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合集下载

IT行业的创新思维与人才培养路径

IT行业的创新思维与人才培养路径

IT行业的创新思维与人才培养路径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IT)行业已成为各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更新,IT行业的创新思维和人才培养也呈现出许多新的趋势和路径。

本文将探讨IT行业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的IT人才。

I. IT行业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创新思维是IT行业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IT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需要不断追求新的解决方案和创新的思维方式。

仅依赖现有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行业的快速变化和竞争,必须有全新的思考方式来应对挑战。

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使得IT专业人才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找到更加有效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不断追求创新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发现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路径。

2. 推动行业进步:创新是驱动行业发展的动力之一。

通过创新思维,IT行业能够不断追求新的技术和方法,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3. 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IT行业面临着快速变化的技术和市场需求。

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和适应这种变化,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II. 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的IT人才的路径为了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的IT人才,以下几个路径是值得关注的:1. 鼓励跨学科交流:IT行业的创新需要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相结合。

鼓励IT专业人才与其他学科(如工程、设计、人文科学等)专业的人才进行交流和合作,能够带来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思考。

2. 提供实践机会: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一部分,实践能力同样重要。

提供实践机会,如实习、项目合作等形式,能够使IT人才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创新思维,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3.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IT创新往往需要多个人才的协作。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技巧,能够促进创新思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创新效率。

4. 鼓励独立思考与实践:培养IT人才的创新思维,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

鼓励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可以激发个人创新潜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IT行业变革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

IT行业变革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

IT行业变革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伴随着IT产业上升至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以及全球IT行业格局的变化,我国IT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变革。

IT企业的发展已经由规模驱动逐渐转变为价值驱动和创新驱动,而IT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日益指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领域。

在此背景下,IT企业对人才的定位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很多IT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复合型人才除了具备相应的核心技术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适应能力、职业道德等。

对于从业者而言,这些能力可以在工作数年后得到较好的积累;然而对于应届毕业生或在校大学生来讲,仅仅依靠现有的高校教育体系,却难以做到这一点。

但这些能力又是大学生未来求职时所无法逾越的障碍,因此,大学生需要在学好现有课程的基础上,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

作为中软国际旗下大型的IT人才培训机构,中软卓越每年都会接触数万名大学生,对学生的能力结构和个性特点有着深刻的理解。

也正是基于学生特点及行业趋势,中软卓越针对如何将学生打造成复合型人才建立了系统的培养策略,并已应用到日常的人才培养过程中。

概括起来,培养策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建立独立思考意识。

独立思考意识是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的基础,主要是因为独立思考不仅会让学生更为主动地学习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强化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中软卓越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会有意识的将一些问题留给学员,让其充分发挥自主性,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第二,知行合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IT行业尤其如此,没有实践,将很难检验自己的真实能力水平。

为此,中软卓越首先会确保理论与实践的时间比例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其次整个过程严格遵循“认识—实践—认识”循环原则,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改进。

与此同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中软卓越还会注重学生沟通协作、语言表达等能力的培养。

第三,树立正确的职业定位。

IT行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探析

IT行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探析
学与社 会需要脱节 , 习与实 际应 用脱节 , 学 培养 的学 生缺乏实践 动
建立 以高 等教育 为主体 , 同科 研和生产 紧密结合的联合 体 , 有 利于培养企业需 要的具有创新精 神的应用 型人才。企业依靠 高校
提供高质量 的人 才 , 在人才培养方 面双方有着 共同的利益追求 , 政 府 应制定相应 的政策促进产学结合 。计算机专业 应用型人 才培养
计算机 教育 , 教育决策要 科学 , 专业办学 水平评价指标 体系应强调
学生综合 能力指标是否 与办学定位相一致 , 教学效果应由学 生和用
际问题 的能力培养 , 强实验 实 习环节. 强学生职业能力 , 照国 加 增 按
家职业标准精 简教 学 内容 的教学 改革基本 思路 。
关键词 计算机 专业 培 养模式 应用型人才
必 须面 向工程实 际 , 加强工程实践 和训 练 , 重视 工程设计思想 观念
手能力 。这些 弊端 导致了这些院校难 以培养 出合格 的应用型人才 ,
计算机专业 的问题尤 其突出。
随着技术 的发展 , 计算 机学科呈 现出“ 五化 ” 的特点 , 即内涵 宽
的教育, 视工程所涉及的有关经济发展 、 重 社会环境 、 社会伦理等方 面知识 的教育 , 逐步 培养 学生参与现代 工程 的领导 、 策 、 决 协调 、 控 制能力 。 培养 I 行业应 用型人才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 1 、 既要有 教 育决策部门 的政策 扶持 , 又需要社会力 量的鼎力相 助 , 还要教育
科 教 前 沿
I 业 应 用型 创 新 型 人 才 培 养机 制探 ) 40 3 ( 襄樊 学 院数 学与 计算机 科 学学 院
中 图分类号 : 4 G6 0 文 献标识码 : A

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摘要:结合具体院校的定位和就业市场调研与分析,确定了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的办学定位和人才特点,建立了“三维”的人才培养改革模型。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两大核心目标”为基础,以“五大模块”为核心的全新课程体系。

阐述了以“四大实践平台”和“it创新工作室”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机制。

该研究对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实际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作室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s of graduates and demands for talents in it markets, the authors presents in this paper training a way of training called innovative educati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reform, help students majoring in programming transfer theoretic knowledge into practice during innovative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 their skills in practice. the study is useful for training it talents in colleges.key words: studio; creative talent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0 引言随着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增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不到适合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从而形成了一大批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族和待业族。

IT计算机行业中的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IT计算机行业中的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IT计算机行业中的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在IT计算机行业中,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IT行业越来越需求优秀的人才和高效的团队来推动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IT计算机行业中的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的关系,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促使其发展。

