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知诗人,解诗题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统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解答

新人教版统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解答

新人教版统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解答
2.读懂诗歌的题目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从三首诗的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答:“示儿”这个诗题意思是:给儿子看。

也就是说这首诗是写给儿子看的。

“题临安邸”临安:南宋的京城,今浙江杭州。

邸:客栈、旅店。

诗题意思是写在临安旅店里的诗。

题目告诉我们写诗的地点。

“己亥杂诗”,己亥:己亥年,诗题意思是写于己亥年的组诗。

诗题告诉我们写诗的时间。

3.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句意思: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际,你们举行家祭时,千万不要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
表达情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必然统一的坚定信念,展现了诗人的强烈的爱国情怀,即使在即将离世之际时,也日夜想着能收复失地的事情。

(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句意思:暖洋洋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
表达情感:这首诗辛辣讽刺了统治者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丑态,作者对此极大的愤怒,表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句意思: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表达情感:这句诗用奇特的想象表达了作者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解放人才,变革社会,让优秀杰出的人才不断出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的局面。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知识全解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知识全解

《古诗三首》知识全解【字词积累】会认的字乃(nǎi)熏(xūn)亥(hài)恃(shì)擞(sǒu)会写的字【层次结构】结构梳理《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主题归纳《示儿》《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临终时写的,是绝笔,也是遗嘱。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以及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表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

《题临安邸》此诗是一首政治讽刺诗,是针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黑暗现实而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

《己亥杂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要改变这种沉闷和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廷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全诗气势磅礴,寓意深刻。

【作者作品】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创作的诗歌很多,内容极为丰富。

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情感。

代表诗作有《示儿》《游山西村》《卜算子·咏梅》等。

林升:字友云,又名梦屏,南宋诗人,其生平事迹不详。

据说,他是宋孝宗淳熙时代的读书人,曾在临安活动,擅长诗文。

代表诗作有《题临安邸》《长相思》等。

龚自珍: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代表诗作有组诗《己亥杂诗》,共315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背诵练习题及讲解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背诵练习题及讲解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背诵练习题及讲解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思想内涵。

在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中,古诗词背诵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古诗词背诵的练习题及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诗词。

1.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讲解:这首诗是王之涣的代表作品,描绘了黄河壮丽的景色。

诗中运用了"白日"、"黄河"、"千里目"等形象生动的词语,通过描写景物表达了壮丽的宏观视角和追求上进的精神状态。

练习题:(1)诗中的“白日依山尽”意思是什么?(2)黄河向哪里流去?(3)诗中的“更上一层楼”是什么意思?2. 《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讲解:这首诗是张若虚的作品,描绘了思念远方的情景。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如“海上生明月”、“情人怨遥夜”,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练习题:(1)为什么诗人会怀念远方的人?(2)灭烛是为了什么?(3)诗人不舍得给情人什么?3.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讲解:这首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诗中运用了众多形象生动的词语,如“风急天高”、“渚清沙白”,以及描绘了长江和落叶的景象,通过展现壮志未酬和个人遭遇的对比,表达了诗人的苦闷和忧国忧民的心情。

练习题:(1)诗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是什么意思?(2)诗人怀念哪位朋友?(3)诗人为什么停止喝酒?通过以上三首古诗词的讲解和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背诵古诗词。

古诗词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在背诵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细读、理解和解读诗词的意义,培养对文学的喜爱和对美的感受。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示儿》精品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示儿》精品教学课件

