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行业市场趋势分析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行业市场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了全球各个行业的重要走向和趋势。
本文将会详细地探讨当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行业的市场趋势、发展前景以及产业竞争形势。
一、市场趋势1. 人工智能市场不断扩大目前,全球人工智能市场不断扩大。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了97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1.4%。
预计到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近200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9.0%。
2. 大数据行业发展迅速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当前全球经济互联网的关键信息资源。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QY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到1600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4600亿美元。
大数据市场目前发展最快的领域是云服务和人工智能技术。
二、发展前景1. 人工智能市场前景广阔在人工智能产业中,数据处理、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安防等各个领域。
未来几年,人工智能市场还将持续扩大。
2. 大数据行业优越性明显当前,全球各大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性,因此大数据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未来几年,随着对大数据需求的不断增加和技术的不断提升,大数据行业的前景仍将是光明的。
三、产业竞争形势1. 人工智能市场竞争激烈当前,人工智能市场的竞争已经十分激烈。
各大科技公司都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技术,例如:谷歌、亚马逊、Facebook、IBM、微软、百度、腾讯等等。
它们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智能图像、智能语音等领域都有深入的技术布局。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深厚的产业积淀和快速的技术研发能力。
2. 大数据行业竞争后劲充足虽然大数据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一些规模和技术优势的企业,例如:IBM、斯伦贝谢、甲骨文、思科、微软、Amazon Web Services等,但其竞争后劲仍然充足。
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现状
第38卷㊀第12期2020年12月环㊀境㊀工㊀程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Vol.38㊀No.12Dec.㊀2020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现状王㊀冠1,2㊀焦礼静1,2㊀王惠明3㊀杨雅娟1,4㊀王㊀珲1,4∗㊀朱晓华1,4(1.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8;2.湛江中冶环保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广东湛江524000;3.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安宁公司,昆明650300;4.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88)摘要:智能制造是我国钢铁行业紧跟世界发展趋势㊁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是制造技术㊁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深度融合与创新集成,是生产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变革㊂通过研究钢铁行业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探讨智能化在钢铁行业中的应用与关键技术,列出了包括湛江钢铁等国内钢铁企业的智能制造发展现状,指出钢铁行业智能制造的重难点和发展前景㊂关键词:钢铁;智能制造;除尘系统;运营管理DOI:10.13205/j.hjgc.202012029DEVELOPMENT STATUS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N CHINAWANG Guan 1,2,JIAO Li-jing 1,2,WANG Hui-ming 3,YANG Ya-juan 1,4,WANG Hui 1,4∗,ZHU Xiao-hua 1,4(1.Centri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MCC Group,Beijing 100088,China;2.Zhanjiang MCC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 Co.,Ltd,Zhanjiang 524000,China;3.Anning Company,Kunming Iron &Steel Co.,Ltd.,Kunming 650300,China;4.MCC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Ltd,Beijing 100088,China)Abstract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s the key for China s steel industry to keep up with the world s development trend andrealiz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It is the deep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integration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as well as the transformation of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andbusiness model.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s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intelligence in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bystudy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intelligence,and explored the key difficultie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by studying the status in Zhanjiang Plant of Baosteel Corp.and other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 in China.Keyword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dedusting system;operation management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收稿日期:2020-06-01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高温烟尘散发特性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2018YFC0705302);中冶建筑研究总院重大课题 钢铁企业环境除尘系统智能运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XAC2018Ky01)㊂第一作者:王冠(1980-),男,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㊂wangguan@ ∗通信作者:王珲(1982-),男,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气污染防治及监测技术㊂wanghui@0㊀引㊀言中国钢铁行业目前仍处于上升发展时期,以规模效益为代表的旧动能已经开始稍显动力不足,无法满足未来的发展需要㊂中国钢铁行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获取新动能,使整个产业链不断向高端迈进㊂对于钢铁企业而言,除了夯实自身转型升级的硬件基础㊁不断逐步提升装备水平外,更要从基础制造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变㊂实现优质㊁高效㊁绿色㊁智能制造,对我国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㊂1㊀背㊀景1.1㊀智能制造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步推环㊀境㊀工㊀程第38卷进,我国钢铁行业生产经营情况得到显著改善,自身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1]㊂ 十三五 期间,国家积极推进信息化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㊁ 互联网+ 行动等相关要求,贯彻创新㊁协调㊁绿色㊁开放㊁共享发展理念,以提升国家经济社会智能化水平[2]㊂‘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 2020年)“中提到,近五年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时期,是实现工业绿色发展的攻坚阶段[3]㊂‘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 2020年)“指出: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7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50%,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普及率超过20%[4]㊂所以,进一步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抓住全球制造业分工调整和我国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㊁产品㊁装备融合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研发㊁生产㊁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是我国钢铁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㊂1.2㊀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技术需求德国提出的 工业4.0 概念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钢铁行业应当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㊂但是,我国国内钢铁行业智能化建设中,智能化基础比较薄弱,整体行业水平相对较低㊂尽管钢铁行业智能化在国内的发展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智能化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缺乏信息共享㊁大数据集成等相关核心技术㊂此外,行业智能化资金支持上相对薄弱;管理机制㊁运作机制和人才机制尚未完善,缺乏专业性强的高素质人才[5]㊂同时, 十九大 在报告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部分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㊁大数据㊁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㊂由此可见,智能制造已然成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㊂2㊀技术体系钢铁行业积极布局智能制造项目,参与了工信部实施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㊂工信部网站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荐的通知“中提到:钢铁行业现已设置了包含宝钢㊁鞍钢㊁河钢㊁南钢㊁太钢等7家企业共9个项目智能制造试点,涵盖智能车间㊁智慧矿山㊁大规模定制等试点示范项目㊂目前,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水平提升明显,各企业正逐步由点到面地推进智能制造进程,成果初步显现㊂1)数字化㊂2018年,我国大型钢铁行业数字化基础水平(以基础建设得分水平反映)和应用水平(以单项应用得分水平反映)分别达到64.9㊁59.4,较2015年增长2.5%㊁2.8%[6]㊂生产数字化:2018年大型钢铁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8.1%,高于全国制造业水平(48.4%) 