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中9种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BJS201717
保健食品中9种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BJS201717

附件5保健食品中9种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BJS 2017171范围本方法规定了营养素补充剂类保健食品中维生素A、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D2、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E醋酸酯、维生素K1、维生素K2、β-胡萝卜素含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营养素补充剂类保健食品中维生素A、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D2、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E醋酸酯、维生素K1、维生素K2、β-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2原理试样经混合溶液(异丙醇:二氯甲烷:甲醇=10:10:80,v:v:v)提取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
3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规定,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试剂3.1.1甲醇:质谱级。
3.1.2乙腈:质谱级。
3.1.3异丙醇:色谱纯。
3.1.4丙酮。
3.1.5二氯甲烷。
3.1.6提取溶液(异丙醇:二氯甲烷:甲醇=10:10:80,v:v:v):取异丙醇50mL、二氯甲烷50mL,用甲醇稀释至500 mL,混匀。
3.1.7 0.1%甲酸水溶液:取甲酸1 mL用水稀释至1 000 mL,用滤膜(3.4)过滤后备用。
3.1.8 0.1%甲酸甲醇溶液:取甲酸1 mL用甲醇稀释至1000mL,用滤膜(3.4)过滤后备用。
3.2标准品维生素A、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D2、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E醋酸酯、维生素K1、维生素K2、β-胡萝卜素标准品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相对分子量见附录A表A.1,纯度≥98%。
3.3标准溶液配制3.3.1标准储备液(100μg/mL)—41 —3.3.1.1维生素K1标准储备液:称取0.01 g(精确至0.000 1 g)的维生素K1标准品(3.2),加入5mL丙酮(3.1.4)溶解,用甲醇转移并定容于100 mL棕色容量瓶中。
3.3.1.2 β-胡萝卜素标准储备液:称取β-胡萝卜素标准品(3.2)0.01 g(精确至0.000 1 g),用二氯甲烷(3.1.5)溶解,转移并定容至100 mL棕色容量瓶中。
总局关于发布保健食品中75种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检测

总局关于发布保健食品中75种非法添加化学药
物的检测
【发布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文号】2017年第138号
【发布日期】2017-11-17
【生效日期】
【效力】2017-11-17
【备注】
按照《食品补充检验方法工作规定》有关规定,《保健食品中75种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检测》《畜肉中阿托品、山莨菪碱、东莨菪碱、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的测定》《食用油脂中脂肪酸的综合检测法》3项食品补充检验方法已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现予发布。
特此公告。
附件:1.保健食品中75种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检测(BJS201710)
2.畜肉中阿托品、山莨菪碱、东莨菪碱、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的测定(BJS201711)
3.食用油脂中脂肪酸的综合检测法(BJS201712)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2017年11月17日
附件
2017年第138号公告附件1.doc 2017年第138号公告附件2.docx 2017年第138号公告附件3.doc。
食品中维生素的测定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理化部分) 食品中维生素的测定
③ 样品测定 于一比色管中参加10mL三氯甲烷,参加1滴乙酸酐
为空白液。另一比色管中参加1mL三氯甲烷,其余比色 管中分别参加1mL 样品溶液及1滴乙酸酐。以下步骤同标 准曲线的制备。
皂化法:适用于维生素A含量不高的样品(可减少脂溶 性物质的干扰,但费时,维生素A易损失) 1、皂化:称取0.5~5克样品于三角瓶中,参加10mL 氢氧化钾及20~40mL乙醇,于电热板上回流30min至 皂化完全为止。 2、提取:将皂化瓶内混合物移至分液漏斗,以 30mL水洗皂化瓶,洗液并入分液漏斗中。振摇并注 意放气,静置分层后,水层放入第二个分液漏斗中。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理化部分) 食品中维生素的测定
