文书信格式

中文书信格式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礼仪之邦,人们的社会产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动方式来进行。

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常使用到一系列的应用文,如传统的书信、名片、柬贴、启事、题诗题词、对对联等,现代的如电报、传真、特快专递、电子邮件等。

这些应用写作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具有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色彩。

第一节书信简述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

“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如“阳气极於上,阴信萌乎下”(扬雄:《太玄经·应》);另外,“信”也有托人所传之言可信的意思,不论是托人捎的口信,还是通过邮差邮递的书信,以及近年出现的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都具有这种含义。

用语言文字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和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信,一是有运用文字述说事情原委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二是具备相应的书写工具;三是有人进行传递。

亲笔给亲戚朋友写信,不仅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给受信人以“见字如面”的亲切感;科技不断进步,又相继出现了电话、电报、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交流信息的手段,可以预见,未来电子邮件这一新兴的手段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在进行重新建构,书信的运用除传统用法,即公函私函之外,一个新的发展动向便是原先私函类中因为个人需要而向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知名学者等个人所发的事务性的信件,这一类信件的使用量逐渐增多,值得注意。

我们将其称为个人公文。

二、书信的构成书信由笺文积封文两部分构成。

笺文即写在信笺上的文字,也就是寄信人对收信人的招呼、问候、对话、祝颂等等。

笺文是书信内容的主体,书信的繁简、俗雅及至其他方面的风格特征,几乎都由内容主体决定。

封文即写在信封上的文字,也就是收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的地址、姓名等等。

封文是写给邮递人员看的,使邮递人员知道信从哪里来,寄往哪里去;万一投递找不到收信人,还能将信退给寄信人。

中文书信体格式

中文书信体格式

中文书信体格式1.引言1.1 概述中文书信体是指以汉字为基础的书信写作方式和格式。

在传统的中文书信文化中,中文书信体有着独特的规范和约定。

它不仅仅是一种书写方式,更是一种传达情感、交流思想的艺术形式。

在中文书信体中,人们通常以亲切、自然的口吻来表达对收信人的问候和关心。

相比于英文书信体,中文书信体注重温情和人情味,更加注重人际关系的维系和情感的表达。

中文书信体的格式相对宽松,但也有一些基本要点需要遵循。

首先,书信的起始部分通常以称呼来开头,如“亲爱的”、“尊敬的”等。

其次,书信的正文部分应该清晰明了,段落分明,逻辑条理清晰,措辞得体,语气亲切而不失礼貌。

同时,应该避免使用过于生僻的词汇和复杂的句式,以确保信件的易读性和理解性。

中文书信体的结尾通常以祝福语或感谢语作为结束,表达对收信人的祝福或对他们的帮助表示感激之情。

此外,在书信的落款处,应该署上写信人的姓名,并写明写信的时间和地点,以示真实和诚信。

总而言之,中文书信体是一种传统的书信写作形式,注重情感的流露和人际关系的维系。

人们在使用中文书信体时,应当遵循一定的格式和要求,用心用意地表达思念之情和交流之意。

中文书信体不仅是一种书写方式,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来撰写:1.2 文章结构文章的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框架和组织方式。

一个良好的文章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并有助于文章的逻辑流畅性。

对于中文书信体格式的文章,一个典型的结构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2.1 引言引言部分可以简要介绍中文书信体的概念,为读者提供一个对全文内容的初步了解。

在引言部分,可以阐明中文书信体格式的重要性,并指出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1.2.2 正文正文是文章的核心部分,用来详细介绍中文书信体格式的要点以及相关信息。

在正文部分,可以结合实例和解释,逐步介绍中文书信体的写作规范、格式要求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可以从信头、信末、书信内容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强调书信体格式在传达信息和表达意思时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书信格式1

