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纹瓢虫的雌雄区别
不同龄期龟纹瓢虫对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不同龄期龟纹瓢虫对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武德功;杜军利;刘长仲;胡桂馨;王森山;贺春贵【期刊名称】《草地学报》【年(卷),期】2012(020)004【摘要】为了解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控制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的能力,在实验室内采用圆盘法测定了不同龄期龟纹瓢虫对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以期掌握龟纹瓢虫控制豌豆蚜的能力.结果表明:龟纹瓢虫4个龄期的幼虫和雌雄成虫捕食豌豆蚜的数量与豌豆蚜密度呈负加速曲线关系,符合Hon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龟纹瓢虫雌成虫的日捕食量最大,其次是第4龄幼虫和雄虫.模型预测了龟纹瓢虫1,2,3,4龄幼虫及雄、雌成虫对豌豆蚜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是6.5,20.4,32.3,71.4,58.8,80.0头.综上所述,龟纹瓢虫对豌豆蚜有较强的控制能力.【总页数】6页(P778-783)【作者】武德功;杜军利;刘长仲;胡桂馨;王森山;贺春贵【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 730070;安徽科技学院植物科学学院,安徽凤阳 233100;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76.2【相关文献】1.龟纹瓢虫成虫对苜蓿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J], 周玉锋;杨茂发;陈伟;文克俭;陈瑞祥2.龟纹瓢虫对禾谷缢管蚜捕食功能反应的研究 [J], 陈洁;焦宏业;张恒;宋玉田;孙海昆3.七星瓢虫对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J], 武德功;王森山;胡桂馨;杜军利;贺春贵4.不同龄期的益蝽对粘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J], 唐艺婷;郭义;何国玮;刘晨曦;陈红印;张礼生;王孟卿5.不同龄期的益蝽对粘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J], 唐艺婷;郭义;何国玮;刘晨曦;陈红印;张礼生;王孟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龟纹瓢虫广东种群和北京种群的耐热性比较研究
龟纹瓢虫广东种群和北京种群的耐热性比较研究程树兰;张帆;庞虹【期刊名称】《昆虫学报》【年(卷),期】2007(050)004【摘要】本文以龟纹瓢虫 Propylea japonica (Thunberg)的广东和北京两地区种群为材料,对其进行了在不同温度(26℃~36℃)下的发育历期、存活率、种群性比、产卵量的试验观察及对蛹重、幼虫致死高温、亚致死高温预处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等.结果显示:(1)34℃以上温度对两种群龟纹瓢虫的各世代历期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广东种群,34℃下的4龄幼虫、成虫产卵前期和世代历期开始延长,在36℃时除1龄幼虫和蛹外,其它虫态的发育历期均比34℃时的显著延长;北京种群,在36℃时,2龄和4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开始表现为显著延长.雄性比例,在26℃~36℃范围内随着温度上升而增大,至36℃时,两种群成虫均为雄性.从产卵量看,两种群在34℃下急剧下降.(2)在供试条件下,两种群各龄期的存活率,在36℃下开始明显下降,其中对低龄幼虫和卵期影响最大.广东种群卵的孵化率从26℃时的64.3%下降到34℃时的42.3%,36℃下的则降为20.7%,下降了67.8%;北京种群卵的孵化率从26℃处理的58.0%,下降到34℃处理的44%,36℃处理仅为12.3%,下降了78.8%.(3)广东种群和北京种群各龄幼虫致死温度相同,分别为1、2龄幼虫44℃、3龄幼虫45℃、4龄幼虫46℃.经39℃亚致死高温预处理150min后,广东种群和北京种群4龄幼虫在46℃下的存活率分别提高了72%和43.5%.(4)在26℃~34℃之间,随着温度的上升,成虫和4龄幼虫体内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上升.在常温下生长的4龄幼虫和成虫经39℃、41℃和43℃热激1 h后,4龄幼虫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成虫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却下降.广东种群4龄幼虫和成虫经39℃热激后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而北京种群经43℃热激后含量最高.本文结果初步明确了龟纹瓢虫对较高温度的忍耐性,发现在36℃下龟纹瓢虫广东种群和北京种群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会受到严重阻碍,对其发育历期、性比、产卵量、存活率等均有不良影响;广东种群和北京种群在31℃下3龄幼虫的发育历期、36℃下世代存活率、经过亚致死高温预处理后的耐热性、热激后虫体内蛋白含量等均存在显著差异.