一、人才培养在IT计算机行业中的重要性在IT计算机行业中,人才被视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

优秀的人才不仅能够解决技术难题,还能够为公司带来创新和竞争优势。

人才培养在IT行业中具有以下重要性:1. 解决技术难题:IT计算机行业面临许多技术挑战,需要具备良好的技术能力来解决这些难题。

通过培养人才,可以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技术需求。

2. 推动企业发展:优秀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他们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能够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思路,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3. 培养领导者:通过人才培养,可以培养出优秀的领导者。

领导者具备良好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激励团队成员发挥潜力,推动团队和企业取得成功。

二、团队建设在IT计算机行业中的重要性在IT计算机行业中,团队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高效的团队能够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协作完成任务,并实现优秀的绩效。

团队建设在IT行业中具有以下重要性:1.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团队建设,团队成员可以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作能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实现协同创新。

2. 促进知识分享:在一个良好的团队中,成员之间会积极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这种知识共享能够有效提高整个团队的技术水平,促进团队发展。

3. 增强团队凝聚力:通过团队建设,可以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支持能够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友谊,从而提高团队的稳定性。

三、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的关系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通过有效的人才培养,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团队成员;而一个高效的团队也需要不断的人才培养来提升整体素质。

IT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系研究

IT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系研究

Co mp e it t i o n — Ba s e d Re s e a r c h o f I n n o v a iv t e I T Ta l e n t s Tr a i n i ng S y s t e m o n CDI O Mo d e
QI ANG J u n , Z HOU Mi n g — z h e n g , WA NG J u n
ra g s p i n g e x t r a c u r r i c u l a r p r a c t i c e a n d s t u d e n t s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v a t i o n t O i mp r o v i n g a b i l i y, t c o o p e r a t i v e r e s e a r c h p r o —
c h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Ke y wo r d s : c o mp u t e r s p e c i a l y; t a p p l i e d t a l e n t s ; c r e a t i v e a b i l i t y ; t r a i n i n g mo d e
I S SN 1 0 0 9 -3 0 4 4
E— ma i l : wh x @d n z s . n e t . c n
ht t p: / / www. d n z s . n e t . c n Te h+86 —55 1 —65 69 09 63 6 56 9 096 4
近年来 , 在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 的推动下 , 计算机与信息本科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大量 I T 人才 的涌现对 I T人才 的培养质量

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一、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的转型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才需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传统制造业人才需求的大量减少,知识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

同时,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发生转型,向更加符合实际需要的方向进行创新。

1.传统模式的缺陷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此外,课程设置较为固定,缺少与实际需求相符的课程。

2. 创新模式的优势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置更为灵活多样,注重与现实需求的对接。

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如项目制学习、跨学科学习等,更加符合实际工作中的跨学科团队协作。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案例1. 西南大学软件学院项目制学习针对IT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西南大学软件学院采用项目制学习进行人才培养。

学生在团队中完成真实的软件项目开发,注重团队协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企业培养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软件人才。

2. 北京大学医学部跨学科学习北京大学医学部将医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跨学科课程有机结合,为医疗信息化等领域培养新一代跨学科医学人才。

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对医疗行业进行深度思考和分析,更好地为提升中国医疗水平作出贡献。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前景1.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制学习等方式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未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各领域对人才需求将更加具有特色化和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

2.提高人才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实践型人才。

这种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提高培养后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四、结论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IT人才的金字塔结构及培养方案

IT人才的金字塔结构及培养方案

学年论文题目IT人才的金字塔结构及培养方案姓名**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 **日期**目录:摘要0 引言1.IT的含义2.IT人才结构的发展趋势2.1IT软件人才缺口最大,人才结构呈橄榄形2.2中国的软件人才如何由“橄榄型”向“金字塔型”转变3.对比国内外IT人才培养现状3.1印度IT人才培养现状3.2中国IT人才培养现状4.造成我国IT产业滞后的原因5.IT行业相关人才的需求6.宏观上确立IT人才培养优先发展战略6.1提高对IT人才培养作为新兴产业的认识6.2研究分析国家IT人才培养发展的关系6.3建立促进IT人才培养发展的政治保障7. 结论IT人才的金字塔结构及培养方案摘要:本论文主要研究IT人才的含义、IT人才结构的发展趋势、IT行业相关人才需求、对比国内外IT人才培养现状、造成我国IT产业滞后的原因及宏观上确立IT人才培养优先发展战略等。

在与时俱进的时代,发展IT产业有助于国民经济的提高,对比发达国家的相关数据,说明我国工业产业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政府应加大投资,积极鼓励扶持推动工厂产业集群的发展,使工业产业真正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动机和驱动力。

关键词:IT产业 IT人才结构经济增长IT talent Pyramid structure and training schemeAbsyract: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meaning of IT IT talent, talent structur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T industry talent demand, contrast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IT personnel training present situation, cause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IT the reason of lag and macroscopically establish IT talent training strategy of preferential development etc.. In keeping with the times, the development of IT industry contributes to national economy increase, in contrast to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of the related data, explain our country industry still has larger development latent capacity.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investment, encourage give aid to drive technology.Plant industry cluster development, make industry truly become our country national economy the engine and driving force.Key words: IT industry IT personnel structure economy grow0引言我们正处在以电子商务为主题的网络经济时代,网络经济正在而且将最终革新整个经济关系。

IT行业在人才培养上的不足与改进

IT行业在人才培养上的不足与改进

IT行业在人才培养上的不足与改进一、IT行业在人才培养上的不足IT行业作为当今社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对高素质的人才需求远远超过供给。

