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木前传小满儿

合集下载

《铁木前传》小满儿形象浅析

《铁木前传》小满儿形象浅析

孙 犁 同 志 在 文 学创 作 上 造 诣 极 深 ,他 在 处 理 叙述 和 描 写 , 高 大 与平 凡 , 治 与 生 活 , 写 与 侧 写 , 漫 与 朴 素 , 物 与 事 件 , 政 正 烂 人 表
扬 与批 评 , 与 憎 , 敌 人 与 恨 铁 不 成 钢 , 的 完 整 性 与 复 杂 性 . 爱 恨 人 理 智 与感 情 , 活 的 直 录 与 思 意 的发 掘 , 调 与 强 音 , 辄 说 教 与 生 高 动
中 且 聪 明伶 俐 。 “ 管 多 么 复 杂 的 花 布 . 而 不 多 解 , 希 望 人 们 能 治 好 自 己心 灵 上 的创 伤 。 而这 一 切 似 乎 都 成 了 她
六 儿 准 备 攀 树 捉 鸽 子 时 ,九 儿 忍 不 住 , ,你 不 要 冒这 样 的危 险 “ 说 ‘ 吧 ! 好 ’ 小 满 儿 喷 着 嘴 儿 说 ,心 痛 你 的 人儿 发 言 了 。“你是 什 。 ‘ 么人 ,九 儿 说 ,我们 从 来 又 不认 识 , 我 犯 嘴 ? “我 是 什 么 人 ? ’ ’ ‘ 和 的 自疚 和 自负 。她指 着 走 开 的 九儿 和 四儿 , 指 着 树 上 的 鸽 子 说 : 又
她 身 上 的 积 极 因 素 受 到 很 大 的抑 制 。 因 此 , 很 难 从 落后 人物 圈 她
中摆 脱 出 来 。她 的婚 姻 是 养 母 与 并 非 一 母 所 生 的 姐 姐 包 办 的 。丈
是一 个 充 满 矛 盾 的 内 涵 极 为 丰 富 的人 物 形 象 。 作 为 一 个 艺 术 形

象 的 形成 . 有 其 特 定 的 环 境 条 件 。 的 年 轻 、 丽 以其 说 是 自然 也 她 美 的造 化 , 不 如 说 是 表 现 主 题 的 需 要 。可 以 设 想 , 满 儿 如 果 不 是 倒 小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含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坐在最后一排乔叶上小学时,我一直是个非常自卑的女孩子。

因为丑,因为笨,因为脾气倔强、性格孤僻,没人愿意和我一块儿坐。

老师只好把我安排在最后一排。

坐在最后一排的几乎都是调皮的男同学,我和他们无话可说。

想要听课却又看不清黑板上的板书,只能呆滞地盯着黑板,做一些毫无意义的遐想——我从小就是个脑袋里充满怪念头的人。

比如说:梅花为什么叫梅花?我若是梅花,会是白梅还是红梅?五年级时,新来的班主任是个年轻的女老师。

她红衬衣白裙子,齐耳短发,模样甜甜的。

“我叫白明,倒着读就是‘明白’,也就是说对每个同学的情况我都能知道的明明白白。

”她微笑着自我介绍。

我不屑的瞧着她。

她真有那么大的神通?她会知道我是近视眼吗?她会知道我不想坐在最后一排却倔着性子坐在最后一排吗?她会知道……没想到过了几天,她竟真的注意到了我。

那天语文自习课上,同学们都在做练习,我也摊开练习册假装做起来。

其实我除了做些造句、看图作文之类适合我胡乱发挥的题目外,其他的根本懒得做。

正拿着笔胡思乱想,一只手伸过来抽走了我的练习册。

我一惊,这才发现白老师已经站在我身后。

“小脑袋瓜子想什么呀?”她亲切地弹了弹我的脑壳。

从未享受过如此“礼遇”的我禁不住心头一暖,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趴在桌上,胆怯地听着她翻阅练习册的声音。

过了世界上最漫长也是最短暂的几分钟。

我畏惧地等待着习惯的严厉批评,却惊奇地听见她轻柔的笑声。

“这些句子都是你自己写的吗?”“嗯。

”“非常好,很有想象力。

‘花骨朵儿们在树枝上聚精会神的倾听春天’,多有灵性啊。

可你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有时候,春天来时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

”第一次受到如此嘉奖,我顿时大胆起来。

她没有说话,走上了讲台,以我的练习册为范本讲起造句来。

那半小时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感觉快乐和幸福的时刻。

这天夜里,我把没做的习题全部认认真真的补上了,通宵未眠。

论《铁木前传》的现实性与超越性

论《铁木前传》的现实性与超越性

论《铁木前传》的现实性与超越性《铁木前传》是孙犁在解放后创作的优秀中篇小说,随着社会意识、生存意识的不断变化,人们对其阐释的角度也随之得以调整:从作品题材逐渐过渡到作家的文化人格,文本的意蕴也因之得到丰富。

但是,《铁木前传》的创作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本文试图从时代精神气候着手分析其现实性,并在此基础上阐释其超越性。

诚如丹纳所言:“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

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

”我们不妨先来回忆一下《铁木前传》创作发表时的文艺现状。

《铁木前传》写于1956初夏。

发表于《人民文学》1956年12月号,在这一年的《人民文学》上还发表了后来被称之为“干预生活”的一批作品。

如刘宾雁的《在桥梁工地上》(4月号)、耿简的《爬在旗杆上的人》(5月号)、刘宾雁的《本报内部消息》(6月号)、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9月号)等等。