【总页数】7页(P376-382)【作者】程树兰;张帆;庞虹【作者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北京,100089;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广州,510275;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北京,100089;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65【相关文献】1.龟纹瓢虫空间分布型及农药对其种群的影响 [J], 章炳旺;邹运鼎2.广东中山四药门花自然与栽培种群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J], 洪文君;申长青;黄久香;黄川腾;庄雪影;蒋谦才;王家彬3.温度对龟纹瓢虫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 [J], 陈洁;秦秋菊;何运转4.武汉地区二化螟水稻种群和茭白种群越冬代发生时间的比较研究 [J], 陈荣;高俏;王小平;5.苜蓿蚜虫与其天敌龟纹瓢虫的种群动态 [J], 伊卫东;孟瑞芳;闫锋;陈海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瓢虫的研究
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者是红色、黄 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
但有些瓢虫,鞘翅黄色、红色或棕色,没有斑点
素鞘瓢虫
如果我们认这些瓢虫, 而且都是典型的斑纹, 只要 数一数鞘翅上的斑点或条纹, 说几星或几条瓢虫 就可以对69.2%。
我国的瓢虫种类很多, 而瓢虫鞘翅上的斑纹数在 0-28之间, 这29个数字远远不够用。但还是有很 多瓢虫用数字来命名。
鞘翅呈现黑色是由于黑色素沉积的缘故 浅色部分主要含有类胡萝卜素的衍生物,沉积的时间较长 是一个逐渐加深的过程
圆圆的身体,触角及足都比较短
颜色鲜艳,鞘翅光滑或有绒毛
食虫类瓢虫外壳(硬翅)是光滑的,食植类害虫是绒状外壳
瓢虫有两层翅膀, 外面的一层已经 变成硬壳,只起 保护作用,所以 叫做鞘翅
鞘翅的下面还有一层很薄的软翅膀,能够飞翔
end
瓢虫
瓢虫不会象人类那样拥有一个可以庇护的住宅。他们只 能坚强地忍受各种恶劣的气候,有时他们会藏身于树叶 之下,把它作为挡风遮雨的保护伞。
瓢虫为甲虫类生物,会经历卵 - 幼虫- 蛹- 成虫四阶段的 完全变态。
• 卵,通常是亮黄色或红色,暴露在外,具有警戒作用,
告诉它们的天敌,“我们并不好吃”。一端粘在植物的 表面或其他物体上。通常2-7天就能孵化。
• 蛹,化蛹的
过程很短, 有时只需几 秒钟就能完 成,一般情 况下很难观 察到。
瓢虫化蛹的过程
• 成虫,经过脱胎换骨,面貌一新的成虫出现了,但
“本性”难变,它仍保持幼虫原来的食性。
刚破蛹而出得瓢虫还尚未发育成熟,它必须暴露在阳光下,
吸取养分,使它的体色慢慢加深,斑纹也会逐渐显露出
来
由刚羽化时的黄色, 变为浅红黄色, 一个月或更久变成红色, 差异不大,但往往可以找到一些差别。图中 的龟纹瓢虫,雄虫两眼间全是白色的,而雌虫两眼间有一个三角形黑斑。 雌雄的差别更大,更容易区别,但对于其他瓢虫,就比较难以区分了。
瓢虫的生活习性
瓢虫的生活习性瓢虫的生活习性(一)瓢虫,又称金龟子、红龟子,是广受人们喜爱的昆虫之一。
它的身体色彩鲜艳,锅盖状的翅膀上有黑色斑点,显得十分可爱。
瓢虫喜欢在草丛中栖息,可以捕食各种害虫,是非常有益的昆虫。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瓢虫的生活习性。
瓢虫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不耐寒,只有在气温高于10℃时才会出现,夏季是它们活跃的时期。
瓢虫天性喜欢阳光,非常喜欢晒太阳。
一般来说,瓢虫在早上的时候比较容易看到,一般都在草丛或花丛中活动。
它们的食物以各种害虫为主,例如蚜虫、卵蚜、小昆虫等,可以说是一种天然的生物防治工具。
瓢虫的求偶也很特别,雄性瓢虫会寻找同种的雌性瓢虫,然后在雌性瓢虫的背上释放出一些化学物质,以吸引对方。
如果雌性瓢虫接受了这种化学信号,就会和雄性瓢虫交配。
交配之后,雌性瓢虫往往会在树叶、草丛等地方产卵,一般一次能产200~300个卵。
瓢虫的生命周期大约在2~3个月左右,成虫的寿命为1个月左右。
在成长期间,瓢虫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卵期大约在5~7天,幼虫时期会持续4~6周,蛹期则大约为1周。
幼虫时期比较重要,因为幼虫的食欲极强,可以吃掉很多害虫,可以说是瓢虫的黄金时期。
总之,瓢虫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昆虫,对于我们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有着巨大的贡献。
保护瓢虫,就相当于保护生态环境,让我们一起为创建美好的生态环境努力吧。
瓢虫的生活习性(二)虫的生活习性与生命形态密不可分,瓢虫也不例外,它们身上的很多特点都和它们的生活习性有关。
首先,瓢虫的身体细长,锅盖状的翅膀上有黑色斑点,颜色非常鲜艳,这样的身体颜色可以让它们在周围环境中突出,方便别人发现自己,并提醒别人它们的毒性或易裂或较不美味。
其次,瓢虫对害虫非常敏感,不同的各种害虫会受到不同的针对措施,所以瓢虫的攻击能够针对各种害虫瞬间杀死。
瓢虫的生活习性主要是在夏季活动,一般它们喜欢在草丛中栖息,很少在其他地方活动。
因为在草丛中,它们可以很好地隐藏自己,让别人不容易发现自己,同时它们可以利用草丛中的湿气,让自己的身体表面湿润并保持含水量以防止脱水。
龟纹瓢虫的雌雄区别
上面的雄虫两眼间全是白色的,而雌虫两眼间有一个三角形黑斑雌虫:成虫体长3.80—4.70毫米,宽2.90一3.20毫米,长圆形,呈弧形拱起,表面光滑,无毛,黄至橙黄色,具龟纹状黑色斑纹。
