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省级说课一等奖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合集下载

必修四7《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必修四7《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理解词中作者表达的感情。

【重点、难点】了解作品的风格,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设想】诵读法、引入法、师生共学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醉花阴》一、导入:一片落叶,一声雁啼,一滴秋雨,一盏青灯,嗅着青梅的幽香,望着帘卷的西风,听着阶前的细雨,看着梧桐落叶,喜忧苦悲,齐上心头,命运给了她太多的情感和才情。

她高悬在历史的星空,立在秋风黄花中,让我们仰望。

今天让我们走近词坛女神李清照,学习她的两首词。

二、学生对照注释,做诵读准备,然后集体诵读《醉花阴》。

三、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

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父格非,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

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善属文,工于词章。

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文采出众,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18岁嫁给宰相之子赵明诚,琴瑟和谐,生活美满。

可人生遭遇南宋动荡,生活发生巨变,丈夫去世,亡国之痛,人生颠沛流离,使她的文风前后迥异。

前期多反映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期家国情怀,凄凉悲痛,怀乡悼亡、亡国之思。

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

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形单影孤的灾难与不幸。

四《醉花阴》的写作背景: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

《醉花阴》写于前期,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

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形单影只,神龟寂寞,深深思念丈夫,时届重九,倍加思亲,便写下这首词赠给赵明诚。

五、作品鉴赏:上片: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2024年李清照词两首优质课教案李清照词两首教案2课时大全

2024年李清照词两首优质课教案李清照词两首教案2课时大全

2024年李清照词两首优质课教案李清照词两首教案2课时大全【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李清照的两首词《如梦令》和《声声慢》。

2.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把握词的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两首词的情感把握。

3.诗词的背诵与默写。

【教学难点】1.李清照词的意境理解。

2.两首词的情感变化分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学生分享对李清照的了解和认识。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如梦令》,理解词意。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词的艺术特色。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如梦令》的词牌、韵脚等基础知识。

2.教师分析《如梦令》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析《如梦令》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四、课堂练习1.学生默写《如梦令》。

2.教师点评学生默写情况,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如梦令》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声声慢》,理解词意。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词的艺术特色。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声声慢》的词牌、韵脚等基础知识。

2.教师分析《声声慢》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析《声声慢》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四、课堂练习1.学生默写《声声慢》。

2.教师点评学生默写情况,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如梦令》和《声声慢》的情感变化和艺术特色。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3.教师布置作业:课后收集李清照的其他词作,进行阅读和鉴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深入理解了李清照的两首词《如梦令》和《声声慢》。

在课堂讲解中,教师注重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和艺术特色,帮助学生把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在课堂练习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背诵和默写能力。

高一语文李清照词两首优秀教案

高一语文李清照词两首优秀教案

【 - 高中作文】【篇一】高一语文李清照词两首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李清照词两首》教案2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通过鉴赏本词,让学生初步归纳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2、通过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让学生体会词作中哀婉凄清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寂寞孤凄、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3、通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词作,来体会词作表达的感情,能够当堂成诵。

4、通过学习,能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2.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理解词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课前预习】一.走近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很有学问,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被称为" 易安体 ",词作有《漱玉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

《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

二.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三、整体感知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四字短语把它概括出来?上片:秋凉情景下片: 重九感怀【课堂探究】1、上片中有个词眼,请找出、并赏析。

高中语文省级说课一等奖《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3篇

高中语文省级说课一等奖《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3篇

高中语文省级说课一等奖《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3篇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说课这一概念提出于1987年,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精心为大家整理了高中语文省级说课一等奖《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省级说课一等奖《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1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必修4《李清照词两首声声慢》,我说课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说教学理念;2说教材;3说学情;4说整合点,5说教学设计;6说教学反思。

第一,我的设计理念是借助信息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缩短作品与学生的时代差距,以最新鲜的画面和最生动的感官冲击,将学生直观形象地带入知识的殿堂.我根据新课标和教材的要求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并根据学情制定以下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和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交流合作通过网络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空间,感受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为此我制作了《李清照声声慢》专题网站,我网站的特点是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包括关于,同学们在网站上可以了解到李清照的生平,词的常识,欣赏到优美的Flash朗读。