28.7百分点,较2015年增长4.5百分点,生产流程关键工序装备基本实现较为全面的数字化控制㊂能源管理数字化:2018年已有58.5%的大型钢铁企业应用数字化手段实现能源在线实时监控管理,但部分企业在能源平衡㊁调度㊁计划,尤其是预测方面,尚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㊂质量管理数字化:2018年,55.4%的大型钢铁企业应用数字化手段实现覆盖产成品㊁产成品制造过程和原材料入场等环节的质量管理,较2015年增长8.7百分点㊂2)网络化㊂底层装备网络化基础:2018年全国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仅为39.4%,其中大型钢铁行业为54.8%,较2015年仅增长1百分点[6],故钢铁企业亟须大幅提升工业设备设施网络化水平,突破发展瓶颈㊂纵向集成:目前我国大型钢铁行业实现纵向管控集成的企业比例仅为29.5%㊂钢铁企业应进一步提升生产管控水平,实现自动化㊁过程控制㊁生产控制㊁质量管理的数据自下而上贯通,由此实现管控衔接和工序衔接,以及行程制造过程的整体协调,突破个性化高端产品制造的瓶颈㊂横向集成:2018年我国大型钢铁行业实现产供销横向集成的企业比例仅为37.1%,钢铁企业应着力突破供应链集成关键环节,形成产供销相结合的整体供应链体系,加快供应链能力和绩效的有效增长㊂3)智能化㊂2018年大型钢铁行业智能制造就绪率达到19.9%,较全国平均水平(7.0%)高出12.9百分点[8],这些企业底层装备数控化程度较高,在管理信息化与底层自动化之间及内部供应链上主要业务环节实现集成,并不断向智能工厂㊁智慧企业迈进㊂471第12期王㊀冠,等: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现状从智能生产新体系的构建上看:目前大数据技术在大型钢铁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包括工业污染与环保监测㊁预警,产品质量管理与分析,生产计划与排程,销售预测与需求管理,供应链分析和优化,生产流程优化,产品设计与开发等方面,其中我国42.6%的大型钢铁企业已经针对工业大数据采集分析体系开展产品质量管理与分析㊂3㊀重点应用案例3.1㊀韶钢智慧中心钢铁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韶钢打造的智慧中心整合了铁区和能介全部单元的控制与决策,实现了距离5km以上跨工序㊁跨区域㊁远距离的大规模集控和无边界协同㊂一体化管控后,高炉㊁烧结㊁焦化㊁料场㊁能介等环节各生产终端与智慧中心连接起来,通过采取 厂直管作业区 模式,现场42个中控室全部撤并,取消9个分厂(车间),作业区从64个减少到25个,操作屏从原来的454块减少到193块,人员效率提升31%,实现35万点数据的全覆盖,报表自动生成,并由手机APP自动推送,分层级按时发布给相关人员㊂智慧中心将现场生产与管控平台无缝对接,完善了现场监控手段,实现了跨厂㊁跨工序的远距离沟通,使得管理层得以专注于精细化管理㊂3.2㊀宝钢股份1580热轧智能车间改造2016年9月,宝钢正式启动1580智能车间改造项目,搭建一个自动化㊁无人化㊁智慧化的平台,实现产品的生产管理㊂宝钢股份1580智能车间改造项目,是我国钢铁业唯一正式入围国家工信部‘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点示范的项目㊂目前,宝钢产线自动化㊁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但产线自动化率低㊁产品质量和关键消耗指标等仍有提升空间㊂宝钢将1580智能车间改造项目划分为3个阶段推进实施:智能化车间㊁模块优化㊁平台搭建㊂通过使用无人行车解决方案和全套产品㊁优化吊装及物流系统算法㊁应用互联互通系统和专家工程服务等,将生产工序能耗降低6.5%,内部质量损失降低30.6%,废次降低10%,全自动投入率提升10.5%,指标实绩优于设定目标㊂完工后的1580热轧智能车间将成为中国钢厂热轧车间中第1个真正意义上的无人行车车间,为我国钢铁工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经验㊂3.3㊀宝钢节能绿色智慧钢渣处理技术上海宝钢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针对钢渣处理技术的智能化,以设备三维非标设计为核心,将产品设计信息㊁制造要求共同定义到该数字化模型中,实现更高层次的设计㊁制造一体化㊂同时,钢渣处理车间无人化生产以渣罐流转为中心,实现起重机无人化运行及实时动态优化调整,提高滚筒系统的定位精度和远程扒渣技术;并通过对滚筒系统的状态数据进行梳理,筛选与设计㊁生产㊁运维密切相关的数据,利用网络手段采集滚筒法渣处理系统的关键数据,实现滚筒渣处理生产线的实时监测㊁管理及设备状态预测诊断㊂从基于滚筒法的钢渣一次处理技术,到针对性的钢渣二次分选处理,最终到因地制宜的钢渣三次资源化利用,各个环节创新协同,旨在构建绿色㊁智慧相融合的钢渣全流程处理技术㊂3.4㊀武钢推进智能制造项目2017 2020年,武钢公司共投资60多亿元用于节能环保领域,全力推进 智能制造与绿色发展 ,一改传统钢铁制造业的发展模式,自动化㊁智能化的智能制造从最初的探索逐步走向成熟,生产清洁化㊁工厂园林化让企业与城市不断亲近㊁融合㊂仅2019年,武钢建成验收了67个智能制造项目,企业智能化率已接近70%,居国内行业前列㊂通过智能制造建设,武钢公司推进 四个一律 (操作室一律集中㊁操作岗位一律机器人㊁运维一律远程㊁服务环节一律上线),以无人化㊁集控化㊁一键化㊁可视化为目标,实现 千米之外 操纵, 千里之外 决策㊂以1个管控中心对多个操控中心构建智慧工厂,实现了所有操作在1个中心,所有操作一键化㊂如今,武钢公司已建成公司级管控中心和铁区㊁炼钢㊁热轧㊁CSP 共4个操控中心,生产工序实现了深度整合, AI+ 5G 的技术在4个操控中心普及,使得工程师们运用移动设备就可以监控机器运行状况并发出指令㊂3.5㊀湛江钢铁环境除尘系统智能化运营管理平台湛江钢铁生产流程涉及码头㊁原料㊁烧结㊁焦化㊁炼铁㊁炼钢㊁连铸㊁热轧㊁厚板㊁冷轧及其他配套建设的公辅等单元㊂湛江钢铁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全面管理变革的过程,包括生产㊁经营㊁财务㊁质量㊁设备㊁物资㊁运输㊁消防㊁安全环保等管理业务再造,即营销方式㊁生产组织㊁人员管理㊁业务流程和信息化的重新整合[9],实现对生产的集中管理㊁统一指挥㊂湛江钢铁在国内首创将生产管制中心㊁能源管控中心㊁物流管制中心㊁设备管理中心㊁安保消防中心合并的 五部571环㊀境㊀工㊀程第38卷合一 的管控模式,实现了钢铁基地制造流程的多维物流控制,为大型钢铁企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模式创新提供了技术手段㊂应环保设施运营管理的实际需要,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作为BOO单位,率先建成1套环境除尘系统智能化运营管理平台[10]㊂该平台集生产运行监控㊁能源管理㊁环保数据中心等功能为一体,以自动化㊁工业网络㊁工业电视㊁计算机软件为基础,实现对各种信号的集中处理,以及与主体㊁点检㊁能环部㊁物流部的信号联络(图1)㊂集中监控平台由生产运行监控系统㊁能耗统计系统㊁排放监测系统㊁视频监控系统㊁电气室监测系统㊁数据中心等子系统组成,通过数据接口与主体厂部通信㊂该平台结合信息化网络技术,集成SCADA系统㊀㊀图1㊀环境除尘集中监控平台信号联络结构Figure1㊀Signal contact diagram of the centralized monitoring platform forenvironmental dust removal实现实时集中监控,并支持制作报表及对实时数据进行应用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算法模型对设备故障进行诊断,对能源用量进行实时监控㊂其开发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采集㊁远程传输㊁存储与集中显示技术等,工作平台主界面如图2所示㊂图2㊀环境除尘集中监控平台主界面Figure2㊀Main screen of the environment dedusting centralized monitoring platform1)数据采集㊂非工艺除尘的数据采集对象主要包括除尘系统㊁能源介质㊁在线监测系统㊂除尘系统主要是由PLC完成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㊁仪表数据监测㊂主要设备包括风机㊁风机电动机㊁除尘器㊁输灰卸灰阀㊁输灰刮板机㊁斗提机㊁储灰仓卸灰阀等设备,PLC采集设备的运行㊁故障㊁远程㊁电流等状态信息,实现对设备控制和连锁保护㊂能源介质包括电能㊁压缩空气㊁水㊁氧气,其计量数据作为湛江中冶环保与湛江钢铁结算的依据㊂能源数据进入PLC系统进行累计,通过在电气室内安装通信管理机,进行能耗数据采集㊂在线监测系统包括粉尘浓度仪和CEMS系统, CEMS通过数据采集仪进行无线数据传输,用于采集国控源及重点监控的除尘系统㊂2)远程传输㊂非工艺除尘的运营范围包括原料㊁烧结㊁焦化㊁高炉㊁炼钢5个单元,共计90套除尘系统㊂各单元控制室分散布置,独立控制㊂湛江钢铁由于占地面积大,各单元分散,距离远,采用光缆进行网络连接,将各单元的控制网络接入集中监控中心㊂生产运行监控系统通过画面展现生产运行情况,实现对现场设备的实时监控㊁远程操作㊁报警等功能;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大屏幕展示现场的生产情况,在一些主要工位㊁吸尘点㊁区域设置摄像机,帮助操作人员及时掌握现场情况㊂3)设备运行监控与故障预警技术㊂自动化数据传输到集中监控中心后,读取并存入数据库㊂其中,自主开发的SCADA系统,完成对设备的监视与控制,历史数据查询,数据曲线,能源数据显示等功能㊂同时,平台可以对风机㊁除尘器等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首次实现设备故障诊断及预报预警功能,为除尘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营提供了技术支撑㊂4㊀结㊀语我国制造业目前尚存在各行业机械化㊁电气化㊁自动化㊁信息化参差不齐,不同地区㊁行业㊁企业间发展不平衡,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技术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㊁软件㊁网络㊁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广尚未起步,智能化集成应用缓慢等㊀㊀(下转第137页)671。
人工智能行业可行性分析
人工智能行业可行性分析引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作为一项前沿技术,近年来在多个领域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
本文将对人工智能行业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重点探讨市场需求、技术发展、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因素,以判断该行业的前景及其商业可行性。
1. 市场需求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金融服务、交通运输、智能制造等行业中,能够提供高效、智能的解决方案,满足企业和个人的多样化需求。
市场的需求是人工智能行业可行性的重要基础。
2. 技术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方面,这些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加速了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
例如,机器学习算法的优化和硬件设备的提升,使得人工智能的计算能力不断增强。
技术的发展为人工智能行业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3. 政策支持政府对人工智能行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措施。
政府在财税政策、人才培养、科研经费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为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环境。
政策的支持为人工智能行业的可行性提供了保障。
4. 市场竞争人工智能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已有多家公司涉足其中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大型互联网企业和科技巨头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和创新,推动了产品的不断升级。
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是人工智能行业可行性的一个考量因素。
5. 潜在风险人工智能行业虽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存在一些潜在风险。