前额有1个三角形黑斑,有时黑斑扩大至整个头部。
复眼椭圆形,黑色。
口器、触角黄褐色,前胸背板黄色,中央有1个大型黑斑,其基部与背板后缘相连,有时黑斑扩展至全背板,仅留黄色前缘。
前胸背板前缘内凹较浅,肩角成锐角,基角成钝角。
小盾片三角形,黑色。
鞘缝黑色,在距鞘缝基部1/3、2/3及5/6处各有方形和齿形黑斑的外伸部分,鞘翅肩部具斜置的长形黑斑,中部有一斜置的方斑,方斑下端与距鞘缝2/3处伸出的黑色部分相连接。
鞘翅上的黑斑常有变异,有的黑斑扩大相连,或黑斑缩小而成独立的斑点。
胸、腹部全为黑色。
雄虫:头部后缘黑色,前额黄色,唇基黄色;前、中胸腹板中部白色。
唇基有1个三角形黑斑,有时斑扩大致使头部全黑;前、中胸腹板黑色。
卵:长1毫米;宽0.50毫米。
纺锤形,两端尖。
多成块直立于棉叶背面。
初产乳白色后变为黄色又变为橙黄色近孵化时黑色。
幼虫:共4龄,各龄期主要特征:一龄:体长1.50毫米。
体黑绿色,头部黑色。
前胸背板周缘灰白色。
中、后胸背中线处有灰白色斑。
第一腹节侧刺疣白色,较大,侧下刺疣亦白色,较小。
第四腹节6个刺疣均灰白色。
第七腹节后缘灰白色。
二龄:体长3毫米。
体黑绿色,其它特征与一龄相似,但白斑更显著;中、后胸侧下刺疣白色。
三龄:体长5毫米。
体黑绿色,头部黑包。
前胸背板黑色,周缘黄白色。
中后胸背面中央各有1个黄斑。
第一腹节侧刺疣和侧下刺疣黄白色,背中线处具有1个狭长小白斑。
第四腹节侧刺疣和侧下刺疣黄白色,背中刺疣基部和侧刺疣中间也为黄白色。
第5—7腹节侧下刺疣白色;第七腹节后缘白色。
四龄:体长7毫米。
黑绿色。
前胸背板前缘和侧缘白色。
中、后胸中部有橙黄色斑,侧下刺疣橙黄色。
腹部第1一8节背中线橙黄色。
腹部第一节侧刺疣和侧下刺疣橙黄色。
七星瓢虫的特征和生活方式
七星瓢虫的特征和生活方式七星瓢虫的别名有金龟、新媳妇、花大姐、七星瓢䖬、七星花鸡等。
七星瓢虫的身体特征:七星瓢虫体长5.2-7.0毫米,宽4.0-5.6毫米。
虫体卵圆形,背面光滑并拱超呈半球状。
刚羽化的成虫柔软,嫩黄色,2-3小时后,整个体躯和鞘翅变硬,颜色由黄变红,同时鞘翅上出现7个黑色斑点。
七星瓢虫成虫七星瓢虫和其它昆虫一样,体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各部分均由若干个体节组成。
头部生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口器,口器两侧有一对下颚须。
头部较小,经常后缩在发达的前胸背板之下,胸部生有两对翅,三对足。
腹部八节,但腹面只能看到6一7节。
腹部末端有外生殖器和肛门。
胸部和腹部侧面生有气孔,是呼吸时气体进出的通道,七星瓢虫和许多有硬翅鞘的昆虫(分类学上称鞘翅目)一样,有一对角质坚硬的前翅。
平时,这一对的翅并合,覆盖在胸腹部的背上。
后翅为半透明的膜质,平时折叠,匿于前翅之下。
七星瓢虫的下颚须末节呈斧状,足的咐节是四节,但第三节特别小,并匿于第二节的两个分叶之间,粗看很象是三节。
七星瓢虫雌雄形态,斑纹相同,雌虫常较雄虫大些。
两者可靠的鉴别特征是雄虫腹部腹面末端,有一小的横的凹陷,而雌虫则平坦而光滑,无此凹陷。
生活习性:七星瓢虫有吃卵和互相捕食的习性。
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七星瓢虫成虫很容易吃掉已产下的卵块。
即使有充足的蚜虫,它们也喜欢吃卵;幼虫则常互相捕食。
同一卵块早孵出的个体,常吃掉尚未孵化的卵粒。
大龄幼虫常吃掉小龄幼虫。
蛹也常被成虫和大龄幼虫吃掉。
七星瓢虫虽然主要是吃蚜虫,但并不仅仅限于以蚜虫为食。
分布区域:七星瓢虫广泛分布于北美洲、欧洲、亚洲。
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华东和西南地区。
龟纹瓢虫成虫对高粱蚜的捕食作用
龟纹瓢虫成虫对高粱蚜的捕食作用李林懋;叶保华;门兴元;于毅;张安盛;李丽莉;张思聪;周仙红【摘要】The functional response and searching efficacy of adult Propylaea japonica Thunberg on Aphisrnsacchari Zehntner were evaluated in laborato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unctional response of female andrnmale adults off. japonica could be described with Hulling fl equation. The predation capacity off. japonicarn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density of A. saccharic while its searching efficacy decreased. The time forrnfemale, and male adults of P. japonica treating one Aphis sacchari ( Th) was 0. 017 days and 0. 024 daysrnrespectively and the instant damage (a) was 1. 661 and 2. 967 respectively with the maximum predationrnnumber as 58.824 and 41.667 respectively. The predalion of P. japonica was influenced by the intraspecificrninterference, and the individual predatio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redator density. The intensity ofrnscrambling competition (I) was only 0.0689 at 2 P. japonica per dish,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intraspecificrninterference at this density was very low.