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合集下载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Infectious Pleuropneumoia of Swine,IPPS)逯忠新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过去曾称: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

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呼吸道传染病。

急性和亚急性病例以纤维素性出血性胸膜肺炎、慢性病例以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主要特征。

地理分布及危害性本病分布广泛,在欧洲、美洲、亚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

可感染不同年龄的猪,但以2—5月龄较为易感。

主要特征在急性期表现为体温升高,严重的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呈犬坐姿势,慢性期为阵咳、消瘦。

本病的危害主要是病猪死亡,医疗费用开支,饲料利用减少4.6%一25%,平均日增重减少5—25%,出栏时间推迟20—30天,其次为屠宰时废弃率增加。

病原本病病原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acillus P1europeumoniae,APP)。

因分离的年代和时间不同,曾分别称作副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influenzae Rivr,)副溶血嗜血杆菌(H.parahaemo1yticus Pittman)和胸膜肺炎嗜血杆菌(H.pleuropneumoniae)。

APP是革兰氏阴性,有荚膜的多形性球状短杆菌,老龄培养物偶可见到丝状,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呈不透明扁平的园菌落,其大小为1—1.5mm,周围呈β溶血,用白金耳触之有粘性感,在β毒素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周围产生更宽的溶血带(CAMP)现象,兼性厌氧,无运动力,不产生芽胞,生长需要NAD,尿素酶阳性。

根据荚膜抗原可分为12个血清型,其中血清5型被分成2个亚型5A和5B、血清1型被分成2个亚型1A和1B。

某些血清抗原之间有相似性,所以在血清1、9、11,3、6、8,4、7之间有交叉反应。

一个国家流行一种血清型,但多数国家为复合型感染。

据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我国流行的血清型为1、2、3、5、7、10等型,但以1、3、7型为主。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炎放线杆菌引起猪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临诊上以胸膜肺炎症状为特征,急性病例死亡率较高,慢性病例可耐过。

本病是几年才确诊的一种新病,在某些地区发生,造成一定的损失。

流行特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为革兰氏阴性、两极着色的小球状杆菌,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来源,由于购买种猪将带菌猪或慢性感染猪带入猪群,通过飞沫可直接接触而传播;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但以3月龄猪最易感;急性型发病率约40%~100%;饲养管理、卫生条件和恶劣气候明显影响发病和死亡的高低;以冬季和春季发病率较高。

临诊症状最急性型:猪只突然发病,体温升至41.5以上,精神沉郁,食欲废绝,腹泻;后期呼吸高度困难,常呈犬坐姿势,张口伸舌,从口鼻流出血色带泡沫的分泌物,心跳加快,口、鼻、耳四肢皮肤呈暗紫色,在48小时内死亡,个别猪见不到明显症状即死亡;病死率达80%~100%。

急性型:较多的猪发病,体温40.5~41℃,不食,咳嗽,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受饲养管理条件和气候影响,病程长短不定,可转为亚急性或慢性。

亚急性或慢性型:体温不高,全身症状不明显,只见间歇性咳嗽,生长迟缓,有的呈隐性感染存在猪群。

病理变化主要是肺炎和胸膜炎,根据病程长短稍有差异。

一般特点是:气管和支气管内有大量血色液体和纤维素,粘膜水肿、出血和增厚;肺脏充血、肿大、出血、水肿和肝变(图6.1),病程久者有大小不等的坏死灶和脓肿;胸腔积液,胸膜表面有纤维素,病程较久者,常与胸膜发生粘连(图6.2)。

防治方法早期及时治疗,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新霉素、泰妙菌素等用于注射,若结合饲料和饮水中添加,效果可能更好。

注意耐药菌株的出现,要及时更换药物或联合用药;慢性型治疗效果不佳。

防止由外购入慢性、隐性猪和带菌猪,一旦传入健康猪群,特别是种猪群,则难以从猪群中清除。

感染猪群,可用血清学方法检查,清除隐性和带菌猪,重建健康猪群,并进行药物防治,淘汰病猪。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pleuropneumonia,PPN)是由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

该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咳嗽、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在猪场中,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常常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对其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显得格外重要。

一、临床症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1. 发热:患病的猪会出现明显的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40℃以上。

2. 呼吸困难:猪在患病期间会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的症状。

3. 咳嗽:患病的猪会有频繁的干咳或有痰的咳嗽。

4. 食欲不振:患病的猪会出现食欲减退,甚至拒绝进食。

5. 体重下降:患病的猪会出现体重快速下降的情况。

以上症状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常见临床症状,但也有部分患病的猪可能只表现为轻微的呼吸道症状或无症状。