中国传统书信格式1

中国传统书信格式文言书信书写指南目录一、提称语二、启辞三、正文四、结语五、祝辞六、署名七、附候语及补述语一、提称语提称语是附在称谓后面,提高称谓的语词提高称谓,也就是对受信人进行尊敬抬举的意思,如“希圣老师尊鉴:”;再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有的提称语除提高称谓之外,还有请受信人察阅此信的意思,如“赐鉴”、“青鉴”等。

我国传统书信中常用的提称语很多,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与称谓的配合。

在礼仪简化的现代生活中,提称语常常被省略。

省略提称语后,在称谓下加冒号“:”,如“希圣老师:”。

书信中请察阅敬语应用对象常用敬语尊长 :尊鉴、赐鉴、钧鉴、崇鉴师长: 尊鉴、台鉴平辈: 台鉴、大鉴、惠鉴晚辈 :青鉴、青览、收览政界 :钧鉴、台鉴、勋鉴女性:芳鉴、淑鉴、懿鉴(年高者)夫妇: 俪鉴宗教:道鉴常用礼告敬语应用对象常用敬语直系尊亲 :谨禀、敬禀、叩禀、叩上上辈 :谨上、敬上、拜上、敬启、谨启、谨上、谨肃、肃上平辈: 敬启、拜启、谨白、上晚辈 :手书、手谕、字示传统称谓敬语应用对象常用敬语祖父母、父母:膝下、膝前长辈: 尊前、尊右、尊鉴、慈鉴、赐鉴老师: 函下、帐下、左右、吾师兄弟、姐妹:手足平辈: 阁下、足下、台右、台鉴、惠鉴、大鉴、执事、同志平辈年幼者:青览、青盼、如握、如晤、如见、如面同学 :研右、砚席、文几小辈 :知悉、见悉、阅悉、亲阅、亲览、收回、收览长辈女性: 懿鉴、懿座平辈女性 :妆阁、妆次、绣次文人: 史席、著席、撰席新进 :英鉴、伟鉴、台席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中国古代书信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中国古代书信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中国古代书信文化常识第一部分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书信文化常识一、书信格式我国的书信史源远流长,战国时期乐毅的《报燕惠王书》、鲁仲连的《遗燕将书》、李斯的《谏逐客书》等,都已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但先秦两汉人写信,形式比较随便。

至迟到魏晋时期,开始有人撰作"书仪",就是各类书信的格式,以供他人写信时套用。

这类文字在魏晋到隋唐之际非常流行,据《隋书-经籍志》记载,谢元撰有《内外书仪》四卷,蔡超撰有《书仪》二卷。

《崇文总目》称王宏、王俭、唐瑾,以及唐裴茝、郑余庆,宋杜有、刘岳尚等都有《书仪》传世。

此外还有专供夫人、僧侣使用的《妇人书仪》、《僧家书仪》等。

有学者敦煌文献中发现了上百件"书仪"类文书,比较著名的有郑余庆书仪、杜友晋书仪等。

迄今所知最早的书信格式,是晋代书法家索靖书写的《月仪》。

我国的书信文化经过历代的传承和发展,大体形成了为社会广泛认同的书信格式,一封通常意义上的书信,至少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署名。

由于收信人年龄、身份的不同,写信时所使用的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祝愿语等也都有相应的区别,弄错了就会贻笑大方,就是失礼。

这套语言相当复杂,后文再略述。

二、敬称首先我们要谈到书信中必须使用的敬称和谦称,这是中国书信文化最基本的常识,它所要体现的,则是君子"自谦而敬人"的理念。

敬称是对他人表示尊敬的称呼。

敬称的方式很多,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是将古代爵称等转换成敬称。

例如"君",原指天子或者君王,《诗-大雅-假乐》" 宜君宜王",此处的君就是指诸侯。

后来,"君"转化为比较宽泛的敬称:称父亲为家君,称已故的祖先为先君,妻子称丈夫为夫君等等。

也可以用作对他人的尊称,《史记-申屠嘉传》:"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时至今日,君作为尊称的用法在日语中依然保留着。