图片中心,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关于李清照故居的图片,诗词赏析包括点绛唇赏析、蝶恋花赏析、声声慢赏析、醉花阴赏析等。

研究论文精选近年来李清照研究方面的论文,给有探究能力的学生一个更高层次的提升,例如《浅谈李清照诗词的情感色彩》、《论李清照词之用典》等。

还有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的《百家讲坛》栏目。

配以优美画面的李清照词全集。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可以突破传统教学达到以下教学目的:(一)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浏览网页感受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搜集的图片,影音资料和赏析文字,帮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李清照,从而把握作品与生平之间的联系。

为合作探讨打下基础。

(二)拓展知识空间利用网络提供大量信息资源,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于《声声慢》一人一篇,而能在更广阔的`知识空间,以点带面,深入走进李清照,走进宋词,感受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学积淀(三)有利于创设自由浓厚的研讨氛围。

最新高中语文省级说课一等奖《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1)

最新高中语文省级说课一等奖《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1)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嘉峪关市一中张红丽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李清照词两首》,这是高一第二学期后半学期的学习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四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李清照词两首》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篇目,这一单元选编的是宋词,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

本单元选取的是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发展脉络和艺术价值。

李清照的词《醉花阴》《声声慢》放在最后,属略读篇目,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

《醉花阴》是作者南渡前的作品,抒发“相思闲愁”,《声声慢》是作者南渡后的名篇之一,将重点赏析,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夫丧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本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深入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学情介绍通过本单元前面六首词的学习,学生对豪放派和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已有了大体认识,对词的文体常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有所掌握,这一点对学生学习本课是很有利的,但李清照的这两首词如果不了解词人的人生遭遇就很难把握两首词中深层的感情内涵。

针对学生学习本课的不利因素,我安排学生在课前1.回顾以前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李清照生平3.利用早读熟读成诵,初步感知两词。

第三部分——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教材地位、学情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①背诵这两首词,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②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

因《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还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要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依据这两点所以我确立了教学目标二,同时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李清照词两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代表作品;2. 能够正确理解和诵读《如梦令》和《如梦令·春景》两首词;3. 能够通过分析词中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手法,对词的艺术特点有一定的认识;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如梦令》和《如梦令·春景》两首词的字词和句式;2. 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李清照的生平和代表作品的相关资料;2. 《如梦令》和《如梦令·春景》两首词的课文;3. 录音或视频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代表作品,激发学生对李清照的兴趣。

2. 学习诗词(3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小组成员认真阅读《如梦令》和《如梦令·春景》两首词。

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词进行分析,包括意象、情感和表达手法等方面。

3. 分享分析结果(20分钟)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分析结果,并和其他小组进行互动讨论。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引导大家发现诗词中的美和诗词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4. 理解诗词意境(30分钟)播放录音或视频资源,带领学生欣赏李清照的词曲演唱。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理解词曲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5. 诵读和表演(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集体诵读,并展示词曲表演的示范。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词的理解和表演能力进行小组或个人表演。

6. 总结和拓展(10分钟)教师简要总结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和美学魅力,让学生对文化传统有更深的认识。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诗词作品,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板书设计:李清照词两首教案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李清照的词和词曲有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提高对传统文化的欣赏能力。

这种综合了文学、音乐和表演的教学模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可以说,这堂课对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范文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范文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酒意诗情谁与共”。

《李清照词两首》在必修四
第二单元。

《醉花阴》《声声慢》虽同为言愁,但情调有别,前者属“闲愁”,后者属“家国之愁”。

学生在必修一第一单元已系统了解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并初步形成了诗歌鉴赏的能力。

因而结合《课程标准》中阅读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的要求,确定本课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以诵读为纲,以分析为线,知人论世,解读李清照之“愁”。