临床上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猪进行仔细观察及检测。

二、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观察:对于出现上述症状的猪进行仔细观察,了解其病情发展及变化情况。

2. 血清学检测:通过血清学检测可以检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抗体水平,但需注意的是,抗体在猪体内存留时间长,不易判断是新感染还是旧感染。

3. 细菌学检测: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菌学检测可以直接检测到病原体,是诊断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确诊方法。

4. 病理学检测:对死亡或宰杀的猪进行病理学检测,可明确病变情况及病原体定位。

三、治疗方法目前针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细菌感染抑制:使用抗生素、青霉素等抗菌药物对病原体进行抑制。

2. 对症治疗:针对症状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如退烧药、止咳药等。

3. 免疫增强:通过免疫增强剂、疫苗等手段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4. 环境管理:加强猪场的环境管理,保持猪场空气流通,减少环境中的病原体传播。

以上治疗方法需要在兽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采用综合治疗手段,既要针对病原体进行治疗,也需要注意对猪场的环境管理和免疫增强,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病的防与治】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病的防与治】

防治方法
1、实践中选用普杀平,强化抗菌剂,帝诺, 氟甲砜霉素肌肉注射或胸腔注射,连用3 天以上;
2、饲料中拌支原净、强力霉素、氟甲砜霉 素或北里霉素,连续用药5~7天,有较好 的疗效。
防治方法
3、预防: (l)尚未发生过本病或感染的猪场应制定严格
的隔离措施,保证新引进的猪来源于已知无本 病的猪 (2)改善饲养环境,注意通风换气,保持新鲜 空气。猪群应注意合理的密度,不要过于拥挤。 (3)加强消毒制度,要定期进行消毒,并长年 坚持。 (4)常发猪场可注射疫苗,但由于本菌有许多 血清型,免疫的效果不理想。
临床症状
3、严重的呼吸困难,咳嗽,有时张口呼吸,呈 犬坐姿势,极度痛苦,上述症状在发病初的24 小时内表现明显。如果不及时治疗,l~2天内 因窒息死亡。
4、亚急性和慢性:亚急性和慢性多在急性期后 出现。病程长约15~20天,病猪轻度发热或不 发热,有不同程度的自发性或间歇性咳嗽,食 欲减退。病猪不爱活动,仅在喂食时勉强爬起。 慢性期的猪群症状表现不明显,若无其他疾病 并发,一般能自行恢复。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本病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 种接触性传染病,是猪的一种重要呼吸道 疾病。抗生素对本病无明显疗效。
临床症症状突然死亡。
2、病猪体温达到41.5℃,倦怠、厌食, 并可能出现短期腹泻或呕吐,早期无明 显的呼吸症状,只是脉搏增加,后期则 出现心衰和循环障碍,鼻、耳、眼及后 躯皮肤发绀。晚期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 和体温下降,临死前血性泡沫从嘴、鼻 孔流出。病猪于临床症状出现后24~36 小时内死亡。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RDC)是猪群中常见的一种严重呼吸道疾病,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该疾病对猪的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造成了严重影响。

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对于保障猪群健康和农场经济效益非常重要。

本文将针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给养猪户提供一定的参考。

1. 临床症状诊断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咳嗽、鼻流清涕、呼吸急促、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等。

在疾病初期,猪只出现轻微咳嗽和鼻流清涕,随着病情的加重,猪会出现明显的发热、呼吸急促等症状。

饲养员需要仔细观察猪群的日常表现,一旦发现疑似症状,立即进行隔离观察和诊断。

2. 病原学诊断通过对患病猪群进行病原学检测来确定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体。

目前主要通过病原学检测方法来检测病原体,如PCR、ELISA等。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采集患病猪的肺部分泌物进行检测,也可以通过对猪鼻腔或咽拭子进行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可以明确病原体的种类,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3. 病理学诊断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理学特点主要表现为肺部病变和胸膜炎症。

可以通过行尸检和组织切片检查来进行病理学诊断,明确病变的部位和程度。

病理学诊断可以帮助饲养员更好地了解病情的发展情况,及时进行治疗和控制。

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治疗1. 药物治疗目前,针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来控制病情的发展。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罗红霉素、土霉素等,这些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增殖和扩散,减轻猪的症状。

抗病毒药物主要是针对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情,可以选择适当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2. 营养支持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患病猪的营养支持,保证其有足够的营养摄入。

