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课件二组分体系相图.
物理化学课件二组分相图相图资料
压力-组成图(p-xB图) 温度-组成图(T- xB图) 杠杆规则 二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
1
将吉布斯相律应用于二组分系统 ( C = 2 )
f = 2-+2=4-
min=1,fmax=3 最多3个独立变量(T, p, x)
指定温度,则有压力-组成图 ; 指定压力,则有温度-组成图 .
10
• 甲苯(A) - 苯(B)系统在 p = 101.325 Pa下 沸点与两相组成的关系
沸点 t / ℃ 液相组成 xB(L) 气相组成 xB(G)
110.62
0
0
108.75
0.042
0.089
104.87
0.132
0.257
103.00
0.183
0.384
101.52
0.219
0.395
97.76
• 露点: 气相降温至开始 凝结的温度.
• 区分系统点与相点,会 读系统总组成与相组 成.
沸点-组成图
12
苯和甲苯的 压力-组成图 和 温度-组成图 的对比:
• 整体形状基本类似
• 点、线、 面的相对高低位置均颠倒!
13
杠杆规则
p
当系统在 M 点以 L, G 两相平衡时, 对B组分作物料衡算:
t 一定 l (A+B)
若pB* > p > pA*, 则 yB > xB, yA < xA. 可知:
饱和蒸气压不同的两种液体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成气-液平 衡时, 两相的组成并不相同, 易挥发组分在气相中的相对 含量大于它在液相中的相对含量.
气-液平衡时蒸气总压p与气相组成yB的关系:
结合式 p = pA* + (pB* - pA* ) xB 和式 yB = pB*xB /p 可得
物理化学第五章2
2、 等压T-x-y图( 沸点组成图 )
T x y
( yA )
p
等温p x
p
T4 T3 T2
T : 纯B物质的沸点 T : 纯A物质的沸点
A
B A
T1
B
x1
x2 xA
x3
x4
p xA yA p
T x y
气相线
A
T
TB
液相线
p
B
TA
xA
A
( yA )
T
B
T
A
T
B
T
A
l
完全互溶双液系
两个纯液体组分可以按任意比例相互混合 成均一液相的体系,称为完全互溶双液系(或 液体混合物)。
理想的完全互溶双液系
若混合溶液中任一组分在全部浓度范围内, 其蒸气压与液相组成的关系都符合Raoult定律, 则这样的双液系称为理想的完全互溶双液系(或 理想的液体混合物)。
B A
A A A B
说明1 液相线是直线,
p pA pB p ( p p ) xA
B B A
B
A
B
p p 气相线不是直线, p pA ( p pA ) yA
p
气相线
液相线
?
说明2
p p
A
B
yB pB p xB yA pA p xA
答案:A
三、杠杆规则
1、物系点与相点? 2、杠杆规则的内容? 3、杠杆规则推导的依据? 4、杠杆规则在相图中的应用?
三、杠杆规则 1、物系点与相点
物系点: 相图中表示体系总状态(总组 成、温度和压力)的点称为物系点。
物理化学 二相图
称为Clausius-Clapeyron 方程,其中p1、p2分别为液体(固体)
在T1、T2时的平衡蒸气压。
3
Trouton规则(气-液):
对于气液的相变热, Trouton提出一个近似的规 则.trsHm,vap≈88Tb J.K-1.mol-1
Trouton(楚顿)规则:对于一些液体实验表 明在其正常沸点下摩尔气化熵ΔSm一般介于72109 J mol-1K-1之间,平均为88 J mol-1 K-1 即 Δ Sm = ≈88 J mol-1 K-1 此规则不适用于极性高的液体。
p E
H
F
l+g, f=1
TA*
液相, f=2
xAl
xA
xAg
xA
T,A* :纯A的沸点
101.325kPa
T,B* :纯B的沸点 G:气相区 L:液相区 液相线上的点称沸 点,液相线又称沸 点线。气相线上的 点称露点,气相线 又称露点线。
G
D
d c
g
b
L
a
绘制双液系相图装置
由p-x图绘制T-x图: 以苯(A),甲苯(B)双液系为例. 体系的p-x相图. 红线为双液 系液相线. 在1atm处作水平线与各液相线 分别相交,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 x1,x2,x3,x4 . 在T-x图中分别在381K,373K, 365K和357K处作等温线,与表示 溶液组成的垂线相交. 纯甲苯和苯的正常沸点分别为 384K和353.3K,在T-x图中分别 标出这两点. 连接T-x图中液相线的各点便可 得到液相线. 用类似的方法可以绘制T-x图中 的气相线,或者用计算的方法也 可得到气相线.