2、 2,4-二硝基苯肼光度法
〔1〕测定原理 总抗坏血酸包括复原型、脱氢型和二酮古乐
糖酸,样品中复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为脱 氢抗坏血酸,再与2,4 – 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红 色脎,根据脎在硫酸溶液中的含量与总抗坏血酸 含量成正比,进行比色定量。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理化部分) 食品中维生素的测定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理化部分) 食品中维生素的测定
检验铁离子方法:利用普鲁士蓝反响。将2%亚铁氰化 钾与1%盐酸等量混合,将上述洗出滤液滴入,如有铁离子 那么产生蓝色沉淀。 〔3〕仪器和设备 恒温箱:37±0.5℃ ;可见 – 紫外分光光度计;捣碎机。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理化部分) 食品中维生素的测定
维生素的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 中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 光光度法, 这两种是多种维生素的标准分析方法。灵敏、 快速,有较好的选择性。另外,各种色谱法以其高别离效能, 在维生素分析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理化部分) 食品中维生素的测定
维生素分析测定方

(1)食品添加物直接参与化学发光反应,与化学 发光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化学发光。
(2)分析目标对于已有化学发光体系的增敏或抑 制作用。
2.电化学分析
3.毛细管电泳
▪ 毛细管电泳法是经典电泳技术和现代微柱 分离相结合的产物,在电场力作用下基于 样品离子带电荷不同而造成迁移率不同来 进行分离的技术,具有分离速度快、灵敏 度高、成本低、样品用量、少等优点。
具有回收率良好,操作简便的优点,还可克 服分光光度法稳定性较差的缺点,能符合药物原 料,制剂含量测定的要求。
缝管原子捕集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理:在上述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Co的基础 上,利用缝管原子捕集技术(即在火焰中浓缩 待测原子的预富集技术),提供极高的原子密 度,从而显著提高灵敏度。
特点: 灵敏度高,所需样品少。
积.△E是相应两次电极电位差,s是电位响应斜率。 特点:
简便易行,精密度高,测定结果与药典法一致,是 测 定VB1的简便方法,特别适用于片剂中VB1含量的测定。
荧光反应速率法
原理: VB1本身没有荧光,先将其氧化为硫胺荧。
K定3F都e(必CN须)6在氧碱化性VB条1的件荧下光进反行应,和以硫Na胺O荧H的的加荧入光作测 为反应起点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时间扫描功能, 监视反应的进行,作出工作曲线,以此来测出 VB1制剂的含量。 特点:
原理:
在KCI溶液中,用汞膜电极作极化电极,银 棒电极作去极化电极,直接用0.05mol/ LNaOH标准液进行滴定,以示波极谱图上的 切口消失米指示终点。
特点:
终点直观,操作简便,结果准确,且设 备简单,成本低廉。
两点电位滴定法
原理同VB1的两点电位滴定法测定
荧光分光光度法
第八章 维生素的测定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索的测定
一、水溶性维生素的性质 1. 易溶于水,而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等大多 数有机溶剂; 2. 在酸性介质中很稳定; 3. 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易于分解;
4. 易受空气、光、热、酶、金属离子等的影响, 维生素B2 对光,特别是紫外线敏感,易被光 线破坏;维生素C对氧、铜离子敏感,易被氧 化。
β-胡萝卜素标准溶液配制:
准确取β-胡萝卜素标准品50mg,加少量氯 仿溶解,用石油醚稀释至50mL。分取此溶液1mL, 用石油醚稀释至100mL,此溶液每毫身升含β胡萝卜素10ug,临用前配制。
3.仪器与设备 ①玻璃层析缸
②分光光度计
③旋转蒸发器,具150m1球形瓶 ④点样器或微量注射器 ⑤新华滤纸:定性、快速或中速l0l号
(3)样品测定 测定样品空白液和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从标准曲线中查出相应的维生素A含量。 取二个3cm比色杯,分别加入1mL三氯甲 烷(样品空白液)和1mL样品溶液,各加1滴乙 酸酐。其余步骤同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别测 定样品空白液和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 曲线中查出相应的维生素A含量。
6.结果计算
加入10m1水,稍稍振摇,若无混浊现象, 表示皂化完全。
②提取:水提取皂化物、乙醚萃取不皂化物
皂化液移入分液漏斗→用30ml水分两次冲洗皂化 瓶→用50m1乙醚分两次冲洗皂化瓶→洗液并入分液漏 斗→水层放入第二分液漏斗→再用30m1乙醚分两次冲 洗皂化瓶→洗液倾入第二分液漏斗→水层放入第三分 液漏斗→醚层并入第一分液漏斗→如此重复操作,直 到醚层不再使三氯化锑-三氯甲烷溶液呈兰色为止。