然而,尽管在招聘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IT职位空缺,许多企业仍然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IT行业在人才培养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教育体系中IT相关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大多数学校和教育机构仅将计算机类专业作为选修课程或限定在理工科范畴,对于其他专业学生来说难以接触到高质量的IT教育资源。

此外,在面向IT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中,还存在着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

这导致了毕业生在进入就业市场后需要再次接受培训,花费额外时间和金钱来弥补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之间的差距。

其次,缺乏与产业紧密结合的实践机会。

很多学生和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往往只是在教室里通过理论学习,缺乏与真实项目结合的实践机会。

他们无法真正接触到行业最新的技术和工作方式,并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导致了新员工在进入职场后需要花费更长时间来适应工作环境和掌握基本技能,给企业增加了培训成本和压力。

此外,IT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经常发生变化,但教育体系却难以及时跟上潮流。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但很多教育机构和职业培训机构难以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无法满足市场对于新技术人才的需求。

这使得毕业生面临着超前或滞后就业需求的情况,给他们的就业前景带来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二、改进措施为了解决IT行业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的不足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教育系统与企业紧密合作:教育机构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和实习机会,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企业可以设立奖学金并提供导师制度,将培养方案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引入行业专家参与课程教学和项目指导。

2. 优化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在IT相关课程中注重技术与实践的结合,增加实际项目的模拟或参与。

关注新兴技术领域的发展,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更新教材。

创新型IMS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研究

创新型IMS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研究

创新型IMS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研究作者:闵建虎赵振勇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第27期摘要:在信息经济发展中,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对信息技术人才产生了巨大的需求。

信息技术以其无比的渗透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变化,也影响着学科的渗透与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教育模式的变革。

文中结合一种新型的美国OOPSystems公司“IMS”理念,并将此理念贯穿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始终,给出了改革的目标框架,最终体现高职高专教育在创新型IMS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特性。

关键词:IMS;信息技术;培养模式;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7-7710-02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一场新的全球性产业革命。

目前,信息产业已逐渐成为融合度最高、发展潜力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领域之一,信息化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对信息技术人才产生了巨大的需求。

信息产业的核心是掌握信息技术的人才,人才作为知识和创新的主体,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信息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一个地区信息产业发展和生产力集约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对信息技术人才的争夺,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竞争力争夺的至高点。

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以其无比的渗透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变化,也影响着学科的渗透与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教育模式的变革。

尤其对高职高专类高校在培养企业需要的职业人才方面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1 创新型IMS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原因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尤其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发展相当迅速,有力地推动着经济全球化,并由此产生了新的经济模式,催生了一些新的产业,加速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对经济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新兴的信息产业不断冲击并改造着传统产业,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实现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现有的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促进传统产品的升级和换代促进生产经营管理的现代化。

现代信息技术时代下的新型人才培养

现代信息技术时代下的新型人才培养

现代信息技术时代下的新型人才培养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现代信息技术时代下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培养策略。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于技术和创新的需求。

因此,培养具备信息技术能力、创新思维和跨学科合作能力的新型人才显得十分迫切。

本文将介绍学校和企业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的合作模式,以及重视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方法。

通过全方位的培养,我们将为社会发展提供具备综合能力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新型人才培养;培养策略与方法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正处于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然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于新型人才的需求。

培养具备信息技术能力、创新思维和跨学科合作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现代信息技术时代下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以及注重学生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为社会培养出具备综合能力的新型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一、现代信息技术时代的特点1.1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通过智能手机、电脑和其他智能设备,我们可以轻松获取海量的信息,与他人进行即时的沟通和交流。

信息技术的普及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例如在线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

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培养适应信息技术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成为当务之急,同时也需要不断更新教育模式和培养方法,以适应这一快速变化的环境。

1.2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趋势数字化和网络化是当今社会的主要趋势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正处在一个数字化时代,几乎所有信息都被转化为数字形式,并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和共享。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总结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总结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总结二〇一一年四月人才培养方案特色及成效一、人才培养方案特色(一)基于专业能力模块设置课程体系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分析,每个工作环节都有其特定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建立了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在完成工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对这一过程涉及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重组、简化,从而得到相应的课程设置。

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岗位群的能力体系,以IT行业工作任务为导向,确定岗位群的各种工作岗位对应的专业课程和相应的实训内容,构建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二)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全面深入对于专业课程主要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加强学习情境设计和教学的组织设计。

开展行动导向、理实一体、项目教学、工学交替等多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大力推行“双证制”,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重点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高素质”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有力促进专业建设专业带头人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有多年的应用技术专业的办学经验。

专业教学团队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学历水平较高,双师素质优异,双师结构合理,通过建设,现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高素质“双师”教学团队的形成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出色的社会服务能力有效地促进了教学专业教学团队具有出色的社会服务的能力,通过参与企业生产项目的研发,提升了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增强了专任教师实际项目开发经验。

通过参与培训服务,提升专业知名度,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和输出高质量的人员。

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成效通过专业建设,2009年本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到2009年9月,建成了省级精品课程1门和院级精品课程3门。

IT行业的人才培养困难与改进建议

IT行业的人才培养困难与改进建议

IT行业的人才培养困难与改进建议一、IT行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难及原因1.1 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短缺当前,IT行业发展迅猛,但许多毕业生在技术实践方面存在不足。

大部分高校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实践环节。

1.2 适应行业快速变革的压力IT行业处于持续快速发展之中,新兴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不断涌现。

这就要求从业者具备持续学习和适应变革的能力,但许多教育机构无法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以紧跟技术潮流。

1.3 培养模式与行业需求脱节某些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专项培训项目,但由于培养模式与实际需求脱离较远,往往无法满足行业用人单位对特定职位所需技能的要求。

