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文体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拿来主义》文本分析

1、《拿来主义》在教材中的地位

《拿来主义》是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整套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中,论述类文本只有两个单元(文言文除外),这是第一个单元,主要学习社会科学方面的随笔和杂文。《拿来主义》被放在本单元之首,开启了高中阶段对论述类文本的学习,可见其重要的教学地位。当然,论述类文本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在初中已有所学习,了解了议论文的三大要素以及论述的基本模式。因此,在对这篇衔接初高中论述类文本的重要篇目的设计,教师既要考虑到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又要让学生在原有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论述类文本的解读能力。

2、课标、考纲对论述类文本的学习及考查要求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这类文章,应在整体了解文章容的基础上,选读其中的重要部分,“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还应“探究”文章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意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论述类文本的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总分的12%)。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为:理解,B级,分析综合,C级。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以往教学对《拿来主义》的误读

如果教学《拿来主义》一文时,只从表面认定这是一篇“议论文”,就让学生按“议论文”的套路来解读课文,用“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来分析“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采用‘拿来主义’”,“怎么‘拿来’”;而没有仔细地去探究,没有从实质上分辨出《拿来主义》是“议论文”这一大文体中的一个小类文体——“杂文”。结果教学过程中不理不管“杂文”的特性而用“非杂文”的方式去“分析”、去“推测”、去“对号入座”,就会将一篇鲜活的“杂文”,硬是分析得死板生硬。

杂文虽包括在“议论文”之中,但它属于文学作品一类,是文艺性的论文,是社会评论、文化评论,是政论与散文相结合的边缘文体。杂文本质上是说理的,但又和一切文学作品一样具有形象性,倾注了作者的感情,因而又具有文学的艺术魅力。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这些都是杂文的显著特点。

《拿来主义》的教学,应把握杂文的特点,从其特点出发去解读、鉴赏。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领悟杂文立意的“大”与“小”——大中取小,小中见大;艺术构思的“虚”(讲道理)与“实”(举实例)——以虚说实,以实带虚;语言运用的“庄”与“谐”——庄而能谐,庄谐并用。

4、由题目分析,牵出文章思路。

从题目的词语组合看,“拿来”是表示具体动作行为的动词,“主

义”是表示重大的理论和主的名词,把“拿来”称之为“主义”,体现出鲁迅先生寓庄于谐的语言特色,鲜明形象的语言风格。从题目所表达的旨意看,拿来主义虽是个名词,但却具有动词的性质,隐含着一个很鲜明的判断,即实行拿来主义。题目读到这份上,也就读出了文章的主旨。议论文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具有针对性,这就要引导学生思考“拿来主义”是针对什么提出来的,必然激起学生的探求欲,此时趁热打铁,速读课文,学生很自然地能找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至此可以完成题目的板书:“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拿来主义”,既而进一步探讨怎样“拿来”,“拿来”的意义,转入对课文的研读,不用细讲,文章的思路就已经非常清晰了。

5、结构文法分析是重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很少有人这样去追问鲁迅的这个文本,似乎《拿来主义》没有中心论点,似乎中心论点这个说法并不适应《拿来主义》。他们认为虽然第二段和第五段两次提到“拿来”或“拿来主义”,但那仅仅是把论述的容往“拿来主义”推进一步,到第七段鲁迅终于推出自己的主:“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于是,这个主似乎就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心论点了。如果我们不回避“中心论点”这一说法的话,那么本文的中心究竟是什么呢?

文章第二段是“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这句话表层是说“我们一直没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实际上是鲁迅先生正面提出“拿来”。文章第五段在指出“送去主义”的危

害之后,再次提出“拿来主义”这一概念。于是我们可以说,到此为止,鲁迅实际上已经提出了中心论点:面对外来文化,我们要实行“拿来主义”。也可以说,题目就是中心论点。至于第七段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应该是回答如何“拿来”或者如何实行“拿来主义”,这已经是属于“解决问题”了,而不是提出“中心论点”。(2)本文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

是否因为本文是杂文,就意味着它不符合议论文的常规思路了?也许思路要比一般议论文复杂,但简化起来,应该还是符合一般议论文的程式的。刚才我们说第二段和第五段都提到“拿来”或“拿来主义”,它们还是有所区别的,而这区别是由前面的具体容决定的。第二段前面的容是从反面(即“送去主义”的表现)说明“拿来”的必要性,第五段前面的容也是从反面(即“送去主义”的危害)说明“拿来”的重要性。比较起来,两次“反面”,“送去主义”的危害要比“送去主义”的表现更进一层,因此我们可以说:第一段至第二段为第一部分,是提出问题;第三段至第五段为第二部分,是分析问题;剩下的容就应该是解决问题了。具体说明如下:

第一段至第二段,作者从述题目中提到的“主义”二字入手,旗帜鲜明地提出问题: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但没有人说道:拿来!——很明显,作品一开始,就扣紧题目,“拿来”二字跃然纸上。

第三段至第五段,对第一部分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推行“送去主义”的结果,将会弄得我们一无所有,到头来只能向别人“讨一点残羹冷

炙做奖赏”。因此,“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作者否定了“送去主义”,进一步表明了自己持“拿来主义”的正确主。

第六段至第九段,作者在“解决问题”的层面上,提出“拿来主义”的态度和方法。作者先指出:拿来不同于“送来”,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再运用比喻:指出这样“拿来”,既不是孱头式的“徘徊不敢进门”,也不是昏蛋般“放一把火烧光”,又不是废物般地“接受一切”。最后,指出“拿来主义”者正确的做法,是要“占有,挑选”,即对于拿来的东西,要区别对待,有养料的,“吃掉”,有毒的“供治病之用”,徒有形式的,“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完全无用的,“走散为是”。

第十段,总结全文。第一句话“我们要拿来”是强调中心论点,也是扣题目。第二句话“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概括“拿来主义”的态度和方法,而接着几句又补充了“拿来主义”者的素质“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由此看来,本文的思路是可以简化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般议论文的格式的。有了这种简化,本文的思路一目了然,不仅便于学生阅读,也便于学生模仿写作。

(3)本文的论题是什么?

这实际上涉及到文章中“大宅子”的比喻涵。目前,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有人认为谈的是对待本国文化遗产,第三类人认为谈的是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我们觉得,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