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究物体沉浮的规律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规律,探究影响物体浮力的因素。
一、实验器材和材料:1. 透明容器2. 不同形状和质量的物体(如小石头、玻璃珠等)6. 记录表格二、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透明容器装满水,放在平稳的桌面上。
b. 选择不同形状和质量的物体,确保物体均匀整齐地放置在容器边缘。
2. 观察实验:a. 仔细观察每个物体在水中的状况,记录下来。
观察物体是否沉入水中,是否浮在水面上,是否处于半浮半沉的状态。
b. 若有物体浮在水面上或半浮半沉,记录下物体的形状、质量等信息。
3. 测量实验:a. 选取一种形状的物体,在记录表上填写物体形状、质量等相关信息。
b. 用钢尺测量物体的尺寸,记录下物体的长度、宽度和厚度。
c. 使用秤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4. 分析实验结果:a. 结合观察和实验数据,总结物体沉浮的规律。
比较不同形状和质量的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差异,了解物体沉浮与物体形状、质量之间的关系。
b. 讨论影响物体浮力的因素,并在记录表上进行标注。
5. 总结实验:a.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写出实验报告。
报告中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实验数据、分析结果等内容。
实验报告要求:报告内容要准确、简洁,语言生动、通顺,表达清晰、有条理。
报告中不得涉及与实验无关的内容,如广告、联系方式、商业化等。
报告整体逻辑要一致,不得出现逻辑词语“首先、其次、最后、总的来说”等。
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水溅出容器。
2. 完成实验后,将水倒掉并清洗容器。
3. 清洗后的容器要彻底晾干,确保下次实验的准确性。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规律,并初步认识影响物体浮力的因素。
这将有助于我们对物体浮力的理解和应用,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实验报告结束。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全册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学计划黄柏中心小学许林峰一、实验教学总目标:1、打开学生新的视野,拓宽学生观察、研究认识世界的窗口,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激发学生们对科学更大的兴趣;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2、引导学生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适当加大探究活动的自主性和开放性;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物质变化方面取得的成果。
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及汇报。
对小学生阶段科学探究活动进行总结和梳理,对科学探究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更深入的理解;3、培养学生正确地看待自然,了解宇宙的其他知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了解和关注人类面临的其他一些环境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
并引导他们开展考察家乡环境、制定保护环境的班级活动方案和个人环保行动计划,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科学素养理念。
二、本学期目标:本学期主要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获取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制作、饲养、栽培等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追求新知等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做到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和发展能力,开发智力并举,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具体要求: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7: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实验器材:显微镜1台、烧杯2只、鱼缸1只、滴管1支、载玻片2片 盖玻片2片、 医用棉球若干个 我的猜测:大自然水域里的水,生活着众多微生物 步骤: 1、取一烧杯校前东西大沟里的自然水,存放在教室里,由于是不流动的水,水中的微生物
数量较多; 2、用滴管吸取一滴池沼水,放在载玻片上, 3、盖上盖玻片,用棉球吸去多余的水, 4、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观察到的现象:自然水域里的水里,微生物种类较多,我们观察到的就有草履虫、喇叭虫 结论:我认为自然水域的水,微生物较多,虽然肉眼看不见,但它们都是生命体
实验名称15:建一个“星座”模型 实验器材:硬纸板、尼龙线、橡皮泥、直尺、剪刀、投影仪及屏幕
我的猜测: 组成星座的各个星星,大小不一,没有联系,看到的星座
只是在地球上观察的形状
步骤:1、在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上,按图打上7个小孔【图一】
2、在 号小孔上,分别挂上 15cm、12cm、15cm、17cm、27cm、 27cm、14cm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相同大小的橡皮泥小球【图二】
观察到的现象:米饭、淀粉滴上碘酒之后,颜色变成了蓝色。 结论:我认为滴上碘酒后的米饭、淀粉颜色变成了蓝色,这种蓝色的 物质是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实验名称1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实验器材:白醋20ml、小苏打30ml、玻璃杯3只、玻璃片3片 我的猜测: 液体的白醋和固体的小苏打混合后会发生变化。 步骤:①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汤匙醋,然后倒入一汤匙小苏打, ②在杯子口上盖上一块玻璃片, ③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马上产生反应,平静的液体产生大量的气泡,等小苏打在液体中完 全消失后,气体气泡也观察不到了。 ④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感觉比原来温度要低; ⑤将玻璃片从玻璃杯□平移开,把点燃的火柴伸入玻璃杯当中,火柴马上就熄灭了 ⑥将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会熄灭 观察到的现象: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反应后的液体温度 比原来要低, 用产生的气体倒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火焰会熄灭。 结论:我认为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会产生新的物质,它们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实验报告单(全套)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实验报告单(全套)一、实验目的探究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教学效果和适应性。
二、实验内容1. 自主阅读:动手操作教材,独立完成课后题。
2. 听说训练:参与听力练和口语表达训练。
3. 写作培养:实践写作技巧和提高写作水平。
三、实验过程1. 独立阅读: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独立阅读训练,同时积极回答相关问题。
2. 听力练:学生参与听力练,提高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和掌握。