2.揭开神秘之纱,探究相关意象的丰富内涵。

3.两词对比鉴赏,了解李清照南渡前后创作风格的变化。

其中,两词对比阅读,感受二者“愁”之不同为重点;挖掘词中意象丰富的内涵为难点。

有一位女子,用自己的灵性穿越古今,用自己的艺术在水星的环形山上留下美丽的名字。

在她的笔下,青春少女是如此娇羞俏皮:“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在她的笔下,夫妻间的相
思是如此浓烈、难以开解:“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
盛开一枝女儿花。

让我们回到1000多年前,和这位被誉为“一代词宗”的女子握一下手,谈一
下心。

借此导入新课。

让学生初读感知,把握情感基调,体悟出“愁”绪。

在此基础上再次自由诵读,寻词中之愁(寻愁)。

《醉花阴》开篇言愁:“薄雾浓云愁永昼”,直抒胸臆,景中有愁,愁中有景。

继而又有铺
叙白描之景,比喻灵动之词,句句含愁,愁思不绝。

《李清照》优秀说课稿

《李清照》优秀说课稿

《李清照》优秀说课稿李清照优秀说课稿一、教学设计背景本说课内容是针对高中语文课程中的文学欣赏模块,以李清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阅读和理解她的诗词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唐宋文学以及李清照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研究李清照的诗词作品,使学生了解唐宋文学的特点和李清照的创作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其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李清照的诗词作品。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李清照的肖像画和简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探索欲望。

2. 梳理背景知识(10分钟)简要介绍唐宋文学的特点和李清照在唐宋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让学生了解唐宋文学对后世文学的重要意义。

3. 阅读和理解(20分钟)选择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如《如梦令》、《声声慢》等进行诵读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点,加深对李清照创作风格的理解。

4. 分析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李清照的诗词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分享个人的文学感悟和情感体验。

通过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5. 总结归纳(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李清照的创作特点和所表达的情感主题,加深对唐宋文学和李清照的认识。

同时,鼓励学生表达对李清照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四、教学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评价其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作文、诗歌或评论李清照的诗词,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李清照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和研究材料1. 李清照的代表作品选粹;2. 李清照的肖像画和简介资料;3. 课堂展示用的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上注重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设计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一等奖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设计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一等奖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设计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悉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1.2学习《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武陵春·春晚》两首词的词牌、词律及修辞手法。

1.3能够准确理解词中的意象、情感及哲理。

1.4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评价诗歌的能力。

2.2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李清照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3.2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1.2两首词的词牌、词律及修辞手法。

1.3两首词的意象、情感及哲理。

2.教学难点:2.1两首词的修辞手法及意象分析。

2.2两首词的情感及哲理理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1向学生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1.2提问:同学们对李清照有哪些了解?她的词有哪些特点?2.学习《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2.1让学生自主阅读词,感受词的意境。

2.2分析词牌、词律,引导学生了解词的形式特点。

2.3通过讨论,理解词中的意象、情感及哲理。

2.4指导学生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对词进行评价。

3.课堂讨论3.1让学生对《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进行评价,分享自己的感悟。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2提问:同学们对《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感悟有哪些?2.学习《武陵春·春晚》2.2分析词牌、词律,引导学生了解词的形式特点。

2.3通过讨论,理解词中的意象、情感及哲理。

2.4指导学生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对词进行评价。

3.课堂讨论3.1让学生对《武陵春·春晚》进行评价,分享自己的感悟。

李清照词两首——声声慢说课稿

李清照词两首——声声慢说课稿

李清照词两首——声声慢说课稿《李清照词两首——声声慢说课稿》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如《如梦令》、《一剪梅》等,也接触过其它抒写“愁绪”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比较,更好地体会李清照词的妙处。

【教材分析】本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

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绪虽然比较低沉,但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

词围绕“愁”展开,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加强愁绪的渲染。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2、技能目标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情感目标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教学重难点】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对比阅读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一、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1155),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本词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赏意象、析愁情1、清照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请一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勾画出意象)(学生:淡酒晚风孤雁黄花梧桐细雨)2、这些意象是如何表现出愁情的呢?——意象探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①小组交流探讨②集体探讨(小组代表发言)探讨明确:酒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李淸照词两首说课稿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李斌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李清照词两首》。