例如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引发的信任危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伦理道德问题等。
应充分考虑这些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法规和准则,加强监管,以确保人工智能行业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
结论综合以上分析可得,人工智能行业具备较高的可行性。
市场需求的增加、技术的不断进步、政策的积极支持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为该行业的商业可行性提供了保障。
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风险存在的必要性,通过加强监管和制定规则来规范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博研咨询&市场调研在线网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正文目录第一章、人工智能技术行业定义 (3)第二章、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行业综述 (4)第三章、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行业产业链分析 (6)第四章、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行业发展现状 (7)第五章、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8)第六章、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9)第七章、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行业发展规划建议 (11)第八章、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13)第九章、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行业分析结论 (14)第一章、人工智能技术行业定义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是指由计算机系统或其他形式的信息处理设备所表现出来的智能行为。
它旨在通过模拟、扩展和增强人类智能的方式,使机器能够执行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务。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AI经历了多次发展高潮与低谷,如今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1.1 行业概述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4,280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12,96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5%。
这表明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AI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2 核心技术构成人工智能主要由以下几项关键技术组成:机器学习:作为AI的核心组成部分,2021年全球机器学习市场规模约为110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内将以每年超过30%的速度增长。
自然语言处理(NLP):2022年NLP市场规模约为130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340亿美元左右。
计算机视觉:该领域2021年的市场规模为117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
机器人技术:包括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大类。
2022年全球机器人销售额为510亿美元,其中服务机器人增速尤为显著,预计2025年将实现翻倍增长。
中国近三年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摘要:本报告基于对中国近三年(2019-2021年)的经济、社会、科技等领域的数据分析,旨在全面展现中国在这段时间内的发展态势和趋势。
报告将从宏观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一、宏观经济1. 经济增长2019-2021年,中国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增长,GDP增长率分别为6.1%、2.3%和8.4%。
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恢复力。
2.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逐年提高,2019年达到53.9%,2021年达到54.5%。
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3. 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稳定增长,2019年进出口总额为31.54万亿元,同比增长3.4%。
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进出口总额仍达到3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
2021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21.4%。
二、科技创新1. 研发投入中国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19年研发投入为2.19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2020年,研发投入达到2.44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2021年,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5.5%。
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7.49万亿元,同比增长10.9%。
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增长迅速。
3. 重大科技成果在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例如,我国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着陆的国家。
三、产业发展1. 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产业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务收入达到1.35万亿元,同比增长20.9%。
电商、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成为新的增长点。
2. 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52万辆,同比增长157.5%。
2023年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2023年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调查报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智能制造已成为国家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智能制造行业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等技术手段,实现了生产流程和服务的高效化和智能化,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发挥了关键作用。
本篇文章将通过市场调查,分析智能制造行业的市场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智能制造行业市场现状1.市场规模智能制造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其市场规模是不断扩大的。
市场调查显示,2018年中国智能制造市场规模已达到3000多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
而到2022年,中国智能制造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7000亿元。
2.应用领域智能制造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制造、物流、医疗、交通等领域。
随着技术不断突破,智能制造将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
3.主要技术目前,智能制造的主要技术包括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
这些技术不仅可以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还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
二、智能制造行业未来趋势1.技术创新随着技术不断创新,智能制造行业也将迎来更加智能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智能制造的高效发展。
2.产业链协同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搭建供应链、生产链、销售链和服务链的和谐平台,实现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3.国家政策支持智能制造是国家经济和科技创新发展方向之一,国家出台鼓励政策,对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未来,政策将继续以激励创新为主,加强技术服务支撑,不断推进智能制造的发展。
总的来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智能制造行业将会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同时,智能制造的高效化和智能化将成为未来制造业的重要趋势。
为了能够紧跟时代的潮流,企业需要不断转型升级,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的需要。
2018-2024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发展规划及投资战略可行性预测报告
2018-2024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发展规划及投资战略可行性预测报告第一章智能制造装备简介第一节智能制造装备市场发展概述第二节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环境分析一、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经济环境分析二、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政治环境分析三、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社会环境分析四、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技术环境分析第三节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政策分析第二章全球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分析第一节国际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轨迹综述第二节世界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市场情况第三节2011-2017年全球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及2018-2024年预测第四节德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发展分析第五节日本智能制造装备市场发展分析第六节美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发展分析第七节韩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发展分析第三章2011-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态势剖析第一节2011-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现状一、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