可以添加一些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以增强猪的免疫力,帮助其更快地康复。

需要注意合理饲养管理,保持饮水、饲料的安全和清洁。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Infectious Pleuropneumonia,简称为PIP)是一种由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引起的猪类呼吸道疾病。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热和生长缓慢等症状,严重影响了猪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及早诊断和有效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一、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发热、食欲不振、群体发病和生长缓慢等。

患猪因呼吸困难而出现痉挛性咳嗽,并且在运动时可出现气喘样的呼吸声。

患猪在临床表现上没有特异性症状,易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相混淆。

2. 病原学检测采用病原学检测方法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进行诊断。

病原学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痰液涂片、痰液培养和PCR检测等。

痰液涂片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检测方法,可以直接观察痰液中的支原体,但检出率较低。

痰液培养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检测方法,可以培养出感染的支原体,但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

PCR检测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到支原体的存在,是目前诊断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首选方法。

3. 病理学检测在动物死亡后,可以进行病理学检测以确定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

病理学检测主要通过解剖并进行组织切片检测,观察肺脏和胸膜组织的病变情况,并确认是否存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理改变。

二、治疗方法1. 抗生素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通常采用抗生素治疗。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红霉素、土霉素、金霉素等。

临床实践中通常采用联合用药,以提高治疗效果。

抗生素治疗旨在抑制和杀灭病原体,减轻患猪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疾病传播。

2. 免疫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免疫治疗包括疫苗预防和免疫增强剂治疗两种方式。

疫苗预防是预防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最有效的方法,我国已经研发出多种疫苗,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由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只呼吸道疾病。

这种疾病会造成猪只的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对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对于控制和预防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一、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症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症状主要包括:呼吸急促、干咳、鼻腔流出分泌物、食欲下降、体温升高等。

猪只患上这种疾病后,会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造成死亡。

1. 临床观察:猪只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进行临床观察,观察症状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2. 病原学检测:通过猪只的咽拭子或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测,确认是否为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感染。

4. 影像学检测:透视、X光或CT检查,可以显示猪只肺部是否出现病变、积液等情况,有助于诊断。

1. 抗生素治疗:目前控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主要方法是抗生素治疗。

常用的抗生素有: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病原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加,因此治疗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按照医嘱规定用药。

2. 支持疗法:猪只患上传染性胸膜肺炎后,常常会出现食欲下降、体力减退等情况,因此需要进行支持疗法,包括适当的营养补充、保暖、减轻环境应激等。

3. 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控制和预防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疫苗,可以有效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减少发病率。

4. 环境管理:在养殖场内,要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防止疫病的传播,减少病原体的暴露。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严重的猪只呼吸道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

预防工作也是控制该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希望能够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有效控制和预防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为我国的畜牧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由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感染猪只,但也可传染给人类。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感染猪只后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和经济损失,因此对其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1. 临床症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息、呼吸困难、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

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急促、气促、鼻孔呼吸、流涎、全身抖动等症状。

病猪还可能出现肺泡充血、渗出、水肿,胸膜粘连,呼吸困难等症状。

2. 实验室检查对疑似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例,一般可通过病毒分离鉴定、抗体检测、PCR检测等实验室检查来诊断确认。

病理学检查可见肺泡腔内有炎性渗出物积聚,肺泡壁增厚,细支气管周围充血及炎症细胞浸润,胸膜上有灰白色病变,厚薄不均,甚至可有散在的纤维素覆盖。

4. 鉴别诊断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相似,如猪流行性感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肺炎弧菌病等,因此在进行诊断时需与这些疾病进行鉴别。

1. 药物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红霉素、卡那霉素、氟苯尼考等,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

在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的还需配合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以加强免疫力,促进病猪的康复。

2. 预防控制预防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猪只的免疫力,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消毒,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等。

临床上还可对发病的猪只进行隔离处理,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3. 病毒分离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治疗中,病毒分离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通过病毒分离可以有效鉴定病原体,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病毒分离的方法主要包括细胞培养、PCR技术和免疫荧光检测等。

4. 免疫治疗对于已经感染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猪,可采用免疫治疗的方式进行防治。

免疫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给予血清、免疫球蛋白、疫苗接种等,以提高病猪的免疫力,加速病情的康复。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传染性肺炎)是一种严重的猪类传染病,由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毒引起。

该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造成猪群中的严重经济损失。

与此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也可能对人类产生潜在的威胁。

及早诊断和有效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对于保障猪的健康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病因及病理生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毒(PRRSV)是导致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主要病原体。