中国书信格式范文

中国书信格式范文

中国书信格式范文示例1:尊敬的XXX先生/女士:我非常高兴能够写这封信给您,首先我想表达我的衷心感谢和诚挚祝福。

我希望这封信能够给您带去一些关于中国书信格式的范文。

作为一种传统的沟通方式,中国书信格式有其独特之处。

下面是一个例子,供您参考:XXX先生/女士:您好!我希望这封信能够找到您并带给您一些喜悦和良好的祝福。

我是XXX,来自中国的一名普通学生。

写这封信是为了向您表达我对您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首先,我想向您表达我对您一直以来对我悉心的指导和支持之感谢。

您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一直是我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来源。

我非常感谢您在我遇到困难时给予我耐心和鼓励,让我有勇气面对挑战并取得优秀的成绩。

其次,我通过您的悉心指导,逐渐确立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您的智慧和见解激发了我对追求成功的渴望,并教会了我如何制定目标、规划未来,以及如何不断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感激您对我的信任和对我未来的支持。

最后,我想向您表达我对您的祝福和美好的祝愿。

希望您一直保持健康和快乐,生活幸福而充实。

同时,我希望您继续分享您的知识和经验,为更多的人带去帮助和启发。

请接受我最真诚的祝福,期待继续与您保持联系。

衷心的,XXX以上是一份中国书信格式的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您抽出时间阅读我的信件。

此致敬礼!您忠实的读者/学生XXX示例2:尊敬的读者,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展示中国书信的格式范文。

书信作为一种交流方式,是人们表达思念和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

中国书信文化源远流长,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格式。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书信格式范文:尊敬的XXX:您好!我以这封信表示我对您的问候和关心。

在此,我希望向您传达一些信息和分享我的近况。

首先,我希望向您表达我对您的感谢之情。

感谢您在我遇到困难时的无私帮助和关心。

您的支持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我真诚地感谢您。

其次,我想向您分享一些我最近的经历和近况。

我最近加入了一家国际公司,负责销售和市场推广。

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既有挑战性又充满了机遇。

用中国传统书信格式写一篇怀念远方朋友的信

用中国传统书信格式写一篇怀念远方朋友的信

用中国传统书信格式写一篇怀念远方朋友的信尊敬的远方的朋友:在这个美好的时刻,我把心境随风凝结成了一张书信,带着思念和祝福,通过时光的长廊,传递到您的眼前。

这一刹那,我仿佛看见了您远方那片独特的风景,与您共赏。

遥远的距离并不能阻隔我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它只是一片虚幻的海洋,将我们的思念化为涟漪,悄悄地拂过心房,将我们之间的情谊凝结成永恒的情感。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时常让我想起您。

您在那遥远的天边,我的心就如一只飞鸟,飞翔在天空之上。

每一次思念的涟漪,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友情是一剂最美的药方,它不会因为时间的磨砺而消逝,而是越发的醇厚,越发的珍贵。

每一次与您的相见,都是我生活中最可贵的时刻,它让我的心涌动起来,让我充满了力量和勇气,让我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怀念的感觉,如同一缕微风,轻轻地拂过心间。

我怀念的不仅是您曾经的言笑风生,更怀念的是您给予我的指引和关爱。

您的微笑如同一轮明月,倾洒在我的心底;您的关怀如同一股暖风,吹拂在我的脸庞。

时光的流逝,岁月的更迭,您的友情一直陪伴在我身边,成为我生活中最美的风景。

远方的朋友,您是否也依然怀念着我们共同度过的时光?每一段美好的回忆,都是幸福的结晶。

无论我们相隔多远,无论我们相见多少次,都无法抹去我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再次相聚,共同品味友情的甜美和生活的多彩。

届时,让我们一同回忆过去的岁月,展望未来的希望,感受友情的真挚和生活的奇妙。

人生的旅程,总是充满了遗憾和不舍。

但我深信,友情的种子已在我们的心间扎下了根,它会一直生长,一直开放,无论风雨、无论荆棘。

友情如同星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使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更加美丽。