%室内条件下进行了龟纹瓢虫成虫对高粱蚜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龟纹瓢虫雌雄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龟纹瓢虫成虫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搜寻效应随之降低.龟纹瓢虫雌雄成虫处理1头高粱蚜虫所需的时间(Th)分别为0.017 d和0.024 d;瞬间攻击率(a)分别为1.661和2.967;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58.824头和41.667头.龟纹瓢虫的捕食量受种内干扰影响,随着龟纹瓢虫密度的增加,单头平均捕食量呈下降趋势.在龟纹瓢虫成虫2头/皿时,分摊竞争强度(I)仅为0.0689,说明此密度下龟纹瓢虫成虫捕食高粱蚜时种内干扰效应很低.【期刊名称】《山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4)005【总页数】3页(P89-91)【关键词】龟纹瓢虫;高粱蚜;捕食作用【作者】李林懋;叶保华;门兴元;于毅;张安盛;李丽莉;张思聪;周仙红【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山东泰安271018;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山东泰安271018;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76+.2高粱蚜(Aphis sacchari Zehntner)是危害高粱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多以成虫、若蚜聚集在高粱叶背面,由下部叶片向上蔓延,刺吸汁液,并排出大量蜜露,污染叶片,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产品质量,常常造成严重减产或绝收[1,2]。
山东滨州(玉米)龟纹瓢虫双二变型
山东滨州(玉米)龟纹瓢虫双二变型
山东滨州(玉米)龟纹瓢虫双二变型是一种特殊的瓢虫变种,它们的
特征是身体上有着类似龟壳的纹路,而且它们的身体颜色也比一般的
瓢虫要深一些,有着深棕色的褐色,有时还会有绿色的混合。
这种瓢虫变种主要分布在山东滨州的玉米田里,它们的生活习性也比
一般的瓢虫要活跃得多,它们会在玉米田里活动,搜寻食物,而且它
们的繁殖能力也很强,一般在夏季的时候,它们会繁殖出更多的后代,从而使得它们的数量变得更多。
此外,这种瓢虫变种还有一个特殊的特性,就是它们的双二变型,也
就是说,它们的身体上有着两种不同的纹路,一种是类似龟壳的纹路,另一种则是类似花纹的纹路,这种特殊的双二变型使得它们的外观更
加独特,也更加吸引人。
总之,山东滨州(玉米)龟纹瓢虫双二变型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瓢虫变种,它们的特征是身体上有着类似龟壳的纹路,而且它们的身体颜色
也比一般的瓢虫要深一些,而且它们还有一个特殊的特性,就是它们
的双二变型,使得它们的外观更加独特,也更加吸引人。
瓢虫
我国大陆的动物区系分属两个界,南部约在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南,与印度半岛、马来半岛及其附近岛屿同 属东洋界,为亚洲东部热带动物分布的中心地区;北部自东北经秦岭以北的华北和内蒙、新疆至青藏高原。根据 这个特点,又把我国分为三大自然区——季风区、蒙新高原区和青藏高原区。在上述不同地理区,瓢虫的种类组 成有明显的差异。植食性瓢虫直接依赖于植物,菌食性瓢虫取食寄生于植物的菌类,捕食性瓢虫捕食植食性昆虫, 间接依赖于植物。从瓢虫与植物的密切关系分析,处于热带、亚热带的植物繁茂的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 瓢虫的物种多样性也相应丰富。不仅如此,不同植物区系中,瓢虫的种类组成也有明显的区别。
野外捕捉
七星瓢虫在不同季节的活动场所不一样。冬天,七星瓢虫在小麦和油菜的根茎间越冬,也有的在向阳的土块、 土缝中过冬。春天,一旦气温升到10℃以上,越冬的七星瓢虫就苏醒过来,开始活动,在麦类和油菜植物株上能 找到它。夏天,随着气温升高和食物增多,七星瓢虫大量繁殖,凡是有蚜虫和蚧虫寄生的植物,如棉花、柳树、 槐树、榆树、豆类等植株上,都能找到七星瓢虫,有时甚至出现大批七星瓢虫聚集的景象。秋天,田间七星瓢虫 的数量减少,它常在玉米、萝卜和白菜等处产卵,这时候,早晚的气温较低,七星瓢虫往往隐蔽起来,不易发现, 需在上午7点钟以后至太阳下山之前采集。越冬的七星瓢虫不食不动,只要找到,捕捉很方便,用手就能捉住。其 他季节的七星瓢虫善爬能飞,可以利用它的假死习性,用塑料袋迅速套住栖息着七星瓢虫的枝条,抖动一下,七 星瓢虫立即掉落在袋里,接着,把枝条抽出,扎紧口袋,就可以带回实验室。
蛹:多数裸露,即在化蛹时把幼虫的蜕皮壳蜕在与基质相粘的一端。在生长季节,多数瓢虫的卵历期为2~4 天,幼虫9~15天,蛹4~8天,从卵到成虫出现需16~25天。
成虫:刚羽化成虫的鞘翅非常柔软,浅色而无斑纹。鞘翅上的斑纹逐渐出现,有时是几分钟,几小时,甚至 几天或几周。在野外,瓢虫的寿命各不相同,一些休眠期较长的种类,成虫可生存1年左右,生活两年也较常见。 有些成虫如果没有合适的产卵条件,成虫可以不产卵而度过第二个冬天。
奇妙的昆虫世界--昆虫识别
萎优凤蝶(Eurytides marcellus)
▪ 原产于南美洲, 迁飞到加拿大和 美国。翅展5~7 厘米,淡黄绿色, 具有黑色和红色 横带,后翅有蓝 斑。寄主为巴婆。
52
丝带凤蝶(Sericinus montelus)