3. 口语表达: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 写作训练:学生实践写作技巧,通过写作提升语文水平。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到以下结果:1. 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对教材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听力训练对学生的听力理解和掌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口语表达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自信心。
4. 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并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五、实验总结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实验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通过积极参与实验,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主研究机会,提高了对语文教材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该教材适应学生的研究需求,并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
六、改进建议1. 加强实验过程中的互动性,更多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达。
2.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3. 提供更多的写作训练机会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写作水平。
七、附件1. 实验过程记录2. 实验结果统计表格3. 学生反馈问卷以上为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实验报告单(全套)的内容摘要。
详细信息请参阅实验报告单附件。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

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
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
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
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
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
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
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
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
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
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
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
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
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
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
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
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
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
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
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
六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记录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记录
实验报告
今天,我们六年级参加了一场有趣的科学实验活动。
实验的主题是『棉花壳的热量耐受性』。
实验内容:我们分成小组,为每组准备了相同尺寸,重量相同的棉花壳样品。
然后,我们将每组样品分别放到不同温度的水中,棉花壳在不同温度的水中浸没,观察棉花壳在不同温度水中浸没时间明显不同。
实验结果:经过观察,在较高温度的水中,棉花壳在水中浸没的时间较短,而在较低温度的水中,棉花壳的浸没时间则较长,这说明棉花壳的热量耐受性很强。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我们用简单的实验材料,观察棉花壳的热量耐受性,使我们对热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们也发现了棉花壳的热量耐受性很强。
我们从这次实验中收获良多,也让自己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使它们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次实验,我们获益良多,作为学生,我们应继续努力学习,以期日后从事与科学有关的工作,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
六年级下册学生实验报告汇总

12、列举你所认识的星座并说说它们分别包括哪些著名的恒星?
13、简要介绍一下太阳系的八大行星。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注意事项
实验名称: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 我的猜想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注意事项
实验名称:杠杆的研究
实验目的 我的猜想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注意事项
实验名称: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实验目的 我的猜想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注意事项 简答题: 1、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
实验名称: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
实验目的 我的猜想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注意事项Βιβλιοθήκη 实验名称: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
实验目的 我的猜想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注意事项
实验名称:探索铁生锈与水的关系
实验目的 我的猜想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注意事项
实验名称:探索铁生锈与空气的关系
实验目的 我的猜想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注意事项
实验名称:铁生锈与那些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 我的猜想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注意事项
实验名称:米饭和碘酒的变化
实验目的 我的猜想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注意事项
实验名称:我们来造环形山
实验目的 我的猜想 实验器材
2、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
3、如何防止微生物运动速度过快?
4、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哪些?
5、铁和铁锈有哪些区别?
6、你怎样制作切片标本?
7、简述月食形成的原因并画图表示?
8、简述日食形成的原因并画图表示?