远方的朋友,愿我们的友情如同一座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让我们的友谊像一杯美酒,醇香甜蜜,永远长存。

愿我的真挚的友情伴随着这封书信,飞跃千山万水,悄悄地来到您的身边,为您带去我深深的思念和祝福。

希望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您能够感受到我的诚挚和温馨,让我们的友情在岁月的长河中永存,直至永远。

古代书信范文欣赏

古代书信范文欣赏

古代书信范文欣赏篇一:古代书信格式古代书信格式一、信封(一)信封格式范例一范例二(二)启封词1. 安启,福启:对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用2. 钧启:对尊长,师长及直属长官用3. 道启:对师长,学界,方外及德高者用4. 勋启:对军政界或有公职者用5.赐启:对长官,长辈,学界,党政军界职位高或者年岁高者用6. 台启:对平辈用7. 玉展:对年轻妇女用8. 芳启:对女士用9. 公启:对机关,学校,公司,团体,民间社团用10. 亲启:对有机密性或秘密性书信用11. 礼启、素启:对居丧者吊唁用12. 大启、启:对晚辈用。

(三)缄封词1. 谨缄:用于上行书信2. 缄:用于平行书信3. 手缄:用于下行书信二、正文结尾应酬语正文开头应酬语称谓结尾敬辞提称语:启事称语日期自称署名署名下敬辞1. 自称(1)自称或提到自己的名字时要侧书(2)提及自己的尊长时,要加“家”字,不必侧书(3)提及自己的卑幼亲属,要加“舍”,侧书(4)提及自己的儿孙,工友,店号,要加“小”字,侧书(5)提及自己的师友和处所,加“敝”字,侧书(6)提及自己已经亡故的尊长,要加“先”(7)提及自己已经亡故的卑幼亲属,加“亡”,不必侧书(8)提及自己父子,兄弟姐妹,夫妇,加“愚”字,侧书(9)如收信人是尊长,自称“晚”、“职”、“后学”等;若收信人是晚辈,自称“愚”、“鄙”等;如果写到自己的意见时,可用“鄙意”、“管见”、“拙著”等,以上都有侧书2. 称人:(1)提及收信人尊长,卑幼,亲友,加“令”,对于收信人尊长,也可以用“尊”,对收信人的朋友也可加“贵”(2)提及收信人妻子,要加“尊”,如与收信人交情深,直呼“嫂夫人”“大嫂”(3)称收信人父子,兄弟姐妹,夫妇,要加“贤”(4)收信人是卑幼,也可以加“贤”(5)收信人的处所,要加“贵”(6)收信人的宝眷或商店,要加“宝”(7)提及收信人的意见是,可用“尊意”、“卓见”、“大著”等传统寒暄用语人事叙别用于父母:自违慈训,倏忽经旬。

包封的书写格式

包封的书写格式

包封的书写格式
包封(Bāo Fēng)是一种传统的中国书信格式,用于封装信件或文件。

下面是包封的书写格式:
1. 信纸选择:使用传统的书信纸张,最好是长方形的纸张。

2. 折叠方式:将信纸折叠成三层,使得左右两边各自向中间对齐。

3. 折痕处理:在信纸的两侧边缘处,可以用指甲轻轻刮出一道折痕,以帮助折叠后更加平整。

4. 文字位置:将信件内容写在折叠后的中间区域,文字应该与折叠边缘平行,并且靠近上边缘留有适当的空白。

5. 包封方法:从上方开始,将折叠后的信纸向下对折,同时将左右两侧的边缘向内对齐,形成一个小口袋。

6. 封口方式:使用毛笔或者针线等工具,将包封的开口处封住,以确保信件的安全。

7. 颜色和装饰:包封通常使用红色或金色的封条进行封口。

你也可以在封条上加上个人印章或者其他装饰物。

请注意,包封只是传统的书信格式之一,现代通信通常使用信封和邮寄服务,不再需要进行包封。

但如果你想传递一份特殊的礼物或者重要的文件,包封仍然可以作为一种独特而庄重的方式来表达你的意思。

写信的格式以及落款范文(精选12篇)