与创作实践互相呼应的是,在这一年的2、3月间召开了中国作家协会第二次理事(扩大)会。

“在会议的口头发言和书面发言中,许多人就不约而同地谈到公式化、概念化对创作的危害,明确地‘提倡大胆地干预生活’(柳膏),而且认为‘我们的写作本来就是为了干预生活的’(胡可)。

至此,‘干预生活’的创作主张已然成了中国作家的一个普遍共识。

”而1956年上半年“双百方针”的提出。

无疑为文艺活动提供了较为宽松、自由的氛围。

在这一创作实践与理论探讨的背景下,作为一名鲁迅及五四启蒙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文化精神的践行者者,孙犁在创作中会如何因应已成气候的“干预生活”创作潮流?尽管他被称为革命文学阵营中的“多余人”,但这并不妨碍孙犁的创作与时代政治的关联,只是他没有直接地揭露和批判,而是艺术化地来表达自己的态度与立场。

下面我将从小满儿和省干部这两个人物形象着手,展开分析《铁木前传》的创作与时代精神的隐秘关系。

在品评《铁木前传》的人物时,九儿和小满儿总是被摆放在一起,这与小说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情感倾向基本相符。

铁木前传小满儿形象

铁木前传小满儿形象

铁木前传小满儿形象【篇一:6倒过来会是9吗浅析《铁木前传》六儿与九儿人物形象】6倒过来会是9吗浅析《铁木前传》六儿与九儿人物形象在阿拉伯数字中,六字倒过来是九字,而九字倒过来便是六字。

在《铁木前传》中,六儿性格的变化与九儿形成的鲜明对比,读完这篇文章我在思考如果是九儿的家庭生活发展到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发迹家业那么九儿会变成六儿吗小时候九儿的家庭就比六儿苦。

九儿刚来这个村子时,别人问她为什么叫九儿,她的哥哥姐姐呢?九儿的母亲呢?九儿没有见到她的母亲,她的回答是九月初九生的所以叫九儿。

这个回答是很感动人的。

九儿跟随父亲的流动生活。

使她对阶级压迫体会深些,继承父亲的优秀品质多些,九儿被过往部队的马踢到了额头上,落下了一块儿疤,她一声也没有哭,表明了小女孩儿的坚强,而且大家公认,这块儿小伤痕为她增添了几分美丽。

九儿懂得生活的甘苦,苦日子磨练了她坚忍沉默的性格,童年时候那个瘦弱纤细的孩子,在漂泊与灾难中成长的九儿,在父亲的教导下,性格坚毅而开朗、善良而孝顺,思想上进而积极。

六儿从小聪明伶俐,招人喜爱小时候,他带领着九儿捉松鼠、掏家雀儿,小时候的六儿胆大机警而有责任心,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总能把九儿照顾得很周到,这使九儿在心底里对他产生了一种感激与喜欢的心情。

在九儿将离开之时,六儿依依不舍,九儿则小声关切地说:“我们还要回来的呀。

”长大后却童趣不改,玩鸽子、放老鹰,其中充满着天真与不合常规的落拓不拘的个性六儿不愿意做一个地道的庄稼人,却选择了轻巧的小买卖生意。

六儿、九儿思想变化不同,是与他们家庭,社会环境和经历分不开的六儿在父亲的溺爱下,在几个兄弟中处于特殊地位,以及比较稳定的生活环境使他缺乏贫下中农优秀品质,养成了好逸恶劳等等不良品质,他没有受过像父亲那样的阶级压迫,相反接受了社会上落后的思想,剥削阶级思想,更多地接受了社会上落后现象和享乐,耍小聪明,不成材,透露着轻浮和“灰败气息”。

这是他与小满结合的基础。

小满儿:《铁木前传》里的“天使”和“魔鬼”

小满儿:《铁木前传》里的“天使”和“魔鬼”

告他,小说就要登完了。他就没有再说什么。” ④ 以
对干部队伍的一次考验。孙犁过去的一些同事、战
孙犁之敏感,他会想,在战争年代,作家诗人都是
友都分配在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的还在别的省市。
相互鼓励创作,并向报刊推荐朋友新作,帮助朋友
过去朝夕与共的战友,由于空间的隔离和工作的忙
印集子、写评论。朋友去前方了,把稿子交给他,
识限制了作品中的人物向人性深处开掘。王尔德
棠、从维熙一批以合作化为题材的作品,都是为农
说:“理智的表情在哪里露头,美,真正的美就在哪
民走集体主义的道路唱赞歌的。李准的成名作,更
里告终。”⑦
是毫不含糊地喝断要走回头路的落后农民,小说直
小说以童年的回忆开篇,是一种能展示人物情
接为现实政治服务。孙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来到
感发展的叙事方法,更是孙犁在精神苦恼时期的自
农村,正如小说中的“干部”在深夜对小满儿说
我安慰。九儿和六儿的两小无猜,天真快乐,一直

的,他是“来了解人的” 。孙犁以自己心中的问题
到六儿长大后受到小满儿的诱惑和杨卯儿等人的拉
为导向,观察小说中的人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
拢,从一股清水变成一股浊水,并在浊水里快活。
看来,在 1956 年,《新港》 编辑不能接受小说中小满
舞下从事文学创作,并在创作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
儿这样的艺术形象;他们也是出于好心,担心“发
精神境界。作家一直说他喜欢他的抗日小说,与其
表了对老作家孙犁的名声不利”。
说是文人爱惜羽毛,不如说是珍惜自己的青春岁月
民文学》 上发表,张才说那个女人写的是不错。”
在农村,熟悉北方农村生活。参
的肯定和重视。
加革命后,在革命根据地工作和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含答案(1)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含答案(1)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含答案(1)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柳先生的正骨膏刘玲海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