例题:求下列体系的自由度f。
(1)氯化钠水溶液。 (2)气、冰和水共存 (3) 1000K下,NH3、H2、N2三气平衡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件4.1 两组分气液相图
f 22101 (T恒定)
L a LV
x3 x2 x1
y3
y2 y1
bV
xo
A-B二组分液态混合物恒温减压过程的变化
2.理想混合物的恒压相图 液相线(泡点线) 气相线(露点线) 液相面 气相面 气液共存面
C6H5CH3(A)——C6H6(B)
2.理想混合物的恒压相图
液相线(泡点线) 气相线(露点线) 液相面
nV nL
xo xL yV xo
ox yo
m1
m2
L1
L2
m2 L1 m1 L2
(A)甲苯—苯(B)
例 如有200molxB=0.500mol的C6H5CH3(A) —C6H6(B)混合 物,当压力为101.325kPa, 温度为95.3℃时,试计算闪蒸后
气液两相的数量。
解: 总组成点即图4–2的o点,由 图读得yV=0.621,xL=0.400,代入 式(4–1),
液相线:p ~ x,恒 温下蒸气压随液相组 成的变化。对理想溶 液来说是直线。
液相线
C6H5CH3(A)——C6H6(B)
1.理想混合物的恒温相图
pA p(1 yB ) pA* (1 xB )
pB pyB pB* xB
p pA* xA pB* xB
yA
yB
pA* pB* pB* ( pB* pA* ) yB
b
x2
y2 y1
x1
气相面
a
气液共存面
A-B二组分液态混合物恒压升温过程的变化
理想混合物的恒温相图
L+V L
V
恒压相图
C6H5CH3(A)——C6H6(B) C6H5CH3(A)——C6H6(B)
物化实验课件-实验报告模板-燃烧热-二组分相图
燃烧热的测定【四﹑实验原始数据和实验现象记录】苯甲酸燃烧丝重g;棉线重g;苯甲酸+棉线+燃烧丝总重g;剩余燃烧丝重g;环境温度(外筒水温)℃。
燃烧丝重g;棉线重g;十六醇+棉线+燃烧丝总重g;【五﹑实际实验过程】1. 水当量的测定:(1)仪器预热将量热计及其全部附件清理干净,将仪器通电预热。
(2)样品压片粗称1g左右的苯甲酸,压成片状;取约15cm长的燃烧丝和棉线各一根,分别准确称重;用棉线把燃烧丝绑在苯甲酸片上,准确称重。
(3)氧弹充氧将燃烧丝两端分别绕在弹头的两根电极上;氧弹中加入10mL 蒸馏水(本实验不加水),拧紧。
充氧时,开始先充约0.5 MPa氧气,然后放掉以赶出空气,再充入1MPa氧气。
(4) 调节水温用容量瓶准确量取已被调好的低于外桶水温0.5-1.0℃的蒸馏水3000ml,装入量热计内筒;装好搅拌器,将点火装置的电极与氧弹的电极相连;将已调好的贝克曼温度计插入桶内,盖好盖子,开始搅拌。
(5)测定水当量打开搅拌器,待温度稳定后开始记录数据,开始30s记录一次,记录10次。
开启“点火”按钮,当温度明显升高时,说明点火成功,同时在点火后记10-20个数据,待温度再次稳定后(缓慢下降时)记录10个数据。
(6) 停止搅拌,取氧弹,放出余气,打开氧弹盖,若氧弹中无灰烬,表示燃烧完全,将剩余燃烧丝称重;倒掉氧弹和量热计桶中的水,并擦干。
2. 测量十六醇的燃烧热称取0.8g~0.9g萘,重复上述步骤测定之。
【六﹑实验结果】(本部分页面不够请加附页。
)1. 雷诺曲线求得ΔT:图4-1苯甲酸的雷诺校正曲线 图4-2十六醇的雷诺校正曲线{雷诺曲线的求法具体步骤如下:将样品燃烧前后历次观察的水温对时间作图,联成FHIDG 折线(图4-3),图中H 相当于点火点,D 为观察到的最高温度读数点,作HD 的1/2(或相当于室温)之平行线JI 交折线于I ,过I 点作ab 垂线,然后将FH 线和GD 线外延交ab 线A 、C 两点,A 点与C 点所表示的温度差即为欲求温度的升高ΔT 。
物化实验 二组分体系气液平衡相图绘制
实验四二组分体系气液平衡相图一.实验目的1.了解液体沸点的测定方法。
2.掌握温度计的露茎校正方法。
3.掌握阿贝折光仪的原理及使用方法4.测定环己烷——乙醇二元系统气液平衡数据,给出沸点组成图。
二.实验原理常温下两液态物质混合构成的体系称为双液系。
若该双液系能按任意比例混合成为一相则称为完全互溶双液系。
若只能在一定比例范围内混合成为一相,其它比例范围内为两相则称部分互溶双液系。
环己烷——乙醇体系是完全互溶双液系。
液体的沸点是指液体的蒸气压和外压相等时的温度。
在一定外压下纯液体的沸点有确定值。
但是双液系沸点不仅与外压有关还随双液系的组成的改变而改变。
同时,在一般情况下双液系蒸馏时的气相组成和液相组成并不相同,因此原则上可通过反复蒸馏即精馏的方法分离双液系中的两液体。
但是当双液系具有恒沸点时,不能用单纯蒸馏的方法分离两液体。
如图4.1所示,本实验所用体系环己烷——乙醇的温度组成图是一个典型的具有最低恒沸点的相图。