同“原”,本来。
只。 祖国统一。
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 为看不到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诵古诗,悟诗情
古诗词赏析
你明白陆游的“悲”从何而来吗?
悲伤--不见九州同
读古诗,明诗意
古诗词赏析
王王师师北定中原日, 家家祭祭无忘告乃乃翁翁
朝廷的军队。
祭祀祖先。 你们的父亲。
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 祀祖先时不要忘了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
示儿
—宋 陆游
教学难点
古诗词赏析
理解诗意,懂得诗人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深 入了解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 之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目录
知诗人,解诗题 读古诗,明诗意 诵古诗,悟诗情 补充诗,感情怀 积累诗,升华情
知诗人,解诗题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 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之冠。他始 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 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 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 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的爱国诗人。
古诗词赏析
知诗人,解诗题
古诗词赏析
示儿
陆游
给儿子看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朗诵古诗
古诗词赏析
示儿
陆游
死 去 元 知 万 事 空, 但 悲 不 见 九 州 同。 王 师 北 定 中 原 日, 家 祭 无 忘 告 乃 翁。
读古诗,明诗意
古诗词赏析
死 去 元元 知 万 事 空, 但但 悲 不 见 九九州州同同。
诵古诗,悟诗情
古诗词赏析
从这句诗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这体现了作 者什么样的情感?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像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古诗,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教学重点1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像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准备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泊船瓜洲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乡愁》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

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

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1.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

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3.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3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隔开了什么?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

新人教版统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习题解答

新人教版统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习题解答

新人教版统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习题解答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枫桥夜泊》。

答:《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因此朗读时要用轻松愉悦的语调;《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

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因此,朗读时基调是深沉的,语气是低沉的,语速稍缓。

《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因此,朗读时基调也是深沉点,语速稍缓点。

2.读一读,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两句诗中“清泉潺潺的流水声”“少女们若隐若现的欢笑声”“渔船划开水面的水波声”都是是动态描写。

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

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

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

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江枫”“满天霜”是静景,“月落”“乌啼”“渔火”是动景。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知识解析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知识解析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知识解析一、诗词主题1、《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2、《枫桥夜泊》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3、《长相思》通过描述词人的所见、所闻、所感,于写景叙事之中,表达了词人浓烈的羁旅怀乡之情。

二、诗词大意1、《山居秋暝》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2、《枫桥夜泊》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3、《长相思》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风声不断,雪花不住,扰得思乡的将士们无法入睡,在我温暖宁静的故乡,没有这般寒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三、诗句赏析: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赏析: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赏析:前句写女子,先闻其声、后见其人;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散乱张开的样子),才发现浣女、莲舟。

这样写更富有诗情画意。

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赏析:这两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赏析:第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三个意象用的绝妙,突出一种凄凉的感觉,第二句描写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江边的枫桥与船上的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景物描写颇见用心。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8篇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8篇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8篇写好一份教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教师在开始教学任务之前都是要认真准备相关的教案的,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泊船瓜洲》教案设计8篇,供大家参考。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篇1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习重、难点:重点应放在品位诗句,背诵、积累语言上。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调查本班学生能背几首古诗,最喜欢那首古诗,有几位同学能背《泊船瓜洲》。

)一、设景激情:(幻灯片1)1.师导:同学们,课前老师做了一项小调查,发现我们班的同学真了不起,__同学,现在已经能背?首古诗,能背几首以上的同学有?个。

古人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相信大家只要坚持下去,也会成为一个个小诗人的。

2.(过渡)今天老师要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首新诗《泊船瓜洲》。

(幻灯片2)(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3.解题:谁能来说说“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注意:泊是什么意思)。

4.介绍师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资料,现在谁来简单介绍一下王安石?(幻灯片3)(师过渡)看来同学们都准备得很充分,(幻灯片4)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被罢官后回到故乡钟山,应召再次赴京任翰林学士,途径瓜洲泊船时而作。

(古诗课件:幻灯片5)5.同桌互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读给同桌听,注意读准多音字、诗句读通顺。