写信的格式以及落款范文(精选12篇)

写信的格式以及落款范文(精选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写信的格式以及落款范文(精选12篇)写信的格式以及落款范文第一篇怎样写信沈龙明信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通过书信的往来,可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和抒发感情。

北宋书信格式 -回复

北宋书信格式 -回复

北宋书信格式-回复[北宋书信格式]是指古代中国宋朝时期的书信格式。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其文化、政治和社会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作为一种传统的交流方式,书信在宋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体现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素养。

下面我将为您一步一步回答[北宋书信格式]的相关问题。

第一步:信头[北宋书信格式]在写信的开头处通常要注明信的主题,即信头。

信头由词句“某某某敬启者”组成,表示请求信件的收信人对此信的重视与注意。

在信头之后要空一行,然后开始写信的正文。

第二步:问候语在信的开头,一般需要写上一些问候语,以表达对收信人的尊敬和友好。

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问候语,比如“尊敬的某某某”、“亲爱的某某某”等。

第三步:自我介绍在信的正文开始时,需要简要自我介绍,以使收信人对信件的来历有所了解。

可以介绍自己的姓名、身份、与收信人的关系等。

第四步:表达主题接下来是信件的正文部分,即表达主题。

在信件中,需要明确表达自己写信的目的、请求或者寄予希望等。

可以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使收信人能够准确理解其中的意图。

第五步:结束语在信的结尾处,一般要写上一些结束语,以表示对收信人的感谢、祝福或者期待。

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结束语,比如“衷心感谢您的关心”、“祝您身体健康”、“期待您的回信”等。

第六步:署名在信的结尾处,需要留出一些空白,以便于书写自己的署名。

一般要写上自己的姓名、身份或者职务,以示真实与认真。

第七步:日期信的最下方需要写上发送信件的日期,表示写信的时间。

日期的格式一般为年、月、日。

总结:[北宋书信格式]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要点:1. 信头:注明信的主题,引起收信人的注意。

2. 问候语:表达对收信人的尊敬和友好。

3. 自我介绍:简要介绍信件的发件人。

4. 表达主题:明确表达信件的目的、请求或寄予的希望。

5. 结束语:表示对收件人的感谢、祝福或期待。

6. 署名:写上发件人的真实姓名、身份或职务。

7. 日期:在信的最下方写上发送信件的日期。

古代书信中的礼仪

古代书信中的礼仪
古人行冠礼之后都要取表字,或者还要取雅号。名只有父亲和国君才能叫,所以《仪礼-士冠礼》说:"冠而字之,敬其名 也。"直呼其名被视为不礼貌的表现。目前,进入近代以来,一般人已经很少再取表字或雅号,但在文人圈中依然有之,因此,在与他们通信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 以免唐突。
此外,与敬称相呼应,书信中凡涉及对方的事物都要用敬语,如对方的住宅,要称府、邸,或者称潭府,潭是深的意思,潭府,意犹深 宅大府,是对对方住宅的美称,故信末又往往用"潭安"来表示阖府皆安的祝愿。如果对方有所馈赠,感谢时可称厚赐、厚赠、厚贶等,以表示看重这份情谊。对不 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美称,如果是对方来信,可以称大函、大翰、惠示、大示、手示、大教;如果是诗文著述,则可称华章,瑶章;如果是宴请,则要称盛宴、赐宴 等。
接信语 刻接手教,敬悉一切。接奉大礼,敬悉种切。
交涉语 请即答复,勿再延宕。希速归还,幸勿再误。
声用语 未经本人同意,自属无效。如几日内未见复函,即作同意论。
上述仅作参考,如用在恰到好处,就会避免俗套,为书信润色。
称谓
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对自已父母的尊称。
结尾。信写好以后,加 上语,俗称“关门”。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 安”。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祺”、“此请召 绥”等。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同的套语,如: 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敬颂、痊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专此布复,顺颂 时绥;此上,即颂、时绥;此复、即请俪安;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春绥;勿复并 颂、俪祉;此复即请俪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请日安;专此 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意思尽管相同,但其在文字上却根据书信内容,运用自如,无一雷同。