③洗涤:水提取皂化物、碱液提取醚溶性酸皂 在第一分液漏斗中→加入30ml水→分层后 弃去水层→加入15—20ml0.5moL/L的氢氧化钾 溶液→弃去下层碱液→用水洗涤,至水洗液不 再使酚酞变红为止→醚液静臵l0—20分钟后, 小心放掉析出的水。
BJS201716保健食品中9种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doc

附件4保健食品中9种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BJS 2017161范围本方法规定了保健食品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泛酸、维生素B6、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12、烟酸、烟酰胺含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营养素补充剂类保健食品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泛酸、维生素B6、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12、烟酸、烟酰胺含量的测定。
2原理试样经水提取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
3试剂和材料注:除非另有规定,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试剂3.1.1甲醇:质谱级。
3.1.2甲酸:质谱级。
3.1.3氨水:含量26%。
3.1.4冰醋酸。
3.1.5 浓盐酸。
3.1.6氨水(1+5):量取100 mL 氨水(3.1.3)缓慢倒入500 mL 水中,混匀。
3.1.7 盐酸(0.01 mol/L):吸取9 mL 浓盐酸(3.1.5),溶于1000 mL 水中。
吸取该溶液50 mL,用水稀释并定容至500 mL。
3.1.8 0.1%甲酸水溶液:取甲酸1 mL用水稀释至1 000 mL,用滤膜(3.4)过滤后备用。
3.1.9 0.1%甲酸甲醇溶液:取甲酸1 mL用甲醇稀释至1000mL,用滤膜(3.4)过滤后备用。
3.2标准品维生素B1(硫胺素盐酸盐)、维生素B2、泛酸(泛酸钙)、维生素B6(吡哆醇)、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12、烟酸、烟酰胺标准品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相对分子量见附录A表A.1,纯度≥98%。
3.3标准溶液配制3.3.1标准储备液(1 mg/mL)3.3.1.1维生素B1标准储备液:称取维生素B1标准品(3.2)0.1 g(精确至0.000 1 g),用0.01 mol/L 盐酸(3.1.7)溶解并定容于100 mL棕色容量瓶中。
3.3.1.2维生素B2、生物素、叶酸标准储备液:分别称取生物素、叶酸标准品(3.2)0.1 g(精确至0.000 1 g),加入30 mL氨水(3.1.6)溶解,甲酸调节pH值至7.0后,用水转移并定容至100 mL棕色容量瓶中。
食品分析_9维生素的测定

(一)
2,6—二氯靛酚滴定法
1.原理
还原型抗坏血酸可以还原染料2,6-二氯靛酚。 该染料在酸性溶液中呈粉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 呈蓝色),被还原后颜色消失。
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抗 坏血酸。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 还原标准染料液的量,与样品中抗杯血酸含量成正 比。
缺点
费时( 21天)费力(主 要动物饲料) 操作繁琐,耗时过长, 要有专门人员
微生物法
仪器分析(紫外法、 灵敏、快速、有较好的选 荧光法) 择性 各种色谱法(柱、 高分离效能,可分离、纯 纸 、 薄 层 层 析 ) 人、定性、定量
脂溶性V的测定
VA、VD、VE、与类脂物一起存于食物中,摄食 时可吸收,可在体内积贮。 脂溶性维生素具有以下理化性质: 1.溶解性: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易溶于脂 肪、乙醇、丙酮、氯仿、乙醚、苯等有机溶剂。 2.耐酸碱性:维生素A、D对酸不稳定, 对碱 稳定,维生素E对碱不稳定,但在抗氧化剂存在下或 惰性气体保护下,也能经受碱的煮沸。
5~10μ g/g ),对低含量样品,因受其他脂溶性物 质的干扰.不易比色测定:
该法的主要缺点是生成的蓝色络合物的稳定性
差。比色测定必须在6秒钟内完成,否则蓝色会迅速 消退,将造成极大误差。
注意: 1. 维生素A见光易分解,整个实验应在暗处进行,防止 阳光照射,或采用棕色玻璃避光。 2. 三氯化锑腐蚀性强,不能沾在手上,三氯化锑遇水生 成白色沉淀.因此用过的仪器要先用稀盐酸浸泡后再 清洗。
维生素都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这些化合物或其前体化合物都在天然食物 中存在;它们不能供给机体热能。也不是构成组织 的基本原料,主要功用是通过作为辅酶的成份调节 代谢过程,需要量极小;它们一般在体内不能合成 ,或合成量不能满足生理需要,必须经常从食物中 摄取;长期缺乏任何一种维生素都会导致相应的疾 病。
十维生素的测定

第 十 章
维 生 素 的 测 定
3.耐热性、耐氧化性: .耐热性、耐氧化性:
维生素 VA VD VE 耐热性 氧化性
易被氧化( 热促进其氧化) 好,能经受煮沸 易被氧化(光、热促进其氧化) 好,能经受煮沸 好,能经受煮沸 不易被氧化 在空气中能慢慢被氧化( 在空气中能慢慢被氧化(光热 碱促进其氧化) 碱促进其氧化)
食 品 分 析
第 十 章
维 生 素 的 测 定