若将组成在恒沸点处的体系蒸馏时气相组成和液相组成完全一样,因此在整个蒸馏过程中沸点也恒定不变,无法通过蒸馏的方法分离两组分。
恒沸点和恒沸混合物的组成还和外压有关,因此在不同外压条件下实验时所得双液系的相图也不尽相同,通常压力变化不大时恒沸点和恒沸混合物的组成的变化也不大,在未注明压力时一般均指外压为101.325kPa。
图4.1 具有最低恒沸点体系相图示意图本实验采用回流冷凝法测定环己烷——乙醇溶液在不同组成时的沸点。
由于液体沸腾时易发生过热现象,同时气相又易出现分馏效应,因此沸点的准确测定不易。
本实验所用的沸点仪如图 4.2所示,称为奥斯默沸点仪,它是一支带有回流冷凝管的长颈圆底烧瓶,加热用的电热丝直接浸在溶液中,这样可以减少溶液的过热现象和防止暴沸。
冷凝管的底部有一个小球泡用以收集冷凝下来的气相样品,由于分馏作用会使获得的气相样品的组成与气液平衡时的气相组成发生偏差,为此须在吹制沸点仪时尽量缩短小球泡与烧瓶间的距离以减少分馏作用。
物理化学课件二组分相图相图解读
2
压力-组成图(p~ xB图)
设组分A和B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见图). 气-液平衡时蒸气总压p与液相组成xB的关系: 在温度T下两相平衡时, 由拉乌尔定律
* * xB pA pA xA , pB pB
T一定
g p y A yB pA pB xA xB l
•理想液态混合物的 气 - 液平衡
A和B均满足 pB = p*B xB
t 一定 p
p
l (A+B) M
* B
nGxG + nLxL = (nG + nL) xM 得
L 总 nG n n B B B
L
G
nL xG xM MG 推导 nG xM xL LM
B 既是系统点又是相点
A
xL xM xG nL nM nG
xB
7
• 实际混合物中苯(B)和甲苯(A)双液系的性质接近理想 混合物, 在79.7 ℃下实测 压力-组成 数据如下:
液相组成 xB 0 0.1161 0.2271 0.3383 0.4532 0.5451 0.6344 0.7327 0.8243 0.9189 0.9565 1.000
8
相点
系统点
液相线
• 点, 线, 区的含义 及各状态下自由 度数; • 会读系统总组成 g p 与相组成 ; yA yB pA pB 气相线 xA xB 相点 l
T一定
结线 •理想液态混合物的 气 - 液平衡
蒸气压组成相图 A和B均满足 pB = p*B xB
9
2. 温度-组成图(T~ xB图)
在恒压下表示二组分系统气-液平衡时的温度和
组成的关系.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作出T~x图(包括气相线和液 相线). 例如:苯~甲苯的T~x图如下:
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
T
' c
等压
c'
两相
T/K
453
413
373
Tc
c
0.2 0.4 0.6
单相
0.8 1.0
0
水
质量分数 水-烟碱的溶解度图
烟碱
6.4 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 一、二组分固态完全不互溶系统液固平衡相图
1. 热分析法
基本原理:二组分系统 C=2,指定压力不变,
f * = C +1 -F =3 -F
F = 1
f f 1 ** f f 2
*
相点 表示某个相状态(如相态、组成、温度等)的 点称为相点。 物系点 相图中表示系统总状态的点称为物系点。在T-x 图上,物系点可以沿着与温度坐标平行的垂线上、 下移动;在水盐相图上,随着含水量的变化,物系 点可沿着与组成坐标平行的直线左右移动。
单相区,物系点与相点重合;两相区中,只有 物系点,它对应的两个相的组成由对应的相点表示
B
3. 全部变为固体Bi后
f * C 1 Φ 1
t /s
温度又可以下降 纯Cd步冷曲线与之相同
Cd-Bi二元相图的绘制
w(Cd) 0.2
的步冷曲线
b
T /K
f* 2
C
D
f * 1
1. 加热到b点,Bi-Cd全部熔化 Φ 1 f * 2 1 Φ 2 温度可以下降,组成也可变 2. 冷至C点,固体Bi开始析出 Φ 2 f * 2 1 Φ 1 温度可以下降 3.D点固体Bi、Cd同时析出
Φ 3
f* 0 温度不能改变 f * 1 4.熔液消失,Bi和Cd共存
f 2 1 Φ 0
*
物理化学课件二组分相图相图
* A A
气相线(p~y图) 将气相线与液相线画在同一张图上得:
6
系统点
p
相点
t 一定
l (A+B) M
L
G
• 系统点: 表示系统总状态 p (总组成)的点(例如M点); 结线 • 相点:表示各个相的状态的 点( 只有一个相时,系统点 就是相点) (例如L、G点).