名帖范文中文书信格式范文

名帖范文中文书信格式范文

名帖范文中文书信格式范文1、称呼:写一封信,先要把收信人的称呼顶格写在第一行2、问候语:针对收信人,在称呼下面写问候语,以表示自己的心意3、正文:在问候语下行写自己的表达内容,首行需要空出两行4、祝颂语:在书信内容写完之后写祝颂语,祝颂语是表示致敬或祝贺一类的话,如“此致”、“祝”等。

5、署名:在书信写完之后需要署名,可以在自己的署名加入一些合适称谓,例如“兄妹,朋友”等等6、日期:在署名之后写上日期,日期可以紧接着署名之后,也可以另起一行。

个人建议另起一行,以便美观。

爵位(有的话)+职位+籍贯+姓名+字+敬语+拜如关羽:汉寿亭侯前将军河东解县关羽云长敬拜XX师傅:道鉴!弟子XXX,久慕XX方面超群,承蒙先生允纳门下,愿执弟子之礼,谨遵师教,团结同道,刻苦钻研,传承通备武艺,弘扬民族文化!诚具名帖,恭行拜师大礼!主礼:见证:弟子:家庭住址,公元二OXX年X月XX日于 XX(地方)可以用黑色的笔,最好是水笔!流程:1、向各行业的祖师行礼2.磕头敬茶3.献包括乾肉、芹菜、莲子、红枣、桂圆、红豆等六礼。

4.叫师傅5.师父宣读收徒帖6.师傅给徒弟一件信物2、3、5现在可以省略了,1、5、6还是要的【颜真卿书法特点】1、“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特点是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

2、“颜体”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的说法。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

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又以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

境界自然阔大庄伟了。

【怎样练好书法】1、临摹结合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的方法,不但初学书法要临摹,就是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还需要临摹。

学楷书需要临摹,学篆、隶、行、草各体书仍需要临摹。

书法家的一生都是在临摹中渡过的,在临摹中学习,在临摹中思考,在临摹中创造。

摹帖,就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笔随影走,按照显露出来的字迹写,又叫“仿影”或拓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书信格式文言书信书写指南目录一、提称语二、启辞三、正文四、结语五、祝辞六、署名七、附候语及补述语一、提称语提称语是附在称谓后面,提高称谓的语词提高称谓,也就是对受信人进行尊敬抬举的意思,如“希圣老师尊鉴:”;再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有的提称语除提高称谓之外,还有请受信人察阅此信的意思,如“赐鉴”、“青鉴”等。