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白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育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

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

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

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

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

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

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

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

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

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

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

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

《铁木前传》赏析

《铁木前传》赏析

《铁木前传》赏析作者:李莉丽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03期摘要:《铁木前传》作为孙犁转型的过渡作品,其中既有现实主义的追求,又带有浪漫主义色彩,既宣传了时代主流意识,又肯定了个人价值,既带有对人物的褒贬倾向,又赋予了每一个人物闪光的地方。

这大大突破了意识形态控制下概念化、脸谱化的写作,人物个性鲜活,形象丰满。

关键词:铁木前传;孙犁;合作化;青春中图分类号:I2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027-02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孙犁是一个独特的标记符号。

生是男儿身,写尽女性魂,他是战地上铮铮铁骨八尺男儿,而他笔下却多是温婉如花或者妩媚似狐的人间女子。

她们原本平淡无奇,遍布大江南北,却在孙犁的笔下获得了一种永恒的新生。

在那个战火纷飞血肉模糊的年代,孙犁写活了中国的普通女性,更写活了战争当中的“美”与“温情”,在孙犁的笔下,战争归战争,深情既在,人类就有力量在这个星球耕耘下去。

《铁木前传》是孙犁写于1956年夏的一部中篇小说,在致阎纲的信中,孙犁写道,“《铁木前传》的写作也是如此,它的起因,好象是由于一种思想,这种思想,是我进城以后产生的,过去从来没有过,这就是,进城以后,人和人的关系,因为地位,或因为别的,发生了在艰难环境中意想不到的变化,我很为这种变化所苦恼”。

这部小说中,作者写出了木匠黎老东与铁匠傅老刚及其子女两代人因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发生的亲疏远近的心理变化以及两代人平凡生活中的悲剧。

作者除了以真实感人的笔触描绘生活的本来面貌,展现平凡生活里那些美好可贵的情感外,还给我们塑造出了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曲折含蓄地传达了他对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思考,揭示了某些人生的真谛。

作品把背景置于当时“合作化”运动下,作品当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始终围绕着政治上的主流意识与个人主观情感的冲突。

人物的不同际遇往往是由政治上的道路分化造成。

小满儿人物形象简析

小满儿人物形象简析

小满儿人物形象简析读完孙犁的《铁木前传》,对文中九儿和小满这两个女性形象的印象更为深刻,九儿在第二章就以出现,简单地说,她是一个勤劳能干,善良刚毅,思想积极向上的模范乡土女孩,被社会广泛认可,而小满儿在文章中的出现,则跟九儿形成强烈的对比,给读者思想和认知上的冲击,她在文中立体饱满的形象也许更具有时代特征。

小满儿是在农村合作化运动之后出现的人物,还未出场,她的出身背景就已经被判定,她是这个村庄的外来者,是个不务正业家庭的亲戚,而且还有传言说她是别人家领来的,这样的背景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很不光彩的。

但她又是个光彩夺目的人,十九年华,天生的美丽,“走动起来,真像招展的花枝”,即使是有夫之人,也招来不少小伙狂热的目光;站在九儿的角度,也认为她是一个“长得极端俊俏,眉眼十分飞动的女孩子”。

作为一个女性,她喜欢展现自己的美,也喜欢让别人欣赏自己的美,这是无可厚非甚至得到别人赞同的,但在当时那个思想保守、讲究生产的年代,她的这种“先进”思想却被不少人诟病,她的美成为“原罪”,从外貌来说就不能为人们所接受,所以她一到村里就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加之有一个落后的姐姐,“落后”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这也是后来村干部住到她家进行思想教育的原因。

在有些方面,小满儿确实是落后的,比如不爱参加政治学习,不爱参加集体活动,起初也是去学习几次,但是一旦涉及到自己的私人生活方式就变得不再对学习感兴趣,作为一个有丈夫的女人,私生活也不是很检点。

但我认为,小满儿的很多缺点来源于她与那个时代潮流的冲突,思想相对开放,崇尚自由、独立,与当时农村的大局势格格不入,很大程度上加深她与传统的矛盾,这些缺点不足以说明她就是个堕落、落后的人,她也有很多那个时代缺少的闪光点。

首先,小满儿的聪明是值得肯定的,她学什么都很快,她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她的聪明,像春天的薄冰,薄薄的窗纸,一指点就透,连村里的老人都称赞她”。

她也是积极的,她也曾是家乡的青年团员,但遭到村里人的批评,虽然不爱参加政治活动,但宣传婚姻法的时候,她突然就积极起来,“她自动地到会,请人读报给她听,正正经经地沉默着,思想着”,这说明她对自己的爱情和未来也充满向往和追求,但她没有母亲,养母的恶习传染了她,自己的婚姻也是养母包办的,让她为自己感到委屈,又可怜又痛恨自己,她勇敢地反抗着母亲,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孙犁《铁木前传》(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孙犁《铁木前传》(含答案)

小说专题训练----孙犁《铁木前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铁木前传(节选)孙犁她今年十九岁了,小名叫满儿。