* B
* pA
g (A+B)
• 结线: 两个平衡相点的连 结线。 相点
0.18 l A+B)
气相线
g(A+B)
0.12
0.06 g (A+B) 0.2 0.4 xB 0.6 0.8 1.0 B
p
* A
0.0 A
•H2O(A) - C3H6O (B)系统的压力-组成图
20
具有最大正偏差系统的压力-组成图 液相线和气相线在最高点处相切
1. 0 60 50
t =35 ℃
l L G
* f AB < f AA * f AB < f BB
•若纯组分有缔合作用, 在形成混合物后发生离解, 因分子数 增多而产生正偏差.
•混合时常有吸热及体积增大现象. 关于负偏差: •若两组分分子间的吸引力大于各纯组分分子间吸引力, 形成 混合物后, 分子就较难逸出液面而产生负偏差. * * f AB > f AA f AB > f BB
•若形成混合物后分子发生缔合, 因分子数减少而产生负偏差.
•混合时常有放热及体积缩小现象.
19
②. 压力-组成图
一般正偏差和一般负偏 差系统的压力-组成图 与理想系统的主要 差别是液相线不是直 线. 如: 统. 水和丙酮系
物理化学 第四章 第六节 二组分固-液体系平衡相图2
有些二组分固 - 液平衡体系可能生成化合物, 形成第三个物种,例如:
aA +
bB
=
则体系中物种数增加 1 ,但同时有一独立的化 学反应R=1,按组分数的定义
AaBb
K=S-R-R,=3-1-0=2
因此仍然是二组分体系。这种体系分为形成稳定 化合物和不稳定化合物两种类型。
1.固相完全互溶体系的相图
当体系中的两个组分不仅在液相中 完全互溶,而且在固相中也能完全互溶, 它的T-x图与完全互溶的双液系的T-x图 形状相似。
以体系的相图及步冷曲线为例,根据相律,体 系的自由度不为零。因此,这种体系的步冷曲线 不可能出现水平线段。
液相 L A F B’ M S B 630℃ 温度
1.形成稳定化合物的相图
若生成的化合物熔 化时,固态化合物与熔融液的组成相同的话, T/K 则此化合物称为稳定 673 的化合物,其熔点称
为“相合熔点”。一般 可将此相图看作由二 573 个低共溶相图所组成。 当体系在C点时,实际 上是单组分体系。
473 A CuCl AB
B FeCl3
T/K
A CuCl
部分互溶固溶体的相图
两个组分在液态可无限混溶,而在固态只能部 分互溶,形成类似于部分互溶双液系的帽形区。在 帽形区外,是固溶体单相,在帽形区内,是两种固 溶体两相共存。 属于这种类型的相图形状各异,现介绍 (1)有一低共熔点
部分互溶固溶体的相图
(1) 有一低共熔点者 在相图上有三个单相区: AEB线以上,熔化物(L) AJF以左, 固溶体(1) BCG以右,固溶体 (2) 有三个两相区: AEJ区, L +(1) BEC区, L + (2) FJECG区,(1)+ (2) AE,BE是液相组成线;AJ,BC是固溶体组成线; JEC线为三相共存线,即(1)、(2)和组成为E的熔液三相 共存,E点为(1)、(2)的低共熔点。两个固溶体彼此互 溶的程度从JF和CG线上读出。
物理化学Ⅱ6.4 相平衡体系热力学(四)-二组分气液及液液体系(曹勇) 2
p / Pa
pB*
p pA pB
液相线 l
g-l
g
气相线
pA
p* A
xA
pA*
yA
p A
xA
yB
p B
xB
B(甲苯)
pB
p* B
xB
xA
A(苯)
2019/10/15
物理化学II
7
相平衡体系热力学
二组分气液及液液体系
理想的完全互溶双液系
如果
p* A
p* B
,则
yA xA ,即易挥发的组分在气相
2
相平衡体系热力学
二组分气液及液液体系
p-x图 和 T-x图
对于二组分体系,K = 2, f =4 -, 至少为 1,
则 f 最多为 3。
这三个变量通常是T,p 和组成 x。故要表示二组分
体系状态图,需用三坐标的立体图表示。
保持一个变量为常量,从立体图上得到平面截面图。
(1) 保持温度不变,得 p-x 图 (2) 保持压力不变,得 T-x 图 (3) 保持组成不变,得 T-p 图
设 pA*和 pB*分别为液体A和B在指定温度时的饱和蒸气压,p 为体系的总蒸气压
pA
p* A
xA
pB
p* B
xB
p pA pB
2019/10/15
物理化学II
4
相平衡体系热力学
二组分气液及液液体系
理想的完全互溶双液系
p / Pa
p pA pB
pA*
pB*
pA
p* A
xA
2019/10/15
物理化学相图课件(PDF)
例2 系统中有C(s), H2O(g), CO2(g), CO(g), H2(g)共 存,K=?