该病毒为Arteriviridae科,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

感染PRRSV后,猪会出现发热、咳嗽、咳血、呼吸困难等症状。

病理学表现主要是受影响的猪的肺部和胸膜出现肺炎和胸膜炎的病变,出现不同程度的渗出和出血,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猪的死亡。

二、临床表现1. 急性期:发病猪出现高热、明显的干咳、粗哮音、活动减弱、进食减少等症状。

2. 慢性期:发病猪出现反复发作的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体重下降等症状。

3. 产仔期:母猪产后出现高热、乳头炎症状,导致仔猪生长不良和死亡。

三、诊断1. 临床症状:对猪出现的咳嗽、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和分析。

2. 化验检查:采集痰液、血液、粪便等样本进行PCR检测或病毒抗体检测,确认PRRSV感染。

3. 病理学检查:对死亡猪进行尸检,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四、治疗1. 药物治疗:对PRRSV感染的猪进行抗病毒治疗,如利巴韦林、金刚烷胺等药物,以减轻症状和缩短疾病周期。

2. 对症治疗:给予猪足够的营养和护理,维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增强猪的免疫力。

3. 预防疫苗:选择合适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根据猪的年龄和免疫状况进行预防接种,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五、预防控制1. 定期检测:定期对猪群进行疫病监测,及时发现和阻断PRRSV的传播途径。

2. 加强消毒:严格执行猪场的消毒制度,保持猪场的清洁卫生,减少PRRSV的传播途径。

3. 限制交通:限制外来猪只的进出和人员的交通,避免病毒通过人员和猪只的直接接触传播。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1. 引言1.1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概述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由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只传染性呼吸道疾病。

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直接接触和环境传播等途径传播,易在密集饲养环境中造成传染。

该疾病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并可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粘液性鼻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肺部纤维化和增生以及心包积液等并发症。

通过对猪只的呼吸道分泌物的实验室检测和临床症状的观察,可以初步判断猪只是否感染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

由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传染性较强,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对于减少疫情的传播和减少猪只的死亡率至关重要。

加强猪只的管理、改善饲养环境、注重疫苗接种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都是预防和控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重要手段。

2. 正文2.1 诊断方法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三个方面。

病猪的临床表现往往包括呼吸急促、咳嗽、发热、食欲下降等症状。

这些症状虽然不具特异性,但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可以更好地指导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等炎症指标异常。

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的培养或PCR检测也可以明确病原体。

影像学检查如X线胸片或CT扫描可显示肺部病变的位置、大小和形态,有助于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三个方面,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诊断该病。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需注意患猪的症状及病程,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全面评估病情,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早日帮助患猪康复。

2.2 病因分析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为猪流感,是一种由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猪的肺部和呼吸道上皮细胞。

这种疾病不仅对猪的生产性能造成了严重影响,还可能造成病毒的人畜共患传播,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及时诊断和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显得尤为重要。

一、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表现1.呼吸道症状:感染后最先出现的是咳嗽,随后呼吸急促,喘息严重,甚至出现气促。

病猪会有明显的呼吸困难症状。

2.全身症状:发热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病猪的体温可达40℃以上。

病猪还会出现厌食、精神萎靡、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3.呼吸道痰液:病猪的呼吸道痰液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呈现出脓性分泌物,有时会带有血丝。

以上症状一旦出现,通常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对于可能感染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猪,需要进行相应的诊断。

目前常见的诊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临床症状观察:通过对病猪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包括呼吸道症状、全身症状、呼吸道痰液等,结合动物生长发育情况,以及群体表现等,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2.病原学检查: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直接免疫荧光法、PCR法和病毒分离等,可以从呼吸道标本中检测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毒,进而确诊。

3.血清学检测:通过对病猪的血清进行抗体检测,可以了解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感染情况。

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尽可能地提高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准确率。

一旦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确诊,就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以减轻病猪的症状,控制病情发展。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抗生素治疗:目前常用的抗生素有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多黏菌素等,可以有效抑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毒的生长,减少病猪的肺部损伤。