已经结了婚,丈夫长年在外面。

小满儿一年比一年出脱得好看,走动起来,真像招展的花枝,满城关没有一个人不认识她,大家公认她是这一带地方的人尖儿。

就在这个时候,久别的傅老刚父女,回到了这个村庄。

傅老刚还是推着他那铁匠炉,前面拉车的,是九儿。

傅老刚越显得年老和削瘦,小车已经破烂不堪,吱礣的声音,也没有了当年的气派。

九儿长高了,但穿的衣服也很破旧。

她的脸蛋儿很是干瘦,头发上挂满尘土,鞋面儿已经飞裂,只有那一对大眼睛里射出的纯洁亲热的光芒,使人看出她对于回到这里来,是感到多么迫切和愉快。

傅老刚在人群里巡视着,转身望了望他的女儿。

女儿好像注视着正在推碾的那个长得极端俊俏,眉眼十分飞动的女孩子,她不认识这个女的,以为是谁家新娶的小媳妇。

“刚才,我看见六儿在村北边赶鸽子,这会儿,也许回家去了。

”一个青年说,“你也该去看望看望你的老亲家了,黎老东这二年的生活,可提高大发了!”傅老刚和人们告别,架起小车。

九儿拉着牵绳,还不断地回头看小满儿。

见到老朋友,黎老东高兴极了。

他带着亲家到他那新宅子里去看他打制的大车。

傅老刚打量着亲家高高翻起的新黑细布面的大毛羔皮袍,忽然觉得身上有些寒冷似的。

当两个老人进了屋,九儿刚要跟进去的时候,她抬头看看,六儿站在房顶上向她招手儿,并且指给她上房的梯子所在。

九儿轻轻上到房上,看见六儿躲在一排干树枝后面,引逗着一群鸽子玩儿。

鸽子看到生人上来,都拍翅飞向天空,现在太阳西沉,西天的红霞映照在白灰抹平的房顶上。

红色的白色的鸽子在他们头顶上奋飞着,追逐着,翻腾着。

“你喂这些鸽子干什么?”九儿问。

“好玩呗。

”六儿说。

“青年团不批评你吗?”九儿问。

“我不是青年团员。

”六儿扬手引逗着天空的鸽子,使它们飞下来又飞上去,“你加入了吗?”“我也是刚加入。

”九儿说着沉默了。

吃晚饭的时候,六儿也没有回家来。

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摘 要:孙犁是解放区文学的现当代作家,在其抗日战争小说中,塑造了一批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具有新时代的女性形象特色,本文总结了孙犁小说中,塑造的女性特点,并分析其倾向美好女性形象的原因,最后阐述其作品的文学史上的意义和局限性。
关键词:孙犁;女性形象;意义与局限性
引言
在战争残酷粗砺的年代,孙犁的抗日战争小说当中并没有表现出战争的残酷性,而是在自己的抗日战争小说中,描写解放区劳动农村琐粹的生活,融入一批新时代的女性,塑造勤劳勇敢、贤惠美丽的解放区农村妇女形象,代表了解放时期的新女性时代特色,具有高尚的人情美、心灵美,文学作品是生活的反应,孙犁书写的女性中之所以塑造一批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离不开他所处时代、以他个人的性格气质以及他结发妻子的影响,孙犁用自己独特的创作观创作,使其作品具有高尚审美思想,所以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意义,但同时也存在着局当代作家,在他的小说中,孙犁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手法,他善于将抗日战争时期翼中平原的农村妇女的生活渗透进自己的抗日战争小说当中,因此,在孙犁的小说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荷花淀》中水生嫂的深明大义,看到《光荣》中为了革命,耽误了自己婚姻大事的秀梅,看到《山地回忆》中最快但心灵手快的妞儿等女性形象,每一位解放时期的农村妇女都具有人情美、体态美、心灵美。孙犁作为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男性作家,在他笔下的女性,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文章当中的物像,而是一个真情实感的“人”。在残酷粗砺的抗日战争年代,孙犁并没有过多的叙述战争给解放区带来的伤害,而是善于发现解放区劳动人民的没,尤其是当地普通女性身上的光辉,所以孙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都是美好的,正如孙犁所说"我经历了美好的极致,那就是抗日战争,我看到农民他们的爱国热情,参战的英勇,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的作品,表现了这种善良的东西和美好的东西。" 解放区的劳动妇女这个群体的形象在孙犁笔下是丰富多彩,具有时代特色和多样的人物形象特点。

孙犁《铁木前传》读后感

孙犁《铁木前传》读后感

孙犁《铁木前传》读后感篇一孙犁《铁木前传》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孙犁的《铁木前传》,这感受,那叫一个复杂!一开始,我就被书里那浓浓的乡村气息给吸引住了。

孙犁笔下的那个小村庄,就好像是我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亲切得不得了。

那些人物,一个个都活灵活现的,仿佛能从书里跳出来跟我唠嗑。

铁木二匠,他们的友情和命运,让我心里五味杂陈。

也许在那个时代,人们的选择就那么有限,想要改变命运,难如登天。

可他们还是努力着,我就在想,要是换做我,可能早就放弃了。

书里描写的那些乡村生活场景,那叫一个细致!就好像我也跟着主人公一起在田间劳作,一起在夜晚的星空下闲聊。

我觉得孙犁真的太牛了,能把这些细节写得这么生动,让我都身临其境了。

不过呢,读着读着,我又有点纠结。

书里的一些情节,让我觉得有点无奈和悲哀。

比如,四儿和小满儿的感情,可能在那个环境下,就注定没办法有个完美的结局。

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爱情在现实面前,真的就这么脆弱吗?但不管怎么说,《铁木前传》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

它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坚韧和无奈,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我觉得,这就是一本好书的魅力所在吧!篇二孙犁《铁木前传》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孙犁的《铁木前传》,我这心里头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啥滋味都有!你们说,这铁木二人的友情咋就那么让人感慨呢?刚开始的时候,那叫一个铁,一起干活,一起憧憬未来。