答:系统中有反应: C(s)+H2O(g) ⇔CO(g)+H2(g) C(s)+CO2(g) ⇔ CO(g) CO(g)+H2O(g) ⇔CO2(g)+H2(g)
其中S=5, 独立化学平衡数 R≠3=2 ∴ K=5– 2=3
注意:系统确定后,其组分数是确定的,物 种数有一定随意性。
7
例3 NaCl-H2O系统
NaCl,H2O: S=2, R=0, R’=0, K=2 NaCl不饱和水溶液
Na+, Cl-, H2O : S=3, R=0, R’=1: [Na+]=[Cl-], K= 3– 1=2 NaCl饱和水溶液,有NaCl(s)存在 NaCl(s), Na+, Cl-, H2O : S=4, R=1: NaCl(s) ⇔ Na++ Cl-, R’=1: [Na+]=[Cl-], K= 4 – 1– 1=2
∴ f = Φ(K–1) + 2 – K(Φ–1) = KΦ–Φ + 2 – KΦ+K f=K–Φ+2
13
注意:
1) 上面假设每个组分在每相中都存在,但这 不是必要条件。因为在某一相中少一个组 分,就会少一个平衡等式,相律公式不变 2) f = K–Φ + 2是一般关系,其中 2是指T, p。 若考虑更多的因素,如电场,磁场…,f=K – Φ +n, n是外界影响因素。
10
3. 自由度数f (degrees of freedom)
相数不变条件下,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独立变动的强 度性质称作系统的自由度。即能确立系统状态的独 立变量。如T, p, c 例: ①一杯水和一桶水:
考研《物理化学》考点精讲教程(第06讲 相平衡)
(3)对于大气压力下凝聚系统,压力影响很小,相律的
形式为:
F =C -P +1
《物理化学》考点精讲教程
例:CH4 与 H2O(g)反应,部分转化为CO 、CO2 和 H2 达成 平衡。
① 2CH4 + 3H2O = CO + CO2 + 7 H2 ② CH4 + 2H2O = CO2 + 4 H2
《物理化学》考点精讲教程
6.1 相律
一、基本概念:相和相数、物种数 S、自由度和 自由度数
二、相律
《物理化学》考点精讲教程
相律是关于系统相平衡的规律。 一、基本概念 1. 相和相数 相—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
相数—系统内相的数目,用P表示。相与相之间有明显
的相界面。 §多种气体混合,一个相; §两种液体可以形成一相或两相; §一种固体一个相,固溶体除外。二组分饱和溶液,2相;
面:F = 2 三个单相区 l、g、s
OA:冰的熔点曲线
斜率
dp dT
sl Hm T slVm
0
OB:冰的饱和蒸气压曲线
斜率
dp dT
g s
H
m
T sgVm
0
OC:水的饱和蒸气压曲线(蒸发)
斜率
dp dT
vap Hm T glVm
0
OC′:过冷水饱和蒸气压曲线
《物理化学》考点精讲教程
点: F = 0 O: 三相点
《物理化学》考点精讲教程
2. 物种数 S 系统中可以独立分离出来的化学物质的种数。
§ 一种物质可有多种相,如冰水混合系统:S = 1,P = 2
物理化学第5章 相平衡二组分
两相 B
303
TB
单相
0 水
0.2
0.4 0.6 0.8 1.0 质量分数 三乙基胺 水-三乙基胺的溶解度图
1、 部分互溶双液系
(3)同时具有最高、最低会溶温度
水 - 烟碱
T
' c
等压
473
c'
两相
T/K
453
413
373
Tc
c
0.2 0.4 0.6
单相
0
0.8
1.0
水
质量分数
烟碱
水-烟碱的溶解度图
水
w酚%
1、 部分互溶双液系
(1) 具有最高会溶温度
相图特点: 帽形线:溶解度曲线; 帽形线之外:单相区
f C 1 1
帽形线之内:两液相平衡共存区, 2
f 2 f 1
帽形线顶端:B 最高会溶温度确定,组成确定。 f = 0
1、 部分互溶双液系
(1) 具有最高会溶温度
C = N - R´ =2-1=1 ( xcs = xcl ) f *= C - +1
= 1-2+1
=0
T 不变,
∵组成随压力变
一定物质为定值。
19
正偏差较大的p - x , T – x 对比
(3)、负偏差较大 p – x 图
(3)、负偏差较大 T – x 图
气线 T
C
液线
TB*
TA*
液线
相图的绘制
Cd-Bi二元相图制
有三个特殊点: A H E 三相点: Bi(s)+熔液+Cd(s) 低共熔点 凝固点最低;两种金属同时按比例析出 低共熔混合物
它不是化合物,由两相组成,仅混合得非常均匀 E点的温度会随外压的改变而改变 低共熔物有致密的特殊结构,两种固体呈片状或 粒状均匀交错在一起,这时系统有较好的强度。
物理化学4-3气液完全不互溶和部分互溶相图
• 实验 定压,恒温下,
少量苯胺投入水中 → 完全溶解,均一液相; 再加苯胺 → B在水中的饱和溶液; 再加苯胺 → 两个液层(苯胺层和水层)
随T↑,溶解度增大;至某温度以上,二者又可完
全互溶
f ’= 2- 2 +1=1, 组成只是温度的函数。
℃
t/ 160
120 C
80
H2O(A) - C2H5OH(B) 系统的
沸点-组成图
℃ l (A+B) l (A+B)