2.支持疗法:对于呼吸急促、气促严重的病猪,可以给予呼吸机支持治疗,缓解呼吸道症状,减轻病猪的痛苦。

3.营养支持:病猪常常会出现厌食、体重下降等情况,需要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抵抗力,促进康复。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三、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所有年龄的猪均易感,3月龄仔猪 最易感。 2、传播途径:主要由空气和猪与猪接触传播。 3、传染源:病猪和带菌猪 4、流行特点:
(1)在急性爆发期,发病例可达85%—100%,死亡率一般 较高(0.4%—100%) (2)在不良气候条件下,断奶猪与架子猪发病率最高。
四、临床症状:
4、气管黏膜水肿,出血,有的气管和支气管内充 满泡沫状血样粘性渗出物。 5、病程较长的慢性病例,可见硬实的肺炎区,表 面有结缔组织化得粘连附着物。 6、肺炎病灶成硬化或坏死性病灶,稍凸出于表面 与胸膜、膈膜、心外膜粘连。
胶冻样渗出物附于胸腔
胸腔出血
肺呈紫红色
肺呈紫红色
六、诊断
1、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可以做出初步诊断。 2、确诊还需要进行细菌学检查,如病料细菌培养。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一、概况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所致的 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引起纤维素性 胸膜炎和肺炎为特征,慢性感染猪生长率降低。 本病的广泛传播与养猪集约化方式有关,在大规 模集约化饲养的条件下易接肺炎放线杆菌。 2、本菌为革兰氏阴性、有荚膜的球杆菌。 3、本菌的抵抗力不强,主要存在于病猪的呼吸道、鼻 腔、气管、肺部组织及分泌物中。
(一)最急性型 1、同圈或不同圈的几头猪突然发病。 2、死前往往见不到症状表现。 3、病死猪的体躯末端部发绀,口鼻流出带血红色的 泡沫。
(二)急性型
1、病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1—42℃。 2、表现为高度的呼吸困难、咳嗽,减食或废食, 精神沉郁,被毛粗乱。 3、腹式呼吸,常呆立或呈犬坐势,张口伸舌,状 极痛苦。 4、鼻盘和耳朵发绀,如不及时治疗可于1—2天内 窒息死亡。
七、防治措施

猪病防治—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动物传染病防治课件)

猪病防治—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动物传染病防治课件)

防治
治疗
(1)猪群发病时,应以解除呼吸困难和抗菌为原则进行治疗, 并要使用足够剂量的抗生素和保持足够长的疗程。 本病早期治疗可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而选择抗菌药物。 一般可用青霉素、新霉素、四环素、泰妙菌素、泰乐菌素、磺胺类等。 (2)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进行治疗也有较好的效果。 每吨精料添加强力霉素800g,或恩诺沙星200 ~ 400g,连续饲喂7~10d,也有较好的预防治疗效果。
病原
革兰氏阴性多形态 (杆菌,球状菌,丝状菌)
本病病原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该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小球杆菌, 菌体表面被覆荚膜,在有的菌株培养物表面电镜观察到纤细的菌毛, 无运动性,不形成芽孢。
本菌为兼性厌氧菌,在10% CO2条件下,可生成黏液状菌落, 巧克力琼脂上培养24~ 48h,形成不透明淡灰色的菌落,直径1 ~ 2mm。 菌落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圆形,坚硬的“ 蜡状型”,有黏性; 另一种为扁平、柔软、闪光型菌落。有荚膜的菌株在琼脂平板上可形成 带彩虹的菌落,在牛或羊血琼脂平板上通常产生β溶血环。 本菌产生的溶血素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β毒素具有协同作用, 在血琼脂平板上可产生CAMP反应。
临床症状
急性痛苦状咳嗽及用嘴呼吸
鼻、耳、腿以至全身的 皮肤出现紫斑后身亡
慢性病例:慢性型不发烧,懒动, 间歇性咳嗽。消瘦,被毛粗糙,呆立
频死前从口鼻流出血色泡沫
病理变化
纤维素性、出血性、 坏死性肺炎
1.最急性型 可见患猪流血色鼻液, 气管和支气管充满泡沫样血色黏液性分泌物。 其早期病变颇似内毒素休克病变,表现为肺泡与间质水肿,淋巴管扩张, 肺充血、出血和血管内有纤维素性血栓形成。肺炎病变多发于肺的前下部, 而在肺的后上部,特别是靠近肺门的主支气管周围,常出现周界清晰的出血性突变区或坏死区。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引起的以胸膜肺炎症状和病变为特征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致死性的一种猪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上和剖检上以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或慢性、局灶性、坏死性肺炎为特征。

(一)病原特性本病的病原体以前称为胸膜肺炎嗜血杆菌,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有12个血清型,部分血清型之间有交叉反应,因其与林氏放线杆菌的DNA具有同源性,故于1983年将之列入放线杆菌属,称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本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具有典型的球杆形态,能产生荚膜,但不形成芽孢,无运动性。

本菌的特性是在血液琼脂上具有溶血的能力。

本菌的抵抗力不强,一般常用的消毒药均可将之杀灭。

(二)流行特点 APP是一种呼吸道寄生菌,主要存在于患病动物的肺和扁桃体。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