分布于北方广大区域及华 东地区,国外分布于朝 鲜和俄罗斯(远东)。翅展 5~7厘米,雄蝶淡黄白 色具灰黑色斑纹,雌蝶 灰黑色具淡色斑纹;后 翅亚外缘有1条间断的红 色横带,其外侧有3~4 个蓝色斑,尾突细长。 成虫4一5月出现,飞翔 缓慢,易捕捉。寄主为 马兜铃、青木香等。
54
喙凤蝶(Teinopalpus imperialis)
我国珍稀蝶类之一。分 布于四川和广西,国外 分布于缅甸、尼泊尔及 印度北部。翅展7. 0~ 8.0 厘米。墨绿色,翅 基半部色深,以一条暗 色斜线分界;雄蝶后翅 外缘齿状,中域有1个 大的金黄色斑黑边。雌 蝶后翅有4根长短间隔 的尾突,臀角处有1个 黄斑。寄主为滇臧木兰。
分布于陕西、湖北、浙江、
福建、江西、广东、云南和 台湾等地。国外分布于马来
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
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东
北部和斯里兰卡。翅展约8
厘米,紫黑色,各翅室有轮
廓模糊的白斑,后翅前缘有
1个卵形黄斑,臀区前半部
白色,后半部黄色;后翅反
面的斑纹黄色。一 年2代,
以幼虫越冬。寄主为长花桑、
灰叶桑等。
习性。国内分布于福建、广
东、海南、广西、云南和台
湾等地。国外分布于日本、
越南、老挝、泰国、缅甸、
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及
斯里兰卡。胸背黑色,披黄
色绒毛,触角带红色。翅展6. 5—7厘米,雄蝶翅正面基半
部黄色,端半部白色或微带
龟纹瓢虫成虫对玉米蚜捕食作用研究
龟纹瓢虫成虫对玉米蚜捕食作用研究单彬;张艳明;黄秀枝;陈冠州;毛立彦;覃茜【摘要】在实验室常温条件下,对龟纹瓢虫成虫捕食玉米蚜功能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其功能反应属Holling Ⅱ型,Na=1.1127Nt/(1+0.01262Nt).在一定玉米蚜密度范围内,龟纹瓢虫的捕食量会随着玉米蚜种群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寻找效应随之降低;每头龟纹瓢虫的捕食上限为88.16头玉米蚜.每捕食1头玉米蚜所需时间Th为0.01134 d,瞬时的猎物发现率(攻击率)a为1.1127.龟纹瓢虫成虫对玉米蚜的捕食作用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受其自身密度所制约,相互间存在干扰.【期刊名称】《农业研究与应用》【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5页(P49-53)【关键词】龟纹瓢虫;玉米蚜;捕食作用【作者】单彬;张艳明;黄秀枝;陈冠州;毛立彦;覃茜【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南宁530001;大理州农科院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市青秀区伶俐镇农业和农技技术推广站;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南宁530001;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南宁530001【正文语种】中文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属半翅目(Hemiptera),蚜科(Aphididae),又称米缢管蚜、玉米叶蚜,刺吸危害禾谷类作物,刺吸的同时,还可携带多种病毒进行传播,由此引发病害流行,严重降低作物产量[1-2]。
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属鞘翅目(Coleoptera),瓢甲科(Coccinellidae),是农林作物上多种蚜虫的天敌,也是棉铃虫等害虫的天敌[3-4]。
目前,国内外在龟纹瓢虫对蚜虫的捕食功能关系上有较多研究。
为更好的利用龟纹瓢虫控制玉米蚜对作物的危害,本试验研究了龟纹瓢虫成虫对玉米蚜的捕食功能反应,了解其捕食玉米蚜的能力,并分析该虫对玉米蚜的控制能力,为科学有效利用龟纹瓢虫控制玉米蚜提供参考依据。
几种瓢虫的生活史及人工饲养
几种瓢虫的生活史及人工饲养邹运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36) 摘要 分别介绍了几种重要瓢虫的生活史、人工饲养技术及范例,以及我国大面积应用瓢虫控制蚜虫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并对瓢虫控制蚜虫的应用前景进行预测。
关键词 瓢虫 捕食蚜虫 应用前景 瓢虫科在昆虫分类系统中隶属于鞘翅目多食亚目扁甲总科,已知有500属5000种左右,按照食性可分为植食性和肉食性两大类群,肉食性的瓢虫以捕食方式获取食物,捕食性瓢虫种数约占瓢虫种数的五分之四,它们以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螨以及其它节肢动物为食饵,是农业和林业上主要害虫的重要天敌。
捕食性的瓢虫也有不同程度的食性专化性,各个亚科瓢虫取食的食物不同,瓢虫亚科的大多数瓢虫捕食蚜虫,常兼食其它昆虫或其它节肢动物,也常兼食花粉、花药或偶而咬食植物的其它部分;盔唇瓢虫亚科主要捕食有蜡质复盖物的介壳虫,如盾蚧、蜡蚧等;红瓢虫亚科专食绵蚧或粉蚧;四节瓢虫亚科也有捕食绵蚧和粉蚧的;小毛瓢虫亚科和小艳瓢虫亚科捕食对象包括蚜虫、介壳虫、粉虱和叶螨等种类,其中食螨瓢虫族专食叶螨,是叶螨的重要天敌。
1 几种重要瓢虫的生活史瓢虫是全变态昆虫,整个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瓢虫亚科捕食蚜虫,主要常见种类有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 temp unc-tata)、龟纹瓢虫(Prop y laea j ap onica),异色瓢虫(L eis ax yr idis)等40多种。