二、中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发展特点三、中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景气度第二节2011-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分析一、中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供需分析二、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动态解析第三节2011-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一、中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二、提高中国智能制造装备整体竞争力的建议三、加快中国智能制造装备发展的措施第四章2011-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运行状况监测分析第一节2011-2017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分析一、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工业总产值分析二、不同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分析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工业总产值比较第二节2011-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总销售收入分析一、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总销售收入分析二、不同规模企业总销售收入分析三、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收入比较第三节2011-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利润总额分析一、2011-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利润总额分析二、不同规模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第四节智能制造装备行业集中度分析一、智能制造装备市场集中度分析二、智能制造装备企业集中度分析三、智能制造装备区域集中度分析第五章2011-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获利能力监测分析第一节2011-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销售毛利率分析一、2011-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销售毛利率分析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毛利率比较分析三、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毛利率比较分析第二节2011-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销售利润率一、2011-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销售利润率分析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利润率比较分析三、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利润率比较分析第三节2011-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一、2011-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二、不同规模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比较分析三、不同所有制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比较分析第四节2011-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总资产利润率分析一、2011-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总资产利润率分析二、不同规模企业总资产利润率比较分析三、不同所有制企业总资产利润率比较分析第六章2018-2024年中国各地区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运行状况分析及预测第一节华北地区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运行情况一、2011-2017年华北地区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二、2011-2017年华北地区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情况分析三、2018-2024年华北地区智能制造装备市场需求情况分析四、2018-2024年华北地区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五、2018-2024年华北地区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投资风险预测第二节华东地区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运行情况(同上下略)第三节华南地区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运行情况第四节华中地区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运行情况第五节西南地区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运行情况第六节西北地区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运行情况第七节东北地区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运行情况第七章2018-2024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形势分析第一节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概况一、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特点分析二、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投资现状分析三、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总产值分析四、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技术发展分析第二节2011-2017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市场情况分析一、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市场发展分析二、智能制造装备市场存在的问题三、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分析第三节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一、2011-2017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竞争分析二、2011-2017年中外智能制造装备竞争分析三、2011-2017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竞争分析四、2018-2024年国内主要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动向第四节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投资效益分析一、2011-2017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投资状况分析二、2011-2017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投资效益分析三、2018-2024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投资方向四、2018-2024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投资建议第八章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战略研究第一节2018-2024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供需预测一、2018-2024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供给预测二、2018-2024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需求预测第二节2018-2024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规划建议一、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十二五”整体规划二、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十三五”发展预测三、2018-2024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规划建议第九章智能制造装备重点企业竞争力分析第一节企业1第二节企业2第三节企业3第四节企业4第五节企业5第十章2018-2024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预测第一节未来智能制造装备需求与需求预测一、2018-2024年智能制造装备市场需求预测二、2018-2024年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预测三、2018-2024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总产值预测四、2018-2024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销售收入预测五、2018-2024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总资产预测第二节2018-2024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供需预测第三节影响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2018-2024年影响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运行的有利因素分析二、2018-2024年影响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运行的稳定因素分析三、2018-2024年影响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运行的不利因素分析四、2018-2024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五、2018-2024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分析第四节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分析一、2018-2024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市场风险及控制策略二、2018-2024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政策风险及控制策略三、2018-2024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经营风险及控制策略四、2018-2024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同业竞争风险及控制策略五、2018-2024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其他风险及控制策略第十一章智能制造装备企业管理策略建议第一节市场策略分析一、智能制造装备价格策略分析二、智能制造装备渠道策略分析第二节销售策略分析一、媒介选择策略分析二、企业定位策略分析三、企业宣传策略分析第三节提高智能制造装备企业竞争力的策略一、提高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二、智能制造装备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方向三、影响智能制造装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及提升途径四、提高智能制造装备企业竞争力的策略第四节对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品牌的战略思考一、智能制造装备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二、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三、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企业的品牌战略四、智能制造装备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第十二章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投资与发展前景分析第一节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投资情况分析一、总体投资结构二、投资规模情况三、投资增速情况第二节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投资机会分析一、智能制造装备投资项目分析二、可以投资的智能制造装备模式三、智能制造装备投资机会四、智能制造装备投资新方向第三节智能制造装备产品投资机会第四节智能制造装备项目投资建议一、行业投资环境考察二、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三、项目投资建议。