一、说教材《李清照词两首》编排在必修四第二单元,这是一个宋词单元。

编者选取了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

他们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

四位词人的作品,题材、风格不同,带给后世读者的审美感受也各不相同。

柳永词走婉约套路,苏、辛则是豪放词风的代表,李清照词细腻、含蓄。

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艺术价值,也大体反映了宋词的发展脉络。

这两首词属于略读课文,计划一课时完成。

两首词创作于李人生不同阶段,其思想也大不相同,取来比较阅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说学生通过初中及之前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对宋词的发展及流派己经有了大致的认识,而李清照的词在初中阶段也出现过,比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但是,学生对于李清照的人生经历与其创作风格的转变普遍不了解,大部分学生在把握两首词中深层的感情内涵方面,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课内补充李清照的人物遭遇非常必要。

高二阶段的学生,对于古代诗歌赏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意象的理解和意境的感受能力还需提升。

以课程标准的相关表述和学情特点为依据,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反复朗读,直至能诵。

2、感知内容,解读意象,了解李清照南渡前后人生遭遇与创作风格的变化的关系(重点)3、比较两首词的意境与词人的心境(难点)。

三、说教法本课将通过情境法、诵读法、引导提问法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将词人所处背景与词中情感相联系,共同探讨产生的原因及不同的意境表现,从而掌握诗词比较阅读的方法四、说过程(一)预习指导通过课前预习任务,使学生在课前对两首词的生子生词,词的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

扫清阅读障碍,理解词义。

(二)情景导入展示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引出古人之“愁”,比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游子之愁,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儿时有》的思亲之愁,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感时伤春之愁,创设愁苦情景,过渡到李清照之愁。

高中语文粤教15、李清照词二首《永遇乐(落日熔金)》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粤教15、李清照词二首《永遇乐(落日熔金)》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三单元15、李清照词二首《永遇乐(落日熔金)》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作品的特色。

2.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运用的艺术手法。

2学情分析
该班学生学习氛围较浓,课前有先去了解李清照的相关生平与创作该诗的历史背景,所以这节课主要联系诗人相关的历
史背景深入讲解这首诗,并学习寓情于景等相关表达技巧。

3重点难点
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理解课文运用的艺术手法。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讲授】教学内容
导入
1、词人简介
李清照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内容只限于闺情相思.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主题的社
会意义也扩大了,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浓愁、哀愁--悲苦凄凉
2、写作背景
临安(浙江杭州),当时南宋已较安定,元宵节日,临安呈现一派热闹繁荣景象,作者在饱经忧患之余,抚今思昔,作此词以
抒发故国之思,流离之感。

读来似乎淡泊,却包含无限感慨。

此词所表现的故国之思,身世之痛,引起过不少爱国者的共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李清照词两首》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高中语文教师的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李清照词两首》,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说说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首先一、说教材《李清照词两首》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篇目,这一单元是宋词单元,选取的作者是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这四者基本完整的体现了宋词发展的脉络和艺术价值。

这两首词属于略读篇目,计划安排一课时。

《醉花阴》是作者南渡前的作品,抒发词人生活的闲愁,《声声慢》是作者南渡后的名篇之一本文将引导学生重点赏析词人历遭国破家亡丧夫后的愁苦悲戚,这是词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二、说学情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着清晰明了地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那么从学生情况来看,通过本单元前六首词的学习,学生对豪放派和婉约派风格有了大体的认识,对词的文体常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经有所掌握,能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但鉴赏层面不够深入,对诗歌的学习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

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这两首词如果不了解词人的人生遭遇就很难把握这两首词的深层情感内涵。

这些都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格外注意的地方。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教材分析,学生特点以及新课标要求我确立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背诵这两首词,因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高中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