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植物生长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的植物生长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了解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实验材料:1. 纸巾2. 透明塑料袋3. 水4. 不同种类的种子(如小麦、豌豆、玉米等)实验步骤:1. 将纸巾折叠成适当大小的块状,然后将其浸湿。
2. 将浸湿的纸巾放入透明塑料袋中。
3. 将不同种类的种子均匀地撒在纸巾上。
4. 将塑料袋封好,确保种子能够保持湿润的环境。
5. 将封好的塑料袋放置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阳光充足的地方、阴凉处、高温环境等。
6. 观察每个环境条件下种子的发芽情况,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观察到大部分种子较快地发芽,并且生长得更为健壮。
在阴凉处,种子的发芽速度较慢,但仍然能够生长。
而在高温环境下,种子的发芽率明显降低,有些种子甚至无法发芽。
实验分析: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阳光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
阳光中的光能可以被植物叶绿素吸收,通过光合作用将其转化为植物所需的能量。
因此,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植物能够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促进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另外,温度也对种子的发芽起着重要的影响。
在适宜的温度下,种子的酶活性较高,能够更好地分解储存的养分,为发芽和生长提供能量。
然而,高温环境下,种子的酶活性会受到抑制,导致发芽率下降。
实验结论:阳光和适宜的温度是种子发芽和生长的必要条件。
阳光充足的环境可以促进种子的发芽和生长,而高温环境则会对种子的发芽产生不利影响。
实验启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了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为植物提供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度,以促进它们的生长。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避免高温环境对植物的伤害,保护好我们的绿色朋友。
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进行更多的实验,拓宽自己的科学知识,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材料:1. 透明玻璃杯2. 水3. 红色食用色素4. 白色醋5. 小勺实验步骤:1. 将透明玻璃杯放在桌子上,并用水将其装满。
2. 取一小勺红色食用色素,轻轻地加入杯中。
3. 搅拌一下,观察水的变化。
4. 加入一小勺白色醋,继续观察。
实验结果:在加入红色食用色素后,透明玻璃杯中的水变成了红色。
当加入白色醋后,水中出现了一些气泡,并发出了一种刺激性的气味。
实验分析: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食用色素可以改变水的颜色,这表明物质的颜色是可以改变的。
2. 醋和水的混合反应产生了气体,这表明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新的物质。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物质的变化,并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化学反应的存在,以及物质在反应中会发生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究物质的其他性质和变化。
比如,我们可以尝试加入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观察水的颜色变化情况。
我们还可以尝试加入不同种类的醋,观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差异。
这样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多进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实验的安全性,遵循实验操作规范,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总之,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增加了对物质性质和变化的认识,还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希望我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进行实验,不断探索科学的奥秘。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全)

六年级【2 】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空造就皿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锈点
清水里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锈点锈面增大锈面又大
食盐水里无变化有锈点有锈点锈面增大锈面占半几乎全锈
结论:我以为在有水有空气的情况里,铁钉要生锈,越是腐化性强的,铁钉生锈越快.
指点教师:评定等级:★优良☆优越□合格
○待改良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黉舍年级六年级试验者
时光2016.05.11 试验名称建一个“星座”模子
试验器材:硬纸板.尼龙线.橡皮泥.直尺.铰剪.投影仪及屏幕
我的猜测:构成星座的各个星星,大小不一,没有接洽,看到的星座只是在地球上不雅察的外形
步骤:1.在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上,按图打上7个小孔【图一】
2.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cm.12cm.15cm.17cm.27cm.