通过呼吸道传播,3~4周龄内的仔猪最易感。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温差过大,饲养密度过高,通风不良,转群应激等因素均可诱导本病的发生。

(三)临床症状最急性型一般于断奶到保育舍的猪群中突然发生,病猪体温升高,达41.5℃左右,发病猪最初表现不吃食、懒动,毛松,皮肤苍白,有时发生短渐的呕吐和腹泻,末梢皮肤发绀,后期咳嗽,腹式呼吸明显,临死前口鼻流出血色或白色泡沫。

急性型一般在一群或不同猪群中逐渐出现病猪,病猪体温在40.5~41℃,皮肤发红,精神沉郁,不愿站立,厌食,饮水减少。

严重者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咳嗽。

该病爆发时怀孕母猪常发生流产。

慢性型多在急性型后或同时出现,病猪轻度发热或不发热,食欲减退,间歇性咳嗽,不愿活动,仅在喂食时很勉强地爬起。

这种病猪常常被其他呼吸道感染所掩盖或混淆。

个别患猪可发生关节炎及在不同部位出现肿胀,感染血清型3时,就常出现这些症状。

(四)病理特征病理剖检肉眼可见变化主要集中在胸腔和肺部,肺门淋巴结肿大、出血。

气管和支气管黏膜肿胀,其内充满白色或血色泡沫。

胸腔含有粉红色液体,心包积液,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胸膜炎、肺炎,胸膜出血,纤维蛋白把肺、胸膜、心包膜、膈肌、胸壁等不同程度地粘连,剖检时很难分离,常常把肺组织撕破、残留在胸壁等处。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病的发生和传播】病原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该菌为多形态的小球杆菌,致病菌具有荚膜,并能产生毒素。

本菌有12个血清型,以1型和5型致病力最强。

其抵抗力不强,易被一般消毒药杀灭。

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

带菌猪的移动,可引起病的传播。

【诊断要点】1.流行特点:各龄猪均可感染,但以2~5月龄、体重在30~60千克的猪多发。

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在4~5月份和9~11月份。

饲养环境突变、饲养密度过大、猪舍通风不良、气候骤变及长途运输等都可诱发。

初发病猪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经过一段时间后,渐趋缓和,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减少。

本病的危害程度常随饲养条件的改善而减少。

2.临床特征:急性病猪体温可升高至42。

C以上,精神沉郁,不食,呼吸急促.极为困难,常站立或犬坐而不愿卧地,张口伸舌,自口鼻流出泡沫样分泌物。

耳、鼻及四肢皮肤常呈蓝紫色。

如不及时治疗,常于一两天内窒息而死。

若病初症状比较缓和,能耐过4天以上者,症状逐步减轻,常能自行康复或转为慢性。

此时体温不高,呈间歇性咳嗽,生长迟缓,若混合感染巴氏杆菌或支原体时,则病程恶化,病死率明显增加。

3.病理剖检特点:病变多见于肺部,多为两侧性,常发生于心叶、尖叶及膈叶的一部分。

病变部呈暗红色,界限清晰,硬度增加,切面似肝,间质充满血色胶冻样液体。

肺炎灶表面被覆有纤维素,胸腔内有黄红色混浊的液体。

病程较长的病例,肺炎灶常硬结或坏死,并与胸壁、心脏等粘连,胸膜显著增厚,表现明显的胸膜炎。

通常根据上述特点,特别是急性病例,可以做出初步诊断。

【防治】预防本病,主要是要搞好猪舍的日常环境卫生。

加强检疫,防止将病猪和带菌猪引进猪场。

发生本病后,应以补体结合反应等血清学方法对猪群普遍进行检疫,淘汰阳性猪。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菌苗,可用来预防本病。

鉴于母猪自然感染本病后,其母源抗体可延续4~12周,因此,一般在6周龄才开始免疫。

为防止在免疫前感染本病,接种菌苗前应使用药物预防,即在饲料中混以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各100g,拌料100kg,连喂3~5天。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概述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infectious pleuropneumonia)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发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又称为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

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性,急性型呈现高死亡率。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世界性疾病,广泛分布于英国、德国、瑞士、丹麦、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瑞典、波兰、日本、美国、中国等全世界全部养猪国家,给集约化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本病的流行呈上升趋势,被国际公认为危害当代养猪业的重要疫病之一。

我国于 1987 年初次发现本病,此后流行蔓延开来,危害日趋严重,成为猪细菌性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疫病之一。