宁波长昇智能制造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宁波长昇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宁波长昇智能制造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宁波长昇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空资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产品服务:智能基础制造装备制造;智能基础制造装备销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 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2023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市场调研报告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市场调研报告一、行业整体市场概况智能制造装备无疑是当前国内工业发展的热点, 所占的比重正在逐步提高。
在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中,机器人、工业自动化装备等是比较突出的两个方向。
根据统计,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250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300亿元。
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扩大。
随着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不断发展及政府相关政策的推动,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二、市场主要参与者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中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国内外知名企业,如伊顿公司、艾默生电气、施耐德电气、西门子、ABB、本田技研、中车株洲电机等。
这些企业具有专业的技术和经验,能够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此外,还有一些中小型企业进入这个市场,主要集中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如德国亚美科技、美国美人科技、深圳驰创射频系统等,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份额,与知名企业形成了激烈的竞争。
三、市场现状1. 机器人市场智能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已经逐步展开。
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公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同比增长了22%,制造业占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其中汽车行业是最大的使用者之一。
2. 工业自动化装备市场工业自动化装备包括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伺服电机、数控机床等产品,其应用范围涉及汽车、航空、电子、石化等行业。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1.5%,在未来几年规模将持续扩大。
四、市场热点与发展趋势1. 服务化趋势在未来市场中,智能制造装备服务化趋势将逐渐增强,智能装备、智能平台的使用也必将得到改善和加强。
2. 产业链整合相较于过去,制造业的变革和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不仅关注生产技术和机器人产品,还涉及整个工业供应链中的下游,包括材料供应、加工制造等诸多环节。
因此,产业链整合将是智能制造装备的趋势之一。
各种机器人设备、自动化仪器以及大数据资源等将被整合形成一整个产业,促进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95
107
111
131
154
168.2
12.6%
18.0%
17.6%
9.2%
0%
5%
10%
15%
20%
25%
0
50
100
150
200
2013
2016
2018
3.7%2014 2015销售额(亿美元)
2017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整理
2.4 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但市场规模巨大
国际工业机器人市场于2010年开始恢复性增长,自1998年以来,全球新装工业机器人年均增速达9%。金融危机影响后,全球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出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38.4万台,比上一年增加1%,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已经连续六年增长。工业机器人在汽车、金属制品、电子、橡胶及塑料等行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13年以来,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正在以年均12.1%的速度快速增长。其 中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和德国等主要国家的销售额总计约占全球销量的3/4。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销售额约为168.2亿美元,亚洲成为最大的销售 市场。
73.05%
74.53%
74.43%
74.15%
73.92%
73.45%
73.01%
72.51%
71.82%
71.20%
69.00%
70.00%
71.00%
72.00%
73.00%
74.00%
75.00%
2009
2010
2011
2016
2017
2018
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运行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分析,数字经济应用领域不断延伸「图」
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运⾏现状及⾯临的挑战分析,数字经济应⽤领域不断延伸「图」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运⾏现状及⾯临的挑战分析,数字经济应⽤领域不断延伸「图」⼀、数字经济的定义20世纪40年代以来,电⼦计算机的发明与通讯设备、信息⽹络等的快速普及,引发了科技与社会经济的剧烈变⾰,被称之为“数字化⾰命”,也被称为第三次⼯业⾰命或第三次科技⾰命。
相应地,社会经济发展形态也发⽣了巨⼤变化,继农业经济、⼯业经济后,⼀种以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依托、以⽹络尤其是互联⽹为载体,通过信息⽹络实现资源⽣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新型经济——数字经济,开始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现阶段数字经济尚未形成统⼀的定义,但⼀般沿⽤G20杭州峰会的表述。
根据G20杭州峰会的表述,数字经济是指以使⽤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的⼀系列经济活动。
在云计算、物联⽹、⼈⼯智能等新⼀代信息技术的驱动下,数字经济的外延不断拓展,由狭义的数字产业化转向⼴义的产业数字化,涉⾜的⾏业由传统的基础电信、电⼦信息制造、软件服务、互联⽹等信息产业渗透⾄其他⾮信息⾏业,在智能制造、现代农业、“互联⽹+”等⽅⾯均发挥着重要作⽤。
⼆、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在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下,各国纷纷开启数字化⾰命,争夺数字经济这⼀未来产业⾼地。
截⾄2015年,34个OECD(经合组织)成员国中有27个制订了数字经济相关的国家战略。
美国相继发布《联邦云计算战略》《⼤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等⽂件,加快部署云计算、⼤数据、⼈⼯智能等全球⽹络信息技术的前端领域。
欧盟也于2015年推出数字化单⼀市场战略,⼒图解决欧洲电信市场碎⽚化及投资不⾜的问题,在同⼀市场为企业和服务制定公平竞争环境。
2015年英国政府出台《数字经济战略(2015-2018)》,2017年发布《英国数字化战略》,⼒争让英国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化经济体。
智能制造行业产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
智能制造行业产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智能制造作为工业化与息化深度融合的产物,已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计划,开启智能工业升级转型之路。
面对新技术的发展,我国智能制造机械行业迫切需要培养大批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智能制造机械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情况(一)智能制造机械行业发展状况从行业发展规模看,我国智能制造机械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2017年5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2015年5月至2018年3月,国务院、工部等多部委陆续发布27个与智能制造相关的文件,为智能制造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创造了宽松良好的政策环境。
同期国外智能制造发展迅猛,先后有美国推进“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实施“工业 4.0”战略、日本部署“互联工业”战略等,核心都是推进智能制造发展。
从智能制造机械行业分类和产业链看,包括自动化设备技术、工业控制软硬件研发与应用、工业互联/物联网技术、智能检测技术、物流技术等多个关联行业,形成了以智能制造关键装备为基础、系统集成为平台、装备应用为核心的“软硬并重、系统集成、互联互通”的产业链,涉及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关键装备制造商,自动生产线系统集成企业,以及在汽车、3C等制造领域应用自动生产线等装备的生产企业。
从行业发展重点看,智能制造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机械行业制造工厂的运营模式,采用自补偿的智能装备改变了生产方式,柔性化智能生产线改变了生产组织和工作流程,利用MES管理改变了智能车间的生产模式,嵌入式智能分析工业软件实现了个性化定制,使用智能管理平台实现了高效率,缩短了智能物流与供应链的生产周期,最终通过工业自动化与息技术(IT)的融合,提升了企业生产的灵活性,使工厂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降低成本的积极效果。
从行业技术发展方向看,智能制造机械行业是在智能制造系统控制下,通过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息通技术深度融合,实现相关产品在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息化制造活动全过程的新型生产方式。