27cm.14cm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雷同大小的橡皮泥小球【图二】
图一图二
3.用投影机的光从侧面照耀它们,不雅察记载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
不雅察到的现象:会看到形成的影子是我们在地球上不雅察到的“北斗星”
的外形;从不同的侧面照耀,形成的影子会不同;在其它星球上不雅察
“北斗七星”,构成的图形就会不同.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6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6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 )实验内容1、放大镜实验目的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器材放大镜、照片、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实验步骤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三、放大镜的特点实验现象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实验结论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实验人实验时间 2.8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2 )实验内容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实验目的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实验器材昆虫、放大镜实验步骤1、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2、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3、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
实验现象昆虫复眼由小眼组成;触角形状结构各异;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实验结论昆虫身体构造奇特。
实验人实验时间 2.13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3 )实验内容3、放大镜下的晶体实验目的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实验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实验步骤一、观察美丽的晶体二、制作晶体实验现象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是规则几何外形固体。
实验结论晶体是规则几何外形固体。
实验人实验时间 2.15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4 )实验内容4、怎样放得更大实验目的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剪刀、胶带。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
实验步骤1、自制显微镜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实验现象显微镜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
实验结论显微镜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
实验人实验时间 2.20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5 )实验内容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实验目的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实验器材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
实验步骤1、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2、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实验现象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实验结论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实验人实验时间 2.22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6 )实验内容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实验目的仔细观察并用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了解电的导体与绝缘体的特点,进一步了解电的基本知识,并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导体与绝缘体的形态。
二、实验原理本次实验主要涉及到三个概念:电荷、导体、绝缘体。
电荷是物质基本属性之一,可以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导体是对电流具有高导电性的物体,如金属、水、人体等。
绝缘体则恰恰相反,它是不能很好地传递电流的物体。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收集实验所需物品,包括金属丝、绝缘布、显微镜等设备。
2. 实验操作:将金属丝和绝缘布分别放到显微镜下,用放大镜观察它们的形态,分辨其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
3. 结果观察与记录: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和特点,并将其汇总成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导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同时拥有明显的电荷特性,表现出电荷集中或分散的形态。
而绝缘体则不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它的电荷特性比较模糊,很难准确表现出来。
五、实验结论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荷特性、导电性等方面有着显著区别。
导体由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够更好地传导电流,成为电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绝缘体则常常用于电路中的包覆和隔离。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到了电荷、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基本特性,同时我们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导体和绝缘体的形态。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构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实验展望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需要更深入地探究电的基本知识和电路的构成原理,学会更加熟练地使用显微镜观察、分析导体和绝缘体的结构特点。
相信在充分运用好这些工具和技能的基础上,我们一定可以更好地掌握电学的基础知识,发现电的神奇魅力。
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六年级下册实验课题:自制显微镜实验目的:了解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实验器材:放大镜、挂历纸、剪刀、胶水实验原理:一个放大镜能把另一个放大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
实验步骤:1、上下移动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到划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
2、用挂历纸卷成纸筒。
3、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放大镜固定下来。
4、试一试:做成后的显微镜是否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了。
实验现象:自制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实验结果:自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明显增加了。
l 基本的实验操作(2个)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P13):能用显微镜清晰地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1分);显微镜操作的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2分)。
2、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P36):能配制一杯硫酸铜溶液(1分);能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其一部分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放置一段时间(1分);取出观察现象并进行解释(1分)。
l 典型的实验操作(2个)1、观察白糖的变化(P28):点燃蜡烛,用长柄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小心地移到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2分);仔细观察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并进行描述和说明(1分)。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P32):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匙白醋,然后小心地倒入一匙小苏打(1分);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描述(1分);盖上一块玻璃片,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说说感觉(1分)。
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定律一.实验过程:1,调节弹簧测力计使指针对准零刻度,并把弹簧测力计竖直固定(或挂)在铁架台上。
2,把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3,把小水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4,把溢水杯正放在铁架台上,把小烧杯正放在溢水杯的溢水口的正下方。
5,向溢水杯中加水,直到有水从溢水口流出为止,当没有水流出的时候,再把小烧杯换成小水桶。
6,把圆柱体重新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使圆柱体慢慢地浸没在水中。
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7,当水不再滴的时候,把圆柱体从弹簧测力计下取下来,把小水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科学方法,观察和研究某种现象,探索相关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实验材料
1. 实验器材
2. 实验物质
实验步骤
1. 步骤一:...
2. 步骤二:...
3. 步骤三:...
...