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系统的液、液、气平衡相图
wB 0.0 0.2 0.4 0.6 0.8
t/
p=常数
120
wB=0.58
tA*
g(A+B)
100
• g(A+B) l (A+B)
•C
E
80
•g(A+B) D
l (A+B) l (A+B) 60
1.0
① 三相线以下:
•tB*
l (A+B)
② 三相线:
水平线 CED——三相平衡线
l(A+B) + l (A+B)+gE (A+B)
③三相线以上:
• • F
G
0.0 0.2 0.4 0.6 0.8 1.0
H2O(A)
wB
n-C4H9OH(B)
H2O(A) - n-C4H9OH(B) 系统的液、液、气平 衡相图
t/
•t
* A
100
p=101 325Pa
•a •M
•N
80
• 69.9 C
60
yB=0.724
二组分体系气-液平衡相图
通过25℃的无水乙醇,折射率应为 n D =1.3594(文献值),如果25℃实测值为1.3600,则1.3600-
1.3594=0.0006 表 明 标 尺 零 点 有 正 误 差,应 予 校 正,校 正 值 △ = - 0.0006,实 验 中 每 次 测 定 应 加 上
△,此例为减去0.0006。用环己烷(
n
D 25
=1.4326)校正零点也是同样。
3.测定乙醇-环己烷溶液不同组成时的沸点及此时(气液平衡)气、液相的组成。待上述无水 乙醇冷却至近于室温或不烫手时,加1.5ml环己烷至无水乙醇中,测定沸点并测沸腾时气、液组成。 再 依 次 加 入 环 己 烷 2.0、2.0、8.0、10.0、10.0、10.0ml 至 无 水 乙 醇 中,分 别 测 其 沸 点 和 气、液 相 组 成。
file://E:\whsy\whsy05.htm
2008-4-22
二组分体系气-液平衡相图
页码,3/3
五.数据处理
1.根据沸点数据以及从折射率-组成曲线内插得到气液组成;
乙醇-环己烷溶液不同组成的沸点及气、液组成
加入量
T
n液
n气
液相组成
气相组成
20ml乙醇 加1。5环己烷 加2.0环己烷 加2.0环己烷 加8.0环己烷 加10.0环己烷 加10.0环己烷 加10.0环己烷
4.同法测定环己烷-乙醇不同组成的沸点及其相应的气、液组成。在沸点仪先加入25ml环己 烷,测定沸点,然后依次加入无水乙醇0.5、0.5、0.5、1.0、1.0、2.0、5.0ml,分别测定沸点和气、 液组成。
判断沸点的准则:温度计汞柱上升明显变缓;液体发生大量气泡;蒸汽冷凝得到的液体很快充 满支管。此时一手握住台架,一手扶好台架底座,倾斜沸点仪,将支管中冷凝液倒回液体中(此步 骤简称“回流”),,立即读温度计示值,反复回流数次待温度计示值稳定,就是沸点。
物理化学课件二组分体系相图
假定 H vap m的值与温度无关,积分得:
lnp2 vapHm(11)
p1
R T1 T2
这公式可用来计算不同温度下的蒸气压或摩尔蒸发热。
6.2.2 Clapeyron方程
三条两相平衡线的斜率均可由Clausius-Clapeyron 方程或Clapeyron方程求得。
f * * = ( 3 - 1 ) - 1 + 0 = 1 ( X B )
d ) T = 4 5 0 ℃ , P = 1 5 0 P θ , 有 催 化 剂 , 发 生 反 应
投 料 比 : N 2 ∶ H 2 = 1 ∶ 3 R ’ = 1 f * * = ( 3 - 1 - 1 ) - 1 + 0 = 0
注意:
a ) 独 立 的 浓 度 限 制 条 件 ( 初 始 条 件 或 分 解 )
说明:不同物质在同一相中的浓度限制条件 R’=0 C a C O 3 ( s ) → C a O ( s ) + C O 2 ( g )
b ) 独 立 的 化 学 反 应 数 “ R ” 表 示
化 学 平 衡 时 , 平 衡 常 数 限 制 浓 度
d dT PV Sii,,m m
Si,m Vi ,m
Si,m Vi,m
相变摩尔熵 相变摩尔体积
Si,m
Hi,m T
得:
dP H i,m
Clapeyron equation 适用于纯物质两相
dT
TVi , m
平衡
6.2.2 Clapeyron方程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任何纯物质达到两相平 衡时,蒸气压随温度的变化率可用下式表示:
§ 6.1.1 基本概念
相(phase) 体系内部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均
物理化学课件二组分体系相图
指一个体系中相的数目。
相平衡的热力学基础
01
02
03
热力学基本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 第二定律和热力学第三定 律是相平衡研究的理论基 础。
热力学函数
如内能、熵、焓等,用于 描述体系的热力学状态和 性质。
相平衡条件
根据热力学基本定律,当 两个或多个相在某一温度 和压力下达到平衡时,它 们的热力学函数值相等。
高分子聚合反应
聚合机理
高分子聚合反应通常需要在一定的温 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相图可以提供 反应过程中物质的状态和相变信息, 有助于了解聚合机理和反应动力学。