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背景,体会词中通过意象所流露出来的伤感哀愁。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高中语文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培养学生的自觉审美意识。

一、说教学重难点我的教学重点是: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

教学难点:通过合作探究,挖掘词中意象的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省级说课一等奖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李清照词两首》,这是高一第二学期后半学期的学习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四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李清照词两首》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篇目,这一单元选编的是宋词,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

本单元选取的是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发展脉络和艺术价值。

李清照的词《醉花阴》《声声慢》放在最后,属略读篇目,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

《醉花阴》是作者南渡前的作品,抒发“相思闲愁”,《声声慢》是作者南渡后的名篇之一,将重点赏析,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夫丧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本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深入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学情介绍
通过本单元前面六首词的学习,学生对豪放派和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已有了大体认识,对词的文体常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有所掌握,这一点对学生学习本课是很有利的,但李清照的这两首词如果不了解词人的人生遭遇就很难把握两首词中深层的感情内涵。

针对学生学习本课的不利因素,我安排学生在课前1.回顾以前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李清照生平3.利用早读熟读成诵,初步感知两词。

第三部分——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地位、学情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①背诵这两首词,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②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

因《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还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要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依据这两点所以我确立了教学目标二,同时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③体会真情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我确立了教学目标三。

教法与学法
依据教学目标,及《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本课将通过诵读法、情境法、对比探究法来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

说完了教法与学法,紧接着我将要说的是“教学过程”,分五步走。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菊花台》歌曲,学生欣赏完我会问:为什么说“菊花残,满地伤”菊花有什么象征意义学生对《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电影比较熟悉,可能会想到铺满皇宫的菊花,宫廷军变的失败,生命的凋残消逝……我会顺势总结到:菊花在影片中象征①对已逝辉煌的伤感②对生命凋残的悲悼。

“花”这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着深刻的
文化内涵,古人有以花喻女子美貌的习惯,比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南国有佳人,容华如桃李”,“美人二八颜如花”,“绿窗人似花”,“人面桃花相映红”等等,黄花也无例外地成为这一习惯借用的对象,菊花就是黄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是一位善用“黄花”表达情思的人,《菊花台》中的菊花意象就是对古诗词中黄花意象的继承。

李清照在一个秋雨点点滴滴的黄昏,看着满地堆积残损的黄花正伤怀,听着急风细雨吹打梧桐的哀乐,又想起那声声凄厉的雁鸣,不觉悲从中来,百感交集,写出了饱含苦涩愁情的词作《声声慢》,而在《醉花阴》中她写黄花则是一句肝肠寸断的“人比黄花瘦”,同样的黄花词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清照词两首》,从黄花入手,感悟一般黄花别样情。

之所以设计这样开头,是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这一情境和导语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氛围,让学生更容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

二、诵读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所以在本环节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听读、自由诵读把握两首词的不同愁绪,然后提问:为什么一般黄花别样愁?这样就顺利进入到教学的第三环节:
三、品读探究——赏析意象
1、首先请两位学生分别朗诵两词,然后全班一起探究问题一:对比赏析《醉花阴》《声声慢》中的黄花意象。

(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作者生平资料全班自由讨论)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然后教师用PPT展示李清照生平资料,再补充明确:
这个问题其实有两问,我会引导学生重点赏析“瘦”“憔悴”“堪摘”。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越来越强,思维灵活,已能对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概括,所以这个问题通过课前预习和当堂讨论,学生可能会赏析
出《醉花阴》中的黄花是作者的顾影自怜,黄花外形上的淡雅、清秀和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词人借黄花反衬因思念而花容失色的自己,作者巧妙地用形象的“瘦”表达抽象的“愁”。

《声声慢》中黄花的赏析学生由课前预习和导入可能会想到①作者借残损凋零的黄花喻指漂泊残老的自己和风雨飘摇的国家,“堪摘”暗指人老珠黄无人怜惜,可能想不到深层次的,这时我会用PPT展示李清照生平资料并创设情景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说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一直是伉俪情深,夫妻恩爱,志趣相投,经常一起踏雪寻梅,品诗论画,观赏美景,可是现在呢?学生在引导下可能会说出睹花思人这层意思。