可后来呢?生活的种种磨难,把他们的友情磨得都变了味儿。

我就在想,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现实太残酷,梦想被打败”?书里的那些个女人们,小满儿,她可真是个复杂的角色。

一会儿风情万种,一会儿又泼辣任性。

也许她就是想在那个压抑的环境里,活出自己的样子?可这样的她,到底是勇敢还是放纵呢?我觉得这还真不好说。

再说这乡村的景色描写,简直绝了!就好像我一脚迈进了书里,能闻到泥土的气息,听到鸟儿的叫声。

孙犁这文笔,不服不行啊!但是,读的过程中我也有点迷糊。

比如说,为啥有些人的命运就那么悲惨,一点转机都没有?难道这就是人生的无奈?我不停地问自己,可也找不到答案。

《铁木前传》孙犁

《铁木前传》孙犁

《铁⽊前传》孙犁孙犁是著名⽂学流派"荷花淀派"的创⽴者。

《铁⽊前传》写得极为诗化,⼈物形象朴实鲜明,笔调明丽流畅,是当年众多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作品中极具艺术特⾊的⼀部。

《铁⽊前传》写成于1956年,以农业合作化运动为背景,描述了两位⽼⼈(铁匠傅⽼刚和⽊匠黎⽼东)和两个青年(九⼉和六⼉)在解放前后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交好与交恶,揭⽰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农村的⽣活风貌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给予农村社会的深刻影响。

⼩说以⼈际关系的前后变化为线索,在正⾯肯定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注重⼈物内⼼⽣活的挖掘,对北⽅农村的⼈情美、⼈性美,充满由衷的赞美之情。

《铁⽊前传》是当时所有写合作化的作品中,最具艺术风采的⼀部。

⾸先,孙犁把它写成了⼀部诗化的⼩说,作品的情节单纯明净;将叙事融⼈描写当中,呈现给我们的是⼀幅充满乡⼟⽓息的农村⽣活画卷,处处洋溢着诗情画意;注重将笔触深⼊⼈物的内⼼世界,对⼈物特别是对九⼉的⼼理刻画尤为细腻、精彩。

其次,作品以散⽂化的笔法来演绎这场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性、⼈情悲喜剧。

作者将历史的⾝影散⽽有序地置于⽂本中,不仅让读者理解了社会变⾰对⼈与⼈之间关系的巨⼤影响,并且将作者的审美价值判断“从场景和情节中⾃然⽽然地流露出来”。

⽽作品中带有强烈感情⾊彩的景物描写和⼈物在现实与回忆中的⼼理穿梭,使⼩说的艺术风格更加接近于散⽂。

梗概 黎⽼东是村⼦⾥唯⼀的⽊匠,有六个⼉⼦;傅⽼刚是每年春末夏初总要来这⾥忙活的外乡铁匠,家中只有亡妻留下的⼥⼉九⼉。

铁⽊⼆匠⼀向亲密合作,互相关照,有着深情厚意。

抗⽇战争开始后,铁匠从⽼家带来九⼉,给来往不断和越聚越多的⼋路军骑兵钉马掌。

黎⽼东的两个⼉⼦参了军,最⼩的⼉⼦六⼉与九⼉成了好朋友。

他们⼀起去拾柴,⼀起去逃难,纯朴勤劳的九⼉和娇惯任性却机警多情的六⼉之间产⽣了相依为命的感情,在饥寒与烽⽕中度过了童年。

⽇本投降后,铁匠急于带⼥⼉回⽼家看望。

送⾏的晚上,黎⽼乐透露了想与傅⽼刚结成⼉⼥亲家的⼼思。

《铁木前传》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小满儿

《铁木前传》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小满儿
《铁木 前传》 中的女性形 象分析
小 满儿
熊 敏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 昌 330000)
作 者简 介 :熊 敏 (1994一 ),女 ,汉族 ,江西九 江人 ,研究 生 ,江西师 范大 学文 学 院 ,研究 方 向 :中国现 当代 文学 。
摘 要 :《铁木 前传 》 这 部 小说 孙犁 原意 是反 映农 业合 作 化运 动 中革命 意识 与 落后 意识 之 间的冲 突 ,是 孙犁 有感 于 “进 城 以后 ,人和 人 的
事业奉献 自己的一份力量。
片 同情 的叹息 。其实 ,小满儿 是 “中 国 当代 文 学 史 中一 个 独 特 的
而小满儿是这样登场的:“今年十九岁,小名叫小满儿 。已经 艺术 形象 ”,小 满 儿 在作 品 中 的 出现 ,是 现 代 意 识 对 传 统 意识 的
结了婚,丈夫长年在外面。小满儿一年 比一年 出脱得好看 ,走动 冲击 。
作者 在作 品 中对 九儿 的外 貌 未 加 任 何 渲 染 ,而 对 她 为 人处 事 的刻 发现 了新 时期人 与人 之 间 的 矛盾 冲 突 以及 由此 弓I发 人 与人 之 间 关
画远多于对她外貌的关注。九儿小时候就人缘极好 ,她与小姐妹 、 系 的转变 ,他笔 下 的小 满 儿 在传 统 与 现 实 、守 旧与 进 步 的思 想 碰
和九 儿作 为情感 态度 的两 极 ,作 者无 疑是 肯 定 九 儿 的 ,但 小满 儿 感受 不再 是来 自内心的讨厌 和 可恨 ,而 是发 自心底 的 同情 和怜惜 。
的形 象似 乎更具 审 美价值 。
细 细剥去裹 在 《铁 木 前 传》 外 的金 科 玉律 ,我们 会 发 现一 个
与 小 满 儿 貌 若 天仙 完 全 不 同 的是 九 儿 的 貌 不 惊人 极 其 平 凡 , 有 良知 、有 责任 的 作家 内心 充 满着 焦 虑 ,他从 自己的 生活 体 验 中