智能制造项目年终总结报告
智能制造项目年终总结报告一、智能制造宏观环境分析二、2018年度经营情况总结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四、2019主要经营目标五、重点工作安排六、总结及展望尊敬的xxx投资公司领导:近年来,公司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开放内涵式发展,加快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建设行业领先标杆。
初步统计,2018年xxx投资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15.41万元,同比增长12.10%。
其中,主营业业务智能制造生产及销售收入为3453.02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0.50%。
一、智能制造宏观环境分析(一)中国制造2025我市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实施工业强桂战略,深入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业总量实现翻番,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产业取得长足进步,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水平居西部前列,工业化持续加快,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仍面临着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偏重、综合效益偏低、高质量供给能力不足、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不畅等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其他领域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条件。
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促进供求平衡,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经济体制改革驰而不息,经济更具活力和韧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强则经济强。
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牢牢把握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层面、关键环节、突出问题,提出激励性措施,打造政策洼地,催生发展动力。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参考文献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参考文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
为了推动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本文将从政策角度出发,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政策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实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一、政府支持政策1. 产业政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政府应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引导和扶持企业参与数字化转型。
可以在税收政策上给予支持,对数字化转型相关的投资给予税收优惠。
2. 财政支持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用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投入。
同时还可以设立创新基金,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提高技术水平。
3. 技术支持政府可以建立数字化转型的技术研发中心,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帮助企业了解最新的数字化技术和应用。
政府还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基地,吸引国内外优秀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数字化转型。
4. 人才培养政府应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鼓励高校加强数字化技术人才培养,培养一批具有数字化转型理念和技术能力的专业人才,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支持。
二、国外政策借鉴1. 德国德国作为制造业强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设立数字化创新基金,鼓励企业加大数字化投入;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提高产业智能化水平。
2. 美国美国政府通过《2025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战略》,明确提出推动数字化转型是实现制造业现代化的关键路径,鼓励企业加大数字化创新投入,提高数字化水平。
三、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建议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税收政策、财政支持、技术支持等多种方式,鼓励企业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
2. 建立数字化转型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促进数字化技术在制造业的推广和应用。
4. 加强与国外经验的交流合作,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数字化转型政策和经验,促进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全面发展。
我国制药行业智能制造现状分析
我国制药行业智能制造现状分析制药工业作为我国医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化,社会智能化程度不断加深,智能化技术对制药工业的影响日益显著。
近年来,我国坚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制药相关领域重磅举措。
为明确2016-2030年期间我国中医药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国务院于2016年2月发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从中药资源、种养植、工业制药、流通等全产业链角度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构建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的先进制造体系,到2030年,实现医药工业中高速发展和向中高端迈进,跨入世界制药强国行列,为制药智能制造的长期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细分领域,针对中药制药工业中存在的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中成药质量不稳定等问题,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促进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提升,加强中成药质量控制,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提高智能制造水平。
2021年12月,为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指导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工信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依据“每两年滚动修订”的动态更新机制,顺应把握智能制造最新发展趋势,共同颁发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同月,为加快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工信部等八部门共同发布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将技术攻坚、示范推广、自主供给能力、基础支撑体系等方面的建设作为未来五年智能制造的重点发展任务。
面对当前制约医药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2022年1 月,工信部等九部门共同发布了《“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从技术创新、产业链供应链完善、供应保障、制造水平和国际化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布局,为医药工业下一个五年的发展指明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摘 要:㊀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和总量已居世界第一,但仍大而不强㊂‘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十年行动纲领,确定了用三个十年 三步走 的战略,制定目标㊁原则㊁指导方针㊁战略任务和措施㊂第一个十年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㊂中国推进智能制造实施 工业2 0补课㊁工业3 0普及㊁工业4 0示范 的并行战略,做好顶层设计㊁标准先行,贯彻市场牵引㊁重点突破㊁试点示范㊁开放合作的原则,重视基础工作和人员培训㊂实施智能制造重大工程几年来,取得了明显效果㊂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情形下,中国推进智能制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㊂一 迈向制造强国的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业就规模和总量而言,自2010年起已居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中国是世界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㊂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世界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全球制造业发展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剧变时期㊂中国制造业面临严峻形势和现实挑战,必须制定具有前瞻视野和贴合实际的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㊂为此,中国工程院于2013年开展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 重大战略咨询项目,组织100多位院士㊁专家,历时两年,完成了战略研究项目㊂在此基础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制了中国制造业迈向制造强国的十年行动纲领,并定名为 中国制造2025 ( ChinaManufacturing2025 ),作为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㊂(一)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㊂大,体现在制造业的规模和总量上,体现在工业品中相当一部分产品的数量很长时期来一直居全世界第一,体现在制造业体系完整和门类的齐全上㊂不强,表现在什么地方?与世界制造强国相比,中国制造业的差距在什么地方?