2. 适用范围及特点 本法适用于维生素A含量较高的各种样品 本法适用于维生素 含量较高的各种样品 (高于 5~10µg/g),对低含量样品,因 高于 / ,对低含量样品, 受其它脂溶性物质的干扰,不易比色测定。 受其它脂溶性物质的干扰,不易比色测定。 该法的主要缺点是生成的蓝色络合物的稳 定性差。 秒钟内完成, 定性差。比色测定必须在 6秒钟内完成, 秒钟内完成 否则蓝色会迅速消退,将造成极大误差。 否则蓝色会迅速消退,将造成极大误差。
食 品 分 析
第 十 章
维 生 素 的 测 定
一、维生素B1的测定 维生素 VB1又名硫胺素 VB1的存在形式:游离态或焦磷酸酯 的存在形式: VB1主要存在于酵母、米糠、麦胚、花生、 黄豆 主要存在于酵母、米糠、麦胚、花生、 以及绿色蔬菜和牛乳、蛋黄中。 以及绿色蔬菜和牛乳、蛋黄中。 测定维生素的方法 比色法 荧光法
第 十 章
维 生 素 的 测 定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 性质 易溶于水,而不溶于苯、乙醚、 易溶于水,而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等大多 数有机溶剂 在酸性介质中很稳定,即使加热也不破坏; 在酸性介质中很稳定,即使加热也不破坏; 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 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特别是在碱性条件下 加热。 加热。 维生素B 对光,特别是紫外线敏感, 维生素 2对光,特别是紫外线敏感,易被光 线破坏; 对氧、铜离子敏感,易被氧化。 线破坏;VC对氧、铜离子敏感,易被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5
保健食品中9种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
BJS 201717
1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营养素补充剂类保健食品中维生素A、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D2、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E醋酸酯、维生素K1、维生素K2、β-胡萝卜素含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营养素补充剂类保健食品中维生素A、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D2、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E醋酸酯、维生素K1、维生素K2、β-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2原理
试样经混合溶液(异丙醇:二氯甲烷:甲醇=10:10:80,v:v:v)提取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
3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规定,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试剂
3.1.1甲醇:质谱级。
3.1.2乙腈:质谱级。
3.1.3异丙醇:色谱纯。
3.1.4丙酮。
3.1.5二氯甲烷。
3.1.6提取溶液(异丙醇:二氯甲烷:甲醇=10:10:80,v:v:v):取异丙醇50mL、二氯甲烷50mL,用甲醇稀释至500 mL,混匀。
3.1.7 0.1%甲酸水溶液:取甲酸1 mL用水稀释至1 000 mL,用滤膜(3.4)过滤后备用。
3.1.8 0.1%甲酸甲醇溶液:取甲酸1 mL用甲醇稀释至1000mL,用滤膜(3.4)过滤后备用。
3.2标准品
维生素A、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D2、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E醋酸酯、维生素K1、维生素K2、β-胡萝卜素标准品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相对分子量见附录A表A.1,纯度≥98%。
3.3标准溶液配制
3.3.1标准储备液(100μg/mL)
—41 —
3.3.1.1维生素K1标准储备液:称取0.01 g(精确至0.000 1 g)的维生素K1标准品(3.2),加入5mL丙酮(3.1.4)溶解,用甲醇转移并定容于100 mL棕色容量瓶中。
3.3.1.2 β-胡萝卜素标准储备液:称取β-胡萝卜素标准品(3.2)0.01 g(精确至0.000 1 g),用二氯甲烷(3.1.5)溶解,转移并定容至100 mL棕色容量瓶中。
3.3.1.3维生素A、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D2、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E醋酸酯、维生素K2标准储备溶液:分别称取0.01 g(精确至0.000 1 g)的维生素A、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D2、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E醋酸酯、维生素K2标准品(3.2),用甲醇溶解,转移并定容至100 mL棕色容量瓶中。
3.3.2 空白基质溶液的配制
取空白试样按照试样制备方法(5.2)操作。
3.3.3基质标准工作液配制
准确吸取标准储备液(3.3.1)适量,用空白基质溶液稀释。