病原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的小球杆状菌或纤细的小杆菌,有的呈丝状,并可体现为多形态性和两极着色性。

有荚膜,无芽孢,无运动性,有的菌株含有周身性纤细的菌毛。

本菌涉及两个生物型,生物Ⅰ型为 NAD 依赖型,生物Ⅱ型为 NAD 非依赖型,但需要有特定的吡啶核苷酸或其前体,用于NAD 的合成。

生物Ⅰ型菌株毒力强,危害大。

生物Ⅱ型可引发慢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从猪体内分离到的常为Ⅱ生物型。

生物Ⅱ型菌体形态为杆状,比生物Ⅰ型菌株大。

根据细菌荚膜多糖和细菌脂多糖对血清的反映,生物Ⅰ型分为 14 个血清型,其中血清 5 型进一步分为 5A 和 5B 两个亚型。

但有些血清型有相似的细胞构造或相似的 LPSO 链,这可能是造成有些血清型间出现交叉反映的因素,如血清 8 型与血清3 型和 6 型,血清 1 型与9 型间存在有血清学交叉反映。

不同血清型间的毒力有明显的差别。

我国流行的重要以血清 7 型为主,另首先为血清 2、4、5、10 型。

研究表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重要毒力因子涉及荚膜、脂多糖、外膜蛋白、黏附素和 Apx 毒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胸膜肺炎
7
A.PP培养特性
8
A.PP培养特性
9
分类 根据其基因型和培养时对V因子,即烟酰胺腺嘌呤 二核苷酸酶(NDA)的需要情况: 生物Ⅰ型为NDA依赖型, 生物Ⅱ型为NDA非依赖型
需要其它特定的 嘧啶核苷酸酶或 NDA合成的前体 以辅助其生长
10
血清型 依据荚膜抗原(CPS)和脂多糖(LPS)抗原 性的不同来划分的。到目前为止,已报道的APP血 清型共有15种: 生物Ⅰ型:APP1-12和APP-15,其中APP-1分 为1a和1b两个亚型,APP-5分为5a和5b两个亚型 生物Ⅱ型:APP-13和APP-14两个血清型 各国流行的血清型不同,中国主要以1、3、7型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胸膜肺炎
48
胸膜肺炎
49
胸膜肺炎
50
胸膜肺炎
51
诊断
出诊:临床症状和死后剖解症状(纤维素性渗 出)可提示本病 确诊:必须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和血清学试验 病原分离:病料采取:支气管或鼻腔分泌物、 肺部病变部位。陈旧病料很难分离到病原体 培养:初次分离用5%的绵羊血琼脂,先用表皮 葡萄球菌在培养皿上划十字,然后划线接种, 培养过夜后在十字线附近(提供DNA)出现小菌 落,周围有清晰的完全溶血带。
54
胸膜肺炎
55