各地发生的主要种类不完全相同,以前3种为主。
1.1 龟纹瓢虫的生活史 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龟纹瓢虫1年发生6个世代左右,成虫在落叶、树枝下、树洞等处越冬,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4月上中旬产卵,卵期3~6天,1龄幼虫历期2~3天,2龄幼虫历期1.3~2.5天,3龄幼虫历期1.1~3.2天,4龄幼虫历期2.3~5.4天,预蛹期1~2.1天,蛹期3~6天,因各世代的温度差异大,1个世代历期为13.3~27.9天。
七星瓢虫的生活习性
七星瓢虫的生活习性七星瓢虫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瓢虫,常见于草地、花园和农田。
它们是杂食性昆虫,以蚜虫和小型昆虫为食,在农业中被广泛利用作为天敌昆虫。
以下是七星瓢虫的生活习性。
一、形态特征七星瓢虫雌雄异形。
雌虫身体短胖,比雄虫稍大;雄虫身体较长,比雌虫稍小。
体长约5-8毫米,宽度约3-4毫米。
虫体外壳为红橙色,有黑色斑点,虫身底部为黑色,两者相连形成“马蹄形”。
斑点数量多少不一,常有七个,也可能更多或更少。
二、生活环境七星瓢虫栖息生活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并且喜欢花卉、果树等植物的附近。
七星瓢虫十分适应性强,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生存。
它们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非洲和北美洲等地区,在中国全国都有分布。
三、食性特点七星瓢虫是一种杂食性昆虫,以蚜虫和小型昆虫为主要食物。
蚜虫栖息于植物上,它们以树叶为食,会将叶子叮咬,导致叶面凹陷、发黄、干枯等现象。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可起到很好的控制蚜虫数量的作用。
四、繁殖生长七星瓢虫的繁殖方式有两种,一是产卵,二是活育。
在产卵时,雌虫一般会从植物上下到地上,找到一处适合产卵的场所,将卵粘在上面。
在活育时,雌虫会将卵存放在其体内,并且在一定时期后直接产出。
七星瓢虫的幼虫期大约为2-4周,成虫期为1-2个月,生命周期为2-3个月。
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下,生命周期会有所不同。
五、防御能力七星瓢虫为了生存,会发展出一些防御能力。
例如,它们会将身体上部的黑斑区域变为橙黄色,让天敌很难发现,以防止被攻击;此外,七星瓢虫还有一个自卫机制,当受到威胁时会释放一种可以刺激嗅觉神经的气味。
六、天敌与保护七星瓢虫的天敌主要有鸟类、蝙蝠、蚂蚁、蜘蛛和其他瓢虫等。
此外,人类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也是七星瓢虫数量锐减的原因之一。
为了保护七星瓢虫这一生态系统的一部分,需要加强保护意识,减少对天敌的伤害,同时增加它们的天敌数量,为七星瓢虫创造一个安全且足够的生存环境。
柑桔园龟纹瓢虫的防治方法
柑桔园龟纹瓢虫的防治方法[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8-4.7毫米,长圆形,弧形拱起,表面光滑无毛,头部多为黑色,复眼黑色,近椭圆形。
触角11节,黄褐色。
前胸背板黄色,中央有黑色大斑,有时黑色斑可扩大至前胸背板大部分。
小盾片三角形。
黑色。
鞘翅黄色,有黑色斑纹。
鞘缝黑色,形成1条纵纹,鞘翅斑纹变异很大,有的鞘缝纵条纹外突部分消失,缘斑、肩斑缩小或消失。
雌虫腹面胸部各腹板黑色,雄虫前、中胸腹板中部黄褐色,足也为黄褐色。
雄虫第五腹板后缘平直,雌虫第五腹板后缘略呈弧形凸出。
卵长椭圆形,块状,每块有5-9粒卵,初产出时淡黄色,以后颜色加深,再变为灰色,近孵化时为黑色。
幼虫老熟时体长7毫米,头部黑色,前胸背板前缘和侧缘白色,中、后胸有橙黄色斑,侧下刺疣橙黄色。
腹部第一至第八节背中线橙黄色。
蛹体长5毫米,灰黑色,背中线白色;前胸背板后缘中央有两个黑斑,有的黑斑外侧有个黑斑;腹端有末龄幼虫蜕皮壳。
[发生规律]每年发生6-7代,以成虫在落叶、树洞、土表及草丛基部越冬。
成虫羽化后两小时出现斑点,3-4天后开始交尾,有多次交尾习性,但1次交尾后可终生产受精卵。
产卵前期为7-9天,每头雌虫一生中的产卵量可达1000粒以上,越冬成虫寿命为7-8个月,其他各代成虫为50天左右。
温度在17.3℃时,卵期为5.8天,幼虫期为14.1天,预蛹期为2天,蛹期为6天;温度24℃时,卵期为2.3天,幼虫期6.7天,预蛹期为1天,蛹期为3.3天。
龟纹瓢虫捕食橘蚜、棉蚜、麦蚜和玉米蚜等。
[保护利用]人工饲养龟纹瓢虫目前最好的饲料是新鲜雄蜂蛹。
由于原料限制可用粉剂饲养低龄幼虫,用新鲜蛹饲养高龄幼虫。
但产卵前期长,产卵量及孵化率均低于桃蚜作饲料的饲养结果。
分辨甲虫公母的方法
分辨甲虫公母的方法
说实话分辨甲虫公母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就觉得甲虫都长得差不多,哪能分得清公母啊,但是后来接触多了,也就摸索出一些门道。
我试过通过看甲虫的角来分辨公母,有些甲虫啊,像独角仙之类的,公的角特别发达,又大又粗壮,就像是骑士头上插着的巨大战矛一样,特别威风。
可母的呢,要么没角,要么角就小小的一点点,特别不明显。
这方法适用于那些雄性有明显角的甲虫种类,我就因为这个成功分辨出很多独角仙的公母呢。
不过,这里可一定要注意,并不是所有有角的都是公的,我就曾经有次看到一种比较少见的甲虫,以为有小角的就是公的,结果错得特别离谱呢,闹了个大笑话。
还有体型大小也能做个参考,不少甲虫种类公虫的体型要比母虫大一圈呢。
我就拿我养过的金龟子来说,公金龟子整个身体感觉就壮壮的,而母的看起来就比较瘦小。
但是这个方法也不是对所有甲虫都准,有些种类公母体型差异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要是单靠体型来判断,那可就容易失误了。
