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纹瓢虫的雌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面的雄虫两眼间全是白色的,而雌虫两眼间有一个三角形黑斑

雌虫:成虫体长3.80—4.70毫米,宽2.90一3.20毫米,长圆形,呈弧形拱起,表面光滑,无毛,黄至橙黄色,具龟纹状黑色斑纹。前额有1个三角形黑斑,有时黑斑扩大至整个头部。复眼椭圆形,黑色。口器、触角黄褐色,前胸背板黄色,中央有1个大型黑斑,其基部与背板后缘相连,有时黑斑扩展至全背板,仅留黄色前缘。前胸背板前缘内凹较浅,肩角成锐角,基角成钝角。小盾片三角形,黑色。鞘缝黑色,在距鞘缝基部1/3、2/3及5/6处各有方形和齿形黑斑的外伸部分,鞘翅肩部具斜置的长形黑斑,中部有一斜置的方斑,方斑下端与距鞘缝2/3处伸出的黑色部分相连接。鞘翅上的黑斑常有变异,有的黑斑扩大相连,或黑斑缩小而成独立的斑点。胸、腹部全为黑色。

雄虫:头部后缘黑色,前额黄色,唇基黄色;前、中胸腹板中部白色。唇基有1个三角形黑斑,有时斑扩大致使头部全黑;前、中胸腹板黑色。

卵:长1毫米;宽0.50毫米。纺锤形,两端尖。多成块直立于棉叶背面。初产乳白色后变为黄色又变为橙黄色近孵化时黑色。

幼虫:共4龄,各龄期主要特征:

一龄:体长1.50毫米。体黑绿色,头部黑色。前胸背板周缘灰白色。中、后胸背中线处有灰白色斑。第一腹节侧刺疣白色,较大,侧下刺疣亦白色,较小。第四腹节6个刺疣均灰白色。第七腹节后缘灰白色。

二龄:体长3毫米。体黑绿色,其它特征与一龄相似,但白斑更显著;中、后胸侧下刺疣白色。

三龄:体长5毫米。体黑绿色,头部黑包。前胸背板黑色,周缘黄白色。中后胸背面中央各有1个黄斑。第一腹节侧刺疣和侧下刺疣黄白色,背中线处具有1个狭长小白斑。第四腹节侧刺疣和侧下刺疣黄白色,背中刺疣基部和侧刺疣中间也为黄白色。第5—7腹节侧下刺疣白色;第七腹节后缘白色。

四龄:体长7毫米。黑绿色。前胸背板前缘和侧缘白色。中、后胸中部有橙黄色斑,侧下刺疣橙黄色。腹部第1一8节背中线橙黄色。腹部第一节侧刺疣和侧下刺疣橙黄色。第四腹节6个刺疣皆橙黄色.第二、三、五、六、七腹节侧下刺疣为黄白色。

蛹:体长5毫米;宽3毫米。全体灰黑色;体背有白色中线。前胸背板后缘中央有2个黑斑,有的个体黑斑外侧有1个黑点。翅芽黑色。后胸背中央有2个黑斑。腹部2—5节背面有2个黑斑。腹末有四龄幼虫蜕皮。

生物学特性: (1)历期:魏建华等于1979一1980年在陕西室内饲养的结果见表56。

(2)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根据吕永贤等测定(1983),龟纹瓢虫在各个发育不同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是:卵期13.96±0.95℃和28.28±2.23日度;幼虫期11.90±1.59℃和99.14±4.88日度;产卵前期13.80±2.40℃和89.12±17.68日度;全世代的有效积温为259.14日度。

根据宋慧英等测定(1988),各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是:卵期13.70±2.50℃和36.40±8.60日度;幼虫期13.40±3.20℃和92±2.10日度;蛹期12.50±1.90和51.80±6.60日度。

(3)年生活史:龟纹瓢虫在我国各棉区均以成虫分散在草丛基部、树皮裂缝、墙缝等处越冬。越冬

成虫在陕西省于翌年3月下旬,湖北、江苏和浙江省于翌年3月上、中旬,四川省万县市于翌年2月下

旬开始活动。全年在陕西省发生6代(魏建华等,1983);在万县市田间发生7代(表57),室内9代(吕

永贤等,1983);在浙江省台州地区发生10代(钟壬模等,1983)。

(4)繁殖与寿命:成虫羽化后,一般3一4天即可交配。产卵前期一般7—9天。一生可交配多次,

但交配一次终生可产受精卵,未交配的雌虫不能产卵。在棉田内,雌虫将卵产在棉叶上,一般产卵成块,

每一卵块含卵数一般5—9粒,最多可达32粒以上。

雌虫全天均可产卵,但以下午17—20时产卵量为最多,占全天总产卵量的23.90%,其次是早晨2—5时,产卵量占17.50%。上午8一11时及23时到翌晨2时产卵量较少,分别为5%和5.70%(魏建

华等,1983)。

龟纹瓢虫的产卵历期和产卵量,在川北一雌最多产卵199粒,经44天产完(祝汝佐,1952);在河南省一雌可产卵277粒(张广学等,1972);在浙江省雌虫产卵量与交配次数有关,交配一次的雌虫,其

寿命平均仅有49.10天,产卵历期平均38.90天,单雌产卵量386粒。交配3次以上的,雌虫寿命平均

110天,产卵历期平均55.10天,单雌产卵量509.30粒(钟壬模等,1983)。

魏建华等观察(1983),与前有不同的结果,龟纹瓢虫雌虫交配一次的产卵量较交配多次为高。并观察到,在同一条件下,雌雄性比不同,产卵量亦有不同;1♀×1♂的平均每雌日产卵量12.10粒,2♀x 1

♂的为8.40粒,3♀×1♂的为6.20粒。

温度对龟纹瓢虫的繁殖有较大影响.在早春产卵的日均温度下限为13.50℃;晚秋产卵结束日均温度为18℃左右;在室内仅个别雌虫在16℃左右可产数粒卵。日均温度在32℃以上时还能产卵,但31℃已

对产卵不利。凡在适温(适温范围为20一30℃,最适温区为23—28℃)下生活一段时期的成虫,较能适

应高温和低温。在高温或低温下羽化的成虫,则寿命短,产卵少或不产卵。在适温下产卵的雌虫,10天

后出现产卵高峰;而在高温或低温下产卵的雌虫,其产卵高峰则推迟至适温时才出现。

龟纹瓢虫雌虫寿命,产卵历期和产卵量随着发生的代次不同而表现出差异(表58)。

(5)捕食:根据我们观察,龟纹瓢虫的成虫和幼虫均可捕食棉蚜,亦可捕食棉铃虫、棉小造桥虫的

卵和低龄幼虫。根据室内测定,对棉蚜的平均捕食量:成虫期2.763头,全幼虫期捕食203头。日平均

捕食棉铃虫卵:成虫40粒.四龄幼虫50粒;日捕食棉铃虫初孵幼虫:成虫57头,四龄幼虫65头。

发生消长规律:根据我们多年(1975—1980)在湖北省江汉平原棉田进行系统调查,龟纹瓢虫进入棉田较早,种群数量较大,由于它具有抗高温的特性,因此在棉花的整个生育期内一直保持一定的种群(图1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