女性的“矛盾体”——论孙犁《铁木前传》中的小满儿形象

女性的“矛盾体”——论孙犁《铁木前传》中的小满儿形象

六儿过得 自由洒脱 , 却故意避开 四儿等“ 先 进
分子” 。 “ 童年期待” 的强烈向往始终拘于“ 成人
意识 ” 的控 制 之下 。
小满儿 的矛盾形象是其病态人格 的外部
表现 。精神分析学宗 师弗洛伊德认为 , 人格 由 本我 、 自 我、 超我组成 , 健康的人格必然是三者
作用的平衡 。 女性“ 矛盾体” 的形成是三者失衡 的结果。 “ 自 我对上按超我的要求去做 , 对下吸 取本我 的动力 , 对外适应现实情况 , 对 内调节
矛 盾无 法 通 过正 常手 段 解决 。于 是 , 女 性不 得
成了病态人格 。 小满儿是此类女性“ 矛盾体” 的 典型 , 其形象 的矛盾实质上是“ 自我” 在斗争过
固化在 现 世享 受 层 面 , 缺乏 社 会 责任 感 与 社会 群 体 意识 , 确 实 是落 后 的 。但 同 时小 满 儿 具 有 进步思想 , 在 婚 姻 制度 上 , 她 坚 决 反 对 包 办婚
时期 的女性矛盾形象更为复杂。 女性心理调
节的失衡造成了行为表达模式的异化 , 形成 了 富有时代特征的女性 “ 矛盾体” 。孙犁的小说
心理 平 衡 ” 【 , “ 自我 ” 的表 达构 成 了人 的现 实
积极成分 。因此 , “ 超我” 理想 的逃匿从一定程 度上来说使得小满儿成为了真正的落后分子。
有研究 者指出 : “ 女性作为人类社会 的一 个庞大群体 , 她们 没有 自己的语 言 , 一直 以来 几乎处于话语无根的状态 , 被迫寄生在一个 充
盾体” 具有典型社会意义 , 值得探究 。
小满儿 的骚动不安与纯洁干净是矛盾的。 在对待村里集体化活动方面 , 小满儿持抵触态 度, 偏离 “ 正确” 的道路 , 坚持“ 小资本 主义” 的 生活方式 ; 在对待感情方面 , 小满儿发生 了事

《铁木前传》中美丽如花的小满儿

《铁木前传》中美丽如花的小满儿

作者: 周美兰
作者机构: 山东曲阜师范学校 教师
出版物刊名: 文学教育
页码: 94-95页
主题词: 铁木前传 人物画廊 中国文学史 人物形象 文学作品 粉面 有夫之妇 青年们 一只手卖胭脂
摘要:<正>小满儿是孙犁《铁木前传》的人物形象,她的出现丰富了中国当代人物画廊。

这个年轻的女性,不要说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没有第二个,就是纵观中国文学史,也很难找到相似的。

她漂亮,有着美丽如花的生动外表:"齐肩的油黑的头发","红润的嘴唇","柔嫩的像粉面。

《铁木前传》中九儿和小满儿的形象对比

《铁木前传》中九儿和小满儿的形象对比

《铁木前传》中九儿和小满儿的形象对比
桂佳
【期刊名称】《神州(中旬刊)》
【年(卷),期】2016(000)005
【摘要】《铁木前传》成于1956年,以新中国成立初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为时代背景,主要塑造了两位个性鲜明却而又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九儿和小满儿。

她们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社会价值观,映衬出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人们的命运抉择。

本文将对九儿和小满儿作比较,剖析人物形象和其体现出的时代价值。

【总页数】1页(P8-8)
【作者】桂佳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家梨花和野玫瑰--《铁木前传》中两个女性形象之比较 [J], 朱智秀
2.过日子的“老理儿”与新理儿*--重读孙犁中篇小说《铁木前传》 [J], 范家进
3.女性的“矛盾体”——论孙犁《铁木前传》中的小满儿形象 [J], 戴晓妍;
4.《铁木前传》的人道主义情怀--对小满儿的人物形象设定意义的探寻 [J], 饶红阳
5.一个耐人品读的女性形象——评孙犁《铁木前传》中的小满儿 [J], 张荣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木前传小满儿【篇一:作业评讲1】《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平时作业讲评(1)责任教师朱姗简答题一、孙犁和周立波都对自己笔下的人物充满深情厚意,但二人的表达方式又有很大的不同。

以《铁木前传》和《山乡巨变》为例简要说明。

1.考核知识点:周立波和孙犁的写作表达的不同,是专题一的内容,属于识记部分。

2.常见错误:对二者的比较要注意结合作品,容易遗漏要点。

3.提示答案:周立波与孙犁等其他农村题材小说家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虽然他们都对自己笔下的人物充满深情厚意,但孙犁的爱像一盏聚光灯,主要集中在某一位年轻活泼的女孩子身上,奉献给读者的是一幅璀璨夺目的少女大特写;如孙犁小说以描绘白洋淀青年妇女的优美形象而著称,《铁木前传》以散文笔法来反映特定历史背景中的人情悲喜剧,处处洋溢着诗情画意。

其中塑造的女性——小满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个漂亮不安分的个人主义者,她身上虽然存在进步的因素,但在崇拜集体主义的当代主流文化中,是不可能成为作品主角的。