查看甲虫腹部也算是个办法。
公甲虫的腹部末端构造有时候会比较复杂,而母甲虫相对就会比较简单。
不过这个真的特别难判断,那些构造花纹什么的真心不好看清,得用放大镜仔细研究才行,还得小心别一不小心把甲虫弄伤了。
我还听人家说看鞘翅下面的色泽,可这个我一直不太会看,我感觉颜色差异不是很大,所以这个办法我一直拿不准。
总之一句话,分辨甲虫公母不是一件容易事儿,每种方法都有它的优缺点,要灵活运用好多方法综合起来看,这样出错的几率才会小一些。
像我现在,也是积累了不少失败经验之后,才能稍微准确一点分辨甲虫公母。
龟纹瓢虫——精选推荐
龟纹瓢虫食虫虻食虫虻属于双翅目食虫虻科。
杂食性捕食者,可取食多种害虫,通常以捕食鳞翅目蛾类、蝶类成虫、幼虫为主。
[形态] 成虫体长2~2.5厘米,体灰褐色到黄褐色,间有黑色斑纹。
腹末黑色,胸背板发达,上有黑色刚毛,复眼红褐色。
[保护利用途径]保护和利用自然种群控制害虫。
食蚜盲蝽食蚜盲蝽属于半翅目盲蝽科。
分布广泛。
食性以捕食棉蚜、麦蚜、桃蚜等各种蚜虫为主。
[形态] 成虫体长3~4毫米。
体浅红褐色,头、前胸、背板、后盾片上各有 1对黑色斑纹,前翅前缘末有1个小黑斑,后缘末有1个钩形斑。
[保护利用途径] 保护利用自然种群控制害虫。
异色瓢虫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Pallas)]广泛分布于各油菜区,是仅次于七星瓢虫、龟纹瓢虫的一种主要捕食性天敌。
[形态]成虫体长5.4~8毫米,宽 3.8~5.1毫米,卵圆形,呈半球形拱起,背面光滑无毛,在鞘翅近末端中央有一个明显隆起的横脊梁。
色泽和斑纹变异很大,大致分为浅色型和深色型两类。
浅色型:基色为橙黄色至橘红色,前胸背板具两对黑斑,1对位于中线中央两侧,另1对位于中线与侧缘之间接近或达到后缘。
有时除上述斑点外,在中线中央至基部处具Ⅰ长形黑斑,或各斑互相连接成“M”、“儿”、“八”等形状。
属于这—类型的很多,主要有4种,即19斑型、14斑型、无斑变型、暗黄变型。
深色型:基色为黑色,前胸背板上“M”型斑的基部扩大,形成黑色近梯形的大斑,两肩角部分呈浅色大斑,小盾片黑色。
黑色鞘翅上各有数目不同(6、4、2或 1)和大小不一的斑点,斑点的颜色也不一样,有浅色、黄色、橙黄色或红色,甚至全为黑色。
老熟幼虫体长10毫米左右。
蛹椭圆形,前钝后尖,橘黄色或棕红色。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6~7代,最后一代成虫于11月中旬飞进岩洞、石缝内群集越冬。
于翌年3月上旬至4月中旬陆续出洞飞离,越冬成虫出洞后,在有蚜虫的油菜和蚕豆等植物上活动,可见到第一代卵和幼虫,5月上旬为第一代成虫羽化盛期。
【rlyl物种说】今日--六斑异瓢虫(Aiolocariahexaspilota)
【rlyl物种说】今日--六斑异瓢虫(Aiolocariahexaspilota)rlyl陪你每天认识一个新物种(总第1513篇)好好学习天天想上界:动物界 Animalia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纲:昆虫纲 Insecta目:鞘翅目 Coleoptera科:瓢虫科 Coccinellidae亚科:瓢虫亚科 Coccinellinae属:异瓢虫属Aiolocaria种:六斑异瓢虫A. hexaspilota物种介绍 Introduction中文名:六斑异瓢虫(拼音:liù bān yì piáo chóng)学名:Aiolocaria hexaspilota (Hope, 1831)六斑异瓢虫,又称大龟纹瓢虫,是台湾产瓢虫中体型第二大的。
体背橙红色,有特殊黑色斑纹。
可爱的外型,色彩亮丽,体大而明显,远较中小型瓢虫吸睛。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未评估(NE)外形特征 Description体长9.5~11mm,成虫可以大到13mm长。
头部黑色,前胸背板黑色,两侧各具一枚白色或浅黄色大圆斑。
两侧具大白斑,翅鞘橙红色,翅缘具黑色边线,黑色斑纹左右对称,黑色带变异极大;翅中央有黑色横带,两翅横带相连,翅鞘上、下尚有短斑,两翅斑纹不相连,合翅时外观近似龟纹。
亚种与分类 Subspecies and Taxonomy台湾产个体翅鞘边缘黑色带,通常于前缘中央延伸一纵向“L”型短斑,中央具黑色横斑,与翅缝线及边缘黑色带相连,横带中央有纵向黑色短斑。
图鉴上中国、韩国、日本产的个体,前缘纵向黑斑与横带上纵向黑斑伸长相连,成为翅鞘中的纵向黑色带;另外亦有横带黑斑未达两端的个体,看起来毫无“龟纹”感觉。
台湾产大型瓢虫中唯一非斑点型的种类。
生态习性 Ecological Habit主要分布1000米左右山区,喜栖息在阔叶树林,捕食叶蚤等小型金花虫,亦会捕食蚜虫,为不普遍的种类。
瓢虫及其雄性外生殖器
瓢虫及其雄性外生殖器
蒲天胜
【期刊名称】《广西植保》
【年(卷),期】1989(000)002
【摘要】瓢虫科隶属于鞘翅目、多食亚目、扁甲总科。
除了食植瓢虫亚科Epilachninae和瓢虫亚科的食菌瓢虫族Psylloborini外,绝大多数的种类是捕食性天敌(文献记载个别种类营寄生生活),捕食蚜虫、粉虱、叶螨、介壳虫和小型节肢动物。
正因这样,人们对瓢虫以淑女(Ladybird)、圣母甲虫(德文),花大姐(中国北方)相称。
【总页数】3页(P46-48)
【作者】蒲天胜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86
【相关文献】
1.台湾产奇特长唇瓢虫Shirozuella mirabilis Sasaji雄性外生殖器与两新种描述(鞘翅目:瓢虫科) [J], 虞国跃;庞雄飞
2.三种红瓢虫的识别及雄性外生殖器的描述 [J], 虞国跃;王建红;任桂芳
3.天牛科雄性外生殖器的新类型:—狭天牛属雄性外生殖器的研究 [J], 吴蔚文;蒋书楠
4.云南食植瓢虫族雌性外生殖器特征及其分类意义 [J], 王红;曹诚一
5.新疆云粉蝶属雄性外生殖器比较形态学 [J], 蒋玲玲;罗顺刚;胡红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面的雄虫两眼间全是白色的,而雌虫两眼间有一个三角形黑斑