免疫接种 疫苗:灭活油苗1,5,7血清型为流行地区选用 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7型灭活苗(哈兽研)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三价灭活苗(1、3、7型 )
56
14
Apx毒素是分泌型蛋白酶, Frey等(1993)命名, 属细胞外毒素。到目前为止已发现APP可产生4种 毒素 : ApxI 溶 血 素 , MW105-110kD , 分 布 于 1,5,9,10,11型菌株,具有强的溶血活性和细胞毒 性 ApxII 溶 血 素 , MW103-105kD , 分 布 于 2,3,4,6,8血清型菌株,具弱的溶血活性和中度的 细胞毒性 ApxIII 非溶血素,MW120kD, 分布于7、12血 清型菌株,无溶血活性,但有很强的细胞毒性 ApxⅣ 202kDa,ApxⅣ的原核表达产物有很弱 的溶血活性,具体的生物学活性以及致病作用尚 不明确。分布于10血清型菌株
为主,其次也有4、5、10等血清型的分离报道。
11
血清型划分历史: Kilian 等(1978) 血清型1-5 Nicolet (1986)血清型5又分5A 和5B Rosendal & Boyd(1982)血清型6,7 Nielsen & O’Connor(1984)血清型8 Nielsen (1985)血清型9,10 Kamp(1987)等血清型11 Nielsen(1986)血清型12
猪的呼吸道传染病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Infectious Pleuropneumonia of Swin
别名:猪传染性菌胸膜肺炎
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 猪坏死性胸膜肺炎
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呼吸系统传 染病。1987年该病在我国开始流行,给养猪业的 发展造成严重损失。
2
病 原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AP-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 原名: 胸膜肺炎嗜血杆菌, 副溶血嗜血杆菌 (Haemophilus para haemolyticus) 形态及染色特性:革兰氏染色阴性小杆菌,具有荚 膜和典型的球杆菌形态
19
流行特点 本病一般为散发性 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主要发生于气候恶劣的季 节,多发生在冬天和早春 猪场一旦出本病常反复发生,不易根除。
20
临床症状
具有肺炎和胸膜炎的典型症状、体温升高 人工接触感染潜伏期为1—7天或更长 临床上根据猪的免疫状态、不利环境的应激和对病 原体的暴露程度不同,可分为: 最急性型 急性型 慢性型
21
最急性型 同圈或不同圈的一头或几头猪突然发病,病情严重 体温升到41.5℃ 神态木然,厌食,有短暂的轻微腹泻和呕吐,病猪卧地 初期:无明显呼吸症状,但病猪出现心脏和循环衰 竭, 鼻、耳、腿部皮肤,继而全身皮肤出现紫斑 后期: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表现为犬坐式张口呼吸 死前:口、鼻流出泡沫状血丝样渗出物, 病畜将在 24-36小时内死亡。
22
急性型 同圈或不同圈的许多猪同时发病 体温升到40-41℃,皮肤发红,精神沉郁,拒食 呼吸困难,咳嗽,有时张口呼吸 亚急性和慢性型 急性症状消失之后 不发热 有程度不同的间歇性咳嗽 食欲不振,增重减少
23
24
25
26
胸膜肺炎
27
胸膜肺炎
28
病理变化
剖检病变主要是肺炎和胸膜炎 肺炎在大部份病例是双侧性的,并涉及到心叶、尖叶和 膈叶,膈叶上的病变是局限性的,界限分明 肺炎区呈暗红色,质地较硬,切面脆弱或颗粒状 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明显,胸腔内有血样渗出物和纤维素 渗出 最急性者肺间质水肿,气管和支气管内有带血的粘液性 泡沫性渗出物 大部份慢性病例,在肺隔叶上可见大小不同脓肿样结节, 这些脓肿样结节被结缔组织包裹着 有的病例发生胸膜粘连。
3
A.PP显微照片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培养特性: 兼性厌氧菌,在最初生长中,通常需要10%的二氧 化碳,在含有V因子(辅酶Ⅰ,烟酰胺腺嘌呤二核 苷酸酶,NDA)的巧克力琼脂或血清琼脂培养基上 生长良好 若在血液琼脂平板上与葡萄球菌交叉接种,本菌在 葡萄球菌菌落的周边充分生长,形成所谓的卫星现 象。 在血液琼脂上具有溶血能力—β溶血。
12
血清型交叉: 血清型1,9与11交叉 血清型3,6,8交叉 血清型4,7交叉
13
发病机理
APP作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菌,其主要的毒 力因子包括:荚膜(CP)、脂多糖(LPS)、外膜 蛋白(OMP)、转铁结合蛋白(TBP)、粘附素和细胞毒 素(Apx)等。 Apx毒素是APP最主要的毒力因子,该毒素对肺泡巨 噬细胞、中性细胞和红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使机 体的免疫系统遭受破坏,从而使APP在机体内增殖 和致病。
15
根据Apx毒素将A.PP划分为 四种毒素类型
16
17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各种年龄猪均可感染 以6—10周龄猪最易感,因这段时间正是母源抗体 在仔猪体内消失的时间。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 尤其育肥猪和成年猪 死亡率与菌株毒力和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传染源:病猪和带菌猪
18
传播途径:空气传播和直接接触感染 APP是对猪有高度宿主特异性的呼吸道寄生物,在最 急性和急性感染不仅可在肺部病变和血液中见到, 而且在鼻漏中也大量存在。急性感染的幸存者成为 带菌者,病菌主要位于坏死的肺部病变和扁桃体中, 而鼻腔含菌很少。 急性暴发时可以从一个猪栏跳跃到另一个猪栏 集约化猪场最易接触传播
52
血清学实验 改良补体结合试验:在瑞士、丹麦、加拿大和美国 用于常规检查,该法可在感染后10-14天检出CFT抗 体,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有较高,但难大面积推广。 ELISA:简单、快速,可以自动化,在野外应用中比 CFT更敏感,特异性方面不相上下,具有很大的应用 潜力。
53
治 疗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 克百特(头孢喹诺)、青霉素、氨苄青霉素、 氯霉素、四环素类、庆大霉素、壮观霉素、林 可霉素、枝原净等特别敏感,可用这些药物进行 防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