而周立波的爱就像漫天的春雨,无声无息在洒向家乡的每位父老乡亲,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其乐融融的全家福合影。

如《山乡巨变》的基本构思和人物关系,保持了与时代精神的一致性,包括了农村的阶级斗争,甚至还写到了党内右倾路线的错误,但作者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既没有渲染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也没有拔高先进农民的形象和丑化落后农民的形象,而是以真切的感情去赞美农民身上的美好品质。

作品中的农民形象个个栩栩如生,鲜明生动,却又形态各异,既有先进的农村干部,如稳重亲切的乡长李月辉、大公无私的社长刘雨生,也有变化中的“中间人物”或“落后人物”,如充满喜剧色彩的“亭面糊”、恋土守旧的陈先晋、坚持单干的“菊咬筋”等,但是,作者对他们态度都是充满爱意,没有厚薄之分。

二、简要说明《茶馆》新义而独特的戏剧结构。

1.考核知识点:《茶馆》的戏剧结构,是专题三的内容,属于识记部分。

2.常见错误:回答容易遗漏要点。

3.提示答案:《茶馆》巧妙地采用了“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概括力。

其特点在于(1)不以故事情节为结构线索,而以人物活动为结构要素,主要人物从中年到老年贯穿全剧、次要人物两代相承;每个角色自说其事,在时代大背景下事事相连、龙套闲人根据剧情需要来去自由。

(2)“人像展览式”戏剧结构的好处是主次分明,线索清晰,拓宽了所表现的生活范围,便于在纷纭变换的时代大背景下凸现出鲜明的人物个性和他们的性格命运,成功地表现了重大主题。

分析题一、说明“样板戏”与“京剧现代戏”的辩证关系,并结合《沙家浜》的样板化过程,谈谈你对样板戏艺术价值的看法。

1.考核知识点:样板戏的艺术价值,是专题三的内容,属于理解部分。

2.常见错误:注意结合《沙家浜》来谈“样板戏”和“京剧现代戏”的差异,不要遗漏要点。

3.提示答案:此题是分析题,同学们要调动自身知识储备,要答出自己的见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下面给出是参考答案,但不是唯一的答案:“样板戏”主要来源于“京剧现代戏”。

京剧现代戏最初的萌芽,始于1942年的解放区文艺运动时期,而成规模型的创编和排演始于1958年,其兴盛则以1964年的“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为标志。

这个时期正是不断强化阶级斗争的时期,此后长期指导“无产阶级文学艺术”创作的“两革”理论也是在这个时期明确确立的。

从创作“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理想出发,毛泽东十分注意拥有大量收众群体的戏剧创作及演出,表达了对戏曲在内的文艺状况的不满。

这种激进主义的思想被江青、康生等奉若尚方宝剑,直接插手文艺创作,推出违反艺术创作规律的“三结合”原则,即“领导出思想,专家出技巧,群众出生活”,抽掉了艺术创作中宝贵的真实性、创作个性和独特体验。

京剧现代戏也不可避免地染上这种时代文化色彩,在为戏曲艺术现代化做出努力的同时,也具有强调阶级斗争、注重道德教化和政治说教、正面人物塑造高大完美的特点。

其中一些剧目其后被江青看重并根据“无产阶级文学艺术”原则进行了修改后,成为宣传和强化某种政治理念的“符号”,也就是“革命样板戏”。

京剧现代戏在称为“样板戏”之前,已经经过富有艺术创作经验的专家和行家精益求精的艺术打磨,有比较成熟的故事框架和人物设置、唱腔台词。

由于戏剧所具有的直接交流的舞台演出机制、观众接受和欣赏艺术的自身规律等复杂因素,在样板化的过程中极大限制了江青们完全无视艺术效果的胡作非为,保留了自己原有的艺术特征,如词才斐然的唱词,富有动作性的念白,在“情节的整一性”方面较之传统京剧的随意性有了很大进步;另外,一些来自生活,经过反复演出获得观众认可的经典情节、唱段,在复杂的情势下得以保留,满足了观众潜在的“娱乐”需求。

以《沙家浜》为例,可以看到样板戏的艺术价值。

故事发生在江苏常熟。

抗战时期,中共地下联络员、镇党支部书记阿庆嫂以“春来茶馆’’老板娘的身份作掩护,巧妙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带领群众千方百计保护郭建光带队的新四军伤员,最后配合主力部队歼灭敌人,收复了沙家浜抗日根据地。

《沙家浜》最突出的成就,是塑造了阿庆嫂这样一个圆熟机敏、口齿伶俐、智勇双全、处变不惊的女地下工作者形象。

即使在样板化过程中,为了突出武装斗争,加强军民关系,生硬地强化郭建光的戏份,为郭建光加了唱段,损坏了剧作的艺术完整性,却并不能从戏剧逻辑上抽掉该戏的筋骨,也无法抹杀阿庆嫂的光彩。

这样的人物设计,是因为故事原本就以阿庆嫂为中心展开,但是,以一个茶馆老板娘的身份作为戏中的主要人物,在只能歌颂“工农兵”的时代,明显“异类”,在创作上更具有新鲜感和挑战性,也更有难度。

因为她既不能像李玉和般在敌人面前直接表现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也不能像杨子荣那样痛快淋漓地直抒革命豪情,更多时候只能靠巧舌善言、随机应变变、一语双关等手法来完成,在这方面,编剧体现了高度的文学智慧。