雌虫:成虫体长3.80—4.70毫米,宽2.90一3.20毫米,长圆形,呈弧形拱起,表面光滑,无毛,黄至橙黄色,具龟纹状黑色斑纹。
前额有1个三角形黑斑,有时黑斑扩大至整个头部。
复眼椭圆形,黑色。
口器、触角黄褐色,前胸背板黄色,中央有1个大型黑斑,其基部与背板后缘相连,有时黑斑扩展至全背板,仅留黄色前缘。
前胸背板前缘内凹较浅,肩角成锐角,基角成钝角。
小盾片三角形,黑色。
鞘缝黑色,在距鞘缝基部1/3、2/3及5/6处各有方形和齿形黑斑的外伸部分,鞘翅肩部具斜置的长形黑斑,中部有一斜置的方斑,方斑下端与距鞘缝2/3处伸出的黑色部分相连接。
鞘翅上的黑斑常有变异,有的黑斑扩大相连,或黑斑缩小而成独立的斑点。
胸、腹部全为黑色。
雄虫:头部后缘黑色,前额黄色,唇基黄色;前、中胸腹板中部白色。
唇基有1个三角形黑斑,有时斑扩大致使头部全黑;前、中胸腹板黑色。
卵:长1毫米;宽0.50毫米。
纺锤形,两端尖。
多成块直立于棉叶背面。
初产乳白色后变为黄色又变为橙黄色近孵化时黑色。
幼虫:共4龄,各龄期主要特征:
一龄:体长1.50毫米。
体黑绿色,头部黑色。
前胸背板周缘灰白色。
中、后胸背中线处有灰白色斑。
第一腹节侧刺疣白色,较大,侧下刺疣亦白色,较小。
第四腹节6个刺疣均灰白色。
第七腹节后缘灰白色。
二龄:体长3毫米。
体黑绿色,其它特征与一龄相似,但白斑更显著;中、后胸侧下刺疣白色。
三龄:体长5毫米。
体黑绿色,头部黑包。
前胸背板黑色,周缘黄白色。
中后胸背面中央各有1个黄斑。
第一腹节侧刺疣和侧下刺疣黄白色,背中线处具有1个狭长小白斑。
第四腹节侧刺疣和侧下刺疣黄白色,背中刺疣基部和侧刺疣中间也为黄白色。
第5—7腹节侧下刺疣白色;第七腹节后缘白色。
四龄:体长7毫米。
黑绿色。
前胸背板前缘和侧缘白色。
中、后胸中部有橙黄色斑,侧下刺疣橙黄色。
腹部第1一8节背中线橙黄色。
腹部第一节侧刺疣和侧下刺疣橙黄色。
第四腹节6个刺疣皆橙黄色.第二、三、五、六、七腹节侧下刺疣为黄白色。
蛹:体长5毫米;宽3毫米。
全体灰黑色;体背有白色中线。
前胸背板后缘中央有2个黑斑,有的个体黑斑外侧有1个黑点。
翅芽黑色。
后胸背中央有2个黑斑。
腹部2—5节背面有2个黑斑。
腹末有四龄幼虫蜕皮。
生物学特性: (1)历期:魏建华等于1979一1980年在陕西室内饲养的结果见表56。
(2)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根据吕永贤等测定(1983),龟纹瓢虫在各个发育不同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是:卵期13.96±0.95℃和28.28±2.23日度;幼虫期11.90±1.59℃和99.14±4.88日度;产卵前期13.80±2.40℃和89.12±17.68日度;全世代的有效积温为259.14日度。
根据宋慧英等测定(1988),各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是:卵期13.70±2.50℃和36.40±8.60日度;幼虫期13.40±3.20℃和92±2.10日度;蛹期12.50±1.90和51.80±6.60日度。
(3)年生活史:龟纹瓢虫在我国各棉区均以成虫分散在草丛基部、树皮裂缝、墙缝等处越冬。
越冬
成虫在陕西省于翌年3月下旬,湖北、江苏和浙江省于翌年3月上、中旬,四川省万县市于翌年2月下
旬开始活动。
全年在陕西省发生6代(魏建华等,1983);在万县市田间发生7代(表57),室内9代(吕
永贤等,1983);在浙江省台州地区发生10代(钟壬模等,1983)。
(4)繁殖与寿命:成虫羽化后,一般3一4天即可交配。
产卵前期一般7—9天。
一生可交配多次,
但交配一次终生可产受精卵,未交配的雌虫不能产卵。
在棉田内,雌虫将卵产在棉叶上,一般产卵成块,
每一卵块含卵数一般5—9粒,最多可达32粒以上。
雌虫全天均可产卵,但以下午17—20时产卵量为最多,占全天总产卵量的23.90%,其次是早晨2—5时,产卵量占17.50%。
上午8一11时及23时到翌晨2时产卵量较少,分别为5%和5.70%(魏建
华等,1983)。
龟纹瓢虫的产卵历期和产卵量,在川北一雌最多产卵199粒,经44天产完(祝汝佐,1952);在河南省一雌可产卵277粒(张广学等,1972);在浙江省雌虫产卵量与交配次数有关,交配一次的雌虫,其
寿命平均仅有49.10天,产卵历期平均38.90天,单雌产卵量386粒。
交配3次以上的,雌虫寿命平均
110天,产卵历期平均55.10天,单雌产卵量509.30粒(钟壬模等,1983)。
魏建华等观察(1983),与前有不同的结果,龟纹瓢虫雌虫交配一次的产卵量较交配多次为高。
并观察到,在同一条件下,雌雄性比不同,产卵量亦有不同;1♀×1♂的平均每雌日产卵量12.10粒,2♀x 1
♂的为8.40粒,3♀×1♂的为6.20粒。
温度对龟纹瓢虫的繁殖有较大影响.在早春产卵的日均温度下限为13.50℃;晚秋产卵结束日均温度为18℃左右;在室内仅个别雌虫在16℃左右可产数粒卵。
日均温度在32℃以上时还能产卵,但31℃已
对产卵不利。
凡在适温(适温范围为20一30℃,最适温区为23—28℃)下生活一段时期的成虫,较能适
应高温和低温。
在高温或低温下羽化的成虫,则寿命短,产卵少或不产卵。
在适温下产卵的雌虫,10天
后出现产卵高峰;而在高温或低温下产卵的雌虫,其产卵高峰则推迟至适温时才出现。
龟纹瓢虫雌虫寿命,产卵历期和产卵量随着发生的代次不同而表现出差异(表58)。
(5)捕食:根据我们观察,龟纹瓢虫的成虫和幼虫均可捕食棉蚜,亦可捕食棉铃虫、棉小造桥虫的
卵和低龄幼虫。
根据室内测定,对棉蚜的平均捕食量:成虫期2.763头,全幼虫期捕食203头。
日平均
捕食棉铃虫卵:成虫40粒.四龄幼虫50粒;日捕食棉铃虫初孵幼虫:成虫57头,四龄幼虫65头。
发生消长规律:根据我们多年(1975—1980)在湖北省江汉平原棉田进行系统调查,龟纹瓢虫进入棉田较早,种群数量较大,由于它具有抗高温的特性,因此在棉花的整个生育期内一直保持一定的种群(图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