(依次详述每个步骤,注意描述清晰、简明易懂,可以用编号或时间顺序进行组织)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步骤的完成情况,记录和展示实验结果。
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图表等方式呈现。
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其背后
的科学原理。
提供结论的基础上,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或
不确定因素进行讨论。
实验反思
对实验过程中的不足、改进措施、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进行分
析和展望,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列出实验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安全事项,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列出所有使用到的参考文献,使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实验原理
和相关内容。
---
(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和需要,可在文档结尾添加其他相关部分)
以上为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的模板,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修改和补充。
(完整版)学生实验报告(六年级下册)

日期年月日
实验内容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目的
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仪器药品
放大镜
实
验
步
骤
1.用放大镜观察树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2.用放大镜观察报纸、书本,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实 验
记 录
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比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更大。
实验
分析
结果
放大镜可以把物体的像放大。
日期年月日
实验内容
生物细胞的观察
实验目的
不同的生物体,细胞应该是不同的。
实验仪器药品
显微镜、玻片标本1套(洋葱表皮细胞、叶表皮细胞、蓖麻叶细胞、血液细胞、口腔上表皮细胞、苔藓类植物细胞)。
实
验
步
骤
1.安放好显微镜,对光,调焦;
2.将要观察的洋葱表皮细胞切片,放到载物台上,对准镜头调焦,得到清晰的图像;
实验
分析
结果
铁钉和硫酸铜溶液会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
评 语
记分
评 语
记分
学生实验报告(表二十)
日期年月日
实验内容
美丽的晶体
实验目的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它们都很有规则。
实验仪器药品
放大镜、食盐、味精、白糖、碱面。
实
验
步
骤
1.用肉眼观察食盐、白糖、味精等颗粒,记录它们是什么样的;
2.再用放大镜观察食盐、白糖、味精等颗粒,记录它们是什么样的。
实 验
记 录
1.我们用肉眼看到的食盐、白糖是一些很小的方形颗粒,而味精是柱状的颗粒;
米饭、淀粉里滴上碘酒,米饭就不能吃了,淀粉也不能使用了,产生了新物质。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二、实验目的: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如水分、温度、空气和光照等,加深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
三、实验材料:绿豆种子若干、培养皿、纸巾、水、遮光罩四、实验步骤:1、准备四个培养皿,在每个培养皿中铺上相同数量的湿润纸巾。
2、在第一个培养皿中放入适量的绿豆种子,保持纸巾湿润,放置在常温、有光照的环境中。
3、在第二个培养皿中放入同样数量的绿豆种子,保持纸巾湿润,放置在常温、遮光的环境中。
4、在第三个培养皿中放入绿豆种子,纸巾保持干燥,放置在常温、有光照的环境中。
5、在第四个培养皿中放入绿豆种子,纸巾湿润,然后将其放入冰箱冷藏室(温度较低),有光照。
五、实验观察:1、每天定时观察并记录各个培养皿中种子的发芽情况。
2、观察种子是否有膨胀、破皮、长出胚根和胚芽等现象。
六、实验结果:1、放置在常温、有光照且纸巾湿润的培养皿中的种子,在第三天开始陆续发芽,到第五天大部分种子都已发芽,芽苗生长健康。
2、放置在常温、遮光且纸巾湿润的培养皿中的种子,发芽情况与有光照的培养皿相似,也在第三天开始陆续发芽,到第五天大部分种子发芽,芽苗生长良好。
3、纸巾干燥的培养皿中的种子,在整个观察期间都没有发芽,种子状态没有明显变化。
4、放在冰箱冷藏室且纸巾湿润的培养皿中的种子,在观察期间没有发芽,种子没有明显变化。
七、实验分析:1、常温、有光照且湿润的环境和常温、遮光且湿润的环境中种子都能正常发芽,说明光照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而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是种子发芽的关键因素。