这导致毕业生初入职场需要额外的培训和适应期,增加了企业招聘成本。

二、改进IT行业人才培养的建议2.1 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实践环节教育机构应与IT企业合作,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之初,将更多实践环节纳入学习计划中,确保学生既能掌握理论知识又能运用于实际项目中。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实习以及技术社区活动,在真实场景下锻炼技能。

2.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快速变化的行业需求,教师队伍需要具备持续学习和及时更新知识的能力。

教育机构可通过吸引具有行业背景和经验的从业者担任兼职教师或导师,以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此外,可推行定期培训计划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2.3 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将实践环节引入正式课程之外。

可以建立联合研究中心或实验室,在恰当场地提供机器设备和软件平台供学生使用。

这样,学生能在更真实的环境中接触到最新技术,并与企业员工进行交流。

2.4 提供专业化的培训计划针对行业中某些特定的技术岗位需求,教育机构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专门的培训计划,以满足企业对特定岗位人才的需求。

这种方式可提前为学生提供相应岗位所需技能,缩短初入职场的适应期。

2.5 鼓励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IT行业技术更新快速,从业者需要保持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习惯。

IT行业中的人才缺口和培养计划

IT行业中的人才缺口和培养计划

IT行业中的人才缺口和培养计划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在当今信息技术(IT)行业中,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IT人才缺口已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IT行业中存在的人才缺口,并提出相应的培养计划来满足这一需求。

一、IT行业人才缺口1.技术人才需求急剧增长: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迅速崛起,IT行业对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然而,现有供给无法满足这种巨大需求,导致出现了明显的人才缺口。

2.培养体系不完善:当前教育体系未能及时跟上技术发展步伐,无法为IT行业培养具备实际操作经验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优秀毕业生。

这使得企业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进行内部培训,以弥补高素质IT人才缺乏带来的挑战。

3.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IT行业与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还有待加强。

尽管一些大学校园里已经出现了众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但产学研结合程度不够深入,导致学生在校期间与实际工作环境脱节,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的需求。

二、培养计划1.完善教育体系:加强与IT行业企业的合作,制定更贴近实际需求的课程设置,并引入相关企业参与教学。

同时,建立学生实习和毕业设计项目的桥梁机制,使学生能够在校期间接触真实项目,并积累实践经验。

2.鼓励自主学习和跨界交流:为人才提供自主学习平台和资源支持,在线教育、开放式课程等方式可以帮助提升个人技能。

通过组织跨界交流活动或参与开源社区项目,鼓励IT从业者分享经验、创新思路,促进行业内的良性竞争与合作。

3.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使高等教育机构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并相应地调整学科设置和教学模式。

同时,通过提供专业咨询服务、优先合作项目等方式,激励企业参与科研合作并积极培养后备人才。

4.注重职业发展规划:为IT从业人员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晋升通道,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和激励机制。

通过定期评估、继续教育以及奖励措施,激励IT人才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追求长期发展。