6.指名读: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你预习得真充分。

诗中的多音字,你都读对了。

第一句诗中“一水间”的“间”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幻灯片6:多音字注音)7.真好,谁再来读一读《泊船瓜洲》。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25七律长征》优质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25七律长征》优质
ຫໍສະໝຸດ 七律·长征诗歌体裁
毛泽东
诗歌内容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知识知多少?
结构: 首联 颔联 颈联
押韵
尾联
七律·长征
诗歌体裁
毛泽东
{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颔联 乌蒙磅礴走泥丸。
暖——1935年5月,红 军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形势
险要,两岸都是悬崖峭壁, 水流湍急,敌人戒备森严。 但红军一面佯攻龙街,一面 分兵到绞车渡奇袭守敌,缴 获渡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 的敌兵。结果不费一枪一弹 夺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 队巧渡成功。等敌人发觉赶 来时,我军已安然到达江北 。
寒——泸定桥 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 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人 抽掉,桥上只剩下十三 根铁索,叫人看了心惊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wēi yí
pángbó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mĭn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学习方法三:悟诗情、读诗文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_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_人教版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设计理念】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类文阅读】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试题(含答案、解析)

【类文阅读】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试题(含答案、解析)
A.宋岳飞B.元戚继光
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而写,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
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作者是清代的,“长相思”是这首词的。
7.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8.龚自珍诗人创作的时间
9.活力,生命力,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分析】
1.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但悲不见九州同: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5.考查诗句的理解。第二句诗人“几时休”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6.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这首古诗的译文是: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这首古诗写的是《凉州词》,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根据译文可知这首诗没有写激烈的战争场景,而是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导语】《⽰⼉》是写给⼉⼦的临终遗⾔,《题临安邸》是讽刺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醉⽣梦死,不思收复失地的。

《⼰亥杂诗》是希望统治者不拘⼀格启⽤⼈才。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第⼗⼆课《古诗三⾸》课⽂原⽂ ⽰⼉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 家祭⽆忘告乃翁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给⼉⼦看。

这⾸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的。

②[元]同“原”,本来。

③[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代指中国。

④[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⑤[乃翁]你们的⽗亲。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外青⼭楼外楼, 西湖歌舞⼏时休? 暖风熏得游⼈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临安]南宋都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②[邸]旅店。

③[汴州]北宋都城汴梁,即今河南省开封市。

已亥杂诗 [清]龚⾃珍 九州⽣⽓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格降⼈材。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已亥杂诗]《已亥杂诗》是龚⾃珍在已亥年(1839年)写的⼀组诗,共315⾸。

这⾥选的是其中⼀⾸。

②[⽣⽓]指朝⽓蓬勃的局⾯。

③[恃]依靠。

④[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声。

⽐喻⼈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喑:沉默。

【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第⼗⼆课《古诗三⾸》知识点 ⽰⼉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 家祭⽆忘告乃翁。

主题: 《⽰⼉》是诗⼈临终前写给⼉⼦的⼀⾸诗,诗⼈痛惜⾃⼰⽆法亲眼看到国家统⼀,希望⼉⼦以后家祭的时候能将这⼀好消息告诉⾃⼰,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的爱国情怀。

[注解] ①⽰⼉:给⼉⼦看。

②元:同“原”,本来。

③但:只是。

④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代指中国。

⑤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⑥乃翁:你们的⽗亲。

鉴赏: ①⼈死之后万事皆空,诗⼈早已将个⼈⽣死置之度外,悲愤的就是⼭河破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11.古诗三首《己亥杂诗》知识点 练习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11.古诗三首《己亥杂诗》知识点 练习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

小学古诗《己亥杂诗》知识点+练习+图文解读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1.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

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王昌龄《放歌行》:“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喑(yīn),沉默,不说话,没有声音。

5.天公:造物主。

抖擞:振作,奋发。

6.降:降生,降临。

7.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8.究:终究、毕竟。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译文】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背景】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

他意识到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暴露出封建主义衰朽没落的本质。

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

这首诗是他在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请而写的祭神诗。

【赏析】在这首诗中,诗人对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的社会现状,深表痛心,急切地希望巨大的社会变革迅速到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两句以比喻修辞格,表明只有依靠一场急风惊雷,才能打破在清朝统治下,到处呈现着的为时已久的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