产物性能
聚合产物的性能与反应条件密切相关 ,利用相图可以预测在不同组成和温 度下聚合产物的性能表现,如熔点、 粘度、结晶度等,有助于优化聚合反 应条件和产物性能。
液态部分互溶气态完全不互溶体系
总结词
该体系中,液态组分部分互溶,气态组分完全不互溶,相图较为复杂。
详细描述
在液态部分互溶气态完全不互溶体系中,液态的两个组分只能部分混合,会形成明显的相界,而气态 的两个组分则完全不互溶。这种体系的相图相对复杂,因为液态的部分互溶性和气态的不互溶性使得 体系在相变时可能发生双向变化,即可能出现固相的析出和气相的生成。
相图绘制方法
实验测定
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温度和 压力下的物理性质(如密 度、蒸气压等),以绘制 相图。
计算相图
基于热力学模型和方程, 通过计算得出各相的热力 学函数值,从而绘制相图 。
计算机模拟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模 拟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体 系行为,预测相图。
Part
02
二组分体系相图
液态完全互溶气态完全不互溶体系
混合物分离与提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律几点说明
1)相律适用于多相平衡体系
2)在恒温或恒压条件下,f*=C-P+1, f*条件自由度
3)推导相律时,假定体系中每一种组分在每一相中 均存在,如某一相中不含某种物质,相律仍适用用 (在某相中少一个物种就少一个浓度变量,结果相抵消) 4)相律只能定量回答问题,得不出定性解释
5)相律应用,验证由实验结果得到相图的正确性。 研究平衡体系绘制出相图。
组分数 S(纯物质数)
体系中能单独分离开,且能长期独立存在的均匀物质,
即体系的纯物数。如:NaCl水溶液 S=2
独立组分数
(number of independent component)
在平衡体系所处的条件下,能够确保各相组成所 需的最少独立物种数称为独立组分数。它的数值等于
体系中所有物种数 S 减去体系中独立的化学平衡关
§ 6.1 Gibbs相律
•基本概念 •相律 •相律的推导 •相律的意义
§ 6.1.1 基本概念
相(phase) 体系内部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均
匀的部分称为相。相与相之间在指定条件下有明 显的界面,在界面上宏观性质的改变是飞跃式的。 体系中相的总数称为相数,用 P表示。
气体,不论有多少种气体混合,只有一个气相。 液体,按其互溶程度可以组成一相、两相或三 相共存。 固体,一般有一种固体便有一个相。两种固体粉 末无论混合得多么均匀,仍是两个相(固体溶液 除外,它是单相)。
6.1.3 相律的推导
多相体系平衡的一般条件
在一个封闭的多相体系中,相与相之间可以有热 的交换、功的传递和物质的交流。对具有F 个相体系 的热力学平衡,实际上包含了如下四个平衡条件:
(1)热平衡条件:设体系有 , , ,F 个相,达到平衡时, 各相具有相同温度
T T TF
6.2.1 水的相图
OD 是AO的延长线,是过冷水和水蒸气的介稳平衡 线。因为在相同温度下,过冷水的蒸气压大于冰的蒸 气压,所以OD线在OB线之上。过冷水处于不稳定状 态,一旦有凝聚中心出现,就立即全部变成冰。 O点 是三相点(triple point),气-液-固三相 共存,p=3,f=0。三相 点的温度和压力皆由体 系自定。
6.2.1 水的相图
水的相图是根据实验绘制的。图上任何一点表示水的状态
6.2.1 水的相图
三个单相区 在气、液、固三个 单相区内,P=1,f=2,温度和压力 独立地有限度地变化不会引起相的 改变。 三条两相平衡线 p=2,f=1,压力 与温度只能改变一个,指定了压 力,则温度由体系自定。
6.2.1 水的相图
6.2.2 Clapeyron方程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任何纯物质i达到两相平衡时, 根据相平衡条件
i i
纯物质的化学势与摩尔吉布斯函数相等,即:
Gi,m Gi,m
当状态发生微小变化,两相平衡温度和压力分别改变了dT,dP
Gi G dG ,m i ,m i ,m
** f f 2 指定了压力和温度,
§ 6.1.2 相律(phase rule)
f=C-P+2 相律是相平衡体系中揭示相数P ,独立组分数C和 自由度 f 之间关系的规律,可用上式表示。式中2 通常指T,p两个变量。相律最早由Gibbs提出,所以 又称为Gibbs相律。如果除T,p外,还受其它力场影 响,则2改用n表示,即: f=C-P+n
H2O的三相点温度为273.16 K,压力为610.62 Pa。
6.2.1 水的相图
三相点是物质自身的特性,不能加以改变, 如H2O的三相点 T 273.16 K , p 610.62 Pa . 冰点是在大气压力下,水、冰、气三相共存。当大 气压力为105 Pa时,冰点温度为273.15 K ,改变外压, 冰点也随之改变。