校企高度融合,高职IT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校企高度融合,高职IT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I 键 词 】 企合 作 ; 才 培 养模 式 关 校 人
1专 业 职 业分 析 .
11社 会需 求 调 查 与 分 析 随 着 计 算 机 在 社 会 各 行 各 业 的 普 遍应 . 用 . 别 是 在 国家 大 力提 倡 企 业 信 息 化 建 设 的 今 天 , 会 对 计 算 机 相 特 社
及管理能力, 使其 成 为 企 业 信 息化 建 设 的 实 施 者 及组 织 者 。 的 通 识文 化 知 识 、 用技 术知 识 、 业 岗 位 能力 知 识 。 通 职 22确 定 以工 作技 能 为导 向的 教 学 方法 。把 以工 作 技 能 为 导 向 的 . 信 息 技 术产 业 是 国 民 经 济 支柱 产 业 之 一 , 行 业 对计 算 机 类 专业 各 各层 次 专 业 人 才 的需 求 不 断 增 加 , 算 机 类 专 业 人 才 更需 要 大 量 实 用 教 学 方法 作 为突 破 点 。 注重 对 学 生 专 业 素 养 与职 业 岗位 能 力 的 培 养 、 计 重 视 实践 育 人 , 是 人 才 培养 模 式 改 革 的 关键 点 和 突破 点 , 此 , 拓 这 为 要 型技 术 人 才( 术 蓝 领) 技 。 1 . 业 岗位 工 作 任 务 分 析 2职 展 课 堂 实践 教 学 。 立 和 完善 了实 验 实 训 教学 , 化 专 业 实 习改 革 , 建 深 注 建 多 课 校 121根 据 当 今社 会计 算 机 行 业 的发 展 对 不 同层 次 、 同规 格 、 .. 不 不 重 社 会实 践 效 果 , 立 多 渠道 、 途 径 、 内课 外 结 合 、 内校 外 结 合 、 同类 型 的 计算 机 高级 应 用 型 人 才 的客 观 需 求 , 以 将 计 算 机 应 用 技 术 持 续 不断 的工 学 结 合 教学 新 体 系 。 培 养应 用 型高 素 质 人 才 的培 养 目 可 把 专 业 的 人才 培 养 目标 定 位 在 三个 专 业 方 向 , 别 是 : 算 机 软 件 开 发 标 落 到实 处 。 分 计 23社 会 对 计 算 机 专业 人 才 的 需 求 很 大 ,计 算 机 专 业 为满 足 社 会 . 方 向 、 算 机 硬件 应 用 方 向 、 计 企业 信 息 管 理 方 向 。 要 进 系统 级 的 培 计 算 机 软件 开发 方 向 应 用具 备 的 岗位 工 作 能 力 有 : 站设 计 与 网 需 要 , 对 课 程 体 系 结 构进 行 调 整 。 行 综 合程 度 较 高 的 , 阏 页制 作 、 计算 机 应 用 程 序 编 写 、 算 机 应 用 程 序 设计 、 算 机 软 件 系统 养 和 训 练 , 企 业进 行 合 作 , 强 实 践 教 学 环 节 , 现 学 校 与 企 业 , 计 计 与 加 实 学 规划 、 计算 机软 件 维 护 ; 生 与企业 的互 动 . 学生 应 该 从 在 校 期 间 就进 行 专 业 性 训 练 , 助 学 生 。 帮 计 算 机 硬件 应 用 方 向 应 用具 备 的 岗位 工 作 能 力 有 : 算机 维 护 与 定 位。 清 并 发 挥 自身 优势 , 今 后 顺 利地 进 行 工 作 定 位 做 好 铺 垫 。 加 计 认 为 维 修 、 算 机外 围设 备 的 生 产 应用 、 算 机 硬 件技 术 产 品 开 发 与 应 用 ; 强 沟 通 协 作 能 力 . 当 策划 并 鼓励 学 生 组 成 团 队 进 行 实 践 活 动, 养 计 计 应 培 通 企 业 信 息管 理 方 向具 备 的 岗 位工 作 能 力 有 : 用 计 算 机 办 公 设 备 学 生 沟通 技 巧 嘏 炼 相 互 协作 能 力 . 过 企业 实 习 让学 生对 计 算 机 行 业 常 应 用 、 算 机 办公 文 档 制 作 、 计 计算 机安 装 调 试 与 维 护 、 算 机 网 络 规 划 有 一 些感 性 体验 ,尽 可 能 将 教 学 内容 和 实 际 应 用 相 结 合 . 学 生 的 综 计 对 与应 用 、 站 建设 与 维 护 网 合 素 质 培 养 很 有 必 要, 且用 人 单位 都 要 求 人 才 的 职 业 道 德 和 社 会 责 而 13岗位 工 作 任 务 与 职 业 能力 分 析 . 任感. 以满 足 各 行各 业 对 计 算 机 人才 的需 求 依 然非 常 旺盛 。 131软 件 方 向的 主 要 岗 位 有 计 算 机 软 件 产 品 的销 售 与技 术 支持 .. 3 与 培 养模 式 相 适应 的课 程 体 系 建设 . 工 作 , 统集 成 工 程 师 、 术 支持 人 员 、 件 编码 工 作 等 。 系 技 软 31围绕 以 工 作技 能 为导 向培 养 目标 。 分 体 现 出 注 重专 业 基 础 、 . 充 软 件 产 品 的 销 售 与 支 持 人 员 主 要 负 责 软 件 产 品 的 销 售 与 售 后 提 兼 顾 能力 拓 展 着 力 培 养专 业 工 作 能 力 的应 用 性 特 色 。在 课 程 设 置 上 , 供 技 术 支 持 。该 岗位 从 业 人 员要 求 具 备 软 件 开 发 与 生 产 的 基 本知 识 , 采 用 以工 作 技 能 模 块 教学 , 枝 强 干, 学 地 调 整 和 优 化 专 业 课 程 体 系 削 科 能 够 为 客 户提 供 相 应 的 操 作培 训 , 且 负 责 简单 的 故障 排 除 工作 。 并 和 知识 结 构 :构 建通 用 基 础 课 平 台 和计 算 机 类 专 业 技 术 基 础 课 平 台 : 系 统集 成 工 程 师 属 于 软件 开 发 与 设 计 高 级 人 才 , 主要 任 务 是 带 领 以 ” 学 结 合 ” 导 向, 分 发挥 计 算 机 应 用 技 术 专 业 的 学 科 优 势 , 宽 工 为 充 拓 团 队 完 成 一 个 软 件 系 统 的全 部 过 程 。 要求 能 够 从 一 个 软 件 系 统 的需 专 业 口径 , 建 放 射性 , 方 向 专 业课 程 组 。 构 多 求 , 制 定 软 件 开 发 的框 架 , 且 能 够 负 责 组 织 实 施 实 际 的软 件 开 发 到 并 32围绕 工 作 技 能 深 化 教 学 改 革 重 视 学 生 的 能 力 培 养 ,按 照 学 生 . 过 程 。 还 要求 具 有 较 强 的 项 目管 理 能 力 , 够 负 责 制 定 项 目的 费 用计 毕 业 后从 事 职业 所 必需 的 能力 和 终 身 学习 所 必 需 的 能 力 , 教 学 内 容 能 将 划 . 度 讨划 以及 测 试 计 划 等 进 ‘ 分 为通 识 文 化 课 程模 块 、 用 技 术 课 程模 块 、 业 核 心 课 程 模 块 、 业 通 职 职 软 件 编 码 工 作 主 要 由程 序 员 、 软件 设 计 师 组 成 . 责 软 件 功 能 的 核 心课 程 模 块 。 负 代 码 编 写 工作 。 岗 位从 业 人员 要 求 具 有 程 序设 计 的基 本 方 法 和程 序 该 推 进 以工 作 技 能 为 导 向的 教 学 方 法 . 现 课 程设 置 的综 合 化 和 教 实 设 计 的 规 范 思 想 。 能 够 按 照 系统 设 计 说 明 书 编 写 较 高 质 量 的 程 序 代 学 内 容 的 实 施 化 ; 业 基 础 课 程 服 务 专 业 课 程 , 现 职 业 素 质 教 育 贯 专 实 码 ,实 现 程 序 的 功 能 。 我 们 定 位 在 J A程 序 员 与 J V B程 序 穿 教 育 全 过 程 ,实现 课 内外 教 学 的 良好 衔 接 .培 养 学 生 的 实 际 工 作 能 AV A A WE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以大连大学计算机专业为例,讨论了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介绍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大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立于1989年,2001年和2007年分别被确定为校级重点专业和示范性专业;2003年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8年以来先后被批准为辽宁省重点学科、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011年又获批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计科专业从2000年开始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大连软件外包领军城市的IT技术优势,创建了颇具特色的3年在校内培养和1年在企业培训与实习的“3+1”校企联合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与大连市软件外包企业永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联合成立“外向型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并陆续与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华畅电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大连文思创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大连)实训基地等十几家软件企业及培训中心签约联合成立软件人才培养基地。