我国传统书信中常用的提称语很多,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与称谓的配合。

在礼仪简化的现代生活中,提称语常常被省略。

省略提称语后,在称谓下加冒号“:”,如“希圣老师:”。

书信中请察阅敬语应用对象常用敬语尊长 :尊鉴、赐鉴、钧鉴、崇鉴师长: 尊鉴、台鉴平辈: 台鉴、大鉴、惠鉴晚辈 :青鉴、青览、收览政界 :钧鉴、台鉴、勋鉴女性:芳鉴、淑鉴、懿鉴(年高者)夫妇: 俪鉴宗教:道鉴常用礼告敬语应用对象常用敬语直系尊亲 :谨禀、敬禀、叩禀、叩上上辈 :谨上、敬上、拜上、敬启、谨启、谨上、谨肃、肃上平辈: 敬启、拜启、谨白、上晚辈 :手书、手谕、字示传统称谓敬语应用对象常用敬语祖父母、父母:膝下、膝前长辈: 尊前、尊右、尊鉴、慈鉴、赐鉴老师: 函下、帐下、左右、吾师兄弟、姐妹:手足平辈: 阁下、足下、台右、台鉴、惠鉴、大鉴、执事、同志平辈年幼者:青览、青盼、如握、如晤、如见、如面同学 :研右、砚席、文几小辈 :知悉、见悉、阅悉、亲阅、亲览、收回、收览长辈女性: 懿鉴、懿座平辈女性 :妆阁、妆次、绣次文人: 史席、著席、撰席新进 :英鉴、伟鉴、台席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含居高临下之义。

赐,上给予下叫做赐。

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道鉴大鉴英鉴伟鉴雅鉴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

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

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爱鉴双鉴芳鉴致母亲,可称“慈鉴”。

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

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

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给居丧者信,用“礼鉴”。

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共鉴同鉴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讲席教席撰席著席史席席,席位。

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

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

撰,即著述。

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二、启辞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常见的启事敬辞“敬禀者”,意思是说:“我恭敬地禀告的事情如下。

”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

启辞又分为两类。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第一类,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传统启事用语应用对象常用语祖父母、父母及上级: 叩禀者叩肃者谨禀者谨肃者敬禀者敬肃者尊长:谨启者敬启者兹肃者通常使用 :启者兹启者迳启者请求时使用 :敬托者兹恳者丧家讣告时使用 :哀启者详细说明如下:敬禀者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同上。

敬启者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

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

用于同辈。

径启者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拜,表敬词。

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兹,这里,现在。

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

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

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第二类,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如:顷诵华笺,具悉一切。

忽奉手教,获悉一是。

奉诵钧谕,向往尤深。

顷获大示,井所赐物。

惠书奉悉,如见故人。

幸承明教,茅塞顿开。

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

展读琅函,甚感盛意。

接阅华简,幸叨莫逆。

捧读德音,喜出望外。

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

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

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

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

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

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

大札敬悉,稽复乞谅。

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

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

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

别来无恙。

久不晤见,甚念贤劳。

暌违日久,拳念殊殷。

久疏通问,时在念中。

一别经年,弥添怀思。

日前曾奉一函,谅已先尘左右。

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传统寒暄用语分类常用语人事叙别用于父母:自违慈训,倏忽经旬。