这是制定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的出发点㊂中国制造业突出的问题主要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㊁产业结构不尽合理㊁经济效率增速过缓㊁质量基础相对薄弱㊁资源利用效率偏低㊁行业信息化水平不够高㊂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需从提高效率和质量入手,着力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打造规模与效益皆优的制造业㊂(二)制造强国的评价体系为定量评价一国制造业的强弱,设计了一个包括规模发展㊁质量效益㊁结构优化㊁持续发展的4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㊂对中国㊁美国㊁日本㊁德国㊁英国㊁法国㊁意大利㊁韩国㊁巴西㊁印度的制造业,采集1946 2012年国际组织发布的相关数据,按照18个指标计算制造业综合指数,由制造业综合指数数值的大小评价各国制造业的强弱㊂数值表明,美国制造业最强;日本㊁德国其次,即第二方阵;中国制造业位列第四,即第三方阵中的第一位置(见图1)㊂图1㊀1946 2012年各国制造业综合指数趋势资料来源:中国工程院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 项目组:‘制造强国战略研究“,2015年2月㊂通过数据对比和定量分析,中国制造业与工业强国比较,差距主要在质量效益(包括创新能力)㊁结构优化和持续发展方面,而在制造业综合指数中贡献大的恰在于规模发展方面㊂由此可见中国制造业的短板和弱项,也由此可明确中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战略路径,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战略重点和战略任务㊂(三)《中国制造2025》总体架构‘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业2016 2025年的行动纲领㊂中国制造业由大而不强转变为大而且强,进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的前列,需要经过三个十年的奋斗,即到2025年进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到2035年进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的中间位置,到2045年进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的前列㊂为达到此战略目标,要遵循 创新驱动㊁质量为先㊁绿色发展㊁结构优化㊁人才为本 的指导方针,按照 市场主导㊁政府引导;立足当前㊁着眼长远;整体推进㊁重点突破;自主发展㊁开放合作 的原则,开展并实施九项战略任务㊂通过十年的努力,制造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㊁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㊁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制造业创新能力㊁工业基础能力㊁质量品牌建设得到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一些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由大变强,基本实现转型升级,制造业总体上从中低端制造迈向中高端发展,从而迈出实现制造强国的坚实一步㊂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和任务,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并制定切实有力的政策措施,在机制体制和财政税收等方面取得突破㊂国务院成立制造强国领导小组,由国务院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并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推进工作㊂成立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为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咨询㊂‘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㊂图2㊀‘中国制造2025“总体架构根据产业发展的基础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有望在未来若干年取得突破的原则,在制造业的诸多领域中,选择10个重点领域实现率先突破发展㊂这10个重点领域多数属于装备制造,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㊁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㊁航空航天装备㊁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㊁电力装备㊁农业装备等;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中也有装备,新材料则属于产业和技术发展的基础领域,新材料的研制和生产也需要装备㊂可见装备制造业对制造业发展的关键作用㊂(四)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从两方面着力,一是构建 1+X 规划体系,在总体上做出具体安排;二是省㊁直辖市㊁自治区制定实施方案㊁行动计划等,在各地区得以落地㊂1 “1+X”规划体系1+X 规划体系是为了将‘中国制造2025“所确定的各项战略任务和重点落到实处,以重大工程㊁行动指南和专题规划的形式,细化目标和任务,提出具体项目,确定承担单位,如期达到各项既定㊂ 1 即是‘中国制造2025“, X 是指根据需要陆续制定若干工程实施方案㊁行动计划或专题规划等㊂在制定‘中国制造2025“的同时,即着手制定五大工程的实施方案㊂之后又制定了两项行动计划和三个产业的发展规划和人才发展规划,2015年㊁2016年陆续发布并实施㊂五大工程实施方案: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㊁智能制造工程㊁工业强基工程㊁绿色制造工程㊁高端装备创新工程㊂两项行动计划: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㊁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指南㊂三个产业发展规划:信息产业发展规划㊁医药工业发展规划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㊂一个人才发展规划: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㊂构建 1+X 规划体系的同时,组织领域内的院士㊁专家制定10个重点突破领域的技术路线图,以确保10个重点突破领域采取正确的技术路线,如期实现率先突破发展㊂2 落地各地区‘中国制造2025“于2015年5月发布后,各省积极响应㊁认真贯彻㊁主动落地,制定实施方案㊁行动计划,突出重点㊁实施工程㊂全国各省,除西藏因制造业几乎近于空白外,都制定了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㊂有些制造业较集中的城市,还制定了本市的实施方案㊂为推进各地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部署,加快本地制造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构建新型制造业体系㊁区域协同创新体系㊁人才培养体系㊁政策保障体系,形成一批典型经验,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6年2月发出通知,开展 中国制造2025 城市试点示范工作①㊂至2017年底,宁波㊁苏南城市群㊁成都㊁武汉㊁沈阳㊁长春㊁珠西产业带㊁长株潭衡㊁郑洛新㊁泉州㊁福州㊁广州㊁青岛㊁湖州㊁赣州㊁吴忠㊁保定㊁杭州㊁西安㊁哈尔滨㊁天津滨海新区等试点示范方案经专家评审,开展了试点示范城市工作㊂2017年为进一步调动各地区的积极性,着力推进各地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开展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创建工作,② 中国制造2025 试点示范城市的工作转而为创建 中国制造2025 国家级示范区的工作㊂3 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处于当今时代的制造业,必须积极主动地融入发展迅猛异常的新一代信息技术㊁互联网㊁大数据㊁工业互联网㊁人工智能等技术,才能不断为自身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㊁旺盛的活力㊂在制定制造强国战略的同时,国务院还先后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 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 互联网+先进制造业 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以促进互联网㊁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㊂针对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国务院又适时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加速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并加快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步伐㊂二 智能制造——制造强国战略的主攻方向制造强国战略总体部署的各个方面并非平铺直叙,而是各有角色㊁形成整体㊂这一总体部署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两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为着力点,以强化工业 四基 和品质革命为基础,以创新为产业发展动力,以高端装备为抓手㊂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世界制造业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二是中国制造业亟待提升㊂(一)工业4 0时期的全球制造业世界已经过前三次工业革命,现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见图3)㊂为顺应即将到来的剧变,各工业发达国家积极应对,采取有力措施,以确保本国制造业在未来的重大变革中仍能保持竞争优势㊂图3 工业革命的四个阶段资料来源:‘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 关于实施工业4 0战略的建议“,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编译,2013年10月㊂德国是世界制造业强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时期,德国意识到本国制造业要想继续保持其竞争优势,必须加快制造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步伐㊂德国政府提出的‘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中将 工业4 0 作为十大未来项目之一㊂欧盟在‘地平线2020规划“内设立了 未来工厂 的项目㊂法国则起草了‘未来产业“规划㊂英国制定 英国工业2050战略 ,并推出了 高价值制造业弹射器 项目㊂日本继提出物联网和机器人战略后,于2016年提出工业价值链参考架构㊂美国则早在2011年,奥巴马总统颁布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AMP),以 确保美国在先进制造业中的领导地位 ,随后,又提出了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的口号㊂可见,智能工厂㊁智能制造正成为各工业发达国家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举措,也是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方向㊂(二)中国制造业亟待提升中国制造业突出的问题已如前述,而提高效率和效益㊁提高产品质量㊁快速响应市场㊁满足日益增强的个性化需求㊁降低资源消耗和制造成本,成为中国制造业提升的当务之急㊂劳动力成本的迅速提高,正不断削弱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㊂推进智能制造,有望较快解决中国制造业的这些痛点㊂未来的制造模式,其基本特征包含:满足个性需求㊁快速响应市场,品质高㊁成本低,知识密集㊁服务至上,柔性化制造㊁友好型生产㊂推进智能制造将有助于创造适应未来的制造模式㊂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总体上偏于中低端,制造智能化的推进,作为实现制造智能化的基本物质手段 智能制造装备,必将形成巨大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进而带动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产业的发展,从而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新的增长点,促进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向中高端发展㊂需要特别提及的是,‘中国制造2025“并不是 德国工业4 0 的中国版㊂德国制造企业多数处于工业3 0阶段,而中国制造企业多数处于工业2 0和3 0阶段㊂尽管两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均是智能制造,都将着力于制造系统的智能化,但是智能制造推进的产业基础和实施路径不同,制造系统演进的进程不尽相同㊂三 