2009年,我校计算机专业加入大连IT教育联盟,与企业更为深入地开展合作,派教师到企业参加培训和研发,邀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做技术讲座。

并以2009级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通过科学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积极探索CDIO教育模式培养IT工程人才。

具体措施如下。

1 重构实践教学体系为了推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早在制定199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时,我们就将四年的主要课程压缩到三学年左右时间内完成,所剩约一年的时间部分学生到软件公司从事一年的软件工程实训,另外一部分学生留在学校内继续学习专业选修课,同时参加老师的科研课题。

IT行业在人才培养上的不足与改进

IT行业在人才培养上的不足与改进

IT行业在人才培养上的不足与改进一、IT行业在人才培养上的不足IT行业作为当今信息社会的重要支柱,高度依赖人才的贡献和创新。

然而,长期以来,IT行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不仅影响了行业的发展,也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1.1 缺乏全面综合能力培养IT行业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会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技术层面上。

然而,传统的IT人才培养模式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如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沟通能力。

这种局限性导致了IT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体系相对偏窄,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职场要求。

1.2 缺乏实践和实战训练IT行业是一个高速发展和变革频繁的领域,知识更新更新快,技术迭代迅猛。

然而,很多学校和培训机构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实际项目和实战经验的培养。

这使得许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学到的理论知识难以与实践结合。

1.3 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当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推动IT行业向着新的方向发展。

然而,教学课程和培训内容往往无法及时调整和更新,与实际需求脱节。

这导致很多IT专业人才毕业后面临着技术和能力的巨大缺口,难以适应行业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

二、IT行业人才培养的改进为了解决IT行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从教学模式、实践训练和教学内容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2.1 推行全面能力培养IT行业应该注重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软技能。

一方面,可以通过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实践项目、实习或参与企业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2 加强实践和实战训练为了确保毕业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胜任,IT行业应该加强实践和实战训练的环节。

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实际项目、实习和实战训练的机会,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真正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IT计算机行业中的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IT计算机行业中的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IT计算机行业中的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一直是IT计算机行业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广泛推广,企业对于高素质的IT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IT行业的团队合作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本文将就IT计算机行业中的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人才培养1. 专业技能培养在IT计算机行业中,专业技能是成为一名合格IT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因此,企业应该加大对员工的专业技能培养力度。

这可以通过组织内部的培训计划、外部的技能认证和学术交流等方式来实现。

通过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使其成为行业内的专家,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增加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 综合素质培养除了专业技能外,IT计算机行业的人才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包括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为了培养这些素质,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团队活动、组织项目实战等方式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同时,企业也可以鼓励员工积极参加社交活动,提高其社交能力和应对能力。

通过培养这些综合素质,可以使员工在工作中更好地与团队协作,提高整体工作效能。

3. 激励机制建设激励机制对于吸引、培养和留住优秀人才至关重要。

在IT计算机行业中,激励机制可以包括薪酬激励、晋升机会、培训机会等。

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并积极为员工提供晋升和培训的机会,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新能力。

二、团队建设1. 明确团队目标团队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团队的目标和使命。

团队成员需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并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同时,团队的目标应该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以保证团队的活动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

2. 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机制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是团队建设的基石。

团队成员之间需要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并积极倾听和反馈。

为了加强团队的协作能力,可以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合作。

IT服务外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IT服务外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日语 为第二 外语 . 在 大 学第 一 学 年学 完 《 大学 英语 》 1—4
册, 每周可以达到 1 0节 以上 , 第二 学期末 要求 学生 参加 四
在I T服务外包 应用 型人 才培 养模式 中 , 引进 实践 、 实 验、 创 新“ 三体” 教育理念 , 以强 化实践 教学为手 段 , 以质量
素质教育与政治理论学 习不 断线 , 强化工程实践.
2 . 1 四年外语学 习不 断线 在 I T服务外包应 用型人才培养 中以英语 为第 一外 语 ,
状, 加深 了对 I T服务 外包应 用 型人才 培养模 式 内涵、 本质 的认识 , 凝炼 面向能力 的人才 培养模式 .
1 实践 、 实验、 创 新 理 念
第3 3卷 第 6期
2 0 1 3年 6月
湖 北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该模式是培养 I . I ’ 服务 外包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 C D 1 0; I T服务 外包;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 0 文献标识码 : A
为了加大对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 式的改革 力度 , 培养 I T 服务外包 应用 型人才 , 突显高校办 学成效 , 结合两个 省级质 量工程项 目 “ I T服 务外 包应 用 型人才 培 养模 式创新 实 验
六级考试 ; 大二、 大三进 行 I 1 r 职 业英语 、 I T职业 日语教 学 ,
同时 , 进行双语 教学 或英 语教 学 ; 大 四 学生 到企 业顶 岗实