“风雷”,比喻革命风暴。

鲁迅先生“于无声处听惊雷”(《无题》)中“惊霄”、毛泽东“一从大地起风雷”(《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中“风雷”,都是这个意思。

“风雷”之上冠以“恃”字,表明挽救危亡,振兴国家,急风惊雷而外,别无他途,足以见出诗人的敏锐眼光和斗争梢神。

“万马齐喑”,比喻在清朝统治下,人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课件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课件

课文讲解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清代著名思想家、 文学家,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又名巩祚, 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他和林则徐等人 共同开启了抨击时弊,抗御外侮,通经致用 的进步思想,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我会读
hài
shì


yīn sǒu
这浓浓的“悲”其实源于一个深情的 字眼——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展提高
3、他爱什么?请大家一起研讨。
陆游一直渴望王师北定以统一祖国, 九州大同是诗人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这 一年又一年的等待与盼望,让他熬干了心 血!60年过去了,85岁的老人在最后一刻 也未能见到“九州同”,心情是何等悲痛, 何等悲愤?为国耻未雪而死不瞑目,千年 之后,读来仍令人潸然泪下!
喑擞
己亥 依恃
辛亥
恃强凌

齐喑
喑哑
抖擞
我会写
hài
shì
āi

亥 恃 哀拘
己亥
恃强凌弱 哀叹
拘束
巧记生字
加一加
忄+寺=恃 扌+ 句=拘
巧记生字
多音字

xiáng 投降
jiàng 降临
课文讲解
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产 生了这位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他意识到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 不通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暴露出封建主义衰朽没落的本质。 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 他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 五首《己亥杂诗》。这首诗是他在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请而写 的祭神诗。
新知讲解
古诗今译:

2024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难点知识习题

2024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难点知识习题

2024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难点知识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回答下列问题。

示儿[南宋]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九州在诗中是指___________,乃翁是指___________。

参考答案:[2]诗中,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的遗恨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的遗愿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

2. 课外古诗阅读。

游园不值①[宋]叶绍翁应怜②屐齿③印苍苔,小扣④柴扉⑤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①值:遇到。

②怜:爱惜。

③屐齿:木屐底下两头的突出部分。

④小扣:轻轻地敲。

⑤柴扉: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

[1]结合注释,对诗题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园子里没有好看的景色,不值。

B.来一趟没看见里面的景色,玩得不值。

C.来游园没遇到要拜访的人。

D.来游园没有遇到要拜访的人,太不值得了。

[2]从“小扣柴扉久不开”我们知道了_____________。

[3]作者到底有没有见到园子里面的春色呢?你是通过哪句诗看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认真品读后两句诗,下面对这两句诗理解正确的打“√”。

A.虚实结合,实写出墙的“一枝红杏”,让人看到春天的气息;虚写里面的满园春色。

()B.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了,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

()C.作者心中本来还是很惆怅的,但看到了出墙的红杏后,很高兴。

()D.这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写出的不仅仅是园中的美丽景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3. 阅读理解。

纸船——寄母亲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堂知识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堂知识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堂知识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内阅读。

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释义。

(1)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信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这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古诗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_。

[3]“今宵”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碧霄”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4]七夕指的是农历__________,是传说中__________ 鹊桥相会的日子。

[5]叙述牛郎织女民间故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古诗,我知道了“乞巧”就是_______________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3. 阅读与理解。

秋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知诗人,解诗题
(一)知诗人
老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交流。

学生:简介王安石。

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使学生了解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二)解诗题
学生:理解“泊”的意思。

进而解题: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州。

师小结:刚才我们了解了诗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弄懂了诗题的意思。

这”知诗人,解诗题“是学习古诗不可缺少的一步。

它能帮助我们理解诗的内容。

那么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州时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