制造系统的演进与制造智能化(一)制造系统的演进㊀㊀制造是一种经济活动,是指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新的产品的经济活动㊂人类制造活动的变革和提升,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㊂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各样的物质产品㊁体现文明进步的各种各样的物品物件,几乎都是通过制造而产生出来的㊂制造系统则是制造活动赖以进行的物化载体,是由人和劳动资料构成的㊂制造系统的不断演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制造系统凝结了科学技术的成果㊁思想理论的精华㊁社会人文的认知㊂制造系统的演进,也是不同时代的重要表征㊂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㊂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㊂在某一时期按一定的技术和逻辑以某种相对定形的方式来组织制造活动,从而形成一定的制造模式㊂制造模式的不同基于制造系统的不同,制造系统的不断演进促进制造模式不断创新㊂一部制造业的发展史,实际上可以说是制造系统的演进史㊂(二)制造的智能化进程千百年来,制造业的进步和变革㊁制造系统的演进和提升都是为了生产效率更高㊁资源消耗更少㊁产品品质更好㊁单件成本更低㊁市场响应更快㊁环境影响更小,这六个 更 是制造系统不断演进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制造业永恒的主题㊂从石器时代人和简单的工具组成的制造系统到流水线上人成为生产线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再到大量工人操作于劳动密集的组装生产线上,一直到生产车间中机器人在不停地工作(见图4中从左至右)㊂图4㊀制造系统的演进制造系统中人力的减少㊁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以至制造系统能根据外界条件的变化而自行组织生产,达到智能化生产,人类的努力始终没有停止过㊂制造的智能化是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制造走向智能化这是一个发展过程㊂在这一过程中,人力在制造系统中所占比重逐渐减少,直到制造系统中无须人力参与;同时,人的知识和经验越来越多地固化在制造系统中,以致制造系统能在此基础上不断自学习㊁改进提高㊂在这一演进过程中,人曾经以 机器 的角色出现在生产线上, 人是机器 ;而机器的自动化程度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提高,又能像人一样工作, 机器是人 ㊂当制造实现了智能化,人力从制造系统中退出,人则赋予了制造系统自行组织生产的能力,制造系统真正成为一个自学习的系统㊂图5表示了制造系统演进中这两个标志的变化㊂图5㊀制造系统演进的标志(三)智能制造近十几年来,制造迈向智能化的步伐加快㊂20世纪80年代,制造业信息化工程㊁计算机集成制造(computerintegratemanufacturing)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integratemanufacturingsystem)㊁柔性制造(flexiblemanufacturing)和柔性制造系统 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 ,以及近年来常见到的数字制造(digitalmanufacturing)㊁网络制造(networkmanufacturing)㊁智能制造(smartmanufacturing),可以视作为制造迈向智能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㊂真正实现制造的智能化,则要到人工智能与制造的融合,即智能制造(intelligentmanufacturing)㊂对于智能制造的内涵,有各种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使人莫衷一是㊂结合制造系统的演进和制造迈向智能化过程中经历的不同阶段,对智能制造(intelligentmanufacturing)的如是理解,比较贴合其内涵和有利于在中国推进其发展㊂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㊁生产㊁管理㊁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㊁自学习㊁自决策㊁自执行㊁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㊂制造业在迈向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数字化制造和网络化制造的阶段,而精益生产㊁精益管理则是不可缺少的基础和基本功㊂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转变为先进制造业的主攻方向,同时还要着力于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并以强化工业 四基 和品质革命为基础,以创新为驱动力,从而保证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㊂四 推进智能制造的战略、方针和着力点(一)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战略㊀㊀中国制造业总体上处于从工业2 0到工业3 0的阶段,德国的制造业总体上处于工业3 0阶段㊂中国制造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差异和时间跨度很大,有的已处于21世纪水平,有的则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水平;从制造业总体上看,还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从世界制造业价值链看,基本处于中低端㊂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全部完成㊂这是中国制造业的国情㊂据此,中国既要不失时机地努力推进制造的智能化,又要根据中国国情,确定正确的推进战略㊂实施并行战略,是必然的选择,即 工业2 0补课,工业3 0普及,工业4 0示范 ㊂处于工业2 0阶段的制造企业,需要补上工业文明和大规模经济时代的生产组织和管理;处于工业3 0阶段的制造企业,需要普及自动化㊁信息化时代的自动控制技术和相应的管理技术;一部分先进的制造企业,则应瞄准世界制造业发展方向,积极实施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不同层次的智能制造㊂实施并行战略的同时,发挥引领㊁移植㊁带动的三重作用:实施智能制造的企业,引领处于工业2 0和工业3 0阶段的企业;实施中取得成效的数字化技术移植到工业3 0的企业,自动化技术移植到工业2 0的企业;并行推进中,带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㊂(二)推进智能制造的总体思路推进智能制造的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 顶层设计,标准先行,市场牵引,重点突破,试点示范,重视基础,人员培训,开放合作 ㊂1 顶层设计在已有部分实践的基础上,制定‘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 2020年)“,为2020年前推进智能制造确定指导思想㊁原则㊁目标㊁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㊂制定好智能制造工程的实施方案,为五年的工程实施做好部署㊂图6为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㊂2 标准先行首先制定标准框架,在框架确定后,展开成标准体系,对体系中的标准图6㊀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2016 2020年)按照基础共性㊁关键技术㊁重点行业进行分类㊂在标准的试验验证和制定工作中,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的标准予以优先考虑㊂3 市场牵引以应用和市场为牵引,以制造企业为主体,系统集成商牵头联合高校㊁研究机构㊁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实施制造智能化的项目㊂4 重点突破选择‘中国制造2025“率先突破发展的十大领域,开展数字化车间㊁智能工厂等项目,率先实现智能制造㊂5 试点示范对不同行业㊁不同层次的制造企业分类施策㊁试点示范,在模式创新㊁技术突破㊁解决方案等方面提供可复制㊁可推广的经验㊂6 重视基础智能装置(智能制造装备)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精益管理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前提,要特别重视这些基础工作,以确保有效实施智能制造㊂7 人员培训三类人员特别需要加强培训,一是推行智能制造的技术骨干,二是操作智能制造装备的技能人才,三是从原有岗位上下来的换岗人员㊂8 开放合作对内开展协同创新,对外开展国际合作,充分利用推进制造智能化所需的创新资源和相关条件㊂(三)推进智能制造的方针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方向,实现智能制造是一个过程,沿着制造智能化的路径,一步一步逼近智能制造㊂在此过程中,正确的指导方针,将有利于顺利推进工作㊂几年来,按照以下方针推进智能制造㊂1 因地制宜推进智能制造应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㊁发展先进制造业为目标;根据不同企业不同地区的实际,因地制宜㊁因企制宜,多层次多维度地推进㊂2 以用促业以制造企业的不同层次的智能化改造促进制造企业的提质增效㊁转型升级,制造企业与研究机构㊁高校等结成联合体,促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㊂3 夯实基础智能制造装备和相关软件是实现智能化制造的基础,加强企业基础管理是推进智能化制造的前提,此二者与构建公共服务平台结合,夯实推进智能制造的基础㊂4 集成牵引由系统集成供应商牵头,将关键零部件㊁设备㊁软件等供应商与用户结成共同体,向用户提供各个层次的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工厂的整体解决方案㊂5 把握时序把握智能制造应用和智能装置产业发展两者间的时序,智能制造推进的力度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速度相匹配,为国内品牌的产品赢得时间和市场㊂6 掌握核心掌握智能制造装备及智能化制造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为保障国内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和智能制造推进的自主可控,以及产业技术供给提供强有力的支撑㊂7 示范引领制造业实现智能化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层次㊁类型,因此,必须通过各种不同类型㊁不同形式的示范引领,通过梯次推进,在行业中全面推开㊂8 建设集群智能制造涉及诸多领域㊁企业㊁学科和技术,有较复杂的配套关系和系统性,构建起有利于智能制造发展的产业生态,形成以智能制造为主题的产业集群㊂(四)推进智能制造的着力点1 着力点一构建不同层次的智能化制造系统㊂以 六个更 为出发点,根据企业实际,不拘泥于智能化程度的高低,从单机自动化㊁自动化生产线㊁自动化制造岛到数字化车间㊁智能工厂都是可行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制造业升级㊂2 着力点二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㊂从传感器㊁执行系统㊁伺服系统㊁控制系统㊁机器视觉系统到数控机床㊁工业机器人㊁在线测量系统㊁激光加工系统,以及增材制造装备㊁智能工艺装备㊁物料运送仓储设备和远程监测监控系统等,均是实现智能化制造所必需的,又是中国制造业的薄弱环节㊂3 着力点三建设各类公共服务平台㊂建设智能制造演示中心,推进云计算㊁云制造平台,特别注重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以解这些企业缺资金㊁缺技术㊁缺人才之苦㊂4 着力点四营造有利于推进智能制造的环境㊂通过制度设计和安排,制定普惠制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和推进智能制造的环境㊂5 着力点五创新制造模式㊂在离散型制造㊁流程型制造领域探索大批量定制㊁远程运维㊁网络协同制造等实现智能制造的各种新模式㊂五 推进智能制造的实践与成效近几年来,通过智能制造设立专项㊁开展试点示范㊁标准体系建立和标准试验验证等工作,制造企业的竞争力有所提升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提速㊁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提级㊂(一)智能制造专项的实施和试点示范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㊁财政部设立智能制造专项,开展新模式应用和综合标准试验验证工作㊂每年通过发布指南和专家评审,选取项目和承担单位,确定目标和任务,推进制造业的智能化㊂在此之前,2011 2014年国家发改委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中,已开展了一批数字化车间项目㊂表1列出了这几年各方面立项的情况㊂这些项目,以中央财政资金为引导,以企业自筹资金为主,吸引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