我国IT人才现状及培养模式探讨

我国IT人才现状及培养模式探讨
泛, 课 程 设 置上 有 很 大 的 随 意 性 , 大多是现有理论 知识的堆砌 ,
缺乏实际能力 的培养。 这直接导致这些行业 专业化人 才的匮乏 ,
技术人才转行而来 。 随着 I T产业 的快 速发展以及产业规模 的不 很多从业人员只能边干边学 ,在实践 中摸 索。除了正规学历教 专业 的 I T培训 机构 主要 是为 I T行业 提供非学历 的培训 。这 断扩大 , 对人才的需求 呈现不断增长 的态 势 , 从而导致其从业 人 育 , 员增长迅速 。从总体上看 , I T行业从 业人员 的数 量呈逐年增 加 些非 学历的培训大 多是 由国际知名 I T厂商 的产 品培训认 证体 的态势 。 但是与整个行业 的爆炸性发展相 比, 还 面临着 巨大的人 系所统领 。 近年来我 国 I T行业培训认证教育领域的市场容量和
I T产业作为知识 和技术高度 密集型行业 , 需要 大批 专业化 人员处于生产的第一线 , 需要的数量也 是最 多的。
的, 一是高 等院校 的学 历教育 , 另 一个是 由社会创 办 的专 业 I T
培训 机构 提供 的非学历教育 。此外还有~些在职培训 以及海外 留学归 国等渠道 , 为I T行业 的发展提供人 才供应。而高等院校
【 戍才新话趁 】
【 才・ 哲】
我国 I T人才现状及培养模式探讨
北 京 ●韩 霞。 朱 克 实

要: I T产 业 作 为知 识 和技 术 高度 密集 型行 业 , 需要 大批 专 业化 的人 才为 其 发展 提 供 支撑 。I T人 才 的 数 量 和 质 量 直
接 影 响 产 业 的 规模 和水 平 , 也 关 系到 产业 的未 来 发展 。 教师要对我 国I T人 才的 总 量 以及 结 构进 行 分析 , 并从 I T人 才 供给 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T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IT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IT产业正在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IT人才的需求与培养成为热点问题。

校企结合,产学合作培养IT人才,开创了新的模式与满足市场需求的有效途径。

北京联合大学与ATA公司和微软公司等进行合作,结合以北京联合大学为组长单位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课题研究,开展IT类专业高职高专教育的课程改革,进行了从观念——模式——课程体系等一系列改革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一、改革传统的IT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2001年,全球IT产业产值达到万亿美元,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谁抓住了IT产业,谁就掌握了世界经济。

今天,IT人才紧缺已成为遏制我国IT产业发展,尤其是软件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因此培育出大量IT应用型人才是实施信息化建设、发展我国IT产业的首要任务。

众所周知,现阶段国内IT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高等学校。

但是,以本科为主,按传统的精英教育、学科本位模式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IT业对第一线“软件蓝领”的需求。

结果导致IT专业人才层次结构和知识结构的严重缺陷,造成了IT人才使用上的严重浪费。

当前,我国IT人才培养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专业定位不清。

从清华北大等重点高等院校到普通高等院校直至一般的专科院校,IT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基本相同,培养的目标也差不多。

大量培养“软件蓝领”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定位不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盲目向本科院校看齐,使培养人才的特色不突出,操作能力和工程能力弱。

整个IT行业在高端缺乏优秀的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需求分析人才,在低端则缺乏最基础的IT产业蓝领人才。

二是教学手段和内容落后。

IT产业需要大量“软件蓝领”,他们必须具有较强应用能力和工程意识,掌握和使用IT产业最新的技术。

但是,我国IT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多年来并无大的变化,过分重视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忽视实践应用能力和最新IT技术使用能力的培养。

IT技术日新月益,但教材更新缓慢,大批国际流行的IT产业最新发展技术不能及时进入教学,许多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已经过时落后,企业接收的毕业生要再接受近一年的再教育才能胜任工作。

三是国际化程度较低。

IT业要走出国门,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培养国际化人才。

而目前我国培养的IT人才外语水平和工程化水平相对较低,制约了IT业同国际接轨的进程。

IT人才教育的诸多问题足以显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IT行业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基本上属于以产品主导市场和技术的发展规律。

如,Windows和Linux就可以代表操作系统,Cisco就可以代表路由器,等等。

一些国际知名厂商凭借知名的产品垄断着某个领域,主导着该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

为了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他们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对使用本产品的培训与认证,经过培训和考核的人员由厂商发给证书,证明其掌握某项使用或操作技术和程度。

国外的实践表明,经过培训认证的人员就业市场上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所获得的工资也比没有经过培训和认证的人员高30%-50%,有的甚至高几倍。

同样,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有更先进的新产品和升级换代产品出现,要求从事IT行业的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跟上行业的技术进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IT企业既要注重自己培养和通过国际交流引进一流技术水平的创新人才,更要重视培养大量的能够满足IT产业需要的熟练的IT应用人才,真正实现人才的合理结构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因此,改革“软件蓝领”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向应当以IT产业人才分层需求和IT行业的产品主导市场的特点为切入点,按照IT产业发展的需要,按照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通过多种渠道和创新模式,分层次多形式培养大量的应用人才。

二、 IT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理念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和IT人才的社会需求,要高质量地培养大批应用型“软件蓝领”人才,必须借鉴其它国家培养IT人才的成功之路,创新我国IT人才培养理念,探索一条最适应我国实际的“软件蓝领”人才培养模式。

1.重新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以适应IT产业发展的需求。

IT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产业的壮大,IT产业内部也出现了诸多学科分支,如:芯片设计、软件设计、数据库、信息安全、网络管理等等。

这些变化已经深入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然而我们的教育系统的专业设置并没有及时进行调整以适应这些变化,导致我们现在培养的“通才”不能适应IT产业对IT“专才”的需求。

所以及时对现有的专业和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以培养出更多的“专才”才是IT教育的发展方向。