他们在创作上坚持戏曲创作规律,通过阿庆嫂在智斗中巧妙利用敌人明争暗斗的矛盾和自身优势占据主动,在敌人眼皮底下巧妙送出情报,组织乡亲掩护新四军战士,在敌人以乡亲沙奶奶的生命来要挟时变被动为主动,配合新四军一举歼敌取得胜利这样的险象环生而又引人入胜的情节,通过文采斐然而又合乎身份和剧情的唱腔设计,通过精心提炼、精彩纷呈的台词,凸显了阿庆嫂独特而丰满的人物个性特征,使其在剧中焕发出特殊的魅力。

《沙家浜》的语言艺术同样达到较高水准。

如“智斗”一场,阿庆嫂的台词和唱词富含机智,声东击西,左提右挡,以十分符合特定身份的言辞周旋于胡传魁和刁德一之间。

三人的语言很生活化又有个性,既给演员创作表演留下很大空问,也使观众获得智性的满足。

但单纯从艺术创作角度来看,样板戏《沙家浜》的缺陷也是明显的,主要表现为政治性的主题强行介入带来戏剧完整性的缺憾。

为突出武装斗争的主线,生硬地将郭建光定为一号人物,但由于没有足够的戏剧故事和冲突让他充分表演,因而显得个性苍白,性格单一。

而且,部分为突出武装斗争主线的情节也在生活的真实性和艺术的戏剧性方面缺乏合理性。

可见,“样板戏”存在缺陷,但对中国当代生活的想象和审美诸方面仍然与观众是有着契合的,从而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二、《车站》在艺术形式上有哪些新的尝试,在内容上又融入了作家对当时社会问题的什么看法?你是如何评价这部作品的?1.考核知识点:《车站》的艺术创新,是专题三的内容,属于理解部分。

2.常见错误:注意结合作品,不要遗漏要点。

3.提示答案:此题是分析题,同学们要调动自身知识储备,要答出自己的见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下面给出是参考答案,但不是唯一的答案:剧作有一个简单的情节,八个人为了各自不同的目的和愿望在周末下午来到一个车站等车进城,几次车过不停之后,其中一个“沉默的人”坚定步行进城,其余七人则在焦躁不安、抱怨责骂和偶然对“沉默的人”的猜想中继续原地等待,一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车还是没有来,人们这才偶然发现这个车站早被废弃了。

《车站》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于1983年。

时值改革开放之初,新旧观念的碰撞十分激烈,剧作明显借鉴戏仿荒诞派戏剧,又融入剧作家对当时社会问题和人们的生存状态的敏感意识,以“喜剧”方式表现了模糊的荒诞感和悲剧意味。

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该剧的认识并不统一,不久剧作即遭禁演。

现在看来,剧作家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对于积极行动、自我救助的现代人生主体精神的肯定,以及对因循保守、目光短浅、缺乏主见、消极被动的人生态度的善意嘲讽和警示,恰恰是剧作家敏锐把握社会观念变革并积极运用创新的艺术形式将其表现出来的探索先锋进取的特点。

在艺术形式上,《车站》明显地借鉴了贝克特《等待戈多》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又立足于本土的日常生活经验之上,两相结合,对剧中所欲表现主旨赋予了新的内涵。

剧中人各自带着自己的生活背景而来,并满怀着对现实生活中不同目标的憧憬,家长里短的主妇、初次赴约的少女、满怀理想的青年考生、自信技艺超群的师傅、满足于现实既得利益的主任、无所事事却对现实处境愤懑不满的愣头青小伙、痴迷棋艺的大爷,还有不说一句话只有行动的“沉默的人”,戏剧台词几乎全是平直朴素的生活语言,观众非常容易就能将自己同演员扮演的角色进行替代性置换。

从这种情形来说,舞台本身就是社会,社会也即舞台,角色即观众,观众即角色。

这样的创作思路,从剧作结尾所有角色还原成普通观众“甲乙丙丁??”并对剧中人加以评论的设计可以得到体现。

而人们在车站一等就是十年,这种用荒诞的手法来表现的象征性极强的行为,何尝不是一种隐喻,嘲弄了盲目、被动、保守,在无望的等待中白白耗费时间的生活态度和行为。

剧作家以这样新奇独特的现代手法,打破了舞台和生活的界限,调动起观众的生活经验、思考和感受来参与“演出”,与角色一起创造出一个不可思议的艺术世界,从而揭示出生活内在的矛盾性、复杂性、荒诞感。

《车站》最重要的艺术创新,还在于剧作家第一次实验了多声部的戏剧语言表达方法。

高行健自己所说:“因为合唱总比一味的独唱来得丰富。

”在剧中,不同人物组成不同声部,同时揭示不同的心理情绪和思想活动,或者几条行动线索齐头并进,交织成复杂、丰富的合音,造成内涵饱满的综合效应。

这种实验既是剧作家实践自己的现代戏剧观的有益尝试,激发了导演和演员表演的新的创作欲望和艺术手段,也开拓了中国话剧史上新的审美形式。

然而,既然是实验,这种多声部的戏剧语言表达方式也被认为在舞台演出存在角色互相干扰的困惑。

【篇二:铁木前传读后感】人心易变梦难全读中学的时候,读孙犁先生的《荷花淀》,自此便喜欢上了他笔下淡逸清雅的故事,朦胧的,有时又带了些淡淡的忧伤。

《铁木前传》看了好几遍,起初总有些许不理解。

六儿与九儿,黎老东与傅老刚,一种是童年的相知,一个是大半生的友谊,到最后竟都变了。

俗话说,共患难容易,共富贵难。

在贫穷患难时,因为一无所有,所以肝胆相照,因为是朋友,一切都不能用利益衡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