2、干燥环境中的种子没有发芽,证明了水分是种子发芽不可或缺的条件。
3、低温环境中的种子未发芽,表明温度过低会抑制种子的发芽。
八、实验结论: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光照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九、实验名称:观察月相的变化十、实验目的: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认识月球在一个月中的不同形态。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报告单
实验题目:水与环境
实验目的:
1. 知道水对环境的污染的影响;
2. 知道如何检测水的品质。
实验材料:
1. 水样;
2. 酚酞指示剂;
3. 氨水;
4. 盐酸。
实验步骤:
1. 用酚酞指示剂检测水的pH值;
2. 将氨水稀释后,滴加到水样中,观察水的颜色变化;
3. 将盐酸稀释后,滴加到水样中,再次观察水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
1. 检测水样的pH值,结果为7.5 pH;
2. 滴加氨水后,水变成了深红色;
3. 滴加盐酸后,水变成了橙黄色。
实验结论:
1. 水样的pH值是中性的,但是有机物的存在对水的污染有影响;
2. 水中的有机物会使酸碱指示剂产生颜色的变化,所以这些物质必须被及时处理;
3. 在实验中,盐酸的加入可以使有机物与酸部分起反应,产生颜色的变化。
实验评价: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使用酚酞指示剂和氨水及盐酸等试剂完成了关于水与环境的实验。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水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也对检测水的品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实验能够激发我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提高我们的实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器材、药品:
白菜、萝卜、土豆、小粉。米饭、苹果、碘酒、滴管
实 验 方 法 和 步 骤
1、用滴管吸取一些碘酒。
2、把碘酒滴到白菜、萝卜、土豆、小粉。米饭、苹果 上,观察发生的现象。
3、把滴过碘酒的食物分类。
实验结论:
滴过碘酒后变蓝的食物中含有淀粉。
实验评价:
日期:年 月曰
实验名称: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
放大镜、纸筒、胶带、小刀、
实 验 方 法 和 步 骤
1、 找两个大小一样但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一个横 切面与放大镜差不多大小的有底纸筒。
2、用小刀在纸筒的一个底中心挖一个小圆孔。
3、抒把两个放大镜横切的放到纸筒里,调整两个放镜 的距离使它达到最佳效果。
4、、用胶带把放大镜固定好。
实验结论:
一个放大镜能把另一个放大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
4、把制好的玻片放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观察。
实验结论: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房间似的结构就是细胞。
实验评价:日期:年 月曰
实验名称:生物细胞的观察
实验器材、药品: 显微镜、各种生物玻片、
实 验 方 法 和 步 骤
1、 用显微镜观察树叶表皮(已制好的玻片标本)。
2、 用显微镜观察血液(已制好的玻片标本)。
3、用显微镜观察猪肉(已制好的玻片标本)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1
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器材、药品:
放大镜、水、小字体的书、昆虫各种小晶体(盐、糖等)
实 验 方 法 和 步 骤
1、认识放镜的构造,了解放大镜的应用。
2、用放大镜看书、报纸等(自己的发现)
3、了解其它有方大功能的物体,水滴放大镜。
4、用放大镜观察昆虫,了解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实验步骤:
1、 观察在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情况,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即使遇到多云,也
进行观察2、我观察到的月相变化如下,记录时间是每天相同的时刻
观察到的现象:
* ■
叶V4-・■巴 存1和 詡m•州r疗・客冃tdX丄"t.nl・爲.巾114*專龙1.1审松寿-4 ■■叫:Lj
实验评价:日期:年 月曰
实验名称:美丽的晶体
实验器材、药品: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放大镜、
实 验 方 法 和 步 骤
1、用肉眼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