我会说:②作者想起昔日看到美好的黄花,夫妇总是携手共赏,丈夫摘取一朵为自己戴上,万般柔情,千种疼爱,而此刻自己却是形影相吊,恓惶茕孑,无心赏花,亡人已远,音容犹在,事过境迁,情何以堪?
③作者经历了北宋到南宋的历史巨变,目睹了国破山河碎,饱尝了时代苦难,再加上作者的士大夫情怀,作者才如此伤感,作者借残损的黄花伤己、伤时、伤国。

之所以设置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学会知人论世。

探究完本问题,我会紧接着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二:
2、自读并比较《醉花阴》《声声慢》中愁绪的不同,通过前一问题的铺垫,学生会很容易回答出:《醉花阴》中是相思闲愁,是浪漫的愁、是怀着期盼与等待的美丽的愁;《声声慢》中是家国悲愁,饱含着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颠沛之苦,是绝望的、压抑的、难以诉说的愁。

之所以设置这个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感受两首词中愁绪的不同,突破本课教学重点。

接着我会总结到:从黄花意象背后,我们读出了一幅幅生动可感的画面和主人公愁苦的情状,体会到了诗句意象背后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里第一个象和景指
诗词意象浅层的形象,第二个象和景指诗词意象深层的情感和思想。

我们赏析诗词,一定要读出它的深层内涵。

比如孟浩然的《春晓》表面似乎只描写了诗人春日酣眠醒后发现落红遍地的情景,“花落知多少”深层则暗含着惜春、惜时的思想感情。

指导完诗词鉴赏方法,我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三:
3、作者还通过那些意象表达了两种不同的愁绪,请同学们再读两词,选出你喜欢的词句及意象,从深层赏析两词,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试用散文化的语言,加入适当的想象和联想,以“我”开头进行描述。

认知发展论指出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能进行相关的学习迁移,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可能会赏析到过雁、酒、黄昏、梧桐、细雨等意象,对淡酒、过雁可能赏析不到位,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对学生独创性的赏析要给予表扬和激励。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示范到:我最喜欢《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形单影只,只有残损的黄花在这清冷的秋风中与我相伴,我苦苦寻找,寻找我逝去的青春,寻找我魂牵梦萦的丈夫,寻找我失去的藏书和金石,寻找我们曾有过的幸福生活。

可眼前却四壁空空,冷冷清清淡淡,孤苦伶仃的我,内心涌起万千愁思和悲痛。

作者从动作、环境、心理对愁苦的情状进行了层层深入的描摹,为全诗奠定了凄惨悲凉的基调。

之所以设置这样的活动,是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教学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

心理学家皮亚杰在认知发展论中也提出,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增加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学生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

同时这一活动的完成就实现对本课教学难点的突破。

我会以下面一段话对本课的教学进行总结:
四、课堂小结
通过对比赏析,我们体会到作者早年的“愁”是相思闲愁;晚年的“愁”则是在历经国破家亡夫丧后的悲愁。

真是“一般黄花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由此可见,鉴赏古诗词一定要做到知人论世,赏析意象,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把握情感主旨。

请同学们化身为作者,用自己的生命去体验,让我们在吟咏背诵中结束对本课的学习。

通过课前预习和当堂的反复诵读、赏析理解,学生背诵本词已没有多大障碍,这样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①,教学目标③则贯穿在整节课的诵读赏析中,教学重难点的依次突破,教学目标的逐步实现后,本课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我会安排课后作业:五、课后作业
1.你对本课还有别的疑问和理解吗?请写成小论文,如果没有请任选一首词改写成散文。

2.积累有关黄花、梧桐、黄昏、酒、雨等意象的诗句,体味这些意象在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设计意图: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作业设计可以呈现多元化的形式,探究性作业的形式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新课改还提出学习语文应该养成积累和梳理的习惯。

因此我设置了这两项作业。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