2. 重视“软件蓝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IT业作为高科技产业,在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技术原因,只是少数精英才能从事的领域,那时只需要较少数“专家型”人才。

但任何一门技术要实现产业化,就必须实现技术本身的“平民化”和“工程化”。

随着IT产业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从事IT产业不再是少数“精英”的特权;所做的工作也不再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而是按照一定的规范组合的多数人协同作业。

软件生产的“工厂化”,对软件生产人才的需求,已经向系统化、多层次转换,形成软件系统设计管理人员、系统工程师、编程人员的分层格局。

因此,IT人才的培养不应仅限于走“精英”路线,更重要的是应尽快打开蓝领人才的培养局面。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IT蓝领人才的主要力量,应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3. 办学主体社会化、多元化、国际化。

当前,企业总是一味的抱怨院校培养的人才经验不足、前沿知识缺乏。

事实上,对IT人才的培养已不仅仅是院校的义务,行业(企业)依靠教育,教育依托行业(企业),才能实现两者的互惠互利,共同建设社会、企业和院校全方位IT人才培养系统。

同时,政府应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为学校创造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灵活空间;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大依法治教力度,优化教育资源结构,实现办学主体社会化、多元化。

对于IT人才培养来说,要把它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提高办学经费投资效益,以求在人力资源开发、提升劳动力素质和资源输出等方面获得“最大回报”;改变规模小、效益低、资源分散、竞争力弱的局面,通过结构布局调整和资源重组,盘活现有教育资产,打造一批职业技术教育的精品品牌,进行规模化、集团化经营。

4. 教育与市场相结合。

IT人才培养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广泛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产品,采取多层次、多角度办学。

不仅要分别开设中专、大专及至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而且在学历教育的过程中提倡一张文凭、多张证书的教育形式,使学生在获取毕业文凭的同时,还可以拿到多种厂商认证,使学生学到了多方面的就业本领,达到学习与就业相结合。

职业技术教育应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根据厂商、行业或产业岗位群对人才规格、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设定专业培养方向、能力素质标准、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手段,提供优质的教育、培训、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

5. 人才培养目标的分层定位。

任何产业都有不同层次的劳动职位,IT行业也是如此。

不同职位的人才需要不同的培养机构和培养方式。

职业技术教育必须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培养我国IT业所急需的金字塔底端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重任,社会培训则根据培训机构师资、教学能力的情况对其人才培养目标给予明确的定位,使之成为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有力补充。

三、建立切合我国实际的IT人才培养模式要在短期内满足社会对“软件蓝领”人才的要求,改革职业技术教育IT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北京联合大学自1993年开始就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进行高职试点改革,探索IT人才培养的模式。

九五期间完成了教育部重点课题《高职工科教育基本规律及运行特征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探索IT人才的培养,成果得到业内专家的充分肯定。

十五期间承担并主持了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课题《IT领域高职课程结构改革与教材改革的研究与实验》,专门研究IT人才培养中的核心问题——课程改革,积极与行业、企业结合,探索面向市场、满足需要的IT 人才培养途径,试验将国际认证培训纳入IT专业学历教育的课程体系,致力于创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富有特色的IT领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育部的领导和支持下,ATA公司与各国际着名IT厂商合作参与中国IT 教育专业课程改革。

在与北京联合大学等教育机构的合作下,认真分析当前教育现状,特别是在分析企业和社会信息化人才需求的突出矛盾与潜在矛盾的基础上,融合最新教育理念,改革现行IT专业的课程体系,探索并试验将国际认证培训融入IT专业的课程体系,重新设置出一套适合中国IT技术教育发展的、能与国际接轨的、并可以培育出应用型IT人才的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用实际行动支持IT教育的改革。

微软公司一直致力于为中国的IT教育提供支持。

此次,微软公司为课程改革项目提供包括课程内容、师资培训、认证考试等在内的多项支持。

通过全新课程培养体系,专为中国学生精心设计的教学课件和新颖互动的教学手段,通过提供给学生IT雇主所期望的技能知识,来增强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竞争能力。

1.切合实际的学习内容: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注定从事这个行业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因此,基于岗位技能分析的结果,微软引入最广泛使用的IT应用技术,组织40门课程并纳入产品计划。

与学校现有课程更多侧重计算机理论知识不同的是,微软课程项目更多专注岗位应用能力的培养。

基于岗位技能分析,微软将课程针对岗位群组织成模块,让学生有非常明确的学习路线图,并且能够根据个人兴趣进行选择。

2.丰富互动的教学方式:微软课程项目为每门课程,设计了多个实验并提供详细的实验帮助,因此学生会有更多的实践练习机会;同时,采用多种手法来进行互动式教学;现代企业里分工的不断细化,更加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感受企业真正的工作流程,微软课程项目采用了真实企业案例教学,帮助学生在毕业后更快地融入到企业工作环境中。

3.电子化的教案:教师们为每堂课准备了内容丰富的幻灯片,平均每小时课程有12张幻灯片,而且10门课程中有66个模拟操作演示帮助教师授课;通过精心准备的大量课堂提问和课堂讨论议题,帮助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多媒体读物,技术专家讲演录象以及大量英文技术资料来辅助学生掌握知识。

4.体现能力的考试与认证体系:对学习结果,更加侧重于用实际操作性来考核。

同时,充分考虑到目前中国IT人才结构比例和企业实际需求所采取的措施,在认证时融入通行的国际IT认证,来增强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竞争能力,从而将院校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在以上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北京联合大学与ATA公司和微软公司合作,针对三年制高职高专IT类专业,设计了一套新的培养方案,其框架体系如下:这套培养方案将课程分为公共课、通用技术课和专业证书培训课三部分,并针对专业核心能力,形成纵向由简单到复杂的技术培养和训练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