2、再用放大镜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
实验结论: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它们都很有规则。
实验评价:日期:年 月曰
实验名称:做个简易显微镜
实验器材、药品:
实验结论:
白糖受热会融化成液态,冷却后会凝固成固态。
实验评价:日期:年 月曰
实验名称:米饭、淀粉和碘酒
实验器材、药品:
米饭、淀粉、碘酒、滴管、盘子、
实 验 方 法 和 步 骤
1、分别取米饭、淀粉各小盘。
2用滴管吸上碘酒,分别滴在米饭和淀粉上,观察发 生的现象。
实验结论:
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
实验评价:日期:年 月曰
实验评价:日期:年 月曰
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器材、药品:
洋葱、小刀、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显微镜、水、滴管
实 验 方 法 和 步 骤
1、 用小刀切一小片洋葱的表皮(要非常薄)。
2、在载玻片上滴一商水,把切片放到小滴上,再用镊 子整平盖上盖玻片,然后把多余的水用滴管或纸巾吸
掉。
3、调整好显微镜。
3、把制好的玻睛放到显微镜上观察。
实验结论:
非纯净的水中含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
实验评价:日期:年 月曰
实验名称:混合沙和豆子
实验器材、药品:
沙、豆子、杯子、筛子、
实 验 方 法 和 步 骤
1、分别取半杯的沙和豆子。
2、 把沙和豆子倒到一个杯子里摇一摇,观察发生的现 象。
3、用小筛子筛混合的沙子和豆子。
实 验 方 法 和 步 骤
1、配制一杯硫酸铜溶液。
2、用镊子夹住一根铁钉。
3、把铁钉的一端伸进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论:
铁钉的表面生成了红色的物质(铜)。
实验评价:日期:年 月曰
六年级下册
班 次
实验组别
时间年 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月相变化
实验目的: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实验器材:记录纸、铅笔
实 验 方 法 和 步 骤
1、找一片铁片和一片已生锈的铁片观察。
2、用小锤敲打铁片和锈铁片,观察发生的现象。
3、用电流检测器测一下铁片和锈铁片的导电性。
实验结论:
生锈的铁失去了金属光泽,导电性差,敲打会掉锈。
实验评价:日期:年 月曰
实验名称: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实验器材、药品:
硫酸铜溶液、铁钉、杯子、镊子、
实验器材、药品: 小苏打、白醋、玻璃杯、
实 验 方 法 和 步 骤
1、把几小勺小苏打放入玻璃杯。
2、往杯子里慢慢倒入一些白醋,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论: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产生小气泡。
实验评价:日期:年 月曰
实验名称:产生了什么气体
实验器材、药品:
小苏打、白醋、玻璃杯、蜡烛、火、细木条
实 验 方 法 和 步 骤
实验结论:
混合后的体积不等于两杯的和,用筛的方法可以分离。
实验评价:日期:年 月曰
实验名称:观察白糖的变化
实验器材、药品:
白糖、勺子、火柴、蜡烛、
实 验 方 法 和 步 骤
1、用长柄金属勺子取一小勺白糖。
2、点燃一根蜡烛。
3、 把装有白糖的勺子移到蜡烛火焰上加热,观察发生
现象。
4、让加热后的勺子自然冷却,观察发生的现象。
1、把几小勺小苏打放入玻璃杯再慢慢倒入一些白醋, 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点燃的木条伸进杯子中,观察发生了什么。
3、把杯中的气体倒到蜡烛的火焰上, 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论: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评价:日期:年 月曰
实验名称:观察铁锈
实验器材、药品:
铁片、生锈的铁片、小锤、电流检测器、
4、用显微镜观察动物骨头(已制好的玻片标本)
实验结论: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其基本单位。
实验评价:日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年 月曰
实验名称: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实验器材、药品:
池塘水、鱼缸水、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显微镜、滴管
实 验 方 法 和 步 骤
1、取一些池塘水或鱼缸水。
2、用滴管吸取一滴池塘水或鱼缸水,滴到载玻片上, 盖上盖玻片用纸巾把多余的水吸掉。
5、用方、放大镜观察晶体。(盐、白糖)
实验结论:
在放大镜下看到的物体比实际的大得多。
实验评价:日期:年 月曰
实验名称:放大镜的特点
实验器材、药品:
放大镜、水、小字体的书、
实 验 方 法 和 步 骤
1、观察了解放大镜的特点。
2、用放大镜看书、报纸等
3、用不同的放大镜看相同大小的字
实验结论:
放大镜中间厚边缘薄,不同倍数的放大镜放大的程度不一 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