叩别尊颜,已逾数月用于尊长: 揖别尊颜,瞬经匝月。

不瞻光霁,数月于兹。

疏逖德辉,忽经一捻。

睽违道范,荏苒数年。

用于师长: 不坐春风,倏经旬日。

奉违提训,屈指月余。

不亲讲席,瞬已经年。

疏奉教言,寒喧几易。

用于平辈 :不奉清谈,忽将一月。

揖别丰标,瞻圆几度。

不亲乏宇,裘葛已更。

睽违丰采,数易春秋。

用于女性 :不亲懿表,瞬已浃旬。

奉违闺范,倏尔逾时。

自隔壶仪,年华如驶。

忆别芳颜,星霜几换。

用于文官: 不瞻福曜,又复经旬。

睽违钧宇,萱荚屡新。

拜逖钧颜,倏将一载。

用于军官: 自违幕府,蟾月几圆。

不瞻旌节,忽已经年。

自共事而别 :某地共事,长荷云情,别来星序频移,未由一晤。

自同学而别: 忆自某校研摩,获亲麈海,别后山川间隔,时序频迁。

自送行而别 :忆昔行旌远指,趋送长途,别来物换星移,几经屈指。

自迎接而别 :忆某停车某市,荷蒙握手言欢,别后岁秩迁流,不觉星霜几易。

承送行而别 :忆某驱车某处,荷承把袂流连,别后天各一方,彼经停云两地。

承赐物而别 :忆某地握手,畅叙情怀,别时依依不舍,荷以厚仪相贶,至令篆腑,感何可言。

承赐饯而别 :昔日把晤,盛意频叨,临赋骊歌,复承赐宴,离人未散,早已心镌。

节令叙别 :自春别及夏。

东风握别,倏届朱明。

忆风雨别离,正绿野人耕之候,乃光阴迅转,目下已是碧荷藕熟之时。

自春别至秋:知已阔别,春复徂秋。

赋别离于昔日,杨柳依依,数景物于今晨,蒹葭采采。

自春别至冬: 春初话别,倏忽岁寒。

鸟弄春园,折杨柳而握别,驿驰冬岭,抚梅萼以增怀。

自夏别至秋 :麦天一别,容易秋风。

昔听蝉鸣青槐,方摅别意,今睹鸿飞紫塞,顿起离思。

自夏别至冬 :不通闻问,经夏涉冬。

炎日当空,方赋离情于凉馆,寒风吹沼,忽牵别恨于灞桥。

自秋别至冬: 自经判袂,秋去冬来。

玉露初凝,迩日别离不舍,雪梅将绽,今宵感概偏多。

地点叙别 :自京中分别 ,忆京华把袂,饫聆麈谈,明月清风,至今在目。

自省会分别 :忆于某省会聚首,快我私衷,自赋河梁,又经久别。

自县城分别 :相聚邑中,时亲教益,自经握别,离索殊增。

自乡中分别:奔走四方,久离乡井,从此远隔,顿觉阔疏。

自他乡分别 :忆自某乡把晤,同馨情怀,分别以来,徒深饥渴。

自旅馆中分别 :昔日旅邸聚谈,叠荷殷殷关注,嗣认睽违两地,顿觉岁序推移。

自火车上分别:忆昔日邂逅相遇于车上,接领教言,别后却山河远隔不觉数年。

自船上分别: 自同舟某地,借挹兰芳,别后相违,寒暄数易。

自近处分别:不亲淑度,倏忽迩时,咫尺相违,如遥百里。

自远处分别 :关河修阻,跋涉维艰,忆隔光仪,递更节序。

三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

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

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

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

结语写信对人叙事论理,说完正事就结束,收得太急,显得不太礼貌,因此要说上一两句客气话,就象平常至朋友家聊天,临告辞之前需要说几句过渡,完了再告辞。

书信中如“临书翘企,敬候佳音”、“因故迟复,请谅”、“恕不详叙,望早日面谈”等等。

结尾应酬语的写作原则与开头应酬语同,须从正文内容引出,要简捷自然,不落俗套。

一般来讲,从书信中心内容自然引出的结尾应酬语就比较活泼和谐。

结尾敬语,敬告对方谈话到此结束,与前段的启事敬辞相呼应。

前头用“敬启者”,后面“敬此”、“肃此”;如果前头用“兹复者”,后面则用“专此”、“草此”之类。

我国传统的信函书札中结尾应酬语和结尾敬语很多,并且人们还在根据书信内容的需要不断创新。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

不宣。

不悉。

不具。

不备。

不赘。

书不尽意。

不尽欲言。

临颖不尽。

余客后叙。

余容续陈。

客后更谭。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复,余后再禀。

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

谨申数字,用展寸诚。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诸不具陈。

谨申微意。

请长纸短,不尽依依。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日来事忙,恕不多谈。

专此奉复辟。

手此奉复。

敬候回谕。

结语分类总结。

请对方回信:盼即赐复。

翘企示复。

伫候明教。

时候教言。

盼祷拔冗见告。

万望不吝赐教。

敬祈不时指政(正)。

敢请便示一二。

尚祈便中见告。

如何之处,恭候卓裁。

至盼及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谨此奉闻,勿烦惠答。

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

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

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

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

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见笑。

请人应允:所请之事,务祈垂许。

以上请托,恳盼慨允。

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关切:伏惟珍摄。

不胜祷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