此溶液中维生素A、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D2含量为0.01 μg/mL、0.02 μg/mL、0.05 μg/mL、0.1 μg/mL、0.5 μg/mL,维生素D3含量为0.02μg/mL、0.05 μg/mL、0.1μg/mL、0.5 μg/mL、1 μg/mL,维生素E、维生素E醋酸酯含量为0.1μg/mL、0.5 μg/mL、1 μg/mL、5μg/mL、10μg/mL,维生素K1、维生素K2含量为0.005 μg/mL、0.01 μg/mL、0.05 μg/mL、0.1 μg/mL、0.25 μg/mL,β-胡萝卜素含量为0.05 μg/mL、0.1 μg/mL、0.5 μg/mL、1 μg/mL、2.5 μg/mL,临用时配制。
注:操作过程应在避光环境下进行。
3.4微孔滤膜:0.22 µm,有机相。
4仪器和设备
4.1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配有大气压化学离子源。
4.2 超声波清洗器。
4.3分析天平:感量分别为0.01 g和0.000 1 g。
5分析步骤
5.1 试样制备
将20粒片剂或胶囊试样粉碎后混匀,液体试样混合均匀。
5.2 试样提取
准确称取混合均匀的试样2g(精确至0.01 g)于50 mL棕色容量瓶中,加入40 mL提取溶液(3.1.6),超声20 min,冷却至室温,用提取溶液(3.1.6)定容至刻度,摇匀,上清液经微孔滤膜(3.4)过滤,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
注:操作过程应在避光环境下进行。
5.3 仪器参考条件
—42 —
5.3.1 色谱条件
a)色谱柱:C18柱,1.7 μm,100 mm×2.1 mm(内径),或性能相当者。
b)流动相:A 为0.1%甲酸水溶液(3.1.7),B为0.1%甲酸甲醇溶液(3.1.8),洗脱梯度见表1。
c)流速:0.5 mL/min。
d)柱温:35℃。
e)进样量:5 μL。
表1 洗脱梯度
5.3.2 质谱条件
a)电离方式:大气压化学正离子模式。
b)检测方式:多反应检测(MRM)。
c)雾化气压力:45psi。
d)离子喷雾电压:4500V。
e)干燥气温度:200 ℃(测定维生素D2)、350 ℃(测定其余8种维生素)。
f)干燥气流速:6 L/min。
g)定性离子对、定量离子、碎裂电压和碰撞能量见表2。
表2 脂溶性维生素的定性离子对、定量离子、碎裂电压和碰撞能量
5.4 定性测定
按照上述条件测定试样和混合标准工作液,如果试样中的质量色谱峰保留时间与混合标准工作液中的某种组分一致(变化范围在±2.5%之内);试样中定性离子对的相对丰度与浓度相当混合标准工作液的相对丰度一致,相对丰度偏差不超过表3规定的范围,则可判定为试样中存在该组分。
—43 —
— 44 —
表3 定性确证时相对离子丰度的最大允许偏差
5.5 定量测定 5.5.1 标准曲线的制作
将基质标准工作液(3.3.3)分别按仪器参考条件(5.3)进行测定,得到相应的标准溶液的色谱峰面积。
以混合标准工作液的浓度为横坐标,以色谱峰的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5.5.2 试样溶液的测定
将试样溶液(5.2)按仪器参考条件(5.3)进行测定,得到相应的样品溶液的色谱峰面积。
根据标准曲线得到待测液中组分的浓度,平行测定次数不少于两次;试样待测液响应值若低于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应取5.2中试样提取续滤液进行分析;试样待测液响应值若超出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应用提取溶液(3.1.6)稀释后进行分析。
标准品液相色谱图参见附录B 的图B.1-B.9。
6结果计算
结果按式(1)计算:
m
V c X 100
⨯⨯=
(1)
式中:
X —试样中某种组分的含量,单位为微克每百克(μg/100g );
c —由标准曲线得出的样液中某种组分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 ); V —试样溶液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 m —试样称取的质量,单位为克(g );
计算结果以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7精密度
在重复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8其他
当称样量为2.00 g ,定容体积为50 mL 时,维生素A 、维生素A 醋酸酯、维生素D 2检出限为8μg/100g ,定量限为25μg/100g ;维生素D 3、维生素E 检出限为15μg/100g ,定量限为50μg/100g ;维生素E 醋酸酯、维生素K 1、维生素K 2检出限为4μg/100g ,定量限为12.5μg/100g ;β-胡萝卜素检出限为40μg/100g ,定量限为125μg/100g 。
附录A
脂溶性维生素标准品信息
—45 —
附录B
脂溶性维生素标准品色谱图
图B.1维生素A色谱图图B.2维生素A醋酸酯色谱图
图B.3维生素D2色谱图图B.4 维生素D3色谱图—46 —
图B.5 维生素E色谱图图B.6 维生素E醋酸酯色谱图
图B.7 维生素K1色谱图图B.8 维生素K2色谱图
图B.9 β-胡萝卜素色谱图
本方法负责起草单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验证单位: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武汉市食品化妆品检验所、天津市药品检验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厦门市药品检验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宁霄、金绍明、曹进、王聪、孔璇、贾艾玲
—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