OA 是气-液两相平衡线,即水的蒸气压曲线。它 不能任意延长,终止于临界点。临界点 T 647 K , p 2.2 107 Pa ,这时气-液界面消失。高于临界温 度,不能用加压的方法使气体液化。
OB 是气-固两相平衡线,即 冰的升华曲线,理论上可延长 至0 K附近。
OC 是液-固两相平衡线,当C点延长至压力大于 2 108 Pa 时,相图变得复杂,有不同结构的冰生成。
第六章 相平衡
主要内容
引言
6.1 Gibbs相律 6.2 单组分系统相图
6.3 双组分系统相图及应用
引言
相平衡是热力学在化学领域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研究多相体系的平衡在化学、环境、材料及食品等 学科的科研和生产中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溶解、 蒸馏、重结晶、萃取、提纯及金相分析等方面都要 用到相平衡的知识。 相律(phase rule)根据多相平衡的热力学条件,结 合相平衡实验研究温度、压力、组成如何来影响多组分 多相平衡状态 相图(phase diagram)表达多相体系的状态如何随温 度、压力、组成等强度性质变化而变化的图形,称为 相图。
S 种物质:有 S(P-1 )个浓度限制条件
组分之间独立的化学平衡关系式的数目R及浓度限制 条件R'
f=总变量数 - 变量之间的关系数 =[SP+2]-[P+S(P-1)+R+R’] =S-R-R’-P+2=C-P+2
如果除T,p外,还受其它力场(电场、磁场)影响,则2 改用n表示,即: f=C-P+n
(2)压力平衡条件:达到平衡时各相的压力相等
p p pF
(3) 相平衡条件: 任一物质B在各相中的化学 势相等,相变达到平衡
F B B B
(4) 化学平衡条件:化学变化达到平衡
BB 0 B
一定的温度、压力,多组分、多相封闭的平衡体系,S种物质,P相
f=总变量数 - 变量之间的关系数
1)总变量 SP+2 温度、压力2个独立变量,组成变量 SP个 2)变量之间关系式的数目
不同组分在同一相中的组成之间有如下关系
α 相 β 相
X1 X2 X S 1
X 1 X 2 X S 1 …………………………………….. P P P X X X 1 2 S 1 P相
P个组成之间的 关系式
同一组分在不同相中的组成之间有如下关系(根据化学
势相等,可导出联系组成的方程式,假定每一种组分在 每一相中存在)
物种
物种 物种
1:
2
S
1
1
……
P
1
2:
2
S
……
P
P
2
S:
……
S
物种 1:有(p-1 )个独立浓度限制条件
在单相区,物系点与相点重合;在两相区中, 只有物系点,它对应的两个相的组成由对应的相点 表示。
§ 6.2 单组分体系的相图
单组分体系的相数与自由度 C=1 f =3-P
当 P=1
P=2 P=3
单相
两相平衡 三相共存
f 2
f 1 f 0
双变量体系
单变量体系 无变量体系
单组分体系的自由度最多为2,双变量体系 的相图可用平面图表示,通常用P-T图来描述。
Gi,m Gi,m dGi ,m
此时两相又建立平衡
G dG G dG
i ,m
i ,m
i ,m
i ,m
6.2.2 Clapeyron方程
S dT V dP S dT V dP
S i ,m dP dT Vi ,m Vi ,m Vi ,m
vap H m是摩尔气化热。 这就是Clausius-Clapeyron 方程,
假定 vap H m 的值与温度无关,积分得:
p2 vap H m 1 1 ln ( ) p1 R T1 T2
PPCl 3 K
o
Po PPCl5
P Cl 2 Po
P0
组分数S=3, R=1,R’=0, 独立组分数C=2
3)体系中有PCl5(g)而且发生分解反应
化学平衡时,平衡常数限制了浓度 PCl5(g) = PCl3(g)+ Cl2(g) 而且同一相中存在浓度限制条件:
PPCl3 PCl2
组分数S=3, R=1,R’=1, 独立组分数C=1 注意:
系式的数目R,再减去各物种间的浓度限制条件R'。
定义:
C S R R'
例: 1)体系中有PCl5(g)、PCl3(g)、 Cl2(g)以任 意比 例混合, 无化学反应发生
组分数S=3, R=0,R’=0, 独立组分数C=3 2)体系中有PCl5(g)、PCl3(g)、 Cl2(g),组分之 间有化学反应发生 PCl5(g) = PCl3(g)+ Cl2(g) 化学平衡时,平衡常数限制了浓度,即:
d)T=450℃,P=150Pθ ,有催化剂,发生反应 投料比:N2∶H2=1∶3 R ’=1 f**=(3-1-1)- 1 + 0 =0
§ 6.2 单组分体系的相图
相点 表示某个相状态(如相态、组成、温度 等)的点称为相点。 物系点 相图中表示体系总状态的点称为物系点。 在T-x图上,物系点可以沿着与温度坐标平行的垂线 上、下移动;在水盐体系图上,随着含水量的变化, 物系点可沿着与组成坐标平行的直线左右移动。
S i S ,m i ,m
i ,m
i ,m
i ,m
i ,m
相变摩尔熵 相变摩尔体积
S i ,m
得:
H i ,m T
H i , m
dP dT T Vi ,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